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2.59W人 

《人類簡史》讀後感(通用6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通用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類簡史》讀後感1

我懷着種種的好奇與疑問,翻開了《人類簡史》的封面。

《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的由來,歷史的疑問,人類的本性與現實的面紗。從各個方面,解釋了現在人類的生活與漏洞,是一本幫助人類瞭解自我的經典之著。它從文化,信仰,政治,國際,法律等制度的起點,對當代社會發出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

《人類簡史》一共有20章,從遠古時代,一直講述到當代社會,認我知道了許多從課本上見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從內而外的再次瞭解了人性,它讓我知道了現在社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

它是一個凌亂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讓我懂得了:現代人類的文明,無一不是用別人的血堆上來的。智人本不是孤獨的,我們只是人類的一種,就如麻雀也只是鳥的一種,而爲什麼智人能成爲生物鏈的頂端呢?我想答案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的祖先當時也可以與他們和諧相處,可是嗜殺和殘忍的本性,使我們大開殺戒。但,也正是這份殘忍與無情,才讓人類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的真面目,這嗜殺的基因,永遠不能擺脫,和睦與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惡的念頭。

當代社會,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強食都由那份殘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與被告人,也許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這一小塊的邪惡,陰險的伏在我們心上。但我們也應向那殘暴的基因說不了,只有將枷鎖套上自己殘暴的心,將愛注入我們的心田,人才會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未來,人類不應只踏着別人的血前進,而更應該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類簡史》告訴了我,我與那份殘暴的相同,也告訴了我,我與它的不同。

  《人類簡史》讀後感2

最近閱讀了《人類簡史》,其中早期智人的演變對我觸動頗深,尤其是在認知革命這一段中。早期智人可以打敗自然界中強大的生物,擊敗同時期不同的人類族羣,依靠的就是羣體間的合作,這種合作是深深地嵌刻在人類的DNA中的。

從一開始的河邊有獅子,到八卦,直到最後的虛擬故事,早期智人藉此走上了一條與DNA進化不同的通向頂點的進化之路。這和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可見知識和可知知識是如此的相似,靈魂轉向所面對的理念何嘗不是一羣人虛擬出來的。我們人和幾千頭黑猩猩在會場中截然不同的表現,不是因爲我們有紀律,有約束,而是潛藏在我們精神深處的某種虛擬的存在,而我們相信它,有時候會把它稱爲信仰,有時候會是原則,有時候會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實它就是根植在人類演變過程中的某個虛擬故事。

由於以上的理解,我們的教育本身就產生了新的取向。我們究竟是把教育變成一種管理,還是引導。是相信兒童,等待兒童成長,還是用一個個強硬的條條框框,不斷地規範孩子的成長。在我看來,如果我們選擇了第一種,那麼我們的孩子也許會像《浪潮》中的孩子們一樣,陷入權威主義的漩渦,雖然聽話,雖然守紀律,也僅僅是一時的,在很多年之後,照樣會回到原本無序的狀態,而痛恨過去的老師。

只有真正的身體力行,讓我們的德育發揮真正的作用,深深地進入孩子們的腦海中,讓孩子們真正的信仰,喚醒沉睡在內心的道德,自能成長,自守規則,在自然中受到引導,不斷成長!這纔是我們教育真正該去堅守的。

  《人類簡史》讀後感3

對於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或許,快樂在於追求幸福;或許,快樂在於有目標,有理想,併爲共奮鬥終生……但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諦!

現在許多人只看了我們表面的發展,卻沒有深究:我們是否真的比祖先過得快樂了呢?《人類簡史》講的是智人7萬年的進化史。其實,我們自認知革命以來,一直生活在一個虛幻而縹緲的世界中,所謂的金錢、帝國、宗教都是源自人類的想象。這些想象使我們得到了發展,卻也讓人類的野心愈發膨脹,進而躍入慾望的深淵,無法自拔。慾望不僅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痛苦,更有可能會使人類因此而滅絕!

