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綠色蟈蟈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1.27W人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綠色蟈蟈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色蟈蟈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綠色蟈蟈讀後感1

《綠色蟈蟈》一文,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的一篇作品,全文圍繞着綠色蟈蟈進行說明。文中既有準確詳實的客觀記錄,又傾注了他對綠色蟈蟈這一可愛生命的無限溫情。

全文詳細說明了蟈蟈的叫聲、外形、飲食習慣和共居;一隻生動可愛的蟈蟈形象躍然紙上。作者雖然喜歡昆蟲,但他並沒有根據自己的想法,將蟈蟈的特點篡改,而是根據實際,將真實的綠色蟈蟈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

作者的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他爲了清楚昆蟲的習性,不惜耗費幾十年的大好青春。這不僅源於他對昆蟲的熱愛,更是因爲他想要實事求是地刻畫出每一種昆蟲。試想一下,如果法布爾在觀察蟈蟈時花上好幾年,那麼《綠色蟈蟈》一文還能夠展現出綠色蟈蟈的靈性嗎?如果法布爾沒有用心、認真地觀察各種昆蟲,《昆蟲記》一書還能夠成爲自然科學界的一部曠世鉅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學習中,我們同樣也要有着實事求是的精神。一件事情的對與錯、是與否、真與假;都不是我們可以隨便下定論的。正如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一樣,雖然他推動了世界科學的發展,但也是因爲他成名後,被鮮花與榮譽衝昏了頭腦,不經過仔細求證就說出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謬論。甚至因爲他的錯誤觀點,還害死了幾位捍衛真理的年輕的科學家。一個錯誤就使歐洲的天文學幾乎止步了數百年。由此可見實事求是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實事求是顯得更加重要。諸如輕信他人在市場收穫頗豐就認爲一定會有盈利而傾家蕩產的新聞早已不少見了。但仍有許多人在社會上以訛傳訛,最終害了別人。

只要實事求是地做好每一件事,那麼有朝一日,你終會成功。哪怕會耗費你的青春,這是爲了給終將老去的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綠色蟈蟈讀後感2

《綠色蟈蟈》這篇文章是由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作。

作者通過細膩地觀察,生動描寫了綠色蟈蟈的叫聲、生活習性,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蟈蟈捕蟬那一段:這場戰鬥發生在一大早,在梧桐樹上,一隻蟈蟈把蟬活活咬傷,儘管蟬的體積卻比蟈蟈大得多,然而蟈蟈卻用自己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非常勇敢地縱身捕蟬,蟬最終只能哀鳴踢蹬。作者用鷹與蟈蟈作比較,“鷹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

我不禁想到:這蟬就像是人生路上的巨大屏障,蟈蟈就何嘗不是我們自己?人的一生,肯定不會一帆風順,總會經歷風雨,面對坎坷,我們需要有直面的勇氣,勇敢地對待!音樂巨人貝多芬,在晚年時候,雙耳失聰,這對於作曲家而言,是多麼大的打擊!這不正是他人生路上巨大的坎坷嗎?面對命運的厄運,貝多芬並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而是把試音管放在嘴裏,用觸覺來感受音樂之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創作出《命運交響曲》與《田園交響曲》,這些不朽的作品。正是貝多芬用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的見證。我們有理由相信,上帝爲你關了一扇窗,便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門,只要你有恆心、有毅力,就一定會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也是我們學習典範,面對困難他也是毫不放棄他的理想,不管風吹雨打,依然堅持研究昆蟲,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昆蟲,最後,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昆蟲記》這本世界名著。

困難隨處皆有,有人勇敢對待,有人懦弱踟躕。曾見過這樣一幅漫畫,叫《朝三暮四》,講得是一個人,爲了成爲像籃球明星喬丹那樣,而去練籃球,但因爲個子不夠高而退學;他又羨慕那些功夫明星,卻又因爲怕苦怕累而中途退學,最終毫無收穫的故事。這雖然僅僅是一幅漫畫,卻深刻表達了面對強大的敵人,面對難以逾越的困難,知難而退,半途而廢,最終被困難嚇倒,必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是啊!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我們應該勇敢面對,即使前路有再大的風險。

