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通用22篇)

本文已影響 2.08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通用2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通用22篇)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

【目標預設】

1.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溫帶、寒帶。

2.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各地氣溫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瞭解熱帶、溫帶、寒帶。

難點: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設計理念】

在大班滲透式領域中有一次語言活動是《我們的祖國真大》,其中有一篇兒童詩就是講祖國的同一時間因爲不同地方氣溫的差異導致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景象,那麼基於這一靈感,我想何不把這一話題拓展開來,研究由於同一時間溫度的差異形成的熱帶、溫帶、寒帶的這一地理現象。大班幼兒或多或少在電視上見到過非洲熱帶地區和北極寒帶地區的人,只是他們還沒有一個溫度帶的概念,所以我決定從這些地區人們的圖片入手讓他們從具象的熟悉事物開始,慢慢熟悉這三個溫度帶。在探討溫度帶的時候勢必會引出他們與太陽之間的關係,這就涉及到科學領域了。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思考溫度的高低與太陽遠近的關係,並自己動手操作進行驗證。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是符合幼兒能力範圍的。

【設計思路】

溫度帶這一專業名詞是地理課上才教的,怎樣才能把這一專業名詞變得讓幼兒理解呢?這是我設計本次活動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熱帶、溫帶、寒帶最大的差別就是溫度了,所以我通過這三個地方人們着裝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點,利用圖片讓幼兒自己觀察人們衣服的多少得出這些地方溫度的不同:有的熱、有的溫暖、有的寒冷。再從溫度的不同引出這些地方與太陽遠近的關係,讓幼兒自己探索離太陽近的地方溫度怎麼樣,離太陽遠的地方溫度怎麼樣?最後再通過動手操作判斷這些地方離太陽的遠近程度有什麼不同才導致了溫度的差異,引出熱帶、溫帶、寒帶這三個名詞。整個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範圍,適合幼兒探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氣溫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不冷不熱、溫暖等詞)我這裏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溫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裏的氣溫怎麼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溫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爲什麼這個地方這麼熱,這個地方那麼冷,而我們這比較溫暖呢?(教師邊說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

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裏?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後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

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並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範正確的操作,並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溫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溫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溫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麼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麼辦?(引導幼兒說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旋律特點,初步瞭解樂曲結構。

2、嘗試聽辨樂曲旋律的變化,有節奏的用動作表現鼴鼠參加舞會的遊戲經歷。

3、體驗躲藏遊戲的趣味及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感受音樂的美,理解樂曲內涵與結構,運用動作表現音樂。

活動難點:能自主傾聽樂曲隨旋律變化變換動作,與同伴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小鼴鼠的生活習性,觀看小鼴鼠的生活視頻。

2、物質準備:樂曲《快樂的小鼴鼠》MP3,大型道具,課件,圖譜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感知理解音樂旋律的特點和內容。

1、出示小鼴鼠圖片,引發幼兒傾聽音樂的興趣。

提問:它是誰?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關於小鼴鼠的樂曲,我們一起聽一聽這是一首怎樣的音樂?小鼴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2、幼兒完整欣賞音樂第一遍,瞭解樂曲內容。

(1)提問:這首樂曲聽起來感覺如何?小鼴鼠會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2)小結:這首樂曲時而歡快時而優美,時而滑稽有趣!表現了鼴鼠媽

媽帶着小鼴鼠們去參加森林舞會,小鼴鼠從地裏挖出很多禮物帶到舞會上,有一隻貪玩的鼠小弟掉隊了,後來在大家的努力下找到了他!小鼴鼠們快樂去參加森林舞會了。

3、出示圖譜完整欣賞音樂第二遍,感知樂曲結構。

(1)提問:樂曲分成了幾段?每一段講了小鼴鼠做什麼事情?

(2)小結:樂曲分爲4段。第一段是講小鼴鼠從地下鑽出來挖禮物,一

起走向舞會;第二段講有一隻貪玩的鼠小弟邊走邊玩掉隊了,大家找呀找終於找到了!第三段是小鼴鼠們擦擦汗加加油繼續走;第四段講了小鼴鼠到達舞會現場和舞伴一起跳舞的故事。

二、深入感知音樂特點,能隨旋律用動作表現音樂。

1、傾聽音樂前三段,表現小鼴鼠挖禮物、找鼠小弟、趕路的情境。

(1)教師扮演鼴鼠媽媽,幼兒扮演鼴鼠寶寶,在教師的帶領下共同隨音樂做動作,熟悉音樂旋律。

(2)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小鼴鼠挖禮物、找一找的動作。

提問:老師是怎樣挖禮物的?你們還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現挖禮物呢?

鼠小弟不見了還可以怎樣找呢?找完之後要幹什麼?

教師觀察幼兒的創造性表現,並提升分享幼兒的動作豐富幼兒經驗。

2、幼兒完整表現樂曲前三段,學習找尋、吶喊等情節。

(1)幼兒表現後教師點評幼兒創造性的表現挖禮物,找一找的動作。

(2)提問:鼠小弟到底會藏到哪裏呢?

引導幼兒學習喊完三遍後指出鼠小弟藏的地方,鼠小弟要快速跳出來!

3、欣賞音樂第四段,表現與同伴參加舞會的情境。

(1)提問:這段舞會的音樂聽起來有什麼感覺?

小結:這段音樂舒展放鬆但又不失活潑跳躍,表現了小鼴鼠找到舞伴快樂的跳起舞來。

(2)幼兒自由尋找同伴合作創編舞蹈動作。

教師細緻觀察幼兒表現,並請個別組幼兒分享,豐富同伴合作舞蹈的動作經驗。

(3)幼兒遷移新的動作經驗再次合作舞蹈。

三、完整再現音樂,能聽辨音樂變化與同伴合作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帶領幼兒完整遊戲。

(1)教師說明遊戲規則:鼴鼠媽媽隨意指定一名幼兒是淘氣的鼠小弟,

鼠小弟挖完禮物要趕緊藏起來,大家喊完三聲“鼠小弟”後,用手指來它藏在哪裏,鼠小弟也要趕緊跳出來繼續跟跟隨大家向前走!

(2)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曲完整遊戲,並用語言提示幼兒變換動作。

(3)教師根據幼兒躲藏的反應速度、聽音樂變化動作、幼兒合作舞蹈創編進行評價。

2、幼兒隨音樂完整遊戲,請鼠小弟找到下一個躲藏的人循環遊戲。

3、交換領頭人幼兒再次完整玩遊戲。

延伸活動:

1、音樂區中提供音樂和頭飾,幼兒合作開展遊戲活動。

2、與幼兒共同討論變換遊戲玩法,增加遊戲趣味性。

課後反思:

音樂欣賞《快樂的小鼴鼠》是在幼兒充分欣賞和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幼兒自主創編遊戲動作、與同伴合作遊戲的一節活動。下面是對這節活動的反思:

1、幼兒學習興趣高,活動參與性強。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將活動的重難點有機滲透在遊戲過程中,使幼兒爲實現遊戲的目的而不斷挑戰自我。活動設計中第一部分完整欣賞音樂,通過圖譜瞭解音樂的結構與內容,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部分採用教師示範、幼兒創編、隨機評價等幫助幼兒解決遊戲中規則、玩法的難點,並讓幼兒在一次次嘗試中感受摸索,使孩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第三部分通過與同伴合作開展遊戲,進一步提升幼兒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

2、及時捕捉遊戲中的問題,提升幼兒學習經驗。

教師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能夠敏銳發現幼兒的問題與需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評價。如當鼠小弟在遊戲開始就躲藏時,教師並沒有直接中斷遊戲,而是讓幼兒發現問題、自我調整,順利完成遊戲;在與同伴創編舞蹈時,能有效分享典型動作,並作出總結提升,豐富了幼兒的動作表現經驗。

3、對幼兒動作的指導提升有待提高。

本次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運用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過程中教師對幼兒個別動作的要求指導需要加強,如看一看、挖禮物等在伸展度上有待提高,幼兒動作稍欠缺美感;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深刻的挖掘活動的價值。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3、鼓勵幼兒根據塑料袋的外形。用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人物或動物的頭部特徵。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塑料袋、剪刀、即時貼、皺紋紙、雙面膠。

2、勘兒能比較準確地畫出常見動物及人物的頭部特徵,會熟練運用剪刀。

3、活動室周圍張貼人物和常見動物的圖片及裝飾過的塑料袋。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1)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塑料袋,請幼兒說一說:塑料袋從哪裏來?你們用過的塑料袋是怎麼處理的?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塑料袋,說出形狀、顏色,並瞭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徵。(較輕,不易腐蝕)

2、觀看錄像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的錄像、並分組討論:用過的塑料袋該如何處理?如何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製作活動

(1)欣賞老師製作的塑料袋娃娃,說一說:娃娃是用什麼做的?怎麼做成的?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製作時充分考慮了袋子的大小、形狀,以及提手的形狀和位置等。

(2)幼兒自制塑料袋娃娃。教師鼓勵幼兒用即時貼、皺紋紙等材料誇張地表現五官、髮型等。

(3)交流作品,請幼兒說說製作的是什麼,是怎麼做成的。

4、戶外遊戲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娃娃用繩子繫上,手拿繩子跑起來,藉助風讓娃娃飛起來。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樹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亂砍亂伐樹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錄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錄像,瞭解發生了什麼事。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錄像好嗎?看看錄像裏講了一件什麼事?(幼兒看錄像)

提問:錄像裏發生了什麼事?

