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模板錦集7篇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模板錦集7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通過語言、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能關注周圍的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蝸牛的外貌特徵,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2.背景圖:大樹和草,毛毛蟲和菜地,花園和蝴蝶。

3.環境佈置:蝸牛圖片、蝸牛生活背景、幼兒觀察記錄。

4.材料:各色粘紙、橡塑紙、白紙、油畫棒等。

5.電教器材:視頻儀、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一聽

(1)交待故事名稱——小蝸牛不見了。

(2)放錄音——自編童話故事《小蝸牛不見了》,邊講邊通過視頻儀出示背景圖。

2.說一說

(1)引出主題:故事裏的小蝸牛去旅行,可高興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蝸牛丟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實它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啊。你們想一想,咱班的小蝸牛可能到哪裏去旅行呢?它會碰見誰,看到什麼,遇到什麼事呢?

(2)幼兒圍繞這幾個問題,找好朋友一起討論。老師走到幼兒中間,傾聽他們的想法。

(3)全班幼兒一起交流。

3.畫一畫

(1)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兩人合作畫的方式畫出來(介紹提供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自由合作並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需要的材料。

(2)幼兒繪畫、粘貼。老師細心觀察,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4.講一講

(1)引導畫完的幼兒講畫。

你們的小蝸牛去哪兒了?幼兒拿着自己的畫,把小蝸牛去旅行的經歷講給老師、小朋友聽。

(2)展示評價作品,表揚用多種形式表現畫面的幼兒。

活動反思:

首先,把握教學目標,三年級學生的科學課堂,知識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爲重要。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應該以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爲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課堂常規,爲高年級段科學課打好基礎。

其次,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發言。不能只要學生說出教師所希望聽到的內容之後就立刻打斷。有時課堂紀律差,學生會在座位上說話有兩種可能: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沒調動好,學生不感興趣,轉而討論課堂外的問題;二是,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有思考,但是沒有機會發言,學生找不到抒發的機會只能和周圍的同學說話。

最後,要把課堂常規的培養融入每一堂課,對於表現不好的學生,不能一味批評,要在班中樹立榜樣作用。使用一些積極的方法提醒表現不好的學生,而不是消極地批評。對於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採用提問等方法,而不是直接點名批評。同時注意學生在其他人回答時是否認真傾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升入大班後,孩子們更加熱衷於美術活動了,他們喜歡把看到的動畫形象畫下來,他們喜歡請同伴當模特,爲好朋友畫像,他們喜歡用五彩的顏色描繪心中的夢想,他們喜歡……這些都表明,大班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構圖、造型能力,而且對美術活動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綱要》中指出,幼兒美術教育也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啓蒙教育,而幼兒審美愉悅又包括感受美、發現美、創造性地表現美。當孩子們能夠饒有興趣地描繪周圍生活的時候,我們有意識地拓寬孩子的觀察視野,把一些中外名家、名師的繪畫大作引入我們的課堂,比如,米羅的《太陽也跳舞》、梵高的《向日葵》、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等。這些繪畫大師的'作品色彩鮮豔、畫面清晰、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審美情趣,備受孩子青睞。尤其是米羅的作品《太陽也跳舞》(圖片附後),他用明亮的色彩、有趣的圖形符號向孩子們展現了一副生動的藝術畫面,可以引起孩子們的視覺共鳴,讓孩子在色彩和造型上得到啓迪,從而爲孩子開啓更爲寬廣的繪畫之路。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與分析作品,感受米羅作品的童真、童趣,試着模仿作品中的圖形符號進行繪畫創作。

2、在默畫、比畫的過程中,發現《太陽也跳舞》在造型、用色上的特點。

3、在欣賞的過程中能手腦並用,樂意表達,樂意創作。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PPT,幼兒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默畫,初步欣賞作品。

1、快速欣賞繪畫作品《太陽也跳舞》,體驗名畫帶給自己的視覺衝擊力。

提問:看到這幅畫的第一眼你記住了什麼?

2、再次欣賞作品,初步感受作品的形美、色美。

提問:畫裏都有什麼?(色彩、圖案、線條)

畫裏的造型像什麼?

3、幫畫起名。

提問:你想幫這幅畫起個什麼名字?爲什麼?

介紹畫家給這幅畫的命名。

4、情感體驗。

提問:看了這幅畫,心裏有什麼感覺?心情是什麼樣的?

5、默畫,幼兒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畫面展示在紙上。

二、比畫,感受作品在造型、用色上的特點。

1、展示孩子的作品,和畫家的畫比一比。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有什麼不一樣?

