教育範文讀後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通用18篇)

本文已影響 2.68W人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幸福的方法》讀後感(通用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通用18篇)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泰勒·本一沙哈爾博士根據他的課程,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實證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創新的編排的一本書。作者將幸福用簡單道理詮釋,用鮮活的案例展現,透出質樸、溫暖的生活態度,沁人心田。

書中提到的四種人生模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漢堡模式。它通過對四類漢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種不同的人生狀態: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和幸福型人生。

享樂主義型的人面對的是口味好但對健康無益的漢堡,只在乎漢堡當前的美味,而不管這類漢堡是否會給自己未來的人生帶來益處,他們注重的是及時行樂,不想爲可能發生的負面後果負責。

忙碌奔波型的人與此恰恰相反,他們面對口味差但對未來健康有益的漢堡,寧願犧牲眼前的幸福,也要去實現未來的目標。儘管他們在這奮鬥的過程中並不快樂,但他們總在期盼實現目標時的成功感。

虛無主義型面對既不好吃也不健康的漢堡,毫無反應,將其吞下只爲填飽肚子、完成任務,這樣的人對未來已經喪失了希望和慾望,只活在過去。

上述三種類型並不是所有人的選擇,但現實生活中卻不在少數,有的人爲了眼前的利益,犧牲他人利益、自己的健康甚至是道德底線,殊不知這樣的犧牲對未來的人生已經埋下了隱患;有的人爲了追逐成功和物質生活,不願停下腳步看看沿途的風景,在忙碌中透支生命,待到功成名就時或許已無福消受;有的人在現實的挫敗與打擊中,一蹶不振,失去了人生目標,混吃等死。那麼,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與第一種一樣好吃且與第二種一樣健康呢?會不會有一個平衡了即時和長久益處的漢堡呢?

作者在最後重點闡述了這樣一種漢堡“幸福型漢堡”。擁有這樣人生的人,他們生活幸福,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努力去收穫更加滿意的未來。這樣的幸福型人生值得現在大多數人思考、探討。

該書通過許多現實的案例闡述了這樣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是積極,健康的快樂生活,這纔是高質量的人生。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2

幸福是什麼可能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爲什麼人們都可望得到幸福,而幸福是什麼,這沒有個嚴格的定義。在沒有閱讀過《幸福的方法》前,我本人對幸福也沒有明確的定義,原先幸福並非擁有豐盛的金錢和物質,那麼幸福是什麼呢,怎樣才能擁有幸福呢?

幸福是什麼我們都期望擁有幸福,都能感覺到幸福但卻少一個完美的定義幫忙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它,書中說道:所有的人都能夠分成四種,第一種是忙碌型,第二種是享樂型,第三種是虛無型,第四種是幸福型。我們需要確立了怎樣的生活態度才能離幸福更近或者擁有幸福。書中舉例說到,一個作惡多端的人死後到了一個不用工作,整天吃、喝、玩、樂的地方,他以爲自己到了天堂,在他慶幸着自己到了天堂不久,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和寂寞,此時,上帝出現了,上帝告訴他,其實你此刻是在地獄。另外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個年輕人和一羣老人一齊去登山,年輕人十分迫切的期望登到山頂,去欣賞美麗的風景,並沒有時間和情緒去拉欣賞沿途的風景,結果他並沒有在老人們前面登上山頂,這兩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幸福並非是每一天要做有好處的事情和結果並非是最重要的,過程才就應是接近和體會幸福的捷徑。

如何實現幸福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他自己以爲能拿到世界冠軍就是他最大的幸福,當他自己拿到世界冠軍的那一刻,他卻並不感覺自己幸福,返而是迷茫,爲什麼會這樣?這引起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深思,作者到處尋求答案,他發現幸福並非是短暫的、單一的,而是長遠的,多樣的。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學歷、不同的閱歷,幸福感是不一樣的,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幸福沒有固定的公式和統一的標準。因爲幸福是相對,所以就引出了一個慣性,習慣和他人比較。

隨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的號角吹響,一部分人真的比其他人跑的快了,真的奔小康去了。所以沒有發達起來的人,有些失落是很正常的事情。爲什麼以前的人容易感到幸福,那是因爲在改革開放前,普遍的貧窮,大家沒有比較就沒有失落。不可否認的是,相比較以前,此刻的貧富差距是有所拉大,但是我想幸不幸福的參照系不就應是任何外在的東西,參照系就應是過去的自己。我常常對自己說當漸行漸遠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剛剛出發的樣貌,這樣我才能始終記得出發的原因,才能始終懷有感恩之心。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3

