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92W人 

《城南舊事》描述的是作者從上學到畢業所發生的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了讀《城南舊事》有感,一起來看看吧!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1

一本好書猶如一位真摯的朋友,它會帶給我們許多啓示,讓我們一生受益匪淺,《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本書。

《城南舊事》主要寫了20年代末,林海音的童年舊事。當時,林海音住在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她與惠安館裏的“瘋子”秀貞交了好朋友,幫助她和小桂子母女重逢,可就在母女倆在尋找孩子父親的旅途中雙雙慘死在冰冷的鐵軌上,看上去忠厚的小偷爲了供養有出息的弟弟上學變成了“賊”,但小英子有着自己懵懂的理解和同情,即使他在弟弟小學畢業那天被警察抓走了;善良的宋媽爲了生活到英子家做奶媽,她把一腔母愛給了英子姐弟,自己的兒子卻掉在水裏淹死,女兒在襁褓裏被賣了人,最後心灰意冷地回到鄉下;一直愛着英子的父親因病不能打理他的最愛的花了,也不能“硬着頭皮”去參加她的小學畢業典禮,他也死了……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悄然離去。爲何人世這般悽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能其解。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從英子跨出小學大門的那天起,她的童年就漸漸離她遠去了。但即使如此,英子還是保持着童真的心靈。她的心靈就像是一層過濾網,無論瘋子還是小偷,她都將他們心靈中那些悲傷、痛苦的東西濾掉,留下的都是美好。

讀完整本書,我不禁潸然淚下。英子在成長中也伴隨着離別,而離別何嘗不是另一種出發和長大呢?

《城南舊事》就像一杯雋永的清茶,要一口一口細細地品嚐,才能從中體會到帶着隱隱苦澀的甜香。

  讀《城南舊事》有感2

《城南舊事》是我讀過的一本最讓人難忘的好書。它就像一支路標,開啓了我心靈的道路。它就像太陽的光輝,讓我迷茫的心找到了方向。

一個“舊”字,就讓我感受到它深刻的含義:老屋的瓦片;大河邊垂首的楊柳;樹下的枯葉;店門上的老門牌;圍牆邊擺放的破酒罈……

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回憶童年,有許多夢一樣的故事。

讀着《城南舊事》,彷彿身臨其境:東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叢裏的厚嘴脣小偷,漂亮愛笑的蘭姨娘,井邊的小夥伴妞兒,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父親。

不管人、物,他們都和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爲英子記憶裏深刻的人物。但是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腳步聲中離去了,消失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所以,童年的每時每刻都是重要的,快樂的,美好的。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英子的童年卻十分精彩、戲劇化。她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真實、純樸,那樣的純淨淡泊,彌舊溫馨。

書中,英子遇到了很多的人,其中我印象極深的是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

剛開始,我還爲英子捏了一把汗,真擔心英子會不會被秀貞傷害,後來我知道妞兒就是小桂子時,不禁淚如雨下——母女倆終於重逢了!

秀貞準備帶着妞兒去找思康叔,英子就把鑽石表和金手鐲送給秀貞……讀到這裏,我大爲感動:小小年紀的英子就懂得關愛、友誼,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原來是英子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所以她的童年才幸福。那纔是無憂無慮的快樂。

現在,我已經五年級了,即將告別我快樂無憂的童年。《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憶童年。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可以再從頭,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讀《城南舊事》有感3

我是個愛讀書的孩子,有書相伴的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我尤其喜歡閱讀課外書,每當我翻開一本新書,就猶如置身一個新世界,那感覺真美妙!讀到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時,我被被吸引了,被感動了。

這是著名的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集,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這個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書中那淡淡的哀愁、深深的相思,感染了無數讀者。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爸爸媽媽從臺灣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京華古都的城垛殘垣,殘陽駝鈴,大街小巷……這一切都讓小英子感到新奇。衚衕口瘋女人秀貞,滿身傷疤的妞兒,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處的宋媽,染病而終的慈父……他們一起玩過鬧過,哭過笑過,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都一一悄然離去。爲何人世這般悽苦,讓不諳世事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文中的所有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着我,尤其是作品的最後一個章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讀得我落下淚來。

英子要畢業了,可爸爸卻因病重不能去參加她的畢業典禮,英子在衣服上別了一朵粉紅色夾竹桃,這是爸爸種的花兒。

我們一起來看這一段吧:“當、當、當鐘響了,畢業典禮就要開始,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不會忽然從牀上起來吧!給我送來花夾襖吧!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的眼睛爲什麼紅腫着?今年爸爸的身體已經不大好了,到了五月節,石榴花沒有開的那麼紅,那麼大,如果秋天來了,爸爸還要買那麼多的菊花,擺滿我家院子裏,客廳裏的花架上嗎?爸爸是多麼喜歡花兒……。”英子不知道,此時,她的爸爸已經在醫院裏靜靜地離去了!

也是此時,畢業典禮上的英子耳邊響起了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回家後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英子一下子長大了。她這樣寫到:“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裏,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僱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竹夾桃,我默唸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一個小孩了。”

就這樣,涉世未深的小英子,在時光和命運的變遷中,竹夾桃零落滿地,她在懵懂的靜默中,送別了自己的童年,匆忙長大…。她被迫的長大,含有多少悽苦和無奈。後來,她們離開了北京,離開了城南,她“沒有和一個玩伴說再見”。

讀一本好書,體會不一樣的人生,《城南舊事》,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有,一種說不出的天真,卻又道盡了人事複雜的情感。正如那首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你也來讀讀這本《城南舊事》吧,它會讓你想到很多很多……

  讀《城南舊事》有感4

讀完了《城南舊事》,我合上書,默默地把書中所講的內容重新在腦海裏過一遍。一個七歲名叫英子的女孩,從與瘋子秀貞和唱戲的妞兒結識,到因爲秀貞認了妞兒這個女兒並帶她找她的爸爸而與他們分別。再從搬到新家認識了一個經常蹲在草叢裏的人,再到那人因犯了法而送去槍斃。又從蘭姨娘住在她家而與她的爸爸發生了私情,到她把德先叔和蘭姨娘牽到一塊讓爸爸死心。最後到爸爸死去和與宋媽分離。她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生離死別,但,這讓她幼小的心靈早早的接觸了它們,以至於下一次又遇見它們時,不會摔倒的那樣慘。

我們的眼睛還是剛剛珊珊學步是那樣的純潔嗎?我們的心靈還是牙牙學語時那樣的無暇嗎?不,我們接觸的事情越多,就越堅強,讀後感《讀《城南舊事》有感》。如果我們現在還是像小時候那樣,那我們將永遠長不大,即使我們擁有一個大人的軀殼。人是要學會堅強的,越退縮,就越害怕,說不定那時已經沒有了退路,往後一步都是懸崖。可是有一點,那就是儘量用一個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用大人的思維感受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那樣,才能達到人生的高等境界。

就像秀貞一樣,別人都將她當瘋子,可她自己呢,卻不當她自己是瘋子。因爲她只不過是老提起小桂子(妞兒)的事情和講這些事的時間不對罷了。所以說,別人的話語改變不了你自己。要做就做真正的自己,何必用一副僞裝的嘴臉給人家看呢?

讀了這本《城南舊事》,真的給了我太多太多的啓示,在讀這本書時,我哭過,笑過,生氣過,憤怒過······可讀完了呢?心裏很平靜,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在心中飄蕩。我建議大家去讀讀這本書哦,說不定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