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1

暑假,我看了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名篇之一——《我的叔叔于勒》,它帶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當於勒花光了自己所得的財產,並且大大地佔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部分時,他們視之爲“混蛋”、“無賴”;當於勒被迫出走,在海外賺了點錢時,人們立即對他寄予厚望,甚至每個星期天都去海灘上等候于勒的回來:但當發現于勒沒有成爲富人,反而淪落爲靠賣牡蠣過日子的小販時,他們的真面目暴露無遺,連“我”出於同情多給了于勒十個銅子,也要遭到斥罵:“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

這篇小說通過於勒貧窮時被趕走與發財時被誇讚,以及菲利普夫婦望眼欲穿地盼望于勒歸來與見到窮困潦倒的于勒躲之惟恐不及的兩組對比,揭示出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庸俗等性格特點,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這一主題。

在當今社會中,像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依然有所存在——“目中惟有金錢”。這是一種精神的缺失,一種關注內心的缺失,“急功近利”的物質主義者。我想,我們更該關注我們的內心世界,以清麗的雙眼凝眸世界,用愛與責任鑄造生命的意義,譜寫新世紀的輝煌。因爲,金錢並不是萬能的,正如著名作家龍應臺所說:“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由此可見,擁有親情、友情……纔是最重要、最幸福的。

所以我們不要把實現理想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去爭齲在親情和錢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2

一直以來,于勒在菲利普夫婦眼中都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總是花錢。還花掉了哥哥的那一份錢。這在本來就不富裕的家中簡直是一個打擊。菲利普夫婦沒給於勒好臉色看。最好竟然把于勒趕了出去。

我覺得文中的菲利普夫婦真的是很勢利眼,一開始於勒很窮的時候,就叫他壞蛋,流氓,在於勒有錢了之後又變成好心的人,當在船上看見了變成窮光蛋的于勒,又罵他是討飯的,流氓。他們夫婦的種種舉動真的很讓人厭惡。他們竟然連親弟弟都不認,他能冷血到什麼地步,他還是人嗎?連動物都知道保護自己的家人,而菲利普夫婦看見了于勒,不但不去認于勒,反而走開。可見菲利普夫婦是多麼的冷血,無情,六親不認而且愛慕虛榮。在當今社會中,像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依然存在。只知道金錢,沒了金錢就什麼也不是。但是,金錢並不是萬能的,但是擁有親情、友情……纔是最重要的,纔會是最幸福的。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3

一開始,于勒在哈弗爾時,行爲不正,一天到晚糟蹋錢。於是他的家人很恨他,恨他就算了,還把他趕到美洲去,真的很狠心。我認爲于勒即使再壞,他的家人也不應該趕他走,應爲于勒始終是他們的家人。但是,應爲當時的慣例,于勒不得不去美洲,最後于勒被送到了美洲。

把他送到美洲後,于勒寫信來了,說他過得很好,做了一些買賣。從此,于勒的哥哥就盼望着他回來,可見當時的社會多麼的落敗。一個人這樣可憐,卻只因一些錢又被這家人這樣的惦記着。

再後來,這一家人出去玩在船上看見了于勒一副悽慘像,只是想到逃離他,一點也不想把他帶回家去,可能是應爲他沒有錢吧,後來若瑟夫以給小費的方式給了于勒10個銅子。

看來在人羣中,大多數人都貪圖榮華富貴、見利忘義,但也有人是好心善良的。我多麼的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是善良的人,那麼世界就和平了,不可能有戰爭,結果就是世界變得美好。

在那時的社會還是有缺陷的,他們的經濟有限,家庭成員又多,所以大多數的家庭都不想要這種浪費錢的親人。但是,畢竟是親人,就不能體恤體恤之後,再爲他們找一份工作,讓他們安心工作呢?也許有些人是父母慣出來的,所以應該對他們好好的勸說,不能一味的怪他們。

在世界上,每個人都要寬容他人,原諒他人,接受他人,而不是讓他們一錯再錯,不知錯就改的人應該好好勸說,我相信他們會改正錯誤,好好做人的。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4

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悽慘而有愛的事情。

主人公以前是一個家境貧窮的人,一次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向他乞討,他竟給了白鬍子老頭一個五法郎的硬幣。他的朋友覺得很驚訝,主人公就向他解釋到他的家以前並非殷實,不過勉強度日而已。他有兩個姐姐,母親經常向父親發牢騷,抱怨家裏太貧窮。可憐的父親總是很無耐,從不敢接受別人的宴請以免回請,連買日常用品也非常節儉。姐姐們自己做衣服,也要在價格上議論半天,每個週日我們全家都要衣冠整齊的到防波堤上去散步,每當瞅見從遙遠的陌生地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巷口,我的父親總要說他那句一塵不變的話:"唉!要是于勒就在這條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啊!""于勒是我的叔叔,他以前是我家的禍害。現在卻是我家的救星,以前據說他行爲不軌,就是說他曾經揮霍無度,他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遺產,揮霍殆盡之後,還大大減少了我父親所指望的那一部分。

