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 2.82W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彙編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通過自己的兒子的日記而改變的一部小說,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是亞米契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講述的是發生在四年級,以一個小孩子安柯利爲主人公發生在他身邊的事。講述了他身邊的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以及他身邊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令我最感動的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叫《小抄寫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裘里亞的少年。他的家裏非常貧窮,爸爸白天在鐵路上工作,晚上還要兼職抄500份紙條以貼補家用。沉重的工作讓父親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裘里亞就開始都偷偷地幫助爸爸抄寫紙條。長期的熬夜造成裘里亞睡眠嚴重不足,搞得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爸爸不明情況,於是就責備他,他只能忍着淚水,繼續偷偷的幫爸爸抄寫。終於,有一天爸爸知道了此事,他們一家抱到了一起。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認爲沒有錯,因爲現在的我們,只知道依賴家長生活,都過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沒有人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與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在想如果我是裘里亞,在爸爸訓斥我的時候,我絕對會不幹了,並很憤怒地將事實的真相告訴他們,並摔下那些紙條轉頭就走,根本不會還像裘里亞那樣忍着淚水,一聲不響默默忍受。這就是愛的力量!

泰戈爾說過:“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就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是愛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精彩,是愛讓我們的人生有喜有哀。愛是奉獻,我們有付出,我們也有得到,愛讓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幸福。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後感2

人們一提起親情,總會想到親人團圓的場面,家人過節的溫馨等。可有一種親情,是一條無形的線,承載着痛苦與心酸……這種親情在《萬里尋母記》中生動體現了。

這篇文章出自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主要寫了意大利熱那亞的一戶人家,家中有個名叫馬爾可的男孩。一次,男孩的母親外出時,寫信說“身體不適”,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馬爾可不顧他人的勸阻,踏上了如大海撈針似的萬里尋母路。路途中,他歷盡艱難,終於在一家醫院找到病重的母親。母親經過治療,很快康復了。

當我讀到“馬爾可剩下的錢只夠吃一個麪包了,去哪兒掙路費呢?就地打工嗎?可是誰要他呢?他的心快碎了”時,我思緒萬千。一面爲馬爾可着急,一面有從心中燃起對“親情”的敬畏:是怎樣的力量支撐着一個飢寒交迫的孩子堅持走下萬里尋母路?答案平凡而偉大:是親情在母子間搭起無形的橋樑,馬爾可在上面,獲得了堅定的信念!因爲,一個信念勝過百萬錢財!我接着往下讀,我讀到了母子重逢的場景:“馬爾可飛奔過去,母親伸出一雙枯瘦的手,緊緊地把馬爾可抱住,又哭又笑。”此時,我眼含熱淚也會心地笑了,勝利屬於母子二人!兒子歷盡艱辛,萬里尋母,而身患重病的母親,在親情之線的另一頭,頑強地與病魔鬥爭。這使我想起余光中的《鄉愁》中的一句:“我在這頭,你在那頭”。用這句話來形容親情再合適不過了!

這個故事也讓我想起我們身邊的感人故事:一個四歲的孩子,與她的母親相依爲命。可是有一次,母親患了重病,面對殘酷的現實,孩子用她稚嫩的小肩膀,毅然扛起一個家。除了上學,還要洗衣、做飯,總之,她成了家中的頂樑柱。這難道不是親情的力量嗎?

親情,是一支畫筆,勾出愛的線條;親情,是一縷陽光,播撒愛的火種;親情,是一碗熱粥一杯茶水,簡單樸實,貴在真心。親情,是“父母愛你,你愛父母”的美德,是舉手之勞,是愛的傳遞……親情還是什麼?是生活中的美。

愛的教育讀後感3

今天,媽媽送給我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我一拿到它,便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這本書寫的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所寫的日記,講述了他一年的成長經歷。

