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愛心樹》有感(15篇)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讀《愛心樹》有感(15篇)

讀《愛心樹》有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愛心樹》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愛心樹》有感1

在這短暫的寒假當中,我讀許多書,有:《愛心樹》、《青銅葵花》和《祕密花園》這三本書。這幾本書都讓我受益匪淺。但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書那當然就是《愛心樹》啦!這本《愛心樹》雖然能說是小嬰兒看的低幼兒的書,可是我想:張老師讓我們看肯定有些什麼“意圖”的呀。於是,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愛心樹》主要講得是一個小男孩和一棵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時候男孩和大樹一起玩耍、嬉戲,可是小男孩長大了之後,卻一直再向大樹索取東西,而大樹卻一直滿足了他的心願,從不說一句怨言,還不求回報,到最後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軀去完成男孩的心願——坐一會兒。可見大樹是多麼的愛那個男孩,多麼的無私呀!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生活中,我也常常幫助別人,哪怕只是幫了一點忙,自己心中也會感到快樂的。這讓我更深一步的瞭解了“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含義了,又讓我想起了高爾基說的一句話:““給”,永遠比“拿“愉快。還讓我知道了,人類和其他植物、動物是一樣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樣的過程。

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爸爸媽媽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幫助我們,卻一直不求回報,而且還默默無聞,這種“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精神是多麼的可貴呀!

讀《愛心樹》有感2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愛心樹》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一棵極有愛心的樹跟人類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棵樹,深愛着一個小男孩。那位男孩有時爬到樹枝上去盪鞦韆,有時跟大樹媽媽一起捉迷藏,大樹媽媽每次都可以找到他,大樹媽媽跟他在一起玩感覺很快樂、玩餓的時候愛心樹就讓他爬到自己的身上摘蘋果吃,這時大樹感覺很快樂、男孩慢慢地長大了,有一天,大樹叫他到自己的身上來盪鞦韆、男孩說他長大了不想再到大樹媽媽身上去盪鞦韆了,說想去買一些好玩的東西,大樹說:你是想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吧,我沒有錢,但我的果實你可以將它摘下來,到街上去賣之後賣好的錢你就可以買自己想要買的東西了,這樣你就會感到快樂了。男孩笑了,看到男孩滿意的樣子,大樹也很快樂。

過了好久男孩也沒有來看大樹了又過了幾天男孩沮喪地又來了,說他現在已經是個成人了,想有間自己的房子好娶妻生子。於是樹讓他把枝椏砍去,自己搭建了房子。又一天,男孩悶悶不樂地向樹說他厭倦了故鄉,想要到遠方尋找陽光燦爛的日子,於是樹又把主幹給了他,讓他自己造了條小船,完成了出海的夢想。看着男孩滿懷壯志地去尋找新的人生,樹很快樂。

多年後,男孩倦遊歸來,又來到樹的身邊。樹看看自己僅存的樹墩,十分抱歉地對男孩說:“如今我只剩下一個老樹墩,實在沒有東西可給你了”。男孩滿臉倦容地對樹說,現在我需要的也不多了,只想有個安靜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樹說,既然是這樣,那麼我這老樹墩還是挺管用的,“來吧,坐下來,好好的休息一會兒”。身心疲憊的男孩坐下了,樹努力地挺直了腰支撐着,那一刻,樹彷彿又回到從前,覺得自己好幸福。讀到這兒,你是否已經流下了感動的眼淚?這是一棵平凡樸實的樹,也是一棵爲了自己深愛的孩子而給予了他太多太多的愛的樹。

看完這本書,讓我覺得媽媽就像那棵樹,我就像那個小孩。媽媽無私的愛我,照顧我,我也一定要更愛媽媽,好好學習,做一個健康、樂觀、無私、好學的好孩子。等我長大了,我也會回報媽媽,一直照顧媽媽。我會很愛很愛樹,就像樹很愛很愛我一樣。

讀《愛心樹》有感3

閱讀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名字叫《愛心樹》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棵樹,他非常疼愛一個小男孩。

男孩每天收集她的葉子,把葉子編成皇冠,扮演森林裏的國王。男孩會爬上樹幹,抓着樹枝盪鞦韆。他們會一起捉迷藏,玩累了,男孩就睡在樹蔭下。

他們都很快樂!

