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紅樓夢》有感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紅樓夢》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紅樓夢》有感精選15篇

讀《紅樓夢》有感1

這個寒假我讀了少兒版的《紅樓夢》。《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的文學家曹雪芹。

《紅樓夢》里人物衆多,性格各異。有人世故圓滑,有人清高敏感,有人能幹潑辣,有人純真善良。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林黛玉,她和我以前看過的《西遊記》《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都不一樣,她會吟詩作對,又多愁善感。她想的`事情是別人想不到的,她做的事情也是別人很少去做的。比如“葬花”這件事,一般人都認爲花瓣掉在地上是很普通的事情,掃到一起,扔進垃圾堆裏就是了。可是黛玉覺得花瓣是美麗的,純潔無瑕的,應該“質本潔來還潔去”,所以黛玉小心翼翼地把花瓣收集起來,裝進絹袋,埋入花冢之中。還寫了一首《葬花吟》,表達自己的心情。

曹雪芹作了一首詩來形容《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懂《紅樓夢》,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部小說,喜歡小說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等我長大了,認識的字更多了,我會讀原著《紅樓夢》,慢慢地理解其中的味道。

讀《紅樓夢》有感2

一本《紅樓夢》在手裏翻來覆去,最終還是停留在“香菱學詩”一節,大多讀過《紅樓夢》的人,總會對這一節留有印象。細細讀罷,閉目沉思,禁不住對林黛玉的教學藝術拍手叫好。

黛玉教香菱學詩時,不是煞有介事地高談闊論一番,讓學生“聞”而生畏,而是頗爲隨便地對香菱說,“作詩有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你看,黛玉短短數語,便總結出了作詩的基本常識,既強調了要領,又消除了香菱學詩前對詩的神祕恐懼,一下子就把香菱引進了藝術的門檻。

聽了黛玉的話,似乎茅塞頓開的香菱輕鬆地言道:“原來這般規矩,竟是沒事的,只是有奇句爲止……”針對香菱的話,黛玉又因勢利導,指出作詩立意要緊,倘是意趣真的,詞句修飾不妥,也使得的。在這裏黛玉強調了“立意”“意趣”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將香菱對詩的感悟引向深一層的藝術境界。

教,是爲了不教。堅持啓發式教學是黛玉教香菱學詩的基本原則。無論是詩歌理論的`講解,還是指導香菱閱讀欣賞,她都始終貫徹了這一原則。

一次,香菱對黛玉說:“王維的五言律詩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有情。”黛玉聽後,首先對香菱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予以肯定,接着又結合具體作品進行分析,使香菱完成了從抽象理解到具體感知的學習過程。

如果說,在引導學生探求新知的過程中,不故設屏障,善於撥開迷霧,探幽發微的教師纔是優秀教師的話,那麼,林黛玉一步一個腳印地引領香菱步步步入詩歌藝術殿堂,則不愧爲一名頂尖的優秀教師。

讀《紅樓夢》有感3

無風仍脈脈。

青磚牆下的花冢,飄散的是你微蹙掛愁的眉尖;斜陽裏的斑竹,搖曳的是你玉潔冰清的笑靨!你,是穿透了時空的一個夢,在深夜推門而入,向我傾訴你的哀愁無限;你,是來自飄渺仙界的一縷香,承載了千年前未斷的愫情,流下滴滴沉澱了一生的清淚。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古老而凋零的世道,在你身上,我看到了穿越時代不朽的大氣!

林黛玉!

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體質纖弱,自幼喪雙親!寄居他人屋檐下,卻又和封建禮教格格不入,受人算計,遭人排擠,在三百六十日的風刀霜劍下,卻仍持着“捻冰爲土玉爲盆”的潔清!賈家的種種繁華,在你眼裏只是深夜枕邊的冷寂,對親情的渴求凝成呼出的嘆息,融化在這腐朽的世道中。溫情何在?那一絲微弱的血脈牽動着你整個命運,有誰能理解你對憐憫的不屑和心中的萬縷酸楚?

花沁晨露,朝陽的溫度卻溫暖不了你的心……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當你收到寶姐姐那每日一兩上等燕窩時,當“慈姨媽”的“愛語”鑽入你的耳際時,你單純地以爲,那竟是闊別的親情,你竟如得了至親般感激。殊不知,那燕窩背後用心之良苦,那“愛語”暗處城府之高深!在一片爾虞我詐的骯髒中,只有你從不卑躬屈膝,從不搖尾乞憐!也只有你,守住了心中的一整片淨土,耕耘着你命運的淒涼和愛情的空寂!

