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鞋狗》有感(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2.13W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鞋狗》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鞋狗》有感(精選6篇)

讀《鞋狗》有感 篇1

每晚睡前閱讀耐克聯合創始人菲爾·奈特的自傳《鞋狗》是一次心靈浮潛。儘管名人自傳也讀過不少,這也不是一部最新的熱銷書,但這本書深深觸及了我的內心,激發我再次願意擠出睡前零散時間與大家分享讀書心得。

這本自傳寫得真切自如,極少吹噓自捧,更多的是反思,情節起伏跌宕,內容發人深省,語言老練幽默。也許創業者和商界精英是最佳讀者——本書譯者毛大慶先生想必就是深受感慨才願投入寶貴時間擔當重任,但我覺得奈特的傳奇經歷,不僅是一篇創業者的啓示錄,也是一本普羅大衆思考人生意義的教科書。

這本書在當年出版後,比爾·蓋茨在Gates Notes網站發表了書評。我寫書評肯定拼不過他,而且對書的本身和奈特的溢美之詞很多人已經說得夠多了,所以我側重分享書中的內容引發我的三點感悟。

在分享之前,先斗膽班門弄斧一下。我第一眼讀到本書的中文書名《鞋狗》,心生蹊蹺,因爲在我中文的學習字典,"狗"字好像沒有什麼褒義的用法。原著中作者多次提及某某人是Shoe Dog,諮詢了一位哈佛畢業的老美,原來Dog 這裏是指的那些行家裏手,他說我就是Marketing Dog(但我一時很難接受"市場營銷狗"的稱呼)。結合全書的意境,我想書名應該叫做《匠鞋人》更貼切。儘管,中文版的書做了很好的篇章標題,我建議有一定英文基礎的讀者還是儘量選擇閱讀英文原著。

思考一:創業和瘋狂

在當下,很多人都把創業與創新甚至瘋狂關聯起來。創業很多來自瘋狂的想法嗎?創業成功的人必定有一段瘋狂的經歷嗎?我看完奈特的故事,感覺瘋狂的想法其實是一種基於理性的遠見,瘋狂並不是想法本身荒謬,而是在當時的自身條件下,暫時很難實現而已。

奈特的創業源自自己的一個"瘋狂的想法"——他要去日本的製鞋公司推銷他的斯坦福商學院的畢業論文——一篇論述日本品牌的運動鞋可能會像日本相機對抗德國相機一樣,抗衡被德國阿迪達斯品牌主導的美國市場。他希望成爲日本運動鞋進入美國市場的代理。其實,這並非一個石破天驚的創想——這和柳傳志他們當年代理IBM電腦如出一轍。但要實現這個想法,對於奈特當時自身的條件來說的確是"瘋狂的想法".

我觀察到一些創業者的瘋狂,是基於一廂情願的狂熱的想法,是盲目的跟風,而奈特的想法源自一篇斯坦福畢業論文的精華,只不過相對於他的家境和當時日美關係的水平來說,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第一次出國,要去談判代理日本鞋類品牌進入美國,的確是一筆大作賭。

我原以爲奈特在拿到日本"鬼冢虎"代理後,會像現在很多創業的人一樣放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但讓我驚訝地是,他竟然一邊在會計事務所工作,一邊做進口鞋的創業,直到業務量達到不得不依靠團隊來支撐的程度。這讓我想起亞馬遜的創始人索貝斯,也是在其創業初期,並沒有完全放棄現有工作,拋家舍業,而是在業務相對成熟後,才全情投入。

所以,我認爲,理性纔是創業的基石。頭腦發熱,孤注一擲地依靠"瘋狂的想法"去創業,九死一生。

思考二:價值和價值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以金錢爲標的的價格作爲衡量價值的基準。拋開人情關係因素,如果你爲一個市場化的商業機構創造了多少價值,就會得到多少物質的彙報。()而當我讀到耐克至今沿用的logo竟然出自一位研究生學生之手,而且奈特只花了35美元就買下了這個設計時,我不禁感嘆價值顯然不能用量化的歷史價格去評判。就像教師的價值怎能以工資去評判?

