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錦集10篇

本文已影響 1.62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錦集10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的經歷是教師創造集體教學活動的重要來源,將主題活動與日常生活、數學知識間建立聯繫,會使數學學習更有意義。

班級中正在開展主題活動《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們負責幼兒園小種植園的種植和照料工作。種植園剛剛翻修完成,孩子們特別喜歡。他們發現種植園還沒有圍欄,紛紛說:"老師,原來的種植園有圍欄。""別的菜園都有圍欄。""有了圍欄野貓就不會踩了。""我們可以保護蔬菜啦。"孩子們有了製作圍欄的願望,同時教師考慮到教育的要求和價值,便生成了活動"設計種植園的圍欄"。在第一次設計中孩子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圍欄,我們也驚喜地看到規律的出現,這也說明生活中的感性經驗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我及時抓住了契機,引導幼兒發現有序與無序的不同。孩子們表示更喜歡有規律的圍欄--既整齊又漂亮,想將種植園圍欄也設計成爲有規律的,從而引出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物體排列,感受規律的美。

2.願意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願意創造規律,運用規律排序,發現美。

難點:理解規律排序中規律組在序列中重複出現的含義,連續排列的整齊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與家長、老師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規律,拍攝成照片;幼兒在遊戲中隨意排出過一些規律;有參與種植園圍欄設計的願望。

物質準備:用生活中蘊含規律的照片製成的ppt,電腦,相機,"魔法圈"(用顏色鮮豔、可變形的毛根彎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積木、節奏棒、紙盒等。

活動過程:

1.通過分享照片,激發幼兒參與設計有規律圍欄活動的興趣,初步認識、理解規律排序,並感受到生活中運用規律排序的常見與美感。

(1)出示種植園照片,引發幼兒參與設計的興趣,明確活動任務--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師:小朋友們,咱們這幾天在忙着做一件什麼事情呀?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因爲我們的種植園還沒有保護植物的圍欄,所以要設計種植園的圍欄。

師:對,我們要一起設計、製作圍欄。在你們第一次設計中,畫出了許多圍欄樣式,你們更喜歡哪一種?

幼:有規律的圍欄。

師:所以我們今天要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收集的有規律物體的照片,發現照片中兩種物體之間的排序方式。

師:在你們動手設計之前,咱們一同來欣賞一下活動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麼?滑梯上的欄杆是按什麼方式排列的?在這個排列中重複出現的是什麼?

幼:是按照一個藍的一個黃的、一個藍的一個黃的方式排的。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滑梯的欄杆是由一藍一黃欄杆組成一組規律,後面一直重複前面這組規律,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

(3)通過對全部照片的觀察及交流,瞭解兩個不同物體是可以有規律排序的,並能發現規律排序的美,願意創造規律,設計種植園圍欄。

師:小朋友們看了這麼多生活中有規律物體的照片,你有什麼感覺?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單調,很整齊。

師:那今天我們也來創造規律圍欄。

(教師介紹師幼共同收集的三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設計種植園圍欄任務:自選兩種物品創造規律,嘗試學習按規律給兩個物體排序。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排序。

(2)教師個別觀察指導,隨機發現兩種物品規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問題並記錄。

3.通過分享幼兒的圍欄設計,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感受到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並排序,激發幼兒發現、創造更多規律並運用於生活。

(1)分享幼兒的排序方法,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從中提升規律並驗證規律排序。)教師運用相機拍攝下幼兒設計的規律進行個別展示,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規律,或者由集體觀察、討論,發現其中的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設計創造出許多種規律。誰願意向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這位小朋友用什麼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樣嗎?你覺得這是按什麼方式排列的?

當幼兒排序出現混亂時:

師:這位小朋友的規律是一根節奏棒和一個盒子,它們組成了一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變身啦,我們一起看看後面排的是不是這組規律在重複出現。

(在此環節中通過用"魔法圈"驗證規律,幫助幼兒解決按規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識點--特定單元的反覆出現。因爲幼兒很容易把特定單元混亂,而彩色毛根彎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確了規律組,方便幼兒自我檢驗,使排序不混亂。還可以讓幼兒清晰地看到規律是否排列完整。)富於變化的材料使規律出現多元表徵,如同樣兩種材料--易拉罐和長方形積木,因擺放方式及數量的'增減,出現不同的規律。

師:爲什麼××和××都選用了白色和藍色的棋子,可他們排列出來的規律是不同的?

