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精選21篇)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精選21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右

2、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房子、小動物、簡易地圖、作業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身體律動歌》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來,我伸出左手擺一擺,左手收回來。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來,我伸出右手擺一擺,右手收回來。我伸出左腳去,我收回左腳來,我伸出左腳擺一擺,左腳收回來。我伸出右腳去,我收回右腳來,我伸出右腳擺一擺,右腳收回來

二、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1、學習區分兩隻手的左右

小朋友說說兩隻小手能夠做什麼,哪隻是左手,把左手舉高轉一轉,哪隻是右手,把右手舉起來轉轉。

2、區分身體其他部位的左右

兩隻小手可以區分左右,我們的身體還有什麼是可以區分左右的呢?(眉毛、耳朵、眼睛、胳膊、肩膀等)

說說你的左邊和右邊的小朋友是誰,再說說教室裏什麼東西在你的左邊,什麼在你的右邊。

總結:小朋友現在知道了左和右,左手這邊就是左邊,右手這邊就是右邊。

三、《爲小動物找家》

是誰在哭呀?原來是森林中的小動物們。它們剛剛建好了新房子,這些房子長的一摸一樣,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看看誰最聰明啊,小猴子最聰明瞭。它最先找到了自己的家,請幼兒在老師提示下爲每個小動物找到家。如:小兔子的家在小猴家的右邊……

四、分組操作活動

《區分左右手》《找找看》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現在學會了區分左右,那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聽口令做動作》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站成一排,說說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是哪位好朋友,請幼兒向後轉再看看自己的左右兩邊的的好朋友是誰,發現了什麼。知道左與右是相對的,當方向發生變化時左與右也會隨之改變,唯有自己身體的左右是不會變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2)爲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爲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裏?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裏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遊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着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係,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遊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爲什麼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遊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遊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着雙數,雙數挨着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遊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遊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法,並複習鞏固5以內各數的加法運算。

2、能根據指定的算式,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義。

3、知道要愛護自己的操作用書,保護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3、操作材料(看算式畫圖)

活動過程

一、輪船開來了。

1、出示輪船開來了的三幅圖,請幼兒先說出圖意,然後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這件事。

2、啓發幼兒思考:2+3=5這道算式,除了表示輪船開來了這件事,還能表示什麼事?

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講述多種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想出的內容畫下來。

師幼共同講述、檢查幼兒繪畫內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打開觀察幼兒用書,觀察圖片的變化,並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寫答案。

(1)看數序排列填空,並寫出標記圖。

(2)看算是畫圖。引導幼兒讀一讀算式,然後在下面三個方框中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評價活動

1、教師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中,看某道算式所畫的圖片內容,師生共同檢查。

引導幼兒瞭解: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們的數量變化是一樣的,都可以用同樣的一道題表示。

2、表揚操作活動專心、書面整潔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戶自己的幼兒用書。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5

目標:

1.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和並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邏輯能力,提高思維的敏銳性。

準備:

數字組成卡片,標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兒人數的1.5倍)

過程:

1.數字遊戲《找朋友》----每個幼兒都分得一張0-10的數字卡片,貼於胸前。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如7,請幼兒找胸前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得數是7的另一幼兒做朋友。

(1)首先兩兩找朋友,即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和爲7.

(2)再讓找兩個幼兒的數字之差爲7的做朋友.

(3)請找對朋友的幼兒手拉手站着,並能說出如4+3=7的等式。適時提醒:如果教師手中的數字爲8,而有些幼兒胸前的數字爲2,那麼這些幼兒即可以和數字爲6的幼兒做朋友,也可以和數字爲10的幼兒做朋友,但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做好朋友哦。

2.遊戲《翻得數》

(1)兩位教師示範遊戲規則:把30張卡片打亂,遊戲者輪流摸10張,剩餘10張反扣在桌子中間。

其中一遊戲者先翻開桌面的任意一張卡片,此卡片上的數即表示得數。再從自己的手中找兩個數字,這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與翻的牌一致,確認找對後就把着三張卡片整齊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輪到另一遊戲者翻開桌面的一張卡片,依次類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沒有相加或者相減其得數等於5的,那麼就把這張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間的卡片翻完後,手中牌少着爲勝。

(2)小組內幼兒兩兩輪流繼續遊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愛科學的意識和激發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創設“鐘錶展覽館”的教學環境。

2.人手一隻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牀、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慾望

邊聽“在鐘錶店”裏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錶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錶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爲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 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瞭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幼兒人手一隻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麼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隻鍾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隻鍾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隻鍾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隻鐘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

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裏?半點時,分針指在哪裏?

