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惡意》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3.31W人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惡意》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惡意》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

  《惡意》讀後感1000字 篇1

前幾天在琳琅滿目的書店不知所措的時候,想起了前一段時間朋友極力好評和推薦的東野圭吾的書籍。當我看到這兩本書封面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肯定停不下來了,僅僅花了一上午時間就看完了《惡意》,給了我莫大的震撼,也讓我知道了誰是東野圭吾。

我以爲作者是要述說的是一個復仇故事,卻沒想到他刻畫的是一個醜惡的靈魂,惡到讓人絕望。

01、第一印象可能會成爲你的潛意識,在你的腦海中不斷作祟。在看書之前,朋友好幾次跟我說我絕對猜不到結局,所以剛看書的時候就會去摳每一個字眼來尋找線索,希望能在看到真相之前就把事實推測出來,從而可以在下次跟朋友談論時肆意地嘲諷他。儘管我大膽地去猜測了各種各樣的結局,但是在真正看到結尾的那一刻,只能說,失望越大,驚喜越多。

現在仔細回味起來,我在一開始就直接被作者帶入了一個思維誤區。一個直白敘述的“殺貓事件”,雖然是野野口修個人的記錄,但依然讓我在腦海中直接給日高邦彥打上了一個壞人的標籤。而且跟簡簡單單一句“日高邦彥是一個心機頗深的人”的直接描述不一致,通過一件把鄰居的貓毒死的事件來刻畫出這個人物的性格。對於我們這些往往喜歡站在道德至高點的人來說,貓多麼地可愛和無辜,人多麼地可恨,我們多麼地正義啊!

也正是這樣,不管我做出什麼樣的推斷,一直都建立在被害者本身就是一個壞人。當這個支點崩塌的時候,也就是我把“惡意”這兩個字深深地記在腦海中的時候。

02、往往是有了動機才殺人,他卻用殺人來營造動機,或者說,殺人只是動機中的動機。

劇情一次又一次地反轉,雖然殺人手法並不驚豔,但是那一步一步的引導卻是更能激起我們繼續讀下去的渴望。而且跟其他的兇手不一樣的是,野野口修那一步步的手段不是用來殺人,也不是用來掩飾自己,而是故意引導別人發現自己,爲了讓世人知道自己想讓世人知道的。真的應了那句話: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他沒了最好的朋友,不會是兇手,我們相信他。

他是逼不得已殺人,雖然是兇手,我們可憐他。

他一直想殺好朋友,真是個壞人,我們厭惡他。

我不是專業的文學家,不知道怎麼樣纔算是一個好作品,但能時時刻刻牽動着讀者的神經和情感的,應該怎麼樣都不會差吧。

03、無邊的惡意,猶如深淵,深不見底。

你以前對我好,我卻跟着別人欺負你,你不計前嫌地幫助我,我卻要殺了你,而且我不僅要殺了你,更要你被人厭惡。因爲自卑,我要殺了你;因爲嫉妒,我要殺了你。即使你把我當好朋友,你是我的恩人,但依舊無法消除我心中對你的恨。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果真如此。

不得不說東野圭吾將人心中的善惡表現得淋漓盡致,野野口修那份扭曲的惡意讓我們感到絕望,但日高邦彥的溫柔和加賀的堅持卻又讓我們感到溫暖和心安。

或許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存在着一份或深或淺的惡意,但只要我們不去凝望深淵,我們便不會被它吞噬,它也就不會生根發芽。

  《惡意》讀後感1000字 篇2

韓寒在一本書中這樣寫:“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有時候最有用的不是甜美的上進,不是你喜歡他時爲了他努力變得更好,而是你情深義重的人,對你藏不住的惡意。”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一本書,名字叫《惡意》,作者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故事很簡單,死者是一位暢銷書作家,而兇手是死者昔日的同窗好友。作爲一部懸疑小說,這部作品沒有錯綜複雜的人物情節,沒有精心佈置的犯罪現場,也沒有出神入化的犯罪過程。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讓人出乎意料的殺人動機。跟隨刑警的腳步,在一次次的審問之下,兇手承認,他的殺人動機就是: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但是隨着真相被揭開,人性中那層最深沉的惡意呈現在讀者面前。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可以說將這種惡意表達的淋漓盡致:“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不堪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幫我實現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那麼,在我死之前,殺了你,讓你帶着世人的罵名下地獄。在你死了之後,我再繼續恨你。”而正源於這種恨意,讓兇手殺死了好友,並在其死後盡一切可能的讓他身敗名裂。作者通過對複雜人物抽絲剝繭的深刻描畫,令人眼花繚亂,啞口無言。而也正因如此,《惡意》被媒體和讀者列爲東野圭吾的巔峯之作,與《白夜行》同享光輝與榮耀。這兩部作品恰似兩生花——《白夜行》中的愛情極度熾烈,令人粉身碎骨;而《惡意》中的怨恨則無比深沉,令人萬劫不復。

