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必備6篇】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必備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願意參與集體勞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玩具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會發生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遊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後關心娃娃爲什麼哭?家在哪裏?然後把娃娃送回家,並啓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後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裏?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櫃裏。

2、遊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纔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麼玩具走錯了家。

遊戲可重複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後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爲: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後在遊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裏面。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作爲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目標:使幼兒認識到吸吮手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幫助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逐步克服這種習慣。

準備:製作一個指偶(帶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顏料。

過程:

1、教師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裝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說:由於小朋友總是吸吮我,給我帶來很多痛苦,我變得很難看,“駝了背”什麼事也做不了。

2、組織幼兒討論,吸吮手指會造成哪些不良後果,如:髒東西被吸進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變了形……

3、通過遊戲,使幼兒知道,要注意保護手指,並經常洗手,保護手的乾淨,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4、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治療。鼓勵、培養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5、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建議:瞭解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評的方式糾正幼兒的習慣。

活動反思:

幼兒上了幼兒園一學期多了,沒有學會過怎麼穿衣服,每到中午睡覺起牀的時候,都需要坐在牀上等着老師一一給他們穿衣服。因此,這個活動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幼兒認識開衫和套衫,能夠將套衫和開衫區別開來,根據區別來初步學習如何穿套衫和開衫。進而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理能力。

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幼兒都很奇怪,爲什麼 吳老師老師今天手裏拿着兩件衣服。接下來,我請幼兒來找找兩件衣服的區別,慢慢的引導幼兒將注意力轉移到衣服是否開襟上,一起認識了開衫和套衫,又認清楚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接下來,我一邊示範如何穿套衫,一邊朗誦兒歌。示範一遍以後,我請每一個幼兒手裏拿一件套衫,一起來試一試,在做的過程中,我適當的放慢了我念兒歌和示範的速度,讓幼兒可以看得清楚老師的示範。由於兒歌非常簡單,所以幼兒一下子就學會的兒歌,幾遍以後就能跟着老師一起唸了,而且能夠跟着兒歌一起來穿脫衣服,但是個別幼兒接受能力還是有些弱,需要老師的幫助。而在學穿開衫的時候,幼兒對於“蓋頂子”這個動作充滿了好奇,紛紛效仿。

但是幼兒只顧自己嘗試,沒聽清老師所講的要領,所以做的動作不到位。這個環節我覺得也許請一部分幼兒上來和老師一起來示範,老師再適時進行指導,再請每一個幼兒來試試,可能效果會更加的好。經過這個活動之後,當天下午起牀,我就請每一個幼兒自己穿衣服,有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自己穿衣服,還有一小部分的幼兒需要老師的幫助或者整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欣賞優秀的卡通片,提高學生對卡通片的鑑賞力。

2、瞭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以及簡單的製作過程。

3、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創作可愛的有個性的卡通形象的慾望。

4、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設計

活動一:

欣賞感受——分析評述——掌握特點——設計表現——探討研究——課外延伸

活動要求:設計一個造型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並試着讓它動起來。

活動:

1、首先給學生欣賞幾個經典的、積極向上的中外動畫片片段,美美的'飽覽卡通明星的多姿風采。

2、然後再讓學生講講最喜歡的卡通形象,爲什麼?

3、再把具有代表性卡通形象來分析藝術特點,和生活中的形象進行比較。運用誇張、變形、簡練、鮮明對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藝術特點,爲自己喜愛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設計形象。

活動二:

瞭解方法——確定思路——創作表現——交流欣賞

活動要求:

將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編成連環畫形式畫出來。

活動:

1、根據故事情節,將故事分成若干個場景。

2、根據每一個場景構思畫面。每一幅畫面都要清楚地表達出故事情節。

3、創作繪製出每一幅畫面。

4、整理裝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要想在短短的時間裏讓個性迥異的幼兒融入一體,確非易事。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學習獨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聽講,安靜地坐一段時間等。讓我們營造愛的環境,幫助他們愉快地走進幼兒園,說聲:“幼兒園真好”,讓幼兒園在幼兒心目中變得可親可愛吧。

幼兒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聽同樣的故事,看同樣的書:他們喜歡與自己熟悉的玩具、用品等“寵物”形影不離;他們喜歡知道接下來要做些什麼,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證。

雖然到了陌生的幼兒園,但只要有愛的環境,有深愛他們且極富耐心的老師,我們堅信,幼兒會沉浸在有趣的集體生活之中,體驗到另一羣人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環境創設

創設安全、溫馨、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儘快與老師建立依戀關係。教師可經常抱抱幼兒,與他們交談,參與他們的活動,等等。

經常播放歡快的兒童歌曲,作爲一日活動的背景音樂,死幼兒擁有愉快的心情。

室內裝飾色彩鮮明、形象可愛。多放置一些鬆軟的布製品,營造家庭般的氛圍。

在主牆面上佈置一副幼兒園的背景圖,張貼每個幼兒的照片,題爲“我愛你,幼兒園”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歸屬感。

在牆面上設置“我與好朋友手拉手”展板。每個幼兒的照片旁都貼有一長條皺紙,幼兒可根據意願與自己的好朋友連“線”粘貼。

在園內主要環境處貼上特徵明顯的標誌,以便於幼兒認識幼兒園的環境。

每個活動區域都有足夠的材料能讓幾個幼兒同時活動,幫助幼兒熟悉每個區域的名稱、標記及內容。

請家長爲孩子準備與家中相同的'枕頭,(最好有一些寄託美好住院的圖案)以有利於幼兒安然入睡。

家園共育

1、入園初期,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使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2、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使其逐步養成按時起牀去幼兒園的習慣,不要遲到。