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裏?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並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裏有鍾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鍾?爲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鍾呢?(啓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錶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鍾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鍾,可以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瞭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幼兒嘗試探 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鍾,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着科學的發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製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鍾、工藝鍾、手錶、懷錶),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後也來發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製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製作時鐘模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在區角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爲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活動過程:

目標:

1、 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流程:

一、 話建築,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爲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 爭回答,數積木

(一) 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爲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三、 造房子,數“磚塊”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二) 學做小小建築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導語:小小建築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爲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爲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a) 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爲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某些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幼兒數學課程的最基本原則。認識人民幣並學習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的活動,是非常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本活動爲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本着直觀性、參與性的原則,從動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樂學習三個方面進行了設計。以"智力闖關"引入,以"買玩具"爲活動情境主線,讓幼兒從一開始就進入活動情境,在緊張、有趣的遊戲情境中感知10元以內貨幣的換算,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認識,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在遊戲中,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能夠認真負責的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

活動目標:

1.認識人民幣,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的貨幣換算。2.能夠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

3.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活動準備:

人民幣樣板每人一套、錢包每人一個、點鈔劵若干,貼有價籤的玩具若干。

幼兒原有水平:幼兒認識人民幣,瞭解人民幣的面值大小及種類,有過與父母共同購物或獨自購物的經驗。

活動重點:在遊戲中感知10元以內貨幣的換算。

活動難點:能夠將換算關係運用到遊戲當中。

活動過程:

一、智力闖關師:今天我們要玩開"玩具商店"的遊戲,首先我要招聘收銀員,收銀員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並能正確點數人民幣。孩子們,你們敢挑戰嗎?

第一關:給人民幣排序(引導幼兒把仿真人民幣按面值大小排序。)第二關:"點鈔大賽"。

收銀員還要學會清點人民幣,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張紙幣。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點鈔劵,最快最準確完成的點鈔的兩位幼兒可以贏得收銀員的角色。)第三關:我是計算小能手(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出問題,進行10以內人民幣的換算。如:5元裏面有幾張1元?10元裏面有幾個1元?10元錢可以用哪兩張人們幣來表示? 6元可以用幾張人民幣表示?……)分析: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招聘收銀員進行闖關活動,極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敢於嘗試參與闖關活動,從而認識人民幣,並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的貨幣換算。

二、角色遊戲"買玩具"師:我們買玩具怎樣能知道各種玩具的價格?怎樣知道自己的錢夠不夠買這種玩具?

(引導幼兒說出出"看價格標籤,可以問服務員等。)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價格標籤。

(引導幼兒認識各個玩具的價格標籤。)師:請小朋友拿上你的人民幣去買你喜歡的玩具吧。

請2名幼兒做收銀員,其他幼兒當顧客。"顧客"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後到收銀臺繳費,收銀員詢問價格,顧客報價格付錢,收銀員找零錢,進行買賣活動,可以調換角色,遊戲反覆進行。

分析: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遊戲中的數學問題,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

三、延伸活動

在區角設計小商店,滿足孩子購物活動的需求。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9

設計背景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爲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爲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爲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以自身爲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3、 提高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重點難點

以自身爲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提高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準備

1、大掛圖(森林圖)1份,(六隻小動物)

2、小紅花20張(彩紙剪)

活動過程

(一)、區分左右手,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右

1、猜謎導入: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2、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3、感知左、右邊。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1)請小朋友看看自己身邊,請問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改變方位,區分左右。

(3)、剛纔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鼻孔、眉毛等)

(二)、聽口令做動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糾正個別不對的幼兒,此環節教師應面向全體,看看是否每個幼兒都對)

2、看圖區分左右

師:有6只小動物看到我們玩的那麼開心,也來湊熱鬧了。看,誰來了。(出示六隻小動物的圖片。)

提問: 有幾隻小動物?最左邊是誰?最右邊是誰?誰的左邊是誰?誰的右邊是誰?