小男孩兒長大了,有一天小男孩來到樹下,他對大樹說:“我想要錢。你可以給我一些錢嗎?”

“真抱歉”,樹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樹果。你把我的果子拿到城裏去賣,你就會有錢了,你也會很快樂!”

於是,男孩爬到樹上,摘下他的果實,把他們通通帶走了。

大樹很快樂。

後來,小男孩兒又向大樹說自己需要一所房子,大樹讓它把自己的樹枝砍下來去蓋房子。幫助了小男孩兒,大樹依然很快樂!

接下來,小男孩兒又說:“想要一條船,可以帶我離開這裏。你可以給我一艘船嗎?”

“砍下我的樹杆去造船吧!這樣你就可以遠航,你就會快樂。”樹說

於是男孩砍下她的樹幹,造了一條船,坐船走了。

樹依然很快樂。

過了好久好久,男孩又回來了。

“我很抱歉,孩子”,樹說,“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我真希望我能給你些什麼,可是我什麼也沒了,我只剩下一根老樹樁。我很抱歉。”

“我現在要的不多,”男孩說,“只要一個安靜的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很累很累。”

“好啊!”樹一邊說,一邊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樹樁是最適合坐下來休息的。來啊,孩子,坐下來,坐下來休息呀。”

男孩坐了下來。大樹非常快樂,真的非常快樂……

聽完老師《愛心樹》這個故事,我心裏很難受,我想問大樹:“你疼嗎?小男孩把你的樹枝和樹幹都砍走了,你傷心嗎?你真的像媽媽和老師一樣,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卻從來沒有要求回報!”

我感到小男孩很自私,一直向大樹要東西,大樹把他所有的東西都給了小男孩,最後只剩下一個樹樁,卻讓小男孩坐下休息。大樹依然很快樂!

我想對小男孩說:“你應該知道報恩,愛心樹對你這麼好,你應該報答愛心樹。不應該一直向他要東西。”

愛心樹就像媽媽一樣,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日夜陪伴着我;當我走累的時候,媽媽吃力的揹着我,卻從來不說累;媽媽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媽媽,我想對您說:“我愛您!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用好的成績來報答愛我的人!”

我還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經常幫助別人!

讀《愛心樹》有感4

在這短暫的寒假當中,我讀許多書,有:《愛心樹》、《青銅葵花》和《祕密花園》這三本書。這幾本書都讓我受益匪淺。但其中令我感慨最深的書那當然就是《愛心樹》啦!這本《愛心樹》雖然能說是小嬰兒看的低幼兒的書,可是我想:張老師讓我們看肯定有些什麼意圖的呀。於是,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愛心樹》主要講得是一個小男孩和一棵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時候男孩和大樹一起玩耍、嬉戲,可是小男孩長大了之後,卻一直再向大樹索取東西,而大樹卻一直滿足了他的心願,從不說一句怨言,還不求回報,到最後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軀去完成男孩的心願坐一會兒。可見大樹是多麼的愛那個男孩,多麼的無私呀!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慨:生活中,我也經常幫助別人,哪怕只是幫了一點忙,自己心中也會感到快樂的。這讓我更深一步的瞭解了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含義了,又讓我想起了高爾基說的一句話:給永遠比拿愉快。還讓我知道了,人類和其他植物、動物是一樣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樣的過程。

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爸爸媽媽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幫助我們,卻一直不求回報,而且還默默無聞,這種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精神是多麼的可貴呀!

