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七篇

本文已影響 3.2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七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一些重要交通安全標識的名稱。

2、瞭解各種標識的圖案、意義,知道標識給人家生活帶來的好處。

3、體驗遊戲時的愉悅情緒。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一些重要交通標識的卡片若干、黑板一塊、布一塊、標識相應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指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交通小遊戲。想玩嗎?告訴我!可以使用什麼交通工具(……)好!(可選擇你喜歡的交通工具)出發嘍!

帶領幼兒在教室內走一圈,然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小結:告訴我,如果我們真的是走在或者你們在馬路上開車的話,能隨便開,隨便走嗎?

二、認識標識

指導語:瞧!老師這有很多交痛標識圖片,誰說說,你都認識哪些?(掀開布,幼兒自由說)

指導語:我們現在一個個來認識。(逐一認識並解釋其主要作用)

請幼兒說說認識的標識,指出標識並說說標識的名字,把字卡貼在相應的標識卡片下面。

三、走迷宮圖

指導語:好了,羅老師現在要給我們變一個魔術了,看看,你們還記得這個標識叫什麼名字嗎?(一名助教老師:羅老師,站在黑板後面,老師隨意的逐一複習標識的.名字,再認一認標識,幼兒回答對一個隨即往後傳給羅老師,羅老師在黑板後用標識卡片拼出一幅迷宮圖)

指導語:瞧!羅老師給我們變出了一幅迷宮圖,哦,小朋友你們想去這個開心樂園玩嗎?那必須通關啊,我們一起闖關吧!(把迷宮圖路線上的標識逐一認識就可算通關)

四、認識其它標識

指導語: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交通標識,生活中還有很多標識,誰說說你還見過哪些?在什麼地方見過?

教師可出示幾張標識(如:麥當勞、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等)

五、遊戲

指導語:誰能快快的說出我手裏拿的是什麼標識,我就請他向我邁進一步。

教學反思:

近期對於幼兒的安全問題放在了幼兒園工作的首位,我園一直重視幼兒的安全教育,我們每星期都會給幼兒上交通安全課,還利用走廊把交通安全知識用兒歌貼出來。在外操場畫了模擬交通安全圖,平時讓幼兒去走一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目標:

1.熱愛自己的班級,願意爲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初步樹立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2.能用繪畫的方式設計班徽並說出設計的含義。

準備:

1.平時,幼兒經常爲班級服務,如:包乾區的工作、區域材料的收拾等。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徽章。

3.各種形狀的設計底圖,如: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

過程:

1.談話:我愛XX班。

a..圍繞“我愛XX班”,談一談爲什麼愛自己的.班?

b.討論:我要爲班級做點啥?

c.鼓勵幼兒從多方面討論,如:收拾整理區域、自然角;掃地;餐前服務等等。

2.爲班級設計班徽。

a.欣賞徽章,捉.問:這些徽章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認爲哪個徽章最漂亮?爲什麼?

b.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底圖來設計班徽。

3.評選大家喜歡的班徽。

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班徽,集體討論,共同選出一個設計方案,定爲班徽。

建議:

1.活動後,教師佈置“我愛XX班”的專欄,將幼兒爲班級做的好事畫下來,貼在欄中。

2.教師將幼兒選出的班徽修改後,製作成正式的班徽,並封塑,發給幼兒,佩帶在身上。並製作一隻大的班徽懸掛在班級門口。

評價:

在介紹的過程中,能說明自己設計的班徽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初衷:

孩子面臨畢業,即將離開幼兒園,邁進小學的大門對孩子來說,小學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無論是課的設置,還是環境及作息時間等各方面都與幼兒園有着很大的不同。爲了讓孩子解除憂慮,實現從幼兒園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我們開展了“學做小學生”活動,讓孩子體驗小學生的生活,做好入學的準備。

活動目標:

1 初步瞭解小學的學習和活動,以愉快的心情準備人學。

2. 瞭解如何愛護和正確使用學習用品,逐步習慣獨立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用品。

3.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 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 組織談話,激發幼兒產生高高興興上小學的願望。

2.與王下鄉中心學校聯繫,明確參觀內容。準備好幼兒接送車。

活動過程

(一)瞭解王下鄉中心小學的特徵(分班進行)

1. 林:小朋友,你們是來自哪所幼兒園的小朋友?