枝頭的花朵脆弱而清美,倦倚西風,怎堪淒涼!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一曲惆悵的《枉凝眉》道出了你與賈寶玉之間真摯悽美的愛情。在那個沒落的朝代中,在那個腐朽的制度裏,你又從何而知,自己只是封建勢力聯姻的犧牲品罷了!愛情,是你唯一擁有和被擁有的.東西,是你用心維護的信仰。但,在封建制度那如刀的條律下,你的愛情也只是捉影捕風,是無法泅渡的黑暗,只到死,才徹底打開!

花落一瓣,在風中輕輕的飛,緩緩的墜。淚長流,花失媚。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你逼人的才氣只讓你走向了愛情的悲歌,你絕代的嬌容卻成了催命的措辭,你嫋嫋婷婷的美麗只在最繁華的一季凋零。生命征途上的最後一步,你帶着不敢言的幽恨哀愁而去,你用顫抖的素手泣血譜寫了章末最沉重的音符!往事如煙,在你乾涸的雙目裏消散得淡然風清。

悲乎!花落人亡時,誰知誰?誰葬誰?誰拾誰收?……

殘花向晚,飄落了一生的燦爛!

數讀《紅樓》,萬語千言。

林黛玉坎坷半生,終於在落紅上尋到了她的精神翅膀,她用生命向沒落的世道抗爭,她用她的一切向腐朽的制度申訴!她生命的隕亡,我深信,那是另一種超乎世俗的重生!是在清風一片中上升作無際無涯的飛翔!

殘花向晚,花落爲花開!

讀《紅樓夢》有感4

在今年最後一天,終於將《紅樓夢》上下冊全部讀完了。書中的人物各有歸宿:有的生前不如意,但死後卻登入極樂世界;有的曾經呼風喚雨,卻在孤苦失落中黯然離世;有的曾經遭遇不幸和波折,但最終迎來了柳暗花明;有的曾遍享人間富貴,但也不得不在無奈和不捨中撒手人寰。

全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充分體現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時不報,時候不到”這樣樸素的哲學思想。 以史老太君爲例,心地善良、善待他人、遇事豁達、明辯是非,最終了無遺憾的走向了人生的終點。與史老太君心性最相似的是薛寶釵,儘管有寶玉的不辭而別,想來也可擁有平安喜樂的一生。以王熙鳳爲例,待人刻薄,心腸恨毒,自私自利,機關算盡,最終財散人亡。

全書給我的感覺,整體有些傷感,有這麼多又漂亮、又聰明、又能幹的人中俊傑英年早逝。黛玉、鳳姐、迎春、秦可卿、晴雯、鴛鴦、尤氏姐妹等等,這麼多如花似玉的女子,都是這樣的結局,這讓人有些不忍和不安。不知道這是不是作者對美貌女子的偏見,難道這樣的人不應該擁有美好的人生嗎。倒是襲人、平兒的結局還讓人稍感安慰,也許還是由於他們這樣不辭勞苦、樸實無華的性格吧。

全書的後四十回由他人撰寫,還是能看到與前八十回明顯的'不同。有一種感覺,前八十回體現出的典雅和精美在後四十回裏再難看到。後四十回的重點在於按照既有的故事主線,給書中的各種人物安配一個合理的結局,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但對於各種場面的鋪陳,各種細節的描寫等方面明顯存在差距。皇上對賈珍、賈赦、薛蟠等人的赦免也有些突兀,多少有些不合邏輯。後四十回倒是讀得很快,不必再去認真理解那些典雅華麗的語言。

總體感覺,《紅樓夢》確實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好書,書中對建築、音樂、服飾、民俗等的描寫,全景展現了那個時代貴族生活的全貌,對書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準確到位,確實值得一讀。

讀《紅樓夢》有感5

兒時,未曾細心研讀《紅樓夢》,只從粗略的翻動中認識了那些天地毓秀的女孩子們。當時甚是喜歡大方得體,溫柔美麗的寶姐姐。隨着翻看次數的增多,我又逐漸理解了多愁善感的病美人林妹妹。今年暑假,我又捧起了《紅樓夢》,寶釵和黛玉在我心中還是真的分不出孰劣孰優。

