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推薦)紅樓夢讀後感15篇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紅樓夢讀後感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紅樓夢作爲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前總沒有耐心讀下去,最近好不容易抽空讀完,發現從紅樓夢中居然可以學到很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在“金陵十二釵”中,王熙鳳和賈探春都有突出的管理才能,但她們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差別甚大,曹雪芹筆下的寧榮二府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如文中所述,榮府雖小,從上至下也有三百餘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要管理得井井有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依仗着賈母的權勢,王熙鳳長期掌握着賈府的家政大權,管理就是王熙鳳的主要工作,要搞清楚鳳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還是從一些特殊案例說起。在書中第十三回,秦可卿突然離世,賈珍請鳳姐出面料理喪事,前後持續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中,我們看看王熙鳳的管理手段。

鳳姐接手管理任務後的第一步是分析需求現狀、找到問題關鍵,對寧府的風俗情況做了五條總結:頭一件是人口混雜,容易遺失物品;二件,事無專管、臨期推委;三件,需求過費,濫支冒領;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鈴束,無臉者不能上進。第二步,針對以上結症,王熙鳳採取了有力的對策,對任務進行了細分,明確分工,實行當班責任制,並制定相應的賞罰制度,這一步充分展現了鳳姐的管理才華,將複雜的任務拆分爲若干獨立的子任務,針對不同的子任務制定合理的績效考覈方法,使原本混雜不清系統變得條理清晰起來。第三步,樹立威信,對有過失的人進行嚴懲。有個辦事的下人因睡懶覺遲到了,被鳳姐拿住,本是小事一樁,可鳳姐說:“明兒他也來吃了,後兒我也來遲了,將來都沒了人了”,當即便重重處罰了那個下人,於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俱各兢兢業業,不敢偷安,不在話下。從第三步可以看出王熙鳳善於利用

自己的權利,採用高壓政策,以約束管理手下,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紅樓夢讀後感2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你知道這兩句詩描寫的是誰嗎?她就是探春,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全過程爲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爲主線,展現了一段錯綜複雜的家族興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間百態,讀來令人唏噓感嘆。

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描繪了許許多多個性各異的女子,如多愁善感的黛玉,穩重端莊的寶釵,精明強幹的`鳳姐,心直口快的湘雲等等,但我最喜愛的,還是睿智果斷的探春。

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這就是探春。相比較於其他姐妹,探春少了一份迎春的懦弱,又少了一份惜春的孤僻,更多的則是一份有膽有識、堅毅果斷的男子氣概。當鳳姐臥病後,賈府無人持家,亂作一團,但探春的出現,僅經過了幾件小事就使得賈府重新走上正軌,從這裏便足以看出探春的細心果斷,她的政治管理能力絲毫不讓鳳姐,甚至比鳳姐更多了一份冷靜凌厲、知書達理。只是正如詩中所說,她生不逢時,出生在了大觀園這樣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這也是探春的悲哀之處。“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探春的落落大方、精明志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帆風雨路三千,探春最終還是背井離鄉,遠嫁海外。但即使如此,她也絲毫不減颯爽英姿,始終抱着樂觀的心態。這更展示出探春獨特的魅力。《紅樓夢》內容豐富,情節曲折,除了探春外更有很多個性獨特的人物等着我們去品讀、發掘。相信你讀了以後一定也會從中品味出不一樣的精彩!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的一回講了在大荒山青埂峯下,有一塊無才補天的頑石。凡心大熾,想要享受榮華富貴,雖然會瞬間樂極生悲,物換人非,打掃偷來是一場夢,萬竟成空,但也願意前往。他於是被帶到了昌明隆盛之邦。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磅有一株降珠草,因爲每一天以甘露灌溉,降珠草得以久延光明。之後受天地精華,又得雨露滋養,得以脫去草胎木質,換成女人形體。在下凡前,對警幻仙子說,要用一生的眼淚還他。