2、再看錄像,洪水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提問:

(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麼啦?

(2)你們看了錄像,心裏怎麼樣?

(二)體驗理解樹根的作用:

1、討論:發洪水的原因:

(1)是呀,莊教師和你們一樣,看了這個錄像心裏真不高興,我也很難受,洪水毀壞了我們的家,讓我們無家可歸。可莊教師就是搞不明白,今年怎麼會發這麼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2)幼兒講述。

(3)是呀,莊老師也從報紙上看到,亂砍亂伐樹木是發洪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爲什麼亂砍亂伐樹木會造成洪水呢?

(4)幼兒講述。

(5)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實驗(一):

(1)你們來看莊老師準備了什麼?對!你們看這一半的泥土種了樹,那另一半的泥土沒有種樹。莊老師還準備了什麼?(水),這水就代表雨水,等會兒我們用水沖沖看,看看下雨以後兩邊的泥土有什麼不一樣。衝的時候,莊老師有一個要求:你自己衝的時候要看清楚兩邊的泥土有什麼不同,別的小朋友衝的時候,你也要看仔細,等會兒把你發現的告訴大家好嗎?好,我們一起衝,先把袖子捲起來。下大雨啦!(幼兒沖水)

(2)幼兒、老師實驗。

(3)提問:你們發現兩邊的泥土有什麼不同?(沒有種樹的地方泥土沖掉得多,種樹的地方泥土沖掉的少)我們再試試看,下大雨時,兩邊的泥土是不是一樣?

(4)你們本領真大,發現了種樹的泥土流失的少,沒有種樹的泥土沖掉的多。莊老師也想試試看,是不是這樣?

(5)老師衝:“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沒有種樹的泥土流失得多,種樹的泥土流失得少。那爲什麼種樹的泥土衝不走呢?有什麼道理嗎?”

(6)幼兒討論。

(7)老師祟一棵樹的樹根,“是呀,大樹的樹根就像一隻大手一樣,把泥土都緊緊地抓住了。所以,大雨來的時候,種樹的泥土就衝不走了,而沒有種樹的泥土因爲沒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衝,泥土都沖走了。”

實驗(二)

(1)那麼,這麼多泥土沖走了,有什麼不好呢?我們再做一個實驗。

(2)出示兩個玻璃缸,(一隻有很多泥土,一隻只有一點泥土)“這兩個玻璃缸代表兩條小河,一條“河”兩條的泥土上沒有種樹,所以泥土沖掉得多,都沉到這條河的河底。而另一條河兩邊種了很多樹,所以下大雨時,泥土沖掉得少。”

(3)出示兩桶水,你們看,莊老師還準備了兩桶一樣多的水。這水代表什麼(對了,是雨水)。我們來看看下大雨後,這兩條灑會有什麼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進泥土少的缸裏)哎呀,雨水滿出來了。發生了什麼事?洪水就爆發了。

(5)爲什麼下雨下得一樣多,一條河的河水滿出來了,造成水災。而另一條河卻沒有發生洪水氾濫呢?這些泥土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幼兒討論)

(6)今天,我們做了兩個實驗,你們知道了什麼道理?我們今天又知道了大樹的另一個本領:樹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領。

(三)內化遷移,愛護樹木:

(1)大樹的本領真大,我們要怎麼愛護它?我們還要多種樹,不把樹亂砍掉。這樣就不會發生洪水,我們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現在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大樹的本領,我們該怎麼辦?

(3)幼兒討論。

(4)好,我們一起去宣傳樹木的好處,讓更多的人知道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讓我們先去告訴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讓他們也一起來愛護樹木。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2、積極探索,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重點: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難點:發現寬肩帶比窄肩帶的書包背起來更輕鬆的小祕密。

活動準備:

一、不一樣的小書包--發現不同,引出話題1、這些都是小學生的書包,它們一樣嗎?

2、說說它們哪裏不一樣?

3、小結:小小書包,有這麼多的變化,你一定能找到一個你喜歡的小書包。

二、背背小書包--體驗感受,發現祕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背背小書包

1、剛纔,你們發現了書包的肩帶有的寬,有的細窄,如果在這兩個書包裏放入一樣多的圖書,背在我們的肩上,哪個會更舒服、更輕鬆呢?

2、請你們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個任務。

小提示:2人合作--在書包中分別放入5本圖書--兩人輪流背背小書包,慢慢繞走一大圈。

3、幼兒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說說感受,哪個書包背起來更舒服?

你覺得可能是什麼原因?

5、小結:細肩帶書包壓在我們的肩上,會刻出深深的痕印,我們背起來會覺得痛,很不舒服,而寬肩帶的書包不會把我們的肩膀勒疼,背起來舒服和輕鬆。通過小實驗,我們知道了寬寬肩帶的書包能保護我們的肩膀,讓我們背起來更舒服,所以,我們以後選擇小書包的時候,要儘量選擇寬寬肩帶的書包。

三、遷移運用--嘗試運用,拓展生活經驗1、這是細肩帶的書包,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它變寬,讓我們的肩膀背起來更舒服、輕鬆呢?

2、出示加肩帶的書包,加上一個小小的寬肩條,就能讓我們背得更舒服。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好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你想一想它什麼部位加寬了?加寬了以後有什麼用處?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在張弛有序的過程下逐一展開,幼兒學得很快樂、很輕鬆,教學環節的設計爲教學活動目標而服務,活動的有效性得到體現。活動注重幼兒的體驗和探索;注重科學小實驗的論證,讓幼兒在即時有效的觀察中,得到論證,達成共識;注重科學道理與生活的結合,將科學知識淺顯化、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活動中的延伸環節,讓幼兒更多地關注自己生活周圍的事物,去發現更多這樣的好方法,科學和生活的結合更具有教學的意義。

活動評析:

活動取材源於幼兒的生活,過程中注重幼兒的探索和體驗過程,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將科學道理淺顯、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幼兒在快樂中學習,獲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激發幼兒探索各種汽車功用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達交流對汽車的感性經驗。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教學準備:

1、拍攝錄像:馬路上的各種汽車、垃圾車在清掃馬路、灑水車在灑水。

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2、錄音:轎車、卡車、消防車、救護車啓動聲或鳴叫聲。

教學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在錄像中你看見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老師:馬路上的汽車可多了,請再看一遍錄像,邊看邊記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二、探索汽車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帶來的各種玩具汽車

教師扮警察,幼兒當司機。

警察問司機“你開的是什麼車?有什麼用?”

2、引導幼兒區分客車和貨車

誰帶來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車?(專門用來乘乘客的汽車是客車。)

誰還帶來了可以運貨的汽車?(專門用來裝運貨物的汽車是貨車。)

幼兒從自帶的玩具汽車中分別挑選出客車、貨車、並向大家介紹該輛汽車的名稱。

3、瞭解特殊用途的汽車

這是一輛什麼汽車?(剷車)你在哪裏看見過的?它有什麼用?(或:是用來乘人的嗎?是用來裝貨的嗎?)

看錄像:垃圾車在馬路上清掃垃圾。

這又是一輛什麼汽車?瞧,它有什麼用?垃圾車是怎樣把馬路上的垃圾清掃乾淨的?

小結:剷車、垃圾車都有一個特殊的本領,能爲人們工作。

還有哪些汽車也有特殊本領,可以爲人們工作的?(幼兒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車)

三、探索按汽車不同功用進行分類

1、遊戲(一)汽車開進停車場

天黑了,汽車要進停車場休息了,這裏有1號(2號、3號)停車場,你把帶來的玩具汽車分一分,準備讓哪些汽車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一幼兒示範操作

(引導幼兒在按顏色、形狀等分類基礎上按功用進行分類)

幼兒集體操作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2、遊戲(二)聽什麼汽車開來了

引導幼兒聽各種汽車發出的聲音,辨別出這是什麼汽車?該進幾號停車場?(救護車、大卡車、轎車、消防車)

延伸活動:這是一輛什麼汽車?(坦克車)是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還有哪些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

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先談話大馬路,在引導孩子們說說大馬路上有什麼,調動了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都能積極主動地講述自己的所見,爲活動的引出做了很好的鋪墊,在請幼兒說說自己見過哪些車子時,大家都能說出自己見過的各種各樣的車子,同時讓孩子們說說除了這些車還見過其他什麼樣子的車,在這環節上孩子們有的就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在請孩子們繪畫時,大家都很積極大膽,畫面也很豐富,有的畫小轎車、有的畫公共汽車、還有的畫卡通動物車等等,最後還添畫了車上的乘客和馬路邊的景物,使畫面變得更加豐富,就是對有些車的外形特徵畫的不夠好。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快樂。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

興趣標誌着在個人與他的行動的材料和結果之間沒有距離。興趣是它們的有機統一的標誌。幼兒的興趣是教育過程實驗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只有幼兒自發的興趣才能促使其與教育過程的其他因素真正發生反應,獲得發展。幼兒的想象是奇妙的,幼兒的創造是驚人的,就讓我們做最美的教師,在繪畫活動中,讓每位幼兒綻放出不一樣的創造之美。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在清水裏加入一定量的鹽後,雞蛋沉浮狀況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的存在。

2.幼兒能兩兩合作進行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習記錄和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兩隻透明玻璃杯(分別裝有等量的淡水和鹽水)、雞蛋、鹽、勺子、碗,水彩筆,記錄表,抹布等,每組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猜猜蛋寶寶沉浮的狀態並記錄。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杯水,你們仔細看看,這兩杯水一樣多嗎?(出示裝有等量淡水、鹽水的杯子,引導幼兒比較。)

2.師: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出示一個雞蛋,教師以蛋寶寶的口吻講話)。大家好,我是蛋寶寶,今天我想和水做個遊戲。你們猜猜看,我到了兩個水杯裏會怎麼樣?