在《愛的教育》中,作者通過一個溫馨字眼‘’愛‘’,把所有的故事巧妙地連起來,給我們講述了人世間種種愛的形式:純真的同學之愛;溫馨的親子之愛;濃濃的師生情;對祖國的誠摯的愛。書的每一個故事都感人肺腑、發人深思。故事《帕多瓦愛國少年》中的意大利男孩,寧可自已處於飢寒交迫,瀕臨死亡,也不願意接受誹謗自已祖國的人的救濟。我被他對祖國深沉的愛所感動。故事《雪球》中的卡洛菲用球砸傷了老人的眼睛,他從最初的不敢認錯到最後鼓起勇氣向老人賠禮。我被他勇於承擔責任所打動。故事《少少筆耕》中的朱利奧晚上犧牲自已的睡眠時間偷偷的幫父親做抄寫工作,自已的成績下降了被父親誤解他也照樣堅持不懈。我被他體諒父親,關心雙親所折服……

最觸動我的是安利柯的父親寫給他的一封信《感恩》。在信中父親告訴安利柯,老師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我們應該尊敬老師,愛戴老師。信中有一句話,讓我難以忘記,那就是“老師把一生的精力,聰明和才智全部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們,是爲孩子做出一切的人。是開發你智慧的人。”是啊,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每天都在哺育着我們。指引着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讓我深深覺得“尊師”和“孝父母”一樣,是每個人必有的基本道德。

讀一本好書能夠給我們增添許多知識,讓我們感悟很多道理。希望像《愛的教育》這樣的好書越來越多,也希望讀這類好書的讀者越來越多!

愛的教育讀後感4

30號那天,一口氣讀完一半,每次在讀書的時候我總會有新的思考,然後默默的用鉛筆寫下來。在這個很多人被稱爲碎片化的時代能看完一本書和幾部電影算是很不錯了,我覺得要做成什麼事,環境太重要了,安靜的、遠離電子產品的地方很寶貴。

這一本書好像是在我小學的時候買的,當時我把它當休閒讀物來讀,一邊吃辣條一邊看此書,好像還沒看到結局,可惜的是當年的那本書找不到了。以前的那個時候也沒看懂過,這本書很樸實,是發生在小學四年級的事,主要是傳達愛與尊重,重點是小孩的單純之心。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想到我小學發生的很多事,到今天我才發現,我們不是從初中、高中開始變孤獨的,是從開始工作,開始真正受苦、離開爸媽的庇佑的時候。

今天我碰巧有時間經過王玲的家門口,她家過去幾家的隔壁是一個巷子,巷子後面就沒有路了,後面都是草,我記得以前在她家的後院有棵桃花樹,她說因爲丟了核,就長成了樹。我從巷子裏望去,那兒就是幾棵桃樹的枝葉啊。小時候我覺得她奶奶很兇,她很聽她奶奶的話,感覺她挺在乎此事的,她很文靜,瘦瘦高高。初三因爲有緣,我們又在畢業班級裏了,我永遠都會記得她穿的深藍色的大衣,帽子上有兩隻耳朵,很可愛。讀後感·她可能也想不到此時正有人寫她吧,可惜她也看不到。社會人,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是我的日語老師說的一句話。我想說社會人,最擅長的就是隱藏情感了。

今天在菜市場裏吃的熱乾麪。我在想:如果當初老爸能再多掙一點錢,我們家是不是就可以在這個小地方買個房了。你看,老鄉們、舅舅和叔叔都沒在老家啊,可能是當初沒抓住機會吧,還是說生活不完全以錢爲主。

如今,我們看到一個普通的家庭很容易逆襲,但又多少人會往這方面想的,90%的人都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吧,這個時代,我們離成名很近,其實也很遠。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這本書從新學期的開學作者安利柯開始記錄了每天所發生的事。它以“愛”爲中心,寫了多祖國的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對窮苦人的愛,總之愛無處不在。

文中少年愛國者(每月故事)講了一個少年在一艘法蘭西的輪船上去往意大利的熱那亞找自己的父母。這個少年經歷坎坷他是兩年前被父母賣到戲班裏,在戲班裏那些人整天多他拳打腳踢,連飯也不讓他吃飽,少年受盡了虐待,就找機會逃出了戲班。後來在意大利的領事館幫助下把少年送上了開往熱那亞的船,還給熱那亞的警署寫了信,說明少年的情況並要求警察把這個可憐的孩子送到他的父母那裏。悲慘的遭遇對少年造成了心裏的傷害,他渴望與善良人們交流他又不敢靠近別人。船上幾名在喝酒的乘客也聽說的少年的遭遇很是同情便掏出一些銅幣送給少年,其他的乘客見此也掏給少年一些銅幣,少年收起錢放到口袋露出一絲歡喜和笑容,他想用這些錢可以吃頓飽飯,可以給自己換上乾淨的衣服可以不被父母拋棄,想到這裏心中總會有無法彌補的痛處。喝酒的幾個人越喝越多他們竟說少年的祖國開始議論,說他的國家除了騙子就是土匪,官吏都是一羣豬玀,愚蠢的民族!下等的國民!強盜……正在他們說的起勁,少年拿起銅幣砸了過去,銅幣砸到他們的臉上,少年憤怒的喊道,“還給你們這些可惡的傢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

