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余光中散文集讀後感800字大綱

本文已影響 1.29W人 

讀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總會讓我們從文裏感覺到一股淡淡的藍,這種被淡淡的藍靄氤氳包裹的氣息,又總能牽引我深深的走入文中。接下來小編蒐集了余光中散文集讀後感800字,歡迎查看。

余光中散文集讀後感800字

  余光中散文集讀後感800字 篇1

讀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可沒有像讀餘秋雨的《行者無疆》那麼癡迷,那麼一氣呵成。而是斷斷續續的,開始時甚至有讀不下去的感覺。記得剛讀時,我是一篇文章得連續讀上兩遍纔有點感覺。或許是本人的語言攻底薄弱吧,才至於讀的那麼累,那麼辛苦。或許是他的文中好詞接連,我得多讀一遍纔能有所消化。就拿我女兒掛鹽水的時候吧,我爲了磨蹭時間,就帶上了它,卻被女兒戲虐爲裝門面。她兩瓶鹽水掛完了,我呢,才只看了一篇而已。

如今,在暑假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再次捧起了它,卻讀得如癡如醉,感覺甚好,這個中的原因,我怎麼也道不出個所以然來。就這樣,接連着看了十多篇,還覺得意猶未盡。只是讀到後來的小品文時,頓覺素然無味,也就擱置了。我想,讀書,既然是乘興而來,又何必敗興而歸呢?也許,在以後的某一個時間段,我會喜歡這類文章的。那也就一切隨緣了!

餘先生的散文,我覺得首推那些類似遊記的抒情散文,出於參加各種國際筆會的需要,他周遊的好多國家,足跡遍至英國、西德、西班牙等國家,隨着他的文章,領略了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我讀後感慨頗多的是,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已經駕馭着汽車暢遊各地。對我來說,那是個陌生的年代,當時的中國正處於貧困階段,即使像今天我們自己也擁有了家庭轎車,我也覺得那是小時候根本不感奢望的事,更何況是在那個年代呢?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餘先生的《自豪與自信——我的國文啓蒙》對我啓發頗多。像他高一那年教他的戴老夫子,教周郭頤的《愛蓮說》時,如何搖頭晃腦,用川腔吟誦,有金石之聲。他認爲,這種老派的吟誦,隨情轉腔,一詠三嘆,無論是當衆朗誦或者獨自低吟,對於體味古文或詩詞的意境,最具感性的功效。像他的父親在他進中學後教他讀的那些古文,如《諫太宗十思疏》、《留侯論》、《春夜宴桃李園序》、《弔古戰場》、《與韓荊州書》……恰巧是我剛在《古文觀止》中讀到的,因此看到這些題目倍感親切。他一直認爲,不讀舊小說難謂中國的讀書人。我,也正在走這一條閱讀之路,但願隨着閱讀的深入,我與大師之間的距離能多少近一些。到那時,再讀先生的作品,也許會覺得更親切些。

  余光中散文集讀後感800字 篇2

在我讀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鳥後,我立刻對小小的鸚鵡起了由衷的喜愛之情,甚至把自己當做作者,給鸚鵡餵食、打理羽毛。但也爲人類的殘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讀“藍寶寶菜市上六塊買來的,在我所有禽緣裏,它是最乖巧最可愛的一隻,現在即使有誰出六千元我也捨不得捨棄它的。”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對藍寶寶的喜愛之情,因爲藍寶寶是最乖巧可愛的。從“現在即使有誰出六千元,我也不肯捨棄它”寫出了藍寶寶對我的重要性。小小的鸚鵡也有仇必報,有恩必報的心理。如果你平時對它不好,他只要能出來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對他好的話,它不但會用小喙親吻你的手指,還會把 “雀慄”與你一同分享。在我讀“人類之間,禁止別人發言或強迫從千口一詞,也就威武的了,又何必向禽獸去行人道呢?”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類的殘忍,爲了讓人語推行而違反了人道。這無所不載無所不容的世界屬於人,也屬於花、鳥、魚、蟲。我們不能爲了私慾而破壞這個世界。

我覺得:我們應該保護好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小生物,不要再獵殺它們了,他們也有生命,它們也想人一樣,有自己的父母。不要再讓一個個無辜的生命慘死於人手!

