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8篇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受長大的一些變化,萌發對成長的嚮往和期盼。

2、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情與身高有關,個子高矮各有好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掛圖1號,幼兒用書;磁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有個小朋友叫彼得,他的個子沒有媽媽高,於是彼得想到了許多事情。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名字叫《99釐米高的彼得》。

2、傾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①教師播放故事一遍,幼兒傾聽。播放完後幼兒一起討論。

②師:故事裏有誰?

③故事講的是什麼事情?

3、出示掛圖,教師分段講述故事,與幼兒討論故事細節。

①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媽媽比彼得高了許多,還有哪些地方比彼得大,比彼得長?(鼻子、手、腿和胳膊)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講述。

②講述故事第二段、第三段。提問:長成大人就不再長個子了,還有哪些地方會繼續長呢?(頭髮、手指甲、腳趾甲、身體中間)請幼兒仔細傾聽並講述。

③講述故事第四、五段。提問交流:彼得覺得長成大人有什麼好處?

④講述故事最後兩段。彼得希望自己長到多大,多高呢?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看圖理解並講述。

4、再次傾聽故事,幼兒表達願望。

聽故事後,討論:你希望自己能長多高、多大?爲什麼?(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和表達)5、與幼兒一起討論,個子高矮的優缺點。

教學反思

“我叫彼得,今天早上媽媽給我量了身高,剛好99釐米高。媽媽說,快一米了。可是,媽媽還是比我高許多,足足有76釐米!而且她的鼻子比我大,手比我大,就連腿和胳膊都比我長。怎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爲媽媽已經長成大人啦……”

《99釐米高的彼得》是一個繪本故事,根據故事內容,我設計了兩個目標:1.理解故事,感受長大的一些變化,萌發幼兒對成長的嚮往和期盼;2.知道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與身高有關,個子高矮各有好處。於是我依據活動目標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第一個環節是導入,討論:“你覺得個子高好嗎?爲什麼?”第二個環節是幼兒傾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第三個環節是結合掛圖,教師分段講述故事;第四個環節是幼兒再次傾聽完整故事,表達願望;最後教師小結。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並不能對故事完全的瞭解,在討論個子高矮的優缺點的時候,孩子們也沒有很好的意識到身高所帶來的好處。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觀察到部分幼兒的傾聽習慣不是很好,導致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不能完整回答教師的問題。這個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的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被引導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將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設計實際操作時,應該將生活與幼兒實際聯繫起來,舉例說明,讓幼兒體會到身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我覺得孩子們對故事內容中的身高沒有太多意識,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也還是沒有了解故事內容,我認爲以後還是要多教導孩子生活常識,將孩子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孩子懂得結合生活中的實事,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小百科:釐米是一個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語符號即縮寫爲:cm.,1釐米=1/100米。1cm(釐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塑料袋很難溶解,會造成“白色污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通過製作環保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

3、通過活動懂得減少使用塑料袋的意義,萌發保護環境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場地:華蓋山

2、幼兒自制塑料袋衣、褲,等裝飾品;

3、實驗用品:燒杯、塑料袋、水、醋、打火機;課前把塑料袋埋好在華蓋山上。

4、錄音機、歡快的歌曲

5、廢舊品、剪刀、碎布、膠布等等

三、活動過程:

(一)走秀入場(身着自制塑料袋衣、褲,等裝飾品)

1、幼兒走秀後入座。

2、師提問:你們身上的多了一樣什麼東西?

3、討論塑料袋的好、壞。

4、家裏人是如何處理塑料袋的?

(二)塑料袋的危害性(查看實驗結果)

1、查看實驗結果,證明塑料袋的危害性:

A、用水浸泡B、用醋浸泡C、用火去燒D、用土去埋

2、和孩子一起總結實驗結果

3、師提問:這樣很難爛掉、溶解掉的塑料袋,你們在那裏還見過呢?(幼兒發散性回答)

4、總結:散落的塑料袋會造成“視覺污染”,危害我們的城市,還有廢舊的塑料袋進入環境後,由於它很難溶解在土壤裏,就會影響農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死亡。

(三)製作環保袋

1、我們知道了塑料袋對我們的環境污染很大,那我們一起來製作環保袋來代替塑料袋吧!

2、幼兒製作環保袋。

3、把環保袋送給路人!

