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2.73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通用11篇)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着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爲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爲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

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併爲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蒐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嚐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爲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並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慾望。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活動過程: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說一說,我的月餅盒是怎麼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說一說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麼?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麼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麼?

3、玩月餅盒

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與教師、家長、同伴共同慶祝佳節的快樂,萌發愛老師、父母、同伴的情感。

2、樂於交往與分享,能積極、主動、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佈置後,共同準備佈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通過張貼海報、製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祕。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1、結束: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並跳邀請舞)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吃月餅,體會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的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

3、爲每一個孩子準備半塊月餅。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通過童謠《月姐姐》),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說說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答:如中秋節晚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放煙火、玩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等。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爲什麼?

3、看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讓小朋友瞭解這個有關中秋節的民間傳說,師生對故事進行討論。

4、觀察月餅,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民俗、民間傳說《嫦娥奔月》和觀察並分享月餅三個方面讓小朋友認識中秋節,下面說兩點這次活動的不足:

1、配合童謠《月姐姐》展示的月亮變化的圖片由一個個單獨的圖片改爲電子版的圖片在幻燈片上進行演示,這樣更科學、更形象。

2、此次活動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意義體現不夠充分,在過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要注意處處滲透中秋節也叫團圓節這一認識。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與準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

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佈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

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

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啓發幼兒想象,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嚐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遊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7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5日

活動地點:

大三班

執教人:

劉老師

活動目標:

1、直到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積極參加中秋節的有關活動,樂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節日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圖畫一本。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活動。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1、說說中秋節。

(1)讓幼兒知道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中秋節是我們的中國人的傳統節日。

二、說說月餅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吃過什麼樣的月餅,看見過的月餅是什麼形狀的,爲什麼月餅大多是圓形的?有什麼意義?

三、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繪畫月餅

讓幼兒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嘗試用畫筆繪畫出自己看到的,吃過的月餅。

四、作品展示。

1、向同伴說說自己畫的月餅。

2、作品放在大廳裏展示。

3、表揚肯定畫的好的幼兒。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中秋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5、閱讀故事,能細緻的觀察畫面,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汽。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銘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爲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爲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認識中秋節”這堂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部分都知道要過節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品嚐月餅,學會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2.知道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全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3.初步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瞭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月餅的製作方法

2.月餅及切月餅的塑料小刀

3.音樂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1.教師:歌曲裏唱了什麼?八月十五是什麼日子?

這一天人們一般怎樣慶祝?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我國過中秋的習俗。

二、觀察並瞭解月餅。

1.請幼兒將各自的月餅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月餅是什麼形狀的?聞一聞,月餅是什麼味道?

2.幼兒自由交流並討論:

你吃過的月餅是什麼味道?月餅餡裏都放些什麼?

3.課件-月餅的製作方法

讓幼兒觀看月餅是怎樣製作的。

三、分享月餅。

1.請每組推選四名幼兒嘗試將月餅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不同口味的月餅,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

活動延伸

建議家長在中秋節的晚上帶孩子賞月、吃月餅,讓孩子體驗與家人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着用搓、壓的方法,把泥搓園壓扁,並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種花紋。

2、喜歡民間節日,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八月十五中秋節

2、出示月餅,讓孩子們講講月餅的形狀和花紋

——引出孩子們活動興趣

3、老師講解並示範用橡皮泥做月餅的方法。

A、先搓圓再壓扁,然後在泥面上用工具畫花紋。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餅。

4、孩子們操作老師指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繪製花紋。

5、月餅展覽會。——孩子們互相參觀自己做的月餅,並說說誰做的好?爲什麼?

幼兒園中秋節親子活動教案 篇11

主題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

3、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4、通過參加中秋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中秋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環境創設:

和幼兒一起佈置中秋的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

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事先發放記錄單)。

區域活動:開開心心來過節

(1)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幼兒繪畫之做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兒製作月餅。

(3)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4)製作燈籠:運用空瓶子、彩色膠帶、色紙、粘貼素材,做一個燈籠。

家園共育:

有條件的家庭,晚上帶着孩子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與幼兒一起準備一個燈籠,最好什同製作的。

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