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通用10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1

教學經驗:

1、能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成教育活動,使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幼兒在與同伴、老師的活動中獲得了全新的體驗。

2、提供了良好的質疑環境,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幼兒大膽提問,踊躍釋疑。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幼兒聽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強了幼兒提問的信心;一句“大家說的真好!”進一步提高了幼兒釋疑的興趣。

3、爲幼兒提供了運用語言的機會。在幼兒進行仿編前,採用小組或三三兩兩自由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幼兒都有說話的機會,他們說話的願望得到了滿足。

4、綜合藝術,照顧全體,使人人都能參與想象、講述活動。用繪畫的形式讓幼兒把仿編的內容畫出來,活動後便於幼兒再次交流。

設計意圖:

在“秋天的童話” 主題活動中,我帶領幼兒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兒對地上的落葉十分感興趣,有的幼兒撿起樹葉當扇子扇,有的幼兒說:“我要把樹葉帶回去送給姐姐,讓她夾在書裏當書籤。”有的幼兒乾脆把樹葉丟進河裏,興奮的說:“你們看,樹葉小船。”……原來,樹葉會給幼兒帶來如此豐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詩“落葉”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想象力豐富而美麗、動態感強。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複,也是仿編的好教材,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激發欣賞散文詩的興趣,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能參照原作品進行聯想、仿編。

3、大膽質疑,積極解難。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張(大班上冊15號掛圖)。

2、配樂朗誦錄音磁帶,錄音機。

3、已學過歌曲《秋葉兒》。

4、每人一張畫有落葉的供添畫用的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全體幼兒齊唱歌曲《秋葉兒》,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想知道這些美麗的秋葉兒都飄到哪裏去了嗎?

幼:飄到小河裏。

幼:飄到馬路上、飄到花園裏。

幼:秋葉兒還會飄到房頂上。

幼:樹葉飄到草地上

……

師:秋葉兒飄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欣賞一首散文詩,題目叫《落葉》,聽聽看在這首散文詩裏,這些美麗的秋葉都落到哪裏去了,好嗎?

(二)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

1、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一遍。

師:散文詩聽完了,散文詩說樹葉都落到哪裏去了?

幼:樹葉落到了院子裏。

幼:樹葉落到了小河裏,還落到了溝裏。

幼:樹葉落到地上,被小蟲當成了家。

2、

教師配以圖片再次朗誦散文詩一遍,並組織幼兒一起討論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

小朋友說得真好,下面,老師再來朗誦一遍散文詩,這次請小朋友邊聽邊把不懂的句子記在腦子裏,待會兒讓我們一起來討論。

師:散文詩聽完了,你有什麼不懂的嗎?

幼:樹葉落到溝裏,爲什麼螞蟻會把它當作小船呢?

幼:因爲那是條臭水溝。

幼:不是,臭水溝小螞蟻就不會去了。

幼:因爲溝裏有水,小螞蟻過不去就把樹葉當作小船划過去。

師:對有了小船小螞蟻就安全的過水溝了。還有不懂得嗎?

幼:小魚游過來,把它當作小傘?

師:哪個小朋友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幼:小魚游到樹葉下,就像 “搶”了一把傘。

師;是撐了一把傘,對嗎?

幼:嗯。

幼:老師,樹葉落到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爲什麼說來信了?

師:隘,提的很好,那哪個小朋友知道爲什麼呀?

幼:樹葉落下來了就是在告訴小燕子秋天來了。

師:爲什麼呢?

幼:因爲秋天天氣冷了樹葉就會落下來。

師:大家說的真好,許多樹葉從樹上落下來,就是秋天來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葉,就像看到寫着秋天來到的信一樣,所以小燕子會說“來信了。”

幼:那爲什麼小燕子會說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幼:因爲南方比較暖和,小燕子喜歡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對,媽媽告訴我小燕子喜歡溫暖的地方,因爲那裏有他愛吃的蟲子,就不會被餓死,也不會被凍死。到春天天氣暖和了,小燕子還會飛回來的。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誰知道散文詩裏爲什麼說“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點去南方。

幼:對,小燕子不快點飛等天氣冷了就來不及了。

幼:就會被凍死。

……

3、請幼兒邊看圖邊欣賞配樂的散文詩一遍。

我們小朋友今天可真聰明,解決了這麼多的問題,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好聽的散文詩吧。

(三)教師作仿編的示範,少數幼兒試編。

散文詩裏的樹葉落到了地上、溝裏、河裏、院子裏,被小蟲、小螞蟻、小魚、小燕子看見了,並且把它們當作了屋子、小船、小傘、信,那請你想一想,樹葉還會落到哪裏,會被誰看見,把它當作什麼呢?