依照當時的慣例,他被送上一隻開往紐約的商船到了美洲。過了幾年,他小有成就,他寫信回來這封信在我家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把家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現在成了真正的好人,他說他已經做了一樁很大的買賣,他寫信來說明天我就要出發到南美做一次長期旅行,可能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但是你也不要擔心,我發了財回會來的。十年中,于勒叔叔都沒來過信,不過我父親的希望且在與日俱增,有一個人看上了二姐並要與她結婚,而且要到英國去小遊一回。在船上看見了一個賣牡蠣的。父親覺得他像于勒,便跑去問船長,得知他就是于勒。父親便趕緊叫我趕緊把錢付給他,我多給了他0。5發郎。以爲他這個樣子在南美就像一個要飯的。以後我看見要飯的都會給他們一個5法郎的硬幣。其緣故就在於此。

我認爲主人公是善良的,而劇中的父親不應該總是期待,我們應該向主人公學習。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5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若瑟夫一家因慶祝二姐找到了對象,從而去哲爾賽島旅行,之後在船上遇到于勒的故事。隨着真相一層層的剝開,菲利普夫婦的醜陋面貌也漸漸地表現出來了。從對於勒的厭惡變爲希望,最後又變爲了厭惡。這些感情變化的原因,並不是源自於親情,而是出於金錢至上這一觀念。

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在文中通過多重方式刻畫。他們得知真相前後的對話的反應以及他們之前所做的計劃生動地表現他們的醜陋、貪婪和勢力。還有就是小說最後菲利普夫人因爲怕女婿知道結局而停止對於勒的怒罵,可以看出他們多麼的虛僞和無恥!

菲利普夫婦並不是只存在於小說中的人,他們的觀念也不只存在於小說之中。他們就是某些家庭的寫照,某些家庭就是因爲金錢所以四分五裂。贍養自己的父母也要講“公平”,爲了那幾百塊錢連自己的家族都可以不要,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又會有什麼作爲?還能指望你給社會做出什麼貢獻呢?金錢有什麼用,可以買來第二個父母嗎?哪有會有人說父母有什麼用?我先不說你這個問題是沒有道德的',那麼父母養育兒女又有什麼用?等你淪落到相同的境地時,你就會明白你父母的感受了。

說實話,金錢真的害了許多的人,破壞了許多的家庭。當金錢只是一種貨幣,沒有情感的東西可是在人們眼中卻勝過了情感的存在。我真的爲這些人感到可悲即使有了金錢,但他卻失去了世上最珍貴的東西——親情。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6

昨天,我看完一篇文章,受到的教育總結出來就是----親情。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偉大文豪--莫泊桑的作品,故事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戶貧窮的人家,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孝順懂事,而二兒子卻是一個“花花公子”。二兒子叫于勒,19歲那年因人們受不了他,所以將他送往了英國,聽說混的還不錯。而大兒子的第一個兒子---“我”9歲時,“我”的二姐要出嫁,一家人便乘上了船,去往英國。在船上,一家人不經意間發現船上賣牡蠣的老人竟然是于勒,也就是“我”的叔叔。一家人覺得很丟臉,準備離開,而“我”卻給了叔叔幾塊錢,因爲那是“我”的叔叔。

血濃於水的親情總會把你我相連,就像文中的“我”一樣,知道親情有多麼寶貴,也知道這也許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叔叔...讀完書,我依舊想起奶奶,奶奶在世時,我不喜歡她,總嫌棄她;而當奶奶去世後,我纔開始懷念。

所以,請珍惜現在愛我們的人,不要等他/她離開時,才追悔莫及。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7

讀了這篇莫泊桑寫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感慨良多。

在這篇文章中,“我的叔叔”于勒有了錢,我們全家人都盼望他早日歸來,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奢華的生活。

但是這次旅行,當“我們”在船上看見了他,他並沒有發什麼財,而是又老又窮苦的賣牡蠣的老水手時。“父親”和“母親”卻像遇到瘟神一樣,儘量躲着他。原因是什麼?因爲他沒有錢。

換個角度想想。難道于勒真的沒有認出自己的侄子麼?難道真的沒有認出買自己牡蠣的是自己的哥哥麼?答案是否定的,他肯定認出了。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8