讀《愛心樹》有感5

《愛心樹》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小時候經常跑去和一棵大樹玩耍,採集樹葉,藏貓貓,盪鞦韆??只要小男孩快樂,大樹就會感到幸福!男孩漸漸長大了,他要做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情,不和大樹做伴了,大樹感到孤寂。有一天男孩來了,他向大樹要錢,大樹無怨無悔給小男孩自己的果實,讓男孩賣掉換錢生活;很多天過去了,小男孩因爲結婚,又來要房子,這棵大樹讓小男孩砍走樹枝造房子,小男滿足了,大樹很快樂!後來,小男孩又想去遠遊,大樹又讓小男孩砍掉樹幹做船。船駛走了,大樹很快樂,但是心裏有些??(我想大樹可能更多的是對孩子的眷戀)。過了好久,這個身心疲憊的男孩又回來了,大樹說:“我什麼都不能給你了,我只有老樹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樹墩上休息,大樹很快樂。

文中的'大樹奉獻了自己的果實、樹枝、樹幹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它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付出,爲的卻只是能讓小男孩快樂,希望小男孩能獲得他所想要的幸福。這樣的愛多麼偉大,多麼無私,多麼令人感動。想想在我們的身邊不也存在着許許多多這般偉大、無私的愛嘛。可曾感受,我們的父母就是這樣一棵“愛心樹”。或許在孩子們看來,父母的愛早已成爲習慣,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但是站在這一刻,當自己面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時,要自己真正地踏上新的旅途時,回過頭看看過去的點點滴滴,雖然有些往事已漸漸變得模糊,但父母對我的那份愛,那種感覺,就如記憶的鵝卵石,無論時間的溪流怎麼沖刷,永遠都不會淡忘,那是種心靈的觸動。可曾感受,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的“愛心樹”,爲了能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爲了能讓孩子們在歡樂地天空中翱翔,爲了能讓孩子們健康茁壯地成長。老師們把畢生的精力毫無保留地給了學生,就像一隻蚌,用愛的汁液一點一滴地孕育沙礫,直到把它孕育成一顆珍珠,不求半點兒回報。還有警察、醫生??很多很多的人,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樣無私、偉大的愛。付出了,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回報。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愛,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斑斕;也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愛,我們是如此的幸福與快樂!

但在感動的同時,我對文中的小男孩不管不顧一味索取,不懂關心,不懂感恩的行爲有着一種心痛的感覺。怎樣愛孩子纔是真正的愛?要讓孩子獲得真正幸福,就必須讓孩子們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爲了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成爲有用之材,就不該只是盲目愛的付出,要適時適機地引導教育。孟母三遷、五子登科、斷機教子、岳母刺字等,這都是教育孩子很好的例子,愛需要理智,愛是無私的卻是有度的,我們在付出愛心的同時,也要教孩子學會知足,學會感恩,學會做人的道理,教他們以同樣的方式去愛社會,愛自然,愛身邊的一切,這纔是真正的愛!偉大的愛!在得到愛的同時,也要學會傳遞愛。

讀《愛心樹》有感6

第一次讀《愛心樹》這本書,就引起我的深思,感慨頗多。

孩子愛這棵樹,樹也愛這孩子。孩子總是在樹上盪鞦韆,餓了就吃樹上的果實,生活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可孩子逐漸長大,需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他開始向樹索取。樹把自己的蘋果,還有樹枝,甚至自己的樹幹都獻給了孩子,樹不求回報,不需感謝,感到非常快樂。

這棵樹很無私很偉大,可這種愛值得嗎?不,我認爲不值得,是錯誤的。這樣致使男孩養成依賴他人的惡習,而無法獨立生活。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去賺錢,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創業。這樣纔是有尺度的愛,纔是智慧的愛。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我的奶奶就是這樣一棵“大樹”,我那可愛的“小公主”妹妹就是那“男孩”。每次我和妹妹去奶奶家,奶奶必定親自來迎接,早早地等在門口,不時地朝外張望。一看到妹妹,馬上低頭說:“哎呀!這麼遠的路,快快快!快點進屋。”說着抱起小公主,笑容滿面地進了屋。我們明明是一路坐車過來的,哪裏會累啊!進了門,奶奶準備了許多零食,親自送到妹妹面前。妹妹連句謝謝都沒有,撕開包裝,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垃圾也隨手亂扔。奶奶看了,也只是笑了笑,默默地幫她撿起來。