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後仿編。

幼:樹葉落到院子裏,小螞蟻看見了,把它當作被子。

幼:樹葉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

幼:樹葉落到地上,小蟲看見了,把它當作餅乾。

幼:樹葉落到汽車上,小鳥看見了,把它當作降落傘。

師: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會飛到南方去,還有誰也要非到南方過冬的?

幼:大雁。

幼:樹葉落到地上,大雁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

……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都說得真好,下面,我們來把你仿編的詩畫出來然後再講給大家聽好嗎?幼兒

在落葉圖上添畫,邊畫邊作仿編詩句的練習。教師巡迴觀察,可聽聽個別幼兒仿編的詩句。課後引導幼兒相互講述。

活動反思:

活動《落葉》是我們很少接觸到的詩歌欣賞。由於最近都在上有關樹葉的主題活動,小朋友們對身邊的落葉都很熟悉,所以孩子們對活動比較感興趣。特別是最後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袁帥說:“樹葉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蟲爬過來,躺在上面,把它當做搖籃。”、汪涵說:“樹葉落在草地上,小豬拿起來,把它當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於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裏,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

雖說到最後活動將近半個小時,但時間好象還是太短。於是,我就請小朋友活動後找個好朋友一起編,或編給老師聽。活動後我想,孩子對仿編詩歌的興趣這麼高,何不請他們把編好的句子讓爸爸媽媽寫好帶到幼兒園來,再編成新的詩歌,貼在班級裏,孩子們肯定會更開心的。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2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能有感情地朗誦,理解並掌握詞彙"飄落"。

3、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按照散文的句式結構,大膽仿編。

4、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組織幼兒戶外拾落葉。

2、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看、聽、說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2、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嘗試仿編。

活動過程:

一、看落葉,做樹葉飄落的動作,引出課題。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教師出示落葉,讓幼兒觀察落葉的顏色。

師: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

讓幼兒運用肢體學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師:大家想一想,這些美麗的小樹葉會飄到哪裏去呢?

幼:飄到馬路上、飄到花園裏。

二、師配樂朗誦,讓幼兒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1、師:樹葉兒飄到的地方可真多呀,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的名字叫《落葉》,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散文裏的樹葉飄到哪兒去了?(教師有表情地配樂朗誦散文一遍)

2、提問:

⑴小朋友,散文聽完了,誰來說說這篇散文的`名字叫什麼?

⑵散文裏說的樹葉都落到哪裏了呢?(幼:樹葉落在地上、溝裏、河裏、院子裏。)

⑶散文裏有哪些小動物?(小蟲、螞蟻、小魚、燕子)

三、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聽、看、說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完整播放課件一遍。

師:小樹葉落在了不同的地方,小動物們看見了,把它當作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問:你知道樹葉落在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握句式:樹葉落在( ),( )看見了,把它當作( )。

●師:你最喜歡散文詩裏的是哪一句話呢,大膽地說一說。

2、分段播放課件,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播放課件①:

⑴提問:秋風吹來了,天氣怎樣了,樹上的樹葉又發生了什麼變化?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呢?

⑵師解釋"飄落"的意思,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樹葉飄落。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豐富詞彙:飄落)

●播放課件②:

提問:樹葉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播放課件③:

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播放課件④:

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小傘。)

●播放課件⑤:

⑴提問:樹葉最後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是怎麼說的?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⑵提問:燕子爲什麼說來信了?

幼:樹葉落下來了就是在告訴小燕子秋天來了。

師:燕子爲什麼要到南方去呢?

幼:因爲南方比較暖和,小燕子喜歡住在暖和的地方。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誰知道散文詩裏爲什麼說"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點去南方。

幼:對,小燕子不快點飛等天氣冷了就來不及了。

3、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四、仿編散文。

●組織幼兒討論:

1、小朋友們念得真好,現在請大家想一想,落葉還會落在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呢?

2、請小朋友們模仿我們剛纔學習的散文裏的句式:"樹葉落在(),()看見了,把樹葉當作()。"編出一句完整話。看看誰最聰明,說得最好?

