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篇1

《巴黎聖母院》講述了怪人卡西莫多從小被神父養大,什麼都只聽神父的。一天,神父讓他去抓一個女孩,當他正要把女孩抓回去的時候,侍衛隊長突然出現,把卡西莫多抓了起來,交給了法庭,於是可憐的他被打了一百板子。當他口渴萬分的時候,被他抓的那個好心女孩給了他水喝。於是,他下決心一定要保護她。後來,那個女孩被惡毒的神父冤枉判了死刑,卡西莫多一氣之下把神父給殺了。從此,誰也不知他去了哪裏。

因爲女孩的心地善良,卡西莫多最終能夠辨認真善美,從以前的愚昧中反省過來,認識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最終選擇了人性而不是騙人的教義。也因爲他的感恩,女孩才能從死神手裏逃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別人幫助了你,你不要忘了感恩。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區分是非善惡,而且不管是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大家都應該互相幫助,這樣,世界纔會更美麗。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篇2

《巴黎聖母院》最值得讀者欣賞玩味的、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在於以美醜的對照原則來創造浪漫主義的藝術形象。作爲一種美學理想,對比原則是雨果浪漫主義最重要的特徵,貫穿着小說的始終。

首先是巴黎城市和聖母院和諧美麗的自然環境與人民陰暗不幸的生活構成鮮明對比,這樣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其次是草菅人命,任意誣陷的封建王朝與尊重人權,公正廉明的“奇蹟王朝”的對比。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對比:正面與反面人物的對比,愛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是善良、真誠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洛德、法比則是自私、冷酷和醜惡的人性的代表。

善與惡十分鮮明地分別體現在這兩組人物身上,產生強烈的對照。還有人物自身的對比,如卡西莫多外貌與心靈的對比等。兩個節日的對比:愚人節與宗教節;兩個王朝的對比:乞丐王朝與封建王朝;兩個國王的對比:乞丐王國國王克羅班’徒意福與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兩種法律的對比,乞丐王朝一視同仁的公正法律與封建王朝、教會所操縱的用以鎮壓窮人的反動法律,等等。作者正是通過美與醜、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強烈對比來創造形象並表現其深刻的主題的。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篇3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文學特徵的作品。首先,小說的情節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充滿了現實生活中所不可能有的巧合、誇張和怪誕,例如卡西莫多一個人在聖母院的抵抗,愛絲美拉達母女在絞刑之前的重逢,卡西莫多與愛絲美拉達兩個可憐人的屍骨一被分開就化爲灰塵,等等,完全都是作者奇特想象的產物,但由於作者對自己的故事充滿了一種熱烈的激情,運用了巨大的浪漫主義的藝術力量,這一切仍具有引人人勝的效果。

小說的環境描寫也是奇特的,不尋常的。小說裏以浪漫主義色彩濃烈的筆調出色地描寫了巴黎城市的壯麗圖景和中世紀陰暗生活的風貌,把讀者帶進一個充滿絢爛色彩和奇特聲響的世界,使他們看到高大的哥特式的建築、此起彼伏的屋脊的海洋、縱橫交錯的街道、散佈在街頭的刑場絞架、陰森的巴士底獄和流浪人聚居的神祕的怪廳這一片奇特的景象。雨果還以不少的篇幅描繪了巍哦壯觀的巴黎聖母院,它是建築藝術的奇蹟,“好像是巨大的石頭交響樂”,“每一塊石頭都生動地表現出藝術家的天才加以修飾了的、用千百種形式表達出來的勞動者的幻想”,它那雄偉的整體帶着難以數計的繁複的人與獸的浮雕,高踞在中世紀的巴黎之上。雨果用生動細緻的描寫把它加以擬人化,寫它像是一個肅穆莊嚴、壯麗而又神祕的有生命的存在物,俯視和見證了歷代的生活和眼前的這個悲劇。這更加重了小說的浪漫主義氣氛。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篇4

“從絞刑架上解下來的愛絲美拉達的屍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裏,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後,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兩年之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屍骨便化爲塵土。”

“生活真美……”

很早就聽說過卡西莫多這個最醜又最美的人,電影《巴黎聖母院(NotreDamedeParis)》好像自己很小很小的時候看過,那時候什麼都不懂,這次觀看,似曾相識的恍惚的畫面漸漸清晰……

電影119分鐘,可帶給我們的卻許多許多……

好像一面鏡子,每一個靈魂都被真實地映照出來。關於王室、宗教、平民;美與醜;正義與邪惡;慾望與愛情;人性與虛僞,這裏什麼都有。浪漫又殘酷,講的是愛情;脆弱又真實,說的是人性;壓迫下的反抗,講的是希望……

卡西莫多被做爲後世相傳的“心靈之美”我的理解是愛情使然,並非他有多高尚和多善良,只能說他很忠誠很執著。起初他是因感恩之心救了愛絲美拉達,只因在他受刑最飢渴的時候她給了他水喝,然後又被她的美貌所傾倒,最後深深地愛上了她。他沒有英俊的外表,也沒有動人的語言,用一顆真摯的心,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獻給了她。“這裏是避難所,你不要出去,那樣你就沒有了,那我也不在了……”“我長得很醜,你不要害怕,我笑起來更醜,但我喜歡笑,這樣我會開心些……”某一日教堂傳出的響徹不停的鐘聲,是他的最快樂的笑語……“如果不是她愛你,我就殺了你(孚比斯)……”"你去睡吧,這裏有我呢,他們想害你,你去睡吧……"最後的最後他們終於“睡”在一起了。卡西莫多愛愛絲美拉達……

