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1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1

《要相信孩子》是蘇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經驗總結,他提出了一條永遠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書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事例,把讀者帶進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要相信孩子”的教育力量,並從書中得到啓發而又有所共鳴。以下談談我看完本書後的一些體會與啓發:

  一、重視集體的威力。

書中寫道:“如果一個集體具有良好的道德風尚,並以此爲驕傲,那麼這個集體裏的孩子也會自覺地努力爭取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蘇霍姆林斯基舉例女生莉達剛開始不懂收拾學習用具以及馬虎的學習態度影響了班級榮譽,但其他同學對她的行爲卻無動於衷、不聞不問的,缺乏了集體榮譽感。後來經過女教師的一些教育策略,改變了其他同學的看法和做法,讓他們有了集體榮譽感,使得莉達改變了自己的不良行爲和習慣,也讓這個班級在每天的比賽中都獲得第一名。

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本人也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如在剛結束的學校第十六屆校運會中,我班同學都表現出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運動員在賽場上努力拼搏、爲班級爭榮譽;觀衆在臺下遵守紀律、互幫互助、講文明、講衛生、積極投稿,每一次都堅持到比賽結束後才離場,大家都爲班級榮譽做出了努力。這些都是平時重視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體現。

  二、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

本章節中,蘇霍姆林斯基通過例子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我們必須仔細地觀察、研究每一個學生,發掘他們身上根本的東西,讓他們在校門內就能長上翅膀,準備飛翔。”即使是我們所教育的對象身心存在缺陷,但他們也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特長。我們要善於學會發現,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然後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獲得成功。我校每週一早上的“激發潛能、炫我風采”活動,爲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發掘學生閃光點的舞臺。因爲,我們的孩子不僅需要關愛,更需要賞識。

小恩是我們班這個學期來的插班生。該生剛來我班時,很不適應集體生活。她不會主動跟人打招呼、喜歡長得好的異性、喜歡咬人、不喜歡的科目不願意去上課、對老師的批評聽不進去、我行我素。通過家訪,與家長的溝通,我對該生的脾氣、性格、愛好等方面情況有了很充分的瞭解。她在認字、數學、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比同班同學要強。該生很喜歡得到紅花的獎賞,我讓她早讀進行帶讀、上完家政課讓她洗鍋、讓她出黑板報等,及時表揚她取得的每一點進步,並獎紅花給她。現在,該生在思想和行爲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變得有禮貌了、也能正確認識異性的關係了、能遵守紀律了等等,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

該書還有很多觀點我是比較認同和接受的,如:不要輕易懲罰孩子、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等,這些都值得我好好地去品讀。

讓我們永遠都保持一顆要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的好朋友,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2

近段時間閱讀了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要相信孩子》這本書。從中見識到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要,理論知識的精湛,以及文筆的優美。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啓迪,也讓我感悟到很多東西。

“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像果園的園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樹,愛護它的每一枝、每一葉那樣,愛護和保持孩子們身上的一切好品質。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去揭穿兒童的不好的、錯誤的地爲,不要急着把兒童的所有缺點公諸於衆,而應當讓兒童發揮內在的精神力量來克服自己的缺點。讓集體看到的首先是每個兒童的優點,這纔是育人的藝術所在。”這是蘇在《引導兒童自覺地改正錯誤》這篇文章裏的建議。他認爲,一開始就把孩子的缺點暴露於集體之中,這會讓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積極性,而且嚴重地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去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讓思想品格得到昇華,如可以讓經常遲到的孩子當紀律委員;讓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體的財物;讓不愛勞動的孩子負責課室的保潔等等。當他們的工作哪怕是有一點點小進步,教師也要及時真誠地表揚。通過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們的小毛病糾正過來,這比對他們的錯誤進行無休止的批評和說教來得更加奏效。作爲一名班主任,我很認同這些觀點和做法,特別是對於那些平時就是這麼做的教師來說,應該會深深地從中體會到這其中的巨大作用。道理每個人都明白,重要的是如何持之以恆,並用在每個孩子身上。

