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九篇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九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記住“山上有個木頭人”的遊戲兒歌,知道“山、上、三”的正確發音。

2、能正確發出“山、上、三”等字音,區別s和sh,an和ang等音,並能聽懂“山上有個木頭人”的遊戲規則,能按指令作出相應反應。

3、積極參與遊戲,體驗聽說帶來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拉線木偶玩具一個。

2、幼兒已經學習過s和sh,an和ang的發音和山、上、三等字。

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人創設遊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以小木偶的吻向大家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着,教師邊操作木偶拉線,邊念兒歌,幫助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剛纔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遊戲兒歌,正確發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上”“三”。

2、向幼兒介紹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必須念兒歌,並可自由做動作。兒歌唸完後就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就必須將手伸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因爲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然後邊拍同伴的手心邊說:“一、二、三。”遊戲結束。

3、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一起遊戲,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兒歌唸完後,教師自己故意先動,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結對,自由組合,自主地開展遊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

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鐵皮人”“石頭人”“稻草人”等改編遊戲兒歌,課後與家人或者小朋友一起玩這個遊戲。

遊戲兒歌: 山上有個木頭人

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主題:

誇誇我們的樹朋友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表達、散文欣賞、快樂遊戲),嘗試讓幼兒表達“樹真好……”。

2、培養幼兒萌發“親近樹木、保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關於詩歌的圖片、角色

活動過程

一、自主表達。

你們瞧,這兒樹真多,你們喜歡樹嗎?爲什麼喜歡它呢?(樹真好……)

二、看圖講述。

1、看圖片。

我們來看一看,誰也在說樹真好。

⑴誰喜歡樹?爲什麼喜歡樹?(它可以在樹上(下)幹什麼)

2、說一說

⑴“小鳥在做什麼?它覺得樹哪裏好呢?”

引導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來表達。

(樹真好啊,小鳥在樹上做窩,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的叫。)

⑵“人們在做什麼?大家吃得怎麼樣的?它覺得樹哪裏好?”

(樹真好,我們全家在樹蔭,大家吃得很香,說說笑笑,熱熱鬧鬧。)

⑶大狗在幹什麼?小貓怎麼辦?小貓覺得樹哪裏好?

(樹真好,如果有一隻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就爬到樹上躲起來,氣得大狗。)

⑷樹上有什麼?誰坐在上面?

(樹真好,我做個鞦韆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呀搖,搖呀搖。)

3、完整表達,把散文詩連起來。

三、快樂遊戲。

1、樹真好啊,想不想到樹林裏玩捉迷藏的遊戲呢。我來扮演尋找人,請你們扮演躲藏人,我把眼睛閉上,請你們輕輕地躲到樹林裏。(師幼遊戲)

2、在樹林裏捉迷藏,感覺怎麼樣?那我們,好好誇誇大樹的好吧。“樹真好,我們在樹下捉迷藏,大家玩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3、樹真好,我們該爲樹做點什麼呢?

四、走進自然

樹真好,讓我們到外面誇誇我們的樹朋友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掌握1——10的順數和倒數。

2、知道順數時是逐一增加,倒數時是逐一減少。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小狗過橋圖片一張、1——5數字卡片,各種方形積木,花片若干,操作卡片6份。

三、活動過程

1、開火車——複習5以內的順數和倒數

老師:“今天,我們要到小狗家做客,一起開火車走吧!”一邊開一邊玩口頭數數遊戲,如出示數字卡片5,老師順數12345,幼兒倒數54321;

2、小狗過橋

(1)欣賞彩橋

“小狗想到大象家拿禮物來招待小朋友,可是一條大河擋在中間,要翻過一座五彩的高橋,你們看看,工人叔叔是怎樣設計這座橋的?”(幼兒自由討論,教師總結)

橋由許多小方塊組成,這座橋中間高,兩邊底;上橋和下橋的臺階都是10級。

教師:“橋的第一個臺階用1塊磚砌成,第二個臺階用2塊磚砌成,……第十個臺階用10塊磚砌成。”(1可以表示有1塊磚,也可以表示第一級臺階,2可以表示有2塊磚,也表示第二級臺階,……)

(2)數臺階

教師:“小狗開始過橋了,我們一起幫它數一下,上橋時走了幾級臺階,下橋時走了幾級臺階?”