(三)、競賽遊戲:我說你做

1、 兩組小朋友拉手比賽:(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

2、向左右轉游戲:

3、給小朋友貼紅花(一組發出指令一組貼紅花看誰貼的準確)

(四)、結束課程:

總結性提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知識?(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回答)

教學反思

我所講的是大班數學《區分左右》一課。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爲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爲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爲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本課的目標是感知以主體爲中心區分左右。我在設計此節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第一環節中 以猜謎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學習興趣,採用與幼兒玩肢體遊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遊戲中辨別左右。學習的內容轉化爲遊戲的形式,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設計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拉近了師生距離。孩子們樂於參與課堂遊戲,喜歡聽老師指揮。達到了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目的,激發孩子們的參與意識。通過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用眼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孩子們始終在我創設的具體環節之中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伴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本節課教學效果較好。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果我再上這節課。我會把 (競賽遊戲:我說你做)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間的互動遊戲來總結本課內容。並認識一下左右這兩個漢字。有不足,纔會讓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準備:

大頭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教學過程:

一 看骰子

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在哪裏看到過?

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 玩骰子

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應該看最上面)

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纔老師一樣擲骰子並寫出合成式。

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後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後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 遊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動反思:

這個環節需要小朋友自己來觀察形狀和顏色,所以較上個環節來說難度又增強了,目的讓幼兒探索、比較翻出相對應的圖形。在讓幼兒在遊戲中接觸認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1

設計意圖:

通過"動物運動會""捉迷藏""小動物找家"等遊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會用不同方向辨別數序,並通過動手操作,輕鬆獲得1--5序數認知經驗,同時,讓幼兒把序數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如: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身感知和體驗序數在生活中的存在,知道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學習5以內的序數,進一步感知序數的順序性,會用不同方向辨別數序。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活動準備

1、運動會跑道一副, 5種小動物各一個。

2、樓房圖片每組一副,5種小動物每人一套。

3、小動物胸卡10個。

活動過程:

遊戲1:一、導入活動 ,比賽前。

師:小朋友,森林裏要小動物要開運動會,它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出發了。他們開始做準備前的有關工作了。你看。

他們在:1、比賽開始前先點名:參加賽跑的有5只小動物。(教師依次出示小動物:共5只,爲小豬、小貓、小狗、小象、小虎)2、(這裏必須告訴幼兒:從左往右數,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第一後面的是第二,後面依次類推。)

師:哪隻小動物排在第一?你是從哪裏開始數的?(引導幼兒說出從左往右數的順序)哪隻小動物排在第四?排在第五的是什麼小動物?(這裏讓幼兒鞏固一下新學的概念:xx排在第一,xx排在第二……)二、現在比賽開始了。(這裏先讓孩子看一下一共有幾個跑道,5道。從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跑道,第二跑道……)

師:請幼兒看圖說出小動物站在第幾跑道?

師:還可以問第幾跑道站的是誰?

師:哪個小動物跑在第一?第二?……(老師隨意擺放)三、比賽結果怎麼樣呢?(與原來排隊的順序不同了)××小動物跑在第一,××小動物跑在第二……。

遊戲2:四、遊戲"捉迷藏"小動物在玩"捉迷藏"的遊戲。

師:咱們看看第幾只小動物不見了?小動物是誰?(從左往右排隊,從上往下排隊,讓幼兒找。)(難點)五、遊戲"幫小動物找家"出示:樓房圖片。讓小朋友從下往上數一數有幾層樓,並貼上數字。

師:請將××小動物送到第一層樓房裏……。

遊戲3:六、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幼兒戴好胸卡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5個小朋友,聽口令做完動作排隊,看一看你的隊伍從前往後數,是誰排第幾?變換形式,遊戲反覆進行。

活動延伸:小結:(今天小朋友學會了按照數字排順序,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接下來是第二……,還學會了從左往右,從前往後,從上往下,從下往上按照不同的方向排順序。生活中還有按照數字順序排列的物體,比如看電影的座位,站隊的位置等等,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可以找到,請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大家哦!)