  綠色蟈蟈讀後感3

那節《綠色蟈蟈》練兵課,雖相去一週,但課後校長高一語驚人,“聽這樣的課是一種享受”定格在記憶中。反觀多年來說明文課堂教學說明對象、特徵、順序、結構、方法、語言等一統老師的定式,想起自己嘗試的散文化教學探索,相比代建麗老師相去盛遠,從課堂師生雙邊活動、智慧的碰撞,我意識到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中固然重要,但是語文素養對於學生成長來說更甚。

習慣,比知識更重要。《綠色蟈蟈》一課從夏日知了鳴叫引入,潛移默化學生要關注自然、關心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生物;讀文章標註生字詞、勾畫動情的句子,引導學生習字,更學會做人要動情。

素養,比知識更重要。《綠色蟈蟈》一課設計“蟈蟈名片”,變換角度多元化了解蟈蟈的別稱,歌手、囚犯、藝術家、屠夫、美食家等,品味說明文語言在無聲無息中,如此喜聞樂見的活動於學生是情有所鍾的,淡化了單調地語言品析的教學活動。“求職簡歷”,提醒關注姓名、美譽、特長、主要事蹟、自我評價、所求職業等思考角度,簡約而不簡化,全面地讓學生了解文中綠色蟈蟈的介紹,更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閱歷,關注社會、關心生活,實現了語文即生活的大語文觀,學生的彙報:歌手、保鏢、模特、美食家、獵人等求職意向,相信學生生存生活能力在那一瞬間生成了,知識也在那一刻昇華了。

我想語文課活不活,靈動不靈動,關鍵在於我們的語文教師的教學觀,更在於我們關於教材的解讀,教材的價值取向,而不是一味地在乎學生學了多少語文知識,能否應對我們的考試,何況現在的自主招生趨向是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爲成功的敲門磚。

  綠色蟈蟈讀後感4

不知不覺地,“綠色蟈蟈”闖進了我的世界……

夜間狂熱的狩獵者”“夜晚的藝術家”“歌手”……這些詞語無不透露出蟈蟈的特性。當人們讀起這篇文章時,他們瞭解了蟈蟈,他們喜愛蟈蟈。可又有多少人能夠看見這篇文章背後法布爾的勤奮努力呢?

法布爾用他畢生精力研究昆蟲,他喜愛昆蟲,以至於一生都與它們相伴。法布爾窮盡一生寫下了《昆蟲記》,讓無數讀者認識昆蟲、接觸昆蟲、喜愛昆蟲,讓無數人對昆蟲事業感興趣,給人類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昆蟲世界。

回到課文,法布爾之所以能夠創作出這樣一部鉅著,實力不看他的探索精神的,這一點單從他描寫蟈蟈喜歡吃蟬肚子的原因中就能體現。法布爾能夠堅持他的夢想,爲了他的夢想拼盡全力,所以他成功了。

爲了夢想努力拼搏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具有法布爾一般的精神與品質呢?

就拿那一次跑步測試來說吧。老師一聲令下,我就如同離弦的箭般飛奔了出去——這都是由於爭強好勝的心理。不一會兒,全體同學就紛紛衝上了他們長達一千米的旅程。

不知是缺乏鍛鍊,還是跑步時氣息沒有協調好,剛跑完四分之一的路程時,我便喘得上氣不接下氣了。後面幾個窮追不捨的同學立即抓住了這個機會,一舉超越了我。眼看着自己被其他人無情的丟下,我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拖着沉重的步伐艱難地跑至四分之三處,我頓感一空,眼前一黑,身體就順勢而倒了。

