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老人與海》有感10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31W人 

讀《老人與海》有感1

風吹向空寂的海面,一個孤獨的老人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個大戰後的勇士。爲了治服那條龐大的馬林魚,他已經費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氣。而今,他帶着自己捕獲的大魚航行回家,他希望運氣的眷顧,可那些不斷襲來的鯊魚卻讓這個老人在疲累中一次又一次的奮力作戰。他什麼也顧不得了,他只是想保住他的魚,哪怕剩下的再少。

讀《老人與海》有感10篇

海明威讓這個老人具有了一種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雙傷痕累累的手將粗陋的武器刺進鯊魚的頭顱。即使最終的結果仍是隻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魚骨架。從老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海明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那種靈魂的尊嚴。

書中的老人曾說:“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正是海明威借老人的口告訴讀者的本書的主題吧,我想,從此看來這本書並不是什麼寓言而是一部令人折服的現實主義佳作。

當我們翻開書的扉頁,就好像打開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裏面盡藏着珍貴的古器,訴說着曾經的偉岸勇毅,使靈魂洗禮在充滿力與美的殿堂中。

《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人,卻展現了一個世界。小說內容十分豐富,含義深刻,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讀後令人回味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的航行究竟結果如何,但作爲一個不被擊敗的人,你看那太陽總是要落下去的,但是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信仰可以是一個人,如同《幻城》;信仰亦可以是一句託付,如同母親對你的關照。我們曾有那麼多的理想像吹泡泡一樣接連破滅,但仍剩下對生活與生命的信念。去相信吧,如同沒有被欺騙過一樣。

縱使老人一次次失敗,他從沒有絕望過,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濤。老漁夫,雖然老了,倒黴、失敗;但他仍舊堅持努力,而能在失敗的風度上贏得勝利。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鬥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海明威爲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爲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爲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爲,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讀《老人與海》有感2

“愛所維繫的生命線,在風浪中搖曳,我依然堅守這一切,老人他默默牽着線,和我一起哽咽,也許明天也許很遠很遠”還記得第一次聽到《老人與海》這首歌,腦海中就出現了對“老人”這個詞的疑惑。後來,真正接觸《老人與海》這本書就頓時被這本書的靈魂所吸引。

看《老人與海》這本書的時候,我會經常性地感覺到老人彷彿是海中一條久經沙場的大魚,也許這樣的形容不準確,或者說老人就是海,可卻是歷盡滄桑的海。老人的眼睛如文中所提一樣,時間在變老,可那雙眼睛卻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

老人與小孩都時常用謊言去修飾那窮迫的生活,小孩對老人的尊重甚至充滿了崇拜,他對老人的信心有增無減,並不斷地激勵他、照顧他,男孩兒更帶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是他見到逃過去的自我。所以,獨自在海上的那三天,他經常唸叨着:“但願那男孩在這兒就好了。”每說一遍,他就能重振精神來應付這艱苦的考驗。小獅子也起着同樣的作用,他“愛它們,如同愛這男孩一樣”。我有時在想,老人就像一條大魚,雖然身疲力盡,可是絕不向大海和漁人屈服。老人的身體、力量在逐漸縮小,可老人那長年積累的經驗和技巧促使他存有信心,能捕捉到大魚的信心。同時我也在想,如果沒有這小男孩,老人會怎樣,他會有信心幹出別人不敢想像的事嗎?

可老人卻始終做着與別人不同的事,他做的是別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事,雖然有許多人不理解他,可他照樣做。老人在海中經歷了太多的事,當他捕到一條大青花魚的時候,也興奮的嚷了起來,經過兩個多月來,他沒有捕到一條魚的事實,他開始自言自語,在海上交談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彷彿成了所有出海的漁人之間的一種品德,可老人卻由於孤單也許有其他的外在因素,促成老人嚷出了自己心中的話,老人渴望遇見走失的魚羣,因爲大魚肯定會在其中,老人在八十五天的時候用大青花魚做爲誘餌,太陽在他的腦後,海岸遠離了他,在他的視眼裏有的只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海與那青青的山。

經過老人的努力,一條馬林魚在吃下老人的誘餌,老人靈活地握着釣絲,用他那經驗與技巧同躲在海下六百英尺的大魚做着較量。老人感覺到大魚的重量,慢慢將手中的線放下去,經過了好一段時間,老人決定收網了,可魚也是很精神的,在那平靜無波的水上,老人與大魚做着無聲的較量。老人的汗幹了,全身冷冰冰的,兩方都拿對方沒有辦法,就這麼耗着。魚叉、短棍、舵把……老人用了各種方法,魚肉還是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讀完這本書,我堅定地要做一個理想主義者,在我的眼裏,儘管老人只帶回了一副魚骨,但他的精神是可貴的,他能夠獨自出海捕魚就註定了他是一個勝利者。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人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永遠值得我們敬重的。