3、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學名,鼓勵孩子用語言告訴自己的需要,如喝水、入廁等。

4、培養孩子飯前、吃東西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養成坐姿端正、正確使用餐具、細嚼慢嚥的進餐習慣,以及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

5、家長與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即使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時間、飲食狀況等。

6、在家讓孩子嘗試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7、多與孩子交談有關幼兒園的事情,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8、關心孩子結交新朋友的情況。

主要活動:

1、魔術師來了 2、扭扭蟲的舞蹈

2、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4、我帶寶貝上幼兒園

5、阿文的小毯子 6、走一走,瞧一瞧

7、拍個好笑的你 8、我會唱的歌

9、早晨多美好 10、早上好

11、丁丁的一天 12、哈羅,我的朋友

13、一對好朋友 14、魚兒好朋友

15、橡皮膏小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節奏活動故事化、遊戲化教學是音樂教學新的嘗試,在節奏教學活動中,正確、有效地採取故事化、遊戲化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故事、遊戲有機整合,其實質是指在教師教、幼兒學的共同活動中,尊重幼兒,發揮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自主性。本次音樂遊戲活動,我爲孩子們創設了《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通過“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情節設計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輕鬆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活動中,通過圖譜輔助、遊戲體驗、動作創編等環節設計,讓孩子們自然融入音樂情境,輕鬆理解音樂結構,充分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藉助“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和圖譜,感知音樂的結構和特色。

2、在音樂遊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並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3、能積極投入遊戲活動中大膽表現,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貓和老鼠的'故事經驗。

物質準備:《爆米花》音樂、圖譜、老鼠和貓的頭飾、香腸若干。

活動重難點

在音樂遊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並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活動興趣。

1、“孩子們,我們最愛吃的香腸被那隻總愛欺負別人的老貓搶走了,這可怎麼辦啊?”

2、講述故事:“那天,老貓在家裏走來走去看着那些香腸,我呢就偷偷的跟在它的後面,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走走走走停,走走走走停,終於看見我的香腸啦,我跑呀跑呀,拿起香腸迅速的跑回了家。”

“你們願意幫助拿回剩下的香腸嗎?”

二、圖譜輔助,理解音樂節奏。

1、藉助圖譜輔助,完整傾聽音樂。

“有一段音樂講的就是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藉助圖譜輔助,表現音樂節奏。

“小老鼠到老貓家一定要先學好本領,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三、情境遊戲,表現音樂節奏。

1、跟隨音樂遊戲。

“讓我們準備出發吧,去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

2、創編情境動作。

“小老鼠的本領越來越大了,他還會變造型呢,變變變,試一下吧!”

四、結束活動,體驗活動樂趣。

“小老鼠們你們真能幹,把香腸都拿回來了,真是令人高興,讓我們開個慶祝舞會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會運用搓長、由內向外盤的技能用油泥來製作蝸牛。(重難點)

2、有喜歡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彩色油泥、泥工板每人一份,火柴頭、紅豆若干。

2、背景圖:蝸牛的家。

3、視頻轉換儀、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看老師變,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初步瞭解蝸牛的製作過程。

1、先出示長條的彩泥,猜猜這像什麼動物?

2、老師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卷呀卷,猜猜這又像什麼動物呢?

3、對了,這是蝸牛,這是蝸牛的身體,這是它的殼。最後用火柴插在小蝸牛的.頭部做觸角,用紅豆做眼睛。蝸牛就做好了。

二、幼兒討論製作方法,進一步瞭解製作步驟。

1、這個蝸牛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剛纔老師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討論並回答)

2、教師根據幼兒說的再進行示範製作。(教師製作,帶幼兒空手練習一次。)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能力比較弱的幼兒。

提醒幼兒把彩泥搓長,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最後在頭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蝸牛的觸角,用紅豆做眼睛。

四、遊戲:蝸牛搬家,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1、你知道小蝸牛喜歡生活在哪裏嗎?

2、出示草地背景圖,告訴幼兒:小蝸牛喜歡潮溼的環境,所以能在花叢中看到它。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先出示長條的彩泥,猜猜這像什麼動物,有的說像小蛇、像毛毛蟲、像小蝸牛……只要合理我都給予了肯定,接着我就示範如何製作小蝸牛,在我示範的時候,我提出了兩個要求就是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不然的話會鬆開的,還有就是小朋友帶來的豆子有紅豆、綠豆、黃豆、黑豆都混在了一起,我請小朋友在做小蝸牛眼睛的時候,小蝸牛的眼睛顏色要是一樣的,小朋友做的小蝸牛的形態各不相同,有的小蝸牛是瘦瘦的,說她是蝸牛媽媽,很苗條;有的蝸牛是睡到的,說他是累了,在休息一會;有的蝸牛是小小的,說他是蝸牛寶寶……可以說小朋友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都很高,並且都將做的小蝸牛賦予了生命,本次活動的成功在於老師相信孩子,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由於孩子在畫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畫時顯得特別愉悅,也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產生了那麼多的創意,我也受益匪淺,有的孩子的蝸牛形態我都沒有想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