結束。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辨認整點。

2、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探索、發現生活中時鐘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時鐘的經驗,並瞭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

物質準備:親子活動“自制一隻可撥動時針、分針的時鐘”、大鐘模型一個、大灰狼頭飾等

重點難點:

學習辨認整點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題,認識時鐘

1、猜謎引題,激發興趣

師:有一對好兄弟,總愛圍着桌子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要是一個不留心,它就會悄悄溜走了。請你猜猜它是誰?(時鐘)

2、交流經驗,理解用途

你見過時鐘嗎?在哪裏見過?它有什麼作用嗎? 幼兒相互交流,並積極發言。

3、師小結:時鐘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們:現在是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了。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

(通過猜謎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動的主角——時鐘,幫助幼兒聯繫生活實際,初步感知下時鐘的用途,爲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

二、觀察並認識鐘面

鐘面上有什麼?(刻度、時針、分針、秒針、數字)鐘面上有什麼數字?(1~12)它們是怎樣排列的?仔細看一看,鐘面上兩根針一樣長嗎?(長短、粗細不一樣。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時針比較粗,分針比較細)

(重點介紹分針和時針,幫助幼兒加強記憶,更好開展下面的活動)

三、“時針分針來賽跑”遊戲,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今天時針哥哥和分針弟弟要進行一場比賽,你們猜誰跑得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將時針撥到12點上,併爲幼兒介紹這是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教師操作鐘面,讓時鐘走一小時,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

提問:

1、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

2、它們朝哪個方向跑?跑了多遠?(朝一個方向,從數字1走到數字12)

3、你還發現了什麼?(分鐘走一圈,時針走一格)

師小結: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完一圈,時針走完一格,分針走一圈是一小時,時針走一格也是一小時。(豐富詞彙:順時針方向)

(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指針來比賽的遊戲,引起幼兒興趣。教師操作鐘面,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係,分針轉一圈,時針轉一格,一格便是一小時。如果孩子們不能很好理解,可以再玩一次比賽遊戲,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幫助幼兒加深認識。)

四、學習辨認整點。

1、重複上面的遊戲“時針分針來賽跑”,通過遊戲讓幼兒瞭解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誰,就表示幾點整。

師:現在時針指在數字1上,分針指在數字12上,現在就是一點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點鐘了。(幫助幼兒聯繫生活實際,感知整點概念)

2、通過“放炮仗”遊戲,進一步學習辨認整點。

(1)師來撥動時鐘,請一名幼兒來回答鐘面上的時間。如果回答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放炮仗“嘭啪”以示鼓勵,並大聲說出來這是幾點了;如果回答不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嘶~嘶~”的聲音來提醒,並請別的幼兒嘗試回答。

(2)請若干幼兒上臺來撥動時鐘,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做炮仗玩遊戲。

(以遊戲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整點的認識。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其中,體現出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的自主性)

五、結合幼兒自制時鐘進行練習,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

1、師:小朋友們,快拿出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時鐘,給大家欣賞一下吧!

(幼兒相互交流,促進彼此友誼,並體驗到親子活動——“自制時鐘”的成就感。)

2、師幫助幼兒回憶一日生活,並請幼兒根據時間撥動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六點鐘,我起牀了!”、“九點鐘,我在上課!”、“十一點鐘,要吃飯了!”、“下午兩點,我們在睡覺!”、“下午五點鐘,放學了!”

師小結:小朋友們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們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會有更多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請時鐘幫忙,提醒我們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按時起牀、準時睡覺。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時的好寶寶吧!

六、遊戲體驗,複習鞏固

1、“小羊小羊幾點鐘”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出示時鐘時,“小羊小羊幾點鐘?”請小羊說出時間,“X點鐘。”等到規定的幾點鐘時,老狼就開始抓小羊。

2、“老狼老狼幾點鐘”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說幾點時,小羊就把手上的鐘撥幾點。小羊撥好了鍾就停下來,請老狼看時間。如果撥錯時間,可能會被老狼吃掉。

(最後的遊戲活動是本次活動的**部分,遊戲有兩種方式,在活動時間允許的基礎上,可以自行選擇自由遊戲。遊戲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們的安全,儘量避免跌倒事件。)

活動延伸:

收集孩子們製作精美的時鐘,放入區角中。待區角開放時,讓孩子們繼續玩“小羊小羊幾點鐘”或者“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的傾聽力。