●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後仿編。

(如:樹葉落在草地上,小兔跳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沙發……)

活動反思:

散文《落葉》語言優美,很多描繪性很強的句子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我認爲該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理解這些語句,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活動開始,我說:我們在課前收集了許多樹葉的圖片,一起來看看,欣賞一下好嗎?(課件演示各種各樣的樹葉)我:那麼多美麗的樹葉,你能用句子來描繪一下嗎?孩子們:有紅的、黃的、還有綠的,很好看。我:有紅黃綠三種顏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五顏六色。我:一片片五顏六色的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像什麼?孩子們:像小扇子,像小鳥,還有蝴蝶。我:很多很多的五顏六色的葉子掉下來,又像什麼?孩子們:像地毯,還有被子,太漂亮了,我想把它拿來玩玩。

經過了上面的鋪墊後,我出示散文的圖畫,結合畫面,邊引導幼兒觀察,邊講述。重點是結合提問,引導幼兒理解一些比喻的句子。如:好像穿着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飄到屋頂上,屋頂變得金黃,飄到小河裏,水面上像漂動着許多小船……最後,我帶領幼兒一起看畫面輕聲朗誦。孩子們在我的暗示下,朗誦時也帶着輕柔的舒緩和靜謐,整個活動室裏流淌着一股柔美的源泉。朗誦完後,大家都相視一笑。我知道,大家對散文所表達的那種安靜和自然美已經有了一定的體會。

總結本次活動收穫:

一、走近生活,創設體驗情境

散文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爲了實現散文的生活化,我在教學前讓幼兒去園中尋找各種各樣的落葉,在課堂上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落葉的美麗。孩子們在觀察中親身感受了落葉的五彩繽紛。因此請他們描述落葉的美麗時,他們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說落葉像一隻只飛舞的彩蝶,有的說落葉像一把把漂亮的扇子,有的說落葉像小姑娘的小辮子,還有的說落葉像小金魚的尾巴。這些都是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積累,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爲散文中把落葉比喻成各種有趣的事物做了鋪墊。

二、重視體驗,讓個性飛揚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幼兒用心去思考散文的語言,用心去咀嚼語言的美,去體驗語言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種體驗,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而應引導幼兒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己去感悟體驗。因此在指導幼兒朗讀課文時,我鼓勵幼兒發表議論,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見解,說說自己看見美麗落葉時的高興和激動。並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請他們邊說邊表演。聽着孩子們富有個性的發言,看着他們大膽有趣的表演。我彷彿捧着一顆顆鮮活個性的童心,陶醉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世界中。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3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激發欣賞散文詩的興趣,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能參照原文進行聯想,仿編。用動作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3、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4、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欣賞優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錄音。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樹葉都飄到哪兒去了呢?

二、幼兒完整的欣賞教師朗誦的配樂散文詩,初步理解作品的`內容。

1、詩歌的題目叫什麼?

2、落葉都飄到哪裏去了?

三、教師出示圖片,有感情的朗誦配樂詩,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並學習短句。

1、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麼?

2、樹葉落在溝裏,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麼?

3、樹葉落在河裏,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麼?

4、樹葉落在院子裏,誰看見了,它是怎麼說的?

四、幼兒分角色邊欣賞散文詩邊表演。

五、啓發幼兒進行聯想.仿編。

樹葉還會落在哪裏呢?誰會看見,它會把樹葉當成什麼?

六、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4

設計思路:

散文詩《落葉》是大班語言領域活動中的一課,其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慾望。

《綱要》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多種活動形式爲幼兒創造了一個以看、聽、說爲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願說的慾望,同時也將各領域的內容有機整合,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美。

活動目標:

1、能專心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秋天葉落的優美意境。

2、初步領會散文中擬人與誇張的修辭手法,並能由此展開聯想與想象進行仿編。

3、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加深對作品的體驗與理解,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表徵。

4、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6、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幼兒、教師共同收集有關資料,引導幼兒感受秋季氣候的變化;瞭解相關季節氣候變化對人類、動植物的影響。

2、物質準備:

(1)拍攝幼兒秋遊時觀賞秋景和收集落葉的相關活動錄像資料。

(2)動畫課件、電視機、攝像機、錄音機、音樂磁帶。

(3)準備各類落葉、玩偶、插入式仿編操作卡、落葉做成的表演道具(皇冠、面具、扇子、服飾等)、落葉圖書一本、供幼兒拓印及拼貼活動的材料(如圖紙、膠紙、剪刀、彩筆、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經驗講述。(播放幼兒秋遊的錄像資料片段,讓幼兒根據自身已有經驗談談觀賞秋景、撿落葉時的發現。)

1、談話引題:小朋友,上次老師帶你們去秋遊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景物?有什麼發現?