老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現在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的那種。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爲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爲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當我們下次遇到困難時,是否需要考慮一下應不應該想老漁夫那樣堅定信念,戰勝一切呢?畢竟我們的困難和他遇到的相比,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裏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爲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這些就可以成爲我們放棄的理由嗎?顯然,這都是一些愚蠢的的理由,我們的字典裏不可以存在“放棄”這兩個字,我們能做的只有儘自己全力拼搏向上。

人生就如一片汪洋,很寬,也很危險。它可以把你推向一個高度,也會瞬間讓你失去自己所有的幸福。我們爲了保留這一絲幸福,會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們的滿腔熱血化解有時憤怒的海洋。要知道,一個好漁人,是擁有老漁夫的意志和精神的。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的挫折。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曾經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着堅強,自己面對困難。人生之路就算再困難,有了老漁夫的精神,再苦再累,我們也有信心堅持下去。攜帶者老人的精神,我們也揚帆起航,奔赴我們最好的未來!

讀《老人與海》有感3

經過一星期的堅持,我終於讀完了《老人與海》這本外國小說。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無法忘記它。這本小說主要寫了一位老人獨自在海上打魚。他釣到了一條大魚,把魚頭和上半身綁在小船邊上。但是他遇上了鯊魚,老人使出了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到的魚肉都吃了卻還有8磅左右。

看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壓服,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

桑提阿果爺爺的硬骨頭精神實在令我佩服。每當我讀到爺爺與鯊魚進行激烈的搏鬥時,我的心情不知是要緊張還是要爲爺爺擔心,可是爺爺,總是保持着樂觀的精神去面對一些極大的困難。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每當我遇到了一些困難時,總是覺得很不順心,覺得很煩,很想逃避現實。再看看人家桑提阿果爺爺,不管遇到任何困難也毫不退縮,而是勇敢地去面對!

做人也應該這樣,不要一副貪生怕死的樣子,要對自己有信心。即使我們遇到重重困難,也絕不應該讓它給打倒,應該勇敢地去消滅它。

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一定會變得像桑提阿果爺爺那樣勇敢,那樣勇於拼搏。

我讀過許多書,它們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本書,讓我體會很深,它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做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大馬林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再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反擊。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爲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用舵把來打。這本書揭示出的真理,不就說明了人無論怎樣,最怕的就是沒有信心。信心就好比是汽車的馬達,是人前進的動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這本書中主人公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

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上不再因爲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在期末考試的那一天,上午的兩門功課成績,我沒有班裏的某一個同學好,但是我並不服輸,反而信心倍增,決心打一個翻身仗。下午的語文考試,我做每一道題目都格外仔細。果然,我語文考試是班裏的第一名,總成績上,我也是第一名。

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我要感謝書,感謝它讓我學到了那麼多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老人與海》中,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不僅僅是條硬漢,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迴響。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爲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因此,在《老人與海》中,硬漢桑提亞哥的剛毅性格,已經成爲小說的表面。通過桑提亞哥硬漢性格來禮讚人類的永恆價值,才成爲小說的真正主題。《老人與海》中展現了哪些永恆的價值呢?

首先就是人的自信。

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說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說,“可是我們有,你說是不是?”

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着,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着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着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爲桑提亞哥有着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裏,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繫。《老人與海》的主要篇幅,是描寫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茫茫大海上和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糾纏、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經歷。通過海明威淋漓盡致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桑提亞哥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的骨架,骨架上唯一完整的是魚頭和漂亮的魚尾巴。

從物質上來說,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說,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爲他的悲壯落淚。

讀《老人與海》有感4

在圖書館借了差不多一個月的《老人與海》終於在下定決心翻開第一頁後看完了,如果不是作業要交的日期逼近,還有還書的日子即將到來了,我可能還把它放在桌面上對它置之不理。其實我只用了一天的空餘時間就看完了,很薄的一本書,遠沒有我以前想象中的枯燥,看後感受還是蠻大的,同時也好似理解了爲什麼海明威被人稱之爲硬漢的代表,爲什麼《老人與海》激勵着一代代現代人的成長。

書中自有人生百態現,多看些書畢竟不壞,一些有震撼力的小說確實能給人無限的感慨。一直以來我很抗拒西方的中、長篇小說,覺得特別枯燥、難懂,所以我沒怎麼看過西方的小說作品,《老人與海》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中較爲認真看過的一部。記得上學期去採訪過一位自立自強的同學,和她交談的過程中她介紹到她很喜歡看西方的小說,覺得特別有人生意義,尤其是《老人與海》讓她懂得: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當時雖然理解不到《老人與海》究竟給她帶來了多大的啓示與震撼,但聽她講得那麼激動、精彩,我都想借這本書來看看,估計不會難看到哪裏去吧。

