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本文已影響 2.6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古力和古拉,並把蛋變成蛋糕的樂趣,觀察畫面,敢於表達。

2、感受古力和古拉一起動腦筋想辦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古力和古拉的PPT;

2、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哇,小朋友們今天教室裏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老師,那先請小朋友們和客人老師打招呼吧(幼兒和老師們熱情的打招呼)今天啊,不光是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老師我今天還帶來了兩位好朋友。

二、基本過程:

你們瞧(出示古力和古拉的圖片)他們是誰啊?(幼兒回答)他們還有一個非常洋氣的名字呢,他們的名字是古力和古拉,他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每天都在一起,瞧,他們今天又出去了。他們走着走了,咦?發現了一個什麼呢?(出示雞蛋的圖片)提問幼兒:這是什麼呢?(雞蛋)哇,這麼大的雞蛋你們覺的可以幹什麼呢?(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哎呀,這個大雞蛋可以做這麼多的東西,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大蛋糕你們覺着怎麼樣?(幼兒回答)可是,古力和古拉有一個問題,這麼大的蛋糕怎麼拿回家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呢?(幼兒回答)你們這麼厲害啊,那咱們一看古力和古拉想到什麼辦法呢?(出示古力和古拉運送雞蛋的圖片,一共四幅圖片,請幼兒一個一個的觀看,並說出可行與不可行)原來這些辦法都不可以,那怎麼辦呢?這個可是難不住兩隻小老鼠哦,你們瞧(出示古力和古拉把做蛋糕的工具運送到蛋糕的'地方)他們想出了什麼辦法呢?(幼兒觀察圖片回答)哦,原來兩隻小老鼠把做蛋糕的工具都拿出來了,這個辦法不錯哦,那我們和古力和古拉一起做蛋糕吧,播放音樂和幼兒一起做蛋糕,你們覺的做蛋糕要先加什麼呢?(幼兒回答)你們想做什麼樣的蛋糕就做什麼樣的。漂亮的蛋糕做好了,那做好的蛋糕下一步幹什麼呢?(出示烘烤的照片)哇,好香啊,你們聞道了嗎?瞧瞧這麼香的蛋糕把森林裏的小動物們全都招過來了,(出示一起分享蛋糕圖片)他們在幹什麼呢?(幼兒回答)這個大大的蛋糕這些小動物們吃了心理課高興啦,古力和古拉的心理也非常的開心,這一次問題又來了(出示用完工具的圖片)那這些工具要怎麼辦呢?你們有沒有好辦法呢?(請幼兒回答)咱們一看古力和古拉是怎麼樣做的(出示蛋殼車的圖片)咦,他們是怎麼樣做的啊?(幼兒回答)哦,原來他們是做了一個蛋殼車啊,把所有的東西全都運回家了,這一天過的真的是太棒了。

三、結束部分:

兩個好朋友古力和古拉,真的是太棒了,這個好聽的故事,我希望小朋友們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你們說好嗎?

活動反思

首先對這一節課來說,看着視頻老師的語言組織上和上課的表情,是我需要學習的,老師上課的語言很簡潔,每一句話都是幹練明確,而我上課的時候總是會問一些幼兒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我要上這一節課,開始出示圖片的時候我會說,這是兩隻小老鼠,對嗎?直接把圖片上展示的內容說出,而不是讓幼兒去觀察,還有總是會說:“是不是啊?對不對啊?這樣的字句,這是我存在最大的問題。

孩子們一定都會喜歡有聲有色的故事或者是一節課,那麼我在上課的時候都是一個表情從開始到結束,老師的表情也是我要學習和改正的。

對於這一節課來說,按照視頻模仿下來的,還算不錯,但是在出示古力和古拉是怎麼把雞蛋運回家的這一環節,我省略的很多,每一個圖片沒有讓幼兒仔細的觀察,很着急的就一帶而過,可能會讓孩子們有所困惑爲什麼是不可以的。上課很着急這也是我的一大缺點,沒有耐心讓幼兒有足夠的時候去觀察圖片或着是在進行某一個環節的時候總是想着快點進行下一個環節導致是我來題幼兒說出。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我的收穫也是很多的,以後要經常看看視頻聽聽老師的課,從中學習補自己的不足。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l.猜測故事的情節發展,感受故事中“後來呢”“後來呢”延續不斷的趣味性。

2.自主閱讀中能根據教師的提問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

活動準備:圖書人手一本,幼兒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封面激趣(封面上將書名用紙遮住}

l.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一本好看的書,看看封面上有誰?(妖怪、小男孩)這個妖怪長得什麼樣?(小結:銅鈴眼、蒜頭鼻,紅鬍子妖怪)是個什麼樣的妖怪?