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寫出了賈寶玉,林黛玉的由來,爲之後的事情做鋪墊,也描述了林黛玉愛哭的性格,賈寶玉頗爲乖巧的`性格。用僧人的話說出了賈家一時的興盛,繁榮的景象。而之後物換人非,萬鏡成空,最終衰落,敗亡的結局。給人以暗喻,不禁讓人傷感。

在一些大致相同的事件上,作爲情節,也寫得各有特色,別有一番滋味。比如;賈家每人住的小院,每個人的穿着,外貌,行爲舉止,神態等。讓我眼前一亮。

紅樓夢還成功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方法有兩種;一是經過人物的一句話,一個笑,一個動作,點出了人物的心理狀態,心裏想法。比如;黛玉去看寶釵,遇到寶玉卻數落下人,心裏卻想說寶玉而不好明說出口,便用這種方式。點出他嬌慣,心重的心裏特點。

二是把人物的內心獨白與作者的敘述融合在一齊,來解剖人物的特點。在寶玉遇到黛玉也來看寶釵,笑着讓了座,並且聽出黛玉再說自我時,笑了笑並沒還嘴,指出寶玉心裏有一絲不滿,但也毫不介意。

這些心理描述生動地寫出了人物的心機,情緒,讓人印象深刻。

紅樓夢讀後感4

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討《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宗族的興衰,一個宗族的鉅細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人,他的柔有部分是由於環境所造成的,他們家上上下下簡直都是女人,掌管全家的也滿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宗族是由於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所以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間又有兩女子非提不行,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疑,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便是喜愛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痛不欲生,落髮當了和尚。

這兒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疏忽,它們往往全有爸爸媽媽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並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由於那樣可以使宗族富有,可皇帝有上千妃子,寵愛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必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日子之苦讓人不可思議,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患之緣仍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慘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恨,讓人忍不住怨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快樂時而憂傷,時而憤恨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許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5

從小就聽說過四大名著,但我並不太熱愛看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覺得枯燥無味,未讀前,我認爲《紅樓夢》並無過人之處,他們之間的愛恨只不過是兒女情長,初讀時我實在看不懂,後來又買了動畫版,簡簡單單地看了一遍,回頭再看原著,我又有了新的感受,體會到了作者所想要描寫的情景與感受!

康有爲說:“紅樓須別到,賈府大富貴。”自然《紅樓夢》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爲中心,講述一個封建大家庭由富貴走向衰敗的歷史,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獨自一人來到賈府一一榮國府,漸漸地與性格頑劣的寶玉相戀,卻被鳳姐使掉包計,便使寶玉娶了寶釵,而林黛玉得知這一消息吐血身亡,賈寶玉也心灰意冷,我從中感受到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也許很多人看完了《紅樓夢》都在不停地爲賈寶玉和林黛玉不能相依相守的悲劇,而痛心哀婉,或者諷刺感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落寞和家庭之間的複雜與勢力鬥爭。可有句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卻很欣賞作者的寫作藝術手法和書本的藝術價值,作者構思精密,語言精確,每一首詩都是作者的文化精華,書裏常常提到衆仁論詩的故事,這種氛圍讓人羨慕,想想古代文人雅士都通過流水傳送酒杯來賦詩叫曲水流觴,這多叫人羨慕啊!《紅樓夢》的藝術價值就在於它能體現人生趣味,與讀者能有心靈溝通,讓人打心裏爲那人物感到憐惜。這種心靈與感動,在今世仍有巨大的魅力,我也不禁感嘆這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以上是我讀完紅樓夢對書中內容的感受,紅樓夢內容深奧,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深深地觸動着我的心靈,書中一個個大膽的想法,觸動着我,伴隨着我成長!

