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關於史記的讀後感(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史記的讀後感(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史記的讀後感(精選10篇)

  史記的讀後感1

受了酷刑後的司馬遷身上傷痕累累,數不勝數,手指頭被夾的和胡蘿蔔一樣粗,一樣紅。司馬遷坐在獄裏,忍着劇痛,有時在傷心的哭泣,有時在深沉的嘆息,有時在心底充滿了倔強的吶喊。司馬遷從來都沒有想到過自己會遇到這樣的奇恥大辱,幾次想撞牆而了此殘生,可是司馬遷轉念又想:父親在臨終時交給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

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不是比鴻毛還輕嗎?這是他又想到歷史上和自己一樣忍辱負重的人,比如說周文王坐牢用自己的生命寫成的《易經》,左丘明雙目失明,但他以堅強的信念完成了《國語》,孫臏被挖去了膝蓋骨仍寫完了《孫子兵法》……司馬遷忍着劇痛,從地上慢慢爬了起來,用那被夾的通紅的手,重新拿起了毛筆,重又攤開了光潔平滑的竹簡,把劇痛和個人的恥辱全部埋在了心底,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52萬餘字的輝煌鉅著——《史記》。

當他寫完之後,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有一句話深深地刻在了司馬遷的心中:“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史記的讀後感2

司馬遷冒犯了當朝的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要撞牆自盡,但他又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想到了父親的遺願還要由他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獄中,司馬遷的生活無比艱苦。他要面對獄卒的叫罵聲和他們的蔑視。司馬遷每次都十分憤怒,實在受不了,但他一想到要寫《史記》,又便抑制住自己的悲憤。

在獄中,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寫史書,從來沒有停下休息過。有可能連獄卒送的飯他都顧不上吃,專心致志地寫書。他能把一切外界干擾都當做不存在,耳不聞,眼不見,心不煩。這是他寫書時真實的寫照。他奮筆疾書,專心致志,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寫書。夏日炎炎,別的犯人都在扇扇子涼快着,他卻忍受着蚊蟲的叮咬和難以忍耐的炎熱,實在了不起。冬天,大家都將手縮在衣服裏保暖,而司馬遷卻在拿筆寫書,手磨出了老繭,疼痛萬分,不久,手又生了凍瘡,他卻依然在寫《史記》。

就憑着這不屈不撓的精神,司馬遷用了13年,《史記》終於寫成了,他父親的遺願被他完成了!

  史記的讀後感3

星夜,我拿出《史記》,翻到“屈原賈生列傳”,用心細讀。“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於是懷石,逐自投汨較以死。”讀史至此,我不禁閉目沉思,心中隱隱感到屈原那股照耀千古的浩然正氣,但更加同情屈原萬般悲憤,懷石投江的無奈。

司馬遷評屈原之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在過去的封建社會,特別是在統治者以過分的“孝悌忠信”來鉗制人的思想,以達到鞏固其統治地位的社會中,這種“忠誠”無疑是極受推崇的。但屈原之志在現今社會中還是否適合呢?還是否有其現實之價值呢?在我看來,值得商榷。

首先,雖說“哀莫大於心死”。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滿腔悲憤成了他自尋短見的動力,但他死了,楚國能免亡國之禍嗎?顯然不能。但我覺得,屈原既然有尋死的勇氣,爲何沒有化悲憤爲力量,重新面對人生的勇氣呢?其實,只要屈原能開闊一點,大可放開懷抱,別投他國,覓得賢君,以展抱負。即使此生長留楚地,亦大可隱逸山林著書立說。一來不用“愛物之汶汶”,二來使自己的才華得以保存。何樂而不爲?須知道,即使當世沒有明君,難道以後就沒有明君嗎?即使自己有生之年不能振興楚國,但只要他的精神與才華能流傳後世,那麼楚國還有一絲中興之望。可見,投江自盡實屬不智之舉!

屈原之所以“不智”,究其原因,全是“愚忠”作崇故。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是這樣的道理。我覺得“愚忠”二字不但害已,還會誤人。正如當年忠孝兩全的岳飛,他明知自己遭十二道金牌調回京師定是凶多吉少,而且又知道自己一死,金國鐵蹄勢必重踏中原,蹂躪蒼生。若他不是執着於“忠”之一字,我想歷史也會改寫,南宋百姓也能享得太平之樂了。

雖然說忠於國家是每一個公民的天職,但忠於的是國,而不是那施政不善、導致人民生活不穩定的當權者。所以我們可說,屈原的忠誠無疑皓如日月之輝,但他並不算是忠於國家而是忠於那個易受小人之間的昏君楚懷王,由此可知“愚忠”是不智的,在當今社會就更不合時宜。理智的忠誠是“愚忠”的蛻變與昇華,這纔是人們值得仿效與推崇的美德,這纔是爲國家民族謀福祉的剛貞品格!