2、學習動物的叫聲。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五種動物的圖片、掛件。

2、錄有動物叫聲的磁帶

3、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放動物錄音,激發幼兒的興趣。“你們想去森林裏玩嗎?”那我們就坐着火車一起去吧。幼兒坐到位置。“森林晨的小動物聽到小朋友來玩,非常高興,聽,它們來歡迎我們了。”放錄音一遍。“你聽見有哪些小動物來歡迎我嗎?”幼兒自由說。

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聽出來了,它們是小貓,小狗,小鴨,公雞,青蛙。

二、學小動物的叫聲。小動物的叫聲可真好聽,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的叫聲吧。

1)放錄音“你聽到是誰的聲音呢?”“那我們就把它請出來吧。(出示圖片)”“它是怎麼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它的叫聲吧。”“誰願意把你學的叫聲,來叫給大家聽一聽呢?”每次叫四五個幼兒。

2)依次學習以下幾種動物的叫聲。

三、遊戲

1)、幼兒自由選掛件。小動物來到我們班了,那你們喜歡誰呢?你可以自己去選小動物,但是小動物要我告訴大家,你們去選它們時,要一邊學着佗們的動作,一邊學着它們的叫聲,如果小動物沒有聽到你學它們的動作,你學它們的叫聲,那小動物就不請你了,知道了嗎?

2)、開始遊戲現在你們都到了小動物家裏了,都成了動物寶寶了,老師就請動物寶寶們來做遊戲,當你聽到錄音機裏是誰的叫聲,就請這個小動物站起來把你好聽的叫聲叫給大家聽好嗎?一種聲音一次。放錄音,遊戲一遍。現在,小動物都聽到自己的聲音站起來,那我們再來聽一聽這回錄音機裏放的是誰的聲音,聽到是誰的聲音,就請這個小動物一邊發出聲音一邊做動作,坐回自己的家。放錄音遊戲一遍。

四、看圖譜,學兒歌森林裏的其它動物看到你們今天這麼能幹,它們也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①老師念兒歌一遍。

②引發興趣,這首兒歌裏有五種小動物的叫聲,是不是有和你一樣的動物呢?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幼兒跟念兒歌一遍。

小結:今天,動物寶寶學會了自己的叫聲,又學會了好聽的兒歌,現在,請被請到的動物寶寶跟我們到外面去做遊戲。但是請到的小動物要一邊學叫聲一做動作到我們這邊來,聽到了嗎?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很感興趣,通過節奏圖譜的出示和指揮,幼兒大多一開始就能夠基本會唱小動物的叫聲。在掌握了叫聲的節奏後自然地引入之後的小動物,學習唱出小動物的叫聲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4

設計意圖

5歲~6歲的幼兒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間的相應關係,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設:同時他們渴望成功,對抽獎類充滿神祕感的遊戲極感興趣。我園旁邊有家超市不時以各種抽獎遊戲開展宣傳活動,我班大多數孩子都玩過。曾經經歷過這種遊戲,卻一直未能得獎或者總是不能拿到大獎的孩子,往往都會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喪,產生挫敗感。爲了幫助幼兒“揭開謎底”,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概率,正確認識生活中很難抽到大獎的現實。

2.學習推理,會對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應判斷,並能說明理由。

3.根據自己的意願與想法制作轉盤,並用清晰簡練的語言說明設計意圖。

活動準備

摸球抽獎工具(1個摸袋、8個橙色乒乓球、1個白色乒乓球)、轉盤抽獎工具各1套,依據2個遊戲設計的統計紙和與統計紙相配對的色筆各一套,2種糖果獎品,已裁好的圓形卡紙人手1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好奇

教師鼓勵孩子根據過去的生活經驗回答問題:你們玩過抽獎遊戲嗎,是怎麼玩的?老師昨天也玩了3次,爲什麼總是拿不到獎呢?

教師承接孩子的回答,適時拿出魔術袋,引出活動內容:今天我們也來玩兩個抽獎遊戲,找找爲什麼總拿不到一等獎,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二、遊戲進入學習

遊戲一:轉轉盤

教師出示轉盤:這是轉盤,觀察一下,上面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可能會指在哪裏?(如果幼兒只說停在某一種顏色上,繼續追問:能肯定嗎?那應該怎麼說?教師再次引導孩子用“可能”推斷遊戲結果,如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可能會指着紅色。可能會指着黃色,還可能會指着藍色。)

教師: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請A組8個小朋友輪流撥動轉盤試試看。每個人只轉1次,注意觀察每一次轉動停止後,指針指在哪裏?(教師在統計表上幫助記錄。)

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統計表並討論: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曾經指過哪裏?指着哪裏的機會最多,爲什麼?