3.教師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一杯水裏(淡水)會怎麼樣呢?它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請你們把猜想的結果寫到記錄表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會我們再來比比看,你們猜的和操作結果是否一樣。(幼兒猜測雞蛋在淡水裏的沉浮狀態並記錄。接着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現象。教師給予指導。)

4.教師繼續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二杯水裏(鹽水)會怎樣?它在水裏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再次猜測雞蛋在鹽水裏的沉浮狀態並記錄。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

二、引導幼兒對探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找找雞蛋寶寶懸浮的祕密。

1、師:小朋友剛纔都將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記在了記錄表一上。那麼,你們的猜測

到底對不對呢?通過剛纔的實驗,把你的想法和問題提出來好嗎?(幼兒針對自己觀察的現象自主提問。)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置懸念:爲什麼雞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裏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個杯子裏卻浮上來呢?這裏究竟有什麼祕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尋找雞蛋寶寶懸浮的原因,啓發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的緣由:雞蛋裝在淡水杯裏是沉下去的,在鹽水杯裏是浮上來的。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探索懸浮祕密:是不是雞蛋寶寶只要在鹽水裏都會浮上來呢?加了多少鹽後纔會浮上來呢?我們再一起猜猜看,動手試一試,記錄下來好嗎?(幼兒猜測並在記錄表上畫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實驗驗證――觀察結果――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三、討論與交流實驗情況,說說雞蛋寶寶懸浮的規律。

1.提出實驗要求:兩兩分工合作,明確怎樣加鹽、攪拌、記錄注意點等等。

2.展示幼兒記錄紙,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實驗並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適度的指導。

3.交流實驗情況。師:爲什麼雞蛋寶寶在加入1勺、2勺鹽的水中沒有浮起來,在加入第3勺、第4勺鹽後會浮起來呢?(幼兒根據記錄表二中講述自己的實驗感受,發現雞蛋的懸浮規律。)

4、師:雞蛋寶寶除了在鹽水裏能浮起來,你還有什麼辦法能讓雞蛋寶寶浮起來?(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活動延伸:

如果在鹽水裏不斷地加鹽,雞蛋還會往上浮嗎?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聽辨感受音樂的旋律,學習玩小魔仙練反應、唸咒語、選魔仙王的遊戲。

2、能隨音樂的變化和節奏創編不同的魔法動作,嘗試傳兩根魔仙棒追逐跑。

3、體驗和同伴一起扮小魔仙做遊戲的快樂。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跟隨音樂變化和節奏變換魔法動作。

2、難點:創編不同的麼法動作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學魔法:

嘗試小魔仙動作,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變化,熟悉遊戲動作。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知道巴拉拉小魔仙嗎?那你們最喜歡哪些小魔仙呢?爲什麼呢?

2、教師示範,幼兒觀看魔仙練本領的動作。

提問:小魔仙,練本領時做了哪些事情?(點到哪裏,哪裏動練反應,還念起了咒語,提升魔力選出新魔仙王)3、幼兒隨音樂學習練魔法動作,教師完整示範。

二、學做小魔仙練反應隨音樂有節奏的創編不同的身體動作。

1、幼兒跟着教師做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魔法再聯繫疑心魔法之前呢,我們先要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靈活。

2、隨音樂有節奏的玩反應遊戲可以做不一樣的動作。提問我們除了可以上下動,還可以怎麼動呢?

3、指導幼兒指哪兒哪兒動,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有節奏的表現音樂

三、小魔仙變身:

學小魔仙練變身的本領,能隨音樂唸咒語,創編變身的魔仙動作。

1、幼兒學習咒語"巴拉拉能量呼卡啦卡小魔仙變身"。指導幼兒唸咒語變身練魔法做不同的動作表示。

2、幼兒自由嘗試創編咒語的動作。

3、請四個幼兒展示變身動作隨音樂有節奏的練習唸咒語變身的動作。

四、尋找魔仙王:

體驗和同伴玩遊戲的快樂。

1、幼兒拉圓爲晨魔仙堡教師做魔仙王帶領幼兒隨音樂試魔法本領。

2、教師說規則,唸咒語變身後將魔法棒一個接一個的傳遞,直到第八位時停止第八位就是新的魔仙王新魔仙王拿到魔法棒後。要繞魔仙堡跑在音樂停止時回到原位。

3、跟隨新魔仙王練習新魔法,其他幼兒跟着新摩仙王做動作。(要求魔仙網址的動作要清楚一句,提升一個地方的能量)。

4、請幼兒互相對接,增加魔力。

活動延伸:

幼兒到戶外練習魔法,玩遊戲。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有節奏地拍手朗誦詩歌。

(2)、讓幼兒發揮想象,表達出自己的願望

二、教具準備

1、教學掛圖《種太陽》和詩歌錄音帶。

2、《種太陽》兒歌錄音帶。

3、《語言》下冊第十六頁。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春天到了,農民伯伯就要播種了,把種子播到地裏,等到秋天纔會有所收穫。現在有個小朋友也要播種,他播種的不是種子,而是願望,他要播種什麼願望呢?我們學完這首詩歌就知道了。

(二)、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錄音,幼兒欣賞。

2、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老師出示題目後師生齊讀)

(三)、朗誦詩歌

1、出示教學掛圖,提問幼兒:

(1)詩中的小朋友有一個什麼願望?

(2)詩中的小朋友爲什麼要播種太陽?

(3)詩中的小朋友要把播種的太陽送給誰,爲什麼?

2、老師在黑板上寫出詩歌內容,老師教幼兒讀詩歌。

3、幼兒打開畫冊,自由朗誦詩歌。

4、播放詩歌錄音,幼兒隨錄音一起朗誦詩歌。

(四)、談話部分

老師組織幼兒討論:你的願望是什麼?爲了實現你的願望,你現在應該怎樣做?(幼兒討論後回答,老師總結)

(五)、結束部分

讓幼兒欣賞兒歌《種太陽》(幼兒邊欣賞邊做動作)。欣賞完後,讓幼兒拿出彩筆和紙,畫出自己美好的願望,然後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的加法算式,發展幼兒的計算能力。

2、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兩個,水果圖片三個,星星,答題卡若干(與幼兒數量相同)學具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問候,組織幼兒

2、手指遊戲:十個阿姨來摘梨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景: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誰?(出示小貓頭飾)小貓說: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給他帶一籃水果,可是這羣可愛的水果寶寶設置了迷宮,我只有回答正確它們的問題,順利通過迷宮,纔可以帶走這些水果,到達小熊的家,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

1、小貓開始闖迷宮,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蘿:請小朋友回答出我的問題就可以帶走我,(算式題2+3= 4+3=等)

2、第二個遇到了櫻桃,櫻桃的難題是釣魚遊戲:魚鉤上方爲加法算式題,請幼兒找到身上有正確答案的小魚

3、葡萄:智慧樹。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進行搶答,哪組最先把五顆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題回答正確,哪組爲勝利,由勝利組幫助小貓摘走水果葡萄

(此環節可使用學具小花進行算式題的驗證活動)

三、幼兒操作練習

小貓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終於來到了小熊家,小熊見到好吃的水果說,謝謝小朋友們,爲了感謝你們的幫助,我也有禮物送給你們,是愛心答題卡:請小朋友把卡紙上的加法算式題計算得數,遇到不會的題可以使用小花學具進行邊操作邊計算,最後交給老師,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四、小結,收拾學具

【活動反思】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認爲要根據智障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就要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本節課《複習10以內的加法》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設計數學遊戲,使學生樂在其中。

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他們最喜歡做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應該成爲低年級的重要形式。所以,這節課我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

上課開始我沒有用以前的10的組成口訣來進行復習,而是將口訣填入到孩子們熟悉的歌曲中進行復習,勢必比一味地與學生對答效果要好。爲了測試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組織師生互動遊戲。我與學生玩“尋找小貓咪”的遊戲。我先扮成小貓“喵”幾聲,然後學生根據我的幾聲,再接着“喵”與我的湊成10。這樣既活潑,趣味性強,又提高了學生辨別正誤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好辦法。通過一些遊戲,學生就會感到學有勁頭,學有樂趣,學有所獲,由此生髮的熱愛數學的情感就會自然而然爆發出來。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

精彩的問題情境對這些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能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圖讓學生自由說一說,簡單的一帶而過,這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再後來的幾幅圖一出示,A組學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題意。再者,當我向學生展示學習素材後,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知識的深奧,並可以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汽,遇冷會結冰。

2、能用語言表達已觀察到的水的三態變化,引導幼兒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電吹風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水變成冰的過程。

1. 小朋友,你們昨天把水放進冰箱裏裏嗎?那你們今天看到放進去的水有什麼變化嗎?(結冰了)你們知道放進去的水爲什麼會變成冰嗎?(幼兒說:放進冰箱裏了)

冰箱裏的溫度很低,當水在溫度降到0度的時候就會結成冰。

原來水就是這樣變成冰的。

2、你們說說水和冰有什麼不同?(幼兒說、討論)誰能來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水的流動的,冰是一塊一塊的。

3、水能變成冰,冰能變成水嗎?(能)那你有什麼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呢?(好朋友說一說)並請幼兒說

小朋友都很聰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變成水,有的說可以用太陽曬、有的說可以用,原來有這麼多的方法可以使冰變成水。

老師也想了很多跟你們不一樣的方法,也能使冰變成水,我們一看吧!