  史記的讀後感4

近年,我國掀起了一股“弘揚國學經典,傳承民族文化”的熱潮,而一部《史記》更是千古流傳。要想讓孩子瞭解歷史,瞭解典故,這是一本必讀的書。《史記故事》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元年約三千年的歷史。孩子從這些典故中,可以學到很多優秀的品質,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好的幫助。

中華兒女歷有“炎黃子孫”的稱號,在《史記故事》中,介紹了“炎黃子孫”的來歷。孩子在讀這篇文章時,瞭解到了神農氏,軒轅。知道了作爲炎黃子孫是一件多麼驕傲的事情。

作爲家長,要對孩子起表率作用。要讓孩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游弋,我們必須先下河試試深淺。這本《史記故事》,將作爲孩子瞭解歷史的開篇之作。

  史記的讀後感5

暑假,總比平時多了一點空閒,想讀一讀書櫃中平時無暇顧及的書,一本《史記》映入眼簾,那是爸爸以前帶回來的。

赤足踩在歷史鬆軟的沙灘上,俯身拾起一個散發着智慧光芒的五顏六色的貝殼,細細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歷史是一座巨大的寶藏,智慧之人善於從中挖掘經驗和長處,以便借鑑和學習。歷史是一爲和愛又不是爲威嚴的老人,他的口袋裏裝着無數無價的珍寶,那是智慧和思想的產物,了得到這些珍寶就必須翻開歷史的長卷孜孜不倦的學習學習。

這本《史記》是已經譯成白話文的。原著是司馬遷,對於歷史,我興趣不濃,對於此書,我卻一改往日,興致勃勃地翻閱起來。

雖然是譯文,但裏面的歷史人物錯綜複雜故事繁多,古典成語還是讓我讀起來頗費勁的,但越讀你就越感到,《史記》是一部巨大的歷史畫卷,在這部畫卷中,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文明史。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從中我知道了中華民族的創建者——黃帝,他使中國從野蠻的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黃帝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後纔出現了“堯”“舜”“禹”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回的動人故事。在這部畫卷上我瞭解了從商國到春秋戰,直到秦始皇統一了全國,漫長的歷史,每個細節,司馬遷竟寫的如此詳細,真讓我最佩服。我不國禁對司馬遷肅然起敬,這麼一部鉅作,沒有一點文字動底,沒有對祖國曆史的負責精神,是不可能寫出這一部千秋不朽的鉅著的。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我從這本書裏獲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語古典。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讓我瞭解了藺相如的歷史故事。讀了此書我還知道了“一鳴驚人”“指鹿爲馬”“管鮑之交”“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些成語的來源,《史記》也更詳細的記載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國歷史上對中國文化所起的作用。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在這部鉅作中我知道了中華民族音樂的起源,也知道了音樂能與天地相和,音樂能與國家安定想和,音樂能展示一個民族的文明史,這時我聯想到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張藝謀導演的一場氣勢恢宏的音樂盛典,中國音樂能讓人驚歎,20xx名演員爲奧運而歌,讓世界矚目,音樂的.魅力之大,打響之歌,讓世人明白這悠久的文明歷史。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裏面的內容太豐富,讀一讀只能瞭解它的大意對於我來說,以後要讀上幾遍或幾十遍,才能真正瞭解它才能真正瞭解中華民族古老悠久的歷

史,而讀了後記,更是對作者司馬遷的佩服,司馬遷身陷監獄,還在研究歷史,出獄後繼續編寫史記,直到五十歲,才基本編成,可見他的敬業精神。

《史記》的前言中是這樣評價《史記》的,“《史記》有史鑑的明智,詩歌的穎慧,數學的精神,博物的深沉,倫理的莊重,邏輯與修辭的善變”。做爲一個初中生的

我,平時喜歡讀小說,欣賞散文,但自從初讀《史記》,讓我又一次感受,我們讀一些古書,瞭解自己祖國的歷史,那也是受益匪淺啊

  史記的讀後感6

在中國這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泱泱文明古國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賢們留給我們浩如煙海的精神財富——古文典籍。其中,滿天星辰中,《史記》是最爲璀璨,最熠熠生輝的一顆。細細品讀完《史記》,可以是人感到3020年前,羣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

《史記》爲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字,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也是最爲著名的紀傳體通史。

《史記》思想深邃、氣勢開闊、筆力雄放,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通史方法爲歷代“正史”開創先河。其豐富的藝術價值被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所傳承並不斷髮展。從魯迅“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高度評價中就可看出它對後世的影響。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其中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最爲引人深思。

公元前494年,吳國進攻越國,越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無奈勾踐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吳王的要求。勾踐得在吳國服苦役。三年裏,他忍辱負重,一心復國。回國後,他又艱苦奮鬥,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最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吞掉吳!”