幼:我們是王下鄉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

2. 林:誰知道我們學校爲什麼叫王下鄉中心小學?

幼:因爲學校在王下鄉。林:是的。我們學校是寄宿制的。小朋友們都是住在學校裏的,很多老師和同學生活在一起,就像在自己家一樣。爲了讓同學們和家長們更好地區別宿舍和教學樓,我們還用方向進行了區分。西邊是教學樓,是學習的地方;南邊是寢室。

3. 林:小朋友還有什麼問題嗎?幼:老師,學校裏的黑板爲什麼這麼大,而且還有兩塊?林:因爲班級的學生很多,小學生要學習很多本領,老師在大黑板「寫的字要大,畫的圖也要大。所以,我們需要的黑板也要大。另一塊黑板是用來出黑板報的,等你們上了小學就會更明白

(二)體驗小學課堂生活一一 明確上課的注意事項

1 韓:你們知道小學生上課時要注意什麼?幼:要認真聽講,舉手發言;別人說話要認真。韓:小朋友說得很對。

2.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3.討論小學課堂月幼兒園課堂活動的區別。林:覺得在這裏上課和在幼兒園上課有什麼不同?幼:有男老師給我們上課,幼兒園沒有;老師上課都是站着的,我們的老師會和我們坐在一起;這裏上課時坐凳子,幼兒園是坐椅子……韓:是的,小學的學習方式與幼兒園會有很多區別。平時,小學生上課時,都是兩人一小組,有自己的桌凳和放書包的等會我們可以去看看他們的教室。

(三)參觀(教室、操場、教師辦公室、學生寢室等)。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並對小學和幼兒園做簡單比較。

1.教室。小學:桌椅擺滿教室,但整齊、乾淨,有專門放書包的'抽屜,還有教師的講臺,課間有值日生打掃教室衛生 幼兒園:會根據活動情況隨時調整桌椅,教師沒有講臺,有保育員打掃衛生。

2.操場。小學:寬大,同學們正在自由、快樂地參加各種活動。幼兒園:並不大,有豐富的器械、玩具,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引導下玩耍。

3.教師辦公室。小學:同一年級的老師在一個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幼兒園:就在活動室內,而且總有一位老師時刻陪伴幼兒。

4.寢室。小學:4-8人一個房間,能獨立睡覺。幼兒園:-個班的小朋友都在一起午睡,而且有老師時刻陪同。

(四)體驗小學的體育活動在男老師的組織下,讓孩子們感受小學的體育運動項目。

(五)與小學生共進午餐。瞭解小學生進餐的常規。

1、韓:你們在幼兒園裏是怎樣用餐的?幼:坐在教室裏用餐,由老師分,韓:我們學校裏的所有同學都是在食食堂用餐的。因爲人多,我們要求同學們做到相互禮讓;用餐時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你們等會兒進去用餐時能做到這幾點嗎?幼:能。韓:看看誰最像小學生。

2. 幼兒開始用餐。

(六)學校爲幼兒分發禮物,韓:小朋友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幼:喜歡。韓:歡迎你們來我們學校就讀。

(七)延伸活動。組織幼兒回園相互交流參觀小學後的感想。

活動反思

第一次帶着孩子參觀小學,孩子們非常興奮。學校的每一個地方對他們來說都是那麼地新奇:寬敞明亮的教室、比幼兒園得多的操場、集體用餐的食堂等等,無不吸引着他們的眼球。與小學老師的交流互動中,與小學環境的交融中,孩子們切身了做小學生的感覺,減少了對小學的陌生感,被小學生活深深地吸引着……想做小學生的慾望愈加強烈,對於自己即將成爲小學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小百科: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爲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爲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爲中學教育階段。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背景與設計意圖

幼兒社會領域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爲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爲爲主要內容的教育。應選擇幼兒身邊最熟悉的內容進行教育。

《我是小導遊》就是一個源自於幼兒生活的大班社會教學活動,通過爭當小導遊來進一步瞭解前衛村的旅遊風景,從而激發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的活動前,教師已組織幼兒參觀過前衛村,瞭解了前衛村各個景點,這些鋪墊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講述活動很有幫助。

活動目標

1、瞭解前衛村的主要旅遊景點,知道前衛村是崇明的,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學做小導遊,能在老師和朋友面前大膽連貫地介紹前衛村的景點。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參觀過前衛村的旅遊經驗。

2、前衛村各個景點的典型性圖片,投影儀。

3、教師爲幼兒準備4張導遊證、4面不同顏色的導遊旗、4個自制小喇叭。

4、教室邊佈置成瀛洲古村、動物天地、世界木化石和中國奇石展示館、前衛休閒廣場。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豐富經驗教師播放《美麗的前衛村》課件,幼兒觀看。

重點提問

1.你剛纔看到了哪些地方?