孟子有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文中的少年雖然年紀尚輕,但他的氣概卻絲毫不輸給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爲了捍衛祖國的尊嚴,他可以拋開那足以改變自己命運的金錢,這樣的骨氣怎能不讓同學們欽佩,這樣的愛國精神又怎能不值得我們學習?

大愛談之遠,小愛在身邊。愛我們身邊的人,物,事就是熱愛我們的祖國。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書是摯友,讓我們與知識同行;書是師者,讓我們的頭腦充滿知識;書是舟,讓我們通向知識彼岸。我與書有不解之緣,於是,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愛的教育》。

這本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爲主線寫出了學校與家庭中的愛。《愛的教育》語言簡樸卻每一個字眼都透出了濃濃的溫情,另人感動不已,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書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

馬可爾父母因家庭的負擔,負債累累。於是馬可爾的母親便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可不知爲什麼,他的母親突然失去了和家庭的聯繫。在沒有母親的日子中,馬可爾與父親天天以淚洗面,有一天,13歲的馬克爾終於忍受不住沒有母愛的日子,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去千里之外尋找母親。馬克爾的堅持、執着的決心終於打動了父親,父親爲馬克爾籌備好了一切,馬克爾開始萬里尋母。世界之大,馬可爾不知道從哪裏尋找,而且哪有如此容易找到母親?一路上,馬可爾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人們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母親。馬克爾的出現令生命絕望的母親重獲希望,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與母親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動人的場面,我不禁對他們的母子之愛肅然起敬。再想一想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還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尊敬長輩,這是多麼的不應該啊。

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會發現身邊會有許多關心你和愛你的人。愛很簡單,它是在冬日裏的一杯溫開水;它是夏日中的一杯冰水;秋日中的一杯濃茶。注意一下你身邊的人吧!他們都很愛你,愛不能用金錢換取,在我們失意冰冷時,請搬出它,那純純的、暖暖的愛會讓我們忘卻一切。看完《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什麼叫愛。

是書讓我們變得聰明;是書讓我們變得懂事;是書讓我們受益匪淺;是書伴我快樂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7

今天,我讀完了《愛的教育》一書,本書的內容比較多,是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裏的記事,構成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其間穿插着教師每個月給學生講述的一則則美好和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小學生的世界活脫脫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德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整部作品並沒有刻意講究修辭和結構,語言也異常樸實、曉暢;但由於它飽含了作家對在社會是下層艱辛度日的大衆的深沉的關愛,對晉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讚頌,由於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重情的一篇文章是每月故事中的———《佛羅倫薩小抄寫匠》,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名叫佛羅倫薩的少年,在他們家中,他是長子,他的父親是個鐵路職員,養活着一大家子人,可是,佛羅倫薩的父親掙的錢太少,所以他還常常找一些抄寫的活幹一干。一次他又找到了抄寫的活,佛羅倫薩見了,覺得父親太辛苦,就在每天夜裏十二點鐘以後,他便去父親的書房悄悄幫父親抄寫東西,久而久之,佛羅倫薩在抄寫東西的時候不小心把書碰到了地上,這下驚動了正在牀上睡覺的父親,他來到書房一看,自己的兒子正在幫他抄寫東西,不由落下了眼淚,他一下抱住了兒子,輕聲抽涕着……

看了佛羅倫薩,在想想自己,真是讓我無地自容。

有一次,在全家勞動中,我們大家一起分工,我分得比較小,只用了十分鐘時間就完成了任務,而媽媽、爸爸等都沒有打掃完,於是,我準備自己去看電視,可媽媽叫住了我,讓我幫忙,我心中不快,就胡亂地幹了一番就算完事了。