可是後來也沒去借來看,直到上個月纔去圖書館借了本,且差不多又過了一個月纔拿起它認真看完了。說實話,看過後我有點後悔我這麼遲才把《老人與海》讀完,要是前幾年就讀過,現在的爲人處世原則應該會有所不同。大學的這兩年,我一直沉浸在失敗的陰影裏走不出來,現實沒有把我真正打倒,我已經害怕了失敗,學會逃避着一些現實,因此這兩年我活得挺墮落的,沒有了年輕人所擁有的朝氣,只會埋怨不公。《老人與海》的主人公老漁夫桑提亞哥接連84天沒有打過到魚,受到其他漁民的嘲笑,好不容易打到一天大魚,結果抗爭了幾天,到頭來帶回的是隻剩下骨架的魚,最後,他仍是一如既往地睡着了,夢中,還是一如既往地出現着獅子,這纔是王者的象徵。老漁夫沒有因爲打不到魚而灰心泄氣,相反他一直都堅持着,從沒有放棄,生活可以有失敗,但自己不能打倒自己,這纔是真正的勝利者。老漁夫桑提亞哥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但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個悲劇者的失落、悲觀、甚至於絕望等情緒。他的經歷很悲劇,但他所體現的形象卻是一個永遠都打不倒的鐵骨錚錚的真漢子,老人的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我還年輕地很,機會總會有的,我絕對不能被打倒。

《老人與海》篇幅較短小,情節也簡單,書中許多內容都是老人的自言自語,還有海明威對故事描寫得乾淨利落,故讀起來不會費很大的勁。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哈瓦那近海以捕魚爲生,而且日子過的很是艱難,接連84天沒有打過到魚,受到其他漁民的嘲笑,他的助手,一個叫馬諾林的孩子也在父母的逼迫下離開了他,在別人的眼裏老魚夫已不適合出海,而他決心衝破這一連串的壞運氣。第85天,老漁夫一開始捕了點小魚,到最後終於發覺釣竿又動了起來,憑經驗他斷定是一條大魚,它把魚鉤吞進了肚裏,拖着船遊開了,老人在等待時機,等待魚精疲力竭的時候,再拖它上船,卻不料大魚直拉鉤絲,因怕斷,老人用雙手抓得鮮血淋漓,只能吃些生魚充飢,第二天大魚終於不動了,血溢出海面,卻讓鯊魚聞到了腥味,羣擁而上瓜分了老人的獵物,老人用船漿和鯊魚搏擊,等回到港口的時候,大魚只剩下一具巨大的骨架,老人極度疲乏,進入夢鄉的時候,他看見了獅子。

透過故事內容知道《老人與海》這篇小說非常講究照應的完美。老人獨自一人住在海邊一座簡陋的茅棚裏,第85天的黎明他從這裏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三天後的黎明,他獨自駕着小船又回到了海邊。書中前面提到小男孩馬林洛,後面老人在打漁過程中也提到幾次要是小男孩在該多好,還有夢見的獅子幾次出現,前後互相照應,按合適的情景相繼出現,這也算是這篇小說的藝術特色之一吧。另外,我覺得《老人與海》能夠吸引人的地方除了老人不被打敗的精神深受讀者感動外,還有故事的懸念設置給小說帶來了更大的可讀性。連續84天沒有打到魚,但85天終於打到了一條難見的大魚,可是最後魚卻只剩下了骨架,故事總穿插着讓人想象不到的結果,增強了情節的轉折力度,讓人讀起來更有故事情節和趣味性。

《老人與海》的藝術成就,我認爲在於簡明凝鍊的言語和優美的文體,選用了具體的感情表達方式,把眼之所見凝於筆端,刪繁就減,含而不露,引讀者不盡聯想,從中體悟深邃的生活哲理。

《老人與海》這篇小說着力刻畫主人公桑提亞哥這個鐵錚錚硬漢子的形象。老漁夫正直、不弄虛作假,不損人利己,是一個有血有肉,實實在在,一個有着頑強意志和拼搏精神的人,獨戰鯊魚於厄運面前而不屈服,最後獲得了成功,這種精神讓讀者讀完有一股如電細流從心底直入頭頂,一身震撼!小說中的另一個人物小男孩馬諾林也不能忽視,他心地善良,雖然他爸爸媽媽不准他和老人一起出海打漁,但小男孩知道是老人教會了他打漁,他也經常去看望老人,給他以安慰,海明威塑造這樣的人物讓小說增添了特色,同時小男孩也是很有象徵意義的,因爲可以看出他永遠都是老人的希望和精神支柱。書中的形象不同,所象徵的意義也不同,不得不說《老人與海》是一部極具象徵意義的小說。

