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共9篇)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共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海帶裏含有隊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願意接受它。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已有經驗和感受。

活動準備

1.涼拌海帶1份,幹海帶、水發海帶若干。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品嚐涼拌海帶,喚起已有的經驗。

教師:剛纔小朋友們品嚐的食物是什麼?好吃嗎?

2.出示一條完整的幹海帶,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教師:剛纔小朋友們品嚐到的美味就是它做成的,你們認識它嗎?

幼兒回答後教師:海帶生長在海里。因爲它對我們的身體有益,人們就把它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美味食品。

3.出示水發海帶,請幼兒說一說於海帶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朋友們,說說我們吃到的海帶和剛纔摸到的海帶有哪些不同之處。

幼兒回答後教師:剛纔我們摸到的海帶是人們爲便於保存而製成的幹海帶,而我們吃海帶時,就要用水把幹海帶泡軟,才能加工。

4.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瞭解海帶的'營養價值。

教師:海帶有什麼營養?吃了海帶,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

幼兒回答後教師:海帶裏含有豐富的碘,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之一。海帶裏的微量元素還能爲我們的大腦發育營養,讓小朋友變的頭腦聰明,身體更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會泥工活動的快樂。

2、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3、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乾。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激發了幼兒對餅乾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難點: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乾。

活動準備

1、爲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媽媽、羊媽媽的頭飾、音樂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導入活動。

請另外一個老師扮演兔媽媽,我扮演羊媽媽,小朋友扮演兔寶寶。

兔媽媽帶着兔寶寶到羊媽媽家做客,羊媽媽用好吃的餅乾招待了兔寶寶。在吃餅乾過程中,羊媽媽引導寶寶觀察餅乾上有什麼?餅乾好不好吃?激發兔寶寶要學習做餅乾的興趣。

(引導幼兒去別人家做客要有禮貌,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第二部分:羊媽媽示範如何使用工具製作餅乾,兔寶寶觀察並模仿做動作。

首先我介紹了做餅乾的材料。接着我示範瞭如何製作餅乾並讓孩子們跟我一起邊說邊做捏、搓的動作。接着我引導幼兒觀察,用什麼將橡皮泥壓平?怎麼使用輔佐材料做出各種各樣印有花紋的餅乾?又是用什麼東西給餅乾印上花紋的?在這個環節裏,我重點講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餅乾。

第三部分:兔寶寶自己學做餅乾,羊媽媽和兔媽媽一起指導。(放音樂)

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兔寶寶還可以做各種顏色的餅乾,印花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衛生。兔寶寶幫羊媽媽收拾好做餅乾用的材料。洗手,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我覺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導入活動是非常成功的,這種角色遊戲讓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活動了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另外,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讓他們樂在泥工活動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餅乾,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百科:餅乾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麪包”,是從法語的bis(再來一次)和cuit(烤)中由來的。它是用麪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爲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在戰爭時期用於軍人們的備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圓圓的和彎彎的物體,並用句式“XX圓圓像太陽” “XX彎彎像月亮”表達出來。

2、通過觀察實物和圖片進行簡單的聯想,並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3、 樂於參加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4、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 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對於“圓圓”和“彎彎”的概念已有了認識和了解。

2、教具:太陽、月亮圖片;圓圓的、彎彎的實物(皮球、香蕉);圓圓的、彎彎的物體的圖片。

3、學具:每人一張圖片(圓圓的、彎彎的物體)。

4、道具:黑板2塊,透明膠一卷。

5、場地:幼兒坐成半圓形,每個幼兒的凳子下貼一張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太陽和月亮的圖片,請幼兒分辨它們的形狀,並用語言進行描述: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

二、辨認圓圓的東西

1、出示實物皮球,請幼兒說出它是什麼形狀?(像太陽還是月亮?)引導幼兒說出“皮球圓圓像太陽”。

2、出示蘋果圖片,請幼兒說出它的形狀,並用語言描述(蘋果圓圓像太陽)。

3、 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三、辨認彎彎的東西

1、出示實物香蕉,請幼兒說說他它是什麼形狀?(像太陽還是像月亮?)引導幼兒說出香蕉彎彎像月亮。

2、出示小橋圖片,請幼兒說出它的形狀,並用語言描述(小橋彎彎像月亮)

3、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東西是彎彎的?

