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65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讀後感範文

  《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讀後感1

第一次體系化的瞭解到秦統一六國的全部故事。

全書以上下兩篇講述了秦的崛起興衰以致滅亡,上篇以秦的崛起爲歷史背景,講述了三十五代帝王爲秦統一所做出的貢獻。下篇則具體講述了秦王掃六合的故事細節,其中以三家分晉,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了六國的興亡衰敗。最後,又講述了秦建立後的興衰。三公九卿制,修築萬里長城,大求仙藥,焚書坑儒等,使秦國逐漸喪失民心,孟姜女哭長城也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通讀上下兩本書,知認識人對國家興亡的作用也是尤爲重要的。在秦始皇前的三十五代君主中,能夠重用人才,不注重身份,國界的君主往往能在自己的統治時期爲秦的統一做出自己的貢獻。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使秦國成爲當時最強盛的國家,政治經濟也迅速發展。而商鞅本是出自魏國卻因魏主不懂識人而喪失強大的機會。秦武王重用甘茂,抓住時機,東進中原,擴大了秦國的疆土。秦昭襄王重用魏冉、白起、范雎,運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摧毀六國的生力軍。秦莊襄王重用呂不韋,切斷六國南北合縱連橫通道。秦王嬴政虛懷若谷,知人善用,重用王翦、蒙恬、尉繚、李斯等人,使秦國進入最強盛的歷史時期。也正是秦王身邊人才的協助,才最終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了歷代君主所期盼的統一。

而秦強大以後,又面臨短暫的生命。二世而亡一直是人們所恥笑的.事情,而夢想秦國能夠世世代代相傳下去,自稱始皇帝的秦王嬴政,也終沒有逃過死亡。求仙藥妄求長生不老,以致在臨終之時因無太子而導致的一系列鬧劇,最終的秦國也沒有逃過二世而亡的命定。不立太子,是他懼怕死亡,一味求仙,也顯得更爲荒誕。

任何英雄都是時勢英雄。沒有時勢,就沒有英雄施展才華的舞臺,也就沒有英雄成爲英雄的平臺。所以,僅僅有成爲英雄的潛質而沒有機遇,永遠不會產生英雄,擁有平臺後,立即綻放異彩。而人才只有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益,才能被別人與後人牢牢記住。再優秀的人才,如果出現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都無法將效益發揮至最大化。韓非有着比商鞅更系統的改革方法,卻最終沒能成功,也正是缺少一個所謂的平臺的出現。

歷史,只是過去,而我們應從中汲取那些有力要素。正如書中提到的那樣:如果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就一定努力增加生命的寬度!

  《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讀後感2

竇嬰實際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天被處死的。那麼竇嬰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個事件。因爲漢武帝初年第一個被殺的宰相就是竇嬰。到底他的死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這一集做一點分析。

先講第一個原因,竇嬰之死的原因非常多。第一個原因,是竇嬰自身的原因,竇嬰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條,就是受灌夫的拖累。因爲在田蚡婚宴上,灌夫借酒勁指桑罵槐罵田蚡,結果導致自己被抓。這件事情發生以後,灌夫可以說是危在旦夕,竇嬰就挺身而出去營救,所以被灌夫拖累,這是竇嬰之死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遺詔事件。在東朝廷辯後,事情雖然不了了之,但王太后用絕食要挾漢武帝把竇嬰下獄,竇嬰爲了救自己,這纔拿出了景帝遺詔,但皇宮中卻沒有副本,這樣,竇嬰就因爲景帝遺詔罪被殺。

那麼,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導致竇嬰最終被殺呢?首先,田蚡有責任,竇嬰最後被殺跟田蚡的關係很大,東朝廷辯的時候,他公開地說竇嬰謀反,這是很惡毒的。

其次,大臣們有沒有責任呢?大臣們的“失語”,是懾於太后的威勢,大臣們不敢說話,也有責任,但是大臣們很無奈。再次,王太后在竇嬰之死的問題上有很大的責任,在東朝廷辯的時候,大臣們爲什麼“失語”呢?是因爲太后的權勢啊,而最後她又拒絕吃飯,用絕食,要挾、威脅漢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責任。最後一個人,漢武帝。在竇嬰之死中間,漢武帝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漢武帝是同情竇嬰的,但是他最後處死了竇嬰,漢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是他卻重用了田蚡,所以漢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導致竇嬰最終被殺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