讀了《幸福的方法》這本書後,感觸很多!沒看這本書之前!曾經也這樣問過自己!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我覺得很簡單!知足常樂!人生處處是幸福。有一次跟父母聊天!媽媽說要在老家新房門頭上掛幸福之家幾個字!爸爸說:那你幸福嗎?當時我覺得很好笑!一把年紀了!還問幸不幸福!媽媽說:我就很幸福啊!孩子們過得好!有孫子孫女!外孫!都健健康康的!這就是我的幸福!我突然很有感觸,然後我也說了句!你們身體健康!孩子健康成長就是我的幸福!然後爸媽都笑了!

書中有一段寫到“我們追求幸福的能力是上天賦予的,任何人、宗教、思想或者政權都無法把它奪走。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們內心的障礙─那種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錯覺。”所以說,只要內心是陽光的!積極向上的!那麼幸福就來的簡單了。我有個朋友,她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其實經過很多辛苦擁有的人並不容易快樂,所以也不太懂得珍惜,只能繼續前行,麻木的前行。她這樣很累!總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我覺得就缺內心當中那種滿足感吧。缺少內心的力量。

有次我問孩子!你幸福嗎?他說有媽媽的地方就幸福,跟媽媽在一起就幸福,雖然很簡單!但是幸福就好,說明孩子的內心是單純的,比我們更容易得到幸福。所以我儘量的抽出時間去陪伴他,帶他出遊,帶他一起看書,帶他與親人一起聚餐,讓他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我覺得快樂多了!自然也就幸福了。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4

這月讀了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泰勒·本沙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一書。《幸福的方法》認爲: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幸福和快樂,關鍵是如何認知和尋找適合自己的幸福方式。泰勒博士告訴我,心靈的成長靠的減法而非是加法,幸福也並非是犧牲所有而換來的。在繁華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忙碌於事業、家人、朋友的和諧共榮,卻常常忽略自身的幸福,以犧牲自身幸福換來成功,往往是脆弱而不長久;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真實的自己,只有接受了自己,才能接受別人;只有掌握了欣賞式探尋的方法,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更加的從容。

幸福是什麼?如何找到幸福?其實幸福快樂的祕訣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於我們的視野,我們的心態,我們的選擇,換一種角度生活,以用心戰勝消極,學會“自我幫忙”,你會發現離幸福更近一步。

或許我們在探索幸福途中會遇到挫折,遇到阻礙,這都不能讓我們停止追尋幸福,我們務必時刻的謹記機遇是從困難中孕育出來的。就像書中提到的一樣,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無可避免的痛苦,同時也會有很多內在與外在的,影響我們獲得幸福的阻礙,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無論何種困難狀況下,都允許自己去體驗那些負面情緒,並允許它們有自然的轉變過程。

幸福是沒有終點的,我們所要追求的是更加的幸福,這就是從幸福到更幸福的過程。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5

幸福是種感覺,幸福就是真心的感到快樂,其實真正的幸福與金錢無關,與住別墅開名車穿裘皮無關,與高官厚祿無關,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安恬,精神的充實,和諧的情感,平靜的生活。

其實幸福很簡單,一件舊衣服,一個白麪饅頭,就已經感到了幸福的存在;而一旦慾望提升,幸福在你身邊而你卻再也沒有幸福的感覺了了。我們要學會感受幸福!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真心的祝你幸福哦!

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感覺,一種體悟,是人們對生活、對人生所擁有態度的總結。

它與富貴、權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拋開塵世的喧囂與紛擾,有自己知曉的歡樂幸福其實很簡單。有時如果你刻意地找尋幸福,你會發現它在迴避你,而當你嘗試着努力把幸福送給別人時,你發現幸福就在你的身邊。

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種,第一種是忙碌型,第二種是享樂型,第三種是虛無型,第四種是幸福型。

忙碌型的人以現在的忙碌和辛苦換未來的快樂;享樂型享受目前生活的快樂;虛無型放棄未來和現在,沒有希望;幸福型則既有現在的快樂,又有未來的幸福,這是最好的。

幸福是一個過程,絕對是一個過程。幸福是你在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收穫的,一旦完成了這個目標,當人沒有目標的時候,人就失去了快樂,也失去了幸福。考上了一個名牌大學,取得了一個高分,賺了一筆錢,找到了一個好的工作……,幸福一定是在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實現的,當你達到結果了,而且沒有新的目標激勵你前進的時候,人就失去了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6