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裏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溼溼的音樂下在渴望的脣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代詩人汗顏。

  余光中散文集讀後感800字 篇3

在拿到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天涯情旅》時,我暗自疑問:這本散文集對於作爲幼兒園教師的我有用嗎?此書雖爲大師作品,似乎對我沒什麼用處。

按耐住心中的躁動,閒暇時光勉強翻閱此書,不知不覺從第一頁翻閱至下一頁再至下一頁,一會兒已至幾十頁,似有魔力一般把原就不愛看書的我深深吸引於其中的海闊天空。在余光中先生散文集的親情篇裏,我看到了余光中先生作爲四個女兒的父親是如何疑懼於女兒的未來歸宿,以至於產生了《我的四個假想敵》,他在文中說:“我的四個假想敵,不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學醫還是學文,遲早會從我疑懼的迷霧裏顯出原形,一一走上前來,或迂迴曲折,囁嚅其詞,或開門見山,大言不慚,總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兒,對不起,從此領取。”但作爲父親來說,恐怕這也實乃人之常情,並且先生也絕不是一位不開明的父親,對於未來女婿“省籍無所謂”“學什麼都可以,只要精通中文”“相貌也由的女兒注意”。在《日不落家》中,我感受着一對父母對遠在他鄉的四個女兒的牽掛與關心,回味着子女的種種,並且藉由電視上的氣象報告,把他們的關愛帶到高緯,向陌生又親切的城市聚焦。陌生,因爲是寒帶。親切,因爲是他們的孩子所在。不知不覺中彷彿我又跟着先生一家子來到《螢火山莊》,看到了其樂融融的一家子享受着三代在同一屋頂下團圓的溫馨,以及在近乎隱士的林居中的愜意與悠閒,仲夏夜的螢火蟲、有時亦可見鹿的“仙蹤”,甚是有趣啊。然而夜晚,卻總能看到余光中先生在桌燈下往往坐到深夜,樓上的家人都已鼾然,林中也已寂了萬籟,用先生的話說就是隻剩下手中這支筆陪他醒着,從十九歲的少年一直清醒到現在,便感覺惟寂寞始能長保清醒,惟清醒始能永耐寂寞。

閱讀至此,擡頭,轉了轉有點僵硬的脖子,我不得不感慨於余光中先生的'妙筆,竟能如此吸引人探究其中的奧祕,彷彿置身於其中,並且敬佩於先生的深厚功力,不時佐之以文言、俚語和適度的西化,加以熔鑄,成爲合金,但又格外的親切、自然。同時,我也不得不爲自己淺薄的知識所羞愧,文中一些著名人物、名言名句等聞所未聞,更爲之前的疑問感到愚蠢之至。至時此刻,我確定此書乃如我良師益友啊,磅礴的知識,直通古今中外,引人入境的文字,開闊我的眼界,豐富我的閱歷,無不鞭策着我要以終生學習爲目標。

  余光中散文集讀後感800字 篇4

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散文集處女作即《左手的繆思》,初版於1963年,而我手邊正攤開的,卻是1980年4月臺灣時報出版公司新版重印本。此書在大陸難以尋覓,即便各大圖書館,亦不大好找。我1993年寒假去深圳,訪該市圖書館,專門找到港臺原版的書架,可憐兮兮的就那麼幾本書,很讓人痛惜――一座城市,若沒有讓人豔羨的

深厚的文明積澱,僅是樓房蓋得高且漂亮,亦很難讓人感動。沙葉新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曾過境香港,跑了好幾家新書攤,才淘得此書;而我握有的版本,似乎早已有珍本資歷矣!港臺名家的一切重要原版書,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出版者,在大陸,大概均可作如是觀。

余光中認爲,他的正業是寫詩:“這隻右手始終燃香,向詩的繆思。可是僅飲汨羅江水是不能果腹的。漸漸地,右手休息一下,讓左手寫點散文。”這一寫就是八年,而此書僅是“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的一小部分。

與“美麗的癢”(吻)一樣,“左手的繆思”(大陸譯作“繆斯”),的確是余光中獨創的詞語。這個書名的來歷,早已成爲臺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典故:“當時用《左手的繆思》爲書名,朋友們都覺得相當新穎,也有讀者表示不解。其實我用‘左手’這意象,只是表示副產,並寓自謙之意。成語有‘旁門左道’之說,臺語有‘副手’(右)‘倒手’(左)之分,在英文裏,‘左手的’(left—handed)更有‘順當’與‘笨拙’之意。”――僅瞭解其書名之來歷,似乎已窺見作者的功力和驚人之筆。

實則,若論餘氏之“妙手”,誠如香港作家黃維樑所云,余光中應該有四隻手:右手寫詩,左手攻散文,第三第四隻手專事批評和翻譯。《左手的繆思》結集出版時,餘氏早已碩果累累:出版了四本詩集,三本譯詩集,一本翻譯小說,一本翻譯傳記。

值得文學史專家留意的是,餘氏左手的繆斯,一上手走的是知性的路子:論艾略特,評畢卡索,引見梵谷、安格爾,投訴胡適。筆鋒一開,便光芒照人。繼之而起的感性且抒情式的《石城之行》《記弗洛斯特》《塔阿爾湖》《書齋書災》等,都是讓人讚不絕口的美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