2.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妖怪?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猜一猜。(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幼兒回答了自己的猜測後,教師自然用“哦,後來呢?”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初步感受“後來呢”的樂趣。

3.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和你猜的一樣嗎?請小朋友們自己到書中去看看吧。

二、自主閱讀

1.保持安靜自主閱讀,如有想分享和交流的請幼兒悄悄地和旁邊的小朋友說。

2.老師觀察小朋友的閱讀情況,也和小朋友一起安靜閱讀,幼兒有需要的教師和其小聲個別交流。

三、分享閱讀

l.書中的故事跟你猜的一樣嗎?現在你覺得書中講的紅鬍子妖怪和小男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回顧故事畫面,理解故事前半部分的內容。Pl—Pll

3.精讀:P12~P17

小男孩的小搖馬被紅鬍子妖怪拿走了嗎?

沒有,那後來呢?

誰都不敢不聽紅鬍子妖怪的故事,誰也不敢不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出來,這個小男孩怎麼就可以不給他呢?他是怎麼做到的?紅鬍子妖怪又是怎麼回答的呢?小男孩又怎麼辦的?要是你是這個妖怪?你會怎麼回答?

引導幼兒理解畫面內容,感受小男孩延續不斷地追問“後來呢?後來呢?”的趣味性。

4.集體閱讀:P18一P20

後來妖怪到哪裏去找後來啦?後來又怎麼樣啦?

四、結尾續編

教師將畫面停在最後一頁,講完最後一句後,又問“後來呢”?鼓勵幼兒一個接一個地大膽續編……

五、揭曉書名

幼兒自由起書名。“這本書有趣嗎?如果你來給它起書名,你想起什麼?”

揭曉書名,教師將書的封面上遮住書名的紙取下:“今天我們讀到的這本書書名就叫《後來呢》”。

六、活動延伸

幼兒可將對故事的延續性猜測畫成圖畫製作成故事書,也可進行“後來呢”“後來呢”的故事接龍遊戲。還可以從多個領域去思考,像前邊老師們討論的那樣生成更多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閱讀故事,瞭解小貓過生日的特殊經歷,體驗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快樂。

2、學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達,嘗試運用觀察、對比等方法,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局部輪廓來猜測。

活動準備:

大圖書一本。

多媒體課件,音帶

字卡:生日、停電、電筒。

活動過程:

一、引疑激趣

認識新朋友,故事的主角——小貓。

你覺得袋裏躲着的動物朋友是誰?爲什麼你這麼認爲?

小貓遇到了什麼高興地事?(重點觀察圖片上的蛋糕盒蠟燭)出示字卡“生日”。

猜猜小貓過生日會遇到些什麼事情?(鼓勵幼兒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的猜測並表述出來)

二、閱讀分享:觀察猜測小貓家來的客人

你看到發生了什麼事?停電了,該怎麼辦?出示字卡“停電”。(鼓勵幼兒開動腦筋,聯繫實際,拓展自己的想象)

小貓想出了什麼辦法?出示字卡“電筒”。

屋子裏又有了光亮,瞧,它照到了什麼?

(播放門鈴聲)引疑:什麼聲音?

連續閱讀大圖書第四幅至第七幅,猜猜來祝賀的這些朋友是誰。

(第四幅)爲什麼覺得是小猴?說說你的理由。(驗證猜測)

(第五幅)從哪裏看出來是小兔?(引導幼兒用完整的句子來表述理)

側面的小兔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挑戰,引導幼兒在觀察中進行猜測,並通過教師的進一步提問進行驗證)

(第六幅)從兩雙眼睛裏你能發現什麼祕密?(引導幼兒更全面地觀察並且表述)

(第七幅)這下可熱鬧了,看看來了幾位客人,你覺得分別是誰?

