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孫子兵法虛實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1.04W人 

《孫子兵法虛實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孫子兵法虛實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子兵法虛實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孫子兵法虛實篇》讀後感1

這一篇文章主要介紹《孫子兵法》的第六篇“虛實篇”的第七部分,守其所不攻。。

一、兵法解析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意思就是:防守而必然能夠穩固的,是因爲防守的是敵人不易進攻或不敢攻的地方。孫子在《虛實篇》中對“守其所不攻”這一謀略作了詳盡的闡述,概括起來有三種方法:

一是重點防守在敵人“示形”時的不攻之處。兵不厭詐,敵“示形”時的不攻之處,恰是其真正的“必攻”之地,所以要“守而必固”。

二是退卻要快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退卻是防守的重要一環,當不利於進攻時,要及時主動退卻,速度要快,使敵人追趕不上,從而保存自己的實力。

三是“畫地爲守”,“乘其所之”。孫子說:“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乘其所之也。“畫地,即劃地,這裏表示沒有修築營寨工事。乘其所之,即改變敵人去向,把他引向別的地方。此句意爲:我若不想交戰,即使是畫地而守,不做防禦,敵人也無法和我交戰,那是因爲我設法改變了敵人的進攻方向。

東漢永平十六年,北方匈奴大舉進攻雲中,雲中太守廉範奉命抵抗,可是手中的部隊只有匈奴兵的一半,怎樣才能守住陣地呢?

部署建議廉範趕緊向友鄰求救。廉範怕遠水解不瞭解渴,決心以自己的力量抗拒敵人。

夜晚,廉範讓士兵每人拿一個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住一頭,其餘三頭都點着火,然後分散站開,在軍營中來回巡邏。這樣,給人的感覺一個人成了三個人。漢軍的數目頓時增加了三倍。

和漢兵對峙的匈奴人見廉範軍營裏有這麼多火光移動,以爲漢朝的援兵到了,天一亮趕緊撤離。

廉範乘勢追擊,殺敵數百。匈奴兵慌忙中自相踐踏,又死了1000餘人。從此,匈奴再也不趕進犯雲中。

面對強敵,廉範巧用無中生有之計,騙敵詐敵,使匈奴落荒而逃。正所謂“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乘其所之也。”

除了“畫地而守外”,“守其所不攻”還強調防守要注重敵人“示形”不攻之處。孫子“守其所不攻”,用於戰場上的防禦是至關重要的。但這一謀略的要義也可運用到其他領域。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上一些不願做又盛情難卻之事。如果巧用“守其所不攻”,就會擺脫麻煩。集中精力於自己的事業。英國生物化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獎後,許多地方邀請他去演講,記者採訪,電臺錄像,忙得他無法集中精力投入研究工作。

這使他十分苦惱,後來他印製了一種萬用謝絕書。

上書:克里克博士對來函表示感謝。但十分遺憾,他不能應您的盛情邀請而贈送相片,閱讀您的文稿,爲您治病,作一次報告,接受採訪,參加會議,發表廣播講話,擔任主席,在電視中露面,充當編輯,充當證人,接受名譽學位。

這一招特別有效,那些想去麻煩克里克的人一見這份謝絕書,望而卻步了,克里克因而從衆多的社會公務中擺脫了出來。

孫子說:“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意思是說退卻是“守其所不攻”的重要一環。

當不利於進攻時,就要主動退卻,速度要快,使敵人難以追上。克里克巧妙地運用了這一退卻之策,那份謝絕書對事不對人,既能使自己不被打擾,又能讓對方理解自己這麼做的苦衷,可謂“退身而術”。

二、古今聯想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意思就是說:

凡先到達戰場等待敵人的一方就主動、從容,後到達戰場倉促應戰的一方就被勞、被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將帥,在戰爭過程中,總是千方百計地去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孫子的這段話闡述了主動權在戰爭進程中的重要性。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牢牢地掌握“致人而不致於人”這一韜略,穩操行動的自由和自主權,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科技迅猛發展的情況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競爭,誰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優先開發出新產品,誰就能取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反之,將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被市場所淘汰。

因此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居於主動地位,就必須牢牢地把握技術進步這把競爭的利器,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術水平,加快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這樣才能夠做到“致人而不致於人”。

三、感悟

守其所不攻。

這篇文章讀起來說實話,有點燒腦,不過我總結了,就一句話,在合適的時候做主動防守。

當然防守是爲了保存實力或佯裝,然後給對方敵人以致命一擊。

在《孫子兵法》裏,學到的不僅僅是在戰場上的技術,更多的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在社會上立足的技巧。