2.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爲什麼?

小結前衛村的美景可真多啊,真是個好地方。

(二)介紹前衛村內各景點

1.師:我們的前衛村這麼漂亮,所以這幾年許多其他地方的朋友們都想來看一看。可是他們到了我們前衛村後遇到了麻煩,他們不知道前衛村的景點有多少、在哪裏,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呀?怎麼幫?(告訴他們,介紹等)

2.向幼兒介紹“導遊”這一職業。

重點提問你認爲小導遊要做些什麼?

小結兩個條件,第一去哪裏(帶客人去些什麼地方遊覽)。第二怎麼說(到了景點後要想好怎麼介紹景點,讓客人喜歡那裏)。

3.今天我們是第一次學做小導遊,老師在教室周圍貼了前衛村各個景點的圖片,你們可以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景點來介紹一下,一個小朋友當小導遊介紹時其他小朋友都當遊客。(幼兒四散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

(三)幼兒扮演導遊和遊客進行模仿遊戲

1.每個景點選出一名小導遊頒發導遊證和導遊旗。

2.全班剩餘幼兒扮演遊客,參觀前衛村的各個景點,由選出的小導遊分別對各自所負責的景點作簡單的介紹。

3.評選最佳小導遊。

小結今天的每個小朋友都很不錯,學習當了小導遊,認識了這麼多前衛村的景點。下次我們可以帶爸爸媽媽或者從外地來的親戚去前衛村玩,再好好地給他們當回小導遊。

活動反思與建議

(一)活動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選取在春遊後開展這一活動,幼兒前期的經驗比較豐富,對活動的興趣也就增大了。

(二)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整個活動把主導權交給了幼兒,讓幼兒自己說、自己選、自己遊戲,教師只是作爲一個旁觀者、活動的組織者,體現了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體的精神。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當今物質條件優越的時代,孩子們感受着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寵愛,成爲了"家中的寶",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衆人爲我的心理傾向。具體表現爲:習慣接受別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積極主動地用愛心去對待別人,甚至驕橫跋扈。本次活動以身邊熟悉的"愛的故事"爲支點,截取生活中常見的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我們都要擁有一顆愛心。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分享愛的故事,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應有一顆愛心。

3、體驗關愛他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分享愛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活動難點:

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1、愛心卡片,音樂《讓愛傳出去》。

2、公益廣告"關愛他人";PPT課件。

3、心願卡、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愛心卡",導入活動。

"這是什麼?"(打開愛心卡,認讀"愛"字)"什麼是愛?猜猜華老師爲什麼要送愛心卡給你們?"--愛就是喜歡。

2、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剛纔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裏還有一些愛心照片,我們來看看裏面都有哪些愛?"阿姨這個手勢表示什麼意思?(愛),模仿手語。

(逐一觀看愛心照片),這裏的愛心表示什麼意思?

(1)婚禮現場的愛心氣球---------愛是相親相愛。

(2)給災區愛心捐款、愛心車隊------愛是互相幫助。

(3)點燃蠟燭許願------------愛是一種祝福。

(4)醫院裏的愛心氣球----------愛是關愛生命。

(5)愛心書屋--------------愛是一起分享。

(6)奧運火炬愛心傳遞----------愛是傳遞。

(7)愛心小屋無償獻血----------愛是奉獻。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看到愛,每一顆愛心裏面都藏着一個愛的故事。

3、觀看公益廣告"關愛他人",分享生活中的愛心故事。

"在下面這段愛心廣告中也藏了許多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提問:你在廣告中看到了哪些愛心故事?(幼兒自由交流討論)(1)小朋友踢足球,差點砸到嬰兒車裏的寶寶,大哥哥及時用頭頂起了球。