通過老師的推薦,讀了一本《幸福的方法》。作者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泰勒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擁有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爲學博士學位。他所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被哈佛學生們推選爲最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課程。

初看到這本書名時,很奇怪,幸福僅是一種感覺,每個人的衡量標準都不一樣,雖然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嚮往幸福,都希望能夠得到幸福,但有幾個人能解釋幸福是什麼?難道幸福還會有什麼方法麼?但是在本書中,泰勒博士不但詳細解釋了幸福是什麼,還把幸福的完整結構呈現給大家。幸福不再是一種“摸不着”的東西,它突破了近100多年來傳統心理學只關注失敗和障礙的舊模式,教給人們提升幸福指數的方法,並明確告訴大家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

書中提及了四種幸福的模式,體現了四種不同人生活的態度,

包括有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享樂主義型,幸福型。

忙碌奔波型:總認爲痛苦的消除是幸福的來臨,犧牲現在是爲了換取未來的幸福;無苦,無獲。只看終點,而無視過程。

虛無主義型:屬於被過去經驗擊垮的膽小鬼。虛無主義者是那些已經放棄追求幸福的`人,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

享樂主義型:相信每個人心中多少都會有一些把努力和痛苦等同化

幸福型:生活幸福的人,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爲他們可以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種種幸福的方法是爲特定的人羣所設立的,我們需要深入的認識自己,時刻問問自己想做什麼,什麼能帶給自己快樂和意義。就我在學習中庸之道的一生中,必須努力把握快樂與意義結合的幸福。設定有意義的目標,並一直嘗試快樂地進行着。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7

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的親密關係,然而很多人轟轟烈烈的結婚,卻又草草收尾。婚姻中不是隻有性和愛就可以長久。幸福是兩個人的經營,也是2個人的成長。我們從相互理解爲基礎,用心去愛,去感恩。書中提到了幸福的思考

A、幸福的土壤:仁愛之心。《被討厭的勇氣》提到過,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消極,沒有勇氣,就去鼓勵他人。同樣的道理,爲別人帶來幸福,同樣的幸福也會傳染給你,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有意義。

B、幸福的根:幸福的深度。根部是汲取養分的地方,也是生命的支柱。無論是經營婚姻、親子關係、社會關係,我們都要給根部提供足夠的養分,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否則,總有一天生命終將枯萎。敞開心扉去愛他人,也是在自己。

C、幸福的陽光:內在的力量。每個人都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覺得自己不性,我們的恐懼來自於害怕自己的潛能,我們最怕的是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我們常問自己:“我們爲什麼覺得自己是傑出的、美麗的、是才華橫的呢?”但真正應該問的是:“爲什麼不呢?”因爲我們的內心太恐懼面對錯誤,一旦做錯就意味着一切都白費了。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擁有一顆包容的心,悅納自己,真實的面對自己,我就是這個樣子。

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和木蘭一起讀書就是幸福,讀書後的及時分享就是幸福,幸福是發自內心的,當你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那麼你的世界就是幸福的。拜倫說,所有想要幸福的人都必須學會分享,幸福是一對雙胞胎。願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和雙胞胎相遇。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8

羨慕文化人的高格,欣賞讀書人的優雅,深知開卷益,但懶惰的我卻從來不喜歡讀書,也很少看書,更是很少買書。

早在大學時自己曾給自己定了一個天大的計劃——每年讀一本書,但前兩年好象沒有較好的完成。

前幾年,雖然參加了不少學習,學習過程中也發了不少書,老師們推薦給我的,免費的,沒有什麼特別強制,我也深知這些書對我工作與生活都有幫助,但懶性的結果還是沒有讀,至今一本《我們怎樣思維》還只是啃了一小部分,算作儲備糧了。

去年到崖城中學調研,看到了《幸福的方法》這本書,順便也就叫同事給了一本了,時至今日纔讀完。一般是晚上躺在牀上每次看幾頁,跨了兩個年頭,纔讀完。

感覺這本書寫得還是比較詳盡的,作者在書中將一個平常的話題——幸福的方法,從各個維度向讀者闡述瞭如何去幸福生活的建議。特別對於其原本的受衆——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其生理和心理,人生觀與價值觀等都處於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有這樣一本教材無疑是相當及時的,難怪成爲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對於如今的我而言,感覺也相當不錯,可以讓我的心靜下來,幫我捋平雜亂心情,提醒我體會、回味幸福生活的樂趣。