  《孫子兵法虛實篇》讀後感2

虛實,從效果看,就是真假。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殺機隱藏,生死一線。爲將者,當明辨真假,善用虛實。戰場之上,避實而擊虛。主動求變者爲實,被動應付者爲虛;局部優勢者爲實,反之爲虛;明確進攻爲實,佯攻爲虛;真實目的爲實,表面目的爲虛。虛實之間掌控全局,化己方被動爲主動、變對方優勢爲劣勢,因地制宜、因敵定策,方可取得最終勝利。

孫子說,戰場上先佔領有利位置的一勞永逸,後到戰場的一方則疲憊被動。“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牢牢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這是最重要的。主動權並不是總光顧己方,那麼我們應當設法使安逸的對手變得忙亂,糧草充足的敵人變得食不果腹,讓安營紮寨的被迫換個場地休息,將對方的優勢化爲劣勢。“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這是避實就虛。我們可以得出此處的“虛實”是劣勢和優勢的含義。選擇敵人防守薄弱之處可以日行千里而不疲勞;進攻取勝者是因爲攻擊對方的薄弱之處;防守成功者是因爲防守在不可攻破的位置。

善於進攻的部隊,對手不知道他的防守佈置在何處;善於防守的軍隊,敵人不清楚他的進攻瞄準何方。“至於無形”、“至於無聲”,虛實相間“故能爲敵之司命”。當進攻處於下風時,“衝其虛也”;撤退時不能被對方追擊,是因爲“速而不可及也”。所以,我方希望作戰,敵人就是躲入城中也不得不與我方作戰,因爲“攻其所必救之”。我不希望作戰,“畫地而守之”,誘使對方改變攻擊目標則高枕無憂。

到這裏,我們能分析出“虛實”二字又含有“主動與被動”的關係,只有己方的主動迫使對方的被動,才能控制好整個局面。那“虛實”是否還有其他含義呢?有。“我專爲一,敵分爲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我方集中力量,而對手則分散佈局,在局部形成了以衆擊寡的局面。衆則爲實,寡則爲虛。如果我方的作戰地點敵人不能知曉,則會採用逐一防守的策略,即分散兵力佈防。這樣便形成了虛實、寡衆的局面,對方前後左右不能相顧,“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衆者,使人備己者也”,其實還是個主動與被動的關係。主動與被動是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基於思考和辯證;衆寡虛實則是客觀的情況,需要明辨與試探。若想運籌帷幄,則應當分析對手的計劃方案,通過挑釁對手來觀察對方的作戰規律,通過佯攻來尋找對方命門,通過小範圍作戰來判斷對方實力的強弱。

所以用兵當“無形”,讓對方無法掌握規律,不能明瞭用意和計劃。每次作戰都應當依據客觀事實進行鍼對性調整,而非簡單的複製就可以取得勝利。虛實之用,可惑敵,可避敵,可制敵。掌握虛實。也算是一種很高的用兵境界了。

  《孫子兵法虛實篇》讀後感3

戰爭獲勝的根本,就是以強凌弱、以衆欺寡,而不是傳統故事中那些以弱勝強、以寡敵衆的所謂英雄。不懂得概率和歷史的人們,往往從弱者、寡者的角度去思考戰爭,並崇拜那些所謂的英雄,同時渴望自己也成爲這樣的英雄。真正的戰爭,作爲人類從動物延續而來的本性,它的真相就是:更強大的人殺掉了更弱小的人,人數更多的人幹掉了人數更少的人。

拋棄傳統的錯誤思維,抓住這個戰爭取勝的本質,我們才能夠明白“虛實”的精義。它指的就是,無論我們在總體上是強是弱、是衆是寡,在戰鬥中我們要通過各種策略方法,達到在某些地方、某些時間裏成爲強者和衆者。避實就虛,“避實”就是避免進入敵人很強大、我們很弱小的境地,這樣才能不敗;“就虛”就是謀劃進入敵人很弱小、我們很強大的境地,這樣才能勝利。

從兵法延伸至投資,金融市場裏真正的頂級英雄,就不是那些從弱勢、從熊市偶爾勝利的人,而是那些能夠找準市場的力量,避開危險、找準機會的人。他們是順應市場力量的人,而不是突顯自我力量的人,因此,普通人無法識別他們,更不會把他們當作英雄。真正的投資英雄是默默無聞的,他們懂得借用市場力量,承擔極小的風險、收穫極大的利潤,而那些讓大衆追捧的所謂英雄,其實都是一些隨機性下的傻瓜。

最後,本篇虛實之兵法發揮到極至,就成爲了“無形”,“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實在是經典。這同樣是投資的至境,我們已經融入了市場當中,就像一滴水融入了河流,消失了自己,達到了無形,完全是順應市場的力量變化,最後獲得常人無法想象的投資收益。一個御兵者,一個投機者,達到了“無我”的境界,他就是很好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