讀後《老人與海》有許多話想說,但一時又無法用語言正確形容心中的感受,說實話,挺震撼的,如今也總算明白了爲什麼有些人說《老人與海》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啓示以及作用。小說真正的價值應該不在於它篇幅的長短,而在於它的表現意義,對社會、人性、生活刻畫地真實程度。相信,老漁夫的拼搏精神,不被打敗的精神永遠激勵着《老人與海》的每一個讀者。

  

讀《老人與海》有感5

那麼,從故事談起。

故事很簡約,篇幅不長,兩萬多字。內容就像他的題目一樣,無非是一個老人,一片海。也許還多了個男孩,一條魚。真是少得不能再少了。正如海明威一向的“冰山”式的語言,這一種用簡約的真實打敗繁瑣敘述的戰術,僅僅通過白描,展現出一種大圖景,大現實,作者的思想,感情蘊含其中,讀來淡而有味。然而東西越少,越難讀懂;作者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的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小學時也曾讀過這本書,根本看不懂在在說什麼;初二時又讀,看懂了,可理解不了;現在卻是思緒紛雜,層層疊疊,根本無從下筆。

【生活】

故事在一個灣流中的小島上開始。

老人是個漁夫,他以魚爲生。找到大魚是他的職責,他很清楚自己的職責——“趕到誰也沒到過的地方去找它。”

魚不過是一條魚。魚也有魚的生活,他活在深海中,吃小魚,睡覺,醒來,躍出海面,看看星星,看看太陽,也許也思考人生。他也有他的職責——“待在黑暗的深水裏,遠遠地避開一切圈套,羅網和詭計。”

每個人都有他的職責,每個人都按部就班。老人對魚的殺死他的決心,絕對沒有因爲替他傷心而減弱;魚逃脫的決心,絕對沒有因爲他自己的飢餓而減弱。他們都要忠實地履行生活賦予的職責。

於是老人就出發了。魚也出發,尋找歸宿。

沒有人願意這樣,大家都很無奈,大家都沒辦法。唉,誰叫老人是個漁夫呢?誰叫魚是一條魚呢?大家都爲生計所迫啊。沒有生計就活不下去了。

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過,不知道我是漁夫還是魚。在老師和家長手下,我成了一條魚;或者是漁夫,捕獵着毫無頭緒的未來。每天按部就班,起牀,讀書,寫作業,吃飯,睡覺。社會就是臺機器,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工作,沒什麼可說的。

漸漸地也就習慣了這樣“三點一線”的生活,往往返返,勤勤懇懇;也不是茫然的,也有個目標,被強加的,聽着聽着也承認了這個目標,目標也是爲了生活。有人看開了,說,既然都有位置,既然都被生活囚禁,那就好好囚禁吧。誰也逃不了啊,做一個世界的零件,也沒什麼不好的。的確;沒什麼不好的。追求什麼自由,追求什麼完美呢——自由在心,完美也在心。

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生活生活,爲生而活。多麼公平。有的時候,服從命運和生活的安排,反而是一種智慧;可這智慧中,卻總有一絲無奈和苦笑的味道。

生活正在老人的漁船上繼續着。

【勇氣】

老人是個有勇氣的老人,無懼流言,無懼死亡,無懼與鯊魚鬥。明明他是鬥不過的,他也要拼一把,他說,這是他的選擇。

這種鬥不狂傲。以前人們搞革命,要鬥天鬥地。聽起來很可笑,爲什麼可笑?因爲人們無視了天與地的尊嚴,把天與地看小了,意思就是狂傲了。其實,傲可以有,狂不能有;又云:“人不能有傲氣,但必需有傲骨。”可見人的傲也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而我認爲老人的勇氣也正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傲 。古代歐洲騎士決鬥,即使是仇家,也要約好一個時間,一個地點,鬥前要行禮,鬥時不能輕視對手,互相尊重。聽起來好像難以做到,不隨性,太拘束;然而這種搏鬥是優雅的,美的。這種決鬥在於其過程,若你鄙夷對手,並將這鄙夷表現出來,那麼即使贏也不如輸,結果反倒是次要的了。這是騎士精神。老人所體現的也有這樣一種精神。他說:“魚是他的朋友,他的兄弟,但他不得不把它殺死。”他說:“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老人把自己和他的魚擺在了同一地位,以便進行一場決鬥,卻並不在乎誰死誰活。在這裏,捕魚不過是過程,老人是不擔心結果的,如果是爲了生計,他蠻可以放棄這條打不上也帶不走的大魚,退而求其次,找些中下等的魚;然而他不。他只要這條魚,他愛魚,魚也愛他,他是爲了捕魚而捕魚。對於一個生計難以維持的人來說,這難道不是一種勇氣嗎?

蘇軾在《留侯論》中說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我想勇氣在有些時候,正是這麼一種寬廣、包容的氣度吧。有成語曰“臨危不亂”,面對危及生命、家庭、國家的敵人,能夠以從容不迫、優雅包容的態度去面對,這背後的心態、勇氣,真的是如同海一般,無邊無際,也征服不了了。老人在遭到鯊魚襲擊後說:“然而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有這樣一顆堅韌的心,還有什麼能打敗他呢?

