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W人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圖》給我影響最深。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的二十四孝圖讀後感,歡迎閱讀!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篇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

最近,閒暇之餘看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讓我非常的有感悟。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品着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爲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爲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爲求神爲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爲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爲父母去殺人的。爲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爲“愚孝。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讀了《二十四孝》故事,其中有幾隻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刻。分別是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棄官尋母……

哭竹生筍講的是在三國的時候,有一個孝子,叫孟宗。從小爸爸就死了,家裏十分貧窮,母子倆相依爲命。長大後,媽媽年紀老了,體弱多病。不管媽媽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媽媽病了,想吃竹筍燒的菜,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着竹子大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臥冰求鯉講的是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小時候失去了媽媽。後來後媽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壞話。他父親對他也開始不好了。王祥的後媽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爲了能得到鯉魚,光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求鯉魚。正在他求的時候,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燒給後媽吃。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讀了這兩隻故事,我知道長大了要報答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要孝順爸爸媽媽。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3

看到這個作文題目,我想:或許你們早已猜測到接下來我寫的有關內容會和這“孝”字有關。那麼,你們就猜對了。

這篇文章出自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上部分記敘了自己看過許多陰間的圖片,但並非自己所有。下部分又說自己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接下來,講述的就是這個裏面的故事,我知道:上部分是文章的插敘。

可當我看到魯迅介紹的那幾個故事,感受到了“孝”有如此之難,我和魯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樣。我還依稀記得自己以前是如何地“孝順”父母,和他們比起來,無非是“聽話”“從命”的做法,以及長大後,給年老的父母吃好睡好。例如“臥冰求鯉”是晉代王祥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的後母喜歡吃魚,經常要王祥到河邊捕魚。有天,天寒地凍,他脫去衣服睡在冰上,準備用體溫化冰捕魚。忽然,冰從中間裂開,倆條鯉魚跳了上來。

不過,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勵效仿的,如“黃香扇巾”之類也並不難,他講述的是黃香九歲喪母,對父親恭敬孝順,夏天先把父親的枕蓆扇涼,冬天先用自己的身體爲父親暖牀。

以上種種做法,對當時來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可作爲21世紀的人們,喜歡吃魚可以去買;夏天熱、冬天冷都可以開空調

而現在我們所做的是儘自己的本分,去孝順父母。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自己的子女也會孝順自己。就這樣,“孝”字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4

魯迅所有的文章裏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麼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借用的是“子路負米”的傳說。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爲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說過,學“子路負米”並不難,而“臥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裏諷刺國民*反動派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爲老百姓做出類似“臥冰求鯉”、“子路負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麼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然而閃耀着“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後的高貴與堅強,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己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傷心,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爲他又向前此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我們現代人就更應該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纔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爲了媽媽,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媽媽,他肯定爲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現在,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終於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媽媽說:“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說:“還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後會向二十四孝裏的孝子好好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