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和一樣多。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表達多少和一樣多的數量關係。

3、培養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一條圍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頭圖片;

2、礦泉水瓶、茶杯、書、盤子、小桌子;胡蘿蔔、雞蛋。

3、音樂

活動過程:

1、媽媽、小兔、小狗的出現,引起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看看,我變成誰啦?(師穿圍裙)媽媽穿上圍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們家養了小兔子,媽媽要給小兔喂青菜,一隻兔子一棵青菜,一隻兔子一棵青菜,咱們家有幾隻小兔子?(兩隻)媽媽餵了幾棵青菜?(兩棵)讓我數一數,看寶寶數的對不對。

(3)、聽聽,誰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樂)是誰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餓了,它們也想吃東西了,寶寶們,小狗愛吃什麼呀?(肉骨頭)那媽媽要準備幾根肉骨頭呀?請一個寶寶來說一說爲什麼?爲什麼要準備三根?那媽媽要準備幾根肉骨頭才能讓每隻小狗都有一根肉骨頭呢?(三根)你們都叫我準備三根(出示肉骨頭),那好,那請你們幫我數一數啊!正好這裏有三根肉骨頭,那我們來看一看是不是每隻小狗都能得到,一隻小狗一根肉骨頭。

(4)、老師小結:小兔和青菜一樣多,小狗和肉骨頭一樣多。

2、和桌子上的.物品作比較。

它們還和什麼一樣多呢?(礦泉水瓶、茶杯、書、盤子)

(1)、隨幼兒的回答,兩個物品之間作比較。

(2)、師幼小結:小兔子、青菜、礦泉水瓶、盤子和書一樣多都是兩個;茶杯和小狗、肉骨頭一樣多,它們都是三個。

3、幼兒遊戲活動:撿雞蛋和拔胡蘿蔔,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

小兔和小狗都喂好了,可媽媽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你們願意幫媽媽的忙嗎?寶寶聽好啊!

撿雞蛋:

(1)、老母雞在雞窩裏下了很多的蛋,媽媽想知道雞蛋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

要求:寶寶聽着音樂走過去,音樂一停,每個寶寶就拿1個雞蛋。

幼兒開始撿雞蛋遊戲。播放音樂,寶寶撿雞蛋開始。音樂一停,拿到雞蛋的寶寶坐到位置上給媽媽看看,寶寶們把雞蛋輕輕拿好。

(2)、互相看一看,你們是不是都有啊,都是1個。趕快告訴我。雞蛋和寶寶怎麼樣啊?(一樣多)

(3)、是的,老母雞下的蛋和寶寶一樣多,太好了。媽媽(拿起籃子)來收了。

老母雞生了好多的蛋都給你們吃,是不是啊?

拔胡蘿蔔:

那寶寶聽好了,媽媽還在地裏種了許多的胡蘿蔔,媽媽也想知道胡蘿蔔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可是蘿蔔地裏這裏有點遠,待會咱們聽着音樂怎麼樣啊。(跑步)

(1)、要求:音樂一停,寶寶撿1根胡蘿蔔,找到胡蘿蔔的寶寶坐到位置上。

(2)、幼兒開始拔胡蘿蔔遊戲,發現少了一根胡蘿蔔。

給媽媽看一看,是不是每個寶寶都有一根胡蘿蔔?看看誰沒有?這個寶寶沒有,胡蘿蔔怎麼樣啊?對啊,怎麼少了一根啊。我們一起去幫他找找。現在,胡蘿蔔和寶寶怎麼樣啊?(一樣多)

師拿起籃子:放進籃子。

師小結:你們可真能夠,有幫媽媽撿雞蛋,有幫媽媽拔胡蘿蔔,媽媽看到你們做這麼多事情,可開心了。

4、送禮物。

(1)、媽媽有一些小禮物要送給你們,快看媽媽準備了什麼禮物?那媽媽想知道這個小紅花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

(2)、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用什麼方法能知道小紅花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每人發一個,是個好方法,我來試試哦。咱們來一起數一數,來了20個寶寶,那媽媽要準備幾朵小紅花。那20個寶寶和20朵小紅花是不是一樣多啊?那媽媽就來試一試是不是一樣多。小紅花和寶寶怎樣啊?一樣多哇!你們貼上小紅花可真漂亮啊!漂亮寶貝們,我們走嘍。