勇氣,就是如海一樣的包容,如山一樣的堅定。也許舀一瓢水,挖一塊石,十分容易,但當你力竭時卻發現,山還是山,還海是海,你打不敗他們。這麼一種勇氣實在高尚美好。這是一種英雄的行爲,堅強不屈,無畏失敗;不只是尊嚴使然,這也是一種心靈、思想高度的體現。培根說:“如果他輕易寬恕罪過,那就說明他的心靈凌駕於傷害之上,所以是傷害不了的。”老人正是如此,儘管備受挫折,一度將死在海上,歸來時如往常般一無所獲,但最後仍高興地對男孩說還要一同出海——他蒼老的心靈凌駕於這些挫折之上,所以是傷害不了的;他是打不倒的。

【記憶】

還有一個男孩叫馬諾林。

還有一羣小獅子,一羣永遠長不大的小獅子。

男孩在他五歲時就隨老人出海了。那時的他,也許還很稚嫩,也許還很無知。也許還只是個小男孩,茫然地面對尚爲陌生的船和海,茫然地面對險些將船撞碎的大魚,什麼也不懂。男孩在老人的身邊成長起來,漸漸的,成了老人的孩子,成了海的孩子。

男孩沒什麼出衆的,但老人愛他。

小獅子則來自他遙遠的記憶,彼時年幼的記憶。記憶裏的他是個孩子,如同馬諾林一般的小,小得快樂。也許是早晨,長長的金色海灘和白色海灘,白得刺眼,還有高聳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有海風,輕輕地拂在他臉上,海灘上的獅子,很小,也如年幼的老人一般,在暮色中像小貓一般嬉耍着。晨風怎麼會吹出暮色呢,老人在夢裏也不知道,只是這一剎那的美好已然定格,像一條溫柔的飄帶,拴在了老人的記憶上。

小獅子沒什麼出衆的,但老人愛他們。

老人愛他們,如同愛這男孩一樣。

老人已經衰老了,小獅子卻沒長大。男孩長大了,卻依舊年輕。老人越來越老了,老得夢也少了,“不再夢見風暴,不再夢見婦女們,不再夢見發生過的大事,不再夢見大魚,不再夢見打架,不再夢見角力,不再夢見他的妻子。”他做不動夢了。這一切,都隨着老人的青春離去了。然而,還有小獅子——這可愛的小獅子啊。老人忘不掉他們,這小獅子是他失去了的青春,他要回歸,他要重生,他要涅槃。男孩也是,老人看見他,彷彿看見過去的自己。也許老人還想從自己年邁的身心上找出些年輕的痕跡吧。他不甘沉淪,墮落成一個平凡無奇的老頭,他想做一個“不尋常的老頭”。於是男孩和小獅子便成了兩面魔鏡,讓老人在鏡中看見曾經,支撐着他自己走下去,走下去。當他終於老得要放棄時,卻總有一個男孩,或者一羣獅子跳出來,讓他看清自己——這原來是個追求拼搏進取的年輕的老頭啊。

其實老人已記不起那個非洲的早晨中他幹了什麼了。其實小獅子早已長大,成了老獅子,或者死去了。但老人的記憶中,永遠有那獅子,永遠有那生機勃勃的一幕,永遠有那搏動不息的年輕的力量。老獅子,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生命總會變老,毀滅,也許不留一痕。但人的記憶,人的行動,將一直延續,直到長存不息,活動不止。

總有一些,將要銘記,也許不在分分秒秒,但驀然回首,它卻一直都在。

那天晚上,老人夢到非洲。他問他,你認識我嗎?他望向遠方的獅子,不說話。

【姿態】

《老人與海》其實是一本寫得很慢的書。時間在故事裏慢悠悠地前進,每一個階段,總有一個老人,可以定格成一個姿態。

就這麼個姿態,多美。

姿態就是姿態,維持不了的。然而人們總陶醉於達成這個姿態的瞬間;或是一個片斷,然後找一個舒服的姿態,一次享受夢想中的姿態。

每個姿態都是不同的,或舒緩,或緊張;或和平,或狂暴;或歡樂,或悲傷;也有些孤獨。像我,有時候想像一個戰士,有一個機會,讓我怒髮衝冠,去拼殺;手持重劍,所向披靡;有古希臘神話中衆神健美的身軀,有動漫人物各種炫目的技能。。.。。.就這麼個姿態,威風無邊。有時候,想身處暑假第一天的早上,家中無人管我,明天也同樣自由;有新的電腦,有新的手機,有新買的書,有筆,有想來就來的寫作的感覺;下午,還有些同學約我出去玩;天氣雖熱,但有空調。就這麼個姿態,什麼也不做,舒舒服服,一身輕鬆,擁有數不清的期待,快樂無邊。有時候,想遇見天神,天神賦予我超能力,在身心獲得洗禮的那個瞬間——就這麼個姿態,掌握我所想的,身上力量充沛,有煥然一新的驚喜。