用什麼去評判價值,這就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奈特的價值觀很少被量化的物質重要性所影響,這也是他創業初期長期保持極低的現金流,且不願上市,不願早日致富,而絕不喪失對產品和企業文化的掌控。在商業上的價值觀上,我更欣賞奈特,產品和企業文化纔是根本核心,短期的銷量和盈利並不能作爲重要考量。所以,在70年代,奈特就能做出召回問題產品的舉措。而在企業文化方面,耐克的半年度核心高層會議叫做"Buttface"尤爲讓我印象深刻。這是一場"沒有哪個觀點是神聖不可駁斥的,沒有哪個人是不能隨便挖苦的"的會議。這類會議用奈特的話來說,也體現着耐克企業的精神Spirit、使命Mission和氣質Ethos.

奈特自己也承認,企業的成功必定有幸運的成分。好幾次耐克度過了資金鍊斷裂或面臨致命的法律訴訟危機,都有幸運的成分在內。但我很同意奈特的觀點,人越努力,越堅持,他的幸運會比其他人更多一些。這些年在職場的跌宕起伏,我對此深有感悟。

思考三:遺憾和遺願

在整本書的最後一章,奈特給自己列了這麼多年裏的一張"遺憾清單",語言中傷他人,某些年份的大量裁員等等,但最遺憾的就是沒有能夠多陪陪英年意外早逝的兒子。其實奈特還是一位給兒子讀睡前故事的爸爸,這個陪伴標準已經很不錯了。對於親人的陪伴,尤其是陪伴孩子的遺憾我也經常聽到,不僅在那些"空中飛人"的高管和企業家中,在工薪階層中也比較普遍。但陪伴的價值是最容易被稀釋,省略和低估的。如果你被要求支付一個月的薪水,一年只能一次,來陪伴你需要陪伴的人30分鐘,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遺憾有時是錯失了難得的機會,而有時是失去了最尋常的經歷。

爲了不留遺憾,到了臨終或老年時,便會想到遺願。而《遺願清單》是奈特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在書中的結束部分多次提及。奈特說了自己沒有太多的遺願,最主要的還是教育和醫療方面,這和巴菲特與蓋茨,包括剛剛宣佈退休的李嘉誠一樣。而像我這樣的普通人,無法去依靠積累的財富去做這類促進社會公平和人類健康的大事業,那我是否也思考過遺願清單呢?是否只有到了臨終或年老的時候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呢?這讓我想起了喬布斯說過的話:如果你活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做的事基本就不會錯了。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ere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儘管很難堅持每天去想這個念頭,但過段時間,放空腦子想想,還是能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的。想這個問題,不是假設自己即將離開這個世界,而是真正去seeking the calling,尋找心聲。我對此迷茫過,但隨着閱歷和學習的深入,我感覺我已接近找到自己的心聲。追隨自己的心聲,便會有了真正的遺願清單,完成那些真正的遺願清單,也就實現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讀《鞋狗》有感 篇2

第一次用手機讀書,一直喜歡讀紙質書,第一次足夠幸運,讀到了《鞋狗》,不然我可能不會習慣用微信讀書。開始讀這本書,是因爲喜歡NIKE的AIR JORDAN系列,讀完後,我覺得這是喜歡跑步的人的一場狂歡。

美國人的幽默感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開始就有很強的代入感,迫切的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雖然沒有去過美國,沒有去過故事的發生地,NIKE帝國的創始地—俄勒岡,卻依然可以在書中感覺到俄勒岡夏天明媚的陽光、冬日凜冽的寒風、沒有盡頭的跑道。

對於曾經是小學長跑隊的我來說,書中描述的訓練場、賽場上那種緊張、懊悔、折磨、酣暢淋漓的感覺好像突然回來了,彷彿自己也站在起跑線上,拉長嗓子的預備,然後心理默唸321,跑……今天仍然喜歡跑步,和小時候不同的是穿着NIKE的跑鞋。

書中最打動我的是鮑爾曼教練,我覺得是他解放了我們的雙腳,激發了雙腳的潛能,改變了我們跑步的方式,不僅僅在美國,更是在全世界。賽場上沒有最快只有更快,而對於鮑爾曼教練的跑鞋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兩種精神真的能開啓新的世界。

書中有太多的場景直擊人心,彷彿是一趟尋找自己的旅行。某個瞬間,會看到因爲要和鬼冢虎談判而整晚興奮,輾轉反側的巴克(創始人奈特先生,我覺得巴克更爲親切),而自己就是經常因爲一個想法整夜失眠,越想越興奮的人;會看到沒法銷售百科全書,卻在銷售鬼冢虎鞋子時大獲成功的巴克,我確信熱情和信仰是出色完成一件事的最原始能力;也被巴克先生的一句話鼓勵,我也確信這是我現在需要的:

“我想告訴大家要按下暫停鍵,花時間努力思考一下要如何度過一生,想要和誰一起度過剩餘的40年。我會告訴20歲左右的青年不要因爲一份工作、專業甚至職業而安定下來,一定要尋求內心的衝動。即使你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也要堅持追尋。如果你追隨自己內心的衝動,將會更能忍受疲憊”。

最後,也用一句書中的話來結束“糟糕的決定有數百個甚至上千個”。好吧,巴菲特似乎也說過。

讀《鞋狗》有感 篇3

最近把耐克老闆耐特的自傳《鞋狗》(毛大慶翻譯的)看完了,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就又買了一本英文原版的《Shoe Dog》,打算有空的時候再翻一遍。

在這本書的序言裏,耐特談到他在24歲的時候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也想要成功,可是我不清楚成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金錢?妻子?孩子?房子?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被教育應該追求的目標...但在內心更深處,我卻在搜尋某些其他東西,具有更豐富寓意的東西。我痛苦的意識到我們的人生相當短暫,比我們瞭解的更短,和晨跑一樣短。”

他談到了他對跑步的熱愛:

“跑步不僅痛苦,冒險,而且回報甚少,也完全沒有保障...不存在真正的目的地,至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完全證明個人努力的合理性。跑步這個動作本身就是目的地,不僅因爲沒有終點線,也是因爲你可以自己定義終點。不論你從跑步中獲得何種愉悅或收穫,你都必須將它們發掘出來。這完全取決於你如何設計它,如何接納它。

每個跑者都清楚這一點。你不停的跑步,一段接着一段,卻不太清楚爲什麼而跑。你告訴自己跑步是爲了某個目標,追求某種刺激,但你跑步的真正原因卻是停下來會讓你感覺到對死亡的恐懼。

所以,就在1962年的那個早晨,我告訴自己,別管別人怎麼說你的想法很瘋狂......前進,不停就好。不要停下來,甚至在你達到目標前都不要想是不是要停下來,不要過多的關注“目標”到底在哪裏。無論面臨什麼,都不要停下來。”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耐特的一生都是極其成功的,但他也不是沒有遺憾,他談到了他的兒子馬修:

“我想起他花了很長時間艱難的尋找意義、尋找認同。對我來說,他的尋求過程常常看起來非常熟悉,雖然馬修沒有我的運氣、我的專注,或者我們的不安全感。

爲了尋找自我,馬修從大學輟學。他敢於嘗試,玩樂、叛逆、爭論、逃避,但是都沒有什麼用。最後,在2000年,他去了薩爾瓦多,他和兩個朋友開車去了深水湖伊洛潘戈(ilopango),戴着水肺潛水。

不知爲何,馬修想知道自己可以潛多深。他決定冒一下險。而這個風險是他那冒險成癮的父親都絕不會嘗試的。

在約46米水深的地方發生了某種故障,馬修失去了意識。”

從這段話可以讀出來,即使他兒子馬修已經死了,即使他真的很愛馬修,他對馬修的評價是不高的。所以富二代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父親越成功,他就越難達到父親的期望,即使他父親自認爲對他並沒有什麼期望,然而這是一種更大的壓力,一種證明自己的壓力;而對於窮人的孩子來說,超過父親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對於金錢,耐特說:

“無論你是否擁有,你是否想要,你是否喜歡,金錢都會對你的生活進行定義,這就是金錢的本質。我們的任務就是阻止它。”

在這本書的最後,耐特說:

“我想告訴大家要按下暫停鍵,花時間努力思考一下要如何度過一生,想要和誰一起度過剩餘的40年。我會告訴20歲左右的青年不要因爲一份工作、專業甚至職業安定下來,一定要追求內心的衝動。即使你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也要堅持追尋。如果你追隨自己內心的衝動,將會更能忍受疲憊,每一次失望都會成爲你的動力,需要攀登的高峯也會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有時候你需要放棄。知道何時該放棄並重新嘗試新事物是一種天賦。放棄並不意味着停止,永遠不要停止。”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你要用生命去回答它——永遠不要停止。

