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1

必須要先談一下這部書給人的整體印象:它更像是一部小說而非史書,它的文學性可以說相當高,至於關於史實的真實性,由於自己對明史也沒有特別多的瞭解,不敢妄下斷言。當然,一部文學性如此高的文學作品,總會讓人懷疑其真實性,但無論真實性多高,作者描繪的這個世界確乎是邏輯自洽的,那不妨認爲他是真實的,在此基礎上,纔可以說明,在這部書中,可以看到什麼,學到什麼。

老話說看史使人明智,歷史如果寫的生動有意思,還是會有蠻多人看的,比如這套明朝歷史的書,算是開了通俗歷史的先河。在史料基本可以採信的情況下,用同理心去體會古代人的選擇和結局,能激發閱讀興趣,讓更多的人不害怕歷史的枯燥,主動擁抱歷史,善哉。同樣的,歷史無信史,過去的事情,能摸清基本的脈絡已頗爲難得,不要幻想一切百分百還原,寫歷史的人,看歷史的角度,看歷史的人,都會影響歷史記錄的文字和理解。

明朝那些事講述的是自明興到明亡之間近三百年的歷史,明朝17位皇帝,當年明月都用相當詳細的手法,講述了他們治國的種種特點;同時他還描寫了一系列文官首領,以他們爲代表闡明瞭明朝官僚系統的運作方式。這些對於一個組織,無疑是很好的參考資料。當然對於個人而言,其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也不容忽視,從他們的言行中,我們也可以汲取到足夠的精神營養,這對一個人的心靈世界,也是一種洗禮和昇華。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確實如此,太陽下不會有新鮮事,我們目前遇到的,甚至以後遇到的問題,都在歷史中出現過。

從這部書中,或許可以獲得對飛行安全問題的一些思考。過往的不安全事件大都不止一次的出現過,就如歷史上的一個個朝代衰落,衰落的原因往往都是那幾個,不安全事件也就那麼幾類(作風類、“五防”類),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別人的失敗,深入分析原因、改進技術,從別人的失敗中獲取經驗,從根源上杜絕隱患,確保持續飛行安全。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2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這兩本書裏最喜歡的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壹)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爲止,敘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於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pk陳友諒,誰堪問鼎天下?戰太平、太湖大決戰。臥榻之側埋惡虎,剷除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乘勝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也許,我們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這麼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的人說,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說,正因爲現實太殘酷,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爲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溫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在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會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會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會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3

最近在讀史書,《明朝的那些事兒》曾在網絡紅紅火火,這兩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寫法,其實我並不是很感冒,閱讀的感覺像是雞肋。對人物只能有個骨架,並不豐滿。爲了惡補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所以也就讀了下去。

讀罷,感觸良多,結合最近讀的《曾國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後時勢造英雄當上了皇帝!最記得朱元璋的名言——要麼不做,做了就做絕!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稱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頭,名將——劉基、李善長、藍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喪命;胡惟庸案牽連上萬人,一一殺盡;空印案牽連上三萬官員,一律殺無赦;官不論多少一律殺無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真正在明朝,當官成了高危職業。官員們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抱抱妻兒,交待後事,然後訣別而去,散朝的時候,家人在門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會慶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備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誥》,《大誥》屬判例法。爲普及法律知識,朱元璋確實花了一番心思,規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誥》此書,則罪輕一等,如果則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爲防官員,他設立錦衣衛。錦衣衛有特殊的權力,只效忠於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攔,重權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現錦衣衛,就意味着一去不復返!

朱元璋爲穩固帝業,肅清了周邊的一切威脅,濫殺了無數無辜,也可以說濫殺了無數社會的精英。社會底層的農民也許是最遠離官場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認真耕作起來,因此漸漸農業出現了繁榮之景!

記得羅傑斯給女兒的箴言:多學習歷史,因爲歷史會重演!朱元璋從一個寒門子弟成就霸業,最後把一路成就他霸業的功臣一一剷除,這樣的歷史在中國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4

讀了明朝那些事1~120頁,我懂了許多事,也知道了很多道理。朱元璋爲什麼能從乞丐變成皇帝?陳友諒爲什麼會失敗?兩種對待士兵的方法,兩種不同的性格決定了兩種不同的命運。

陳友諒心狠手辣,只要是他認爲對他有一點威脅的人,統統斬掉。陳友諒從參加了起義,腦海裏就沒有了“信義”這兩個字。爲了走到最後,他殺了很多人。

倪文俊賞識他,提拔了他,對陳友諒有知遇之恩,陳友諒殺了他;

趙普勝是個老實人,對陳友諒很尊重,把陳友諒看作兄弟看待,陳友諒殺了他;

徐壽輝把權力讓給了陳友諒,徐壽輝只想活下去,陳友諒殺了他。

陳友諒認爲,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心黑手狠才能獲取勝利,在你弱小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陳友諒爲了權勢和地位,不稀罕什麼名聲。手中的權利和武力纔是最重要的。陳友諒背叛了很多人,他們不信任陳友諒,隨時可能背叛陳友諒,但陳友諒認爲擁有最強的力量,就能控制一切!

可朱元璋不那麼認爲,朱元璋的時候行爲都和陳友諒相反。朱元璋對所有的士兵都很好,(除了貪污的)所以士兵們沒有一個人背叛他。

當朱元璋和陳友諒打仗時,兩個人都成了賭徒,籌碼是無數人的.生命,賭來的,是無盡的土地,無盡的金錢。

在這場戰爭中,沒有正義與邪惡的區分。勝利的人擁有一切,失敗的熱失去一切;這場戰爭沒有規則,沒有裁判,這些在勝負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對決戰的雙方的來言,勝利就是神!

我看到這,覺得陳友諒有點愚蠢,你不斷的欺壓,只會讓人討厭,反抗。終於有一天,你的士兵們會像野獸一樣羣起反抗!你壓住的,只是士兵們一時的恐懼,害怕。但久而久之士兵們就不會害怕了,反而會羣起而攻。你難道不怕嗎?哎,果然是性格和行爲方式決定成敗。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700字5

學習與興趣的結合,可以讓愛玩的人學習,還可以是書呆子找到樂趣,世界就是那麼神奇。單獨對待某件事物事物,也許你會覺得它很無聊,但是當許多事物在一起時,你會發現它很有趣了。

歷史是一個充滿色彩的故事,但是卻被人們用文字描寫的如此單調,也許也只有史學家纔會去看了。那豈不是可惜!

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臺,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後,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臺。億億萬萬個人都在臺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蹟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着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臺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這天,我終於一個與歷史色彩媲美的書了。

《明朝的那些事兒》,一本運用小說手法寫出來的史書。書很厚,有五本,但是我讀了,我第一次這麼認真的讀完這麼多的書,只因爲我感興趣。

也許,讀完了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對明朝的歷史有多麼詳細的瞭解,但在這本書裏,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間罕有的高貴品質,並深深爲其折服。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心狠手辣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勇士,堅守信念的強者,更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隱藏其後的,還有那複雜又難以捉摸的人性。讀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由於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但確有一樣東西始終未變,這個東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結局紫英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惟有天道恆在,往復循環,不曾更改……千年的歷史,我們不能輕易評說,我們只能從看到的人與事中來自己分析判斷,冥冥之中,確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左右着歷史的軌跡。

書寫的不好,就沒人會去欣賞,只有好書纔會被人們細細品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