閱讀這本小說,越往後看,少的是幾分接近真相時的恍然大悟,多的則是對人性陰暗面的瞭解。有的人心是大海,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裝得下,波瀾不驚。有的人心是針眼,見不得別人一點點好。其實,生活中的我們,可能更甚於此。毫無來由地討厭一個人,也許僅僅是因爲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表情。上天從來沒有賦予我們判斷一個人的權利,讀書筆記也沒有給予我們任何優於其他人的特質。雖然我們總是在標榜着平等和平和,可是,看看現實中的我們吧,我們冷漠的眼神,我們皺起的眉頭,這一切也許都是內心微小的惡意。不要讓嫉妒充斥你的生活,請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也不要試圖去挽留一個已經墜入深淵的人,否則你會被他一併拖入。

書中在結尾部分這樣寫:“我敢說不論如何醜惡的偏見,它的產生絕對不是歷史或地方的錯。”願存在偏見的人們和被人歧視的人們都能夠以此句來自省,從惡意中全身而退,獲得應有的智慧。

  《惡意》讀後感1000字 篇3

這本書已經讀完一個月了,回憶起細節已經有些模糊了,只能靠大家的讀後感來回憶。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推理小說,不得不說作者的構思是如此精密,一步一步,帶領我們走進一個無法想象的真相。這也是我讀東野圭吾的第二本書,說實話,讀《解憂雜貨鋪》的時候我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有些地方不對,現在想來是我對日本文化的不瞭解,導致作者的有些表達方式或者想表達的東西不是十分理解。讀這本書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讀《雪國》的時候也是這樣(導致只看了一點就沒看下去),看來有時間真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日本文化。

這本書從野野口的手記開始,開篇就寫了日高殺死了鄰居的貓,是爲了讓我們相信日高是一個表面品格高尚的人,實際上性格卻很陰暗。野野口一開始就誘導我們進入他佈下的殺人騙局,真是用心良苦啊。隨着加賀警官的一步步調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童年時的家庭環境以及校園暴力,導致了野野口的心裏扭曲,他嫉妒他的好朋友比他勇敢,比他善良,每每見到日高他都會看見自己那醜惡的童年,他厭惡日高,更厭惡自己的過去!這種心裏在他心裏紮根,直到他發現日高成爲了作家,爲了能得到日高的幫助,一直也想成爲作家的野野口再次找到了日高,沒想到日高不但不計前嫌,還幫他介紹工作,還拿他當好朋友。深藏在野野口心中的那種嫉妒與自卑又再次被激發。日高的勇敢,溫暖與才華讓他相形見絀,心裏油然而生的嫉妒與自卑,最終催使野野口產生了殺害日高,並毀滅他,奪得他的一切的心理。這讓我想起《追風箏的人》中作者對哈桑一次次的挺身而出,不但沒有感激,反倒不理他,甚至討厭他,因爲他不想想起那個懦弱的自己!

我覺得用“我就是看你不爽”來解釋野野口殺人的動機或心理是不正確的,他的不爽是有前提的,正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道理,一個人怎麼可能毫無緣由的看另一個人不爽呢?只是這種不爽不好說出口而已,因爲那是自己的懦弱和自卑!以前大概也不會懂,但我自己曾經歷過被人深深的妒忌的事情,那個人還是我認爲的好朋友,好同事,我大概也扮演了一個經常幫助她,溫暖又善良,還比她強(此處偷笑 )的角色,所以纔會導致她那麼嫉妒,還說出那麼中傷我的話。當然,我們已經友盡了。我覺得做人不要像日高那樣,不要對一個一而再再而三傷害你的人太好,那樣不但不會換來感激,反倒招致了仇恨。善良要有底線,爛好人不見得會有人稱讚,但一定會有人得寸進尺!好像有點扯遠了哈,這就是我對本書的感受,有不周之處請多多指教啦!