(引導幼兒從食物之間的聯繫進行推斷,例如看到竹筍猜測這圓耳朵的動物可能是熊貓)

這一下朋友都到齊了,大夥爲小貓點起了生日蠟燭,屋裏變得更亮了。瞧瞧,來了幾位客人?

三、快樂體驗:

爲小貓唱生日歌,感受和朋友一起過生日的歡樂心情。

【觀摩體會】

本次活動進行下來,有收穫也有感觸,具體概括如下:

成功之處:我利用生動形象的'自制大書進行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孩子的思維,孩子在整節課上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達到了我預期想要的效果。不足之處:語言活動教育的一個出重點,就是要以活動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而在本次活動中,當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時,我卻沒有強調孩子表達語言的完整行,導致目標完成度不高。

對於怎樣上好語言課,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實在需要更多地學習與思考。我想,只有通過一次次不停地磨課,我們才能發揚自己的長處,改正自己的不足,進而在教學方面有所進步。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本次活動的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籬笆變化的原因,以及喇叭花對待小動物前後採用不同語言的原因。2、初步體驗故事中那種清晰、歡快、充滿生機的畫面。

二、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重點是要幼兒通過觀察籬笆牆色彩的變化、小動物與喇叭花前後兩段不同的對話,知道我們大家應該要保護環境,愛好動植物。本次活動重點是如何理解故事中籬笆牆的色彩變化的原因。難點就是如何讓幼兒體驗到故事中遠離城市的`歡樂充滿勃勃生機的田園生活的畫面。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中班幼兒對自主探索事物有所興趣,動畫形式比較形象、生動,形象直觀、可以很好的表現出籬笆牆不同時期的色彩變化,更容易使孩子進入情境,孩子樂於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我運用了PHOTOSHOP軟件將圖片進行設計,用錄音軟件進行聲音合成製作文件,最後用FLASH軟件進行動畫短片的後期製作。

五、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景。

教師:有個老爺爺在院子裏也圍了圈籬笆,我們一起來看看。

2、分段聽故事。

(1)段落一:籬笆裏種了小苗……黃籬笆變成了綠籬笆。

提問:老爺爺圍的籬笆是什麼顏色的?(金黃金黃)

老爺爺的籬笆裏有什麼?(一棵綠芽芽)

綠芽芽看見了黃籬笆心裏怎麼樣?它高高興興的幹什麼呢?

爬呀爬,黃籬笆變成了什麼籬笆?爲什麼會變成綠籬笆的呢?

綠籬笆開出了什麼?(喇叭花)綠籬笆變成了什麼呢?

(2)段落二:小動物想進去玩。

提問:小動物們看到花籬笆這麼漂亮,想進去玩,你們猜猜籬笆裏的小喇叭花會允許它們進去嗎?

如果你是小喇叭花,你會讓它們進去玩嗎?爲什麼?

你會怎麼對它們說呢?

我們來聽一聽小喇叭花是怎麼做的。(苗苗小,小苗苗,不許進來踩苗苗)

(3)段落三:籬笆開門了……

提問:沒人進來踩苗苗了,苗苗纔會長大,你猜猜小苗苗開了花再長啊長會變成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小苗苗變成了什麼。

西瓜成熟了,籬笆怎麼樣?(把門打開了。)

小喇叭花說了什麼呢?(歡迎大家進籬笆。)

老爺爺請小朋友吃西瓜。

小喇叭花心裏怎麼樣?是怎麼說的呢?

3、完整的欣賞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小朋友扮演小喇叭花,跟着一起學說對話。

六、活動反思:

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環節的需要進行製作,讓課件可以更好的爲教學活動服務。我按照故事內容進行了完整的動畫製作,讓幼兒能夠視聽結合,使得教學活動變得比較生動有趣。因爲《花籬笆》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籬笆變化的原因,以及喇叭花對待小動物前後採用不同語言的原因。爲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理解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將故事分割成爲三個段落進行講述。因此,我將動畫根據教學需要分割成三個段落,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這樣的設計,可以幫助幼兒一層一層的理解故事內容,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件中我運用交互按鈕,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幼兒對此特別感興趣,當他們說出一個答案後,教師輕點按鈕就會出現他們的答案,他們覺得很神奇對於回答問題也就更加有興趣了。最後我們完整的欣賞了整個動畫故事,幫助幼兒加深了對於故事的印象和理解。整個教學活動在flash課件的幫助下非常順利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孩子們都對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教學活動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交互按鈕的設計與教學過程不太匹配也不易於教師的操作,活動後我將課件的有些環節根據教學過程變化的需要進行了增減,讓課件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幫助教師可以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2。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準備:

1。課件《蝸牛搬家》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難點: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過程:

一、 通過提問,導入活動

提問“小朋友你們可以告訴我你們的家住哪裏嗎?(請3、4名幼兒說一說)嗯,小朋友的家都住在美麗的小區裏,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蝸牛的家住在哪裏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學說角色對話

(1)傾聽故事第一段

1。蝸牛住在哪裏?他住得舒服嗎?(住在池塘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他才從殼裏探出身子喘口氣)

3。他聽到蜻蜓和螞蟻說小山坡是個好地方,他打定主意想幹什麼呢?

4。猜一猜,蝸牛搬家成功了嗎?

(2)傾聽故事第二段

1。 蜜蜂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蜜蜂和蝸牛,練習對話(蜜蜂:“我來幫你搬家”。蝸牛說:“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2。 蝴蝶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幼兒交換角色扮演蝴蝶和蝸牛,練習對話)

3。 青蛙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讓幼兒分別扮演青蛙和蝸牛,練習對話)

(3)傾聽故事第三段

1。你們覺得蝸牛的家會搬成了嗎?(讓幼兒猜想)好,那蝸牛的家到底搬沒搬成,我接下去聽故事。

2、故事聽完了,蝸牛的家搬成沒?爲什麼?

三、完整傾聽故事 ,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那我們再一起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看看蝸牛到底爲什麼沒有搬成家?我們在聽的時候還可以一起跟着故事學說蝸牛的話。

四、討論

4。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因爲太陽曬、颳風、下雨就放棄搬家嗎?你會怎麼做?

5。小朋友在上幼兒園時,有沒有遇到太陽曬、颳風、下雨?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都是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本人在拿到這個教學活動,看了故事以後發現,故事中的很多語言都太過書面化,不夠通俗也不利於中班的孩子理解,所以我在故事的語言上做了一些改動,還根據故事內容自己動手做了課件。(課件、原來的故事和改動的`故事附在教案後面請大家指點)在環節的設計上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環節我通過提問讓幼兒來說說自己的家在哪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題目《蝸牛搬家》,因爲幼兒以無意注意爲主,因此,在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過來了。然後分段理解故事內容。我把第二環節作爲重點,學說故事中的對話,不僅豐富了“細皮嫩肉”這個比較有難度的新詞,還把原來故事中的“天潮地滑“改爲”雨天路滑“這個比較易於幼兒理解的詞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是以提問後,幼兒個別回答,

再到分組角色集體學說對話,一遍又一遍的進行練習,主要運用了講述法和練習法,在集體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第三環節進行完整地傾聽故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練習,所以這裏我採用的是集體學說對話的形式。第四環節,是一個經驗遷移的環節,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蝸牛沒搬成家是因爲害怕困難,從而教育幼兒要做勇敢的、不怕困難的好孩子,堅持天天上幼兒園,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教學材料的設計上,課件設計還有不足之處,以至於在操作上有些不方便。

原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連個遮攔也沒有,他每天飽受風吹日曬之苦。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子裏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小土崗子,那兒可是個好地方:有密密的叢林,有鮮花野果,旁邊還有一條清清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裏。蜜蜂釀蜜,蝴蝶傳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蟲,蚯蚓翻鬆泥士,大家快活極啦!”

蝸牛送走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沒想到前面的小山崗是個好地方,也沒想到蜻蜓他們生活的那麼快樂,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着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天潮地滑,小土崗的斜坡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着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早在那邊過着愉快的生活了。”

改變過課件資料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裏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山坡,那兒樹林、有草地,還有一條彎彎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裏,大家在快樂極啦!”