4、教師操作各種方法使冰變成水。

我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其實太陽曬、開始泡、吹風機吹,用火燒這些方法都是在給冰塊加熱,原來冰塊加熱就能變成水。

二、水變氣。

1、我們給冰塊加熱變成水,要是給水加熱,水又會變成什麼呢?(幼兒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說了給水加熱會變成什麼?那我們一看吧!

2、教師操作將水加熱(幼兒觀察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了什麼?(水壺上面冒氣了)水壺上面冒出來的氣就是水蒸氣。

3、想想水爲什麼會變成水蒸氣呢?(水經過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原來給水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三、氣變水。

1、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那水蒸氣還會變嗎?那我們來看看吧!

出示鏡子: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鏡子摸起來怎樣?(很光滑)但是摸起來還感覺是冷冷的。老師把水壺放在冒氣的水壺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老師操作鏡子放在冒氣的水壺上面,引導幼兒觀察。

2、小朋友,看看現在鏡子上面有什麼變化嗎?(有水)

3、你們想一想爲什麼會有水?(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今天我們做了那麼多的實驗,知道水遇冷後能變成冰,冰加熱後後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後又會變成水,原來水是這樣循環變化的。

四、遊戲:我是變化的小水滴。

1、介紹遊戲規則。

小水滴能變來變去,我們也來想小水滴一樣變冰、變水、變蒸氣,等下游戲開始的時候老師說“結冰”的時候小朋友就站起來不動,當聽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樣在活動室裏東流西竄,自由地做各種動作。到老師又發出“結冰”的信號時,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動,三個一羣,五個一夥,表示結冰在一起。當老師發出“水蒸氣”的時候,你們就輕飄飄地飛舞起來,飛出教室。

2、幼兒遊戲。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2

一、 活動目標

1、 在多種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兒知道樂曲的名稱,瞭解樂曲的性質(歡快、抒情、歡快)及三段體的曲式結構。

2、 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及聽音樂的良好習慣。

3、 在感受過程中,啓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二、 活動準備

1、 律動《可愛的小精靈》

(1)“今天楊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客人”(教師穿着魔法師的衣服出場)

(2)“哈哈,親愛的小朋友們,我是一位魔法師,今天,我帶來了有魔力的糖送給你們每一位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張開嘴巴。”(教師分糖)

(3)“現在你們吃下了我的魔糖,就變成了我的精靈,只要聽到我的琴聲,魔糖就會在你們的身體裏滾動起來。聽到低音時,魔糖就滾到了你們的腳上。聽到高音時,魔糖就滾到了你們的手上。聽到中音時,魔糖就會滾到你的全身。聽到‘叮’一聲魔糖就停了下來。我的精靈,我要開始彈琴了!”

(4)“魔糖、魔糖,滾起來,精靈、精靈,變變變!”

(5)教師彈奏高音、低音和中音,幼兒按照不同的音高創編動作。

2、音樂欣賞《鐘錶店》

(1)“可是,有一天,魔法師和精靈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們來聽聽音樂。”

(2)完整地欣賞音樂,提問:你覺得他們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播放音樂,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4)“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地聽音樂,然後告訴我音樂的前面、中間、後面一樣嗎?啓發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的表現手段,感知音樂的性質(前面很歡快,有點快;中間的音樂很像在跳舞,有點慢;後面和前面是一樣的。)

(5)分段欣賞

A、 小精靈們趁魔法師不在家,偷偷地溜了出去,每一個小精靈走路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

B、 聽第一樂段幼兒做動作。老師及時評價有創造性的並符合節奏的幼兒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3

設計意圖:

在當今這個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水資源的問題。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現象已經受到高度關注。這種局勢下,讓幼兒瞭解水與人類、水與自然的關係極爲重要。根據孩子們的認知和感知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本次活動,通過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思考,從不同的側面能夠充分感知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結合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參與學習的興趣以及表現出求知慾。

2、讓幼兒知道水與人類、水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兒初步瞭解水污染以及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三個和尚》的故事磁帶;

2、實驗用品: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麪兒、玻璃容器5個;

3、"護水小標兵"胸飾、藍色彩筆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三個和尚》都打水。教師通過讓幼兒聽故事想問題說問題引發他們思考參與的興趣。

1、教師放故事《三個和尚》,幼兒聽故事

2、聽故事後,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展開提問:

(1)三個和尚每天都要用什麼?他們用水來做什麼?

(2)他們打水的地方在哪裏?

(3)他們三個最後用水做了什麼?他們能離開水嗎?

3、教師提出一個話題: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水?爲什麼?

(1)幼兒自由的討論交流。

(2)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們不能沒有水,讓我們來看一看水是怎樣幫助我們的。(請幼兒觀看課件關於水的各種圖片)

1、結合看圖,讓幼兒瞭解生活處處需要水。

(1)圖片一、幼兒看到各種工作是直接需要水來完成的。(消防隊員,環衛工人用水澆花、輪船在行駛)

(2)圖片二、幼兒可以看到農民用水澆地、發電站用水發電送給千家萬戶。

2、這"水"和我們的生活真是關係太大了,你們知道嗎?就連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同樣需要水。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1)幼兒分成5組,這5組桌子上分別放着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麪兒、開始實驗時,幼兒將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攪拌一下,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並作成總結。

(2)教師講解物品在水裏溶解了。

3、出示一張圖片:幼兒可以看到河水已經變黑了。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我們來聽一首歌。小朋友們聽一聽小河在唱什麼?

三、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前兩段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小河小河真難過黑黑河水在流淚,小河小河真難過小魚小蝦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1、幼兒邊欣賞歌曲邊創編動作。

2、教師提問:小魚、小蝦爲什麼生病了?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它們呀?(幼兒瞭解關於污染的問題)

3、拿出"護水小標兵"胸飾、發給每個幼兒,老師有個好辦法:請你們畫一條幹淨的小河送給小魚小蝦(讓幼兒把小河畫在胸飾卡片的背面)幼兒帶好"護水小標兵"胸飾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兒做自由表現活動。

活動延伸:讓幼兒總結我們該怎樣做纔是"護水小標兵"。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向身邊的人宣傳愛護水資源是"人人有責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操作性很強,是本次主題的一個綜合性的延伸,孩子們對水的科學小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平時操作的比較少,所以興致相當高漲。活動中孩子們更加能體會到水的作用之大,由於我們在活動之前有過一次斷水經歷,所以這次活動對孩子們意義是深刻的。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通過紙箱的一物多玩,發展幼兒跑、跳等綜合能力。

2、增強幼兒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及競爭意識。

3、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4、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5、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活動準備:

4種大小不同的紙箱各2~4個,將幼兒分成6組,每組2個紙箱。(幼兒自由探索時使用)特大紙箱4個,中紙箱12個,小紙箱12個,8把小椅子(幼兒接力賽時使用)起點線

重難點分析:

重點:通過玩紙箱,發展幼兒的跑、跳、鑽爬、平衡等能力,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難點:能與同伴共同探索紙箱的多種玩法。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

1、頭部運動

2、擴胸運動

3、腰部運動

4、膝關節運動

5、壓腿運動

6、放鬆運動

二、談話引出主題

1、 師:我們平常會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紙箱,那這些大大小小的紙箱子可以怎樣幫助我們來鍛鍊身體呢?(引導幼兒大膽猜測紙箱的廢物利用)

2、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和這些廢舊的紙箱做遊戲。

二、鼓勵幼兒分小組探索紙箱的多種玩法。

1、 教師將全班幼兒分成6組,每組分發相同大小的紙箱2個,提出操作要求:

⑴在規定的範圍內操作,小組成員要合作探索紙箱的玩法。

⑵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想出的玩法越多越好。

⑶探索完以後,每組派一個代表來講述一下你們組探索出來的玩法。

⑷提醒幼兒在探索中注意自身與他人的安全。

2、引導幼兒互相合作、探索紙箱有哪些玩法。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己的想出的方法。

3、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展示紙箱的各種玩法,互相學習體驗。每組分別請一位幼兒來說說自己一組的紙箱有哪些玩法,並進行示範。(可請同組幼兒進行補充,也可請其他組的幼兒來嘗試一下)