姿態人人不同,但都來自於渴望。

人其實並不貪心。都說人貪財,其實哪裏是貪財呢——他只是想要獲得錢財和獲是新生活的希望那一刻的姿態;都說吃貨貪吃,哪裏是貪吃呢,他只是想要續接上一次留下來的意猶未盡的姿態。夢想很小,姿態也小;人其實是容易滿足的。我們需要的,只是願望達成時那一刻的滿足啊。

我想老人所需要的,也不過是擊敗魚並讓世人看見的榮耀吧。

魚所需要的,也不過是拼搏後有一個適合他的歸宿吧。

那麼,海也有它的姿態:作爲一個背景,讓這個故事發生。

鯊魚攪亂了這一切。但老人沒有垮;他不死,他就不垮(死難道不是一種姿態麼)他將再次上路。他將用新的魚叉,新的釣索,新的刀子,恢復一新的身體,去迎接新的魚,這魚也許更大,也許小些。一次不成,再試一次,再繼續,繼續,到達成爲止。老人可能會迷茫,也許懷疑他夢想的姿態了。但這追逐的姿態,不也是一種姿態麼?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姿態啊。每一刻,都總有一種近乎圓滿的狀態可以去追求。都說生活平凡,的確平凡。但平凡的世界,能不能也是一個壯闊的世界呢?一個詩意的世界呢?老人在這捕魚的路上,堅強而不息,奮勇拼搏,如前文所說,有一種勇氣;魚的反抗,如老人所說:“憑它的舉止風度和它的高度尊嚴來看,誰也不配吃它。”生活的大構造不允許零件有一絲一毫的瀆職,但在細節上,它是寬容的,每個人皆不同,甚至,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生活是大圖景,何爲之大?大不是整齊劃一的`方陣的大,不是單一的面積之大;大是廣闊河山的大,大是大海的大,大是羣山層層疊疊連綿不盡的大。在全體上實現大同,在個體上實現小異;人人相同,人人又全不一樣;雖不一樣,卻實現了動態平衡;雖動卻靜,雖靜卻動,似是而非,飄乎不定。多宏偉,多壯觀啊。我們追求的姿態,不就藏在這富麗、壯觀的細節中嗎。

尋一個姿態,追逐它吧。像老人和他的魚一樣。

【循環】

這裏該是個終了。

《老人與海》是寫不完它的讀後感的,就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現在的我感覺尚如開始一般,有千頭萬緒,但卻無力寫出,真是“一個讀者也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莫言說,一部好的長篇小說要做到衆聲喧譁。我想這雖是一篇中篇,也達到了這要求。

寫不完的。就像這篇小說,它也是寫不完的。老人在最後又決定要出海了;最末的那句話:“老人正夢見獅子”,說明老人心中仍存希望,他一次一次的拼搏,哪是兩萬多字能寫完的?與其說這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是一張快照吧。電影《機器人9號》中有句話說:“我們的時代結束了,但生活終將繼續。”這生活就如一班列車,“咣咣”地行過,以長長的身軀展示着衆生,無休無止。海明威所截取的,只是老人漫長人生中的一個姿態啊。我所讀的譯本的譯者在解讀“老人回港後向魚的殘骸回頭一望”的這個動作時寫道:“這一個靜止的鏡頭顯示老人作爲一個基督徒,正在開始另一次苦難的歷程,而那魚作爲另一個基督徒,正綁在十字架上。”歷程是循環的,苦難是循環的,希望也是循環的。老人在循環着。男孩也在循環着。衆漁夫在循環着。魚在循環着。所有人都在循環着。世界就像這麼個環形樓梯,一圈一圈,向上行進。

唉,長路漫漫,什麼時候歸來。

指導師:餘曉琴 陳舒宇

讀《老人與海》有感6

生命如同故事,不在於它有多長,而在於它有多精彩。

是哪一本書、哪一個故事,能在發表同年獲得普利策獎,又在兩年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答案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我抱着極大的好奇心開始了我的閱讀之旅。

僻靜的小島上一個不太嘈雜的小漁村,一個簡陋至極的小屋裏,生活着一位看似平凡的老漁夫聖地亞哥。已經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他會就此放棄嗎?

不,他選擇了再次出海,第八十五次的航行他可總算是捕到魚了,是一條足達一千噸的大馬林魚!可真的會這麼一帆風順回港嗎?厄運在再次來臨,不斷的鯊魚讓這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有些吃不消。你可一定要戰勝那些壞蛋啊!看到高潮部分的我不禁在心裏爲他們加油,然而作者並沒有按照讀者的想法去設計結局,老人終敵不過那些個大塊頭。

老人認爲他被那些鯊魚打敗了,而一直照顧他的孩子曼諾林認爲是老人勝利。這是作者在結尾處留給我們的問題,他真的失敗了嗎?我想,認真讀完這些文字的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十分堅定的答案:不,他沒有失敗,他是真正的強者!