在《要相信孩子》這本書裏,作者談到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女教師在教育一年級的孩子們要保持清潔時,發現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髒。她就指着小男孩說:“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麼髒!他沒有洗耳朵就來上學,這樣是不行的。”結果,第二天,小男孩雖然把耳朵洗得乾乾淨淨地來學校,但他從此卻變得非常緊張和膽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總覺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師越責備他,他的情況就越糟糕。這位女教師根本不知道她已經傷害到了一個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傷了兒童的心靈。讀到這些文字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種情景:學生低頭站立,默默地接受着老師的批評。老師怒氣沖天,越批評越有勁,全班同學都在看着,享受着這個孩子的無奈。有的幸災樂禍,有的無關緊要,有的隔岸觀火,有的心裏打着激靈……作爲此時此刻的孩子,倒有點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任你老師唾沫飛濺,任你老師怒火中燒。唉,此時此刻的教師,無不感到委屈:我是在好心提醒你,你爲什麼就要犯錯誤,爲什麼就不愛清潔呢?爲什麼……老師啊,自認爲善良的動機,往往是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的。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的心裏所思所想,去引領他們認識怎樣做就是好的,怎樣做就是對的,去激起他們的自尊心。後來男孩轉到別的班裏,表現卻一天比一天好,過去被那位女教師認爲沒有數學才能的他,恰巧在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才能。事實上,女老師完全可以採取另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們保持清潔——叫大家看一看某個乾淨整潔的孩子,然後號召大家向好的榜樣學習,有意識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話來解釋蘇的用意,就是要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地改正不良行爲和習慣。事實確實也會如此,比如,我在上課時,發現大部分孩子聽得很認真,可也有部分學生很隨意。這時,我會說,某某同學坐得真直,像小松樹一樣直。這麼一說,話音剛落,那幾個不認真的同學立刻就開始認真起來了。所以,以表揚代替批評,以榜樣爲示範,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引用的事例和我的工作實踐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當一名教師言行嚴謹的必要性,因爲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當的語言,或者甚至是一個眼神,都有可能影響着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孩子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了教師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每一個孩子,沒有一個本質不好,也許他們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不管怎樣,我們一定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因爲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我們要保護好孩子們幼小而純潔的心靈,讓他們長大後成爲有自尊心的人。

  《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3

初看到這本書,是被他的書名吸引。後來細細讀來,覺得裏面的內容也說得相當有道理。

《要相信孩子》是蘇聯教育家、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校長期間的經驗總結。

書中這樣說到,“對學生的錯誤行爲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具有說服力的批評,這些做法,乍看起來都是爲了把學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動機,或者說僅僅靠善良的動機,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爲,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評,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們從成年人的角度越認爲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根據十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兒童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兒童感到走投無路,無所適從,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兒童今後的行動更冒失,更輕率。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不應該挫傷他們的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

是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粗暴的對待,不注意教育方式,放不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往往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帶着有色眼鏡去看學生:出類拔萃的學生我們偏愛,聰明聽話的學生我們喜歡,老實本分的學生我們接受,活潑好動的學生我們忍受,就是又“笨”又“懶”的我們也不能一提起就怒火中燒、大動肝火,也許換個角度去看去想,會有意外的收穫和發現,畢竟大千世界需要的是千姿百態、萬紫千紅!我們老師就要有博大的胸襟,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寬容每一個學生的優劣、長短,相信他們一定會從幼稚走向成熟!

  《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4

《要相信孩子》是蘇老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校長期間的經驗總結,是他獻給"即將投身於塑造人的靈魂這一崇高事業中去的同志們"的珍貴禮物。全書自始至終突出了"要相信孩子"這一鮮明主題,在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中令我們收穫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如何應用於實踐。也就是說,蘇老能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來實施教育,因爲他懂孩子,所以其教育均是潤物無聲中的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使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最終成爲正直、誠實、熱愛勞動、堅強而勇敢、忠於祖國和勞動人民的人。現將本書的閱讀收穫整理如下,以便將所學應用於接下來的教育行動中。

  一、要愛護兒童敏感的心靈

這個內容裏的沃洛佳、格里沙的案例我們非常熟悉,因爲我們身邊的類似事件太多了!我們的校園有多少孩子也有沃洛佳那樣的惱怒、那樣激動的目光,又有多少被當作反面例子的格里沙那樣的孩子受到了心靈的傷害?好在格里沙把傷心事傾訴給了媽媽,不懂傾訴的、一直悶在心裏的,後果會怎樣?這個孩子的一生是不是令我們擔憂?教師如果不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柯利亞的案例令我們感受到了蘇老的教育智慧。他分析柯利亞偷拿兔子的動機,並幫助他認識到自己做法的錯誤,建議他把兔子帶回學校悄悄放到籠子裏。然後再建議大家每人拿一對兔子回家飼養。蘇老對孩子自尊心的呵護、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與信任,理據分明,令我們敬佩之餘,不得不思考我們的教育缺少什麼?