4、6組幼兒互相交換場地,根據同伴所說的玩法,嘗試一下不同箱子的各種玩法。

5、師:剛纔,我們小朋友玩了這麼多紙箱,下面我們來嘗試一下跳紙箱,老師這裏有許多高低不同的小紙箱,小朋友們來比一比,看誰跳過的紙箱高。

⑴教師示範跳紙箱,講述跳箱子的技巧。鼓勵幼兒仔細觀看。

⑵幼兒分小組自由練習,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⑶教師總結幼兒跳箱子的情況。

⑷師:下面我們要來進行比賽。教師將幼兒帶到活動場地。

三、接力遊戲:箱子障礙接力賽。

1、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4組,每組排成一豎排站在起點線後。

2、 教師講述遊戲規則與要求,鼓勵幼兒認真傾聽。

⑴每排幼兒站在起點線後,不能超過起點線。

⑵聽到“開始”口令後,每排第一位幼兒出發,快速往前跑,繞過樹林(中紙箱),鑽爬過山洞(大紙箱),跳過水坑(小紙箱),分別從兩邊跑回起點。

⑶第二位幼兒站在起點線後,伸出一隻手準備。第一位幼兒返回後必須拍一下第二個小朋友的手,第二位幼兒才能出發。

⑷遊戲繼續進行,哪組最後一位幼兒先回到起點就算獲勝。

3、教師評價整個遊戲過程,宣佈獲勝的一組。

四、結束部分

整理體育器械,教師帶領幼兒回教室。

活動反思:

整節課注重了每個孩子的參與、嘗試。整個過程中,孩子的興趣很高,積極主動,表現出很好的合作和團隊精神。老師爲孩子營造了一個寬鬆自主探索範圍,幼兒充分的體驗了自主樂趣。在擺放教具(紙箱)佈局要恰當,預防幼兒在活動受傷。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5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和講述的習慣。

3、初步的探尋溶解的現象。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初步瞭解飲料,品嚐過飲料。

2、材料準備:冷水、熱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檸檬粉等、輕音樂的磁帶、錄音機、毛巾

活動過程:

一、創設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品嚐“小兔”製作的飲料,說說自己喝的飲料。

提問:你喝的是什麼飲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味道的?

三、幼兒做飲料,引導幼兒邊做邊觀察。

1、引導幼兒認識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們在做飲料的時候,看看有什麼奇怪的變化?

(2)與你的朋友說說你的發現。

(3)要讓做飲料的房間乾乾淨淨。

3、觀察幼兒的操作,進行個別指導。

提問:你做的是什麼飲料?味道怎麼樣?引導幼兒講述做飲料的過程和發現。

四、鼓勵幼兒互相交流,互相品嚐飲料,說說自己做飲料的發現。

五、鼓勵幼兒與客人老師交流:請客人品嚐飲料,說說自己的發現。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理解並掌握詩歌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體驗媽媽對自己的愛,並知道了長大衣後該怎麼回報媽媽。

3、根據詩歌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創編。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活動準備:

1、畫一幅媽媽照顧自己的畫,佈置“親情樹”。

2、面具。

3、一位媽媽講述從懷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顧孩子的故事。

4、鋼琴曲磁帶、畫紙、畫筆等。

活動過程:

一、找媽媽。

1、師:“小朋友,母親節快到了,讓我們歡迎媽媽的到來!”

在音樂聲中,媽媽們頭戴面具出場。

2、師:“媽媽爲什麼頭戴面具呢?原來,媽媽要和你們做一個遊戲名字叫“找媽媽”。

3、交待遊戲規則:頭戴面具,身穿同樣服飾的媽媽站成一排,幼兒找到自己的媽媽回到自己的位置。

二、媽媽講故事。

一位媽媽講述從懷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時如何照顧孩子的故事。

提問:“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感受?”

三、學習詩歌《媽媽的心》。

1、師:“有一位詩人根據天下所有媽媽和孩子的故事創作了一首詩歌,名字叫《媽媽的心》。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教師配樂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提問詩歌內容:

詩歌的名字叫什麼?詩歌主要說了些什麼?爲什麼說媽媽的心很大呢?從那兒看出來的?(瞭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我餓了、我冷了媽媽是怎麼做的?

3、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理解並記住詩歌內容,結合圖示進行朗誦。

(2)配樂朗誦,感受詩句與音樂之間優美抒情的旋律。

4、啓發幼兒談談“媽媽的心很大很大”表現在哪裏?媽媽的心爲什麼會那麼大?並讓幼兒理解最後一句:“我的心也要想媽媽一樣大才裝得下媽媽“的含義。

5、平時媽媽還爲你做了什麼?怎樣照顧你的?

幼兒可結合課前畫的畫講述。

6、幼兒結合自己的畫創編詩歌講給媽媽聽。

四、觀看錄像。

1、觀看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媽媽爲了保護孩子而犧牲自己,以及許多孩子失去媽媽的錄像,

2、讓幼兒體會有媽媽的關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3、讓幼兒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如:親口對媽媽說一聲“謝謝”、“我愛你媽媽”等,並一起抱抱媽媽、親親媽媽。

五、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合作將要感謝媽媽的話由幼兒說家長執筆寫在畫的後面,然後當作禮物送給媽媽。

這次詩歌活動《媽媽的心》,在活動過程中首先通過遊戲活動《找媽媽》,媽媽講故事,等環節導入活動,然後通過欣賞詩歌,幫助幼兒理解並有感情的朗誦詩歌,進一步瞭解了詩歌的內容。本次教學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活動中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並通過抱一抱媽媽、親親媽媽等,增加了幼兒與媽媽的感情。本次活動以詩歌結合社會的教學讓幼兒體驗了媽媽對自己的愛,並知道了長大後該怎麼回報媽媽。

活動反思: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煩媽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做最讓媽媽驕傲的寶貝!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通過聆聽、表演、誦讀等方式欣賞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懂得春天的芽要陽光、風兒、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表演。

3、體驗嫩芽的前後不同感情變化,感受散文詩的美。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芽

2、課件

3、圖片

4、頭飾

5、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問1:昨天我們出去找了什麼?

問2:你在哪些地方找到了小嫩芽?

問3:你找到的小嫩芽是怎樣的?

你會不會用一個動作來表演小嫩芽呢?請幼兒來表演小嫩芽。

二、欣賞散文

第一遍欣賞:老師帶來一篇很美很有趣的散文,題目就叫《芽》,我還配上了好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我們一起來欣賞,如果你覺得很美很有趣看完了拍手告訴大家,好嗎?

(播放課件)

問:你覺得什麼美?什麼有趣?

第二遍欣賞:這麼美這麼有趣的散文,我們再來看一遍,好嗎?這一遍要求你們一邊欣賞一邊記住散文中有誰?(播放課件)

問:散文中有誰?

三、分段欣賞

欣賞第一段:出示小嫩芽小圖片,問1:這是誰?

問2:散文中第一段說嫩芽兒象一個怎樣的小姑娘?老師來朗誦第一段來給你們聽.

(老師配樂朗誦第一段)

問3:第一段說嫩芽兒是怎樣的小姑娘?(解釋膽怯),請個別幼兒來表演膽怯的小嫩芽,大家學一學.

欣賞第二段:出示太陽、風兒、雨露圖片。師:嫩芽兒很害怕很膽怯,誰來幫助它呢,它們怎麼說的?老師來朗誦第二段給你們聽。(欣賞第二段)

請幼兒模仿角色表演,說他們的話,解釋舒暢一詞。大家學一學。

欣賞第三段:出示長大的嫩芽兒圖片。欣賞老師朗誦第三段。

問:嫩芽兒長成了怎樣的小姑娘?爲什麼?

教師通過讓孩子來教老師表演的形式讓孩子學習表演第三段,體驗嫩芽兒長大的高興的情感。

四、整體表演跟誦

出示頭飾,太陽、風兒、雨露。分角色表演,其他人表演小嫩芽。第二遍表演可以讓孩子跟誦。

五、總結延伸

總結並延伸,考考孩子小嫩芽長大了會變成什麼?不告訴小朋友答案,讓孩子在平時多觀察,多留意。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欣賞塞尚的作品《靜物蘋果籃子》,瞭解寫生畫的特點。

2、感知畫面豐富的色彩、均衡的構圖以及形與色的完美結合。

3、初步觀察、瞭解物體前後、上下互相遮擋的表現方法。

活動準備:

1、塞尚作品《靜物蘋果籃子》PPT一份。

2、幼兒創作的範例作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你們喜歡畫畫嗎?姚老師和小朋友一樣,不但喜歡畫畫,還喜歡看畫呢!我發現了一張有趣的畫,今天拿來和小朋友們一起欣賞。

(二)出示塞尚作品《靜物蘋果籃子》,引導幼兒初步觀察。

教師:在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你看了之後有什麼感覺?

(三)引導幼兒細緻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的造型美、色彩美和構圖美。

1、教師:這些蘋果是什麼樣子的?蘋果的顏色都一樣嗎?有哪些顏色呢?咦?爲什麼這個蘋果上有好幾種顏色呢?(教師總結:因爲太陽照在這個蘋果上,所以它的顏色亮亮的,而這塊地方的陽光被擋住了,出現了影子,所以呀這邊的顏色是黑色的),(幼兒舉例)你覺得畫中的蘋果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蘋果一樣嗎?爲什麼?