教學反思

這節課講的是小班數學比較多少,目的是讓孩子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

活動開始,我拿出兩種顏色的氣球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讓孩子說出是紅顏色的多,還是綠顏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準確地說出來,接着我進行小結,讓孩子初步瞭解一一對應的方法。

另外爲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還準備了小弟弟圖像,帽子,紅花等教具。帽子四頂,紅花三朵。整節課下來感覺課堂氣氛比較好,幼兒也較積極的參與,效果較理想,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讓每位幼兒都操作,還有少部分幼兒沒有完全掌握。對於這一點還需改進。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遊戲這一環節,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遊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麼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排序的規律,學習按物體的形狀或顏色規律排序。

2、建立初步的有關序列的概念。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紅黃綠三種顏色的三角形、圓形和長方形串珠若干;按顏色、形狀規律排序的幾條串珠項鍊。

活動過程:

1. 教師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小雞要過生日了,送什麼禮物給它呢?

2. 按顏色規律排序

出示一條按顏色規律排序的項鍊。教師說,小鴨想給小雞準備一條五彩的項鍊,可是它不知道怎麼穿項鍊才漂亮,我們來幫助它好嗎?(引導幼兒觀察已穿好的.項鍊,找出它們的排序規律,接着往下穿)

3. 按形狀規律排序。

出示一條按形狀規律排序的項鍊。教師說,這是小狗給小雞準備的禮物。我們來幫助小狗把項鍊穿好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已穿好的部分,找出規律,接着往下穿)

4. 請個別幼兒練習排序。

誰也想給小雞送禮物呢?(教師按一定的規律擺出項鍊的一部分,請個別幼兒上來完成穿項鍊的任務,其他幼兒幫助檢查)

5. 操作活動。

翻開《小朋友的書·數學》第12頁“小動物的腳印”,讓幼兒練習按圖示的規律繼續往下排腳印。

活動反思:

幼兒對此課比較感興趣,但是由於教具準備的不夠充分,導致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就很少,基本上都是老師在操作,小班的課程(數學)還是第一次上,個人感覺,引題是採用動物引題,但沒那麼生動有趣,整堂課幼兒都對小鴨小狗送給小雞的項鍊比較有興趣,對於排序這一方面還沒全部掌握,簡單的顏色還是能夠掌握齊全,對於形狀的掌握還缺乏一點。個人對整堂課的熟悉程度還欠缺點。一堂小班課,感悟也蠻多的,對於課前準備和課前的安靜下來都有不同的方法。小班的孩子比較好動,不怎麼好控制,中班的孩子還是比較容易安靜下來的。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目標:

使幼兒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培養合作的。

準備:

頭飾、道具、椅子。

過程:

(一)

1.歌表演:"一隻螞蟻"引導幼兒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人多力量大"的主題。

2.分組表演,體會團結的'重要性和合作成功的愉快。

(二)比賽搬椅子

兩隊:一隊四人、一隊一人,每隊要搬四把椅子,看哪隊先搬完,其它小朋友看後評議哪隊贏,爲什麼會贏。

結束:教師帶領幼兒一起。

實際點評:在進行搬椅子比賽時,第一遍孩子們是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孩子們出"人多力量大",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第二遍時豆豆小朋友一人四把椅子(左手兩把,右手兩把)一起搬起和四個人同時到達,結果出現了變化,有經驗的老師啓發引導孩子們說出,只要動腦筋,想出好辦法,戰勝因難,就能以少勝多。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2.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將大小配對的兩隻鞋盒用相同的包裝紙包裝

2.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雪花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分大小。

教師出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

(1)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

(2)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爲什麼?

2.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盒子包裝相同的兩人組成一組,分組比較,區分大小。

(1)根據相同的包裝特徵兩兩分組。

教師: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較相同圖案的紙盒,區分大小。

教師: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3)加深幼兒對大小的認識。

教師:請紙盒媽媽們一起打個招呼,請紙盒寶寶們也相互親一親。

(4)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裏。再次比較。

教師:紙盒寶寶要玩捉迷藏的遊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媽媽的懷裏去。

 二、情境遊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1.運果果。

出示一個大盒子,裏面裝滿大小不同的球。

(1)教師: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2)教師: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麼運呢?