紅樓夢讀後感6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

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紅樓夢讀後感6

讀後感是對一本著作的一個總結及心得體會,一篇好的讀後感能讓讓一個讀者對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重要的'內容和一覽著作的好奇心,同時,讀後感也是表達個人對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融合在一起,悲傷和幸福的文字產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讀後感思想和文學在對著作進行一個美好的文化傳達的同時,也表達着個人內心的呼籲。

其實紅樓在帶給我們一種唯美的意向的同時,裏面宣揚的並不是一種值得讚揚的品質。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紅樓夢讀後感7

剛上三年級,我在爸爸的引導下讀了兩遍青少年版的《紅樓夢》,人稱“小紅迷”,而且特別專注“研究”林黛玉姐姐。

在剛接觸《紅樓夢》一書時有點囫圇吞棗之味,認爲林黛玉姐姐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弱女子,總是爲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一副總不見天日的.憂愁面容。爲了與青梅竹馬、志趣相投的賈寶玉相戀,在封建社會裏落到了一個悲哀的下場,我實在是爲她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與此同時,我覺得林黛玉姐姐太過軟弱了,雖然爸爸說是當時封建社會下造成的,但我認爲不管怎樣,人就要活得像自己嘛,人家寶釵不也是堅強地活着呀。而且她的身體也太弱了,書上壓根沒有提到她積極鍛鍊身體,只是不斷重複提到她孱弱的身軀。可悲!

第二次讀《紅樓夢》,我讀得特別認真,而且把描寫林黛玉姐姐言行舉止的一些語句畫下來或摘抄,猛然發現林黛玉是個詩、琴、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孩,而且還耐心地教香菱吟詩。特別是在“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章節中的“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在爸爸的講解與在網上查找資料後,我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對黛玉姐姐多了份同情。她一人來到賈府,在這裏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麼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丫鬟和僕人們都不怎麼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麼不觸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自幼體弱多病,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但她卻聰明好學,才華橫溢。可敬!

兩遍讀《紅樓夢》,但對黛玉姐姐的感受卻截然不同,相信我的第三遍、第四遍或有更大的收穫。

紅樓夢讀後感8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是紅樓夢的初衷,又是作者於這悠悠歲月中發出的一聲長嘆。嘆這世事無常,繁華易逝;嘆這懷才不遇,碌碌終生。由此,一段神話,揭開了塵封的記憶;一塊寶玉,勾出如煙如雲的世事,如醉如癡的想念;一脈情思,讓我們回味再三。

放下這本書,卻放不下一腔憂愁,放不下寶黛的愛情悲劇,放不下顰兒的`淚、顰兒的憂、顰兒的愁、顰兒的苦。她有閉月羞花之嬌美,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她的弱不禁風,她的淚眼朦朧,讓人魂牽夢縈。

她是冰雪聰明的奇女子。魁奪菊花詩的瀟灑,廬雪庵爭聯即景賦詩的敏捷,與湘雲月下吟詩的才情,至今還歷歷在目,她將無人能比的才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令我折服,令千萬讀者爲之傾倒。但細細品來,纖巧感傷的字句後,又隱藏了多少眼淚,多少心酸。

寶黛的愛情,本是情投意合,兩情相悅。寶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身子孱弱,成爲她通往幸福大道的絆腳石,使得原本疼愛她的賈母對她漸漸疏遠,勝利的天平自然傾向了城府極深的寶釵這邊,鳳姐的一出偷樑換柱計使兩人痛失所愛,黛玉含恨歸去,二人從此陰陽相隔,寶玉瘋瘋傻傻,終看破紅塵,削髮爲僧。可悲,奇苑仙葩早做北邙鄉女!

黛玉的悲劇,始於封建社會的黑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這樣一個悲劇典型,可能是爲了告訴世人:那時還有多少才情兼備的女子被封建社會的黑暗所淹沒,在苦難中掙扎。多少才子,厭惡官場,落得個一生貧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託在這個奇女子身上呢?無人知曉。

放下這本書,卻放不下一腔憂愁。斯人已去,悠悠歲月空留餘恨。這滿紙荒唐言,卻註定流芳百世,付與說書人。

紅樓夢讀後感9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四大名著,喜歡的一個文筆很好的作者是《紅樓夢》的忠實粉絲,喜歡看的電視劇《甄嬛傳》據說也有紅樓夢的影子,但是卻一直都沒有看過《紅樓夢》。