幼:因爲××的是一個藍的和一個白色的棋子,另一個小朋友是兩個藍色和兩個白色的棋子。

師:那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呢?

幼:顏色一樣,數量不一樣。

師:哦,原來材料一樣,數量不一樣也能創造出不同的規律排序。

(對比不同的規律,發現同種材料,從不同維度,如擺放位置、數量等不同,可創造出多種不同的規律排序。)

(2)知道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並排序,萌發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和創造更多規律的願望,繼續完成種植園圍欄的創建。

活動反思:

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動正是來源於幼兒真實的生活,利用具體的情景給孩子們佈置設計圍欄的任務。由真實任務驅動的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生活,不僅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且較好地實現了集體數學活動的情景化,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經驗,真實感受到數學學習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凸顯出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幼兒在思維上、數學經驗上有所提升"。教師有效把握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注重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直接感知、親自體驗和實際操作,幫助幼兒明確規律排序,擴展幼兒模式識別經驗,並發現生活中規律的美,自主地創造規律。整個活動符合幼兒認知的模式及教學的邏輯:觀察一創造一比較一再比較中概括。通過環境設計策略,即情景內容源於生活,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因此在整體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任務意識明確,願意創造規律並專注投入地運用規律排序,設計圍欄;通過直觀概括策略,運用"魔法圈"圈出規律組進行序列中單元的判斷,使幼兒理解規律排序;通過多元表達策略,使幼兒在表達交流中形式多樣,可以是語言、動作、符號,也可以是師生間的、同伴間的交流,從而達到抽象與直觀、思維與感知的有效結合,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在規律排序活動中不僅僅關注排序結果,更注重透過幼兒多樣化的表達,瞭解其對規律的認識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維發展水平,予以適當、必要的支持引導,促進幼兒遷移、概括等數學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開火車。隨音樂節奏開火車,節奏快,火車就開得快,節奏慢,火車就開得慢。遊戲結束時,讓幼兒猜謎:說它是花沒人栽,六個花瓣空中開。

北風送它下地來,地上、樹上一片白。(雪花)

2、集體活動。

(1)學習6的形成。

教師請幼兒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請幼兒點數,一共有5顆。再拿出6的串珠,讓幼兒換茬這串串珠與5的串珠有什麼不同。(多了一顆白色粒珠。)數一數,這一串串珠有幾顆。

小結: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兒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兒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數一數有多少粒,再與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瞭解7的形成。

(3)認讀數字6、7.

教師:“6個猴子,6個桃子可以用數字王國的數字寶寶”6“來表示,6像哨子,有一個大大的肚皮,長長的脖子;7只小兔、7個胡蘿蔔可以用數字寶寶”7“來表示、7像爺爺的柺杖。”

3、操作活動

完成《操作冊》第3冊第9——10的活動。

活動延伸體育遊戲“變變變”,幼兒根據教師說出的數字迅速組成一組,組成各種造型。如6個人組成花朵,7人組成葫蘆娃造型等。

活動提示:教學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逐步抽象出數概念,使幼兒初步體會到一個數可以代表相同數量的任何物體的'個數。

生活中的數學:1、完成《作業紙》第3冊第17—20的活動。2、利用掛曆、鐘錶等有數字的物品讓孩子認讀數字6、7。

活動目標: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6個或7個物品,說出總數。2、感知數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會認讀數字6、7.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對數字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1、教具準備:“數字卡片”;“黑白灰串珠”。2、學具準備:“數字客片”。3、《操作冊》第3冊第9—10頁。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1、中班上學期對幼兒數學圖形發展的要求是:進一步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的特點,發現圖形之間的關係。幼兒經過小班對圖形的初步學習後,中班逐漸對圖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活動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在區域活動和日常遊戲中,孩子們喜歡用不同的圖形組合,拼湊出新的圖形和造型。本節課着重於用同樣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試一試、拼一拼。怎樣讓它變得有趣呢?於是便以孩子最喜愛的動畫故事爲情境,設計了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由集中到發散的闖關遊戲。孩子們可以通過一輪又一輪的闖關,激發興趣。通過獲得小紅旗作爲獎勵,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更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長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和梯形。

2、通過試一試、拼一拼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3、在闖關活動中體驗成就感,感受拼圖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具:磁性三角形若干,闖關圖一份,同樣大小的三角形12個。

2、學具:同樣大小的三角形若干,小旗若干(上有牙籤),每人一塊底板。

經驗準備:

1、瞭解闖關遊戲的含義,玩過闖關遊戲。

2、認識並瞭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等的特點。

3、在區域及其他遊戲活動中嘗試用兩個三角形拼出另一種圖形或用三個及以上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造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興趣。

師:你們知道嗎?昨天晚上美羊羊又被灰太狼抓走了,她感到特別傷心。

喜洋洋:小朋友,你們願意幫我一起闖關救出美羊羊嗎?”