操作要求:用大紙盒裝大果子,小紙盒裝小果子;將大果子放進大筐子,小果子放進小筐子,

2.吃餅乾。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種雪花片。

(1)教師:感謝你們的幫忙,現在請大家吃餅乾。

誰吃大餅乾?誰吃小餅乾?

你們看一看盒子裏的圖就明白了。

(2)幼兒看圖操作:大紙盒裏放兩片大雪花積木,小紙盒裏放兩片小雪花積木。

 三、延伸活動

送紙盒回家。

小班教學活動《多彩的春天》

活動名稱:多彩的春天

設計思路: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幼兒園的小花園裏都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柳樹抽出了嫩芽,桃花開得正豔,在午後散步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新奇的發現着,交流着。與季節相結合,最近我班正在開展“小花園”的主題。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愛幻想,喜歡豔麗的色彩,所以我開展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1、發揮想象力說說心中春天的顏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裝扮小花園的過程中,練習塗色的能力。

活動準備: VCR、畫有線條的紙 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 說說春天的顏色

1、師:小朋友們,春天來了。幼兒園的花園裏可真美麗,有着各種各樣的顏色。可是,王老師,認爲春天是綠色的。你們猜猜爲什麼呢?

幼:因爲春天裏有柳樹姐姐是綠色的……

師:恩,說的真好。

小結:因爲春天到了,綠綠的小草發芽了,所以我覺得春天是綠色的。

2、那麼你們認爲春天是什麼顏色的呢?爲什麼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紅色的,黃色的……

3、幼兒相互討論。

師總結:我聽到有的寶寶說春天是紅色的,有的說春天是藍色的,看來春天真是一個五顏六色的季節。春天美嗎?

 二、 裝扮小花園

1、師:看看我今天帶來的是什麼,你們來猜猜看

2、其實這是老師的花園,黑黑的線是花園裏的小籬笆。我在這塊種上綠綠的草坪(邊說邊塗色,指導語:要讓草坪長的滿滿的,可以有小白點嗎?)你們幫老師想想花園裏除了草地還會有什麼?如:花叢,花叢會是什麼顏色的,紅色的,黃色的

3、師:可是,這麼大的小花園王老師一人裝扮,有點累。所以,我請大班的哥哥姐姐幫忙。看,哥哥姐姐裝扮的小花園漂亮嗎?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花園裏種了什麼呢?一起來看看VCR

4、幼兒操作

師:剩下的,請你們去用各種美麗的顏色來打扮你們的小花園吧。

三、作品交流:蝴蝶飛飛

1、暖暖的春風出來,引來了蝴蝶姐姐,我們跟着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們的小花園吧。

2、幼兒邊做蝴蝶飛邊看看夥伴的作品。

自評:

本次活動是在春天《小花園》的主題下進行的,這段時間我們利用午間散步、森林公園春遊等等機會中,一起和孩子們找找春天裏的顏色。本次活動分三個環節:說說春天的顏色、裝扮春天的花園、和蝴蝶姑娘一起參觀花園。

這三個環節都是緊緊圍繞目標所設置的,教師目標意識較強。在第一環節中,老師用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導孩子說說他們心中春天的顏色。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基本能說完整話,如:“春天是**色的,因爲…..”老師可以根據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適當的調整一下,在小結的時候可以加強爲幼兒感受春天美的體驗,如“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的,因爲….春天是粉粉的紅色的,因爲…”但是在幼兒自由交流的環節,也許由於有客人老師在的緣故,討論的氣氛不是很熱烈。在第二個環節中,由於看了VCR,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在裝扮塗色中,孩子們的表現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環節中,老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完成花園的裝扮,這樣孩子們才水到渠成的跟着蝴蝶姑娘參觀花園。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結束活動的時候總是有着很多的遺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着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有不斷改進的動力和方向。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貓玩球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貓玩球(認識1和許多)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瞭解他們的關係.

2、學習滾接大皮球.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兩個幼兒一個大皮球.

活動過程

1、通過遊戲”小貓學本領”,學習認識1和許多,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1) 出示一個貓媽媽的頭飾,啓發幼兒說出這是一位貓媽媽.

(2) 桌子上面放着許多個小花貓頭飾,啓發幼兒說出這是許多小花貓.

(3) 請每個幼兒拿一個小花貓頭飾戴在頭上,啓發幼兒說出許多個成了一個,一個的.