一是看到大部頭的書就害怕去開始看;二是習慣了看雞湯書,會覺得看小說沒有用處;三是根本靜不下心來去看這樣的古代文學著作。

今年想提升一點自己的內涵,於是想到了看《紅樓夢》。

最開始看完了一本白話文版本,看完後有了一些大致的瞭解,就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完一遍正常版的《紅樓夢》。

很奇怪我選的這本書不是直接從正文開始的,而是關於紅樓夢的各種評論和介紹。比如金陵十二釵、比如老太太和劉姥姥。

還記得以前上學時看過電視劇,講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集,覺得不太喜歡她這樣粗俗的人。

但是,看書才更瞭解背景。劉姥姥的女兒家裏窮,好不容易纔想到王夫人這繞着彎的一門親戚,但是女兒女婿都不願意去攀親戚,於是劉姥姥才親自上門走親戚。

劉姥姥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她應該也不願意去攀這遠房的親戚,而且在親戚家裏各種醜態逗親戚開心。

想起了小時候也有一些不走動的親戚上門借錢之類的',那時候其實是不喜歡的。

但是現在會覺得,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美其名曰要順其自然,而是想辦法去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哪怕是遠房親戚那種很渺茫的資源,至少也要嘗試。

當然並沒有鼓吹大家去借錢,也希望自己以後儘量不要找別人借錢。

但是看了紅樓夢裏的劉姥姥,我特別尊重爲了更好生活而努力的人。

我也會努力把《紅樓夢》看完,希望能記錄更多書後感。

每次寫書後感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正在爲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

紅樓夢讀後感10

紅樓夢是一部超越時空的鉅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筆下一個豪門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個耐人尋味,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寶玉、黛玉的真摯愛情更令人唏噓不斷,不敢妄作評論,只願說說我讀後的感受與各位分享。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覺得除了寫一個各位族的'興衰,寫賈寶玉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

最主要的是寫女人,一個個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腦海,不禁浮想聯翩。在這部小說裏我最喜歡的是晴雯,她才貌出衆,敢愛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惡如仇,真乃一女中豪傑,但卻因此引起賈府主子的不滿、惱恨,最後被逐出大觀園,病死家中,不禁讓人黯然淚下。金陵十二釵,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慘故事,尤三姐爲了愛情,情願獻出寶貴的生命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貪慕虛榮嫁與賈璉做二房,王熙鳳的狡猾奸詐,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連死都沒有個墓碑。迎春大丫環思棋與潘右安從下就相互愛戀,最後卻都爲了愛情獻出寶貴的生命。讓人不禁爲他們的命運慨嘆唏噓。黛玉葬花的柔情幾人知?

黛玉與寶玉真心相愛卻因爲封建禮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後導致了這場悲壯的愛情悲劇,有情人終不成眷屬。曲折的故事情節,性格分明的人物,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情是不分貧富貴賤的。不能讓世俗影響純潔的愛情,雖然現在社會的拜金主義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拋出“沒房、沒車,就不結婚的言論。”在婚姻上更講究門當湖對,我不禁慨嘆古人的愛情,他們爲了敢於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爲了愛敢於拋棄自己的一切,爲什麼我們反而不成了呢?難道真的是沒有錢就沒有愛情嗎?相信讀過紅樓夢的您一定也會有您自己的答案,願世俗少一些煩擾,願愛情少一些悲劇,願天下有情人都終成眷屬。

紅樓夢讀後感11

《紅樓夢》,乃是一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作者曹雪芹塑造了衆多性格迥異的大小人物,而其中佔大多數的女性角色,最後無一不是悲慘淒涼的結局。在這諸多人物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冰清玉潔、才貌雙全的賈敏之女——林黛玉。

“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這是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留給衆人的印象——溫柔嫺靜、體弱多病,與那外向潑辣的王熙鳳形成鮮明對比。寶黛初見,兩人都甚覺熟悉,寶玉評價黛玉“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總結來說,就是賈寶玉覺得林黛玉病弱嬌美且聰明穎悟。