唉!奶奶就像故事中的“大樹”那樣,對妹妹百依百順。愛孩子當然可以,寵孩子,卻不宜。正確的愛一定要有尺度,更要有智慧。

讀《愛心樹》有感7

你們知道嗎?在世界上有過這樣的一棵樹,它叫愛心樹,爲什麼叫愛心樹呢?它的名字是有來歷的。

從前,它的名字不叫愛心樹,它只是一棵普通的蘋果樹,很孤獨的蘋果樹。可是有一天,有一個小男孩來到蘋果樹下,他是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還很淘氣。於是,他和大樹玩了起來,他在大樹身上盪鞦韆,爬上大樹摘蘋果,和大樹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樹上睡覺。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小男孩變成了小學生,他天天要上學,沒有時間和大樹一起玩,大樹很孤單。

有一天,小男孩來到大樹下,大樹說:“來吧,孩子,到我身上玩吧。這樣,你會很快樂的。”

“我想要錢,可以買玩具。”小男孩說。

“對不起,我沒錢,但是,你可以把我的蘋果拿到集市上賣。”樹說。於是小男孩把大樹的蘋果拿了下來,一個也沒剩,大樹很快樂。

過了很久,小男孩又來了,這次,樹也像上次一樣讓小男孩上來玩,小男孩已經是個大人了。小男孩這次要房子,樹說:“我的房子是森林,沒辦法給你,不過,你可以把我的樹枝拿去蓋房子。”於是小男孩砍下他的樹枝,拿去蓋房子。

又過了很久,小男孩又來到樹下,這次,他要一條船去遠方。樹讓他把自己的樹幹拿去做船,大樹很快樂。

可是……最後小男孩又回來了,樹沒法再給它東西了,於是,小男孩坐在老樹樁上,大樹快樂極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不能做對他們不好的事,因爲他們就是愛心樹,陪着我們成長。

讀《愛心樹》有感8

記得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是在讀五年制師範的第四年,那是一堂兒童文學課。兒童文學的老師爲了讓我們能更真切地瞭解兒童讀物,經常在課堂上讓我們欣賞。原本總覺得小孩子看的書無非是一些絢麗的卡通漫畫亦或是我們從小便已熟知的經典童話故事,不免覺得無聊。然而我們錯了,現在小孩子的讀物中無論是圖畫還是語句的設計,都是經過編者深思熟慮的,都從中透露着點點滴滴的道理,只要在閱讀後細細地去回想,便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在繪本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愛心樹》。

大學畢業踏上工作崗位,成爲了一名人名教師。在一次晨讀課,我帶領孩子們閱讀了《愛心樹》,孩子們看着大屏幕中簡潔的畫面,聽我讀一句句簡練的話語,起初還有點浮躁的課堂卻漸漸安靜了下來,越往後讀情緒便越投入在故事的情節中,我發現自己的聲音開始變的梗塞,孩子的情緒也受到了影響。雖然孩子們並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觸,但這樣就夠了。

這本由天才繪本作家希爾弗斯坦所寫的《愛心樹》,雖然裏面只有簡單利落的黑白線條和簡單的文字,但是卻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一次又一次不思厭倦地去翻閱。究竟這本書具有了何般魔力,能讓我如此迷戀,我想還是根源於文章所描述的一種引人深思的愛。