慢讀這本書,有種讀大家們寫的教育學專業論文的感覺。作者不愧是心理教育的高手,其中的論述層層推進,條理清楚,卻又緩緩而來,讓人不覺緊張和突兀,有種溫火燉湯,亦或是清風徐來的感覺,各種良方與建議平滑引入到了受衆的思想。

這本書也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我生活中需要調整的事項,謝謝作者,謝謝同事給我這本書。

希望今年能有空讀完去年的書本餘糧,更好的享受快樂與有意義的生活。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9

幸福是什麼,不是高大上的物質享受,而是一種與天倫、分享、安穩相關聯的感受。作爲家長我已能深深體會幸福的含義。但如何讓小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如何幫助小孩找到幸福的方法,從這本書中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書中提到“與我們關心的人和關心我們的人在一起分享人生經歷、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義並安撫我們的痛苦,讓我們感到這個世界充滿了樂趣”,小孩要從小學會分享,最初的分享應該是一個玩具、一份小零食、一本書等 。朱軼這個學期與同學們分享了一套書《神祕的快樂家族》,當他開心地告訴我第一冊借給某某同學、第二冊借給某某同學,4冊書他都借出去了。而且收到了同學們與他一樣也喜歡這套書的反饋。這時的他幸福滿滿,我告訴他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已喜歡的東西是一件非常開心幸福的事情。

“在母親身邊的小孩要比不在母親身邊玩的小孩更富有創造力。當孩子們在母親身邊的一定範圍內活動時,他們的創造力是很驚人的。”父母給予的是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所帶來的力量,等同於給我們建造了一個“幸福圈”。每天早晨我要陪朱軼走15分鐘的路程、坐15分鐘的公交車去上學。這30分鐘常常是一天最開心的時光,我與朱軼像忘年交的兩個朋友一起聊學校、聊電視、聊課外書。家長的陪伴是小孩最幸福的時光,當然不是待在家裏你拿着手機、他看着電視。而是大家都一起參與做一件事,然後一起哈哈大笑、一起思考。所以多花時間陪小孩,讓他在“幸福圈”里長大,長大後他也會成爲“幸福圈”的製造者。還有養成好的習慣、保持仁愛之心。

每本書雖然沒有完全吃透但總有些收穫。這本書值得一看。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0

最近在看的這本書,讓我覺得心靈像一棵重新生長的大樹,吸取到了更多的養料。

作爲用心心理學的實用書,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裏所說的道理,十分淺顯易懂。

書中用四種漢堡比喻四種人的幸福觀。第一種漢堡是口味誘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於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埋下未來的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被稱爲“享樂主義型”,他們只顧及時行樂,不管任何負面後果;

第二種漢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夠確保日後健康,吃它等於眼前很痛苦。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們犧牲眼前的幸福,爲的是未來的目標,他們被稱爲“奔波勞碌型”;

第三種漢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沒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後也會影響健康。這類幸福觀的人,對生命已經喪失了期望和慾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對未來沒有任何期望,我們稱其爲“虛無主義型”;

最後一種漢堡就叫做“幸福型漢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透過目前的行爲他們能夠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本-沙哈爾給幸福的定義是:快樂加好處。

相信所有追尋幸福的人讀罷這一段文字,都會掩卷嘆息。我們不禁感慨,我們都曾千萬次地追問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究竟什麼纔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爲什麼整日勞頓而沒有快樂;那些學習着的,爲什麼耗費時間卻收效甚微?那些擁有萬貫家財的人,爲什麼精神空虛百無聊賴;那些手握着幸福的,爲什麼身處其中渾然不覺?

信念決定命運。幸福纔是人生的至高財富,它不在攀登的頂峯,也不在徘徊的山腳,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標,更要注重過程,享受創造着的此刻,纔會有更完美的未來。

書還沒有讀完,我的這種被點化而頓悟的激動,還在繼續中。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1

在我還沒讀這本書的時候看見書名,我覺得很可笑,還有能夠讓人幸福的方法,怎麼可能,每個人一生都在尋找幸福,很多人在回答“幸福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往往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不知道什麼樣子纔算是真正的幸福,在大學我選修過一門課,就是關於幸福的,我記得老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現在幸福嗎?你覺得幸福是什麼?怎樣你就覺得自己幸福了?

說實話,那個時候的我腦子裏一點概念都沒有,我感受到了我自己是幸福的,但是我卻說不上來幸福到底是什麼,什麼時候的我感覺幸福的,在課堂上主要學習的就是孔子,學習的就是論語,可是說實話,學完之後我並沒有什麼感覺,可能是我上課的時候並沒有好好的去聽老師講吧!

