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守望教育》讀後感4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W人 

《守望教育》是現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滿建宇。本書作者通過反思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並不斷在實踐中自我剖析、完善,從深層次揭示了在當今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校長所面臨的教育困惑以及在教育困惑中不斷探索的艱辛歷程。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守望教育》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守望教育》讀後感4篇

  《守望教育》讀後感

《守望教育》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爲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爲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資料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個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每個人的童年,都就應是被故事浸潤着的。閱讀故事能夠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須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啓蒙,教化的薰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但是他不會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透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於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範的倫理讓人被動地理解道德律令。”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就應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就應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爲,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爲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爲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持續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託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守望教育》讀後感

在空閒時候我讀了《守望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

《守望教育》一書中其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在幸福中的度過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不同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熱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其中一句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沒有盡頭的,每天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

“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守望教育》讀後感

近日偶爾得空讀案頭上的《守望教育》一書,掩卷之餘,總感覺應該寫點什麼,抒發心中之體會與感觸。恰逢學校要求每位老師撰寫讀書心得,便坐在案前,敲擊鍵盤,留下以下文字做讀後之感。他日若另有心得,再作補充。

讀到一本好書是不容易的,讀到一本能產生共鳴的好書是令人高興的。而在這喧囂功力的'社會,還有一批像劉教授這樣沉靜思索的人是值得慶幸的。我知道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劉教授有着非同尋常的境遇,幹着非同尋常的事業。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決於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確實說明了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劉教授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爲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爲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書中講到,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着一個一個的教育事件,我們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個一個的教育事件積累而成的。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有意無意的影響着學生,也影響着我們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狀態。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教育敘事就是講述我們教育生活的故事,講述那或隱或顯地蘊涵着教育意義的故事,那影響着學生和我們自身生命的細微脈絡就可以在故事敘事的過程中清晰地展現出來,同時,也展開我們的教育生活如何發展與改善的可能路徑。我想這一點許多教師讀很有體會。每當有學生犯錯誤時,我們時不時的用自己經歷過的事,或是自己遇見過的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就是應用了教育敘事的方法。教育敘事就是一扇打開我們的心靈通向教育生活的意義世界的門扉。劉教授所說的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說也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啓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也能體會到,雖說在教學中我們對後進生的確也很關心,但能夠像劉鐵芳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對待一個學生,說實話,我做不到。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無論朝着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在這一篇中還講到了教師的成長。葉瀾教授曾提出,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研究學生及教育實踐的能力,教師的研究大量是結合自己的實踐工作與對象展開的,因此教師的研究能力也是高素質教育生活和教師自身專業能力不斷髮展的必要條件。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研究,也就是說離不開學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爲教師的我們,更要活到老,學到老,因爲我們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擔。那麼教師要成長,就要從提高自身教育質量開始,要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遍發生的教育現象的進行反思,善於從中發現問題,發現新的現象,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不斷的改進自己的工作並形成理性的認識。

教育敘事和教師成長兩者是密切相連的,教育敘事作爲一種切近與教師日常教育生活的研究方式,讓我們與自己所從事的日常教育工作更爲親近,讓我們在平凡的,逐步習慣化的日常教學工作中發現幽微的教育意義,從而獲得我們對自身作爲教師生命個體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的發現與提升,並可能成爲我們走出教育生活中的習慣,提升我們教育生活的質量。記得海明威曾經說過,現實不一定總是美好的,但我們必須擁有一顆面對美好的永恆的心。若以我們短暫而又脆弱的身軀面對浩瀚而又駁雜的世界,生命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做一個教育理想的守望者,那麼,人類文明的薪火就能夠永傳不滅。

  《守望教育》讀後感

《守望教育》是一本關於教育理想的著作。在書中,劉鐵芳教授把對教育生活提問的權利交還於實踐者,讓每個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斷地去追問: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是劉教授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爲我們解惑。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了劉教授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爲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與一般的高校教育學者相比,劉教授更加關注中小學教育,熟悉中小學教育,對中小學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因而《守望教育》中的不少篇章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

《守望教育》共有六輯,本書充分展現了在當今一個喧囂的時代裏,還有人以一份難得的執著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書中這樣寫道:“我們今天的世界確實需要雷厲風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氣風發的行動開拓者,他們站在時代的潮頭,引領着現實教育的走向。但這個世界同樣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們把目光停駐在喧囂的背後,尋思現實和歷史中那被熱鬧、浮華所遮蔽、遺忘的問題之域,在無言中追索他們心中的樸素和靜謐的思想之路。他們可能常常被名之爲實際的脫離者,時代的落伍者,但他們依然在寂寞中執著地思索。”我非常欣賞這一段話。是的,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不是教學改革的先鋒者和勇士,但是並不代表我不銳意進取,我堅持每節課都做教學反思,不斷反思自己我班級教育管理,儘量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讓學校放心、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滿意。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轉化後進生的問題,劉教授所說的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說也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啓示的。雖說在教學中教師對後進生的確也很關心,但能夠像劉鐵芳老師對待差生那樣,說實話,大部分教師做不到。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無論朝着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還提到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他強調知識和故事是教育中兩個並行的要素,一個讓我們獲得對世界與自我的認識,另一個則憑藉真實可感的世界來撫慰我們的生命。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着。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感情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從中獲取人生的啓蒙教化的薰陶。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故事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長,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讀一些著名的兒童作品,聽一些兒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願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閱讀,留給學生閱讀時間和空間,讀他們自己的故事,讀一些美德故事。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作爲教師,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不僅有利於我們教師的成長,而且有利於我們書香校園的建設。讓我們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