幼兒:1、2、3、4、5、6、7、8、9、10,上橋走了10級。

10、9、8、7、6、5、4、3、2、1,下橋時也走了10級。

教師:數數時可以順着數,也可以倒着數,倒着數也就是從較大的數一個接一個往較小的數連續數下去。

教師:小狗回家時已經走在第五級臺階了,小朋友幫它繼續上、下橋好嗎?(將小狗放在另一級臺階,讓幼兒幫助它回家,練習接着數數。)

3、幼兒操作

(1)編號碼:八位數的電話號碼,要求幼兒填寫空餘的4位數字號碼。可以順數填,也可以倒數着填。(倒填時一定要根據老師提供的四個數字進行倒填)

(2)數花片:幼兒從1開始橫向擺出小花片,逐一增加,一邊擺一邊數數,直到10。接着倒數,每次拿起一個,再數數,練習倒數。(10人)

(3)搭高橋:合作搭建彩橋,一邊搭一邊數數。(4人)

四、遊戲《火車嗚嗚響》

小百科:倒數(reciprocal / multiplicative inverse)讀(dào shù),是指數學上設一個數x與其相乘的積爲1的數,記爲1/x,過程爲“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數都存在倒數, 分子和分母相倒並且兩個乘積是1的數互爲倒數,0沒有倒數。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兩個徵友啓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徵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活動準備:

1、兩個“徵友啓事”的範例

2、錄有故事內容及“徵友啓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徵友啓事”一段故事內容的磁帶。

3、與幼兒人數相符的《快樂閱讀》圖書。

活動過程:

一、遊戲“找朋友”

1、教師和幼兒隨音樂玩“找朋友”的遊戲。

2、提問:剛纔我們玩的是什麼遊戲?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歡交朋友,爲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互相幫助等詞語)

可是有一隻小牛犢一個朋友也沒有,它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孤單、寂寞、悶悶不樂等,豐富幼兒詞彙)

二、比較兩個徵友啓事的不同

(一)理解第一個徵友啓事

1、教師出示第一個徵友啓事,請幼兒自由閱讀。

2、請幼兒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即不認識的字,教師幫助幼兒認讀。

3、教師和幼兒共同閱讀。提問:徵友啓事中的“徵友”是什麼意思?小牛犢想要找什麼樣的朋友?

4、聽錄音(徵友啓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徵友啓事)提問:第一張徵友啓事貼出後,都有誰來了?爲什麼他們興奮的走來又失望的離開?

(二)、理解第二張徵友啓事教師出示第二張徵友啓事,請幼兒閱讀。提問:兩張徵友啓事有什麼不同?這回能找到朋友嗎?爲什麼?

 三、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請幼兒將《快樂閱讀》書翻到“徵友啓事”這一故事並跟隨錄音機輕聲閱讀。

2、教師巡迴指導

3、幫助個別幼兒指讀。

提問:第幾張徵友啓事幫助小牛犢找到朋友?都有誰願意做它的朋友?誰能陪它做什麼?

4、討論:通過這兩次徵友,小牛犢懂得了一個道理,相信小朋友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是什麼呢?你們來說說?

5、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在和朋友交往時應該多看到他的優點,這樣我們就會有很多朋友。

四、遊戲“徵友”

1、請幼兒互相討論、交流:你想找什麼樣的朋友呢?

2、請幼兒說說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

3、鼓勵幼兒現場徵友,把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說給其他人聽,然後把自己找到的朋友請到前面來。

4、幼兒和找到的朋友共同玩“找朋友”的遊戲。還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平時,他們總是玩着玩着就發出很大的聲音,有時還會拖動椅子等發出難聽的噪音。爲了讓他們瞭解噪音的'危害,感受樂音的舒暢,逐漸養成輕輕講話,輕輕做事的習慣,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2、通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3、通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活動準備:

相關圖片與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1、聽樂音說感受

提問: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師小結:這些聲音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們就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樂音。

2、聽噪音,想想說說

提問:剛纔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麼感覺?