反思:

“小小塑料袋”這活動中,我們通過實驗看了塑料袋在:水、土、醋裏是很難有變化的,燃燒會產生毒氣,危害我們的身體。這就讓孩子們直觀的'知道了塑料袋的危害性,更讓孩子們知道了“減少白色污染”的意義,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新《綱要》裏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就說明了,既強調幼兒園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又強調幼兒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可視爲一生的健康發展打基礎。那這種保護環境意識更應該從小培養!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瞭解自己特徵的基礎上,學習比較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知道每個人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例如長相、性別、身高、聲音、願望等。

2、在操作中有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勇於探索、善於發現的積極態度。

活動重點:

在觀察、操作、遊戲中比較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能夠清楚地表達和交流。

活動難點:

能自己或者在老師提示下發現一些隱性的不同特徵:例如聲音、愛好、優缺點等。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圓鏡或鋼琴鏡、記錄單、大白紙、勾線筆、卡通身高貼、印泥、抹布、彩筆、錄音機、磁帶

2、經驗準備:事先進行“我喜歡的……”調查,並做成彙總表。內容可以有“我喜歡的玩具、動物、食品、運動、顏色等”。在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錄下孩子的對話片段,可以是晨間活動、遊戲活動、體育活動或自由活動等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裏有好多的什麼?(鏡子)鏡子可以用來幹什麼?

二、照鏡子,觀察比較自己和他人面部特徵的不同。

1、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組,照鏡子觀察並作記錄。

師:我們一起來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也瞧瞧好朋友的長相,比一比臉型、頭髮、眼睛、鼻子、嘴巴……把兩個人不同的地方在記錄單上用筆勾畫出來。

2、請兩兩個幼兒在集體中拿着記錄單說一說自己和好朋友不同的地方,並請全體幼兒驗證。

3、老師做簡單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一個鋪墊性質的熱身活動,通過幼兒的兩兩互動,將臉部特徵的不同之處用記錄單簡單地勾畫出來,並在集體中做交流。本環節比較的是小範圍、比較顯見的特徵,如臉型、頭髮、眼睛等。而一些隱性的、不顯見的特徵將通過本環節的鋪墊在下一環節中進行深入發掘。)

三、在老師引導下,再次比較自己和他人其他方面的不同之處。

1、播放偷錄的幼兒對話錄音,引導幼兒討論。

師:呵呵,這是誰的聲音?你怎麼知道是×××和×××?爲什麼不是×××的?×××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哦,我們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2、擴展討論。

師:我們知道每個人的長相是不同的,剛纔還知道了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那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幼兒小組內交流或兩兩討論,老師參與其中,對幼兒觀察到並講述出的一些易忽略的特徵或方面,老師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

3、比較、驗證。

(1)師:我們來請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上來,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你們剛纔說到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如性別、高矮、胖瘦、興趣、愛好等)

(2)展示“我喜歡的……”調查彙總表,看看自己喜歡的項目和班級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3)遊戲:“猜猜他是誰?”。老師講述班上某一孩子的特徵、興趣、愛好等,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提問:爲什麼你們猜的是×××而不是其他人呢?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部分。對一些顯見的特徵,幼兒觀察的比較仔細,但是一些不易察覺的隱性特徵,需要老師有策略地引導。在本環節中,老師準備的一些有趣、熟知的材料,如偷偷錄製的幼兒對話,事先進行的“我喜歡的……”的'調查彙總等,可以讓幼兒在有趣有味中不斷地達到目標。再加上隨機進行的男孩女孩的現場比對以及猜測遊戲等,更讓幼兒在玩樂中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四、幼兒小組操作活動

1、老師介紹每組操作活動的材料和使用方法,提出操作活動的要求,鼓勵幼兒勇於探索,在實際比較中發現較多不一樣的地方。

2、幼兒分小組自由操作,比較異同。

第一組:身體印畫。用大白紙鋪在地上,幼兒用統一的姿勢躺在紙上,其他幼兒幫助在他的身體外輪廓畫出身體輪廓線,比較每個人的異同。

第二組:量身高,比高矮。幼兒用卡通身高貼來量身高,用筆在身高貼上做記錄,比較異同。

第三組:印手印,比不同。幼兒蘸上印泥,在白紙上印下手掌的紋路,比較每個人手掌上紋路的不同和指紋的不同。

第四組:照鏡子畫像。幼兒照鏡子畫出自己的臉部特徵,和其他孩子比較異同。

第五組:畫腳印,找不同。幼兒脫掉自己的鞋子,將腳放在白紙上,用筆畫出輪廓,比較異同。

第六組:錄音比不同。小組幼兒每人在錄音機前說一句話,錄下後,聽聽是誰的聲音,分辨聲音的不同。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部分。幼兒在以上幾個環節中得到了一定的經驗,本環節將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來進行真正的比較。在操作材料的準備上,六個組的活動有難有易 ,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在本環節中,幼兒將自由分組,自己找尋同伴,在操作中還要尋求同伴的合作和幫助,自主性將得到充分發揮。)

