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與天下人同親:我的父親南懷瑾》有感

本文已影響 3.12W人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存在不滿,……沒有一個人沒有軟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沒有一個人懂得自己”。“這讓我看到人的平等”。作者南一鵬在書中如是寫道。

讀《與天下人同親:我的父親南懷瑾》有感

曾經我會用這樣的字句來安慰自己,因而寬恕自己,苛求外界,以至於一度生活在患得患失中,不可自拔。“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四句偈語,道盡了生活的最大意義。有一份力量的人,貢獻一份,倘貢獻了兩份,一份可以算作福報。即便如此,如果人在謀事時存有私心,計得量出,這份福報就變成了業報。造業容易消業難,人人都有一個良知,能預知到下一步的進退取捨。如果量入爲出,良知就被私心矇蔽了,如烏雲遮月,昏霞蔽日, 雖進亦退。拜佛的人多,而被成全的卻很少。人不是因爲財富地位而受人尊敬,而是能苦樂順遂、樂善助人、不計私利而形象高大。

據說,以前華智仁波切遊化藏地時,常以乞丐形象度化衆生,一次尊者超度亡人後,施主供養他三匹馬,他說:“我不需要任何供養,有三匹馬就會有三匹馬的煩惱。”

作爲在家人,我們不能像僧人一樣放下外緣,專心修持。總是抱有癡心,希望額外得到好處。不論是幼年考試還是成年工作,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績、好名聲,而名實之分,少有人去探究。貪小便宜吃大虧,即便吃虧了,也不願意放棄第二次嘗試。

父親患重病住院時,他因爲手術後的`用藥反應明顯,我曾目睹他的痛苦,也感同身受。每日臨睡前,母親都侍奉左右,以按摩來減少他的痛苦。待父親睡後,她才入睡。而天明之後,不論怎樣,父親都會嘔吐一番,有時在飯前,多半是飯後。而一日三餐加上日常護理,幾乎使母親少有時間好好休息。即便如此,父親也常因情緒不穩,而尋釁發火,母親不與之爭,依舊盡心照料。如此將近兩載,直至父親痊癒。可以說,母親很好地修正了自身,也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從我記事起,父親與母親曾長期不和,時有惡語爭吵。又因工作原因,父親曾長年外出,歸省後也多浸身酒局牌局之間,夜半方歸。善惡到頭終有報,不論是惡語還是應酬,都免不了積少成多,福禍輪轉。所以父病而牽連母親,可謂前緣往世,自有了斷。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出身,在世上,又常被煩憂困擾,進退兩難。所以與其求全責備,不如勤勉自修。

趙翼詩云: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功夫半爲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人生所求,全在自心。正心誠意地面對世事,雖無功亦無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