我想:我看完了《佛羅倫薩小抄寫匠》這文,以後再也不會像上次這樣了,因爲我知道了,什麼纔是孝。

愛的教育讀後感8

《愛的教育》的男主角安利柯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四年級小學生。他有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並帶着極大的熱情去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心靈和思想的營養品。在文章中,安利柯的家庭環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一切。有句話說得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握着孩子發展的方向。在《愛的教育》中,無論是來自底層的父母,還是有錢有勢的紳士,他們大都是以正面的積極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當今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孩子們,引導他們與人爲善,和睦相處。

在十月“貧困的母子”中,安利柯和母親從報紙上看到一批需要幫助的人的名單,選擇了其中一位婦人送些東西。而這位婦人就是安利柯同學克洛西的母親。安利柯的母親說道:“不要出聲!如果他發覺自己的母親接受同學家的施捨,多麼難爲情啊!你快先回家去吧!”而當克洛西發現安利柯後,安利柯的母親推了他一把,讓他主動和克洛西打招呼。母親的身教比言教更爲重要這樣的舉動對安利柯的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讓安利柯在生活中學習到關愛他人、心存善良。這樣的言傳身教還有很多,如十二月《訪問受傷老人》,父親帶着安利柯探望受傷的鄰居老人;四月“父親的老師”中,父親對老教師的感恩之情、之舉讓安利柯真切地看在眼裏;五月“畸形兒”中母親的書面交談:“安利柯!你知道我爲什麼不讓你進去嗎?因爲把你這樣健康的小孩帶進去,對那些不幸的採集小孩來說,是多麼殘忍的事啊!……”

書中,每一個月父親或母親都會給安利柯一篇寄語,話題多樣,有親情的交流、有對安利柯存在問題的諄諄教導、有關鍵事件的告知,書面交流的方式顯得更爲正式和隆重。

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就在這樣一個個看似日常卻寓意深刻的故事中潛移默化的'詮釋,不僅讓看書的兒童受到啓發和教育,身爲家長的成人更應該有所悟。

愛的教育讀後感9

要數我最愛看的書,那一定是《愛的教育》了,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讀完的時候,眼裏已經含滿了淚花。合上書,一個個人物依然在我腦海裏迴旋,那麼清晰;一個個故事,依然久久揮之不去,那麼深刻,那麼令人感動。因爲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友情和愛。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愛的教育》裏到處都充滿了愛,同學之情,你父子之愛,師生之愛,這一個個故事裏,講述的是非常普通的事,傳遞的卻是深厚的愛。我印象最深的是“告別”這一章,距離將讓他們無法再時時相處,不能一同嬉戲玩耍,享受快樂時光,讀着讀着,我不由得想起放假前最後一天,要離開這個教室兩個月,要離開同學們兩個月,要離開這個校園和老師兩個月,心裏就覺得有好多好多的不捨,看老師那美麗的笑容,聽同學們的歡呼聲,我心裏也雀躍着,期待暑假不一樣的生活,但是,一股酸酸澀澀夾雜雀躍裏,讓我揮之不去。

當我走出校門,校園彷彿在對我說:下一學期再見!帶着短暫的傷感,我離開校園,但是我知道了,校園會永遠歡迎我回來,老師始終都牽掛着我,同學一直都記惦着我,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這本書,讓我深深地知道了父母之愛,同學之情,師生之情,用心去感受這些美好的情感,讓自己生活地更有滿足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1920xx年)。他是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者,作家。出生於意大利古利亞地區一個名叫奧奈季亞的村鎮。20歲時從軍校畢業後參軍,開始寫一些愛國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意大利軍旅生活》。1886年,耗時近十年創作的《愛的教育》面世,爲他贏得了世界聲譽。

我從掃煙囪的孩子抽抽搭搭地說:“今天我掃了好幾處煙囪,得了30個銅幣,誰知弄丟了。我的衣袋有個洞……”說到這兒,他不禁哇哇大哭,“沒有錢我不敢回去,老闆肯定會打死我的!”