師小結:這些聲音非常吵鬧,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也給它一個名字,叫噪音。

二、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1、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並交流。

2、瞭解樂音的好處

圖一:病人

圖二:小寶寶

圖三:動物

圖四:植物

3、瞭解噪音的害處

提供與樂音作用相反的圖片資料。幼兒發現交流。師小結。

三、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師:你還在哪裏聽到過樂音?什麼地方聽到噪音?(幼兒交流後個別講述)

四、教育幼兒平時不發出噪音

1、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2、師:幫助難受的人(引導幼兒說出平時要輕輕說話、走路、搬桌椅、做遊戲等)轉過臉譜,變成笑的。

五、延伸、

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裏有噪音,並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遊戲規則,掌握遊戲的方法。

2、嘗試豐富遊戲規則,體驗民間遊戲的快樂。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1、理解遊戲規則,習得遊戲方法。

2、不斷的調整、補充遊戲的規則,使遊戲更好玩。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遊戲錄像一段、場地上畫圓形鼠洞若干個、貓的胸飾若干個。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一些簡單的遊戲規則。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獲得遊戲經驗

重點關注:幼兒對遊戲的規則是否能理解。

1、 激趣導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都玩過哪些遊戲?今天我們要玩一個新的遊戲,在玩遊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看看遊戲中有誰?他們是怎麼玩的?(幼兒看錄像)

遊戲方法:一名幼兒做貓蹲在地上“睡覺”,其餘幼兒做老鼠在貓的周圍圍成一個圈,做老鼠的幼兒沿着圓圈邊走邊念兒歌:“老鼠老鼠壞東西,偷吃糧食偷吃米,老貓老貓快快醒,啊嗚一聲抓住你。兒歌結束,貓喊一聲“喵~~”後開始去抓老鼠,老鼠開始分散逃開。貓抓住一隻老鼠後,遊戲結束。

重點提問:看得懂嗎?遊戲中有誰?他們是怎麼玩的?

小結:哦,原來他們在玩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

2、 分享理解規則

重點提問:玩這個遊戲需要遵守哪些規則?我們再來看一次。

小結:原來玩這個遊戲需要3個規則:(1)、遊戲開始時老貓閉住眼睛。(2)、必須聽到“喵”的叫聲才能行動——貓抓,老鼠逃。(3)、貓不能抓進洞的老鼠。我們來玩一次。

二、嘗試遊戲,豐富遊戲規則

重點關注:幼兒是否能在遊戲中遵守規則;是否能把已玩過的遊戲規則遷移到這個遊戲中。

第一次遊戲:

1、情況一:貓沒抓到老鼠。分析原因:貓爲什麼抓不到老鼠?

原因一:貓走的慢

——貓可以走的快一點

原因二:老鼠躲在洞裏不出來

——老鼠不能長時間躲在洞裏,加一些什麼規則能讓我們的老鼠出來走動呢?

重點提問:到底該躲多長時間合適?想想哪個遊戲裏的規則能運用到這個遊戲中來?(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解決問題)

2、情況二:貓抓到了老鼠。

重點提問:抓到的老鼠該放在哪裏?抓到幾隻老鼠遊戲纔算結束呢?再玩一次!

小結:剛纔玩的遊戲已經和錄像裏的遊戲有點不一樣了,其實,民間遊戲就是這樣,是大家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地制定新的規則,增添新的玩法,只要大家都同意就可以了。那麼我們能否給這個遊戲再增加一些新的規則,讓貓能抓到更多的老鼠,讓遊戲更好玩一點?

第二次遊戲:

1、重點提問:誰有好辦法能讓貓抓到更多的老鼠嗎?(師根據孩子的回答記錄遊戲新規則)

a、貓多 b、洞少 c、一個洞一隻老鼠

2、幼兒遊戲。

3、討論:還有什麼新的規則能讓這個遊戲變得更好玩嗎?我們都爲貓想辦法,所以貓很容易就抓到了很多的老鼠。可是,能不能給小老鼠也想一些辦法,讓抓到的老鼠能繼續參與遊戲呢?