讀《鞋狗》有感 篇4

能夠得到日商巖井的贊助,這是一種信任;在面臨種種問題的時候,有豪澤、斯特拉瑟等這樣的律師爲其辯護,這是莫大的幸運。種種的支持與鼓勵,堅持下去,終究能實現夢想。

擴大

辦公室從父母的地下室,轉移到市中心的公寓,到更大的辦公樓。崗位從文祕珍妮、經銷商兼設計威爾遜、銷售伍德爾到後來的會計海斯、律師特斯拉瑟、贊助商日商巖井、代言明星普羅方丹,再到更多的會計、律師、銷售、設計。隊伍不斷的龐大。

強大

生意越做越大,當然麻煩也會越來越多。只有經歷過無數的麻煩,併成功解決問題的企業纔會更堅強、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驗。贊助商的`出爾反爾、競爭對手的挑釁、海關的施壓,將一次次把新生的耐克推向死亡邊緣,但又一次次的堅挺下來,而且愈加龐大,愈加不可超越。你在衡量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衡量你。阿迪達斯,創業之前曾是奈特想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和他相提並論。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做到了。

質量

奈特,一步一步的在圓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是不能有任何瑕疵的。因此,產品的質量是他圍繞的核心。代賣的鞋不合格,就自己研究設計;供應商斷貨,就自己創立品牌和公司;產品供不應求就建立自己的工廠;一步步的擴大。當然在擴大的同時,限制最大的就是錢!錢!錢。一家家銀行的質疑到凍結。面對着種種困難,他們還是挺過來了。

名字

耐克這個名字,原本以爲將會有各種被賦予的誕生佳話呢,原來僅是因爲威爾遜夢到了這個名字。包括後面所有系列鞋的名字均是奈特隨心所欲命名的。儘管如此,亦是經典。

突破

打破陳規者,人恆敬之。將那個年代,國民視爲仇人國家的產品引進到自己國家,並突破重重困難,讓他在本土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蔓延至全球。這是歷史上的重大突破。

堅持

整篇文章中,能看出奈特一刻也沒有停下來,不停的在解決問題,不停的在奔跑。但是除了會有點小脾氣之外,他沒有覺得累而放棄,堅持誠可貴。

創新

在日本鬼冢虎“變心”之後,奈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喜歡的行業,而是在尋求各種途徑去供應。在各方面供應不能滿足的情況下,自己開始建立工廠,自己研究設計更適合的鞋,自己去尋找更可靠的贊助。

回憶

奈特是在回憶,從沒有耐克的那個時代開始,到奈特遍佈全國即將延續百年。他在慢慢的享受那個一路奮鬥過來,並繼續爲之而奮鬥的人生。曾有多次,他在感慨,多想再重新來一遍。

從《鞋狗》中,得以看出,一個夢想想要變成現實,必須要行動,而且是馬不停蹄;選擇一個方向,必須要先考察市場,有前景,有潛力;選擇合作伙伴,首先是你崇拜的,其次他在這個領域有一定優勢;選擇團隊,一定要是真心愛這份工作,並能爲之奮鬥的;選擇投資商,必須是相信你,在困難時候挺你的;對於員工,要看到他的優勢,放他在最適合的位置,做到人盡其才,方得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任務,使公司利益最大化。

讀《鞋狗》有感 篇5

這是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寫的自傳,主要講創建耐克的過程。

奈特從大學畢業就開始自己創業,但並不是一開始就創建耐克,而是從代理日本的鬼冢虎開始。一個20多歲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個人從美國跑到日本,直接到鬼冢虎的總部,要成爲鬼冢虎的日本經銷商。寫到他們見面前一天晚上的情景,心情緊張激動,看和日本人談生意的攻略,跟剛進入職場的我相差無幾。他也是個普通人,卻在勇敢的做事情。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大學剛辦完入學就跑到校長辦公室裏推銷校園明信片,你以爲他們三頭六臂,其實他們只是有我們認爲“不過如此”的小技巧。差別在他們的勇敢和執行力。

整本書講了耐克一路發展中資金窘迫的情況。看到一半才意識到,奈特一直說的缺錢,已經從開始缺幾千美金到幾百萬美金了,他的公司已經從年銷售幾萬到上千萬了。從一個畢業生白手起家,到成爲一個年銷售近億美金公司的大老闆,在他輕鬆的說着公司缺錢的時候,背後還有太多的壓力沒有講出來。真是太不容易。