在聽完樊登老師講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其實幸福不是你覺得什麼時候的你是幸福的,而是你要學會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每分每秒都去體會發生的任何事情,在聽完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因爲對於我來說,一直會把幸福建立在外在的一些事情上面,依靠環境,依靠外在的東西,讓自己感覺到幸福,我很享受自己做成一件事情,不是爲了讓別人認可,而是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我這個人非常的容易滿足,但是往往這個滿足也都是建立在外在環境上的,因爲你在一件事情上有了成就感,你就會去想學習更多的知識,我很喜歡去接觸自己其實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我想去學習更多新鮮的事情,有時候的我會不喜歡去一直做同一件事情,想去做別的。

書裏面有四種獲得幸福類型的人,其中大部分的人是忍辱負重型的,覺得自己現在不幸福,但是未來我一定會幸福的,我認爲這種的就是心態好,在這方面我自己存在的一種就是我一直有在懷念過去,懷念以前的一些美好的事情,但是卻忘記了當下的生活,想要回到過去,回到天真純粹的那個年齡,但是卻忘記了在我當下的這個時候,我應該去做的事情,應該感受當下的幸福。

人只有在失去時候才懂得珍惜,往往卻忘記了自己當下的生活。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2

幸福的三個成分:意義、快樂和投入。意義代表未來利益,快樂代表當前利益。把幸福作爲衡量一切的最高標準。要做一個幸福的人,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

人類喜歡休閒多於工作,但人們在工作中的沉浸式體驗比休閒活動中要多。

幸福的方法:活在當下,通過沉浸體驗,樂在其中並實現成就。開心工作——做自己喜歡並可以獲得報酬的事情。從意義、快樂和個人優勢三個方面的交集中,找準人生定位,尋找適合的工作,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

對工作的認可比工作本身更重要,所以要塑造工作的使命感。美滿婚姻在於無條件的愛與被愛,愛他本來的樣子,愛他的核心價值(個性、生活原則)。

就算在雙方彼此深愛的情況下,如果把犧牲和愛並列(愛得越深,犧牲越大),幸福也一樣會受到影響。

培養真實親密關係的方法:注意力必須是放在“想被瞭解”的心態上,而不是“想被認可”的心態上。通過了解和被瞭解來培養與伴侶的親密關係。做一些對他或兩人都有意義和快樂的事,通過對彼此的瞭解來加深兩人的親密關係。

寫感恩信,做感恩拜訪,來表達愛,加固愛。樂於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爲別人帶來幸福就是幫助自己帶來意義與快樂。愛自己和關愛他人,消除自愛和愛他的邊界。幸福強心劑:一些日常的事情(和家人或朋友相聚、閱讀等等),以及一些有新鮮感可能改變生活的事情(比如去學校當義工)。

然後把這些活動養成習慣,增強幸福感,找到改變生命的動力。回憶並分享介紹自己以前幸福的事情,通過欣賞式探尋由幸福的經驗到更幸福的未來。簡化忙碌的生活,享受幸福。

要實現幸福的生活,首先要接納活在當下的理念,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們可以從與親人相處、學習新知識以及工作任務中,獲得意義與快樂。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3

近日讀了鍾老師推薦的《幸福的方法》,讀完後我感覺到原來以前認爲幸福的幾種活法(犧牲眼前快樂,只着眼於未來目標的忙碌奔波型;放縱自己、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型;)其實都是不幸福的。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自己過得是幸福的生活嗎?幸福到底是什麼?讀了此書後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認知。

什麼是幸福?讀到正文,作者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看着標題自己問了自己幸福是什麼,從畢業後到工作結婚、孩子出世人生中最忙忙碌碌的十幾年。從未有時間去思考過自己的生活幸福嗎?我只是有時候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過質疑。人活着都在想辦法讓自己過得幸福,因人而異每個人一生追求各不相同。引出了一個問題,怎樣讓自己更幸福?書中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不該是絕對不摻雜不良的情緒,而是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人生要有一定的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幸福纔是人生的終極財富。”這些話使我對生活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幸福無處不在,陪老人吃個飯、帶孩子出去玩玩,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過程就是幸福的。幸福就在當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積而成的。長期以往慢慢有些好習慣,就會變成一種程序。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裏各自找到位置,尊老愛幼、和諧相處。