2、幼兒七嘴八舌地說出自己不同的發現,教師相機引出今天要學習的本領:散文詩《落葉》

二、播放動畫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散文,並通過看、聽、說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一)欣賞散文。(利用動畫課件資料,引導幼兒欣賞配樂散文詩,讓幼兒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1、師引入:小朋友,現在我們通過課件演示來欣賞這首優美的散文詩吧。(播放動畫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小朋友,你聽了這首優美的散文詩有什麼感受?

3、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引導。

4、再次提問: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爲什麼?

5、幼兒手舞足蹈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激發興趣,並根據回答作進一步的引導。

(二)分段演示課件同時配以肢體動作引導幼兒領會並理解詩歌內容。(利用課件動畫畫面以及肢體動作,引導幼兒分段欣賞作品中擬人與誇張的內容(如: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1、播放動畫,分段學習,運用問答式的方法以及肢體動作來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

a、播放課件1,師提問:秋天到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麼變化?(豐富詞彙:飄落)

b、播放課件2,師提問:樹葉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c、播放課件3,師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d、播放課件4,師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e、播放課件5,師提問:樹葉最後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是怎麼說的?

2、組織幼兒討論:燕子爲什麼說來信了?燕子爲什麼要到南方去?

(1)幼兒分組討論;

(2)集體交流與分享;

(3)根據幼兒的回答。

師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是的,葉子變黃落下來就是秋天告訴燕子,天氣變冷了,提醒小燕子要到南方去過冬了,因爲南方可暖和了。

3、師總結:小朋友今天表現得真好,通過這首散文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季節的變化特徵,同時也知道了季節的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就像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落下來離開媽媽的懷抱;以及秋天到了,天氣變涼了,小燕子就要飛到暖和的地方去。

(三)朗誦散文詩,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小朋友,剛剛我們一起分段學習了散文詩,現在就請小朋友跟着動畫一起來朗誦這首散文詩吧。

三、仿編散文詩。

1、師引導:落葉可以當做房子,當做小船,當做傘和信,落葉還會落在哪兒?還有誰看見了?又把它當什麼?誰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

2、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後仿編。

3、分享與交流:將自己仿編的詩歌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說出來。

4、將自己仿編的詩歌內容畫出來。

5、展示作品並相互評價。

四、分組活動(延伸活動)

1、利用葉子製作成的皇冠、面具、服飾等表演道具,播放配樂散文詩、樂曲《小樹葉》等,讓幼兒表演散文內容或進行歌表演。

2、提供玩偶,讓幼兒操作手中的玩偶進行角色表演或進行講述活動。

活動反思:

《落葉》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在活動中,我使用了圖片教學的方法,讓幼兒更易於理解詩歌。而且每一環節都爲幼兒創設一個說話、表達的機會,達到語言的落腳點。仿編環節,幼兒大膽想象,敢於表達。

正因爲如此,孩子們的表現更爲主動了,並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秋天樹葉會自然地從樹上落下來。

2、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學習用正確的動詞"掃"、"拾"、"擡"、"頂"。

3、體驗勞動帶來的喜悅之情。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1、自制PPT課件FLASH動畫

2、樹葉若干、垃圾桶、掃把、簸箕、抹布等勞動工具。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在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

2、大樹下有一間小房子,裏面住着誰,他們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小老鼠和落葉》。

二、結合PPT課件,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正確的使用詞語。

1、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老鼠們一家住在什麼地方?

(3)鼠媽媽爲什麼說小老鼠們長大了?

(4)鼠媽媽叫小老鼠們去幹什麼了呀?

2、播放ppt課件第2頁。

(1)、它們是怎樣幫媽媽打掃落葉的?

鼓勵幼兒聯繫自己的經驗進行講述。請幼兒學習動詞"掃"、"拾"、"擡"、"頂"並進行模仿

(2)、打掃乾淨後,小老鼠的的心情怎麼樣?它們說了一句什麼話?

3、播放ppt課件第3頁。

師:"呀,小老鼠們怎麼啦?""他們爲什麼會吵架呢?"幼兒觀察小老鼠表情動作,嘗試進行模仿。

4、播放ppt課件第4頁。

師:"多出來的樹葉是從哪裏來的?