遊戲二:摸球

教師出示摸袋:這個遊戲的名字叫摸球。魔術袋裏有許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獎,摸出黃球沒獎。待會兒B組8個小朋友一個一個依次上來摸球,摸球后請在色球下面的豎線上畫上相應顏色的圓圈。(幼兒依次玩摸球遊戲,並記錄遊戲結果。)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統計表:讓我們看看有多少人的夢想能成真。教師用油筆把統計結果寫在橫線上,如果有孩子夢想成真,則請獲獎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賀。

教師引導孩子討論:爲什麼這麼多人摸出黃球,卻這麼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導孩子用“可能”一詞對摸獎結果作各種各樣的猜測)

教師把魔術袋中的乒乓球倒進透明的容器中,幼兒通過觀察驗證自己之前的猜測。

三、製作並檢驗

教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幼兒園打算在遊園活動當天設置一個轉轉盤拿禮物的抽獎活動。遊戲設3個獎項:一等獎1個文具盒,二等獎1支鉛筆,三等獎1粒糖。你們最希望在活動中拿到什麼獎?

教師承接上面的談話繼續引導幼兒思考,爲下面的製作活動做鋪墊:這個轉盤應該怎麼設計,轉盤裏應該設置幾種顏色,這些顏色分別代表哪些獎項,應該怎樣分配這些顏色的範圍我們的願望才能實現?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並分別瞭解孩子的意願是否和設計、製作情況一致。

請幼兒介紹作品,並說說設計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斷作品效果與設計意願是否相符。

四、總結揭開謎團

教師:今天玩了兩個抽獎遊戲,你們自己也設計了抽獎工具,現在都知道爲什麼總是抽不到大獎的原因了吧?(引導幼兒總結,並指出這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設計的問題。)

活動延伸

把兩套抽獎玩具和幼兒自制的轉盤投放到區域中,讓大家繼續體驗,重點指導在教學活動中未能理解知識點的幼兒。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選材與設計的價值在於,它源於孩子身邊的生活。特別是運用數學知識爲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擾。這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和孩子們的生活結合纔有意義。

活動過程邏輯嚴謹,遊戲性強,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口機會多,在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整個過程輕鬆、愉快、熱烈。材料投放到區域後,抽獎和設計抽獎工具仍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操作項目。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對數學推理活動感興趣

2、學習根據圖形的空間位置、物體的數量變化規律進行推測

3、運用分析、判斷、推理等方法,對已知條件進行二維推理,發展思維的邏輯性。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自制圖片兩張活動名稱:魔術機器,各種顏色的小樹卡片、小正方形卡片

3、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好!今天我請來了一位特別神奇的客人,你們一定非常喜歡。我麼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

二、播放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神奇的客人是誰呀?

2、你們喜歡孫悟空嗎?

3、孫悟空的本領可大了,看它的金箍棒有魔法,想要變啥就能變啥,不信,你們瞧。

三、初步感知邏輯推理

播放課件

1、今天是小樹們的生日,他們請孫悟空和圖形寶寶來慶祝,孫悟空說:“我要幫你們變一座新房子送給你們

2、我們來看看新房子和原來的房子比較,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

3、小樹們看着新家說:“我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們願意嗎?(出示圖片,幼兒操作)

播放課件

圖形寶寶看見小樹的新家很漂亮,也請孫悟空幫它們也變了一座。

誰能把圖形寶寶也送回家呢(出示圖片,幼兒操作)

四、神祕的魔術機器,進一步感知邏輯推理

播放課件

1、孫悟空說咱們小朋友表現這麼好,送給咱們一件神祕的禮物“魔術機器”,它呀特別神奇,總是能讓物體發生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機器會把下面的物品怎麼變。

2、小朋友們看我們把兩塊橡皮送進魔術機器後變成了三塊橡皮,三根鉛筆送進魔術機器後變成了四根鉛筆,請小朋友們猜一猜五本語文本送進魔術機器後會發生什麼變化?

