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七年級朝花夕拾讀後感大全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4W人 

導語:《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含《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共計10篇。 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七年級朝花夕拾讀後感大全

朝花夕拾讀後感【1】

這本書爲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爲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和《後記》,改名《朝花夕拾》。

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爲何意,魯迅在此則中更着重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爲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爲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爲目標,着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爲‘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

其次,《二十四孝圖》,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原本培養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陰影,使其覺得白髮的祖母和我是不兩立的,封建禮教毒害少年,害得他們深了

《二十四孝圖》,和《風箏》所想表達的實際大同小異,這可以說是舊中國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這難道不是中國的弱點所在嗎!

這本《朝花夕拾》,雖是回憶性的散文集,但絲毫沒有改變它的風貌,對於作品中所指出的舊中國的弊端,我看過後觸目驚心,慶幸我出生在了祖國富強的年代,我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我也不記得,是先知道“魯迅”這個名字,還是先知道“朝花夕拾”這個名字的了。不過,無論先知道哪個詞,那時對我來說也只是兩個普普通通,十分陌生又十分奇怪的字組成的二字短語。後來,我對於“魯迅”這個詞多了一分認識--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更是一個令人敬佩的革命鬥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一句,算是我對於魯迅先生的第一份深刻認識。就是這一句,讓我每每讀到魯迅先生的作品時,都會帶着一種肅然起敬的、十分奇特的感覺。我認爲,這樣一個偉大的鬥士,他所有的作品都應該有這種大義凜然之感。

於是,我帶着這種感覺翻開了《朝花夕拾》。於是,我發現我錯了。我發現帶着鬥士的思想去品讀這個作品時,心中這些刻意充斥着的憤慨漸漸地被磨平了,磨出了一個真實的面--自己內心中最真實的一面,最溫柔的一面。雖然,這個作品裏,也有不少批判和諷刺,雖然有些語言也充斥着辛辣、尖銳的感覺,但是這卻一點兒也影響不到這整部作品的基調。捧着它,品着它,似乎就坐在午後的陽光裏,暖暖的,很愜意。於是,我對“鬥士”這一詞,又有了新的認識……

有人說,這本散文集筆觸細膩,但我卻不這樣覺得。就拿我最先讀到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來說吧,初讀,我覺得這篇文章又長又繁瑣,嘮嘮叨叨像一個老人敘述往事一樣沒完沒了。再讀,我有覺得這些文字沒有一個可用“細膩”來形容,更不要說“精緻”了。沒有詩一般的語言不說,且結構也很混亂。只是奇怪的是,對於這樣一篇我很不喜歡又很長的文章,我竟能耐下性子好好地讀它,並且還不厭其煩。於是,我又讀了一遍,發現這口語化的文字裏不僅樂趣橫生,也十分吸引人,發現這看似混亂的結構,竟用得十分巧妙……我只好感嘆一句:“這樣的文章,真是越讀越有味啊!”

《朝花夕拾》--每當讀到這個名字,浮現的總是這樣一個畫面:夕陽下,早開的花已有些微微合攏,但卻仍掩蓋不了它的美。這姿態,在柔和的金色下,令人陶醉……

朝花夕拾讀後感【3】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集,使人們走進這偉大文學家兒童時代,青年生活,看着偉人的生活,我們好似也勾起了我們的童年,那些平凡的故事卻述說着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道理。

這是魯迅先生晚年之作,卻是這樣一本富有童趣天真而爛漫的,其中的意思“朝花,夕拾”人老了,或許什麼也不想了,目標也沒有了實現的時間了,坐在家中小院的藤椅上,看一番落日的渲染,也許此刻腦海中卻有無數交織的畫面,或許是爲了一件事與家人爭吵,或許是爲了一件小事竭盡全力,想着想着,也許淚水就不經意間滑落,也許是綻放一個由心而生的笑容,也許……也許,可那一定是以後的事了。

讀完這本書後,然而我第一想到卻不是書中的內容多麼多麼的精神,卻想到了一個孤獨的老人是怎樣伴着黃昏寫下這一本書的,是緬懷?是不捨?還是留戀?從書中那樣輕快,稚趣的文字中卻看到一絲絲的憂,憂從何來,這並不難發覺。

憂愁雖在,章文中的故事情節絲毫不受此影響,反而別有一番趣味。

《狗,貓,鼠》完全是一個孩子的調皮,稚氣的心理,那該是魯迅先生在懷戀了,《阿長與山海經》一個魯迅與他保姆的故事,是兒時的不懂,孩子總是容易感動的,兒時很難忘卻吧?又是懷戀着呢,……共十篇短文,每篇都帶着魯迅的嚮往,嚮往那時的生活,苦,辣,酸,甜,總要嘗一遍才知道滋味的,待到嘗過之後才發覺所有的盡都是美味的,還想再嘗罷。

一個老人,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年少風華,想必,是該懷戀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