幼兒猜測樹葉有多出來的樹葉的原因,並學習老鼠媽媽說的話。

5、播放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三、幼兒參與打掃教室,體驗勞動帶來的喜悅之情。

1、師:小朋友們你們也長大了,你們在家幫媽媽做事情嗎?怎麼做的?

我們的教室有點亂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打掃乾淨,好嗎?

2、師:"坐在乾淨的教室裏你的心情怎麼樣?你剛纔做了什麼事情,是怎麼做的呢?

四、遊戲"大風和樹葉"

師: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玩個遊戲吧!

活動反思:

1、在前幾個教學環節中,幼兒的反映較爲積極,興趣也比較高,但由於問題提的較多,有點拖沓,導致到最後的一個環節,有部分幼兒已經開始坐不住了,提問題要精煉,有些沒有必要的問題可以刪去,要考慮到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3——5分鐘,可以通過變換提問的方式去形式去激起幼兒的注意力。

2、在第一遍講述故事的時候,由於緊張忘記說題目,導致提問的時候提了兩個較細節的問題。幼兒在第一遍聽完故事後較難回答此類細節問題。還有講故事的速度仍可再放慢些。

3、教具掛圖可能畫的太小,坐最後排的幼兒不是很看的清楚,需要努力去看,就可能導致後排幼兒的積極性與前排幼兒相比較低。掛圖畫面的大小應該適合每個幼兒看清楚。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6

時間:xxxx.10.19

班級:陽光五班

執教教師:

指導老師:

活動內容

語言活動《落葉》(散文詩)

活動目標

1、能專心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優美意境。

2、領會散文中擬人與誇張的修辭手法,初步展開聯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組織幼兒戶外拾落葉,拼貼樹葉畫,感受落葉的美和有趣。物質準備:ppt動畫、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樹媽媽,帶幼兒進入“落葉”的情境。(配樂1)

師:今天老師來扮演樹媽媽,小朋友們扮演小樹葉,讓我們聽着音樂一起隨着秋風跳舞吧。小朋友跳的可真美,現在請小朋友們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老師請你們說說:你把落葉當做什麼?

(二)欣賞散文,感受理解散文的內容和意境。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第一遍,幼兒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

師:落葉像的東西可真多,今天,老師要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聽聽看,這些美麗的落葉都落到哪兒呢?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配樂2)

提問:小朋友,你聽了這首散文詩有什麼感受?(舒服、優美)

2、教師演示ppt圖片朗誦第二遍,幼兒帶着問題聆聽:

散文詩裏的`樹葉落在了哪兒?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把落葉當做了什麼?師:好!請小朋友看畫面聽老師念一遍。(配樂2)

提問:散文詩裏的樹葉落在了哪兒?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把落葉當做了什麼?

幼兒:散文詩裏的樹葉落在了地上、溝裏、河裏、院子裏;有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把落葉當作屋子、小船、小傘、信。

3、運用圖譜梳理散文。

教師:現在老師把散文詩變成了一排排漂亮的圖片,請小朋友看圖片一起來學習。

(三)幼兒朗誦散文。

1、看着圖譜完整朗誦。教師:現在請小朋友看圖片來學習

提問:小燕子爲什麼說“來信了”,燕子爲什麼要去南方?

師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是的,樹葉變黃落下來就是秋天告訴燕子,天氣變冷了,提醒小燕子要到南方去過冬了,因爲南方天氣暖和了。

2、幼兒看着課件邊表演邊朗誦散文。

師總結:小朋友今天表現得真好,我們知道了季節的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就像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變紅落下來離開媽媽的懷抱;秋天到了,天氣變涼了,小燕子就要飛到暖和的地方去。

(四)展開聯想。

區域活動:

(1)在語言區提供彩筆和仿編卡鼓勵幼兒進行仿編。

(2)在表演區提供一些小動物頭飾及落葉,鼓勵幼兒朗誦並表演。

1、師引導:除了詩歌裏的樹葉落下來可以當做房子,當做小船,當做傘和信,樹葉還會落在哪兒?還有哪些動物把它當做什麼?誰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教師:

(1)語言區的幼兒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彩筆和仿編卡,你們把自己仿編的詩歌內容畫出來。然後小聲的念給旁邊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師聽。

(2)表演區的幼兒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些小動物頭飾、落葉,請大膽地把自己仿編的詩歌邊念邊表演出來。誰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大家請!(配樂2)

(五)、結束部分:小朋友詩歌編的真棒!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樹葉還會落在哪兒?