愛斯美拉達我喜歡她的善良堅貞自由奔放執著和正義感。她會爲了救人寧願把自己“嫁”出去,又不願屈從這種無愛的“婚姻”;她執著的追求自己的愛情,教她的小羊念着情人的名字,爲了孚比斯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是自身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牽掛的還是他……愛斯美拉達愛孚比斯……

孚比斯愛地位和權勢,愛金錢和美女,他那程式化的語言“如果我有妹妹,我愛你勝過愛她,如果……”他的語言適用於他的萬千寵愛~他的愛情只臣服於利益……

乾果阿這個愛斯美拉達名義上的丈夫雖然沒有與絞索配對,但是活着也非常可憐,他那虛僞空洞的詩比垃圾還不值錢,怪不得乞丐王國中的女人連最老最醜的都不願意和他攀親。不僅僅是他身體上的單薄,他的人格也和他的詩一樣……

副主教弗羅洛也愛她,“在人世間我只有痛苦。她長得那麼美,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舞跳得那麼好,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能夠使人發瘋,難道是我的過錯?”慾火中燒使她刺殺孚比斯,愛恨交織使他在愛斯美拉達受刑日去爲她祈禱爲自己懺悔,當發現她沒死時,這種慾望渴望在煎熬中瘋狂,一觸即發,可這種瘋狂又被壓抑無法釋放。他是個影子,也只能是個影子,靈魂雖在,心其實早已隨着愛斯美拉達而去了,或許只有聖母院牆壁上深深地刻着的那個女人的名字知道他的愛……我喜歡弗羅洛,儘管會有人說他道貌岸然,會說他虛僞與殘忍,誰的過錯?……

“你不是一個人,因爲還有夢陪着你……”

“生活真美……”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篇5

巴黎聖母院,一座聞名世界的古教堂,一座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一座陰森恐怖的教堂,她所爲我展示的,是一種叫做命運的實景,和一種稱爲愛的幻象。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場彷彿給我投射了一個醜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他的巨大和醜陋都讓我先入爲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嬰兒時,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燒死的醜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表面風光但人人唾棄的“愚人王”。

他的臉彷彿註定了他就是惡魔的化身。到後來,我纔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曾經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用盡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愛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着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醜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嗎?

相比而言,如果說伽西莫多的外表醜陋,那麼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一開始,良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了醜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擇手段地“愛”,讓他卑鄙地,變態地劫持愛斯梅拉達,並且因“愛”成恨地要置她於死地。這是一種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愛”,充滿了病態的“愛”,那不算是愛,只是傷害…

然而,那書中最美的筆墨都傾注在了愛斯梅拉達身上:她美麗,因爲她有一張天真清純的臉孔;她善良,因爲她的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愛心。她可以爲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給他,她給飢渴難堪卻無人理睬的敲鐘人送水…她有菩薩一般無人能及的心腸,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她是善與美的化身!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強烈的“美醜對比”,這不禁讓我思索,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麼複雜卻簡單:儘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沒有完全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書中說得那樣: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社會都存在着真善美與假醜惡的對立,雨果說“近代的詩神,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來看事物。她會感到,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性的美,她會發覺,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着優美,醜怪就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生活中有美有醜,“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他還說:“滑稽醜怪作爲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

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那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篇6

故事圍繞着富有歷史積澱的巴黎聖母院展開,主角有美麗的吉普賽女人、狡詐的副主教和被副主教養大的醜陋駝背敲鐘人。該著作被多國翻譯及改編爲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該著作不止可以年少時品讀,更在即將步入社會時品讀,會得到更加不同的感受與體會。

作者維克多雨果生活在一個動盪並文化激盪的時期,他以筆桿來挑逗,激起人們內心中的反抗。運用許多的衝擊對比來達到抒發本真思想。充滿浪漫主義的他,以巴黎聖母院的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爾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充分表現自身的特色。

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加西莫多爲救女郎捨身。故事情節複雜,人物性格誇張,整部作品以色彩濃郁的筆墨寫出,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小說的特點。小說在內容的安排中,將腐朽的封建王朝和高尚純潔的“奇蹟王朝”,兩個法庭,兩種審判,兩個絞架,兩個社會等進行對比描寫。而在細節上體現美與醜的對比,善與惡的衝突,悲劇中又能體現喜劇,種種任務上的性格突出到種種特色賦予了巴黎聖母院不一樣的歷史風貌,給人以情感上的共鳴。

年少時看,感受的是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色之間的衝突。通過這幾種矛盾對照格局,小說實現了“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着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淺層的聯想到悲劇的存在是爲了襯托其中的矛盾。

即將步入社會時重溫,感受更多是聯想現在的社會,現在自己身邊的社會以及自己的存在。社會同樣是多彩的,在彩色的其中也包括了黑暗與光明兩種色彩,它們都不是純粹的顏色,其中會參雜其他的顏色,正因爲社會是由人所組成的大家庭,所以纔會有這純粹中帶着不純粹的我們。其中的醜與美,善與惡,悲劇與喜劇,統統會出現在人們的身邊。其中的衝突又何其多,而與此同時,抨擊的又會是什麼,就靠個人體會與着重。步入社會,就是進入新的社會,將體會更加不同的世界,從而更多的是從學會學習到學會生活。人無法自我生活,只能依靠社會,所以只能你去適應社會,而不能讓社會來適應你。從《巴黎聖母院》著作中,更多的是體會現在自身的社會情況,從而有想法的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一條自己能迎接走向社會的路。

每次閱讀《巴黎聖母院》,都會有不同的感想,正是這種不同的美好,纔會讓人心生激情,都出不同的風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