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居里夫人》有感八篇

本文已影響 3.52W人 

【篇一:《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讀《居里夫人》有感八篇

居里夫人小時侯記憶力很好,長大後她就成爲一位著名的科學家。看完這本書後,我一直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有的人記憶力也很好,卻成不了科學家呢?

從書中我瞭解到,居里夫人小時候就有“長大了要去上大學”的強烈願望。正因爲目標明確,她對書本特別感興趣,學習特別勤奮,這使她的記憶力也變得越來越好,正象刀的鋒刃越磨越快一樣。後來她隻身一人坐火車從華沙到巴黎求學,靠着自己的天賦和勤奮,經過四年刻苦努力,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她一邊教學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在一間破舊的學生實驗室裏從事自己的研究工作,終於因發現了鐳的放射性而一舉成名,並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從居里夫人身上,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要成爲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除了天賦好以外,還要靠後天的努力。我的記憶力也很好,四歲時就能把《鞠萍姐姐講故事》的錄音帶完整地複述出來。但我身上有很多缺點,幹事磨磨蹭蹭,學習不很刻苦,這樣,我的理解力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居里夫人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學下去,我們在這麼好的條件下都學不下去,怎麼能對得起我們的時代呢?我實在佩服居里夫人,她和居里先生在陰暗工作室裏工作了三年零九個月,終於提煉出了一分克純鐳。居里夫人因爲鐳發出的這種神奇的光的照射引起白內障,但她還是頑強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居里夫人這種刻苦、勤奮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

【篇二:居里夫人自傳——讀後感】

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誰嗎?誰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今年暑假,我就讀了一本關於居里夫人書,書的名字叫:《居里夫人自傳》。《居里夫人自傳》講述了法國的居里夫人從小到大的生活。居里夫人於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首都華沙。1903年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及亨利?貝克萊爾因爲在放射性上的研究和發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1911年,又因成功分離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爲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里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並親赴前線,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裏的運用。還同時發明了20輛流動x光醫療車。真是名不虛傳啊!1912年,居里夫人應邀赴美爲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增進了法美兩國人民的友誼。作爲傑出的科學家、成功女性的先驅,居里夫人擁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她爲科學事業、爲人類幸福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尚情操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必須付出很多的心血和汗水。要有所成就,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了。同居裏夫人相比,我真感到慚愧,平時我做事沒有恆心,沒有毅力,就像做奧數題時,只要一碰到難一些的題目,就不願多費腦筋,一次做不出來,就希望家長幫助我完成……俗話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今後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獨立思考,認真鑽研,不能被難題擊垮了,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的精神。

【篇三:《居里夫人》讀後感作文】

我非常欽佩居里夫人,不僅因爲她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而且因爲她對學習、對事業有着執着的追求。

在瑪麗四歲時,他們一家到鄉間去避暑,那時,她的姐姐布羅妮雅就要上學了,可是,當父母教她念字母時,她一點也不想學,於是,她便叫瑪麗做學生,自己做老師。而四歲的瑪麗居然學過一遍就會了。後來,學生比老師更熱心起來。瑪麗從小就比別人好學,在她看書時,不管周圍有多麼吵鬧,都不會使她分心,瑪麗總是那麼專心致志,再難記的詩,她只要讀一遍,甚至聽兩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所以大家都很服她。

每當我讀到這時,我就會想起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寫作業慢,寫過作業之後,有時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己複習,而有時寫完作業後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了。雖然我背書也很快,可是背得快,忘得也快。不快還好,我看書時還比較專注。有一次電腦老師讓我們在教室裏看電影,但也可以做別的事,於是我便拿起一本《作文選》看了起來,我看得很入迷,甚至連下課也不知道。直到同學們硬拉着我去玩,我才依依不捨地放下書。

每當我看到瑪麗在八歲時爲自己已經二十一歲的姐姐能夠上學而自己不得不輟學時,我的眼框浸滿了淚水。我們現在這些獨生子女,父母總是把我們含在嘴裏,給我們最好的享受,極力呵護着我們,但也許我們都是蜜罐裏泡大的,什麼事情總是想着自己,什麼時候想過父母,想過他人呢?

【篇四:居里夫人】

學過居里夫人的課文之後,又重新認識到了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這一生中曾獲得兩次諾貝爾獎,她的一生中有許多個第一次,她是歷史中第一位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她的美名可想而知,但她並沒有被美名所拖累,她把獲得的獎章給她六歲的女兒當玩具,愛因斯坦曾說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沒有被盛名所寵壞的人。”愛因斯坦曾與居里夫人有過交情,他很幸運能認識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工作奮鬥了五十年,她死的時候,六十七歲,也就是說她從十七歲開始,就開始奮鬥了,她死後四十年,居里夫人用過的筆記本,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說明她的一生都用在了爲國獻身的工作上。

她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獻身事業上了,事業就是她的一切。她千辛萬苦地發現了鐳,卻從未申請鐳的專利,她很清楚,放棄專利,就得放棄了一筆財富。如果換做是我,我絕對會不會白白丟下一筆財富的。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不圖錢財,她獻身科學,追求真理,她追求平靜,安逸,自由的生活。

“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居里夫人告訴我們,生活並不容易,做任何事都要堅忍不拔,要相信自己,做一個自己的目標,設一個理想,要勤奮,執着。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居里夫人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她的各種優點都值得我們學習,她高尚品格、謙遜、堅強不屈、聰明才智、愛國情懷等等,她的這些精神有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的學習的路,讓我們去多瞭解這些偉大人物吧!他們會使我們受益匪淺。