2、教師:裝水果的籃子是什麼樣的?(是怎麼擺放的)旁邊的瓶子又是怎麼擺放的?它是靠在哪裏的?籃子裏的蘋果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大小、顏色)那我們來看這些小的蘋果中,你看到的蘋果都是完整的蘋果嗎?爲什麼?(幼兒舉例)

3、教師:我們再看看桌子前面的蘋果和桌子後面的蘋果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大小、顏色)那你看到的這些後面的蘋果是完整的蘋果嗎?爲什麼?(幼兒舉例)

4、教師:請小朋友看看這塊白布是怎麼鋪在桌上的?白布的褶皺又把蘋果遮擋成什麼樣子了?(半圓形、橢圓形)

教師總結:噢!原來畫家用了不同的顏色、大小、形狀和不同位置的遮擋表現出了這幅靜物寫生畫。

(四)引導幼兒討論整幅畫給人的感覺和印象,再次表達對作品的整體感受。

1、教師:你喜歡這幅畫嗎?爲什麼?

2、教師介紹畫家及作品。

教師:你能給這幅畫取個好聽的名字嗎?畫家也給這幅畫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靜物蘋果籃子》。它是一幅油畫,是法國著名的大畫家塞尚所畫。(出示畫家自畫像)。這就是畫家塞尚,他喜歡真實的描繪自然,他喜歡運用顏色之間的對比來表現自己的想法,這些用顏色、形狀來表現的畫就叫做靜物寫生畫。

3、欣賞幼兒作品。

教師:老師這邊還收集了很多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4、教師:你想跟着塞尚爺爺學一學這個本領嗎?那我們下次美術課的時候再來畫一畫吧!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各種聲音,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種多樣。

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發出聲音,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各種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蓋、茶杯、砂紙、玻璃球、紙、算盤等。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猜他是誰

請4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後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他們分別是誰。

(評析:以幼兒最喜歡玩的遊戲導入,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師:剛纔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爲什麼呀?哦,因爲每個人的聲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玩一玩,也讓它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來。

幼兒自由玩,老師與幼兒即時交流。

(評析:這是幼兒與材料之間的第一次互動,豐富多樣的材料,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通過探索,幼兒獲得了各種感性經驗。)

師:誰來說一說,剛纔你玩的是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來的。(幼兒講述,幫助幼兒豐富詞彙: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師:我們讓手裏的東西動了,它就會發出聲音來。爲什麼現在它們不響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響了;我不敲,茶杯就不響了……)

師:這些東西我們不再動它,它就沒有聲音了。

(評析:通過探索,讓幼兒淺顯地瞭解:只有震動才能產生聲音。)

三、感受聲音的不同

師:剛纔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麼聲音也聽不清。讓我們分開來聽一聽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細聽,好聽嗎?它的聲音怎樣?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節奏走一走。

3、敲鼓。鼓發出的聲音和玻璃杯一樣嗎?

4、搖算盤。輕輕搖,用勁搖,比較聲音有什麼不同。

(評析:這一環節是爲後面的給動畫配音做鋪墊,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師: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聲音,老師這兒錄下了一些,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到這些聲音,你會想到什麼事?

(一)實際聲音再現(PPT):

1、一隻鳥兒叫,兩隻鳥兒唱,許多鳥兒鬧。

2、馬兒在叫,馬兒飛奔起來,越跑越遠。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羣鴨子嬉戲,遇見鵝大媽,互相問候,小河裏熱鬧極了。

4、風雨中。

5、《獅王進行曲》。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出發生的事情。

(二)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節日裏的鞭炮聲、大街上的各種汽車聲等。)

五、探索模擬發聲

l.看課件。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畫故事,這個故事裏也有很多聲音,我們一起看一看、聽一聽,請你想一想故事裏講了什麼事。

2、示範模仿。

師: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哪些聲音呢?我們能不能來模仿小馬走路的聲音呢?可以用什麼來模仿?還可以用什麼來模仿呢?

師:剛纔我們玩的這些東西中,什麼發出的聲音和小馬走的聲音很像?還有什麼也很像?其他小動物發出的聲音你能不能也找些東西來模仿一下呢?

3、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己所發出的聲音。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想盡一切辦法,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的聲音。幼兒探索的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準確,其發出的聲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實際聲音,但卻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結果,此時教師沒有給予任何評價,只給予鼓勵,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學習。

師:××,你剛纔模仿的是什麼小動物,用什麼來模仿的?我們一起來聽聽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師操作課件並講述故事,幼兒配音:

清晨,鳥兒們醒來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紙片模擬小鳥飛上飛下)

兩三隻鳥兒快活地叫着,(吹口哨,斷斷續續交替進行)

許多鳥兒快活地鬧着,(口哨和紙片同時進行)

晨練開始了。

小馬快快跑,(用瓶蓋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錘,拍桌子,按中速進行)

小刺蝟越爬越遠了,(用刷子輕輕刷砂紙)

早晨,大森林裏多快樂呀。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雖然選題爲聲音,但是打破了幼兒園原來《聲音》活動中的傳統定位和一貫模式,堅持以聽聲音、玩聲音、辨聲音等遊戲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讓孩子們在與材料的充分互動中大膽探索,讓孩子們在不斷的驗證、交流中積累新的知識和經驗。

對於本次活動中材料的收集與使用,我更是動了一番腦筋。如何將材料生活化、簡單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標。於是我收集了孩子們常見的各種口香糖瓶子,將每四個瓶子裝一個小簍子,這四個瓶子中一個是空的,其他三個瓶內分別裝着硬幣、米粒,還有豆豆,而裝豆豆的瓶子裏有的裝一粒,有的則裝許多。這些平常而熟悉的東西來源於孩子的生活,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大大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聽聽、猜猜、玩玩中感知了聲音的一些簡單規律,瞭解了聲音的一些祕密。孩子們始終保持着輕鬆愉悅的心情,始終投入其中。由此可見,操作材料的選擇不以貴爲重,而在於精和活,在於能在不同的環節中高效、反覆的使用。

另外,在孩子的探索過程中如何使“自主味”體現得更爲突出,這也是我需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20

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一首活潑、風趣、富有戲劇性的,又充滿生活情趣的歌曲,歌曲內容反映了一羣孩子去江邊玩耍,遇上螃蟹的情景。歌詞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螃蟹夾人的過程,富有地方色彩,全曲富有情節性和戲劇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長相形態,第二部分是音樂戲劇情節的展開,描述了頑童的腳被螃蟹哥的“夾夾”夾住了,一方面頑童努力掙,要甩掉螃蟹夾,另一方面螃蟹緊夾不放,從而將歌曲推向高潮。最後是頑童求螃蟹哥放了“我的腳”,意味深長,充滿幽默感。

教學目標:

1、能用四川方言輕鬆自然的演唱歌曲《螃蟹歌》,願意參與到歌曲的學唱、表演等音樂學習的活動中。

2、在聆聽、體驗、律動、方言對比、演唱、表演等音樂活動中,感受這首四川童謠的幽默感和特色。

3、通過師生、生生合作的形式鞏固反覆記號的知識,能夠配合歌曲進行情節表演。

教學重難點:

1、用四川方言輕鬆自然地演唱歌曲《螃蟹歌》。

2、體驗歌曲的幽默感,並能夠配合歌曲進行情節表演。

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爲學生感受與表現歌曲音樂形象做好鋪墊。

2、學唱歌曲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對螃蟹形象和小朋友形象的動作模仿,幫助學生體驗表現歌曲情感,學唱歌曲,理解角色,爲後面的表演進行鋪墊。

3、通過高低不同的拍手律動,感知歌曲的音高變化。

4、在參與感受、體驗音樂的活動中,學唱歌曲,進行表演,促進能力的發展。

教具準備

螃蟹頭飾、帽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閉眼聽音樂想象

老師:同學們,老師放一段音樂,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聽聽,你們能聽到什麼?(讓學生說一說)

老師:樹上鳥兒啾啾叫,溪中流水嘩嘩笑。你們想象一下,在水中會有什麼呢?

哎,很好,小溪裏面真熱鬧,有魚在游泳,有蝦在蹦跳,還有小螃蟹在跟我們捉迷藏呢?

2、抓出來,介紹外形,螃蟹怎麼走路的

ei,它躲在哪呢?我們找找,哦,原來它躲在這,我們把它抓出來,看看,這就是螃蟹,它長得怎麼樣啊?

大夾夾,誰要是不小心碰到他或者是侵犯它,它就把誰死死夾住。

你們知道螃蟹是怎麼走路的嗎?誰來學一學?

3、練聲、螃蟹排着隊出來了,很整齊,練聲lu,移調

嗯,你真像一隻真正的螃蟹啊!有個詞叫“橫行霸道”我覺得用來形容真的很合適。(螃蟹放鋼琴上)看到這隻螃蟹在外面玩,你聽,伴着音樂聲,很多螃蟹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唱着歌,出場了,——

我們也來唱一唱,螃蟹的步伐很有力啊,所以我們的肚子要用勁兒——

移調,2螃蟹們唱歌是很高興的,也請你們把眼睛睜大些,笑容露出來。

3、螃蟹的嘴巴是長在身體最上面的,所以我們的嘴巴也要長在額頭上,這兒有個小精靈在唱歌,試一下。

4、小朋友角色

咦,有人來了,(戴帽子)誰來了?老師現在在扮演小朋友呢,你看,敬禮!小朋友來幹什麼呢?大家仔細看看。(一段伴奏)

老師模仿調皮的小孩子出場:看、招手、手玩水、腳玩水、捉魚、拍手笑

5、按節奏拍手,感受音樂音高變化

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啊?玩水、捉魚,看到螃蟹橫着走搞笑的樣子,高興得拍手來,多快樂啊,讓我們也來和着音樂節拍拍拍手——

二、學唱歌曲:

(一)感受歌曲

1、播放螃蟹歌動畫、複述歌曲內容,板書課題:螃蟹歌

小朋友與螃蟹之間發生了一段音樂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進入這個故事吧!