圍觀的人漸漸增多。衆人正不知該怎麼辦,這時,一個女孩拿出兩個銅幣說:“我只有兩個銅幣。大家湊一湊,幫幫他吧。”立刻有很多人掏出錢來,8個,10個,15個……還是不夠。一個助教走過來,放下一個銀幣,大家向她歡呼,她卻紅着臉跑開了。還差5個!這段話中,我覺得大家和助教的樂於幫助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一次,我和我的弟弟一起玩,吃飯的時候,我去端板凳,弟弟在那裏自己玩,突然,“咚”的一聲,弟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趕緊放下板凳,飛奔過去,弟弟已經爬起來了,我問弟弟有沒有摔破那裏,弟弟說沒有。我放心的去端板凳了。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高爾基以往說過:“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我愛讀書,因爲從書中我能夠得到歡樂與知識。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對我有很大感觸的書,就是《愛的教育》。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僅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災難》中講了上學路上,一位一年級學生忽然離開了母親的手,倒在了街上,一輛街車駛來,這一刻被一個名叫洛佩諦的孩子看到了,他大膽的跳了過去,小學生被救起了,但他的腳被車扎傷了。洛佩諦讓我久久難忘,他爲了救一個一年級小學生不怕讓自我受傷,這種舍已爲人的精神,真是太讓我敬佩了。

《耐力的保護者》中弱小的耐力不受大家尊重。有一天,他又被捉弄了,他卻不反抗,卡隆跳了出來,保護耐力,勿蘭諦不怕,他嚐到了卡隆的拳頭,之後,再也沒有任何人敢欺辱耐力了,卡隆也十分尊重耐力,他們成爲了一對好朋友。我明白了愛是相互的,這樣的愛令人感動。

愛,是一個猜不透的詞。愛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料;愛是在同學摔倒時,伸出一隻手;愛小到幫同學撿起掉在地上的橡皮,愛大到獻血,捐獻骨髓,爲國獻身。世間的愛說也說不完!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這本《愛的教育》。因爲成爲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着去看,而是將它擱置在一邊任其生灰生塵。直到有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它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真正吸引我的,感動我的並不是其極高的文學價值,而是其無處不在的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在這些近乎完美的愛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親子之愛,尤其是媽媽的愛。

記得有一天,媽媽和往常一樣早早起牀,爲我準備好了熱乎乎的早餐。我以爲又是我最愛吃的三鮮粉,興沖沖跑到餐桌一看,居然是我最不愛吃的雞蛋煮麪條。看到討厭的雞蛋煮麪條,我很是不滿,大聲嚷嚷起來:“怎麼又是這些難吃的東西?”可媽媽卻心平氣和地說:“你現在長身體,只有攝入了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認真聽講……”媽媽正在發表長篇大論,我卻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不吃,不吃!雞蛋煮麪條再有營養再好我也不吃!”說完,我嘟着嘴,背起書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中午放學回家後,我發現飯桌上全是我最愛吃的菜。早上餓着肚子的我狼吞虎嚥吃了起來。正當我大快朵頤時,我忽然發現媽媽比平時吃飯慢得多,仔細一看,這才發現媽媽手指纏着紗布條,還滲着血呢!一問才知道,原來媽媽在切菜時因爲擔心我上午會餓着,分神了而不小心切傷了手指頭。知道這一切後,我還是大口大口地吞着飯菜,但已經不知道這些飯菜是什麼味道了……

媽媽的愛,雖然沒有《愛的教育》那本書上的愛那樣有名,但它一樣感人至深,一樣完美無暇。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體會到了友誼是無價之寶,如果你不好好珍惜它,它就會很快從你身邊消失。

當我讀到克洛西被別的學生戲弄、被尺子打、被栗子殼砸。克洛西終於忍不住了,他用墨水瓶去扔弗蘭迪,可是弗蘭迪敏捷地躲開了。墨水瓶砸到了正從外面進來的老師。老師非常地生氣,說:“是誰扔的!”蓋隆說:“是我扔的。”老師說:“你平時不會這麼調皮的,到底是誰扔的,我不會怪他。”克洛西啜泣地站起來,說:“有人欺負我,還打我。我氣昏了,才用墨水瓶砸他。結果他躲開了,所以墨水瓶砸到了您。” 蓋隆是怕我被批評所以他才說是他扔的。老師表揚了蓋隆,批評了弗蘭迪。