【篇五:《居里夫人》讀後感】

星期天我打開了我心愛的小書櫃,想找幾本好書看看。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本名叫《居里夫人》的好書,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書頁一張張地翻過去,我低頭看着,完全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文中的主人公居里夫人在小時候就勤學好問,有着非凡的記憶能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後,想去法國繼續讀書,可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只好外出打工。因爲在波蘭要刻苦學習才能與別人爭奪學位,所以居里夫人日夜苦讀,一刻也不休息。當她累時,就會用一句話來提醒自己:“不要叫別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靠着頑強的毅力,居里夫人獲得了成功。成功之後居里夫人還在不斷的刻苦研究試驗,爲國家效力,爲後人造福,直到臨近去世時,還不忘提醒她的孩子們,要幫助國家研究出最好的原子彈。

讀到這裏,使我最感動的一句話是:“不要叫別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因爲它說的是:“如果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別人就能打倒你;如果做事沒有耐心和毅力,事情就會像大山一樣把你壓倒。”

在居里夫人臨終前,還不忘要爲祖國效力這一件事,也深深感動了我。居里夫人的這種愛國情懷和堅強的毅力及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科學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在這個時候,我想起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叫我幫個忙,可是我卻找了種種藉口在推辭。因爲我心裏總想着,做了又沒有回報,何必爲別人多付出一點。讀了這本書,我爲自己自私的想法感到慚愧。

《居里夫人》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從現在開始,我決心要成爲事情的小主人而不是你把事情當小主人。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知識的大門正在爲我們敞開呢!

【篇六:《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我讀了《居里夫人傳》這本書以後,覺得居里夫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不懈,無私奉獻。一個人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並要堅持不懈。一個人如果非常自私,一心想着自己,那麼也是沒有太大成就的。我們要向陶行知說的那樣: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然而,居里夫人就是這樣做的。

居里夫人小時候雖然生活貧窮,但她仍然堅持不懈的讀書。當居里夫人來到巴黎索爾本大學求學時,穿着舊衣服,住着簡陋小房,用茶水和麪包充飢。大學裏的圖書館深深地吸引了她,一次,在圖書館裏看書,居然忘了吃飯,結果昏倒在了圖書館裏面,這是多麼的認真刻苦啊!平常,我們在做作業,思考問題時總是怕苦怕累不願意多想,可曾想過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多麼好,可卻還在偷懶;但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居里夫人居然還在認真刻苦的學習着,思考着,真是太佩服她了!

居里夫人視名利如浮雲,她一生清貧,這並不是因爲她與金錢無緣。當居里夫人發現“釙”和“鐳”兩種新元素時,就已經有人想用高薪來聘請她去任教,但居里夫人卻拒絕了,這是爲什麼呢?爲什麼放着那麼多的薪水不拿,而要拒絕呢?因爲居里夫人熱愛科學,她不想把研究科學的時間減少,她要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科學上。可見他多麼熱愛科學事業啊!居里夫人提煉出鐳後,有人建議她申請專利,這樣可以使她的生活過得富裕,可是她拒絕了。居里夫人從事科學事業並不是爲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而是爲了造福全人類啊!多麼偉大無私的奉獻啊,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啊!作文

【篇七:《居里夫人》讀後感】

今天,我懷着敬佩的心情,讀完了《居里夫人》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我激動不已,感覺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她的一生,對於我,有太多太多的啓示。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屈辱的,她出生在波蘭一個七口人的貧窮家庭裏。她是鐳的發明者,曾獲得過兩次諾內爾獎。居里夫人承受了巨大的磨難後,走向了輝煌的人生,爲世界做出了永恆的貢獻。

居里夫人小時候家裏雖然很窮,但她仍然不放棄,努力拼搏,靠着頑強的毅力,最後取得勝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且她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發明了鐳。

居里夫人有着極其認真的工作態度,她也非常謙虛,不像現在我們有些同學,考試一取得好成績,就驕傲自滿起來。最讓我感動的是由於她經常做化學實驗,手上充滿了濃濃的化學藥品的味道,洗都洗不掉了,從這裏能看出,她對待工作非常嚴肅認真。我學習中,有時候就囫圇吞棗,糊里糊塗,吊兒郎當地就過去了,現在,我要向居里夫人學習,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在學習上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是“不要叫別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有居里夫人的精神。有了目標,就要執着探索。享受過程,才能享受成功。沒有一步登天的可能,我們就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有理想,我們就要爲之努力奮鬥,千萬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篇八:居里夫人讀後感】

近日閱讀了《居里夫人傳》,爲居里夫人的生命歷程所震撼。看完這本書後就激動不已,自覺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其實本人一向自恃頗高,很少敬佩什麼人,但對於居里夫人,卻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折服了。她的一生,對於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啓示。

在我看來,這個本名瑪妮雅·斯可羅多夫斯基的普通波蘭女孩日後之所以會成爲舉世聞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本人的天賦以及她所處的那個時代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擔任過中學校長),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爲小妹的瑪妮雅,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並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爲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

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搖籃,更是一個塑造人的大熔爐。

讀罷《居里夫人》一書,我已將我的感悟悉數與大家。書中還有一些感悟東西,忽隱忽現,難以捕捉。那只有一邊生活、一邊體會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