奈特還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跑步。他和他的“惡棍們”面臨着巨大的壓力,通過跑十公里來調節。跑步的時候一定想了好多次,也發泄過很多東西。

年輕曾是我最爲驕傲的東西,而它們正在離我而去。如果能發現真的喜歡的東西,是多麼幸運。當幸運來臨的時候,去熱血,趁現在。

讀《鞋狗》有感 篇6

每天零零散散的閱讀,終於把《鞋狗》這本書讀完了。書的內容還不錯,介於半自傳和半企業歷史之間,說了很多nike不爲人所知的故事,讀的過程中有時總會促使我停下來思考。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地方翻譯得有點生硬,有機會希望在看看原文版的,可能更能深入瞭解到作者想表達的情緒。

正如那句經典的廣告語「Just do it !」一樣,全書看下來給我最大的反思和感觸就是nike的這個精神,只管出發,只管去做。在奈特二十多歲剛畢業那會,他沒有像其他讀MBA的同學一樣去做金融和會計,而是選擇了一趟全球旅行,並去了日本拿了鬼冢虎鞋子的代理。他當時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麼,那時全球剛結束戰爭不久,一切都很不穩定,他的旅途和未來充滿了未知,他只是心裏有一股源於對體育和跑步的熱愛,有一股衝動想去做這件事,於是他出發了。旅行回國後,他創辦了藍帶體育公司,開始在美國銷售鬼冢虎的鞋子。

創業的十幾年,藍帶公司一直處於破產的邊緣,儘管業績良好,但各種債務危機,各種代理權的爭奪,各種現金流的缺水,各種官司纏身,一次次都讓公司在鬼門關徘徊。創業之初奈特並沒有獲得多少人的支持,只有母親支持他,但他靠着信念一直堅持一直努力,慢慢地吸引到越來越多目標一致,志趣相投的人加入,一起解決眼前的問題,同時讓公司的銷售量一直快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團隊全身心投入到這個領域,成爲"鞋狗",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改善運動員雙腳的體驗,如何做出優化,對鞋子進行創新。這些積累,讓他們一點點建立起優勢和壯大隊伍,在後期鬼冢虎毀約不再跟他們進行代理合作時,他們能用已掌握的技術快速建立一個全新的屬於自己的品牌「Nike」,最後成爲享譽世界的運動品牌。

敘事是作者以過來人身份在總結講述的,在往回看的時候總能感慨陳詞,讀者能感受到成事非常難,但對於當事者可能當時在做這件事情本身時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迫切想解決當下的問題。正如我2013剛來北京的時候,我也沒考慮那麼多,只是覺得應該來,在過來後遇到各種問題,每天想着怎麼去解決,堆積起來重新回顧時,才發現走了很長的路了。人們總是越長大越膽怯,如果讓幾年前的我知道之後會發生的很多問題困難,可能也會讓我當時在決定時有所猶豫,所以保持對內心衝動的追尋,保持勇敢無畏,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對於任何人都一樣,不管你是已經成功的企業家還是一無所有的流浪漢,敢於堅持追隨內心的衝動,能幫助你不斷顛覆自我,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因爲你敢於擁抱變化,敢於去承受變量可能帶來挑戰和失敗,不被存量的事實所禁錮。現在越來越理解爲什麼所有真正的創新者和成功的企業家會反覆提到"永遠不要停止追隨你內心的想法和熱愛",大道至簡,卻知易行難。

不用害怕一開始一無所有,當你決心去做某件事情時,你的信念是可以感染到其他人的,感染他們加入你的隊伍。而當你出發了,一定要懂得去堅持和努力,不要輕易停止。這也是在閱讀時給我的最深刻的感受,不是說堅持就一定會成功,因爲成功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運氣等等,但是你越努力,就能越接近。就算結果不是好的,但你在努力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創造和經驗,本身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是推動世界進步的一點力量。

創業真是一場修行,因爲這是最難走的一條路,作爲創業者,你要獨自去品嚐這個過程的孤寂和壓力,不分晝夜地去解決旅途的種種問題,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但創業也是最有趣最自由的,能發揮你無限的創造力,實現你自己的價值,最大程度地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爲了他人的信念活着努力着。我越來越期待了,期待着自己跳出去開始出發的那天,去創立一個獨一無二屬於世界的品牌和產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