二、層層深入,拼圖闖關

1、師:灰太狼到底給我們設置了什麼樣的障礙呢?我們一起看一看。請看第一關!(出示第一關闖關圖)

①觀察第一關闖關圖,瞭解拼圖要求。

這是什麼圖形?有幾個三角形?這三個三角形拼成了什麼圖形?原來灰太狼要小朋友用三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梯形。你們能完成任務嗎?

②根據圖示闖關拼圖。

③交流拼圖方法:先用兩個三角形一樣長的`邊放在一起靠靠攏,拼成一個正方形,邊上再加上一個小梯子,就拼成了梯形。

2、第二關灰太狼又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呢?(出示第二關闖關圖)

①瞭解第三關闖關要求。是什麼圖形?有幾個三角形?灰太狼要讓小朋友用4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每個小朋友要完成三種不同的拼法纔算闖關成功哦!開始吧!

②自主完成闖關拼圖。

③交流:你拼成了什麼圖形?是怎麼拼的?:四個三角形可以拼成長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④沒有完成三種拼法的小朋友再試一試哦!

3、第三關是不是更難了呢?爲自己加加油吧!(出示闖關圖)

①這是什麼圖形?是由幾個小三角形拼成的?數一數呢?灰太狼要小朋友用8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②嘗試闖關拼圖。

③交流展示:你拼成了什麼圖形?

三、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你們的小手可真巧!用三角形拼成了各種各樣的圖形,順利打敗了灰太狼,救出了美洋洋,灰太狼說:“我一定會回來的!”爲自己鼓鼓掌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5個以內物體的多、少和一樣多。

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數量關係。

說明: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係,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中自己“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材料和環境創設

1.材料:誘發對應性材料--碗和調羹、杯子和杯蓋、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發對應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紅積木和綠積木、蘋果和香蕉汽車和飛機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

2.環境創設:將以上材料按難易程度編號放暨在數學活動區內供幼兒操作擺弄。

設計思路

一一對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重疊,另一種是並放。對於幼兒而言,通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在活動區內應該先投放可供幼兒進行重疊比較的材料,然後再提供並放對應的材料。這樣便於幼兒“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

可供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誘發對應性材料,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繫。另一種是自發對應性材料,那兩種材料之間沒有內在聯繫。很顯然,前一種材料容易引發幼兒的對應行爲,因此,應該先讓幼兒操作誘發對應性的材料,當幼兒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後,則應多提供自發對應性的材料,使幼兒能自覺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從而真正形成通過一一時應確定等量的觀念。

一一對應地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關係是一種不經計數比較的前數概念,因爲它並不依靠對數的理解,相反,它是這種理解的一個基礎。因此,在活動中教師不要向幼兒傳授一一時應的方法,而應該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纔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

活動流程

操作探索活動->討論歸納活動->鞏固操作活動

1.通過操作探索活動讓幼兒“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多、少和等量關係。

說明

各種操作材料應按難易編號後放置在數學活動區內。教師引導幼兒按次序開展操作活動。

2.通過討論歸納活動及幼兒確立通過一一對應確定等量的'觀念。

(l)出示可重疊比較的誘發對應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讓幼兒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說明

教師出示教具時,一組物體可排列整齊,另一組物體應放成一堆,然後通過提問,如“怎樣才能知道小朋友多還是椅子多?啓發幼兒提出對應的方法,並請幼兒操作驗證。

(2)出示可並放比較的自發對應性材料,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間隔距離的一排積木,讓幼兒用另一種顏色的積木做一個等量集合,並討論爲什麼這兩組積木是等量的。

(4)出示兩頭對齊,中間間隔距離有異的兩組物體的圖片,讓幼兒辨別其是否等量。

3.通過鞏固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對應的技能。

說明:

教師可在數學活動區內提供數目超過5,或各種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對應。

反思:

這次活動我採用了分組教學的方式,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關注到每個幼兒,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人數少,能提高幼兒學習的專注程度。在操作規則上對幼兒提出了細緻的要求,多數幼兒基本能夠按照規則操作,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和幼兒還不能理解如何換組操作,今天的活動只進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階段的活動,可能比較適合同一遊戲,提供不同類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能夠嘗試剪不同的形狀,並進行粘貼活動。