晶瑩雪

薛寶釵,這個面如銀盤,膚若凝脂的大家閨秀,以優雅的姿態,溫和合理的行爲方式贏得了包括黛玉在內的所有人的好感。就連從不愛夸人的趙姨娘也讚不絕口。

寶釵嚴格遵循着封建女子的三從四德。被夏金桂挑釁時,她爲了家庭的顏面忍氣吞聲,甚至還勸慰母親。寶釵的辦事能力也讓人不敢不能小瞧。雖然寶釵一直謙虛地掩蓋着自己的光芒,但是那偶爾漏出的一絲亮光卻還是那麼耀眼。那次,幫着探春管理榮國府,全府上下,嚴肅工整,井井有條。無論丫環,還是太太們,都很喜歡她。薛寶釵,大概達到了一個女子所達到的最高境界了吧。

但是,寶姐姐,這樣的'你一定很累吧。有那麼多的規矩來束縛着你,偶爾讓自己休息一下吧,好嗎?

寂寞林

林黛玉,美麗到連裝飾都是褻瀆的女子,那股清高的氣質讓人讚歎,瀟湘館的柱子上早已灑下你的淚滴吧。若柳扶風的身子讓人心疼。

我只感覺到你的孤獨,沒有人懂你的淚滴爲什麼留下。你的敏感、多疑,我想都源於你的內心的自尊吧。“寄人籬下”的冷清、害怕讓你變成了一隻刺蝟,動不動就拼命防備,用刺去狠狠地扎你的“敵人”,大部分人甚至連老祖宗都說你不如寶姐姐,我想你是孤獨的。

我想象着你着一襲白衣立於竹間,威風吹過,竹林蕭蕭,衣襪飄飄,你像一朵開在綠葉中的美麗純潔的白花,美得不可方物,你的確是一位天仙,美到令人心疼。

林妹妹,下次見到你時,請用自信的微笑面對燦爛的太陽,好嗎?

讀《紅樓夢》有感6

毛主席說:“作爲一箇中國人,既然有閱讀能力,不可不讀紅樓夢。讀一遍也不行,至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沒有發言權。”我很慚愧,直到現在大二了才拾起閱讀這一習慣,而《紅樓夢》是我踏上閱讀之路的第一站。我花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閱讀這本名著,僅讀了一遍。

《紅樓夢》共有73萬字,涉及的內容包羅萬象。百度百科介紹爲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的確它囊括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因《紅樓夢》異常出色的藝術成就和豐富深刻的思想底蘊而產生了以《紅樓夢》爲研究對象的專門學問——紅學,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藥學等多個學科。

《紅樓夢》中涉及到了管理這一塊的知識。在管理上,我們首當其衝想到的是鳳姐在幫忙料理寧國府時,文中寫道:“王夫人因問鳳姐:“你今兒怎麼樣?”鳳姐兒道:“太太只管請回去。我須得先理出一個頭緒來,纔回去得呢。”...這裏鳳姐兒來至三間一所抱廈內坐了,因想: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無專執,臨期推諉;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第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去能上進。--此五件實是寧國府中風俗。”。鳳姐雖在眼界和格局上比不上賈母,但勝在執行力強,首先將事務捋頭緒,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緊接着根據各個問題來制定解決方案並且嚴格實行。有理有據,有始有終,執行者應當如此。

第十三回前文秦氏託夢給鳳姐的一番囑咐,“秦氏冷笑道:“嬸子好癡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於榮時籌畫下將來衰時的世業,亦可謂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諸事都妥,只有兩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則後日可保永全了。””我認爲是秦可卿同爲管理者提醒王熙鳳居安思危儘早預備衰敗後的事宜並具體指出了可行的措施。“盛極必衰,月滿則虧”,爲後期賈府的衰敗埋下伏筆。

魯迅先生講:“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曹雪芹先生在書的前數回,將賈府的奢靡景象寫的淋漓盡致與後數回賈府敗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賈府這一百年望族沒落後更顯悲涼,不過是黃粱一夢。文中曹雪芹先生反覆通過虛幻的夢境給讀者暗示,這不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讀《紅樓夢》有感7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聲韻妻惋,誚魂醉魄的歌聲從電腦中飄出,我的心彷彿也隨着曲子飛到了那鏡花水月艇的傷痛裏。在初讀u紅樓夢》時,我就對這首曲了情有獨鍾,有哪—種