勾踐臥薪嚐膽,雪恥滅吳的佳話至今爲人們代代相傳,它也爲我們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後人多了許思考:生活在當今的競爭大潮中,應居安思危,勵精圖治,居存思亡,艱苦奮鬥;如果不具有憂患意識,不把目光放長遠,畏懼困難而貪圖安逸,得過且過,那麼,他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結果只會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

困難與挑戰雖往往給人以挫折,卻能催人奮進,給人以力量,而安逸與保守雖可以暫時保身,但卻可以使人墮落而遭淘汰,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隻同暴風雨抗擊的海燕吧!只有這樣,才能見到雨後的晴天!

  史記的讀後感7

《史記》這本輝煌的鉅著是西漢的史學家——司馬遷的作品,司馬遷含辛茹苦、忍辱負重的人生故事,就與他的這本書有關。

《史記》它是中國的古典名著,被後人稱爲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曾高度評價司馬遷的《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我個人認爲魯迅的這個評價十分得準確,我也是這麼認爲的。

《史記》這本書中有許多好的文章,如《大禹治水》《指鹿爲馬》《荊軻刺秦王》等等,這本書中的每篇文章,每句句子,每個詞語,甚至每個字,它都十分經典,都值得我們去細細想來。如果你去翻一翻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我可以說,司馬遷的《史記》定是最好的。這不但是因爲他的通順、很棒,而且這《史記》中出現的每一個人,司馬遷都把他們寫的十分生動,好似都活了。

總的來說,《史記》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我們青少年閱讀的名著,它是能讓我們真正接觸文字、接觸經典的好書。所以,我推薦你們都去看一下這本書——《史記》。

  史記的讀後感8

《史記故事》裏最讓人敬佩的是孫臏。孫臏曾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龐涓知道自己比不上孫臏,於是,使壞把孫臏弄殘廢,黑心地砍掉了他的兩隻腳。當齊國的使臣來到魏國,認爲孫臏是個有才能的人,便偷偷把這個能人運回去,孫臏的才華才初露芒鋒,他用減竈記在馬陵道迫使龐涓自殺而死,大敗魏軍,從此名揚天下。

這個軍事天才使我瞭解什麼叫“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學會細緻的觀察事物、做事前善於分析,才能取得成功,真是“行成與思,毀於隨”啊。古人的確是智者。

單田是一個讓我感到驚訝的心理學家、軍事家。在《單田復國》這個故事裏,燕國大將軍樂毅攻打齊國,佔領了大部分城池,只剩兩個城池尚未攻下,城裏的老百姓卻都願意歸順有智謀的單田,和他一起大擺“火牛陣”,大敗燕軍,反敗爲勝收復城池,居然光復了齊國。

單田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善於利用齊人的弱點,

重錘出擊,善於利用人的性本善,激勵士兵的鬥志,增加對敵人的仇恨。一方面,他利用齊人信鬼神的特點,鼓舞自己守軍的士氣,另一方面,展示他的軍事才能,領導能力。我很佩服這個綜合素質極高的單田將軍。

每次讀史記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這是一本好書,百讀不厭的好書。

  史記的讀後感9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它既是一部史學着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史記故事》中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它按照時間順序,從傳說中的皇帝一直寫到西漢武帝時期。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我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我讀起來彷彿置身有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爲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在《史記》這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一統天下的情節,在一次次成功和失敗過後,終於橫掃六國舊勢力。於是在前230年滅韓國,在前225年滅魏國,在前223年滅楚國,在前222年滅燕國、趙國,在前221年滅齊國,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通過《史記》讓我更加深刻的瞭解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瞭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了一些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

  史記的讀後感10

《史記故事》這本書司馬遷寫的,裏面記載着從五帝的故事到漢武帝的故事,裏面的故事生動有趣,描寫的人物十分逼真。其中紙上談兵這個故事我記憶猶新,它講的是將軍趙括他不會帶兵智慧在軍營中談論,並不會帶兵打仗,是一個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讀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不空談理論,這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解決一些問題,要做語言上的矮子,行動上的巨人,這樣纔是對的。我們學習也要這樣,不要大道理會說一大堆,而行動上卻一樣也不會。我們應該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習行動上,而不是去用大量的時間去將一大堆廢話,講廢話難道會改變壞成績的嗎?不是的,只有自己的行動才能改變自己的壞成績,使其變成好成績只有自己的行動才能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你付出了多少,那你就會得到多少,你付出多,你就得到多;你付出少,你就得到少,正如俗話所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後祝同學們多讀書,多讀好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