3、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猜對了嗎?

4、我們再來看看這次是怎麼變的,一塊餅乾送進魔術機器後變成了四塊餅乾,兩顆糖送進魔術機器後變成了五顆糖,請小朋友們猜一猜三袋牛奶送進魔術機器後會發生什麼變化?

5、我們一起來看猜對了嗎?

五、運用邏輯推理進行練習

1、孫悟空說小朋友們真聰明,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有沒有信心完成?

播放課件

2、猜猜孫悟空會把這些物品怎麼變?

3、我們一起來看孫悟空吧客車和輪船變成了什麼樣子?那它會把飛機變成什麼樣?

4、我們再來看包子和西瓜發生了什麼變化?那蘋果和土豆應該怎麼變化?(幼兒動手完成操作材料)

5、小朋友們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孫悟空很高興,現在孫悟空要回花果山了,我們一起和孫悟空說“再見”吧!

六、結束語

你們說孫悟空的本領大不大?我們下次再請孫悟空來做遊戲好不好?現在讓我們聽着歌曲到戶外做遊戲吧。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活動中,小朋友表現得特別棒,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趣濃,參與的積極性高,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活動中,通過幼兒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感受、體驗數學推理帶來的快樂,幼兒能在我的引導下自主完成練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

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裏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爲什麼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

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裏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爲什麼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徵。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覆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爲什麼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9

基礎階段的數學教育要求幼兒能解決問題,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在利用和運用數學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數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對於有一定數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學習羣數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數問題。本次活動根據孩子對糖果很喜愛這一特點,並充分利用了羅山的糖果資源,以讓幼兒當"小工人"幫忙數、裝糖果的方式,積極踐行《指南》精神,在輕鬆的氛圍中引導幼兒快樂、自主地學習羣數,並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羣數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以便應用到生活中。

一、活動目標

1、用糖果探索和發現按羣數數的方法。

2、嘗試用不同的數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樂於參加數數活動,體驗不同方法數數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按數取物的經驗。

物質準備:糖果圖片、糖果、盤子若干;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有吃過糖果嗎?糖果廠的老闆找不到工人來幫忙裝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請小朋友當小工人把糖果裝進盒子裏。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師出示糖果圖片(10個)引導幼兒觀察點數。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圖上一共有幾個糖果?你是怎麼數的?

2、引導幼兒猜想兩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哪種較快。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一個一個數比較快,還是兩個兩個數比較快呢?爲什麼?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師:糖果廠的老闆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糖果和一個小盤子,等等請用你想嘗試的數數方法把糖果裝進盤子裏。

(1)在數糖果時,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擾到旁邊的小朋友。

(2)要積極開動腦筋,用多種辦法來裝糖果。

4、幼兒集體操作驗證,教師分別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並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是怎麼數的?那這樣數快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集中分享數數方法,教師記錄並歸納小結。

師:王老師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要把你們分裝糖果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數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因爲一個一個數要數10次,兩個兩個數只要數5次,所以用兩個兩個數比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經驗師:老闆看到剛剛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給我們新的任務啦,你們看這次老闆給了我們一張糖果的卡片訂單,要求我們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數出來。

1、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數數方法裝糖果更快。

師:除了按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的方法裝糖果,還可以怎麼裝更快呢?

2、介紹記錄方法師:老師已經把糖果都畫在紙上了,請你把你數數的方法用筆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兩個兩個數的辦法,就用筆把兩個兩個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後,在後面寫出總共圈了幾次,並看看,哪種數數的辦法最快。

3、幼兒嘗試記錄,教師全面觀察指導。

師:你們看,每個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經準備記錄表和筆。等會裝糖果的時候,請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聲量,並在記錄紙上記錄儘量多的辦法。

4、集體分享記錄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帶着你的記錄表回到位置上與同伴說說你是怎麼數的。

(四)活動延伸,遷移運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的方法來數數。以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繼續數數量更多的數。比如100、200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會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來想一想!