(4) 媽媽帶小貓集合去玩球,啓發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2、小貓學滾接球的本領,雙手將球向前滾.

(1)1只小貓學本領.(2)許多隻小貓學本領.(3)兩隻小貓相對滾接大皮球.

活動延伸

在計算角內提供許多1與許多的實物或圖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繼續學習小貓捉魚。

好玩的輪子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範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麼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麼辦呢?

2、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麼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範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並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啓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麼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麼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逛蘋果園

一、活動構思

剛入園2個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還很不穩定,容易分散,不能時時注意教師的講解,因此我以“蘋果”這個孩子最熟悉的水果爲主角,採用了活潑生動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逛蘋果園”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感受數量,學習按顏色分類、配對,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一環扣一環的情節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不斷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引發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物品顏色、數量的感知能力,嘗試簡單的分類。

2、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羣。

3、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活動。

三、活動準備

1、音樂《郊遊》、《蘋果》。

2、椅子若干,皺紋紙鋪成的小路一條(寬25cm),紅黃綠籃子各2個。

3、彩色蘋果夾若干,紙杯製成花狀(比幼兒人數多,花瓣數分別爲2、3、4)。

4、數碼相機一個。

5、事先在門口爲每個孩子發一張果園的門票,上面印有不同顏色的蘋果。

四、活動過程

㈠ 引出活動內容

1、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去蘋果園玩玩,瞧,前面有一條小路,我們必須走小路、跨過小溝才能進入蘋果園,走小路的時候要當心,千萬不要踩到旁邊的小草。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2、幼兒走小路,跨過小溝進入蘋果園(這個環節使活動更具真實性,同時又鍛鍊了幼兒的平衡與跨的能力)。

㈡ 撿蘋果

1、走進“果園”,師:“呀,昨晚颳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颳下來了,我們快來幫忙撿蘋果吧!”

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2、幼兒集中,老師請小朋友們摸摸蘋果寶寶、親親蘋果寶寶,滿足其好奇心。

3、老師出示自己撿的蘋果寶寶,利用夾蘋果的機會讓幼兒集體數數。

師:“瞧,我也撿了幾個蘋果寶寶,你們來幫我數數吧!”

4、請幼兒把小蘋果夾在自己的衣服上(讓幼兒夾蘋果,目的一是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羣;目的二是爲下面的活動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蘋果數量奠定基礎)。

⑴師:“哈哈,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跳蘋果舞吧!音樂一停小蘋果樹就不能動嘍。”

放音樂,音樂聲停,給幼兒拍照:“讓我來看看哪棵蘋果樹是一動不動的,我來給他拍照。”(孩子都特別喜歡拍照,因此這個環節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動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兒是好動的,拍照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遵守規則。)

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以“許多”表示。)

⑵第二次遊戲,要求音樂聲一停,幼兒坐下休息:“我們再來玩一次吧,不過小蘋果樹們剛纔站得很累了,這次音樂一停,我們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放音樂,音樂聲停,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再次拍一張集體照。

㈢ 送蘋果。

1、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裏有什麼顏色的籃子?”

“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裏去?……”

2、幼兒把蘋果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裏去,老師引導幼兒發現送錯的蘋果寶寶,並請幼兒自己糾正。(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

㈣ 找朋友

1、引導幼兒按照自己門票上蘋果的顏色去取相同顏色的紙杯花。

師:“我們在進入蘋果園之前每個人都發了一張門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門票上的蘋果寶寶是什麼顏色的?我們來爲它們找個好朋友吧!瞧,那裏有許多小花,請你去找一朵花心顏色和你蘋果寶寶顏色一樣的小花,會嗎?”(幼兒第二次嘗試顏色配對。)

2、師:“小朋友們,花心的顏色和你門票上蘋果寶寶的顏色一樣嗎?看看小花上有幾片花瓣?”(再次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

“聽,那裏的蘋果寶寶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們來幫幫它們吧。看看老師手裏的花心是什麼顏色的?那我該找什麼顏色的蘋果寶寶來和它做朋友呢?”引導幼兒發現可以用蘋果夾子做花瓣,並強調一片花瓣夾一個夾子。

3、幼兒每人拿一隻紙杯花,找相應的蘋果夾子來裝飾,先做好的可以再選擇另外的紙杯花。(再次讓幼兒用夾子夾物,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並第三次進行顏色配對的練習。)

