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7篇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難點: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的兩根小棒、一顆空心的珠子。

2.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紅、黃、綠)的圓柱體三個。

3.粗細不同的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

師:今天呢,老師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遊戲,小棒串珠子,每個孩子有兩根小棒,請你把這個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師:有的小棒穿不進去,你們的也都這樣嗎?那這是爲什麼呢?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棍粗細不同,所以粗一點的'小棒珠子穿不進去。

2.觀察三個圓柱體積木,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個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最粗的積木是哪一個?最細的積木是哪一個?

黃色積木和紅色積木哪根細?黃色和綠色比哪根粗?爲什麼黃色積木一會我們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出來的,要看看它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的還是細的。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師:老師這裏有很多的積木,現在就請小朋友按照粗細的規律來給這些積木排排隊。請小朋友說你是怎麼排的?

(2)小結:小朋友們排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的,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有的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排的,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電線杆的粗細,大象的腿粗尾巴細等。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粗指長條東西直徑大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題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動目標:

通過製作染料使幼兒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洋蔥皮、咖啡渣、紅茶渣、綠茶渣各若干,鍋、網勺、橡膠手套、敞口盤、明礬水、白色小手絹(幼兒人手一塊)、白色T恤衫(幼兒人手一件)。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看一看:盤子裏是什麼東西?是從哪裏來?

(1)是洋蔥和茶葉渣。

(2)是咖啡渣、茶葉渣和洋蔥皮。

(3)媽媽把這些東西都扔了。

做一做:製作染料。

自由選擇實驗物(咖啡渣、綠茶渣、紅茶渣、洋蔥皮),將其放人鍋中煮沸。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現在鍋裏的水比剛纔更深了。

(2)洋蔥皮水煮成咖啡色。

(3)紅茶渣煮的水顏色變成了黃綠色。

(4)水的顏色變黑了。

試一試:給手絹染色。

介紹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還需要稀釋過的明礬水。

(1)我們把鍋裏的染料水,過濾出來以後,再染手絹。

(2)先把手絹放進染料裏浸溼,絞乾水分後,浸入明礬水中。再從明礬水中撈出手絹絞乾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覆三次。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我的手絹變紅了。

(2)我的手絹顏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絹顏色變了一點點。

(4)我的手絹變成黃顏色了。

討論分析。

在染手絹的過程中,哪種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蔥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葉渣煮的'染料,能讓手絹變黃。

(3)咖啡渣煮的染料,幾乎看不出來。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使用時需要煮沸,因此,適合小組進行,以保證活動安全進行。

2.教師在明礬水的配製時要注意,明礬重量約爲織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線索: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記錄填在表格裏。

植物性材料 西紅柿 西紅柿 其它

加工方式

染色結果

(幼兒用圖畫表示)

2.對材料加工方式的創新。

讓幼兒自己討論還可以通過什麼方式獲得染料水,並通過實驗,體會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記錄在表格中。

3.對染色結果進行記錄。

讓幼兒對可以染色的材料進行顏色記錄,對不能染色的畫“×”表示。

八、背景資料:

染料和顏料都是用來着色的物質。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對染料的使用也特別早。我國在三千年前已經學會了從藍靛草、苗草根和紫草裏得到藍色、絛紅和赤紫色等染料。從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優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東西很多,如茶葉渣、蘋果皮、洋蔥皮等。有時我們爲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過程中,加入“媒染劑”,如明礬、硫酸亞鐵等。

活動點評:

此活動是利用植物染料給白色棉織物着色的活動,這裏既要製作染料,又要用製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絹,這是幼兒喜歡參與的一項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可感知染料可以從廢棄的植物中提取。該活動目標確定恰當,題目有新意,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從活動過程看,引題自然。教師從茶葉渣、洋蔥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並引導幼兒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既是副導者,又是參與者,整個活動幼兒與教師共同製作染料和探究顏色的變化,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最後請幼兒對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顏色提取進行實驗和對比。