近年來,心情莫名煩躁。對平淡的生活、工作感到無聊,隨着孩子長大,思想不斷變化。在和她相處交流的過程中,越來越讓我覺得需要提升自己,不能過於偏重對物質的嚮往而疏忽了精神領域的打造。早些體會到自己精神世界裏的幸福感覺。

在這我還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幸福的感知,在單位裏把工作圓滿完成、安全到家是幸福的。家裏老人身體健康、高興快樂是幸福的。兄弟之間和諧相處是幸福的。看到孩子認真學習、茁壯成長是幸福的。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4

爲何疾病在年輕化,魔爪慢慢的伸向了年輕人,小的時候只顧玩樂,不會想那麼多,也沒有明顯的感覺,總感覺那些讓人心痛的東西距離我很遙遠。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這樣的人,年紀不大卻身染頑疾,自己心裏也爲之擔憂,放佛自己也從鬼門關走了一遭。或許你感覺那依舊遙遠,不在自己身邊,可是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事。

我的爸爸爲了家庭奮鬥了大半輩子,喝酒抽菸不控制,也不太照顧自己的身體,一身的健康問題,本來是個特別樂觀開朗的人,有時情緒低落的讓家人的心相似被揪了一把。我們不斷的勸他戒菸戒酒,可哪有那麼容易,鍛鍊照顧自己的身體特別重要,於是督促他多鍛鍊少想些煩心事。一個人的心被這些負能量佔據的時候,纔是最容易垮掉的時候。

或許你們也感覺比較遠,畢竟自己的父母健健康康。就在昨天,一位同學半夜病情發作,口吐白沫,舌頭都咬破了,險些嚥氣,還好及時送到醫院,沒有生命危險。那些年紀輕輕丟掉生命,後果也沒必要去描述,後悔遺憾和淚水。

作爲喜歡讀書的人會羨慕那些每週大部分都在讀書的人,有一部分已經成家立業有工作了或許還有了孩子,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讀書。沒錯,有些人犯了重病,在家調養,出於無奈的調養。直到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才明白到自己所謂的追求和荒淫無度的生活有多麼不重要。我們的一天天大都給了網絡,給了身外之物,沒有真得照料好我們自己。千萬別等到身體快垮掉,才認識清楚自己纔是最重要的,健康的活着,有自己想法的活着。

病魔爲何有利可趁,這樣問問我們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問,我們忙忙碌碌的,又有多少時間去照料自己。有的人做着所謂的正事,有的人沉迷於虛擬世界,不要以爲挺着肚子看球星打球,就能獲得健康。不要拿自己很忙爲藉口,推脫掉運動健身的時間,照顧不好自己,一切都是白搭。

讓我們一起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如果是惰性或者有拖延症讓你止步不前,不妨像我們一樣建立一個民間組織,互相督促着,去先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態,你若過得很好,必然會有人追隨你的腳步。不要妄想去用言論改變別人的觀念,即使他感覺你說的對,一句他做不到,也不過白費口舌,讓行動見真章。用自己的行動和溫度,去帶動身邊的人上路,閱讀健身生活並不衝突。唯一的衝突是,你太浮躁,想抓的東西太多。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5

最近一向在看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泰勒·本沙博士的用心心理學的著作《幸福的方法》一書。在本書中揭示了關於幸福的事實:每個人都期望活得更幸福,但往往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幸福的本身的含義和你所追求的最終目的。《幸福的方法》認爲: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幸福和快樂,關鍵是如何認知和尋找適合自己的幸福方式。它讓每個讀者去反思自己的內心渴求,學習去接納自己並歸納過去的成功經驗,讓你成爲自己幸福的主宰者。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向錯誤的認爲,只要不斷努力,不斷超越自我,心靈就會得到成長,就會得到幸福。而泰勒博士告訴我,心靈的成長靠的減法而非是加法,幸福也並非是犧牲所有而換來的。幸福是如此的簡單而單純,要擁有長期的幸福感卻是如此的真實與美麗。我曾固執的認爲自己有足夠的資本去追求我的未來,我的幸福,固執的認爲我的心靈是如此的堅強,固執的認爲自己已經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固執的認爲只有在工作中取得了必須的成就纔會幸福,我將事業看得如此的清晰,然而在我口中的事業卻是如此的忙忙碌碌與紛繁複雜。

在繁華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忙碌於事業、家人、朋友的和諧共榮,卻常常忽略自身的幸福,以犧牲自身幸福換來成功,往往是脆弱而不長久;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真實的自己,自由悅納了自己,才能悅納別人;只有掌握了欣賞式探尋的方法,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更加的從容。