“病弱嬌美”這點,我們應是在上文已深有體會,而“聰明穎悟”,則在作文《紅樓夢》中多有體現。第三十八回中,黛玉、寶玉、寶釵、賈母、鳳姐等人在藕香榭喝酒吃蟹賞桂,湘雲取了詩題請各位創作,而後交給李紈等人評判。李紈曰:“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即林黛玉)爲魁了”,並贊她的詩:“巧的卻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魁奪菊花詩,也就是說她竟將薛寶釵也比了下去,雖有許多人覺得黛玉與寶釵一般聰慧,但我個人認爲黛玉略勝一籌。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裏,能有如此多才的女子是很少見的,但即便林黛玉天資聰穎、自命清高,無奈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之下,受盡了“風刀霜劍嚴相逼”之苦,最後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大婚之夜,淚盡而死,仍落得了一個如此悲慘的結局。

紅樓夢讀後感12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是我第一次讀完《紅樓夢》的真實感受。有的人喜歡喝咖啡,濃烈而厚重;有的人喜歡喝茶,清新而恬淡。那麼,品《紅樓夢》是咖啡還是茶呢?答案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一開始,我認爲《紅樓夢》是一本枯燥的古書,可越讀越被它吸引,它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盛到衰的生活,而且讚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感情。是作家曹雪芹老先生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被列爲四大名著之首。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情節是“黛玉葬花”。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又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後她悲慘的結局。

在那個黑暗渾濁的社會,在那個爭風逐月的大觀園,想要獲得幸福與自由,那簡直是不可能。而書中的主人公――黛玉卻恰恰擁有。“黛玉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黛玉葬花,是她不忍看美好的被污濁吞噬。而黛玉所展示的,便是一個很簡單,卻沒有多少人做到的——初心。初心一直存在,只是沒有人發覺,甚至開始慢慢地被別人遺忘,我想做的`,就是想用這篇文章喚起你的初心,你壓在心底的財富。黛玉的行爲對我有啓迪,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靜靜地看上一會兒《紅樓夢》,就能平靜許多,心中的鬥志又能熊熊燃燒起來。

當物慾橫流,世事變遷,圓滑易,守心難。那麼初心,就更是值得珍藏的財富了。有了這筆財富,即使貧寒也不愧,即使受困也自由。《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不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13

我讀過很多書籍,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出自清朝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之手,全書共120回,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圍繞兩個人物的感情糾葛來寫的。

全書的主要內容是:在以前,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株草,受了天地精華的滋潤,化作一個女孩子的模樣,還有一塊石頭也化作一位公子模樣,和那個仙草化作的女孩子,一起到人間走了一趟……

京城賈府生了一個公子,因出生時嘴裏含着玉,便取名寶玉;蘇州城林如海娶了賈府的'賈敏,兩人生了生了一個千金,取名黛玉。

黛玉和寶玉一見便覺得似曾相識,黛玉在賈府住久了,兩人便熟悉了許多,兩人又情投意合,都十分喜歡對方。

寶玉對黛玉許下承諾,將來要娶黛玉爲妻,可是黛玉病重,賈府的人怕黛玉晦氣,便讓寶玉娶薛家千金——薛寶釵爲妻,寶釵性格活潑大方,待人又很好,所以很快就討得了賈家人的喜歡,連僕人都對寶釵稱讚有加。

王熙鳳和賈母騙寶玉,洞房裏的是黛玉,寶玉便歡歡喜喜的進了洞房,誰知,坐在牀上等着寶玉來娶的竟是寶釵!而黛玉當天晚上咳嗽的特別厲害,黛玉把寶玉送她的手帕、詩稿全部燒了,而黛玉的貼身丫頭紫鵑和雪雁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黛玉親手燒掉自己最心愛的東西。

黛玉由於太過傷心,當天晚上就去世了,寶玉知道了,整天茶飯不思,最後還出家了。這段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讀完這本書,我很生氣,爲什麼當時的人連自己的婚姻也做不了主,黛玉對寶玉全心全意的付出到頭來卻只能換得病死在他鄉的結果,真是可憐!

在衆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寶釵和湘雲,因爲她們兩個的性格活潑開朗,端莊大方,而且還很大度。我比較不喜歡黛玉的性格,因爲她嬌滴滴的,一見寶玉和寶釵她們親近一點就不高興,要不對寶玉冷言冷語,要不就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誰也不見。

我以後要多讀名著,讓自己懂得更多!