子曰:富貴於我如浮雲。在我看來,我們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祿而約束自己,迫使我們勞累終生呢?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罷了。書中寫道:“現在埃及人民比他們的祖先有更完備的醫療系統,更舒適的房屋,但卻仍有許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貧苦,命運的不公”,原因正是在於他們有一顆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心,不斷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滿足,更要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需因成功而欣喜,更無需因挫折而悲傷,這樣只會耗費心神。我們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觀上的感受。長此以往,自己的心靈就會變得澄淨明潔,即不受外界喧囂的污染,也不受所謂“快感”的.影響,自然也不再有什麼痛苦可言。

快樂就是知足常樂;快樂就是靜觀花開花落,笑看雲捲雲舒;快樂就是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人類簡史》讀後感4

聽名字《人類簡史》是一部敘述人類歷史的書籍,然而,它又卻與我讀過的歷史敘述截然不同,大多數歷史書,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在於主線鮮明。還有一些則是以文明更替爲單位講述過去,宏觀概括,重點在於文明的發展與更替。但《人類簡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則不同以往,他的腦洞很大,他的關注點不是國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類,人類如何從弱小變成能站在食物鏈頂端物種,人類又將走向何處?作者將爲你一一闡述。

圍繞整部書,都繞不開一個詞“認知”,在傳統的認識中因爲自然選擇,人類學會了進化,但作者卻認爲是因爲有了“認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競爭者,同時“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讓智人從食物鏈底端一步步到頂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作者看來,“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騙局,“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農業革命所帶來的並非是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反而讓勞動人民承受着不該有的辛苦與過着比原始的採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類從原本悠閒且豐富多樣的日子變得單調沉悶又辛苦。

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如果農業出現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會選擇現在的舒服安逸還是辛苦沉悶,它還會像回顧歷史一樣得到認可嗎?我無法想象。但,儘管有太多缺失,農業已經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正如歷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作者的觀點獨到之處在於他強調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爲社會細胞的個體,“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失語,一如他在書中,常常切換視角,從被人類圈養牲畜的眼光,被人類培育農作物的眼光,向佔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出聲音。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於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祕纔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於希望的陽光之下。

  《人類簡史》讀後感5

《人類簡史》這本書閱讀的時間有幾個月,這本書給我感受就是全篇重點都很多,接而引發很多考慮。讓我眼前一亮的發出慨嘆“哦,原來是這樣的。”中間休息着看了些小說,由於覺得有點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不斷再想要留下些什麼。但是能總結的太多,真實讓我尷尬了一會兒,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強推這本書時,她問了我一個當時朋友向我引薦,我也問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什麼?”

想了想分離朋友給我引薦時的引見“這是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答覆她“這就是一本歷史書、不是故事書所以沒有講的是什麼,就是講的歷史,然後從一種我們平常沒有留意的角度論述了這個歷史”。

歷史留給了我們什麼?爲什麼有些集團、國度衰敗了以至消逝?有些還依然在開展?西方的科學是注重採集、調查、實驗、數據的整合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我們習氣用經歷。這種認知在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瞭解尤爲深入,其實那些讓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後是有無數學者、學術團體的實驗,數據研討整理。並停止嚴厲的考證再發表。同一個課題不同的實驗、目的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所以運用範圍較廣。而我們就是“經歷”、“指導說”,做得事也不論總結不總結反正我做了這個事就是有經歷了,也不論這個“經歷”是對是錯。或者指導說得一切就是謬誤。

  《人類簡史》讀後感6

讀完《人類簡史》,感慨於作者對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來源都有其原因,都是通過時代的不斷演化而來的。智人從一個不起眼的動物變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人,不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更是不斷努力的結果。然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當時中國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但是最後卻是別國的探索精神發現了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可見探索精神之重要性。

說起澳洲,在原始時期,智人到達澳洲,那時很多大型野生動物,但爲什麼智人能戰勝他們,有人認爲是自然選擇,氣候變化的影響,有人卻認爲氣候變化不足以讓這些大型動物滅亡,智人學會用火,幫助了他們狩獵,同時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動物認爲智人這種體積小的動物對他們不能造成威脅,可能也是加之氣候的影響,導致了大型野生動物在澳洲的滅絕。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人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農業時代的出現,相對來說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好過,他們需要下地種植小麥水稻玉米,需要彎腰插秧,澆水,除蟲,於是演化出了頸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滿足於人們的生活需求而出現了貨幣以及銀行。這一切事物的出現都有其最本質的原因,因爲需要了,因此就出現了。

文章最後談到了快樂,一個人對於快樂的定義難免不同,這是世界上總有一種人不學習也聰明,沒有錢也快樂,但那個人絕不是你。我們既然通過幾千多年的演化變成了如今的模樣,在生活中,要多從大的視角看問題,也許會快樂很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