漆黑的世界裏,我感覺好像躺在了一張溫暖暖舒適的大牀上又好像置身於賽馬場中,幾匹野馬從我身邊呼嘯而過。不一會兒,又響起了一陣歡呼聲,指不定又是什麼比賽哪一個隊贏了。

緊接着,歡呼聲越來越響,我猛的一驚,竟發現自己還在跑道上。原來之前已經有同學衝線了,後來居上的同學越來越多,我一咬牙,又重返了比賽。

這時,有一名同學緊跟了上來,無論如何,我不能讓他超過我。我不再多想什麼,雙腳有力的蹬着地面,勝利就在眼前了,我拼盡全身氣力,一個箭步衝過了終點線。

這一次,歡呼聲屬於我。在一片掌聲中,我銘記下:夢想需要堅持。

  綠色蟈蟈讀後感5

在當今崇尚科學的時代,入選科學類文章進教材是必要的、可行的,無可非議。但問題在於所選該類文章是隻側重於科學知識介紹,還是隻側重於文采斐然。倘失之偏頗,都不很恰當。而完全拋卻科學類文章於教材外,更是漠視時代的進步,不客氣地說,是對民族的犯罪,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教材只要能將這文采與科學兩者結合得十分完美就能獲得大衆的普遍稱讚。法布爾《綠色蟈蟈》堪稱爲此中典範。

下面結合該課文來談一些淺見。《綠色蟈蟈》作者法布爾首先是個執著於追求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大科學家。以賣房子去買荒園並在荒園中觀察各色昆蟲來度過殘年,不正說明了上面的情形了嗎?然而如果作者在《綠色蟈蟈》文中將綠色蟈蟈描述成陰險的、兇殘的、灰暗的小昆蟲,那麼可讀性勢必大打折扣。換一句話說,就是法布爾很有文采地從聲音、顏色、口味、動態、個性等方面來對綠色蟈蟈進行描寫,是讓我們喜愛閱讀該文的主要原因。

寫聲音,即寫綠色蟈蟈“竊竊私語”、“發出一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稱之爲“歌聲、樂段”是文采飛揚,是悅人聽覺。寫顏色,即寫蟈蟈的“綠色”,而不寫蟈蟈的“灰色、褐色”,這“綠色”是實寫又是選寫,寫得閱人眼目,讓人樂見。寫口味,即寫蟈蟈的喜歡甜食。吃蟬則吃蟬的甜肚子,吃植物則吃“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等,寫得獨特,是悅人味覺。寫動態,即寫蟈蟈唱歌、拉琴,“猛地一跳”將蟬從樹上攻下來,“有時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用“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等,是文筆老練,寫得富有生趣,悅人想象,讓人喜歡。寫個性,即寫綠色蟈蟈的機警、勇敢、悠閒、暴烈等。其中,機警如捕到蟬而蟬不知,勇敢如“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悠閒如唱歌、拉琴,暴烈如蟬吃已逝同類。從一篇短文中讀出了小小昆蟲的個性,是文采斐然,是讓人適意。應該可以這樣說《綠色蟈蟈》一文較有文采,故而耐讀。

從文學性角度來看。倘與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朱自清《春》、老舍《濟南的冬天》等美文作比較,我們總覺得法布爾《綠色蟈蟈》還是不如它們寫得美。要說法布爾文采在課文中表現得並不比以上幾篇文章遜色,然而問題主要出在哪裏呢?進一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法布爾是科學家,他理智、冷靜,文章撰寫就平均用力、平鋪直敘、詳略不當,是其癥結所在。而魯文等飽含激情、張弛有度,始終能引着讀者往下邊走邊讀。也即純粹從文采角度作比較,法布爾的文章並不能與魯文等相比肩。