通過比較,引導幼兒發現《太陽也跳舞》在圖案、色彩上的特點,加深幼兒對這幅畫的理解。

2、介紹畫家,初步理解抽象畫的含義。

3、介紹米羅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羅作品的童趣。

三、添畫,按照米羅作品的特點,幼兒試着模仿作品中的圖形符號豐富畫面。

課後反思:

以往的美術欣賞活動,我們習慣於讓孩子看看、說說、畫畫,形式很單一,感覺孩子的興趣也不濃厚。因此,本次活動我設計了默畫——比畫——添畫三個環節。每一環節中,我都遵循動靜交替的原則,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把教育目標分解成可以具體實施的一個個教育行爲,寓教於樂,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這一完整的教學流程,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整合,比如,活動中整合了語言的內容,鼓勵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所看、所想能流暢的表述;活動中尤其注重細緻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色彩,觀察造型,等等。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了解各種各樣的橋,知道橋的特徵及用途。感受橋的設計美。

2.嘗試用不同方式,設計、繪畫、具有不同風格的橋。

3.鼓勵大膽創新,體驗動手創意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認識的橋。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有在日常生活中,關注過建築工人建橋的過程。

(2)提前通知家長,帶孩子參觀各式各樣的橋,瞭解橋的造型、用途及名稱。

(3)幼兒有用過水粉顏料作畫的經驗。

2.材料準備

(1)教師使用材料

各種橋的範例圖片、視頻;背景音樂。

(2)幼兒使用材料

繪畫使用的紙張、水彩筆、水粉顏料、調色盤、抹布,人手各一份。

佈置創意空間一角,放置足夠量的紙盒、木塊、積木、插塑等,供幼兒動手操作、設計、創意使用。

活動過程

一、 猜謎語,引出主題 激發幼兒對橋產生濃厚的興趣。

師: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汽車走過,一動不動。(引導幼兒說出謎底—橋)

二、 欣賞觀察

1.欣賞圖片

出示樣式各異的橋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引起幼兒對橋的關注和興趣。

師:圖片中你喜歡哪種橋?爲什麼喜歡?你看到的橋是什麼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橋?你能叫出它的名字來嗎?你能說出他的樣子來嗎?

(1)重點欣賞幼兒易熟悉的幾種橋,講解跨河橋、跨谷橋、路線橋、立交橋的特徵和用途。

(2)討論,你能說出這些橋的名稱、特點(即樣子)、及用途嗎?(幼兒可分組討論)

小結:橋的設計樣式、材質、名稱,用途雖然不同,但它的構造是一樣的,有橋墩、橋樑和橋面組成,整體形象是架空的,它不僅設計美觀,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

2.觀看視頻

讓幼兒感知更多樣式的橋,如,鐵索橋、竹橋、吊橋、空架橋、觀賞性的彩虹橋等,來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創意設計的慾望。

(1)師:你又看到了哪些橋?你最喜歡哪一種?你知道它的名字嗎?他有什麼用途嗎?你能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嗎?

(2)討論,說說自己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橋。(重點引導幼兒設計別具一格的橋,具有個性的橋)

小結:各式各樣的橋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造型美觀,還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 鼓勵、激發幼兒創意

師:今天你們作爲一名小小設計師,也來設計一座和別人不一樣的橋吧!我相信,你設計的橋,不僅美觀而且有很大的用途。

四、 幼兒作畫

1. 鼓勵幼兒大膽創作構想。 (如果你是設計師,打算怎樣來設計?可以和小夥伴結伴完成,也可獨立來完成。)

2. 幼兒自由選擇繪畫材料工具。(介紹水粉顏料的用法、擺放、及簡單操作)

3. 幼兒開始作畫(播放背景音樂,注重提醒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和正確的作畫姿勢。)

五、 相互欣賞作品,感受成功體驗。(背景音樂聲音稍微低些)

1. 將畫好的作品佈置在“創意空間”的合適位置,體驗創意快樂。

2. 師幼共同欣賞作品,相互分享,提升經驗。

六、 活動延伸鞏固加深對橋的印象

師:你們的橋設計的真不錯,趕快到創意空間去動手搭建吧!

1. 幼兒到佈置好的創意空間自由選擇材料,(小盒子、小木塊、積木、插塑等)進行創意搭建。

2. 重點引導幼兒綜合利用,架空、拼接、延伸等技能搭建橋樑。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活動的材料要儘可能的來源於生活,貼近孩子的生活。我也一直在琢磨,什麼樣的活動材料纔可以算是真正的來源於生活呢?我想,其實只要是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見、經常在接觸或使用的任何一種材料、物品,都能夠成爲我們美術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的生活化的工具和材料。現在的孩子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較少,成人眼中普通的沙石,在他們看來都是親密的玩伴,充滿了生命力。我覺得抓住時機,引導他們從大自然中去發現美、創造美是很重要的'。大班的幼兒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幼兒採集樸素、不起眼的小石塊,開展了“有趣的石頭,大家畫畫看”的遊戲,讓幼兒根據石塊的形狀大膽想象,用色彩鮮豔的油畫棒、水粉裝飾,既讓幼兒體驗到接觸自然,獨立創造的快樂,又增強了他們在不同材質上進行美術活動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敢於大膽想象、多方位觀察,能根據石頭的形象變出相應的物品。

2.體驗在石塊上作畫帶來的樂趣。

3.進一步學習欣賞別人的作品,並主動與同伴分享其作品的獨特之處。

活動準備:

1.形狀各異的洗淨晾乾的小石塊。

2.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3.幾塊畫好的石塊。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繪畫、拓印等方法制作花朵,用粘貼、撕剪、卷折等多種方式製作花束。