情,比這旋律更感人;有哪一首曲子比這更引得衆賓淚沾襟?罷紅樓夢》,不知道爲什麼?總是覺得心酸,或許是爲了榮寧二府的興榮到衰敗而感傷,或許是爲紅粉佳人的香消玉殞而遺憾!在《紅樓》中,最美好的也最令人感概的就是黛玉和寶玉兩人的愛情○從小H拍的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長大的心生愛念,這是多麼自然、純潔﹑美好。然而,因爲生不逢時,因爲當時林俄玉的“孤傲自許,目下無塵",同周圍的環境表現出明顯的不合拍,“所以賈府裏除了寶玉這個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歡他的。"所以外開孤立無援,無權無勢的地位。又因爲賈母與夫人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處心積慮策劃了—場騙局﹔硬是把薛寶釵熔給寶玉,使得這段愛情被無情地扼殺,最後他們的結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個“—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悲慘局面。而從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曹先生的驚世才華,那淒涼柔媚的薜花詞,即使是百鍊鋼也能變成繞指柔。“一年三百六十日,念雙寒嚴相逼,""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濁曜渠溝。"一首葬花詞,就寫盡了周遭環境的污穢,逼迫的`激憤和對茫茫前途的無能爲力的絕望與哀愁。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沒落,這使我封建制度的痛恨加深了一步,儘管《紅樓夢》在中國古典文學裏面,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東西——尊重女性,但它既是女性的公貽歌款,又是女性的悲劇。我是個感性的人,爲什麼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呢,難道門當戶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重要到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雅道權利和利益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重要到連自己最疼愛的親人也要出賣?我不懂,但我只希望寶玉和黛玉能在天堂相遇。

讀《紅樓夢》有感8

幾縷清風拂上我的臉龐,我望向窗外清朗的天空,那輪皎潔的明月高高的懸掛着,心中仍是那個才華橫溢卻滿腹愁結的女子,妮娓曲葬花吟,那是我最美的遇見。

想來紅樓夢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從“這位妹妹我曾見過”到就此別過,是道貌岸然還是人心險惡?因果緣由,是非對錯,賈史王薛的一個個漸漸敗落,就像太陽東昇西落,如癡如夢,“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這是黛玉於窗下望月而感,“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這是黛玉寄人籬下之感:“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這是黛玉氤氳着情壕的`夢吃。喜歡是聲色犬馬的一響貪歡,而愛是過盡千帆,溫酒煮茶共杯盞,可錦衣綢緞,可粗茶淡飯,可嚐遍人間,可歸老山川。

宛爾,一陣清風拂過,書被“嘩啦”地翻到最後一頁,夢中美好的情節隨風而去,醒來,只有無盡的淒涼,“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也像花兒般“紅消香斷”飄然離去了,爲何會如此淒涼?同樣生爲女兒身,同樣關若天仙,同科滿腹經綸,爲何是寶敘最終與他攜手?

爲何寶釵終得圓滿,而黛玉卻肝腸寸斷?她無人憐惜,寶釵卻是高高在上的少奶奶。曾經的姐妹又該怨誰憐誰,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罪過,寶釵像秋天,成熟,明理,圓滑,黛玉像春天,銷向,脫俗,多愁善感,纏綿,就因爲放不下,才把自己女主角的戲份妄自推入了冬天,她放不下對玉玉的愛,放不下她與寶玉的兩小無猜,放不下她與寶釵原爲姐妹卻天差地別的命運,放不下命運如此不公,放不下自己被衆人拋棄,淡出世外。

看完,感嘆人生無常,世事無奈,卻又想對黛玉說:“你本應擁有完美的人生,只是因爲太過執着才錯過了這般精彩的年華,只因放不下才有如此多的羈絆,不願意忘記纔會忽略眼前的其他,放下了終會有一個人陪伴你左右,度過這美麗的年華,‘月暫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復,三五共盈盈,聽謂放下,就是釋然,無所謂牽掛,也無所謂放不下,灑脫地活着,放下煩惱,就會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與快樂,因爲太過於放不下,所以才遺失了以往率真的自己,因爲太注重統所以纔看不見沿途秀麗的風光,正如納蘭容若言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自明,也許我們應該看開一一點,把結局看得淡泊一點,執着和錯過也許只有一念之差,放下他,也許是一華麗的轉身,放下桀驁也許是成熟的開始。