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怎麼樣?誰來講一講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呢?

大家看這像什麼?老師覺得螃蟹的故事這麼有趣,忍不住就也想把螃蟹的這兩個大夾夾畫出來,嘿嘿,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但是真正的螃字是——蟹字是——

2、讀歌詞,學方言

①揭示板書課題,出示歌譜,普通話讀一遍歌詞

(這麼有趣的故事,我們也來讀一讀,一手拿響板,突出求的動作)

②聽錄音,對照黑板上的歌詞,找出跟普通話發音不同的字

這首歌啊,是一首四川童謠,我們來聽一聽,這些小朋友是怎麼唱的,他們的發音跟我們用普通話的是不是一樣的?仔細聽,有幾個字不一樣?

聽的時候,發音不同的字,師把口型動作做出來,進行暗示。

螃蟹哥的變臉如何插入

那些字讀音不一樣呢?我們請XX回答吧,(我聽說你是四川人)

儘量一個學生回答,老師貼拼音,再帶着把那句讀一讀,加入動作,提聲音要求。哥(手做拋物線)、喲的附點(夾子夾),殼(大)一個硬殼殼,有挺繞嘴的是吧,我們再讀一遍

表揚語:說得非常好,大家給他鼓鼓掌吧,都快成了真的四川人了(真不愧是小四川啊)。

③四川方言讀歌詞一遍,請一名同學指歌詞,師響板

下面我們按照剛纔說的四川方言朗讀一遍,看看是不是有意思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對比發現歌詞四川方言發音與普通話讀音的不同,加深方言印象,並進行進一步的方言朗讀,熟悉發音,熟悉歌詞。

3、聽教師範唱,學生看歌詞、分角色對話

(這個故事裏有幾位主角兒?哪兩位?貼螃蟹圖、畫小孩,想請你們聽老師唱唱這個故事,你們能分清哪幾句是唱螃蟹的,哪幾句是小朋友唱的?點人答)

(二)學唱第一段

1、鋼琴老師彈唱,學生小聲跟唱

第一段啊,是故事的開始,我們的主角兒螃蟹出場了,跟着老師一起唱一唱螃蟹,還記得那幾個字的四川方言的讀音嗎?會的同學可以小聲地跟老師一起唱,還沒學會的同學認真地聽一聽。

2、鋼琴老師彈唱,學生唱、解決音高、反覆

最後兩句老師唱了幾遍,爲什麼要唱兩遍呢?齊答

大家都學會了嗎?我們來試一試,大聲一點,勇敢一點

3、解決“哥”的甩腔、學生模擬螃蟹介紹自己的狀態

想象一下,我們唱的是一隻怎樣的螃蟹?你怎麼知道的呢?你來唱一唱,大家一起唱一唱。(螃蟹哥的威風)(答不出,老師通過自己的唱來引導。)怎樣唱呢?強調哥,突出喲的附點。

表揚語:你真是一個愛創作的螃蟹,表揚你!對了,誇張一點!

4、跟鋼琴唱完整唱

讓我們一起來唱出螃蟹得意的樣子吧!

(三)學唱第二段

1、師生合作跟鋼琴唱

到了第二段啊,故事繼續發展,另一位主角兒小朋友出場了,我們看看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這一次,我們合作一下,老師唱螃蟹,唱前面兩句,你們唱小朋友,唱後面兩句,好嗎?

2、跟鋼琴再唱,唱出螃蟹的神氣、模擬螃蟹橫着走的姿勢,橫的讀音和狀態、坡的甩腔,螃蟹的威風

第二段一開始寫了螃蟹走路的樣子,怎麼走?橫着走,哦,這個四川的螃蟹可是有點橫heng四聲啊,它呀,是hun橫着走,誰來學一學螃蟹橫着上坡和下坡的樣子?你做的真形象啊,還有那個坡也要用力上。我們一起來唱唱第二段,唱出螃蟹的得意,彈和絃,預備起——再完整唱一遍

跟老師一起唱一唱,注意橫字的四川讀音,念hun

3、跟鋼琴唱第三遍、解決附點、語氣等

小朋友遇到螃蟹被夾住了腳,他覺得怎麼樣啊?痛,我們要把他那種痛的感覺唱出來,我們一起再把第二段唱一遍。

[設計意圖]個別學生的動作表演,既發揮學生的音樂創造力,也結合歌曲的演唱,更促進了歌曲演唱中情感、聲音的表現。

(四)學唱第三段

1、小組合作自學第三段

小朋友被螃蟹夾住了,很痛,該怎樣唱第三段呢?每個小組自己試着唱一唱。師巡視,留心選一組會唱的,唱得好的待會兒唱。

2、生生合作,解決痛的表情和語氣

你們覺得小朋友這個時候面部表情是怎樣的?爲什麼痛啊夾住了,而且夾得很緊啊,那麼這個緊該怎樣唱?強調,如果你被螃蟹緊緊的夾住,你會怎麼樣呢?哎,就像大家這樣,小朋友想盡辦法想要從螃蟹的夾夾裏面掙脫出來。讓我們帶上這種感覺一起來唱唱第三段,請你們這組來唱唱第三段,我們一起唱反覆的部分。

3、再跟鋼琴唱第三遍,解決求饒的情緒變化

太痛啦,又掙脫不了,小朋友接下來做了什麼?求饒,我們一起唱唱第三段,注意唱出很痛,後面求饒的感覺。

(五)唱全曲

1、跟鋼琴,全體唱

真是很有意思的一首歌曲啊,第一段,得意的螃蟹。第二段,得意的橫hun着走的螃蟹夾住了小朋友的腳。第三段,小朋友痛啊,求饒了。大家來唱唱整首歌,儘量唱出這些內容和變化。

2、師評價,分三組,跟伴奏唱

我覺得同學們唱得真不錯,螃蟹還可以再得意一點,唱出這幾個要強調的字,小朋友的聲音和表情都還可以更誇張一點。這一次呢,我們換一種形式來唱,正好有六個組,12組唱第一段,反覆的部分全班一起唱;34組唱第二段,反覆的部分全班一起唱;56組唱第三段,反覆的部分全班一起唱。聽明白了嗎?比一比哪兩個小組唱得更好?

三、表演、放範唱

1、分三組討論動作,合作表演

師評價哪個組最好,要評一個出來,形成競爭。表情還要再誇張一些就更好,

這一次,我們再來比一次,還是按照剛纔的,12組唱第一段,34組唱第二段,56組唱第三段,反覆的部分全班一起唱。不過呢,這次增加一點難度,我們在唱的時候加入一些動作,各小組先討論一下,看看怎樣加入動作,怎樣才能唱得更好。

[設計意圖]是前面演唱環節的延續,也是演唱環節的昇華,更是表演動作的積累,還通過小組合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2、評價,選好的同學組成一組表演,放範唱

選學生評價。評價側重提示有唱歌的聲音、掙脫的動作強調

他們的聲音要怎麼樣啊?如果聲音響亮一些就更好了。

這些都是表演得比較好的同學,我們請他們組成一個小組來表演,扮演螃蟹的站這邊,扮演小朋友的站這邊。大家一起爲他們伴唱。

3、分六組表演

真不錯,他們表情很逼真,動作很形象,你們唱的也很投入。接下來我們分六個小組進行表演,每個小組討論一下,誰扮演螃蟹,誰扮演小朋友,討論好就舉手,我看哪個小組最快討論好,有頭飾獎勵啊!

這一次,老師也扮演小朋友,扮演小朋友的同學,願意先到老師這邊來,和老師一起表演嗎?準備好啦,螃蟹和小朋友的故事開始啦——

評價:大家都能參與表演,表演得更好了。

四、小結

你們覺得,故事的結尾螃蟹還夾着小朋友嗎?