讀《愛心樹》有感9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特別好看的書,書的名字叫《愛心樹》,這本故事書是美國的謝爾、希爾弗斯坦爺爺寫的。故事的內容非常感人。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棵大大的蘋果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每天和大樹一起玩,小男孩愛這棵樹,大樹很快樂。可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他不再找大樹玩,大樹經常感到寂寞,非常想念男孩。男孩第一次回來了,大樹十分高興,可是,男孩沒有心情和時間陪大樹玩,他想買一些玩具,需要錢,大樹就給他蘋果,讓他拿到集市上去賣錢,男孩立刻照做,大樹很快樂。男孩第二次回來找樹,他有了妻子和孩子,需要一棟房子,大樹又讓他把自己的樹枝砍斷,拿去造房子,男孩毫不猶豫地用樹枝造了一棟房子,大樹很快樂。男孩第三次來找樹,他很累,很煩,需要一艘大船去遠行,大樹連忙讓他把自己的樹幹砍去做船,孩子開心的走了,大樹只剩下唯一的樹墩,卻依然很快樂。最後,孩子老了,再也走不動了,再次回到了大樹身邊,大樹連忙努力的挺直起自己唯一的樹墩,讓孩子坐下來休息,孩子坐在樹墩上望着遠方,思考着什麼,大樹快樂地笑着。

看完故事,我問媽媽,“那個孩子坐在樹上想着什麼呢?大樹只剩下樹墩,他會離開這個世界嗎?”媽媽笑着沒有回答,我想,那個男孩長大以後過得一定不算幸福。小時候大樹給他那麼多的快樂,長大後他有了開心的事卻獨自享受,從來沒有帶着自己的妻子,孩子來看望大樹,直到有困難,有挫折纔會想起它。他坐在樹墩上一定是在後悔,因爲快樂和幸福是要分享的!看着看着,我覺得媽媽,爸爸,外公,外婆不也就是就我身邊的愛心樹嗎?從小,他們就無微不至的照顧着我,每當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在我身邊全心全意地支持我,他們是那麼的無私,那麼的慷慨!我長大後一定也要關心他們!

媽媽摸摸我的頭,笑着說:“超超,你長大了!你放心,大樹是不會離開你和這個世界的,因爲生命因愛永存!”

讀《愛心樹》有感10

今天我讀了一本《愛心樹》,讀到一半的時候哇哇大哭,不知道爲什麼我會很難過,讀不下去了,後來媽媽堅持讓我讀下去,媽媽問我爲什麼哭,我說很難過,他把大樹砍了。媽媽又問那麼大樹難過嗎?我說大樹很開心。我哭的越來越厲害了,我覺得爸爸媽媽就像大樹。

媽媽說他們永遠很愛我,不管怎麼付出他們都很開心,我不太明白,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很愛我。

讀《愛心樹》有感11

這是一個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樹索取,樹爲男孩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無怨無悔。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樹的無私,無怨,最催人流下淚的是樹奉獻出了一切,卻很快樂。

看着看着,就想到自己的父母,老師,朋友。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不是無牽無掛,父母給予生命,老師爲其啓智,朋友爲其排憂解難。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愛心樹,在我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我們,支持我們。而我們, 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有困難,有挫折時,纔會想起他們。 如果不是愛,又怎能讓樹奉獻了一切還無怨無悔呢?在整本書中一起貫穿全文的最讓人感動的一句話,就是“樹很快樂”。樹枝被砍光了,樹幹被砍斷了,已經犧牲到了沒有什麼可以犧牲的份上了的樹,依然還是那麼一句話。當看到結尾處那個被喚爲男孩的老人,佝僂着身子坐在樹樁上,“樹很快樂”那幾個字又一次跳入眼簾時,這怎不叫人感動?

我們也可以從這本書的另一角度來解讀,我們就不難會提出一連串的疑問——樹把一切都給予了男孩,這對於他來說,有什麼意義呢?書中從頭到尾,直到男孩變成一個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樹還是把他喚作“孩子”,這僅僅是一種親暱,還是意味着男孩在精神並上沒有長大?男孩是不是索取得太多了,樹這種完全的自我犧牲真的是一種真愛,真的是一種值得讚美的精神嗎……那棵樹不就是我們的父母嗎?而那個男孩就是我們。當我們一次次地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時,父母總是會付出一切努力來滿足我們的要求,而我們在達到了要求之後,總是高興地跳着叫着,不在乎父母爲了滿足我們的要求已經筋疲力盡了,我們接受着父母給予的東西時,就像那個男孩從不管樹的痛苦只是一味地接受樹的“無私奉獻”一樣。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父母之所以對孩子只是付出而不求回報,因爲在他們心裏只有孩子,一點也不顧自己。這是什麼?這是愛。一種天地之間最真的愛。希望,這種愛,是可以相互的……