首先,接連不斷的挫折並沒有磨滅他的希望。八十四次的一無所獲後他仍是選擇再次起航去闖蕩,這種樂觀豁達的心態何不是一個強者應有的風采。

其次,最能夠感染我的是他的頑強毅力。在與大魚搏擊近兩天兩夜後他早已疲憊不堪,手上血肉模糊,肩膀痠痛,火辣辣的太陽熾灼着他的脊背、胳膊。這哪裏是一個普通人能承受得住的?更何況她還要拉着那重達一千噸的大魚!最後的結果是,老人憑藉不放棄的毅力戰勝了大魚。其實,生活中常常是這樣,當你與對手勢均力敵、難分勝負的時候,再多堅持一秒,也許結果將迥然不同!

最後,他面對結果的那份坦然令人欽佩。與一羣鯊魚鬥智鬥勇後,大馬林魚已被搶奪的只剩魚頭魚尾了,可他仍慶幸他活着回來了。也許在有人看來,他一無所獲。可仔細想想,他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在這個過程中超越了自己,這些難道不是最好的收穫嗎?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看似毫無收穫,可實際獲得的卻遠遠超出想象。

感謝海明威這位偉大的作家,爲我們帶來如此好的故事,帶給我們極大的心靈震撼。“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像聖地亞哥老人那樣,永遠鬥志昂揚、坦然無畏,做真正的強者,讓平凡的生命精彩綻放!

讀《老人與海》有感7

在佈滿荊棘的道路上,唯有信念和忍耐能開闢出康莊大道。

——題記

信念是嫩芽,卻有茁壯的勇氣;信念是滴水,卻有穿石的堅毅;信念是星火,卻有燎原的威力。

信念是老漁夫桑提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卻在第85天時依然出海,並且比以往劃得更遠。

信念是桑提亞哥與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周旋了兩天依然不言放棄。

信念是當受傷的馬林魚留下一條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桑提亞哥奮力與鯊魚搏鬥,並帶着馬林魚巨大的骨架回到海港。

信念告訴我:“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

望着桑提亞哥的背景,我的思緒與他的船隻遠行。我們也許平庸,但我們依然可以靠我們的信念,去開闢大道。

七歲那年,我在無意間埋下了開闢書法之路的種子。於是,我用信念讓它茁壯。第一次接觸書法時,我的手顯得十分生疏,生硬的字顯得彆扭。看着他人寫的字,卻如同字帖上覆印上來的一般。我看到了差距之大。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書法大道。

於是,我在信念的支持下奮鬥。別人在書法課上嘻嘻哈哈,鬧成一團,我卻獨自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角落,一絲不苟地寫着,一筆一畫,不敢有半點分心。下課了,其他同學都出去玩了,我也寫得累了,便站起來,繞着書法教室轉。看看別人寫的字,再看看自己寫的字,比較優劣,取其精華。於是,我的書法水平漸漸上升。我的書法之路漸漸變寬。

儘管如此,我與他人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我在書法道路上第一個榮譽稱號——“書法之星”的評比中依然以倒數的名次名落孫山。這再一次激起了我的好勝心,我的信念開始燃燒。爲了書法水平提高得更快,我開始在家中天天練習。猶如古代莘莘學子寒窗苦讀一般,我奮力拼搏。在我的身邊,只有信念對我不離不棄。

於是,我終於明白,原來有很多事情不是因爲看到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堅持,爲了看到希望。

信念,讓我的小路變得寬敞,但我知道,我的小路離康莊大道還太遠。我會和信念一如既往地去開闢那條屬於我的道路。

讀《老人與海》有感8

讀完《老人與海》這個作品之後,我很敬佩主人公老漁夫桑提亞哥,因爲他有着堅強不屈、永不言敗的硬漢子精神。他面對兇惡的大馬林魚和鯊能冷靜面對,不甘失敗。美國作家海明威也寫了一句名言“ 人不是生來就會被打敗的,人可以毀滅,卻不能挫敗。”來讚美他。

這個作品寫了一位老漁夫對抗比自己實力強的大馬林魚和兇惡的鯊魚的故事。他雖然很多天都沒有打到魚,但是他堅持不懈,終於,他遇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他知道自己的實力遠不如它,但他以堅持不懈的鬥志和頑強的自信心打敗了大馬林魚,雖然知道大馬林魚實力比自己大,卻能冷靜面對這樣的他怎麼不讓人敬仰?他與大馬林魚幾天幾夜的廝殺,早已筋疲力盡,可他沒想到的是,這隻大馬林魚的血吸引來這麼多兇惡的鯊魚,他繼續與鯊魚廝殺,他沒有放棄,因爲他知道只要不堅持就一定會敗掉,拼,還有一線生機。最後他的自信心慢慢被削弱,最終以失敗告終。雖然失敗,但他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和強大的自信心,是值得我們讚揚學習和傳承的。