飲一杯素淡清香,守一窗清風明月,看一景奇花異草。我借一程閒適,掬半盞香茗,月下月一朵溫婉,沐雲淡風輕,淺笑嫣然,這便是最美的遇見。

讀《紅樓夢》有感9

紅樓一夢,那一夢中,有令人唏噓的愛情,也有那往日興盛的榮、寧二府一夜衰敗令人感嘆的世事無常。就如文章開頭那一僧一道所說:“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字緊相連屬,瞬間則有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但這一夢中,有一人,如同出塵白蓮。在那座華美的大觀園中,或許,她沒有薛寶釵的賢淑端方,姿容端麗,沒有王熙鳳的潑辣陰險、行事果斷,她與她們不一樣,她是那個愛哭多愁的林妹妹,那個嘴上不饒人的顰兒,她精通詩文、才華橫溢,她同寶玉一樣,至情至性,這樣的她,讓人憐愛。

也曾聽聞有人說“林妹妹,太過‘做作’,太過高傲,嘴上不留情面,不大討喜。”但於我而言,她的“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性情,卻是讓人心疼的。六歲喪母,不得不寄居於規矩森嚴的外祖家,可謂是寄人籬下。仍記得,她初入榮國府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不肯多行一步路,生怕被人恥笑了去。”誰又能想象一個六歲大的小女孩活得是多麼謹慎小心!放到現在,六歲,是一個孩子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時光,而她卻要如此謹慎小心!那裏人人笑臉相迎,誰又知道那笑面之下藏這一顆怎樣的心呢?又加之她於人生的獨特見解,她纔會形成“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高傲性情,這又怎能讓人不心疼呢?

都道顰兒的嘴是一把刀子,她用尖刻的言語刺向她所不滿的一切。就像那次同寶玉在薛姨媽家吃酒,寶玉身邊的李嬤嬤攔寶玉吃酒,讓黛玉幫忙相勸,當時黛玉便道:“我爲什麼要助他?我也犯不着勸他,你這媽媽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給他酒吃,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媽這裏是外人,不當這裏的,也未可知。”她這番話讓那老嬤嬤如何敢再勸,這一攔,便是把薛姨媽當外人,那老嬤嬤又怎敢再攔?她這張嘴,讓人又愛又恨,可也正因爲這張利嘴,她纔可以在這污濁的大院中,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和純潔品性,她不似寶釵那般八面玲瓏,世故圓滑,她有着屬於她的高傲,她就是她,那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黛玉有她的高傲,亦有着獨屬於她的才情。諺語云:“才情是穿不破的衣裳。”而林黛玉的才,與情相連,才,因情而生,情,因才而現。在大觀園中與一衆姐妹結起的詩社中,黛玉釋放出了屬於她的光彩,她作下的詩,盡訴她心中的悲歡與哀愁,那樣的她,是完整的。那一首首詩中,盡顯屬於她的才與情。就如那日同賈母吃蟹賞菊時,那一首奪冠的《詠菊》:

詠菊瀟湘妃子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隨後吃蟹時,寶玉隨性做了一首詩,黛玉見後亦起興作了一首: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嚐。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她又自覺不如寶玉所作,便鬧着要燒了它作詩時的她是真實的。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黛玉的靈魂,帶着特有的'才情,帶着她的高傲,而這一切,是她會與寶玉相愛的原因。

談黛玉,就不得不談她與寶玉之間的愛情。寶玉,賈府的二少爺,賈老夫人的寶貝,那個至情至性的翩翩公子,那個對家族的醜惡腐朽和周圍環境的虛僞庸俗感到不滿的少年。他與黛玉有着相同的思想基礎,這是他不顧一切地愛上與“賢妻良母”規範絲毫不沾邊的黛玉的原因。但於黛玉而言,她對寶玉的愛,真摯而深沉。她一不貪圖他的財產家業,二不貪圖他的門第地位,爲了他時時悲苦,處處留神,泣花葬殘紅,心曲題羅帕,那一曲《葬花吟》出自她心中,愛難得,憐花傷己,墜落於淤泥,縱使自潔又該歸向何處?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抷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有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一吟,她將落花葬去,感花零落,亦傷己未來,不知該歸向何處,將來終歸有無可尋覓之時。她心中憂愁,盡訴與這一吟中。她還爲寶玉心曲題羅帕,她的情,給了寶玉,她心中的愛,給了寶玉。在這深宅大院中,她能信任的唯有寶玉與她從家中帶來的小丫頭紫鵑,寶玉是她在這黑暗之中一點微弱的亮光。她與寶玉,是青梅竹馬,是知己,是愛人,他們有着相同的思想,但終究沒有一個美滿的結局。那夜,整座賈府熱鬧非凡,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而她獨自一人躺在病榻之上,聽着外面鑼鼓喧鬧,只是,她這裏冷冷清清的只有紫鵑陪伴。而另一邊,寶玉還沉浸在可以娶到他心心念唸的人的喜悅中,卻不知,那喜會瞬間化悲。黛玉強撐着,焚燬詩稿,終嘔血而亡。在他成親當日,她去了,用她的生命殉了愛情,發出了對現實最後的控訴。

這就是黛玉,那個“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高傲女子,那個滿腹才情的女子,那個用一張利嘴刺向她所不滿一切的女子,她不愛與世俗同流。她有她的愁,她有她的愛,她願爲了心中的愛而喜,而悲,而泣,而亡。紅樓中,這樣的女子唯黛玉一人爾!