(2)叔叔手裏的書太多,快要滑下來時,大哥哥幫忙扶了一把。

(3)老爺爺騎着裝滿東西的山輪車,爬不上橋,大哥哥在後面推了一把。

(4)看見倒在地上的自行車,馬上把車扶起來。

(5)姐姐的羽毛球掛到了樹枝上,大哥哥幫忙拿下來。

(6)大姐姐把可樂罐撿起來扔進垃圾箱。

:生活中有這麼多人給了我們愛和幫助,我們應該從心裏感謝他們。我們也要有一顆愛心。

4、體驗愛帶來的快樂。

(1)討論:有誰幫助過你?幫助你什麼事?想對他說些什麼?請你大聲的說出來,我想他們會聽到的。

(2)除了用語言來表示感謝,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3)剛纔大家在感謝別人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原來被別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4)記錄愛的故事。

"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愛心卡,你們可以把最想感謝的人畫下來,還可以畫一畫你們之間愛的故事,感謝的話不會寫可以請客人老師幫忙,畫完後可以送出你的愛心卡。"活動延伸:

1、送愛心卡,共同分享愛的故事,體驗愛的快樂。

2、小小發佈會--愛的故事。利用晨間談話十分鐘,講講愛的故事。

3、家園配合。請家長和孩子講要感謝的人或事;關注身邊發生、媒體報道的愛的故事;帶孩子一起用行動對周圍的人或事表示感謝。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生活中發現、理解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

2.能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參與交流與表達。

3.願意用積極的情感和行動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感激之情。

活動準備:

1.視頻:《賣燒烤的小女孩》。

2.社會各行各業人工作的圖片。

3.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情感體驗。

1.播放視頻:《賣燒烤的小女孩》,引起情感共鳴。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仔細的看一看,錄像裏說了什麼事情。

2.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融入賣燒烤的小女孩的精神世界。

師:剛纔的錄像裏說了什麼事情呀?

師:除了賣燒烤小雨欣還做一些什麼事?

師小結:小雨欣每天放學後都要幫媽媽賣燒烤,回家後還要做很多的家務。

師:小雨欣爲什麼要幫媽媽做那麼多事呢?

師:媽媽生病了找不到工作又不能幹重活,爲了照顧家人她每天都要去賣燒烤。

師:那你覺得小雨欣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師小結:是的,小雨欣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她有一顆感恩的心,她每天幫助媽媽做那麼多事,就是她在用自己小小的雙手來感恩回報媽媽。

師: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她還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來感恩回報媽媽。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她還被評爲了最美孝心少年。

二、感恩父母、家人。瞭解家人對自己的養育之苦。

師:小雨欣的媽媽一個人那麼辛苦的照顧着家人,那你覺得你自己的媽媽辛苦嗎?

師:那你的媽媽每天都忙些什麼?

師:媽媽平時是怎樣來關心我們小朋友的?

師小結:我們的媽媽把可愛的小朋友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又含辛茹苦把你們養育大,很辛苦很累的。媽媽爲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許多的愛,那你們愛媽媽嗎?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來謝謝媽媽呢?你想對媽媽說句什麼話?你想爲媽媽做點什麼事?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我們應該感恩我們的媽媽爲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可以給媽媽送一句祝福,還可以學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媽媽減輕一點負擔,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不讓媽媽操心。就是對媽媽最好的感恩。

師:在家裏除了媽媽愛我們還有誰也愛着我們?他們是怎麼愛我們的呢?

師小結:我們的家人很愛我們,每天都爲我們做那麼多事,我們應該如何感恩家人呢?

師小結:現在小朋友們都長大了,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時候還會幫助家人做一些事,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二、感受來自生活中的關愛,瞭解我們要感恩的人。

師:在生活中除了自己的家人在關愛關我們,還有誰也一直在關愛着我們,幫助着我們呢?

2.感恩教師 ,瞭解教師每天的辛苦工作,以及如何感恩教師 。(圖片:老師教孩子們學本領)

師:咱們每天來園到離園,都做些什麼啊,老師都教些我們什麼啊?

教師小結:咱們在幼兒園的一天時時處處都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育,咱們應該怎樣來感謝教師呢?

教師小結:其實呀,你們每天都表現好了,在一日活動中健康的成長,就是對老師最好的感謝啊!

3.感恩夥伴,體驗友情之樂(圖片內容:兩個小夥伴在一起,其中一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另一個玩)

師:“你和你的小夥伴在一起開心嗎?有哪些開心的事?”