在此,我不得不感謝泰勒博士。《幸福的方法》將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在黑夜行走的人們,如同照亮我們的心靈一樣,我相信,每個行走在路上的人都需要這樣的光芒。

幸福究竟是什麼?如何找尋幸福?其實幸福快樂的奧妙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於我們的視覺,我們的心態,我們的選取,換一種角度生活,以用心戰勝消極,學會“自我幫忙”,你會發現離幸福更近一步。

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獲取幸福;追求幸福讓衆生殊途同歸。(這是安妮·弗蘭克的名言)要明白我們追求金錢,追求名譽這並不算真實價值,就像泰勒博士認爲的那樣,至高財富是幸福,是所有目標的終點站。

或許我們在探索幸福途中會遇到挫折,遇到風雨,遇到各種阻礙,這都不是我們放下幸福的理由,我們務必時刻的謹記機遇是從困難中孕育出來的。就像書中提到的一樣,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無可避免的痛苦,同時也會有很多內在與外在的,影響我們獲得幸福的阻礙,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無論何種困難狀況下,都允許自己誠懇地去體驗那些負面情緒,並允許它們有自然的轉變過程。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6

看了《幸福的方法》之後,想到許多,學到許多。我覺得這的確是一本讓我們可以觸摸到幸福的書。這本書讓我從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裏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時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綠洲,真正的幸福,需要我們爲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去快樂地努力與奮鬥。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瞎轉;幸福是向山頂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幸福的方法》這本書的名字具備充滿讓人去深入閱讀的理由,有很多科學研究和實驗的結論,裏面的很多事實都是我們一直知道或是聽說過的,配上相應的小故事,讀起來不是很累。全書共分三個篇章,第一篇分爲5章,介紹了什麼是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在第二篇裏的第6章到第8章中,討論瞭如何把這些想法應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裏。最後一篇則包括了七個冥想練習,提供了一些關於幸福的本質,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位置的洞見。

在現實生活中,幸福是什麼呢? 我們更多的要懂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亞里士多德曾宣稱:幸福的生活是一輩子都要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獲得幸福。簡單說來,幸福意味着感覺良好。

其實,幸福很簡單。只要你留意,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幸福裏。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健康的體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樣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雜矇蔽了我們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於濃霧背後的幸福,需要一顆平和安逸的心和一雙清麗無埃的眼睛才能看清。

古人云:人乃混沌世界之中的一靈物,有一口飯吃,有一件衣穿,有一張牀睡,就足夠了,太多的慾念就產生了煩惱;俗話也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就是因爲有了貪心和慾念纔會痛苦和煩惱的。有了太多的貪心和慾念就會產生許多的不滿足,金錢比別人少,房子比別人小,車子比別人差,煩惱和痛苦由此而產生,這樣的人是沒有幸福感的。

幸福是一份閒適,一份輕鬆,一種放棄,一份超然和豁達。幸福是口渴時,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幸福是疲憊時,一個可以休憩的港灣;幸福是悲傷時,有人聽你傾訴;幸福是快樂時,有人一同分享。

歸根結底,幸福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質的。用心感受生活,悅納自然,體會生命,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會悄然而至,這就是幸福的真諦。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到,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好好把握吧!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7

你幸福嗎?對大多數人來說,說不幸福吧,小日子過的還行;說幸福吧,感覺又沒多少讓自己真正開心的事情。個人感覺能夠真正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應該不多,很多人其實是越來越麻木、逐漸失去了對幸福的感知能力。

記得自己之前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老想着放假回家休息。學校一放假又帶了很多書本回家,沒有辦法享受真正的假期。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吧,沒有辦法享受工作的樂趣,總是期待週末放假可以出去玩。真正五一或國慶放個假,又想着工作上的事情。總是處於糾結矛盾痛苦之中,怎麼能夠享受到幸福呢?