讀《紅樓夢》有感10

從《紅樓夢》問世至今二百年以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都成了人們熟悉的人物。人們爲賈寶玉嘆息,爲林黛玉流淚,對王熙鳳又愛又恨。打開《紅樓夢》,就是打開了一個熙來攘往的人物世界,而最能吸引人們目光的,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這三位主人公。

在《紅樓夢》的大觀園中,有兩個人想做“變性手術”,一個是探春,另一個就是寶玉。究其原因,正如寶玉自己所說的那樣:“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濁臭逼人。”這在封建社會是一種叛逆,但在寶玉看來,除了少女們的純潔可愛能使他尊敬和愛悅之外,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值得他獻出青春和生命了。並且他只求過那種隨一心一所一欲的生活,在他心中,人只有真善美、假惡醜之分,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所以他纔敢於向當時儒家的`道德標準挑戰。潘知常教授曾美名曰:“賈寶玉是中國的第一個‘亞當’。”從某些方面看,寶玉的這種性格反應了人性解放、個性自一由和人權平等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淚美人”林黛玉賺取了讀者太多的眼淚。她清靈清麗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氣質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和寶玉一樣,她也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黛玉的生活是愛與美的世界,從至純至美的“黛玉葬花“這一情節可以看出,她非常愛護生命、珍惜生命,她的多愁善感也藉此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極至。

林黛玉的才氣的確過人。但是她不知道當時社會需要“無才便是德”的賢良女性。賞風月、做詩詞不過是貴族小一姐無聊消遣和多餘的點綴,更別說讓女子自一由戀愛了。所以寶黛的愛情雖然天真、無邪,但卻註定是一個悲劇。敏一感多病的林黛玉也註定無人可以依賴。於是她懷着純潔的愛和對塵世的悲怨,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實現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掉陷渠溝。”的誓言。

薛寶釵則是一位封建道德禮法的自覺恪守者。天資聰穎的她知道自己無論有多大的才幹,在這個男權社會中無論怎樣反抗,最終都要以失敗告終,所以她養成了一種罕言沒語但卻八面玲瓏的個性。他寬厚隨和,豁達大度,幾乎得到主子奴婢所有人的肯定。她不僅人緣好,才智也高,以爲典型的“女夫子”。但是,她明白“女子無才便是德”,於是便經常把自己的才幹掩藏起來,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未來夫婿身上。無奈,賈寶玉無論如何也停不下她的話,所以,在議婚的時候,她開始低頭不語,後來暗自垂淚。可見,賈寶玉也不是她理想的人選。

《紅樓夢》全書描寫了以反抗封建思想爲主的人物和故事,批判了封建統治集一團一的無能。也許,曹雪芹做夢也想不到當年禁止發行的《紅樓夢》在今天是這樣的紅火。

讀《紅樓夢》有感11

人們最記得的人,莫過於林黛玉了。因爲在衆多人眼裏她是性格最單一的人,人們只認爲她很愛哭,心事很重,很刁蠻,很愛吃醋。但人們錯了,殊不知她是最愛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經常和姐妹們開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無奈,在榮國府中她沒有一個真正愛她的人,都是些外姓親戚,只將她放在眼裏嘴上,從不放在心裏。好點的嘴上好表現的刁蠻一些以防別人不欺負她。試問如果你在別人家呆着是否得處處小心翼翼,不說的太遠,就連在姑姑家不照樣也得小心翼翼嗎?如果你一個人在沒有親人的外姓親戚家,看到別人在親人懷裏撒嬌,不也得哭泣半天麼?而寶玉和黛玉的情緣也真應了“一個閬苑仙芭,一個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噓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後賈母爲了寶玉的未來,寧可犧牲黛玉,顯出了黛玉臨死都無依無靠。

那邊不懂人情事故的寶玉在舉新婚禮,人們齊聚一堂,熱鬧非凡。那邊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個人寂寞的等待死亡。這段亂世情緣也就此結束了。斷送了寶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說黛玉不在乎,又怎會因寶玉而死。要說寶玉不在乎,又怎會出家了塵緣?其實,在好多人眼裏,寶玉天真,不懂什麼是愛。黛玉頑固,不承認她的愛。但既是如此。寶玉爲何會在被騙婚後寧死不屈,希望人們能把他和黛玉兩個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並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這其中的絲絲縷縷,又怎說得清!