如此這些,使我們懂得:不懂孩子的心裏,便不會尊重孩子,也就不會有正確的教育。女教師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爲給格里沙帶來的傷害,她的錯誤還在於沒有注意、沒有理解兒童的苦衷。這種錯誤也是我們當今的教師經常容易犯的。書中的這幾段話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更值得我們深思、踐行。"要想形成兒童良好的道德面貌。必須發展並鞏固兒童自我尊重的感情,任何一個考慮問題較深的教師都知道,每一個學生,哪怕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如果他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實際表現壞。他的自尊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相反的,如果兒童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童年時期,當道德面貌正處於形成階段時,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更大些,但是兒童們的任何行爲都不能與成年人的類似行爲相提並論,兒童中出現的.偷竊現象和成年人的類似行爲決不是一回事兒。因此在處理兒童各種不良行爲時,對待偷竊問題必須特別慎重,特別細緻,特別有必要深入研究兒童的內心世界。"

"一犯錯誤立即進行懲罰,往往容易因一時衝動,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細斟酌而做出不恰當的決定,而且會引起孩子們的騷亂和強烈的情緒波動。";"我一般總是這樣做,一方面對發生的事情表示惋惜。同時又堅持不渝地貫徹一個原則,那就是和犯錯誤的孩子保持一種純潔而高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樣犯錯誤的孩子就能把處分看成是一種必要的措施,從而深刻認識自己的不良行爲,把自己所做的壞事真正當成一種錯誤來對待。"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集體

"生活的實踐證明,一個集體,越能在其各項活動中充分體現先進的社會思想,越能積極地作爲社會中的一個小單位來開展活動,那麼這個集體就越能起到教育作用。"

拾麥穗、收集槐樹子的勞動,教師注重激發孩子們的勞動興趣,引導孩子們從側面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勞動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國家裏有許多許多學生,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地裏拾起哪怕是一根麥穗,那麼這些麥穗打出來的糧食就要用一百多節車廂來裝載。"這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勞動意義的教育,令孩子們精神振奮,這種先進的社會思想的滲透必定促進集體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有些少先隊輔導員和教師抱怨說,有的孩子第一次戴紅領巾的時候無比激動,可是一兩年後對少先隊的活動卻不感興趣了。他們忘記了紅領巾,甚至不好意思戴它。"這也是我們校園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但我們就沒有在如何讓少先隊員的熱情永遠保持在入隊時的高度,永不下降方面去思考,去研究。蘇老舉實例幫我們解決這一難題。

"每一個少先隊中隊都把他們在十一年制中等勞動技校以前通過集體的力量能爲祖國、爲未來做到的事情,訂入了計劃中。"閱讀着書中列舉的中隊的七年計劃,可以想象得到,在這份計劃的後面將會有多少個優秀的集體形成。生活在這些集體中的孩子們,會始終懷着高昂的激情度過童年和少年時光,而支撐他們激情的,正是教育者們恰如其分地參與以及不斷給予的接地氣的共產主義思想的鼓舞。"一個集體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我們是否把祖國的發展前景。反映到孩子們的未來生活和勞動中來,以及反映的程度如何。我們一貫盡力做到讓那些激動全體蘇聯人民的事情也能激動我們的少先隊和共青團集體。"讀了這段話,結合書中的事例,我們可以想象蘇老教育的孩子們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教育絕非空話、套話地灌輸給孩子,而是結合各項活動、勞動,巧妙地結合實際,採取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方式落實於孩子們的思想裏,行動中。