老師巡迴指導。(放音樂《蘋果》)

4、拍照留念,發現有錯誤的進行糾正。(利用拍照使幼兒迅速地集中到老師的周圍,同時也便於檢查幼兒操作的結果。)

㈤ 回家,自然結束

師:“今天我們來到蘋果園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幹的小朋友,現在現在讓我們帶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樂《郊遊》)原路返回。

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爲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麼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瞭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後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瞭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爲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後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後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小救援隊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通過探究嘗試有規律的排序,體驗數學中的規律美。

2、訓練幼兒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初步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

1、印有各種小動物(大灰狼、小兔、小雞、小鴨)腳印的地墊若干。

2、音樂磁帶一盤。

3、大灰狼頭飾一個、小白兔頭飾一個。

4、圖形卡(圓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體驗感知排序規律。

引導語:“今天我們班的‘小小救援隊’成立了,我們要救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小動物。現在我們就到森林裏去巡視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小動物。”

(背景音樂響起,幼兒跟隨節奏律動)。

①設定花園、和池塘情景,請幼兒與花兒、青蛙打招呼,體驗規律性排序。

A、以“紅花好、黃花好,紅花好、黃花好……”的規律與花園裏的小花打招呼。

B、模仿池塘裏青蛙的叫聲。指導幼兒按照“見大青蛙大聲叫、見小青蛙小聲叫,見大青蛙大聲叫、見小青蛙小聲叫……”的規律與青蛙打招呼。

2、巧設情景,感知顏色的規律性排序。

①設定情景:呤……電話鈴響,傳來兔媽媽的聲音:“小小救援隊嗎?我是兔媽媽,一隻右腳受傷流血的大灰狼破壞了好多小動物的房子,搶走了我的小兔乖乖,你們能幫幫我們嗎?”

②引導幼兒發現小動物腳印的規律性排序,通過推理判斷得出結論。

提問:哪個是受傷大灰狼的腳印?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推理。

【預設結論】:

黑腳印→紅腳印→黑腳印→紅腳印……的是搶走小兔乖乖那隻大灰狼的腳印。

③幼兒親身實踐推理的結論。引導幼兒沿着腳印,追蹤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3、情景探究,實踐操作體驗圖形的規律性排序。

①幫助“小兔乖乖找家”幼兒觀察尋找通往小兔家的路。(按路標指示牌:紅方形、藍圓形,紅方形、藍圓形的規律)。

提問:請找出通往小兔乖乖的家是哪一條路?

引導幼兒按規律找出去小兔家的路

②在實踐體驗中發現被破壞就的道路,進一步感知規律。(規律被破壞)

教師:通往“小兔乖乖家的路”已經被可惡的大灰狼破壞掉了,我們要幫助小兔乖乖先把回家的路修好,再送小兔乖乖回家。

幼兒共同討論:怎樣按照完整的路面找出缺失的圖形?

【預設結論】:引導幼兒明確路標指示的規律後找出缺失的圖形,再動手操作。

③相互合作,共建“彩色路”。

A、相互合作共同搭建。

B、教師巡迴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重點指導:引導幼兒觀察路標指示牌的規律,找出並完成缺失的路面。

④共同檢驗鋪好的路,送小兔乖乖回家

4、教師小結:我們身邊還有好多按規律排序的物品,請小朋友注意觀察,尋找更多的規律。

活動延伸:

1、娃娃家:給娃娃家按照規律排列的方式鋪地板和牆紙,佈置娃娃家。

2、美工區:畫“衣服、毛巾”按照規律排序塗色,利用彩泥製作彩條“棒棒糖”,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三種顏色進行排列。

3、操作區:

(1)給“娃娃家”的娃娃按照顏色或形狀、大小的規律排序穿項鍊。

(2)掛窗簾:利用形狀、圖案、顏色按規律進行。

4、建築區:“給災區的小朋友建新房”按圖形、顏色的規律自由排序的方式進行。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3以內數的點數。鞏固對3以內數的認識

2、根據蔬菜的數量與實物卡片、數字卡片的匹配

3、通過操作讓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蘿蔔、白菜、蘑菇數字:1.2.3.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課題教師:今天兔媽媽帶兔寶寶去郊遊玩吧!(邊讀兒歌邊走進教室)帶領幼兒向老師問好,並坐好。