螃蟹放開了夾夾,小朋友和螃蟹和好了,小溪裏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這節課也接近尾聲了,我們有什麼收穫呢?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會收穫快樂。

見學生:

1、按上課的位置站好,分六組

2、反覆記號、拍手按節奏念歌詞的習慣、lu音哼唱的習慣、唱歌的聲音

3、螃蟹動作滲透學習,怎麼走路、神氣、得意的姿態

4、有沒有四川學生,有的話,請他教讀那幾個字

5、問老師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同學

注意事項:

1、鋼琴彈奏的聲音要進行控制

2、練好鋼琴的伴奏,移調

3、說話要有氣息、肯定、激情

課前準備:

1、鋼琴上放書,翻開樂譜

2、螃蟹頭飾、帽子、樂譜、拼音、教鞭

3、板書的:螃蟹、粉筆、

研訓課題:

體驗是當今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最突出、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體驗既是目標,又是方法,更是過程。這節課貫穿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體驗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最好辦法。

1、體驗節奏

2、方言的體驗

3、體驗情趣、情感

4、最後進行歌曲的表演是更深入的音樂體驗。

5、聽範唱、看動畫、律動、表演都是體驗音樂。音樂是情感藝術、實踐藝術、音響藝術,必須通過聽、唱、動等音樂體驗,進行深入的學習。

學習音樂,如果沒有體驗,就不可能進入音樂,不能真正的理解音樂。沒有體驗就等於學不到音樂,音樂課就是去了它的價值。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21

一、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孩子的繪畫作品內容逐漸豐富,也更多的帶有情節性。在仔細分析孩子的繪畫作品時,我發現,孩子往往喜歡選擇用分離策略來表現各事物間的關係,如在繪畫遮擋的房子時,有的將其並列排序,有的則將其前後排序,儘量靠近但不交叉。究其原因,我想幼兒沒有習得“省略遮擋線”的繪畫技巧是關鍵,這讓他們不知道如何表現一物對另一物的遮擋,而正是爲了避免重疊遮擋,纔給予每一景物以各自的空間,也只有當分離各個圖形不可能時,孩子們纔不得不透明地畫出被遮擋的部分,出現用“透明策略”來表示物體的空間關係或遮擋關係。爲此,我抓住這一現象,以虞山風景爲素材,將遮擋繪畫這一知識點蘊含其中,設計了本活動,讓孩子們在賞景、畫景中掌握遮擋省略的繪畫技巧,從而提高孩子的美術表現能力。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畫面中發現遮擋關係,感受遮擋效果,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2.學習遮擋的繪畫技巧,並用之表現虞山樹景層疊、若隱若現的美景。

3.激發熱愛家鄉、親近自然的情感。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活動準備:

1.《十里青山》PPT課件

2.投影儀、視頻轉換儀

3.大小不同的樹紙樣若干、拼貼紙若干

4.黑色水筆人手一支、綠色繪畫紙人手一張、展示板、膠布等

(三)活動過程:

1.欣賞視頻,感受虞山之美。

師:常熟有一座山叫什麼?虞山上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剪輯製作一段介紹虞山的視頻,讓孩子在如詩如畫的動態畫面中欣賞虞山之美,喚起孩子對虞山美景的回憶。)

2.觀察操作,感受物體間的遮擋效果。

(1)定格畫面,感受樹與樹之間的遮擋。

師:虞山上最多的是什麼?老師拍了一張照片,請小朋友數數圖片上有幾棵樹?

師:有人說八棵、有人說九棵,那到底有幾棵?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在這裏還藏着一棵樹,咦!它的樹冠、樹枝呢?

(教師利用PPT課件演示,以一張樹林的實景圖導入,設疑數樹,由答案不一,引發探究,再將實景圖“一片樹林”過渡成線條勾勒畫“一片樹林”,點出樹木間存在着前後遮擋現象,讓孩子在觀察分析中感受物體間的遮擋關係。)師小結:層層疊疊的樹木,相互遮擋,給人一種鬱鬱蔥蔥的美感。

(2)小樹拼貼,表現遮擋關係。

★幼兒操作師:我們也來給創造一片樹林吧!請小朋友從筐中選幾棵小樹擺一擺,貼一貼,看看哪些樹被遮擋起來了。

★幼兒介紹作品:

師:你的樹林中,哪些樹被遮擋了?這棵樹在前面還是後面?

★師幼合作,畫出樹林的輪廓線。

師:我們一起把這片樹林畫下來吧。先畫哪一棵?再畫哪一棵?

師小結:在表現遮擋關係的景物時,我們可以先畫出前面的景物,然後畫後面的,在交接的地方可以省略遮擋的線條。

★糾錯——感知遮擋部分的畫法。

師:用這種方法可以畫出一大片樹林,看老師畫的對嗎?錯在哪裏?

(抽象的概念只有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讓孩子真正地理解。實物教具小樹的提供,讓孩子在拼貼樹林的遊戲情境下,通過操作,直觀地瞭解到擋住的部分是看不見的,而師幼共同勾畫和比較糾錯,則自然地將貼過渡到畫上,進一步鞏固了孩子對上面環節知識點的掌握,同時也對下一環節尋找更多層次的遮擋作了鋪墊,清晰地說明了遮擋部分在繪畫時是不畫出來的。)

(3)進一步探索層層遮擋的表現方法。

師:在這片密密的樹林中還藏着許多景物呢?(定格實景畫面,樹、房、山層疊),我們一起來找找。

師:在這幅美麗的虞山風景畫中,你看見了什麼?哪些景物在前?那些景物發生了遮擋呢?

師:如果要畫樹叢中的房子,房子後面的遠山,應該怎麼畫呢?

(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通過PPT課件,以線描畫的方式在範例風景畫上逐步演示作畫步驟:前後層疊的樹木,被遮擋的房子,遠處的羣山,重點暗示孩子關注遮擋的部分,明確繪畫要點:從畫紙中下方開始畫前面的景物,依次往上推進畫被遮擋的景物。)

3.幼兒操作,大膽構畫孩子眼中的虞山風光。

師:美麗的虞山隱藏着這麼多的祕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畫一畫,誇一誇虞山美景吧。

(播放悠揚的民樂《高山流水》,孩子在綠色的操作紙上構思畫面,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孩子大膽表現遮擋的景物,PPT視頻循環滾動播放虞山美景。水筆沙沙,琴音悠揚,活動室充滿了濃濃的藝術情趣,良好的氛圍激盪着孩子的心靈,營造出一種此出無聲勝有聲教育效果。)

4.作品欣賞,再次探討表現遮擋的要點。

(1)展示幼兒作品,佈置成長卷畫形式,幼兒自由欣賞。

(2)選取一幅作品進行點評:請幼兒介紹一下有哪些美麗的景色;請同伴找一找哪些景物發生了遮擋;糾錯。

(長卷畫的展示方式,將孩子的單一行爲提升到集體層面,使作品又多了一層新的視覺效果,站在畫前,彷彿徜徉在綿延的山脈中,人、景、畫合二爲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活動評價

欣賞、繪畫都是一項較爲安靜的活動,但由於媒體教具的運用、藝術氛圍的營造以及教師遞進的啓發式提問,使得孩子在活動中興趣濃厚,表現積極,氣氛活躍。在一篇碩士答辯論文上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優秀的兒童美術教育並不是迴避繪畫技巧的傳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活動的各個環節。學前美術教育應該堅持發展適宜的原則,根據兒童的實際需要支架兒童的發展。”我想,這也是我設計本活動的主要依據。

活動反思:

花是同學們喜愛的植物,真實的花給人們帶來了美麗的環境,美好的心情。裝飾花卉又稱花卉圖案。圖案本身來源於自然,又不同於自然。自然形象雖然很美,但它還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人們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藝術形象進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變爲裝飾形象的過程,也就是圖案變化。本課花卉圖案設計是在對花卉熟悉的基礎之上,對自然花卉物象的藝術加工。本課內容重點是設計應用。

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比較合理,電教手段的運用使學生比較直觀地瞭解了圖案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學生學到了圖案設計的有關知識。另外,在課上發現學生創作不夠大膽,能夠馬上示範並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業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由於時間關係,教師在圖案創作方法的講解上還有些粗糙,學生學習得不夠深入,解決方法是讓學生帶有花卉圖案的生活用品進行小組分析討論),當時是怕學生畫不完就把這個環節去掉了,教學方法還不夠靈活多樣,師生互動不夠。

總的來說,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還算比較滿意,今後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實備課,爭取把課上得更好一些,使學生受益。

幼兒園大班的公開課教案 篇2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物體轉動的經驗,並引導幼兒發現轉動形成圓的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的願望。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玩圈、竹蜻蜓的經驗。

2、幼兒操作材料:一元硬幣,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圓盤,圓形積木,各種方形積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車(自行車),螺絲(螺帽),吊扇(扇葉包紅色紙),鍾等。

4、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

1、請幼兒自由選取幾種操作材料玩一玩。

2、請幾名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玩法,對幼兒讓物體轉起來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導,“XXX小朋友讓XX轉起來了,這個玩法真好,還有誰也能讓你手裏的東西轉起來?”

(二)試一試

1、鼓勵幼兒再玩一次,試一試,讓你手中的東西轉起來。

2、請幼兒說說,你玩了哪幾樣東西,你怎樣讓它轉起來的?加以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兒再次操作,仔細觀察,“物體轉起來後你發現了什麼?”

2、請說一說你的發現。

3、請幼兒觀看吊扇“怎樣讓電扇轉起來?”(打開開關)師開開關,由慢到快,“電扇轉起來後你發現了什麼?”(圓)

(四)找一找

1、幼兒再次操作,尋找觀察物體轉動後形成的圓,“找一找,你手裏的東西轉起來後有沒有出現圓?”

2、幼兒互相交流。

小結:物體轉動後形成圓。

(五)說一說

1、你知道還有什麼東西會轉?轉動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例:電扇的葉子會轉,轉起來後吹出了風。

2、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會轉的東西,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轉的東西,這些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看,仔細想,你還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我,或告訴你的好朋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