這是一篇莫泊桑著名的的短篇小說。故事很簡單:發生在法國西北一個拮据家庭中的小插曲。主要人物有菲利普夫婦、于勒還有若瑟夫——也就是文中的“我”。文章通過“我”和一家人在去哲爾賽島的途中偶遇于勒的經過和菲利普夫婦在發現于勒其實並不如想象中闊綽的反應,深刻地揭示和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純粹的金錢關係。

讓我們看看故事是如何發展的。首先作者寫了主人公一家的拮据生活。“家裏樣樣都要節省,有人請吃飯是從來不敢答應的,以免回請。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這閒閒的兩筆讓讀者深刻的瞭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況。等讀者瞭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況,作者筆鋒一轉:“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從而巧妙的引出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要人物——于勒。于勒是什麼樣的人呢?一開始他“行爲不正、糟蹋錢”,“不僅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還大大佔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於是人們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到美洲去。請注意,這裏作者用了“慣例”一詞,這暗示了當時社會中人們普遍的金錢關係。後來呢?于勒來信說他賺了點錢,於是,“大家都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家每天都在盼望着于勒歸來。前後對比之強烈,人們之間以金錢維繫的親情可見一斑。再後來,因爲二姐的婚事,一家人要到哲爾賽島遊玩。作者寫一家人很自然的上船、很自然的想吃牡蠣,在“自然”中一步一步慢慢地將故事推向了高潮——父親發現那個窮苦的賣牡蠣的年老水手竟然是他們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于勒!讀到這裏,相信每個人都會爲之驚訝。可是,這種結果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最後,“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盼”、“贊”立即轉爲“怕”、“躲”,讓人讀來又增添一絲失落和對當時人們金錢關係的失望。

這篇文章沒有深奧的主題、複雜的情節,而是用平淡、自然地語言敘述簡單的故事。可是其中一些看似簡單的細節描寫卻尖銳的諷刺了人們的金錢關係。例如:當於勒據說賺了大錢的時候,菲利普太太說“這個好心的于勒”,“他真是個有辦法的人”;當他又成了窮光蛋的時候,這位太太馬上把他說成了“這個東西”,“這個賊”,“有辦法的人”馬上成了“決不會有出息的”。在情節發展方面,作者的筆調也是平淡的,不慌不忙地慢慢展開敘述,絲毫不見刻意的鋪墊,卻讓讀者的心無法平靜下來,一定要一口氣把這篇文章讀完不可。這兩點,是我最爲欣賞的。

總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平淡而極精巧的、值得玩味的文章。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9

開始讀《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時,是在一張試卷上,那是隻選一半的文章,讀來讀去,有點不瞭解在說什麼,後來看到完整的文章後,噢!瞭解啦。

讀後瞭解于勒是一個敗家子,是全家的恐怖,曾經是個花花公子,把家裏的錢用光了,還佔用“我”父親的那一半。後來學信來說自己發財了,要到別國旅遊。可能很久不會寫信來了,於是于勒變成了全家人的希望,再後來全家人要去旅遊,在一艘船上看到于勒,衣服襤褸,那是隻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後來,父母都不敢認他,又怕他連累我們。

我悟到了,在當時的社會裏無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之間都會有層隔膜。于勒曾經是個令人唾棄的人、可後來又成了全家的希望。父母就爲他的歸來有上千種計劃,很希望他回來很想他。可是,他們並不知道,于勒已經破產了是個窮光蛋了。如果他們知道的話,就不會在想你回來了,事實果然如此。當他們知道于勒是個窮水手時,都沒有去認他。還在身後咒罵,連我給十個銅子的錢給乞丐都不應該給他。誰都喜歡往上爬,能跟有勢力的人在一起。菲利浦夫婦在這裏很明顯的表現了菲利浦夫婦他們是怎樣的一種人:追求錢財,不喜歡別人拖累他們的人。

就像現代社會,還是會有人追求名利,金錢,地位。這種事是很常見的,在全世界各地,都會上演同樣的故事。莫泊桑只是用他的筆來陳述一個上演從古至今的古事,這是件常見而又平凡的事了。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10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居鬧市無近鄰。

讀罷於勒思此言,看遍人生破紅塵。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理卻讓狗王林。

鑽營投機追權勢,頂禮膜拜爲金銀。

世人皆若菲利普,無異地球末日臨。

揮霍敗家累贅時,恨天恨地恨惡人;

時來運轉致富後,盼星盼月盼福音。

勢利自私驢肝肺,薄情寡意虎狼心。

可嘆天涯淪落人,家在咫尺緊閉門;

浮萍尚有流水憐,枯根何賴貧壤憫。

親情化作冥紙散,骨肉連棺同入殯。

小說虛構可誇張,現實常有難不信。

錢迷心竅萬物空,情殉人間一生貧。

呼籲衆生多善心,博愛關懷爲人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