  三、一個頑童的轉變

頑童柯利亞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書中這樣描述:"在柯利亞身上,好的、單純的、天真的東西和醜惡的、不能容忍的東西極不協調的交織在一起。"這也正是蘇老稱其爲"頑童"的真正原因。從柯利亞的轉變來反觀我們的教育缺少什麼?"這是一個屬於‘難於管教’的孩子。要想教育好這樣的孩子,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在我們學校,對這類孩子的教育一般都由全體教師共同負責。""我們對柯利亞錯誤行爲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它的遭遇很不幸,和姨母生活。她從來沒有嚐到過幹好事和幹高尚的事兒後所能感受到的激動人心的愉快,從沒有體驗過當優點得到肯定時所能享受到的那種精神上的滿足。"於是,老師們爲他創造條件,讓他有可能體驗到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尊嚴時所能享受到的,那種人生的真正愉快的和滿足。讀了書中這個案例。我們應該認識到轉變這樣的學生是一條艱難、崎嶇不平的路,我們能夠看到的點滴變化,如同長在他們身上的幼芽,很弱小,需要小心呵護。最後柯利亞逐漸開始關心集體的事情,逐漸不僅對自己負責,而且對大家負責了。經過十年的努力,學校把柯利亞培養成了一個有高度覺悟的人,一個誠實忠厚的人。

讀着對柯利亞的教育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成長變化的過程,有多少教師共同精心培養、關注呵護?那麼回到我們當下的教育環境中,此做法,我們完全可以借鑑。每個班級內的特殊孩子,如果所有任課教師共同來關注、培養、呵護,那會有多少個優秀的柯利亞成長起來呀?那又會有多少個令我們感動的教育故事來豐富、幸福我們的教育生活啊?帶着這種美好的嚮往,我決定與我校老師們手拉手轉變校園裏的小頑童們。

  後感

最後,我想用蘇老的精彩結尾來結束我對本書的閱讀。"只有認爲每一個教育對象都可能成爲偉大人物的教師,才能把自己稱爲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遇到那種自由散漫,毫無學習願望,對一切都不感興趣,哪方面都沒有才能的孩子時,他的心是不會安寧的。他一定會千方百計地去喚醒這個懶散而缺乏才能的學生的自尊心,並在他毫無覺察的情況下,觸動他靈魂中最敏感的角落。"

"一個學生,如果在它的周圍到處都能看到召喚他去追求知識、獻身勞動、不斷創新的火炬,如果點燃這一指引他勇往直前去克服困難的知識之明燈的,不只是一位教師,而是所有的教師,所有的少先隊輔導員,那麼將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呢?我想一定會出現一幅應該出現,也一定會出現的情景,那就是: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天賦素質都將毫無例外地得到發展,每一個學生持有的智慧都能放射出燦爛的異彩;一切懶散、無能的人都將不復存在,因爲人生下來本來就是爲了要成爲天才的創新者的。把社會在道德和智力發展方面的水平提到上述高度——這就是我們的理想。這也就是共產主義。"

  《要相信孩子》優秀讀後感5

“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評,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內心十分慚愧,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這樣的事情又何止出現過一次?“教師之所以對個別學生無能爲力,其原因並不在於學生是不可救藥的,而在於我們的方法是錯誤的。”從我們的角度越認爲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十分不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孩子感到走投無路,無所適從,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孩子今後的行動更冒失,更輕率。

圍繞“要相信孩子”這個主題,蘇霍姆林斯基在全書中始終以鮮明、生動的事例向我們詮釋這一鮮明主題。我也從以下幾點深有感觸:

  一、要設身處地的爲孩子着想。

關心孩子,不僅要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而且還要學會用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來生活,把他們的憂傷、焦慮和爲之激動的事情統統裝在自己的心裏,對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所提的每一個意見都應該慎重從事,考慮再三。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年級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實際表現壞,他的自尊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相反的,如果孩子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老師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走進孩子們心靈,理解孩子們,處理孩子們的問題時,我們應讓自己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想問題,用自己的誠心去碰撞另一顆心。

  二、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有的習慣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歡在課堂上說話;有的怕困難不願自己獨立解答習題而願去抄別人的,等等。他們似乎是從幹壞事中尋找樂趣。也許是我們之間的溝通太少了,也許他們正渴望得到我們的關注,也許他們正想打開自己的心扉。孩子的心是敏感的,這顆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東西,任何一個孩子在內心深處,都是嚮往成爲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認可,都渴望着其他人讚賞的目光。在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時候,不應傷害他們心靈深處最敏感的地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