4.感恩社會 主要讓幼兒瞭解各行各業的人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們應該感恩身邊的人。

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也值得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尊重他們。

(1)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

師:我們平時的食物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並要愛惜糧食。

(2)請幼兒觀看建築工人蓋房子的過程,懂得感恩建築師

(3)出示醫生給病人看病的圖片,讓幼兒明白我們能擁有健康的身體是離不開醫生的,我們應該感恩醫生。

5.進一步理解如何感恩,知道我們要從小講文明、懂禮儀。

師:“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要感謝的人,感謝父母把我養大;感謝老師教給我本領;感謝小朋友帶來的歡樂、幫助;感謝農民伯伯種出的糧食……那你最想感謝的人是誰?你想感謝他呢?”

師小結:剛纔小朋友想出了許多感恩的方法 ,可以向幫助過自己的人說一聲謝謝、回報媽媽一個吻、讓爸爸省心、聽老師的話、尊重別人的勞動。

三、製作感恩卡片。

師:我們應該常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身邊一切愛我們的人。這樣生活會變得更快樂!更幸福!那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張感恩卡片送給你最想感恩的人吧!

師:你在感恩卡上畫了什麼?你想把感恩卡片送給誰?

師:我們一起去把感恩卡片送給你最想感恩的人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可以以唱歌的形式形式來表達自己感恩的心。

活動反思: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爲讓幼兒懂得。爲使感恩活動融入幼兒園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兒的內心深處,植入幼兒心田,作爲大班孩子,想通過此次社會活動:《感恩》,引導幼兒體會父母、老師、同伴及周邊所有人對自己的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知恩、惜恩、感恩、報恩之心。

通過此活動,我意識到預設總是美好的,想像總是無可挑剔的,但能經得起檢驗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動。儘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設計教案、準備教具,但實施下來卻發現與預設相比,在效果上還是有所差別。爲完善此活動,現進行如下反思:在教學中,整個活動教態很好,親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環扣一環,特別是活動導入部分我引導幼兒觀看傾聽最美孝心少年《賣燒烤的小女孩》的故事來震撼幼兒的心靈,能切入主題引發幼兒遷移自身的家庭環境,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整個活動中,時間過長,活動內容過多,涵蓋的面太廣,所謂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蜻蜓點水,沒有將每個環節的教育價值挖深挖透,使活動緊湊,達到教育目標,深入幼兒心田。因此,此教學內容可拆分爲兩個活動進行,活動一以瞭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幼兒感恩父母之情,樂意用實際行動幫父母爲主體,進行展開。第二環節出示媽媽照顧自己的多媒體圖片,並請相應的幼兒向全班幼兒講述照顧的辛勞。激發幼兒遷移經驗,啓發幼兒說說自己媽媽辛勞的照顧自己的過程,體會媽媽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再讓幼兒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能使幼兒從內心深處出發,激發幼兒的感恩之心,報恩之情。再延伸身邊還有許多人都在幫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邊的老師、同伴等等,讓幼兒變小愛爲大愛,感恩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到“凡是人,皆須愛”。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多讀、多學、多問,以此來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自己一步步走向優秀。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兒童房裏必要的家庭設施和設備,願意佈置自己的小房間。

2、通過參觀和討論活動,認識兒童房裏的設施和佈置。

3、知道家是最舒適、溫馨的地方,感知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活動準備:

1、聯繫一位小朋友的家。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紙筆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參觀小朋友的家。

提出參觀要求:有禮貌的問候小朋友家裏的人,不隨便翻小朋友家裏的東西。

幼兒參觀某一個小朋友的家。

(1)在小朋友家門前,輕輕敲門或按電子門鈴,向小朋友以及家裏人問好,換鞋有序的進入房間。

(2)請房子的小主人帶領大家參觀房間,並介紹自己房間裏的陳設。如:兒童牀、衣櫃、玩具櫃、兒童圖書等,知道這是小朋友睡覺和遊戲的地方。

(3)小主人招待小朋友喝水、吃水果等。

2、參觀後的談話。

師:剛纔,我們參觀了哪個小朋友的家?你在他的房間裏看見了什麼?你喜歡哪個小房間裏的什麼呢?爲什麼?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可愛的兒童房。

觀察兒童房,說說,你喜歡哪個兒童房?爲什麼?

師:你有自己的`兒童房嗎?你的房間有什麼?你喜歡你房間裏的什麼?爲什麼?

師: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這是誰爲我們提供的?我們應該怎樣感謝我們的父母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