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正在公園裏打籃球。突然,有一個人把另一個人壓在地上,死活不肯起來。我看見了,放下籃球,過去看了。我問那個壓在別人身上的人:“你爲什麼要壓在那個人身上呢?”他回答道:“他好欺負,我壓在他身上好玩兒。”另一個人急忙說:“快救我出來,我現在很難受。”我聽了,把壓在他身上的人推開,說:“小朋友,快跑,我們不能被他抓到,否則就倒黴了!”我們一直跑,然後我讓他先到我家躲一下,遲點我們再出去。過了一個小時後,我們走了出去。發現他不見了,我就讓那個小朋友回家了。

我希望人間處處有愛,處處是和諧的春天!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這星期我看了一本書,叫《愛的教育》,它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本書由許許多多真實感人的故事組成,我對其中的三個故事印象最深刻。

第一個故事叫《我們的老師》。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老師看到一個學生臉上全是紅皰疹,就問他得了什麼病,還摸摸他的頭、捏捏他的手,看他有沒有發燒。這時,另一個學生在桌子上扮鬼臉,被老師發現後,其他同學們都以爲老師會責罰他,但老師卻只說了一句話:“以後不要再這樣了。”這位老師把學生們都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用他的關愛和包容體現了濃濃的師生之情。

第二個故事叫《爸爸的小看護》。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齊齊洛的小男孩,聽說他的父親得了重病,就趕去醫院看望。在醫院裏,齊齊洛幫助“父親”整被子、趕蒼蠅、送茶水、喂湯藥,還不停地和“父親”說話,寸步不離地守護在身邊。男孩用自己對“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體現了深深的父子之愛。更爲難得的是,當男孩發現那位不是自己的父親時,還堅持要照顧那位素不相識的病人,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純潔。

第三個故事叫《玩具火車》。這個故事講的是普雷科對恩里科的小火車愛不釋手,但因爲家裏很窮,買不起這樣的玩具,只能在恩里科家裏小心翼翼地玩。恩里科知道這個情況後,就毫不猶豫地把這個自己心愛的玩具火車送給了普雷科。恩里科的這種舉動體現了厚厚的朋友之誼。

讀完這本書,我又想起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是的,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共在一塊土地上,不管是貧窮的還是富貴的,也不管是身體健康還是身有疾病的人,都要相互關愛。這樣,我們就每天都能生活在愛的海洋裏。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根據兒子的日記寫出的日記體兒童小說,書中講了安利柯四年級在班裏發生的故事,還有安利柯教師所念的每月故事,很適合小學生閱讀。

主人公安利柯的朋友很多,有的讓我敬佩,有的令我厭惡,有的讓我同情。品德高尚的卡隆是讓我最敬佩的人,一次上課前,幾個同學戲弄克洛西,克洛西一時動怒,抓住墨水瓶向他們扔去,卻不料砸到了剛進門的教師臉上,教室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這時卡隆挺身而出爲克洛西頂罪,教師明白事情的經過後,對卡隆豎起了大拇指

卡隆還是耐利的保護者,耐利是安利柯同學中最弱小的一個,經常受同學們的欺負。突然有一天,卡隆站出來,鄭重地說:“欺負耐利的同學聽着,如果你們誰敢碰一下他,我就讓他好看!”有個同學不服氣,結果當場捱了卡隆一拳,他助人爲樂、敢於承擔的良好品質讓我十分喜歡。德羅西是書中的好學生,他與人爲善,品學兼優,不怕吃苦,是教師的小助手,更是我學習上的好榜樣。可伶的克洛西,家裏貧窮依然學習用功,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學習。

書裏的每月故事我都十分喜歡讀,大多講的是孝心少年或愛國少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小抄寫員》和《六千英里尋母》。小男孩敘利奧爲了讓家裏有更多錢,每一天晚上12點都替父親抄寫信封掙錢,長久下去,敘利奧睡眠不足,成績下降,不知情的父親責罵他。當父親明白真相後,才明白自我兒子的苦衷;少年瑪爾可歷經千辛萬苦,足足走了六千英里,才找到自我一年不見的母親。兩個故事都是在誇讚少年的孝心,如果我有這樣的品德,我想我的父母必須是最幸福的。

《愛的教育》裏有許多品德高尚的人,每一位都值得我們學習,誠實、守信、孝順、奉獻、保護弱小……具備這些品德才是最好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