對實驗過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議:

1.幼兒製作染料的過程要具體,怎樣用植物渣製出染料的步驟要交代清楚。

2.將實驗物放人鍋內煮沸及放人明礬水中的過程主要由教師操作,實驗物煮前和煮後的顏色變化可由幼兒做記錄並進行對比。

3.用製作好的染料給手絹或T恤衫上色,這一活動應該是幼兒最高興參與的活動。可激發幼兒的想像力,用各種方法染出各種圖案,再把它裝飾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藝品。

4.“小小染衣坊”題目包含兩個內容,一是染坊的設施,二是染衣坊裏染衣服的着色過程,題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躲在哪裏?

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分辨酸、甜、苦、辣、鹹的味道。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在5個杯子裏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圖片。

活動過程:

1、向幼兒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

2、提問:小朋友們聽過了故事之後,那現在也請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大廚師,找一找酸、甜、苦、辣、鹹五個朋友躲在哪裏。

3、請幼兒上前來品嚐味道,並講述自己所品嚐的味道。

4、展示圖片《酸、甜、苦、辣》。告訴幼兒:“小朋友們看看掛圖上的表情,然後想一想自己品嚐之後的表情。”

5、將幼兒分組後,請每個幼兒都自己品品嚐一下五種不同的味道。

6、提問:“小朋友們現在都嘗過了這幾種味道,那現在就請小朋友想想自己嚐到的味道的感覺,在掛圖上把味道和相應的表情連線。”

7、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都嚐到了哪些味道?爲喜歡的是哪種?”

8、在幼兒閱讀“愛吃甜的動物”後,提問:“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動物喜歡吃甜食?它們都喜歡吃什麼樣的甜食。”

9、活動總結,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品嚐不同的味道時候的感覺。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猜測。

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人手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棗),鹽。

2、每組擦手毛巾若干,抹布若干。

教室周圍擺放玻璃水池若干,攪拌棒若干。

關於沉浮定理的課件。

活動重點與難點:

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教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選擇了這些教學法: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探索法:爲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爲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通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法、示範法、操作法、講解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

教師出示桔子和冬棗,引導幼兒辨認。

師:你們猜,要是把這些水果放到水裏,會怎樣呢?

幼兒大膽猜測:

幼1:我覺得桔子和冬棗都會在水的下面。

幼2:我覺得桔子會在水的下面,冬棗會在水的上面。

幼3:冬棗那麼小,肯定在水的上面,桔子那麼大,肯定在水的下面。

………………師:老師要告訴你們,在水的上面叫做浮起來,在水的下面叫做沉下去,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看看到底哪個小朋友猜的是對的,好不好?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請幼兒猜測原因。

師:小朋友看看,孫老師這裏有個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棗一樣能浮在水面上,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幼兒猜測大膽,並說說原因:

幼1:這個桔子裏面什麼都沒有了,老師把桔子肉都吃掉了。

幼2:我也覺得這個桔子只有皮,沒有肉。

幼3:這個肯定是玩具桔子,很輕很輕,所以浮起來了。

………………師:哈哈,你們都沒猜對,這個可是一個真的、很重的桔子哦。老師來告訴你們,祕密呀就藏在老師的手裏(手掌攤開,讓幼兒觀察這個神奇的東西),其實呢,老師在水裏放了很多這個神奇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東西是怎麼讓桔子浮起來的,好嗎?

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在清水中不斷加鹽攪拌,直至桔子浮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在水裏加了什麼神奇的東西啊!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嚐嚐這個水是什麼味道的。(鹹)是呀,老師在水裏加了很多很多的鹽,所以桔子纔會浮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爲什麼水裏加了鹽桔子就會浮起來了呢?