讀《愛心樹》有感12

上週在一堂讀書課上,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愛心樹》這本書,據說看了這本書能讓我們懂得感恩。老師還說,只要你一翻開這本書,你就會被它深深的吸引。我在想,這本書真有這麼大的魔力嗎?一放學,我便催促媽媽帶着我去了博文書店,迫不及待的買走了這本書,生怕被別人給搶走了。

一翻開書本,看到的是並不逼真的圖畫和了了無幾的幾個字,我心想,這也算是書?可是,當我認真翻開書,仔細看時,我卻驚奇的發現這本書中簡單的話語和很少的幾個字,卻在訴說着一種愛,無私的愛……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棵大樹和一個孩子的故事,故事裏的孩子在向大樹的不斷索取中長大,男孩離開大樹後也一直沒有來看望大樹。在這中間,大樹從沒有想過要男孩回報給自己什麼,相反,大樹還覺得很開心。

文中“大樹都很快樂”這句話出現了N多次,我反覆了看了幾遍,終於我讀懂了,我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了。我懂得了大樹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她會盡自己所能滿足我們,她很快樂;我懂得了這種不求回報又無私奉獻的高尚只有媽媽纔會有;我懂得了我們的媽媽就像這棵愛心樹一樣,心裏結滿了愛心果。媽媽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我們,而我們卻只顧着不斷的向媽媽要這要那,哪裏想到要關心一下辛勞了一天的父母,我們真是不應該啊!

當我輕輕的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總覺的除了這些,作者一定還要說明點什麼。書中的小孩在向大樹索取的過程中,從沒有給過大樹什麼,哪怕是一口水。在得到許多東西后,他似乎也不快樂。想到這裏,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我們在索取的時候也要懂得回報。懂得去幫助別人,纔會感到快樂,難道不是嗎?

不覺我擡頭看一眼陪我一起讀書的媽媽,我輕輕的站起來,在媽媽的額頭上送上一個甜甜的吻。媽媽,請您不要疑惑,這是兒子發自內心的。因爲我想到了在寒風中您抱着我的溫暖懷抱;我想到了在我生病時您對我的悉心呵護;我想到了……我分明看到了,您一定是感動了,眼睛裏含滿了淚花,媽媽一定知道兒子讀懂了這本書。

媽媽,兒子長大了,在這個感恩的歲月裏,兒子會用我的愛來回報您,請您相信我!

讀《愛心樹》有感13

“給予”?“索取”?讀了《愛心樹》這本書,這兩個詞一直在我的腦子裏徘徊。

這本繪本主要講了小男孩小時候跟大樹親密,可慢慢長大了,男孩只回來了四次,每次只知道貪婪地向大樹索取。大樹一次次無私地給予,卻很快樂!

小男孩,你怎麼能只知索取,而不懂得回報呢?大樹爲了你,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他有抱怨過嗎?他有向你傾訴過嗎?而你沒有絲毫抱怨,甚至連一句感謝都沒有說過,你不覺得慚愧嗎?我們身邊,這樣的男孩也不在少數,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像這個男孩。

暑假裏,媽媽和我一起逛超市,我跟着媽媽,並沒有半點聲響,媽媽也沒有理我。可看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時,我站住了,指着那樣東西。媽媽卻若無其事地繼續往收銀臺走去。我就站在那兒,大喊道:“媽媽,媽媽,快回來,我想買這樣東西!”媽媽還是沒有理我,徑直地走到那兒排隊。我跑到媽媽那兒,有點兒想哭:“媽媽,帶我去買吧,好不好?”

“想買的自己去買,自己買的東西才能心裏踏實,不是靠自己努力換來的東西,怎麼能要?我以前寵你是因爲你小,現在你已經長大了,應該懂事了,想得到的東西不能靠別人!”

