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孟子讀後感三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讀孟子讀後感(一)

孟子讀後感三篇

孟子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孟子》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從中學及大學語文中,我們對孟子及他的一些言論已經有了一些瞭解,也學習了《孟子》中的部分篇章。但就我個人而言還未全文的去學習、品味過《孟子》,而這一次品讀名着並寫讀後感正是一個契機。於是我早早地就去圖書館借回了《孟子直解》一書,慢慢開始品讀起來。

有關孟子思想的研究,自古以來就不乏大家。孟子的四端說、性善論,在政治上實行王道、仁政,個人修養方面反求諸己的思想等都爲我們所熟知。短短的一千字遠不足以概括《孟子》所要表達思想。所以以下就取《孟子·公孫丑》上篇中有關個人修養方面的兩篇來談談我讀後的一些感想。

《孟子·公孫丑》上篇第四篇就講到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雖然講的是治理國家時,我們要防患於未然,太平時特別要警惕不可放鬆。但聯想到我們當今的世界,聯想到我們平時的生活,同樣也適用。當代世界以和平和發展爲時代的主題,除了一些局部的戰爭,全球基本是和平。在和平的環境下,我們不用過多地考慮溫飽等一系列問題,於是人們逐漸減弱了警惕。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下,我們的一些同學開始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進入大學以後沉迷網絡、遊戲或者對自己的生活缺乏目標盲目度日。不能很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併爲之努力。等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去責怪他人、歸咎於世事不公、歸咎於老師課堂沒有講。就以現在的經濟危機來說,有一部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歸咎於現在是經濟危機,歸咎於在學校學不到知識或者缺乏實踐的機會等,卻不從自身找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危機的確導致了部分行業不景氣,影響到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但我們若能做到未雨綢繆,在大學期間通過讀書、參加實踐等方式來不斷地充實自己,那麼到找工作時就不會那麼困難,是金子總會發光,總會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尚書》中不也提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同樣也是強調禍福是由己、不由人也不由天,一切都是自求。

《孟子·公孫丑》上篇第七篇雖然在剛開始講了仁不是不能的問題,而是爲不爲的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如何選擇,在這一篇的最後,孟子還是用射箭作比喻(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願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來講解反求諸己的問題。也就是強調,首先要從自己做起,不管知否遇到問題都要經常做到反躬自問。現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用不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和別人可以說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這些都是不應該的。我們要身先士卒,從自我做起。

孟子,作爲我國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王道、仁政治國之道、交友的標準、理想人格在孟子所處的時代可能帶有一些理想的色彩,但很多的'思想運用到當今時代仍對人們提高修養等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它不會隨歷史而逝去,而會隨着時間發展不斷地積澱、凝鍊,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酒一樣,越陳越香。

  讀孟子的讀後感(二)

看完孟子後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將要降大任於你,你必須要多用心,多勞動,少吃飯,空乏你的身體才行。想想我自己,這四條原則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說苦其心志吧!翻開名人史,發現自己並沒有勾踐那麼臥薪嚐膽,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這一點我雖經常做家務,可沒有哪次我是自願的,少了那種主動性,我每次幹活都有氣無力的。餓其體膚更是遙不可及,少吃?多吃還差不多。至於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這每一樣都不可能,別提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了。雖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來約束現代人,但這做爲目標卻激勵着人們不斷向前。

汶川大地震引證了這句話,老天就是要降大任於中國,降給中華龍,地震不是痛苦,而是會心的動力!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讀孟子的讀後感(三)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非常重視民心民意,所以纔會大膽提出民爲貴,社稷其次,君爲輕的理念,以彰顯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有推崇孔子,攻擊楊朱,墨翟。從這裏也足以看出孟子對於平民百姓的熱愛之心。

孟子繼承了孔子,並提出了憂患的概念,他認爲人的生命之所在,事業之興敗,國家之存亡,都與是否具有憂患意識相關聯。憂國憂民之心也便是責任意識與承擔意識的重託。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其意爲:君主若把百姓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樣百姓也會把君主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也是孟子對於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爲國,愛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兩個方面內容,一爲孟子與君主討論政治,另爲孟子與儒家其他門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爲人知道。《孟子》的文筆犀利,富有說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戰國各諸侯國所走的霸道路線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歡迎,這也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真實寫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萬章·上》中所提出對於詩理解的方法。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爲得之。評論詩的人,既不能根據詩的個別字眼就斷章取義,曲解詩句,也不能有辭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詩句的真實含義,而因根據作品的全篇立意,來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論世也便是評論他人作品的原則。

對於孟子,我們並不能以三言兩語概括全部,因爲他的思想,使我們根本無法理解透徹的,他的精神和氣魄,猶如撥開雲霧的萬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時代已經距離我們1723年了,但我們侷限於世的視野和眼識,亦能感受到他散發出的耀眼光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