二、出示貼絨白菜。蘿蔔。蘑菇。並提問:

教師:寶寶門都做好了麼。來來小眼睛閉上,我們一起數oen;two;tree.瞧這裏有什麼呢?(蘿蔔;白菜、蘑菇)它們各有多少呢?(1個蘿蔔;2棵白菜,3個蘑菇。)並引導幼兒點數而且放進籃子裏

三、蔬菜的數量匹配相應的實物卡片教師:能幹的兔寶寶們摘了這麼多的蔬菜。我們請客人起來分享吧!

一個蘿蔔我們就只請:一隻兔吃兩棵白菜呢?應請幾隻兔子吃呢:蘑菇呢?誰來幫幫忙呢?

四、根據蔬菜的.數量匹配相應的數字卡片教師:咦!都這麼厲害呀!這是誰來了(數字1.2.3.)數字寶寶看到小兔子玩的那麼開心,它們也想找好朋友做遊戲了:

一個蘿蔔:數字寶寶1就和一個蘿蔔找朋友兩棵白菜呢:數字幾何它做好朋友蘑菇呢?

五、請幼兒操作蔬菜題卡:

教師:哇;你們太棒啦。聽蔬菜們在說什麼呢?哦;原來它們想請你們幫蔬菜寶寶們操作題卡;完成好嗎?(講操作要領)六、結束寶寶們都做完了嗎:今天兔寶寶門真能幹,快到中午了。寶寶肚峨了吧!請寶寶們排隊我們來做頓豐富的午餐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將生活中用品(鞋、襪)進行匹配。

2、認識鞋、襪的標記,並能按標記歸類。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鞋、襪若干雙。

2、鞋、襪的標記各四個。

3、場景“小貓的家”,家裏的地上零散的放着鞋和襪子。

4、小貓頭飾幼兒一人一個。

5、貼有鞋、襪標記的櫃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設置場景,引出課題。

(一)“貓媽媽”帶領孩子們做完遊戲回家。(走進家門)家裏很亂,小貓幫媽媽收拾房間。

(二)幼兒在收拾時,教師觀察並隨時幫助個別幼兒。

二、集體討論,引導幼兒認識一雙。

(一)請個別幼兒說說:“你是怎麼收拾的?這兩隻鞋子(襪子)爲什麼要放在一起?

(二)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一雙。

1、出示顏色一樣但大小不一樣的`兩隻襪子:“孩子們這是一雙嗎?”(不是)“爲什麼?”(顏色不同)。

2、出示大小、顏色一樣,但圖案不一樣的兩隻襪子:“孩子們這是一雙嗎?”()不是“爲什麼?”(圖案不同)。

3、出示顏色、圖案一樣,但大小不一樣的兩隻襪子:“這是一雙嗎?”(不是)“爲什麼?”(大小不同)。

4、師生脫掉鞋子,觀察自己的鞋子、襪子。小結:顏色一樣、大小一樣、圖案一樣的兩隻鞋子(襪子)叫一雙。

三、遊戲“找朋友”

請幼兒將教室裏放得亂七八糟的鞋子、襪子配對並按標記放入櫃中。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通過遊戲,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掌握,能正確講述其名稱、特徵。

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及難點:

通過觸摸覺來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動準備:

大盤子三個(貼有幾何圖形);小貓六隻(頭上有幾何圖形);小魚若干(幼兒人數的3倍);餅乾盒人手一份(裏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大正方形兩個,反面分別是4個小正方形、2個三角形。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進入場地,圍坐於小魚周圍。

(二)抓小魚

1、幼兒根據小魚身上的圖形分別放入對應的盤子裏。

要求:圖形一樣。

2、師生共同檢查。

(三)喂小貓吃魚

1、幼兒根據小魚身上圖形的形狀、顏色分別餵給對應的小魚吃。

要求:圖形、顏色都一樣。

2、師生共同檢查。

(四)摸餅乾

1、幼兒自由摸餅乾。

2、根據要求摸餅乾。

規則:眼睛閉好,通過觸摸來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五)延伸活動

出示兩個大正方形(兩塊魔術餅乾),告訴幼兒它會變的,可以變成什麼形狀的餅乾,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去探索。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