我很生氣,不理媽媽,就這麼點要求都滿足不了我,那我爲什麼要這麼聽話。可想着想着,自己竟然想通了,媽媽不輕易給予我東西,是想讓我明白,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東西,纔是最有意義的!原來她是不想讓我成爲《愛心樹》的那個男孩,只會一味索取。

“給予”、“索取”這兩個詞已深深刻入我的心中,時刻提醒我,要做“大樹”,無私給予,不圖回報。莫學男孩,只知索取,不懂感恩。

讀《愛心樹》有感14

親情範疇內,總是離不開父母和子女。人們常說:“等你當了父母,才知父母的不易和辛酸。”對於這樣的感覺,我總是好奇並期待,彷彿是爲了驗證人們的話,也好像是旁眼看待這種複雜的情感。

人一旦成爲父母,幸福感伴隨着犧牲精神充斥着生活。父母往往不顧一切地養育這個鮮活的生命,唯恐照顧不周,怠慢了孩子;總怕因爲自己的失誤,而傷害了孩子。所以,父母傾其所有,恨不能代替孩子吃苦受罪。這樣的情景,《愛心樹》中刻畫地淋漓盡致。這棵溫柔細膩的大樹,想盡辦法將自己能給的,不能給的,都送給了他眼中的“boy”,儘管最後這位“boy”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大樹卻依然如初。他在一次又一次給的過程中,好像從未索取,每每看到自己眼中的“boy”傷心失望時,他更難受,他已經忘了自己剛開始又多麼孤單,他也忘了剛開始自己也需要陪伴。他以爲,自己用這種能稱得上奉獻的方式,就能有“boy”的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可直到自己只剩下樹樁,他也沒得到一絲溫暖。

我想,這樣的親情是個“惡性循環”。

子女有需求,父母就必應,看似表面平淡,實則內藏波瀾。日子久了,當父母需要子女有所迴應時,只有希望落空,因爲從一開始,子女就不知道什麼叫付出。太多的父母都是那棵大樹,太多的子女就像“boy”,也許這就是一個“和諧”的搭配,一方只知付出,一方只知索取,毫無理智可言。

讀《愛心樹》有感15

今天,廖老師讓我們讀了一篇名爲《愛心樹》的文章。文中的那棵大樹傾盡全力幫助一個男孩,卻毫無所求,最後只剩下一截老樹樁,還在儘量滿足男孩的要求,可老樹自始至終都很快樂。

文中的大樹和男孩其實就像是天下的父母和做兒女的我們。父母辛勤勞動,含辛茹苦不就是爲了讓我們能健康成長嗎?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對父母的索求也越來越多。父母畢竟已不再年輕,爲了”養家餬口“卻依舊努力地工作。這,難道不就是大樹那無私奉獻可貴品質的一個寫照嗎?而那個小男孩,也就是我們,動不動就要父母買這要那的,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經常揮霍父母的血汗錢,而且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這難道不正像是文中那男孩的所作所爲嗎?可我們的父母在爲我們付出時總是很快樂。因爲他們認爲,兒女的快樂就是他們的快樂。在如此偉大無私的愛的面前,我們能不慚愧嗎?

由此,我不禁想到不久前去世的叢飛叔叔。他是一名歌手,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先後收養和資助了一百多名山區貧困學生、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同時還向慈善機構捐贈數額巨大的現金。可這樣的好人卻得了癌症。臨終前,他把所資助的孩子都叫到病牀前,叮囑他們要樂於助人,多社會作貢獻。在孩子們含淚點頭後,他才含笑離開了人間??

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老樹這種高尚品格的不只是父母、叢飛叔叔,還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他們每時每刻在我們的背後爲着社會爲着他人着想??

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簡評:我們在讀文章時,會被其中的人或事感動,也就會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及身邊的人,二者的結合就是讀後感的內容。習作由讀《愛心樹》,想到了父母、叢飛和自己,悟出了人間需要愛和報恩。(指導老師:廖華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