引導幼兒遷移營救規則。抓到的老鼠在同伴拍一下後表示解救成功,可以繼續參與遊戲。(幼兒遊戲)

老貓呀,你們那麼辛苦抓來的老鼠,一轉眼全被救走了,可真是白忙活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嗎?再玩一次。(幼兒遊戲)

三、總結提升,遷移遊戲經驗

今天我們玩的這個遊戲從開始很簡單的幾條規則增加到那麼多的規則,遊戲 變得更好玩,更有挑戰了。其實民間遊戲就是這樣,我們可以在以後的活動中不斷的增加一些新的玩法,讓遊戲變得更有趣,更好玩。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在中班語言活動《我的家人》中通過老師講述自己的全家福來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自己的家人從而體驗家的溫暖萌發去愛去體貼父母和長輩的情感感受有家真好。根據《綱要》中給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對幼兒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活動名稱:我的家人 活動領域:語言領域 活動對象:中班

活動目標:

1、拿出全家福照片瞭解家庭成員。

2、能夠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家人,表達自己與家人之間的情感及發生的事。 3、看視頻增加家庭成員的親愛之情。

 活動重點:

介紹自己的家人用連貫的語言說出家人。

活動難點:

能夠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對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師準備一張全家福照片。《愛住我家》的音樂《大耳朵圖圖》的視頻。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平時在家注意觀察家裏的人誰會什麼誰喜歡什麼家人的工作是什麼。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老師介紹自己家人引導語:“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看一樣東西,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 (幼兒A:是合影照,幼兒B:照片)

(2)教師:“這個呀是老師的全家福,這個全家福上有老師的家人,我來介紹下我的家人吧,小朋友想聽嗎?(幼兒齊答:想)這個是老師的一家到小河邊玩的照片,裏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弟弟。老師的爸爸是個司機(要把開車的動作表示出來)媽媽在家裏做家務(要把拖地的動作表示出來)老師的爺爺、奶奶在家種花,養些小動物,弟弟在上學。老師喜歡家裏的每一個人,喜歡和媽媽一起逛街,喜歡和爸爸一起聊天,喜歡和爺爺、奶奶一起澆花、除草。教師的媽媽喜歡織毛衣,爸爸喜歡看報紙,爺爺喜歡下棋,奶奶喜歡看電視。和家人一起很快樂。”

二、展開部分:

(一)老師給幼兒講述自己的家人。

(1)、教師說出幼兒討論自己家人引導語:“老師剛纔介紹了自己的家人了,知道了老師家裏的成員,知道了老師家人喜歡幹什麼事情,現在請小朋友和自己同伴討論一下自己家人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家人的事情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家人情況,巡迴指導幼兒說出家人情況。

(2)、教師:“剛纔看見我們的小朋友討論的真激烈呀,剛纔和幾位小朋友一起討論發現他們說的都很好,教師想請幾位小朋友跟所有小朋友分享下家人情況,好不好?” (幼兒齊答:好)

(二)、幼兒講述自己的家人。

(1)教師:“有哪位小朋友願意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人呀?讓大家瞭解一下。”

(幼兒A:我家有四口人,他們是爸爸,媽媽,姐姐和我。我爸爸是醫生,爲病人治病。媽媽是老師,給學生教書。我爸爸喜歡看報紙,媽媽喜歡繡花,姐姐和調皮,總是欺負我。不

過我們一家人很團結,很快樂。幼兒B:我們家五口人,他們是爺爺,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幼兒C:,幼兒D:,,,,,,等。)

教師在旁邊做適當的引導小結語:“剛纔呀,我們的幾位小朋友介紹了自己的家人,他們說的真棒呀,我們知道了家人的工作,愛好,今天呀,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家人我們和家人一起都很快樂。”

(三)、看《大耳朵圖圖》動畫片表達家人對孩子的喜愛。

教師過渡語:“大家想看動畫片嗎?我們來看看圖圖家裏的情況吧,看看圖圖的家人吧。”