面對困難,沒有一定輸或一定贏,只有敢不敢面對。有一位名人也曾說過“困難就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面對困難就要像《兔與獵狗》的故事一樣,如果兔子只是盡力的逃命的話,他就會被獵狗抓到,最後以死亡告終。所以說面對困難不僅僅是盡力而爲就好,而是要拼盡全力。有些人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放棄就想逃避,你可曾想過拼了之後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而不是在埋怨。爲什麼有那麼多的博士總裁等優秀人才,就是因爲他們敢面對,學會去拼。

桑提亞哥對抗大馬林魚和鯊魚,屬於他人生中的一個逆境,不僅桑提亞哥會遇到逆境,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有一個害怕逆境的心,逆境不一定是挫折。反之,順境也是會讓人產生消極心理。逆境對一個意志薄弱的人來說是一個絆腳石,對意志強的人來說是一個讓你越來越強大的墊腳石。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大學,能不能讀上最好的大學,要看你怎麼面對逆境,怎麼面對順境。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都會有許許多多的逆境, 有些人早已敗在逆境之中,而有些人則敗在了順境之中,因爲他們太依賴順境了,順境消毀了他們的心智,還有些人因爲逆境打磨了他們的心智,使他們走上了人生頂峯。

當你遇到困難或逆境時,要記得它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害怕的心,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並且打敗他們,讓他們成爲自己的墊腳石,實現自己的夢想,走上人生巔峯。

讀《老人與海》有感9

很久沒有翻閱圖書了,早已忘懷書香帶給我的每一份正能量,每一份感動,這個暑假我再次拾起了曾經的最愛靜下心讀起名著來。一本期待很久卻沒能看過的書,一個被稱作迷惘的一代的作家,一個曾見證過這種的事蹟的看客用文字把它繼續傳承下來,從此它便成了一段佳話,一個傳奇,給了我很大動力,讓我繼續揚帆起航!

看看自己的生活現狀,我經常因爲生活瑣事而鬧心,總是因爲這樣而去荒蕪時間,卻忘記了我不奔跑沒人給我撐傘,生活如此靜寧的時候,我本應好好利用這閒暇的時光來充實自己,等真正的大風大浪來臨時,我便也無所畏懼了,但是我沒有!當看到聖地亞哥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連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拉扯的時候,他還在堅持,堅持着自己執着的信念,毅然的駛向遠方,繼續着自己的征程,也許你也會說捕魚那是他該做的行當,那難道當下好好學習理論知識不是我們該做的行當麼?難道充分利用大學時光完善自己充實自己不是我們該做的行當麼?這些我們都懂,但我們就缺乏那麼一顆強大的內心來約束自己。現在我堅信聖地亞哥所說的一個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同樣的我們都是人,爲什麼我就不能爲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拼盡全力努力一次,爭取一次呢?

從現在開始,做好自己,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一切真的很好!

讀《老人與海》有感10

老人與鯊魚搏鬥的畫面在我腦海中回放,我又拿起書,細細品味……

——題記

《老人與海》這部書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著作,這本書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一連84天沒有打到一條魚,但他沒有放棄,毅然再次出海捕魚。這次,他拼盡全力捕獲了一條大魚,可卻他接二連三地遭到鯊魚的攻擊,但是他沒有因此放棄那條大魚,而是繼續與鯊魚較量,雖然最後只帶回了一副魚骨架。

毛主席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蘇東坡說:“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朱熹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們都有堅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品質,我們在稱讚他們,稱讚老人時是不是還要向他們學習呢?

拿我練毛筆的例子來說吧,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手是懸空拿毛筆的,很難拿穩,而且寫一會兒就又酸又痛,這時我想放棄——不行,練毛筆太難了,可是……一想到老漁夫聖地亞哥沒有因84天打不到魚而放棄,我又振作起來——一位老漁夫都沒有被巨大的困難、挫折打敗,我又怎麼能輕言放棄。我重新握起筆,每天堅持兩小時不放鬆,一個字過關了,二個字過關了,三個字過關了……終於,現在的我寫出了一手好字,那是因爲當初我沒有放棄!

再看看美國總統林肯,他一生競選了 3次,但是有 2次是失敗的,可見林肯有多麼堅強的意志,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他就弱,你弱它就強。如果林肯因前幾次失敗而放棄競選,那麼他就不會有當總統的那一天。

一個人並不是生下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你打不敗他。我們永不向失敗屈服,失敗並不可怕,我們會迎難而上,永不後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