這大觀園就像社會一樣,有各種人,而巧姐是最後一個活下來的人,鳳姐也遭到了報應。大觀園也走向敗落,最後家破人亡,這場夢就如同過眼煙雲在悲痛與家破人亡中結束了。

讀《紅樓夢》有感1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開篇詞與結尾詞。說來也是可悲,一本紅樓夢,盡顯人間的心酸。

紅樓夢中真的是一部人間“奇”書。

說它奇,也非是,說它俗,也不然。這本書把人世間的庸俗與理想世界的奇幻相結合,奇中有俗,俗中有奇。曹老把這兩者很完美的給攪和在了一起。卻又找不着破綻。

他究竟是從那個地方入手來把這兩者混合的呢?說來很簡單:夢。

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飲了仙茶“千紅一窟”(千紅一哭)喝了仙酒“萬豔同杯”(萬豔同悲)。還聽了仙曲《紅樓夢》。一曲紅樓,暗示了賈府與十二金釵的結局。只有看完全書再返回此章一讀,方懂曹老一片苦心。每讀到這裏,我都不禁感嘆,人生的結局真的不是世人所能預料的。

而夢醒之後,賈寶玉還是那個賈寶玉,那個任性的少年。並沒有因爲一夢改變自己。此處又從夢中的奇轉爲現實的俗。

另外,很多的夢是託夢。秦可卿託夢鳳姐要小心“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晴雯託夢賈寶玉說她要死了等等。

其實,除了寫出來的夢,還有一些隱藏着的夢。螃蟹宴、海棠社、桃花社,多麼美好的生活!結果到了紅樓夢末期,林黛玉枉凝眉,淚盡而逝;薛寶釵終身誤,孤身至終。王熙鳳聰明誤,機關算盡。十二金釵,沒有人有好下場。

人生一世,離開後不終是一無所有嗎?人離世後,終究和來到這個世界那時候一樣,什麼都帶不走。一切,純潔如初。

虛幻一世,夢醒之時,萬物皆空。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讀紅樓夢有感9

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紅樓夢》,以賦爲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婚戀悲劇爲主線,講述了金靈四大名門賈、王、石、薛從鼎盛到衰落的故事。用大觀園的瑣事還原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展現了路盡頭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它以其曲折晦澀的.表現手法、蒼涼深沉的情感風格和濃厚崇高的思想背景,在中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畫面、建築石材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峯,被譽爲“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在我看來,《紅樓夢》最值得學習的是詩。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大家都用白海棠作詩,他們的詩一首比一首好,特別是林黛玉的那句“偷梨核三分白,借梅花魂。”我覺得這個“偷”和“借”用的很好。還有薛寶釵的那句話,‘白天好好打理好容貌,蓋好門,手裏拿着骨灰盒裝滿青苔盆。”“惜貌蓋天”讓人覺得白海棠賢惠端莊。還有《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第38回,大家唱的菊花詩也很精彩。其中瀟湘之侄《詠菊》“雲末寫霜,舌香月。“特別漂亮。作者能寫詩就夠好了,能根據各種角色的各種性格寫詩就更好了。他的詩那麼美,那麼有內涵,真的很神奇!值得學習。

《紅樓夢》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積累了很多好的詞彙和句子,瞭解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生活。

讀《紅樓夢》有感13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個暑假,我花時間把它看完了。以下是我讀完的感受:

這本書很有意思。其中我覺得離奇的是:文中賈寶玉出生時嘴中竟叼有通靈寶玉。這顆寶玉上還有一行字:莫失莫忘,仙壽恆昌。

王熙鳳的管理能力很強,不僅把榮國府管理的井井有條,還把寧國府管理的井然有序。不過最終還是落敗了。

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被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現在,品讀《紅樓夢》已經頗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了,當我讀到林黛玉含淚葬花時,我的心不由一顫;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準憐?生動的寫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心理。讓我沒想到的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就這樣香消玉殞了!悲哀啊!

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爲何會衰落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爲的答案是:這些富貴人家只知道貪圖榮華富貴,被金錢矇蔽了良心的眼睛!