教學反思:

能將物體以2、5、10單位進行按羣數數。讓幼兒當糖果廠的小工人,在數糖果的過程中,幼兒也初步瞭解了按羣數數的含義,本次活動我以設計糖果廠的場景切入主題,幼兒都能積極回答,說出自己的想法,以遊戲形式幼兒很感興趣,提供的讓幼兒操作的糖果幼兒都很感興趣,在操作探索的時候積極性都比較高,但是在讓幼兒操作環節前提的要求不夠詳細,常規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沒有說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齊放框框裏,個別幼兒就開始玩,雖然是大班但是我發現常規的要求還是要求,有時就因爲小小的環節,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常規又慢慢的鬆散掉,本節課還存在着一點不足是:我沒有把握整個環節的重點,讓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數學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接下去我會觀摩平行班的數學活動,思考我設計的合理嗎,考慮周全了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一、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體積。

二、培養幼兒的估計能力,空間感知和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一、果凍殼(一樣大小)、水彩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二、操作材料:黃豆、白雲豆、蜜棗、玻璃球、小石子各若干份。

三、兩瓶一樣多的果汁,烏鴉喝水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激發幼兒興趣,教師以客人身份進行招呼,並交代事情。

師:今天,老師第一次到大(3)班來,聽應老師和徐老師說,我們大(3)班小朋友個個很棒。所以,老師想考考大家,和大家來做個智力遊戲,大家說好嗎?

幼:好。

師:這個遊戲和我們桌子上的東西有關,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放着三種果實或種子,它們是什麼呢?請小朋友舉手告訴我。

(引出黃豆、白雲豆、蜜棗、果凍殼、統計表)

二、開動腦筋猜一猜

1、師:(哇!小朋友們真棒!)好,我們這就進入遊戲第一環節――“開動腦筋猜一猜”,(幼兒跟念)“猜什麼呢?我們要把這三種果實或種子裝滿這隻杯子(示範)你們猜猜看可以放幾顆?大家可以獨自思考,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討論,等一下就

請小朋友把答案寫到猜一猜下面的空格子裏,可是不能動桌子上的東西,要從小到大猜想,黃豆、白雲豆、蜜棗各能放幾顆並記錄下來,聽明白了嗎?

2、小朋友記錄猜想答案,由老師依次將數字填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並簡單分析。

三、親手體驗做一做

1、師: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真的可以放幾顆呢?

幼:(想)

師:好,我們現在就驗證一下,進入我們遊戲的第二環節,親手體驗做一做。(幼兒跟念)

2、師:我們還是按表格上排的順序來驗證,那怎麼做呢?要求是這樣的:(示範)把黃豆放滿杯子,壓一壓,讓它和杯口一樣平。數一數,一共有幾顆?馬上把答案寫在做一做的空格子裏。

3、幼兒實際操作,教師再次記錄幼兒所測結果,並分析幼兒測量出來的數據,根據差異給適當驗證。

四、仔細觀察找規律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不僅愛動腦筋、愛動手,而且記錄認真。下面,我們要進入遊戲的第三環節――仔細觀察找規律。(幼兒跟念)

2、這個規律就在表格裏,大家睜大眼睛,看誰把它先找到。(幼兒回答,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同樣的杯子裏,身體越小的東西,放的顆粒數越多,身體越大的東西呢,放的顆粒數就越少)

五、生活遊戲――烏鴉喝水

師:我們大(3)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聰明瞭,下面我們再幫小烏鴉解決一個問題好不好?那麼小烏鴉遇到什麼問題了呢?原來呀小烏鴉今天去參加森林音樂會了,它唱呀、跳呀,很快口渴了。這時小烏鴉找到了一個瓶子,可瓶子裏只有半瓶水,而且瓶口太小,小烏鴉喝不到,這可把它急壞了,小朋友有什麼辦法能幫幫小烏鴉嗎?

六、活動延伸

如果小烏鴉面前有一堆玻璃球和一堆比玻璃球還要小的石頭,你們想一想,把哪個放進去,水會更快滿起來。那麼小烏鴉就可以更快喝到水了?

師:小朋友們意見各有不同,這樣吧,老師請大家回家後和爸爸媽媽去做個小實驗,你們像老師一樣,準備兩瓶一樣多的水,一瓶放20顆玻璃球,另一瓶放20顆小石子。看看,哪一瓶的水滿得快,明天回來告訴老師,好嗎?文 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21

一、活動目標:

瞭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二、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麼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遊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後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並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