蝸牛聽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着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今天不能搬家,雨天路滑,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着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已經和朋友一起過着快樂的生活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熊對熊媽媽濃濃的愛和思念。

2.嘗試用樹葉信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一封畫着畫的信,故事中提及的樹葉信。

2.幼兒人手一片大樹葉和一盒水彩筆。

3.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4~28頁、封三。

4.《美工》第17頁。

5.掛圖或多媒體課件(《樹葉信》)。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一)出示“樹葉信”。

師:瞧,這是什麼呀?

二、小熊的樹葉信。

(一)故事A部分。

1.教師講述故事A部分。

師:有一條小河,她說她身上有些奇怪的畫,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回憶故事內容。

師:山頂住着誰?山腳下住着誰?

師:在小河身上發生了一件什麼奇怪的`事情?樹葉上畫着什麼?

3.猜想圖畫所表達的意思。

師:請你猜一猜,爲什麼在樹葉上畫小紅花、小碗和笑臉?這些圖畫可能是誰畫的?

(二)故事B部分。

1.教師講述故事B部分。

師:到底是誰畫的?這些圖畫是什麼意思?我們接着往下聽。

2.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1:樹葉上的畫是誰畫的?小熊把這些畫了畫的樹葉叫什麼?

提問2:爲什麼畫小紅花、小碗、笑臉?小熊想對媽媽說什麼?

3.教師小結:原來,當我們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用寫信的方法告訴他;如果不會寫字,就可以用畫畫的方法,把想說的話畫出來。

(三)故事最後部分。

1.教師講述故事最後部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師:第四天小熊的樹葉信上畫了什麼?他想告訴媽媽什麼?

三、我寫樹葉信。

(一)利用美工,沿輪廓線剪下“大樹葉”並在上面作畫,表達自己對思念的人說的話。

師:你們最思念誰,把想對她說的話畫下來

(二)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師:你的樹葉信是寫給誰的,你想對她說什麼?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回去後把你們的樹葉信的內容念給你們最思念的人。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兒歌的內容,從中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詩歌的仿編。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幼兒產生共同興趣今天老師已經成爲魔術師,想給我們小朋友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在這個魔術中有許多的祕密,比一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二、教師進行調色操作,幼兒進行兒歌學習

三、幼兒分句學習兒歌

1、紅,黃顏色的混合引入:你們瞧!老師已經準備了3杯水,看一看有什麼不一樣(顏色不同)我今天要用這些顏色來變個魔術首先我拿出紅色,然後放入黃色,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咒語:“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提問:有什麼變化?它是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誰能夠告訴我,你聽到的咒語是什麼?(出示圖譜)幼兒學念。

2、教師分別將紅藍,黃藍混合現在我們用別的顏色混合來看看(以同樣的方式來引出接下幾句)

3、教師小結現在顏色越變越多了、這個魔術可真神奇,現在我把這些顏色怎麼變出來的,編成一首兒歌,名字叫多彩的顏色

四、幼兒完成的學習

1、教師完成的朗誦一遍提問:你在兒歌中聽到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手拉手,變出什麼顏色畫什麼?最後魔術師是怎麼說的?

2、請幼兒完整的朗誦

3、請幼兒自由的朗誦

4、請小朋友分角色朗誦

五、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詩歌創編

1、魔術師變出的色彩能畫出許多的東西,請小朋友仔細的想一想變出的顏色還能畫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幾名幼兒將自己編的組合兒歌

3、請個別幼兒完成創編

延伸活動: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顏色,你們試一試哪兩中顏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畫什麼?《顏色寶寶變魔術》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畫桔子;黃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綠色畫葉子;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紅黃藍色手拉手,變成黑色畫車子。

教學反思

此活動是一個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充分體現了語言活動的特點。孩子們喜歡說,有機會說,還能勇敢地說。這是因爲老師給小朋友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如談話的形式有自由交談、分組交談、個別交談、等形式,從而使小朋友都有鍛鍊的機會。而老師活動設計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過引出話題—自由交談—分組交談—拓展談話範圍層層深入的環節,輕鬆地解決了整個活動中的重難點。只是由於孩子對個季節的認識和興趣也分清了,我覺得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們的想象力,觀察能力還提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