四、遊戲“寶貝回家”

師:老師今天給每位小朋友帶了一件“寶貝”,請你找出來,並用“XX圓圓像太陽” 、“XX彎彎像月亮”的句式說出來,然後貼到太陽或月亮下面。

五、結束活動

師: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哪些東西是圓圓的.?哪些東西是彎彎的?

活動反思

就小班語言活動《它們像什麼》進行如下反思:

首先是在活動中充分考慮到了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搞好了環境創設,今後應當更加註重在這方面加強和提高。小班幼兒年齡在3歲左右,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會向別人表達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但是語句不夠完整,有時出現時斷時續的現象,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給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環境。

其次是本次教學活動的語言設計力求做到了簡單生動易於接受,這是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應該不斷學習和努力提高的。《它們像什麼》是一節圖形聯想活動,通過對圓圓的太陽和彎彎的月亮進行辨認,來區分圓圓的和彎彎的物體,並聯想生活中一些圓圓的和彎彎的物體,這樣簡單的區分,有利於小班孩子理解和學習。簡單的聯想句子“XX圓圓像太陽”“XX彎彎像月亮”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按照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其認知發展水平。採用由簡單的辨認到看圖聯想、由具體的實物到抽象的物體最後用簡單生動的語句進行描述,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是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而能調動孩子們積極性的做法就是把課堂內容變得可操作,具體化形象化。本次活動中,我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讓孩子進行辨認,然後邊示範句子邊通過簡單的肢體語言進行提示,孩子們很快就能掌握“XX圓圓像太陽”“XX彎彎像月亮”的句式,最後通過遊戲“送寶貝回家”來鞏固所掌握的句式。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非常感興趣,能找出許多生活中圓圓的和彎彎的物體,但是在用句式表述時,我只關注到積極表現的幼兒,關注全體幼兒不夠,應該照顧到全體,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和表述的機會。在遊戲環節中,我爲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張圖片進行操作,沒有充分讓孩子進行辨認,如果爲每個孩子準備多張圖片,讓孩子們觀察、辨認後再用語言表述出來,效果會更好一點。

總之,我認爲語言活動就應該給孩子創設一個敢說、會說的環境,讓孩子多說、多表達,教師進行適時引導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只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爲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瞭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着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裏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準》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嚐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嚐橘子,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裏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爲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爲。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爲,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能用動作表現歌曲情節,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2、能在遊戲中體會到同伴之間友好交往、友好相處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課件,小螞蟻頭飾若干,豆子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導入語:老師和幼兒都戴上螞蟻頭飾,用遊戲的口吻說:“孩子們,今天的天氣真好啊,我們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2、一起做《健康歌》律動,訓練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

二、欣賞課件,感受歌曲,理解歌詞的內容。

欣賞《螞蟻搬豆》的課件,提問:

1、一隻螞蟻在哪裏看見一顆豆?

2、小螞蟻自己能搬動嗎?爲什麼?

3、它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4、最後螞蟻把豆搬回家了嗎?

三、幼兒學唱歌曲。

1、播放課件,幼兒學習歌曲。

2、引導幼兒用好聽、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3、提問:爲什麼一隻螞蟻搬不動豆子呢?幫助幼兒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四、分角色進行情境表演。

1、教師與幼兒示範表演。

2、請幼兒自由選擇頭飾,隨音樂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

五、隨音樂放鬆結束。

活動延伸:戶外活動時,做體育遊戲《螞蟻搬豆》,進一步體會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知道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初步理解一個人的力量小,有困難要找同伴幫忙,用音樂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讓幼兒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以此來促進幼兒之間的友好交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教會幼兒區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係。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重點:

區別高矮和一樣高及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難點:

理解高矮的相對關係。

準備:

課件三副、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過程:

一、教幼兒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出示課件一,圖爲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衛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麼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二、教幼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並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圖上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後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確。

3、出示課件三,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爲什麼?