 三、結束部分:

教師:“看完《大耳朵圖圖》我們有什麼感受呢?(幼兒:家人很愛圖圖,也很愛自己)對了小朋友們說的真好,家人都很愛我們,我們和家人一起很快樂,你們想跳舞嗎?我們一起邊聽歌邊跳舞吧。

活動延伸: 教師:“好了,小朋友們今天高不高興呀?那回家以後給爸爸媽媽倒杯茶,好不好?”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鍛鍊手的小肌肉羣,訓練觀察力;

2、培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3、鞏固分類、排序的知識。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混有紅、黃、藍、綠的各色小棒若干束(每2幼兒一束)

2、操作演示用的彩色小棒(稍長、稍粗)一束。

【遊戲規則】

師:這個遊戲可以2個人玩,也可以幾個人玩,大家可以先商量,由誰來撒小棒。

挑小棒的第一條規則是:撒小棒的小朋友把一束小棒握在手中,端立在桌面,鬆開手,讓小棒自己散落在桌上。

挑小棒的第二條規則是:小朋友輪流着把桌上的小棒挑起來,每次只能挑一根,挑小棒時不能碰到其他小棒,如果碰到其他小棒了,機會就要讓給下一個人挑棒。

挑小棒的第三條規則:大家輪流挑小棒,直到小棒完全挑撿完,最後數數誰的小棒多,得多的爲勝。

教師遊戲指導老師巡視幼兒的遊戲,有針對性地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引導幼兒互相協商由誰來撒小棒、誰先挑小棒;對能力強的小組或先挑完的小組,老師引導幼兒把小棒按顏色進行分類,按各種顏色小棒的多少進行排序。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兒歌的內容,會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能夠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兒歌。

3、培養幼兒願意學習兒歌的情感。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掛圖5張(圖片是小白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樂器響板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

提問:

1)“小白兔最喜歡吃什麼呀?”

2)“老師帶來了小白兔在家裏的幾張照片和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

2、引出圖片,介紹圖片讓幼兒自己理解圖片講解圖片內容,因爲圖片是從拔蘿蔔一直到吃蘿蔔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給孩子一個完整性,便於幼兒理解。

3、在幼兒理解圖片的基礎上,請幼兒自己根據圖片同動作表演加深幼兒對內容的記憶

4、學習兒歌,因爲兒歌比較簡單上口便於記憶

5、在幼兒對兒歌熟悉之後我們可以利用響板邊打節奏便朗誦兒歌,這樣可以引起孩子朗誦兒歌的興趣,對孩子節奏感是一種訓練,加強孩子的節奏感。

6、請幼兒進行表演,

7、結束評價

教學反思

這首兒歌結構簡單,句式對仗,節奏明顯,趣味性強,易被幼兒所接受。根據孩子的認知結構,我按教材上剛開始把兒歌的內容加以故事的形式展現,我覺得這樣對孩子們來說失去了拓展、想象的空間。也缺乏一定的挑戰性。

在活動的開始,我只是簡單的講述故事,然後提問,充分爲孩子們營造表達的空間。但我太低估了幼兒的想象能力,沒有加入創編兒歌這個環節,直接把兒歌展示出來,沒給孩子創造想象的空間。活動過後才意識到,我應該只示範編第一句,最大的限度留給孩子時間,在情景中給孩子感受,儘可能地讓孩子去說、去編,力爭讓所有的幼兒都參與進來,讓每個孩子都有說話和展示的機會,盡情地讓孩子感受到創編兒歌帶來的快樂。

不過在講故事時,爲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注意語速較慢,吐字清晰,通過圖片進行了故事的講述,並特意加重了“拔、洗、切、炒、吃”的讀音。在複述故事時,小朋友們都很積極,回答得也很準確,當做“拔、洗、切、炒、吃”的動作時,他們都紛紛主動模仿老師做這些動作。

通過活動,我真正的意識到,以後我們都要以孩子爲“本”,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促進孩子的主體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