附: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到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動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小傘。樹葉落到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附照片: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過程比較流暢。

2、第一遍欣賞散文詩的時候,重點在散文詩中,我覺得我可以不配上動作來朗誦給孩子聽。後面的幾遍可以再配上動作,更有美感。圖譜的運用可以再多點。

3、幼兒說完感受後,最好有個總結讓整個環節更完整。

4、考慮到這個班級的孩子的普遍能力,在最後環節中,我考慮將創編環節用繪畫和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仿編之前,給孩子梳理句式過於簡單,可以再詳細點。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7

設計意圖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教育功能,讓幼兒在環境中接受數教育,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從而產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把課堂搬進了大自然,把隨處可見的落葉這一自然物作爲幼兒練習數數的工具,既節省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又巧妙地發揮了環境中事物的潛在教育功能。通過撿落葉和數落葉的遊戲情節,爲幼兒創設了一次親近自然的絕好機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情感的.薰陶。

活動目標

1.親近自然,產生關愛自然的情感

2.練習目測數羣,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的數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數重點難點重點:學習目測一部分,接着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難點:能較快地目測5以內的數羣活動準備經驗準備:能目測簡單數羣物質準備:學具:標有5、6、7、8點子卡片的布條若干,點子排列如圖1;標有5、6、7、8朵花的紙袋若干,如圖2。場地:帶幼兒到園內落葉較多的大樹下活動過程一、練習按點子數撿落葉1.老師:"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落了一地,好美啊。我們來玩一個撿落葉的遊戲吧。 (出示帶點子卡片的布條)請小朋廢看清卡片上有幾個點子,就撿幾片葉子,再用布條把葉子捆成一捆。"2.幼兒自選點卡,目測卡片上的數羣,聽音樂撿落葉。

二、檢查點卡和樹葉的匹配情況討論:你們怎麼知道卡片上有幾個點子的?你發現怎麼數速度最快? (重點學習"接數"的方法,即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三、再次練習按接着數的方法撿落葉鼓勵幼兒多次取不同卡片,撿、捆紮樹葉,比一比誰撿得又對又快。

四、給落葉裝袋。

1.出示4只貼花紙袋,請幼兒給紙袋編號(如圖2)。

2.請幼兒將剛纔捆紮的樹葉,放入與其對應數字的紙袋中。

延伸活動請孩子們把落葉帶回教室,放在區角繼續練習數數,也可進行手工粘貼等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教師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落葉進行了數數練習,自然地滲透了環境教育。整個活動以"撿落葉"的遊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後的"裝袋"遊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羣后接着數的方法。孩子門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鬆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8

活動重點:

對音樂活動感興趣,能夠動起來參與到活動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快樂。

活動難點:

通過對音樂的傾聽,從而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簡介:

這是一節音樂活動,是通過藝術教育來激發幼兒興趣,發展幼兒。藝術教育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引申,並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把兒童原有的興致導向內化,將表面的熱情化爲主動從事藝術活動的推動力,使之成爲積極主動的參加者。

整個活動旨在通過藝術教育培養

幼兒的審美能力,體驗審美愉悅,幼兒的愉悅包括感受美、發現美以及創造性地表現美。

感受美是啓迪和深化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這次活動結合季節特徵,貼近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欣賞音樂《秋天的落葉》,音樂以輕柔、恬靜爲主,旋律優美,通過肢體語言深化對秋天意境美的感受。

發現美是通過藝術活動發現美,幼兒發現的美多半是自發的而缺自覺性。我在活動中培養幼兒通過學習自覺的發現美的能力,發現“一葉知秋”的現象

創造性的表現貫穿活動始終。新綱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法,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整個活動中都是堅持“啓發引導”幼兒,而不會否定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快樂的表現都是值得我也真誠、喜悅的心去發現、去接納、去欣賞、更需要引導他們不斷的創新。幼兒也通過自己的創作體現了自我的價值,而老師的接納、讚許和分享是對他們最大鼓舞,這些賦予了兒童滿足感和成就感。

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不需要幼兒開動腦筋,只要求他們亦步亦趨的按照教師的動作做,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而這次活動以堅持幼兒創造爲主,在活動中我嘗試溶入“奧爾夫教學”理念,從最基本的走路、拍手、拍肩等動作中培養音樂的節奏。在簡單的生活體驗中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