2、排除顏色的干擾,培養對圖形的觀察、辨別能力。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材料設計

1、衣服、褲子形狀的紙若干(紙的顏色要單一)。

2、各色花紋的包裝紙若干。

3、各種不同的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4、畫筆、剪刀、雙面膠。

玩法提示

1、請幼兒說說紙像什麼?(衣服或褲子)2、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彩色包裝紙,剪成不同的形狀,然後把剪下的圖形隨意貼在衣服(或褲子)上。

3、請同伴猜一猜你的.漂亮衣服(或褲子)上,有些什麼圖形。

指導要點

1、能用彩色包裝紙剪出不同的圖形,並進行粘貼活動。

2、喜歡進行手工操作活動。

3、能巧妙地進行粘貼,裝飾自己的衣服(或褲子)。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倒着數,能從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數的順序。

2、進行10以內的數倒着數的練習、

3、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

二、活動準備:

十個小矮人、塑料玩具若干、1——10的數字卡片、兩組10——1的迷宮圈、路線圖。

三、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十個小矮人》,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做律動。

(二)變魔術師:

小朋友們,看,這是我的魔法棒,他可喜歡和小朋友做遊戲了,你們要仔細去聽,按要求去做,魔法棒就會變出神奇的禮物來。

1、請小朋友們大聲的從1數到10師:變、變、變(變出十個小矮人)

2、師:每個小矮人身上都有數字,那個小朋友給他們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按順數、倒數兩種方法,初步感知倒數)

(三)動手操作:

蓋高樓、拆高樓把幼兒分成兩人組、三人組,投放操作材料,蓋高樓、拆高樓。

師:蓋高樓時,先蓋第一層,接着一層一層的往上蓋(幼兒動手蓋高樓)。

師:數一數,我們的高樓有幾層。

師、幼一起數1——10。

師:從1——10順着數,數字一個比一個大1。

師:拆高樓時,要從10層開始拆小朋友邊拆邊數,從10——1。

師:從10——1倒着數,數字一個比一個小1。

(四)遊戲:走迷宮。

1、師:剛纔玩了蓋高樓、拆高樓的遊戲,接下來我們玩一個更好玩的遊戲,好不好?遊戲的名字是:走迷宮。小朋友用從10——1倒數的方法走迷宮,看誰走的最快。

2、請兩個小朋友示範走迷宮。

3、分組比賽走迷宮(分兩組比賽,每組四個人,獲勝隊每人獎勵一枚金牌)

(五)觀察掛圖《去做客》。

師:小虎要去妞妞家做客,但是要經過一條迷宮,可是這個迷宮上缺幾個數字,請小朋友先按照從10-1的順序填上數字,小虎才能走到妞妞家。

1、請一名幼兒填上數字,按從10——1的順序。

2、另一名幼兒按1——10的順序從妞妞家去小虎家。

3、幼兒分組操作路線圖,按從10——1的順序從小虎家去妞妞家。(幼兒分成五組,每組一張路線圖、數字卡,請小朋友找到該填的數字填好)

(六)延伸:

今天我們學會了10以內的倒數,生活中,有很多倒數的現象。如:過馬路時有紅綠燈,當紅燈變綠燈時用的就是倒數,下電梯時,電梯上的數字也是倒數,還有新年鐘聲敲響時的倒計時也是倒數。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平時小朋友要多觀察,哪還有倒數的現象,發現後告訴老師好不好?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單個基本的圖形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如何幫助幼兒利用這些圖形組合成一些神奇的圖案,讓幼兒能在遊戲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入研究的問題。根據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特徵,本次活動將通過教師的示範講解,聯繫生活中觀察的物體,啓發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培養幼兒創作能力,感受圖形組合創新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道圖形是能變化的。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感受圖形組合創新的樂趣。

3、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橢圓形、半圓形若干個。

2、固體膠,美術紙、勾線筆、小籃子。

3、不同圖形組合成的圖案(花、小豬)。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神祕的魔術袋,小朋友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幼:想!)

