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糉子裏的鄉愁》高中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糉子裏的鄉愁》高中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糉子裏的鄉愁》高中讀後感

最近,老師在班級裏給我們上了《走進琦君》專題閱讀。漸漸地,我對琦君——一個溫州籍女作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回到家,我在書架裏搜尋着,如蜜蜂採蜜一般,找尋着琦君的書。書架上,《糉子裏的鄉愁》散發着淡淡的幽香,等着我去採擷。封面是淺淺的橙色,一下子就讓人有種懷舊的感覺。翻開目錄,“故鄉情懷”、“千里懷人”、“兒時有味”、“浮生小記”、“寵物良伴”一個個章節映入眼簾。很顯然,琦君是將對故鄉的思念,對母親的懷想,對童年的回憶,都藏在了她的文字裏。

這本書裏,我對《糉子裏的鄉愁》這篇散文印象特別深刻。仍然記得,課堂上,老師讓我們第一遍讀時的那種欣喜。因爲,我們可以在文童裏讀到那麼多熟悉的味道:豆沙糉、火腿糉、豬肉糉、灰湯糉……令人最最欣喜的是白米糉。我知道,只有溫州纔有那麼多種類的糉子,只有講溫州話的地方,纔有如此特色的白米糉。我的媽媽是宜山人,每逢端午節,她總是要回宜山去買白米糉,然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如今我們居住的靈溪的大街上從來看不見白米糉的蹤影,媽媽愛吃白米糉,是因爲它有故鄉的回憶吧。讀到這個細節,我一下子被文中的“糉子”吸引了,被“糉子”背後的畫面、情感感動了。琦君,12歲跟隨父親去了杭州,溫州對於她,就是心底最深的思念。

回家後,我再次閱讀《糉子裏的鄉愁》。這回,我不僅看到了家鄉的美味,還看到了文字背後淡淡的思念和鄉愁。透過隱隱的糉香,我彷彿看到琦君的母親蹣跚着行走在潘宅大院,忙前忙後;偶有乞討的路人經過,她總會讓琦君爲他們送上一兩個熱氣騰騰的糉子。時間流轉,歲月交替。六七十年後,遠在美國的琦君獨坐窗前,她依然會想起故鄉的一切,想起最最思念的母親。

在這本散文集裏,除了《糉子裏的.鄉愁》外,其他的文章也是如此。琦君總是借物抒情,將自己淡淡的鄉愁融於回憶之中,融於敘事之中。比如,《水是故鄉甜》,從礦泉水着筆,引發對家鄉山泉水深深的懷戀,這樣的筆調一下子就帶人走入了思念之中。

的確,遊子在外,永遠忘不了生她養她的故鄉。鄉愁,是遊子們筆下永恆的主題。對於張籍來說,鄉愁是“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猶豫;對於王安石來說,鄉愁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欣喜;對於納蘭性德來說,鄉愁是“山一更、水一更,身向榆關那畔行”的一路飄搖;對於琦君來說,鄉愁是“藏在文字背後淡淡的記憶相冊”中的回首。

鄉愁,總是藏在淡淡的記憶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