在教學方式上以情境式教學爲主,目的是爲了讓幼兒體驗角色扮演的快樂,也是幼兒在整個音樂活動有更多創造性表現的前提。

新綱要指出教具要以“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爲主,所以在教具的選擇上,我力求簡單,但在簡單中能帶給幼兒真實感和新奇感。例如:樹葉胸飾,是平時小朋友散步時撿了後製作的,通過佩帶樹葉胸飾,讓幼兒能更真實的看到秋天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也啓發幼兒想象如果自己是小樹葉會怎麼樣?同時也加強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角色扮演意識,而塑料袋的使用目的則是爲了給幼兒以新奇感,知道音樂的來源來自身邊,來自生活,從兒對音樂、對生活都有更多的探索慾望,更好的激發幼兒去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祕密。

在活動設計上也是力求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

第一部分以“小樹葉”的歌曲開始,渲染秋天風吹落葉的氣氛,引導幼兒積極、樂觀、勇敢的情緒。

由“秋天到了……風吹醒了樹葉,小樹葉要活動活動”引出音樂。

第二部分是音樂的欣賞《秋天的落葉》

首先分段欣賞,由小朋友來想象、表現小樹葉的故事,教師在活動中起啓發和肯定的作用:啓發幼兒表現,肯定幼兒的表現。

第一段音樂欣賞兩次,第一次欣賞我加入了文字朗誦,由音樂創編語言,目的不僅是“承上”:承接音樂“小樹葉”,同時也“啓下”,爲啓發幼兒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做鋪墊。而第二次的播放是爲了讓幼兒自由表現小樹葉飄落的情景。

第二段音樂是重點欣賞段落,我一共欣賞四次。第一次欣賞目的主要是爲了聽出樹葉飄落時,秋雨和樹葉嬉戲的聲音,自然出示教具:塑料袋。引起幼兒的新奇感。第二次欣賞目的是爲了滿足幼兒想要嘗試這種新奇感的願望。第三次欣賞重點是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第四次是請幼兒能欣賞出音樂間奏處,請幼兒嘗試用造型表示。

第三段是欣賞兩遍,請幼兒體會小樹葉和小雨嬉戲後歡樂的樣子。這時可以請小朋友拉手、轉圈等不同聲勢表現快樂的小樹葉,在跳舞的樣子。

第四段音樂是同第一段相同的,前後呼應,小樹葉醒來後肯定也有休息的時候,所以我們想象了樹葉躺在地上休息,等待新的一天的到來。

然後是整體欣賞,讓小朋友體驗小樹葉快樂、悠閒的一天。

第三部分:在輕柔、快樂的'音樂聲中,小朋友慢慢離開活動室。

由於活動的設計、音樂的剪輯、對音樂的理解都是自己的嘗試,包括奧爾夫理念的初步滲入等等,肯定有不足和有爭議的地方,比如說在選取音樂上,我選了一首似乎是平淡的,沒有太多激情的音樂,但是,你聽多了,靜靜的聽,你會聽到很多故事,欣賞音樂的價值不是你學會了什麼,我只是想讓小朋友知道,音樂是有感情,裏面是有故事,可以來表演的,最重要的是“在音樂中體會到快樂”。

教學反思

結合季節特點,我班在教室裏佈置了豐收的果園、落葉拼貼作品等充滿秋天氣息的環境。教室的環境都是孩子們與老師共同參與制作的,所以大家都覺得很有親切感、興趣濃厚、自然地融入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感受語言活動的趣性。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樂於表現。孩子們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大部分孩子樂意去說、大膽去說。而且在老師的鼓勵下嘗試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容

但是我在採用落葉的教具上欠缺了考慮,所使用的落葉卡片與頭飾可以更換真實的葉子,或用葉子做成可以戴在頭上、掛在身上、手上等飾品,使其更生動、有趣,這樣孩子的參與興趣會更高。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9

活動內容:

遊戲識字《落葉》

活動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幼兒對文學的興趣。

2. 學習重點字詞: 片、過來、把 、當 、院子

3.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 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掛圖 範例 字卡2套(紅.黑色各一套)音帶

活動過程:

1. 音樂律動

2.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圖中是什麼季節?你看到了什麼?