3、老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本領,知道了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特別的地方,有優點,也有缺點。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學習、友好相處,愛自己,也要愛別人,這樣纔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做薯條

2.回家教媽媽做薯條,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土豆幾個,鹽、油若干,烤箱

活動過程

1.首先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條圍裙,兩人一組合作繫上圍裙。

2.土豆洗乾淨削皮,放到有水的大盆裏。(這裏可以給孩子介紹一個生活小常識:將削好的土豆放到水裏,可以防止土豆氧化變黑。)

3.土豆切條,土豆條不要太細。

4.將切好的土豆條用水洗淨。

5.電磁爐燒好熱水,把土豆條放到熱水裏焯5分鐘,變白變軟即可,小朋友不能焯的時間過長,撈出來瀝乾水分。

6.請幾位小朋友來給薯條調味,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加上鹽、油,攪拌均勻,放到旁邊入味。

7.烤盤刷上一層油,爲什麼要刷油?(可以防止土豆條沾在烤盤上)

8.最後一步就是進烤箱,等待出爐咯!

9.課後延伸:回家與媽媽合作共同來製作薯條。

教育反思

本次活動非常圓滿,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興奮的'小臉,感到非常開心。薯條是小朋友們都特別愛吃的一款零食。出去吃,爸爸媽媽會覺得不衛生,那麼自己在家做是非常乾淨的,在同媽媽一起合作做薯條中,小朋友也能體會到媽媽平時爲我們做飯的辛勞,也能體會到與媽媽一起合作的快樂。本次活動得到家長與小朋友的一致好評,活動圓滿成功。

小百科:薯條(英文名French fries)是一種以馬鈴薯爲原料,切成條狀後油炸而成的食品,源起於比利時。是現在最常見的快餐食品之一,流行於世界各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世界的無知致使他們對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充滿着好奇。本着這一出發點,本節課根據幼兒中班教材出發,通過對各種各樣尺子的認識,並從利用尺子測量物體這一活動來提高幼兒感知世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瞭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瞭解簡單的測量方法,喜歡用尺測量物體。

3、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難點:瞭解簡單的測量方法。

活動準備

爲了順利完成這次教學活動,在活動之前我做了以下的準備工作:

1、收集軟硬、長短、形狀,製作材料等不同的尺若干。

2、每組幼兒一個籃子,內放不同的尺,每組幼兒長積木、遊戲棒、紙條若干。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小明想知道他有多高?我們用什麼給他量身高呢?還有,老師想知道這張桌子有多長、多寬,用什麼東西量呢?老師告訴你們吧,如果小明想知道他有多高,或者你們想知道你們自己有多高,我們可以用一種叫做尺子的東西來量就知道了,還有,如果老師想知道這張桌子有多高,有多寬,有多長,也可以用這種叫做尺子的東西來量。

那麼,什麼叫做尺子呢?它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能耐呢?你們有誰知道尺子是長什麼樣的嗎?

(老師將一把直尺放到幻燈機上),你們都看到了嗎?這個東西就叫做尺子,就是剛纔老師說能用來測量小明身高和桌子長、寬的那種東西。小朋友們,你們都看清楚了嗎?看清楚了你們就想一想,剛纔老師說可以用這尺子測量小明的身高和桌子的長寬,那麼,尺子是怎麼把它們測量出來的呢?(老師指着尺子上的小豎線)你們看到這些小豎線了嗎?尺子爲什麼都有這樣的豎線?如果沒有會怎麼樣?小朋友們,你們別小看這些小豎線哦,就是因爲尺子有了這些小豎線,我們才能拿來測量小明的身高和桌子的長度的哦,要是沒有這些小豎線,我們量出來的東西就不知道它有多高、多長了。

小朋友們,這回你們都認識什麼叫尺子,也知道尺子長什麼樣了吧?可老師告訴你們哦,其實啊,尺子是有很多種的,它們的樣子啊,都是不一樣的。(老師把一卷尺放到幻燈機上)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其實啊,它也是一種尺子,你們看,它跟剛纔那個一樣,都有很多很多小豎線的,有了這些小豎線啊,我們就可以用它來測量東西了。其實啊,尺子不僅只有這幾種,它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形狀。(老師拿出不同的尺子放到幻燈機上,叫小朋友們說說它們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師小結:小朋友們,你們都看到了,尺子是有很多種形狀的,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有的.短,尺的形狀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圓形,尺的材料也不同,有塑料的、有木的、有金屬的。但是,它們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都有很多小豎線,我們把它們叫做尺子的刻度,有了這些小刻度,我們才知道我們量的東西有多長,有多寬。其實啊,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尺子的。醫生用尺幫我們量身高;裁縫用尺量人的體形,用尺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做作業,工人用尺做傢俱、造房子;體育場上用尺量跑道,測成績等等等等。