讀《紅樓夢》有感14

淡淡的月光下,一股淒厲的風飄過,幽靈在賈府徘徊,似乎永無寧日。

初讀《紅樓夢》,總覺得它如一瀉千里的月光,淡淡地灑在大自然中,輕輕地、幽幽地,細細品味之後,就漸漸能欣賞出這美妙的月景了。

林黛玉,正如淡淡月光下的小湖一般幽靜、明澈。她嬌弱清麗,總是憂鬱哀婉、孤標傲世,同時她又有着十分敏感、細膩的感情世界。由於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賈府中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這就使她養成了強烈的自尊意識。她得到了賈寶玉的傾心愛戀,不過,這也促使她的悲慘命運了釀成。由於在當時的社會中賈寶玉的祖母、母親爲了家族的利益和寶玉的前途,於是就促成寶玉和寶釵成親。這一切黛玉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到了最後,癡情的黛玉無奈在憂傷中死去。月光還是淡淡的,小湖還是平靜又柔軟,只是籠罩着無比幽怨的氣息。

賈寶玉,像月光靜瀉下的叢林。總想用自己的軀體來接住直瀉而下的月光,但卻留下了昏暗的黑影。他追求隨心所欲的率性生活,雖然幼稚,卻有很執着的清高脫俗。正因爲如此,他傾心憐愛才情洋溢、孤標傲世的林黛玉。他們思想情趣相通,相互引爲知己,但在家長們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細的情況下,寶玉與寶釵成了親。終於,寶玉也在悲與恨中選擇了離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這是何等的悲痛!當時的社會竟然是如此的殘酷!月光還是淡淡的,叢林還是勇敢地接住月光,是那麼的堅決,那麼的執着……

王熙鳳,自然似月光盡情地灑在山川裏,那樣的直率,瀟灑。她是賈璉之妻,有着出衆的才幹並精通權術,也因此成爲榮國府的管家媳婦;她是一個爽朗大度的`人,以其談笑風生贏得老少尊卑的喜悅;又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以陰險狡詐的方法逼死尤二姐。但就是這麼一個精明幹練的女人,也有其艱難窘迫之時,她不僅曾遭到罩衣孃的暗算,更經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氣,在賈府捉襟見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體恃強支撐,終於因辛勞力拙而死去。可悲,似淡月朗照山川!

我站在月光下,漫步於賈府之中,思緒也隨月光一同靜瀉:爲什麼是拆離而不是成全呢?爲什麼是屈服而不是抗爭呢?爲什麼是殘忍而不是博愛呢?……太多的爲什麼了,纔會釀成如此悲劇,讓你心無寧日啊!正是這不完美的情節和結構的安排,才凸現出它鮮明的個性、飛揚的靈彩,使它成爲不朽的傑作。

月光還是輕輕地,靜靜地,淡淡的……

讀《紅樓夢》有感15

在暑假裏,我讀了一些書,有《再被狐狸騙一次》、《時代廣場的蟋蟀》、《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等。其中,《紅樓夢》

我比較喜歡。

這本書的作者是曹雪芹,字夢阮,號雪芹,清代小說家。他花了十年終於創作出《紅樓夢》這本鉅著。這本書以封建社會賈府的

興衰爲重要線索,描寫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主要寫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故事。

書中有賈寶玉的待人單純,林黛玉的憂鬱,薛寶釵的大方,王熙鳳的心狠手辣。總之,文中人物很多,但都有不同的性格。這讓《紅樓夢》變得很有趣。

劉姥姥遊大觀園是《紅樓夢》的著名片段,也是書中一個重要情節。此時,正是賈府最興旺的時候,劉姥姥像小丑一樣逗得大家不禁哈哈

笑。同時,劉姥姥也十分幽默,關於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歇後語有很多。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劉姥姥進大觀園——少見多怪,劉姥姥進大觀園——滿載而歸等。

文中林黛玉一開始十分嫉妒薛寶釵,但後來便慢慢開始敬佩薛寶釵。因爲有一次,林黛玉說錯了話,被薛寶釵私下“教訓”了一頓,這“教訓”反而讓林黛玉覺得薛寶釵厚道有德。在林黛玉生病比較嚴重的時候,連門都不能出,只能在屋子裏養病,薛寶釵竟然來看了她,林黛玉便對薛寶釵很感激。從這一點,我感受到了林黛玉心地純潔無暇和薛寶釵很會爲人處世。

《紅樓夢》真是一本好書,有時間我還會再去品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