《幸福的方法》這本書的內容是以色列沙哈爾教授在哈弗大學最受歡迎的積極心理學課程。閱讀這本書後,自己對追求幸福具備了清晰的方向。

幸福=快樂+意義。其中快樂是你自己現在的利益,意義是你自己未來的利益。針對時間和利益兩個維度,作者提出了四個象限:時間維度上的現在與未來、利益維度上的利益與損害,對應着以下四種類型。

及時行樂型。標榜自己是享樂主義,類比垃圾漢堡,很好吃但是不健康的。癮君子、賭徒,包括身邊嚴重透支資產消費的人羣。

忍辱負重型。小時候總是被教育:“吃了苦中苦,方爲人中人”、“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長大後很難找到工作的樂趣,或則開心快樂的做事情。骨子裏總是認爲必須忍受痛苦才能成功。正所謂“欲練神功,必先揮刀自宮。”感覺自己大多時候都是處於這種狀態,所以很難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現在職場中大多數人經常處於這種狀態。

無助型。這種狀態是最差的,主要是一些主流的所謂成功人士。該有的都有了,別人沒有的也有。可以說外界的條件已經非常好了,但是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絲毫沒有對幸福的感知能力,進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幸福型。類比理想漢堡,既好吃又健康。處於這種狀態,善於享受當下,對眼前的利益收穫非常滿足。同時對未來、對目標保持一種敬畏之心但不強求,“盡人事聽天命”!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就是真正幸福的人。

對於這四個象限和類型,每個人都經歷過。有時候幸福,有時候絕望無助,有時候忍辱負重,也有時候及時行樂。只是每個人處於每個狀態的時間不同而已。反思自己在幸福快樂這個象限的時間就非常少,忍辱負重的時間是最多的,自己經常發脾氣很少微笑,在別人眼中也不是那種積極主動的人。所以經後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正念的狀態,運用這個方法讓自己更多時間保持幸福型的狀態,這樣處於其他象限的時間就自然減少了。

讀了這本書之後,意識到要想獲取幸福,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都需要改善。雖然自己做銷售十年時間了,但是真正投入熱情的時間其實不多,有經驗但是銷售方法論只是體系其實一直沒有建立起來。包括與上下級同事之前的關係,反思自己也沒修煉好。因爲自己總是感覺自己在忍辱負重,所以生活中對待家人的方式也不好,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如何長期保持正念、能夠時刻感知自己的狀態,這些都是自己需要修煉的地方。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 篇18

最近,在閒暇之餘,我讀了幸福的方法這本書,本來還以爲會很無趣,結果,卻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了。

輕輕的合上《幸福的方法》,我長長的吁了一口氣,雙手使勁地搓了搓臉頰,好讓自己更加清醒,沒錯,《幸福的方法》讓我從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裏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時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綠洲。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而人生百態,形形色色,有多少人感覺到幸福?又有多少人在失望甚至絕望中掙扎?我也掙扎過,當大學畢業奔波求職時,當獨處他鄉深夜難眠時,......我幸福嗎?或者說,我幸福過嗎?似乎心中有過這種感覺,但我沒有細細品味過,我似乎來不及細細品味,也沒有靜下心來思考過,現在回想起來,我安靜地思考都是在身處逆境之時,人生低谷之處,一旦走出低谷,我的生活就進入忙碌狀態,按照泰勒博士劃分的四種人生類型,我應該屬於“奔波忙碌型”,也許我現在已經談不上奔波,工作也不算忙碌,我說的是生活忙碌,不僅僅指工作。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要做,但總感覺沒有屬於自己的安靜的時間,思考人生,常常只是閃過心頭腦海的一些短暫的念頭。就這樣,我陷入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煩躁,因爲難以言說,所以無從解脫也無處傾訴。這樣一種狀態,當然不能稱之爲幸福,那麼,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泰勒博士在第一篇就提出這個問題。我看着這個大大的標題發了好一會兒呆,好熟悉的問題,在我腦海中閃過的那些念頭中,一定有這個問題,我肯定在某個時候,問過自己關於幸福的定義。

是啊,幸福是什麼?我可以確定的是,自己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只是有時候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過質疑。我迫切地翻開泰勒的《幸福的方法》,希望從中找到答案。泰勒沒有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我相信他也無法給出確切的定義,因爲千人千面,追求各不相同,但引出了一個更好的問題怎樣讓自己更幸福?並且告訴我們,我們永遠都可以讓自己更幸福。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標準,是人生的最高目標,但幸福不是終點,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獲得幸福的感受,當然結果也重要,但幸福遠遠不止是實現了目標。在《幸福的方法》第二篇,泰勒談到了如何實現幸福,重點講了快樂學習,開心工作和美滿婚姻,有一些我們做不到,但絕大多數事情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只是需要我們養成習慣,泰勒多次談到習慣的重要性,這一點非常正確。

泰勒博士最後說,幸福就在當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積而成的,他提醒我們去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們可以從與親人相處、學習新知識以及工作任務中,獲得意義與快樂。我們日常生活裏這些快樂的事情越多,我們自然就會更幸福。

幸福,就是當下,就是那些平時我們不曾注意的細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