  《惡意》讀後感1000字 篇4

人性中的惡意: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負面能量,讓人寒毛凜凜——東野圭吾

人性的惡意在這本書裏無限放大,甚至令人不寒而慄。我第一次讀惡意正是在一個夏天。細細閱讀竟產生一股冷汗,甚至會環顧四周,彷彿有一個眼睛在冰冷地看着我。因爲惡意的仇恨,是人心中最無由的憎恨,最無底的仇恨。東野圭吾,一個反常的推理小說的寫作,卻拷問的人性,試探了人心。

《惡意》,講述了一個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出國前一晚在家中被殺。命案現場的發現者是作家的新婚妻子,及同爲身爲作家的昔日同窗好友野野口修。警官加賀參與此次案件的調查。在一連串的抽絲剝繭下,很快加賀就發現了野野口修就是兇手。在徹查被害人與兇手的過去之後,警官面對案情、手法均平淡無奇的事實,卻感到如墜萬丈深淵般無邊的寒意。而關於野野口修殺害日高邦彥的犯罪動機,野野口修的每次口供都不相同,最後通過加賀的一再調查下,得知真相: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是源於嫉妒,只是對於日高邦彥作爲自己同學卻大獲成功而自己仍是小作家的嫉妒。源於這種恨意讓野野口修殺死了日高並在其死後盡一切可能的讓其身敗名裂。

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嫉妒,就猶如深不見底的洞穴,漆黑一片,一旦踩入,便是萬丈深淵,永遠無法挽回,這就是嫉妒。嫉妒,可以讓人直冒冷汗。嫉妒,可以讓楊修因雞肋而死;可以讓龐涓羞愧而死;可以讓韓信含恨而死。嫉妒所帶來的扭曲心裏,在這本書上表現到了極致。

而看到結尾,讓人真正背脊發亮的不只是兇手真正的'惡意,而是自問?誰又沒有這樣的惡意?那種嫉妒扭曲着心理,心理扭曲的人心,而人心有扭曲了行爲,最終改變了一個人的性命和一個家庭幸福的生活。

畫皮畫骨難畫心,是人性本惡,還是世界催人向惡?

這個世上,或許有理由去作惡,去用自以爲是的理由去騙自己。而最終帶來的只有潰於蟻穴的悲劇。東野圭吾,他像一個智者,用冰冷的眼神靜靜地看着我們,他清楚嫉妒的結果只有毀滅和痛苦。嫉妒之心雖人皆有之,但只有剋制並保持謙卑,纔會成爲一個高尚的人,謙卑的人,自尊的人,而不是被他人束縛的人。

  《惡意》讀後感1000字 篇5

今年看的第一本書:《惡意》。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情節的反轉。

在前五章野野口修和加賀刑警的自述裏,日高邦彥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修則善良懦弱。修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日高的暢銷書都是修寫出來的,修和日高因車禍而死的前妻有外遇,並且懷疑她的死不簡單。修罹癌,時日無多,在日高去加拿大的前夕,新仇舊恨一併算上,臨時起意,殺了日高。隨着調查的推進,國中時的修和日高還牽扯在校園暴力裏。

根據前五章的內容,很容易想到修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日高是校園暴力的加害者。

到了第六章,反轉來了。原來都被修騙了,修創造了他和日高的形象,編造了和日高前妻的故事,修也不是日高的影子作家。反而在校園暴力中,修是幫兇,日高是善良正直不屈服的人,而且在自己成爲暢銷書作家後,還無私幫助修。

《惡意》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情節是反轉的,但人物的性格卻是至始至終統一的,善與惡分明。而書裏面還有一起校園暴力案件,是被害者忍無可忍捅了加害者。這個案件裏,善與惡的邊界就模糊了,人物形象更飽滿,更復雜。東野圭吾的另一部作品《白夜行》裏面的女主就是從一個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男主出於保護女主的意圖犯下了很多罪行,那本書真絕望。

我還是更喜歡複雜的人物形象,這樣的人物更飽滿。在現實生活裏,善與惡並不是黑白分明,還有很多灰色地帶,讓人難以評判。人的性格也不是百分百的善,好人壞人這種概念太絕對化了。