觀看課件,學習簡單的科學知識。

教師播放課件,使幼兒瞭解知識點:在水中加鹽,使水的濃度變大,浮力就變大,桔子就會浮起來。併爲幼兒簡單介紹“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就是指能把物體托起來的力量。

四、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一個在水裏加鹽,一個用攪拌棒把水攪拌一下,觀察什麼時候桔子纔會浮起來。

五、延伸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學會了一個新的本領,把本來沉下去的桔子寶寶變得浮起來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把浮着冬棗寶寶變得沉在水裏面呢?我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明天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怎麼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2、發展求新求異思維

材料:

細繩、橡筋圈、回形針、膠泥、白紙每人一張

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嘗試讓紙立在桌上失敗,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

(二)幼兒操作

1、老師重點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先鼓勵幼兒用桌上老師提供的材料幫助紙立起來,看誰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別人不一樣。

2、啓發幼兒不用任何輔助材料讓紙立起來,同樣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二)結束部份

1、幼兒講解演示自己的方法,與同伴交流。

2、老師總結:一張紙能立起來,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學道理,隨着我們不斷學習和長大,我們就會明白,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去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祕。

評析:

這本來是一個科學探索活動,但我發現了其中的`創新價值,因而稍作修改運用了一番,效果還不錯,幼兒開始用膠泥、回形針、繩子等鋪助材料或粘、或卡或拴使紙立了起來,後來沒有任何輔助材料了,他們也能用摺疊、組合等方法讓紙立起來,充分調動的求新求異思維,在活動的最後,有的幼兒還兩個、三個合作,將紙組合造型,還取了不少象形的名字,體現了複合思維的萌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感受樂趣。

2、通過操作感知沙的特性:沒有氣味;不溶於水;細細的一粒粒。

3、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沙經驗

材料:沙子、各種玩沙工具(鏟子、篩子、印模)等,人手一個塑料杯、小勺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回憶玩沙經歷,談談玩沙的感受。

教師:小朋友們,上次我們一起去沙池裏玩了沙子,你們還記得玩沙子的感受嗎?(請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沙的特性,並嘗試記錄。

(1)瞭解沙子沒有氣味。

教師:“小朋友們玩沙子都很高興,現在我想請大家聞一聞沙子,你們覺得怎麼樣?”

(2)瞭解沙子不溶於水。

A、教師先將奶粉倒進空玻璃杯,並畫上一條黑線,然後倒進開水,用勺子攪一攪,讓幼兒發現奶粉是溶於水的。

B、引導幼兒先放少量沙到塑料杯內,用勺子攪拌一下,把塑料杯放在旁邊。過了會等沙沉澱後,引導幼兒觀察,沙是否不溶於水的。

(3)沙是細細的`,一粒粒的。

教師:“爲什麼我們用手、腳在沙上印手印、腳印能留下清楚的印子呢?”

(4)小結:沙子是沒有氣味,不溶於水,細細的一粒粒的。

3、認識沙的好處及用途。

(1)體育運動需要沙。提問:爲什麼跳遠會在沙堆裏進行呢?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因爲沙子很柔軟,所以小朋友在體育運動時不容易受傷。

(2)建築工程需要沙。提問:沙子有很多用途,你們在哪兒見過沙?它們有什麼用?

(3)小結:沙子可以用來鋪路,還有如果把沙子、水泥、石頭攪拌在一起變得硬邦邦的就可以造房子、造橋了。

4、教育幼兒珍惜沙子,不能浪費。

教師小結:我們平時玩遊戲和進行體育運動時需要沙子。蓋高樓大廈也要用沙子,沙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小朋友以後應該愛惜沙子,跟沙子做好朋友。

延伸活動:

請幼兒每人拿一個印模,用溼沙進行印模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製品.塑料製品.木製品.玻璃製品.布製品等

過程:

(1)瞭解磁鐵可以吸住鐵製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不能吸住什麼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製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製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製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並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徵來製作玩具。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積極發現。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爲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每個環節中對磁鐵特性的瞭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孩子樂於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瞭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學活動中參插遊戲,並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幼兒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我們認爲,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髮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