2、出示魔術袋:神祕袋子東西多,請你伸手摸一摸,看看摸到了什麼?(請一個幼兒上臺摸出各種基本的圖形,其他幼兒回答。)

3、師小結:哇,原來魔術袋裏面裝了我們熟悉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橢圓形和半圓形寶寶。

4、師:今天我們要和這些圖形寶寶一起變魔術,看看誰是最會變的.魔術師。

二、引導幼兒發現圖形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1、師:"這些圖形寶寶個個都會變魔術呢!你們想看看嗎?"(分發各種圖形給每個幼兒)

2、出示正方形寶寶,引導幼兒發散思維,讓它變成其他圖形。

師:"我是一個正方形,可是我可以變成長方形,不信你們看!"(邊說邊做)"如果我想變成三角形,小朋友你有辦法嗎?","我能變成小正方形嗎?怎麼變?"(請幼兒動手試試看)3、出示圓形寶寶:"我是圓形,我可以變成什麼圖形呢?"4、師:中班小朋友真會變,辦法真多!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圖形寶寶變的魔術作品,你們想看看嗎?(幼:想!)

三、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對圖形進行組合:

1、師:"這些圖形寶寶都很可愛,而且它們都是相親相愛的好朋友,它們可喜歡在一起玩《手拉手》的遊戲了,瞧,《手拉手》遊戲開始啦!"

(1)師出示組合圖案:花,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朵花漂亮嗎?它是由幾個什麼圖形變成的?(幼兒觀察後回答)

(2)師出示組合圖案:小豬,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隻小豬可愛嗎?它是由幾個什麼圖形變成的?(幼兒觀察後回答)

2、師:"你們也想和圖形寶寶變魔術吧!在變魔術之前,老師要告訴小朋友們遊戲規則。"

(1) 一人一張美術紙、固體膠、勾線筆。先想好你要變的圖案,在籃子裏找出你們需要的圖形寶寶,把它們試拼在紙張上。等找到想要擺放的位置後,再把圖形固定在紙張上。圖形拼擺完成後,可以利用水彩筆添畫上簡單的線條,讓圖形寶寶更加好看。

(2)在美術紙的後面寫上號數,並保持畫面乾淨。

(3)組合的圖案與老師示範圖不一樣,可以是我們生活中觀察到的物體。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師幼共同欣賞與經驗分享。

1、展示幼兒作品進行欣賞。

(1)請幼兒上臺給大家介紹自己的魔術作品是什麼,由哪些圖形變成的。

(2)你最喜歡哪一張?爲什麼呢?

2、師小結:哇,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們都很厲害,都是小魔術師,變出這麼多神奇的作品,來給我們自己棒一棒!

五、活動延伸。

師:用圖形寶寶可以變出神奇又漂亮的圖案,那小樹葉可以變出更多漂亮的圖案嗎?小朋友們週末和爸爸媽媽去收集很多不同大小的樹葉來變一變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發現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嘗試用語言、多種身體動作表現排序方法。

2.通過操作活動表現物體排序的多種規律。

3.能與同伴交流自己排序的方法,體驗成功感。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材料:不重樣的四種圖片若干。

3.音樂:郊遊、操作音樂。

活動過程:

(一)郊遊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今天呀老師帶你們去一個有趣的地方——動物幼兒園。(點擊課件圖一)。

2.教師:你去過動物園嗎?看到了什麼?

(二)創設情境,學習排序。

1.點擊圖二,發現彩旗間隔排序規律。

教師:動物幼兒園可漂亮了,看,還掛上了彩旗歡迎我們呢?彩旗呀很漂亮,它們排隊有什麼規律?

(a)幼兒觀察,講出彩旗的排序方法。如:紅黃藍,紅黃藍。

(b)幼兒用動作來告訴我們彩旗的排序的方法。如:拍頭、拍肩、拍腿。

3.點擊圖三,發現小動物的`排序規律教師:小動物們也出來迎接我們了,瞧,它們是怎麼來的?

(a)幼兒觀察,講出動物的排隊,如:一隻老虎,兩隻兔子,一隻老虎,兩隻兔子。兩隻小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設置填空的方法鞏固幼兒的排序知識,提高幼兒的排序能力。)

4.點擊圖四,分組自主學習小動物的排序規律

(a)教師:又來了小動物呢,看看它們是誰?它們的排隊有什麼規律?兩隻小羊,兩隻小狗,兩隻小羊……

(b)幼兒分組自主學習,說說小動物的排隊規律,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教師小結:動物幼兒園的小動物很能幹,有規律的排好隊,這種有規律的排隊就是排序。我們可以用兒歌語言、動作來幫助我們學習排序。

(三)幼兒操作,鞏固排序。

1.教師:動物幼兒園裏還有許多的小動物,它們都非常歡迎我們小朋友,但是小動物們纔剛剛上小班,還不會排隊,它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助它們,你們願意嗎?(點擊圖五)

2.教師出示操作材料,講解操作要求::小動物們按一定的順序,排出規律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

(四)互相介紹,體驗快樂。

1.操作好的給老師、好朋友說一說你是怎麼排序的。

2.教師:今天呀小朋友表現的真棒,會給小動物們有規律的排隊,小動物們很高興,謝謝你們!