當然,這本書的主題並不是討論善與惡的邊界,而是說善良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引狼入室,成爲被宰的羔羊。正如裏面經常被引用的一段話:

“有些人的恨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平庸、沒有天分、碌碌無爲,於是你的優秀、你的天賦、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有種惡意不需要理由,而且可以深刻到賠上自己以至對方於死地。”

其實我覺得修是有天分的,他精心策劃的一切都能出書了。只是他的聰明沒用對地方,長歪了,人被嫉妒矇蔽了雙眼,腦中一熱,什麼都不顧了。修這樣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和個人經歷脫不開關係,在家,他的父母總在抱怨一切。在學校,校園暴力大行其道,這些都助長了他內心的惡。

同是校園暴力,修從中吸取的是惡的毒汁,日高是在泥潭裏仍保持善良本性的人,這樣善良的人最後被他幫助過的修殺害了,令人唏噓。

我想起前段時間的殺醫案,性情溫和的醫生被咄咄逼人的患者家屬殺害,令人唏噓。

在如今複雜的社會,在複雜的人性面前,我們仍呼喚善良,但如果社會不能保護好善良的人的話,請自己保護好自己,看清他人,願我們的善良都有鋒芒。

  《惡意》讀後感1000字 篇6

這是讀的東野圭吾的第7本書了,也是在涵姐的推薦後讀的,果然值得一看。因爲繼《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被震撼之後,陸續讀了《聖女的救濟》、《夢幻花》、《分身》和《誰殺了她》,也許是審美疲勞或是期望過高,這幾本書都沒讓我產生過多的感覺,以至於之後很長時間沉迷於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

言歸正傳,相較於一般推理小說層層深入的套路,《惡意》則是一開始就介紹出了殺人兇手,這和《聖女的救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二者的不同在於殺人動機,究竟是多麼深刻的仇恨才讓人不惜把自己也搭進去仍執着於“毀了他,毀掉他的一切”?

與其說是恨,不如說是嫉妒。因爲這種恨不同於殺父奪妻之恨,而是“沒什麼特別的理由,我就是看他不爽”。人的一切痛苦都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雖然你是我的好朋友,你爲人正義,處處幫我,知道我一切骯髒的過去卻還替我保密,人生的路上一直在幫我,可我就是恨你,恨你處處比我強,恨你的人生一帆風順,恨我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爲什麼倒黴的總是我,所以在我死之前,我也要先殺了你,毀掉你的一切,讓你帶着罵名下地獄,這樣我也許會變得好受一些。

也許一些人並不能理解,嫉妒真的會讓人產生這麼深的惡意嗎?我不禁想起了《甄嬛傳》裏的安陵容,相較於屢次正面加害她的華妃、皇后等人,她更恨的是待她如姐妹的甄嬛。到底是爲什麼呢?是一種長期的不平衡和嫉妒心理在作祟,”憑什麼你什麼都有了,而我什麼都沒有“,所以這就是我恨你的原因,你對我的好,也只是施捨冷飯而已。除非你跌入谷底,我才略感欣慰。

“升米恩,鬥米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嫉妒每個人都會有,只是或多或少而已,關鍵在於怎麼正視它,但不能讓它成爲你墜入萬劫不復的原因。朋友比我優秀,我應該爲他開心,自己也應該努力提升自己,變得優秀。“你精通跳舞,我便專長琴藝;你美貌無雙,我便做個才女;你很優秀,而我也不差。”這便是眉莊之於甄嬛的友誼。

《惡意》則是把我們最普遍的嫉妒放大了而已,所以我也能做到對主角的理解。我們不會嫉妒馬雲爲什麼那麼有錢,不會嫉妒那些明星爲什麼又瘦又好看,對別人家的孩子最多也就是不屑而已,真正讓我們嫉妒的則是天天可以看到的眼前的人,憑什麼我努力追求許久的東西你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憑什麼你是個煙鬼,我小心翼翼的活着還得了癌症。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吧。就像我也會羨慕狂吃不胖的舍友,羨慕看上去不怎麼用功的人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但是不應該讓嫉妒成爲你加害別人的理由,應該讓它成爲你前進的動力,盡人事,聽天命,走自己的路,不再去計較命運的不公,不再和任何人去比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