三、告訴幼兒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係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

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爲他們從高到矮排隊,並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毛線柔軟的特性及其多樣性,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意將毛線變形,充分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毛線站起來。

3、培養幼兒大膽嘗試、勇於探索與表達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準備粗細、長短不同的彩色毛線若干2、瓶蓋、土豆、泡沫、橡皮泥、積木、瓶子等材料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毛線站起來。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小朋友你們看,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祕的口袋,小朋友猜一猜裏面裝了什麼呢?幼兒猜:(好吃的東西、玩具、糖等)小朋友猜了這麼多,你們想知道口袋裏到底是什麼嗎?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指名幼兒摸口袋)二、瞭解毛線用途:

幼兒從口袋裏摸出毛線,教師提問:這是什麼?(毛線)毛線像什麼?毛線有什麼用?教師總結:

三、玩一玩、變一變1、今天張老師要用毛線來變魔術,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數“一、二、三”好了,請小朋友睜開眼睛看,教師將毛線彎曲成“S”形,問:看看它變成了什麼形狀?像什麼?孩子回答。毛線好玩嗎?幼兒答(好玩)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把它彎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你們想不想來變魔術呢?你們想變成什麼呢?今天老師爲大家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毛線,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線來變魔術。

2、幼兒自由結伴彎曲毛線,教師觀察指導。(孩子把毛線變成了o形、S形、W形、小鳥的形狀、花的形狀、蝌蚪的形狀、草的形狀、各種數字的形狀等)3、教師總結:你們的小手真厲害,能夠變出這麼多的東西來。

四、啓發幼兒思考探索1、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把毛線彎一彎、繞一繞,做出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可毛線悄悄地告訴我,它除了想躺着擺出各種姿勢外,還想站起來擺出各種姿勢呢!你能想出什麼辦法讓它站起來呢?

2、幼兒自由講述讓毛線站起來的方法。(如藉助膠帶、橡皮泥、積木、袍沫等等)3、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積木、瓶子、盒子等,你們可以試試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讓毛線站起來。

4、幼兒分組嘗試操作,讓毛線造型站立起來。

五、畫一畫:

1、線寶寶除了擺造型,還會跳舞呢!我們請它在紙上跳個舞好嗎?

2、教師捏住線寶寶的頭,放到水彩顏料裏浸溼,然後在紙上拖行或抖動。

3、請幼兒欣賞教師的作品,產生繪畫的慾望。

4、幼兒作畫,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5、展示作品,請幼兒說說線寶寶是怎樣跳舞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播放視頻

1 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 ···· 圓圓的 有角的 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 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 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1 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 知道在輸和贏的時候,怎樣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緒,讓對方喜歡自己,和自己成爲好朋友。

2 在遊戲中培養幼兒贏的時候鼓勵總是輸的小朋友,輸的小朋友要學會不灰心喪氣,繼續努力,爭取贏對方。

活動準備:

兩人一組,每組一份'拔河'用具(撲克牌10張,數字卡10張)

活動過程:

1 兩人一組進行比賽。兩人同時用食指與中指夾住撲克牌的兩端,同時用力夾向自己,最先把撲克牌夾到自己身邊者爲勝。勝者可拿一張卡片,最後以數字卡的張數分輸贏。多者爲贏,少者爲輸。每一局結束,贏的幼兒主動與輸的幼兒微笑握手。 2 遊戲結束後討論:

(1) 你的小對手喜歡和你一起玩嗎?爲什麼?

(2) 當你贏的時候,你跟對方說了些什麼?當對方總是輸的時候,你想了一個什麼好辦法讓對 方由信心繼續玩下去。

(3) 當你輸的時候,你心裏怎麼想?是怎樣對他說的?你認爲贏得小朋友還喜歡和你玩嗎?爲什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