3. 請幼兒大膽猜測,圖中就講的是關於什麼的事情。

出示範例,教師劃指閱讀(配音樂),幼兒欣賞課文。

4. 出示新學字卡(紅色),請幼兒在課文中找出相同的字寶寶來,並把紅色字卡貼上去,再認讀。

5. 請幼兒嘗試閱讀課文。

6. 遊戲“奇妙的口袋”

目的:鞏固新學字詞(黑色字卡)

7. 遊戲“x x,x x在那裏 ” “聽指令做動作”

8. 遊戲“找朋友”“看誰讀得快”

9. 送字寶寶回課文(黑色字卡)

10. 幼兒集體朗讀課文,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散文《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慾望。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並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誇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含反思 10

幼兒分析:

中班的孩子已經開始關注自己身邊的周圍事物,能夠善於觀察,還能產生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因此,注重他們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很重要的。活動中以樹葉的用途爲主線,激發孩子的興趣,符合了中班孩子喜歡錶現自己,能說出自己想法的特點。因此,在活動中,爲幼兒設置一定的情景,爲幼兒提供一些蘊含教育目標的,適合他們的材料,讓孩子主動參與觀察,積極探索,通過體驗過程,交流經驗,嘗試用多種辦法來解決問題,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自然情感和關注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利用落葉展開想象,鍛鍊幼兒的創造性及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的親情感及口語表達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多種形狀、顏色、大小不同的樹葉若干。

2、畫紙、剪刀、水彩筆。

3、音樂《小樹葉》、落葉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落葉帶領幼兒觀察深秋的自然景色,從氣溫、農作物、樹葉變化,感受秋天快要過去了。重點組織幼兒觀看小樹葉從樹上落下來的情景,並讓幼兒來揀落葉,追落葉。把揀到的落葉分開來拿,乾落葉在右手,未乾落葉在左手。

(幼兒在揀落葉過程中,來分辨乾落葉和未乾落葉,鍛鍊幼兒在不限落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來分類。)

(二)欣賞落葉欣賞手重落葉形狀、顏色,區別乾落葉與未乾落葉的特徵。

(通過觀察,幼兒發現乾落葉的`形狀捲曲、不平坦,顏色呈黃褐色,葉脈乾癟,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而未乾落葉的形狀平坦、美麗,顏色呈黃色、黃綠色、紅色等,葉脈柔軟、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一握,伸展開,還和原來一樣。)

(三)展開幼兒想象

1、引導幼兒討論,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落葉,說一說它們的形狀、顏色等,它們爲什麼落葉?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2、觀看圖片,教師準備一些落葉樹的落葉情景及落葉原因,進行講解。

(通過想象與觀察欣賞,幼兒瞭解到,秋天來了,樹葉有的變黃、有的變紅飄落下來,這樣的樹叫落葉樹,也叫闊葉樹。)

(四)落葉的利用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說出落葉的用途。(落葉可以做什麼?)

2、幼兒進行操作:請幼兒利用落葉大膽想象,進行自由操作,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1)利用手中的未乾落葉,編手工製品,如:小碗、小勺子、匙子、小船等,並讓幼兒自由編制,展開想象編自己喜歡的作品,創編新的作品。

(通過編制,鍛鍊幼兒小手的靈巧,幼兒興致很高,並展開想象、開發思維、大膽創編落葉作品。)

(2)利用落葉來粘貼作品,教師不限制幼兒粘貼內容,幼兒大膽想象,自由創意來粘貼自己喜歡的作品,要求幼兒保持畫面整潔。

(讓幼兒不受落葉的形狀、大小、顏色限制,來動手粘貼作品,展開幼兒想象、開發幼兒思維、大膽創作,粘貼自己喜歡的作品內容。幼兒興致很高,很快進入操作過程。)

(3)製作樹葉面具。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樹葉上做出眼睛、嘴巴、鼻子,做出一個漂亮的樹葉面具。

(五)作品欣賞、評價欣賞——欣賞幼兒作品,要求幼兒說出自己的作品創意,說出用的是什麼樹的落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樹的圖片,引起幼兒的注意,然後再慢慢引導落葉,讓幼兒在兩片雙胞胎葉子中找不同點,幼兒找得還是很仔細的,有很多幼兒都能說出兩片葉子的不同點,但在幼兒在找梨和葉子的相同點的時候,有點困難,但經過老師的引導,幼兒幼兒能說出幾個,所以老師的引導還是很重要的,最後讓幼兒觀看了春天葉子萌芽的視頻,讓幼兒充分的感受到了大自然循環的規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