再從科學角度來看。法文的科學性只介紹了捕食情況,還不如純粹從多側面介紹綠色蟈蟈的捕食習性、身體結構、本領用途等的說明性文章。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從文本中不難解讀得出來。那麼讀了法布爾該文,我們覺得它又確實不錯,該又是什麼原因呢?文采比不過純文學家,科學性比不過一般的傑出科學家,而法布爾成功之處正在於將文采與科學融於一身,鑄成一文。這是筆者的最深切感受。

聯繫現實生活來看。籃球場上,最精彩的自然是獲得三分的空心球,這真得要憑實力,也不排除運氣成分;而獲勝球隊主要靠那些衆多的擦邊球。再如一個教師執教過數學,後來改教語文又當上了班主任,在抓各科平衡工作上比只會教一門數學功課的教師更出色。反之亦然。港、澳等地區的語、數教師必得兼教歷史或地理等,固然是教育對教師綜合素養的'需要,但讓教師知道文理學習各有特點也是一層因素。對我們學生而言,任何形式的文理偏科從提高人的綜合素養方面來說都是欠妥當的,除非文或理某一方面特別優秀需要加強,否則文理並重對全人發展似乎更適合。

在文學上比不過人家,在科學上比不過人家;而在兩者結合部結合出成績或者說傑出成就,是法布爾《綠色蟈蟈》一文給我們的啓示。這也是創新的真諦所在——世界上本沒有無基礎的創新,所謂創新只不過是將幾個舊有事物的重新整合聯繫,從而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法布爾《綠色蟈蟈》文章中“文采與科學”的完美結合,給我們如何打好人生擦邊球併發揮出其最大價值啓發很大。說近一點是運用這種方式、舉措去搞好學習,最應肯定。

  綠色蟈蟈讀後感6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是法布爾《昆蟲記》整部書的特色。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爲“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說:“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確如此,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先讓學生認真地把課文讀一遍,畫出生字詞。然後讀第二遍,畫出自己認爲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切實地感受課文內容。作者用什麼方法引出蟈蟈呢?第1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說明作者對他所熱愛的事業是多麼執著!搞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精神。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

這是多麼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從第3段開始介紹蟈蟈。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蟈蟈。先寫它的歌聲。蟈蟈的聲音是“竊竊自語”,“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作響”,聲音“喑啞”“尖銳”“短促”“清脆”。當四周的蛙聲和其他蟲鳴沉寂時,蟈蟈的聲音則顯得“非常柔和”。這些描述都表現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特別是“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流露出了多麼濃厚熾熱的感情!進入第4段,開始寫蟈蟈的食物習性,一直寫到最後一段,這是文章的主體。這部分內容是觀察金屬網罩裏的蟈蟈。作者爲了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不僅到野外去觀察,還捉了許多養在家裏,這就是他的實驗室。蟈蟈長得什麼樣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接下來,作者寫蟈蟈的食物。作者把蟈蟈和螽斯比較着寫,它們都不太喜歡吃萵苣葉。這使作者遇到了“麻煩”。

“麻煩”一詞表現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度。作者推測蟈蟈可能吃鮮肉。這樣的介紹,與一般的說明文不同。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是法布爾《昆蟲記》的特色。這種筆法非常受青少年的歡迎。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最喜歡吃什麼食物的呢?一句話,通過觀察。清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謎——捕蟬爲食。那麼蟈蟈爲什麼最喜歡吃蟬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作者帶着這個問題繼續實驗和觀察。第7段寫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祕密,因爲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本文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自始至終饒有興趣。文中表現出的作者仔細觀察,細心揣摩的探索創新精神是十分可貴的,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本文的寫作特點很突出:

1、文藝筆調。本文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感情的流露。

2、生動傳神的語言。作者對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因此在語言的使用上儘量生動感人。比如,“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着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這些語言都很傳神。

3、擬人手法的運用。像“蟈蟈在竊竊自語”“蟈蟈酷愛甜食”“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處在一起的”等都運用了擬人手法。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

4、通過比較來寫蟈蟈。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