紅樓夢讀後感14

紅學,自古以來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而我不過是一名平常之人,我無法從他的文學價值和影響上去精研細琢,我只能遵從我內心的觸動。述我所感,敘我所悟。從初度紅樓,感慨世家之繁華,到曲終人散,感慨於人事的淒涼。《紅樓夢》,實在是帶給我太多的觸動。有時,我會因爲那個時期的封建制度而替寶黛氣憤,會去設想,如果他們生在現在這樣民主和平的'時期,結局或許就會不同。在我看來,《紅樓夢》是一部家族的興衰史,更是一步感嘆時光匆匆的時間簡史。從昔日榮府繁華,寶黛的兩小無猜,到最終的分崩離析。時間的推動,讓我們無可奈何。

細讀《紅樓夢》,感慨於他們的悲歡離合,更是在品味人生的匆匆。舊時王謝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之家。縱使繁華如賈府,也逃不了時光的推動。盛極則衰,時光,多麼盛大的舞臺,昨日可重現腦海,今宵,卻已別有一番洞天。

讀完此書,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且行且珍惜這五字。人生是一場慢慢征途,我們永遠無法預知前方的道路,或許你在上一刻還曾錦衣玉食,下一刻卻已然背井離鄉。縱然富貴如寶玉,最後,也不過清粥白麪度餘生。然而,雖然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未來。把握未來,就要把握我們的時間,時間不等人,就像是我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他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絲痕跡。我們常常在他逝去後,才漸漸發覺,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也正是如此,纔有了一聲嘆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大學的時光,正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最應該珍惜的時刻,不要讓外界的紛繁,奪走你本應該專注的目光。莫要在回首四年光陰時,留給你的是如同紅樓結局那樣,“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就算你曾有過失敗,但那又何妨,三毛曾說過:“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成爲空白。”在四年的大學光陰中,勿冥冥而墮之,且行且珍惜,當你回首這段光陰時,留給你的將會是無悔的絢爛。

紅樓夢讀後感15

高爾基曾說過一句衆所周知的讀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書籍就是可以讓人類站在高處鳥瞰世界的階梯。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一—《紅樓夢》,這本書也被成爲四大名著最多,最難讀懂的書。所以,我又一次感慨了這本書。但我影響最深的片段,還是黛玉葬花。現在我要講一講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有三個主角,分別是: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全書圍繞了這三位青年對愛情的嚮往與對愛情的糾紛勾心鬥角通貫了全書。(這句語言表達沒問題,但是沒有斷句,讀着很累。前面和後面都用了“全書”二字,需要刪減一個。)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寫了封建社會的人也寫了人們嚮往的自由、愛情。作者曹雪芹在取名時很巧妙,因爲寶玉和黛玉的名字裏都有玉字,而寶玉和寶釵的名字裏都有寶字。名字寫出了三個人的一生。一邊是寶玉和寶釵金玉良緣的束縛,一邊是黛玉和寶玉木石前盟的自由。寶玉和黛玉嚮往的自由,我又何嘗不想?

黛玉是一個才華橫溢、冷豔的人。(冷豔替換爲冷傲、孤僻會更好。)因爲無依無靠,所以不願意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因爲無依無靠,她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最終淚盡而亡。但我感動的是,她有憐憫之心,當她看到那孤苦伶仃的落花時,一心想給它們一個好歸宿,這其實也暗暗寫了自己的歸宿。(這裏可以適當引用兩句黛玉葬花的詩詞,以及你對詩詞的理解,讓飄零的落花與她的命運吻合。譬如: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或者: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只是誰?)

我們新時代的`女性,不可以做黛玉這種多愁善感的人,一定要堅強、獨立,但我們也要有黛玉的感性、才華。(示例修改:黛玉的感性令人憐惜,才華令人讚歎,但我們新時代的女性,不可以學她的多愁善感,我們一定要堅強、獨立,爭取屬於我們的明天和未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