小朋友們,那你們說說,現在老師想給你們買件衣服,要知道你們穿多大的,那就要量你們的身子有多粗,我們要用哪種尺子來量呢?要硬的直尺來量可以嗎?這個啊,用硬的直尺來量是很困難的(老師示範),要用軟的尺子來量就簡單多了(老師示範),所以啊,量不同的東西啊,我們就要會選用不同的尺子。但有的東西啊,什麼尺子都能量,比如剛纔老師

所以啊,量不同的東西啊,我們就要會選用不同的尺子。但有的東西啊,什麼尺子都能量,比如剛纔老師說要量這桌子的長度,我們可以用硬的尺子,也可以用軟的尺子,我們可以用比較長的尺子,也可以用比較短的尺子,我們可以用塑料做成的尺子,也可以用木做成的尺子。

好了,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尺子是怎麼樣的了,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應該怎麼 用它來測量東西的呢?你們看,這裏 有一本書,現在老師想知道這書有多長,我們怎麼用尺子來測量呢?你們看好了,(老師教小朋友怎麼用尺子測量書,怎麼數刻度,怎麼記結果,叫個比較會的小朋友在示範給大家看)

小朋友們,現在你們都學會用尺子測東西了,現在你們手上都有各種各樣的尺子,你們各自選幾樣東西來測量,然後告訴老師,你們都測量了什麼東西,你們是怎麼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什麼。(老師耐心教導,幫助和協助幼兒測量物體,宣傳正確的測量方法,糾正錯誤的測量方法)

師小結:尺是很有用,它能幫助我們測量物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我們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很多很多有用的東西。

活動結束

1、師小結今節課的學習情況,表揚認真學習的幼兒和動手操作的小朋友。

2、師: 今天我們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尺,瞭解了人們生活離不開尺,以後,我們還要繼續觀察,看看還有什麼樣的尺,人們用它幹什麼?

教學反思

把幼兒當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幼兒的輔導者、參與者。使幼兒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準備了軟硬、長短、形狀,製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兒還從家裏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材料。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操作時“有點亂”但幼兒的動手力高,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尺子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守信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怎樣對幼兒進行守信用教育呢?時值春暖花開的季節,萬物甦醒,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大家圍着小蝌蚪指指點點,我靈機一動,何不借助小蝌蚪的故事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呢?於是就選擇了活動《守信用的小蝌蚪》來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知道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個守信用的孩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做到,在生活中要做個守信用的人。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圖片。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守信用”的含義。

【活動方法】

圖片展示法、談話法和舉例說明。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理解“守信用”的含義。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有誰?故事講了件什麼事?

岩石上的小蝌蚪是哪兒來的?(因爲小哥哥的玻璃瓶碎了,所以把他們先放在這兒)

小哥哥答應了小蝌蚪什麼事?(會來接他們,並把他們放到漂亮的杯子裏)

誰來了,它要幹什麼?它怎麼對小蝌蚪說的.?小蝌蚪怎麼說的?水變得怎樣了?小蝌蚪怎樣了?

小花鴨要帶走小蝌蚪,小蝌蚪開始有沒有答應?

誰來了,它要幹什麼?它怎麼對小蝌蚪說的?小蝌蚪怎麼說的?水變得怎樣了?小蝌蚪怎樣了?

小花鴨要帶走小蝌蚪,小蝌蚪開始有沒有答應?

岩石公公怎麼對小哥哥說的?小哥哥爲什麼臉紅了?

(分析:利用故事引出課題,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結合圖片,幫助幼兒形象地理解故事的內容,進一步加深幼兒的印象。)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讓幼兒知道應該做個守信用的人。

小蝌蚪和小哥哥誰守信用?爲什麼?如果不守信用,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你認爲應該守信用嗎?爲什麼?