2、瞭解與自己生活相關密切的不同職業的成人勞動,用獻花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尊重和關心。

活動重點:

學習用各種方法制作花束

活動難點:

能夠熟練掌握蔬果拓印的新技能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拓印的蔬果橫切面,各色顏料,擦手毛巾

2、水彩筆、彩色手工紙、皺紋紙、剪刀、吸管等

3、花束包裝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1、教師出示自制的花束,詢問幼兒"這是什麼,你見花束嗎?在哪裏看見過。什麼情況下會收到花"?請幼兒回答。

2、如果這束花是你的,你準備送給誰?引導幼兒回憶祖輩、父母、老師等其他社會職業人員爲小朋友們做的事情,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懷。

3、"有這麼多的人關心、愛護小朋友,這束花到底送給誰好呢,我有些爲難了,請小朋友幫老師想想辦法吧"。幼兒自由泛說。"有了,我們每個人製作一束花去送給爲小朋友們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吧" !

二、演示與製作

1、"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今天帶來的花束,猜一猜它是用什麼方法制作而成的"。

逐一展示並介紹各種不同的花朵製作方法:

(1)用水彩筆在手工紙上畫出花朵的圖案,用剪刀剪下來,貼在吸管上,裝飾上葉子。

(2)蔬果拓印:用手抓住蔬果的上端,蘸取顏料,然後印在畫紙上。將拓印的花朵圖案剪下來,用吸管當花莖,再添加上手工紙製作的葉子。

(3)皺紋紙摺疊:將手工紙摺疊後,剪出花瓣的形狀,然後纏繞在吸管上,裝飾上葉子。

2、幼兒自由創作,老師指導。

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製作方式,大膽想象,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用提供的輔助材料粘貼、撕剪成花徑和葉子。

三、活動評價

老師爲幼兒準備好花束的包裝袋,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花放進包裝袋,請個別幼兒到臺前來講一講自己是用什麼方式製作的,並說一說想把自己手中的花束送給誰。

鼓勵幼兒將花束送出去。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能畫出人物的主要特徵及坐、走、跑等基本動態。

2、大膽想象進入小學後的情境,進一步增強進入小學的光榮感。

二、活動準備

已經多次欣賞過小學生活動的照片或已參觀過小學。

三、活動過程

1、談談對小學生活的印象。

提問:你在參觀小學時,看到小學生都在幹什麼呀?

2、想象自己做小學生的摸樣。

教師:我們長大了,做小學生了,想象下自己的樣子,你的'小夥伴在做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繪畫範例。

3、大膽展開想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理想。

提醒幼兒自己的模樣特徵要畫明顯,人物形象稍微畫大一些,簡單畫出人物走、坐、跑的基本動態,並注意要將畫面安排的合理、豐富。

4、舉辦"我是小學生"的展覽會。

鼓勵幼兒努力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7

活動內容:

大班藝術活動《七彩自然》

活動目標:

1、瞭解大自然色彩的豐富性,知道彩虹七種顏色的名稱。

2、會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對七彩自然的感受。

3、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受能力,激發幼兒的藝術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體及課件、錄音機及音樂磁帶、作業展示板等

學具:水彩筆(蠟筆)、剪刀、彩紙、膠水、大張鉛化紙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品嚐各色水果糖,說說吃了什麼顏色的糖?覺得味道怎樣?

2、課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讓幼兒欣賞,從中找一找更豐富的色彩。

3、欣賞二段音樂,讓幼兒說說音樂裏表現的是什麼顏色?你是怎樣聽出來的?

4、導入正題,教師:色彩居然具有這麼大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表現《七彩自然》吧!說到七彩兩個字,老師就想起了一種自然現象,叫彩虹,誰能說出彩虹顏色的名稱來?(幼兒回答)將幼兒分成七組,分別以顏色命名。

5、欣賞小朋友作品三幅(電子幻燈片),說說它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現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讓幼兒討論如何用這些材料來表現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兒創作,教師分組巡迴指導。尊重幼兒意願,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重新組合每組的陣容,開始用色彩來進行創作。

8、展示每組作品,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小朋友當解說員,其他人和老師當觀衆,一起參觀《七彩自然》畫展。

9、欣賞大師作品。教師:世界在我們的眼裏是多麼新鮮、神奇和美麗,藝術大師們也用豐富的色彩表達着對大自然的熱愛。(以電子幻燈片形式讓幼兒欣賞3―4幅作品,並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結束語:原來大師的想法和我們很多小朋友是一樣的,只要大家經常用發現的眼光尋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不久你們也肯定能成爲藝術大師。最後,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發現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動自評:

本次活動處處突出了幼兒的主體性,先讓幼兒通過看、聽、說來感受自然界顏色的豐富,再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材料來表現七彩自然,各組幼兒自由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紹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每一個環節老師都尊重幼兒的意願,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在活動中老師還藉助多媒體課件將大自然的景色展示於幼兒眼前,後與音樂欣賞結合,更加深了幼兒對色彩的感受,最後展示大師的作品又較好地激發了幼兒繼續創作的願望。總之,本活動運用多種手段,巧妙地將各種資源統合在七彩自然這一內容中,使幼兒獲得了多元的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