3.教師: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我們也回家吧。在“郊遊”音樂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數學區投放多種排序的操作材料,幫助幼兒進一步學習排序。

2.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善於發現有規律的排序,欣賞享受規律美。

課後反思:

我本來想達到這樣的目標,讓孩子主動發現ABAB和ABBABB的排序規律,於是我依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以“快樂地動物園”爲線索,巧妙地滲透各種具有規律排序的事物,讓孩子在運動會佈置的會場和動物排隊進場的規律,讓孩子去發現其中的規律,達到教學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名稱:沙灘歷險記【數經驗】

適宜年齡中班下

活動準備:PPT、操作紙

活動目標

1、認識模式AAB,並按一定規律排序。

2、在故事的情境中體驗幫助迪迪就出逗逗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節導入

導語:夏天到了,迪迪和逗逗一起去沙灘探險,沙灘的另一邊有一座規則城堡,城堡裏住着壞貓Caesar,他吹起一陣風,把逗逗捲到了城堡裏,迪迪決定要去救出逗逗。

過渡:我們和迪迪一起出發救逗逗吧!

二、感知、理解AAB

導語:迪迪走進一片樹林,大樹擋住了她的去路,大樹說:"你要是能說對果樹接下來會長什麼果子,你就可以過去!"教師點擊果樹PPT重點提問:你覺得接下來會是什麼果子?爲什麼?(ABAB)

小結:這些蘋果是一個紅、一個綠、一個紅、一個綠這樣按照ABAB的規律交替排列的。

重點提問:第二棵樹上的果子是按照什麼規律排的呢?(AABAAB)小結:這棵果樹是兩個紅蘋果和一個綠蘋果爲一組,按照AABAAB的規律輪流出現的。

過渡:大樹無奈地說:"你都說對了,請你過去吧!"

叄、識別、填補AAB

導語:走着走着,迪迪面前出現了奇怪的石頭路,她應該怎麼走呢?可以隨便走嗎?(幼兒觀察自由回答)重點提問:石頭路的規律是什麼?

輔助提問:幾個黃色、藍色的石頭爲一組輪流交替排的呢?(AABAAB)過渡:可是走着走着前面的路斷了,這時magicpan出現了,它告訴迪迪只要把路上的石子補完整就行了。誰來幫助迪迪呢?(幼兒說規律教師點擊PPT)小結:這條石頭路是按照AABAAB的規律排列的,只要找到規律就能去城堡了。

四、幼兒操作AAB

導語:迪迪終於來到了城堡,但要救出逗逗就需要迪迪自己造樓梯爬上去,才能打開門,你們願意幫助她嗎?

1、操作要求:請你按照AABAAB的'規律來造樓梯。

將你造好的樓梯貼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看看樓梯造得對不對。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分享:說說你的樓梯是怎麼造的?

誰還有不一樣的?

小結:塬來樓梯的規律都是一樣的,但是花樣有許多,最後,迪迪在大家的幫助下就出了逗逗,大家慶祝一下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樂意與同伴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分工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 數學》、各班男女小朋友人數統計表、統計圖各一份;每組一張空白統計圖表、筆。

活動過程:

一、瞭解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的意義

1.出示統計表

之前我們去各班統計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曹老師把統計出來的結果做成了一張統計表,請你來看一下。

你在這張表格裏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你有什麼看不懂的地方

2.出示條形統計圖

我把統計表上的數據用畫圖的形式表示出來了,你在這張表格裏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你有什麼看不懂的地方?

二、對比兩張表格

你更喜歡統計表還是統計圖?爲什麼呢?

教師小結:統計圖更方便我們直接看出哪個班級的男生人數最多,哪個班級的女生人數最多。

三、展示空統計圖,集體探索如何使用統計圖進行統計

1.出示一張空白的統計圖,提出要求

曹老師想要統計一下班級裏電風扇和電燈的數量,怎麼來畫統計圖?

四、小組操作統計

1.確定統計對象

除了剛纔統計過的東西,我們還可以統計什麼?

2.分組操作

請每個小組完成一張統計圖

3.各組分享、交流各自的統計結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