(分析:再一次爲幼兒提供相互討論的機會,在又一次的經驗交流中,使他們理解守信用的含義。)

3.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判斷,讓幼兒明白在生活中要做個守信用的人。

事例1:小明答應小紅第二天帶一本《黑貓警長》連環畫給她看,可他第二天什麼也沒帶。

事例2:小明上街前答應媽媽上街不要這要那,到了商店裏,小明非要媽媽買變形金剛不可,媽媽不同意,他就賴在地上不走。

事例3:小玲答應爸爸晚上只看動畫片節目,看完後就去畫畫。晚上,玲玲看完了動畫片,就自己主動關了電視,到自己的房間畫畫去了。

(分析:運用具體事例,讓幼兒能清楚的分辨人物行爲的對與錯,讓幼兒學習好的榜樣。)

4.讓幼兒談談自己應該在生活中怎樣做個守信用的人。

(分析:爲了幫助幼兒加深理解“守信用”的含義,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分享經驗來說一說,爲他們提供一個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平臺。)

【活動反思】

今天開展的社會活動是《做守信用的孩子》,活動目標是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應別人的事應該做到。體驗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

聽說“講故事”孩子們已經能馬上安靜下來,用期待的眼神注視我,故事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講故事的過程與聽故事的過程同樣是另人陶醉的,在靜靜的氛圍中,孩子們凝神屏息的聆聽着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

我利用圖片講述故事,較好地幫助幼兒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接着,讓幼兒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知道了守信用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通過

一些具體事例的判斷,使幼兒能正確地分辨出人物行爲的對錯,知道什麼行爲是守信用的行爲,什麼行爲是不守信用的行爲,不守信用會造成什麼後果等,最後,讓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說說怎麼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孩子們紛紛發言,交流得很熱烈,把自己的一些經驗與同伴進行了分享。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以羣居爲主。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後(對於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過去玩具與現在玩具的不同,感受現在玩具的豐富。

2、學習、掌握一些過去玩具的玩法。

3、理解玩具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愛護它們。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幾種玩具:滾鐵環、陀螺、彈子、紙飛機、沙包、繃繃繩。

2、每個幼兒帶一種自己喜歡的玩具。

3、邀請1~2位家長參與活動,活動前與他們交流活動的相關事項。

4、幼兒用書:《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個陀螺,引出"玩具"的話題。

★教師(出示陀螺):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每個小朋友都回去詢問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玩過的玩具,現在可以介紹給大家聽一聽。

★同伴間相互交流。

★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

★請家長介紹自己小時候的玩具。

★教師和幼兒的利用幼兒用書進行小結。

2、教師分別出示一些簡單的.玩具,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

★教師: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些爸爸媽媽小時的玩具,哪些你們也玩過?與現在的玩具相比,它們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幼兒自由進行觀察、比較。

★幼兒相互討論: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和我們現在的玩具有什麼不同?

★教師:現在玩具的種類很多,而且每個小朋友都有很多的玩具,你們都很幸福。

★教師:你們知道玩具是哪來的?你們應該怎樣來玩?玩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幼兒相互討論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我們應該愛護每一樣玩具,不能隨便向家人要求買新玩具。

3、幼兒嘗試玩一些簡單的玩具。

★教師:你們也可以試着玩爸爸媽媽小時候玩過的玩具。

★幼兒在教師、家長的帶領下嘗試玩玩具。

★家長、教師帶領幼兒玩一些跳房子、編花籃等民間遊戲,引導幼兒感受遊戲的快樂。

★教師:以後我們比一比,看誰愛護玩具,看誰會玩的遊戲多。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父親節快到了,幼兒能自發組成小組並選擇某個主題進行商討。

2、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爲幼兒準備各種顏色的彩色紙

2、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活動主題:

教師:父親節快到了,作爲小記者,你有什麼打算呢?

2、幼兒分組商討採訪主題

效果分析:

對於父親節的話題,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多了。

他們的打算有:

1、採訪爸爸,瞭解爸爸的有關信息。

2、採訪爺爺奶奶,瞭解爸爸小時侯的信息。

3、採訪整個大班的爸爸,統計出爸爸“打呼嚕”的有關情況。

4、採訪媽媽,瞭解媽媽眼中的爸爸。

5、採訪爸爸的工作,並進行統計。

6、採訪小朋友,瞭解小朋友眼中的爸爸。

7、瞭解父親節,孩子想送給爸爸的禮物。

8、收集爸爸的照片,並舉行“爸爸照片展”。

9、比帥(把爸爸小時侯的照片和小朋友比比,看誰帥。)

接着,孩子開始自由組合,分組並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話題,而後,小記者開始行動了。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幼兒園活動,加深了父親對幼兒園教育的`理解,密切了父親與孩子間的感情.同時,培養了幼兒對父親的尊敬和親近感,並使孩子能對父親保持一種感謝的心情,同時也讓當爸爸的男人們體會到了自己的自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