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紙杯、塑料杯等物體,知道形狀不同滾球路線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爲直線滾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薯片桶、紙筒、紙杯、塑料杯、易拉罐、斜坡、球門等若干。

2.毛線繩、雙面膠、皮筋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趕小豬回家”探索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並將其分類

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圓形材料,初次探索它們滾動的路線。

教師出示斜坡,拱門,讓幼兒觀察各種材料的滾動路線。

討論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有些小豬能回家,有些小豬不能回家)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親自體驗一下呢?

師:小朋友,現在自由結伴5人一組,嘗試玩各種材料,並探索它們的滾動路線,並將不同線路的小豬分開放。

教師小結:有的物體能滾進球門,有的滾不進去,不同的物體滾動的.路線不同,兩頭一樣粗的能直線滾動,而一頭粗一頭細的則會拐彎。

(二)再次探索,發現紙杯、塑料杯的滾動方向

1.提問: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它是向哪邊拐彎的呢?

2.幼兒再次探索,關注物體向哪個方向拐彎。

小結: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總是朝向細的一端拐彎,這種滾動路線叫弧線滾動。

(三)三次探索,嘗試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爲直線滾動

1.提問:小朋友怎樣讓紙杯、塑料杯不拐彎,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毛線繩、雙面膠等材料,請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爲直線滾動。

3.展示幼兒成功的作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討論,分享探索經驗。

小結:只要讓物體兩端變得一樣粗細就能滾進球門。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玩了這麼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現了一個祕密,就是他們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平時在家,你們還看到哪些會滾動的東西?那他們的滾動路線一樣嗎?請你們回去後把他們也找出來玩一玩,試一試,然後把他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看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徵,學習簡單的記錄。

2、初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3、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的習慣,體驗發現的樂趣,產生探究的慾望,萌發愛護蚯蚓的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關於蚯蚓的生活習性的介紹)

2、兩、三條蚯蚓放置在大盤中,放大鏡、鑷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關蚯蚓的圖片若干佈置在牆面上。

4、記錄用的紙和筆。事先學習觀察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觀察蚯蚓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的一個彎彎曲曲的動物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引起興趣。教師在白板上倒序地畫出蚯蚓、再畫泥土、最後畫泥土上種植的'樹。

2、引導幼兒細緻觀察、想象、並互相質疑。(它像蛇,但沒有眼睛;它像毛毛蟲,但沒有腳。)

二、通過觀察瞭解蚯蚓的外形特徵。

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蚯蚓到底長得什麼樣子。請小朋友觀察桌上的蚯蚓你能來說說它長的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把觀察蚯蚓的樣子請小組長在記錄紙上記錄好嗎?

1、每組記錄(教師注意巡迴觀察,並注意引導、幫助引導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的,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講解自己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質疑別人的觀點。)

3、將幼兒記錄的表格以視頻形式展示給幼兒。

4、小結:蚯蚓的身體是細長的、一節一節的、彎彎曲曲的,頭部有點尖,便於鑽土,最在最前面,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腳。他靠皮膚來感覺,靠“蠕動”來“行走”。

三、初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用途。

師:那蚯蚓生活在哪裏呢?(泥土裏)它吃什麼呢?看讓我們來看一看蚯蚓是怎樣在泥土裏生活的。看PPT(圖一),讓幼兒講述。你們知道蚯蚓有一個什麼特殊的本領?(鬆土)蚯蚓有用嗎?觀察PPT(圖二)

(引發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你喜歡蚯蚓嗎?爲什麼?小結蚯蚓的用處。

四、拓展知識經驗。

1、什麼時候會出現許多蚯蚓呢?(下雨過後)。爲什麼下雨天會有這麼多蚯蚓。觀察PPT(圖三)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2、激發幼兒扮演小蚯蚓的興趣,模仿蚯蚓爬以及鬆土的遊戲!

【活動延伸】

帶着工具到戶外去挖蚯蚓。

最後讓幼兒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圖,再次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活動反思】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今天的科學活動中我的教學掛圖一出示出來,孩子們就開始大聲嚷嚷起來:“蛇!快來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對,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由此可見,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挺多的。這個活動不僅使孩子們觀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徵,瞭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使他們掌握了蚯蚓的作用,還知道了蚯蚓的一個神奇的本領。

相信孩子們對蚯蚓還只是表面上的瞭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所以今天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任務,就是週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戶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進一步的觀察,並要求他們親自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領,希望能得到家長們的配合。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張向前飛得更遠。

2、在活動中體驗距離的遠近與多種相關因素有關。(如:紙的外形、紙的輕重、投擲的力量等)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牛皮筋、毛線、夾子、罐子、沙包、飛鏢、飛盤、透明膠、剪刀等。

2、相同質地的紙人手一張。

3、幼兒用記錄單人手一張,教師用記錄單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設想。

1、“你們每人有一張紙(折成飛機),你會用什麼辦法讓這張紙離開你飛得很遠?”

2、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想出不同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老師對幼兒想出的辦法給予了肯定。)

3、你們的辦法不錯,不過用一些比較硬的材料時,飛的時候要找一個空地方,小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操作。

1、“等一會就請你用這些辦法去試一試,而且還要把實驗的情況記錄在這張記錄卡上。”

2、介紹記錄卡,並引導幼兒思考“遠近”的記錄方法。

“遠近”怎樣記錄呢?(畫一條線,遠的就畫長一點,近的就畫短一點。畫圓圈,如果是遠的圓圈就畫多一點,如果是近的圓圈就畫少一點。還可以畫點子,點子多的就是遠的,少的就是近的。……)

3、實驗並記錄。

4、討論:爲什麼用了一樣的方法,卻有的小朋友的紙飛得遠,有的飛得近呢?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操作。

1、出示幾種物品,“其實要想讓紙飛得更遠,還可以用上一些工具,老師這兒就有一些物品,你可以用它來幫幫紙的忙,讓紙飛得更遠。”

2、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第二次嘗試。

誰的紙跑得遠?怎麼能記錄他的紙跑到了這個位置?

你用的什麼方法?這種方法怎麼會讓紙跑得比其它紙遠呢?

把你剛纔使用的方法記錄下來。

能不能再想辦法讓紙跑得比這個位置更遠?

3、幼兒自由嘗試,並記錄。

4、互相講述自己的記錄卡。

5、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記錄進行思考:你發現怎樣可以讓紙飛得更遠?

【活動延伸】

繼續嘗試,探索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紙的演變過程,知道紙是如何做出來的。

2.通過造紙的製作過程,鍛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發展創造力。

3.知道紙的原材料是樹木,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準備材料:

(一)教師材料:皺紋紙、電光紙、報紙、PPT。

(二)幼兒材料:紙巾、透明杯、木棒、紗網、紗網架。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導幼兒梳理、總結紙的演變過程。

1.小朋友們好,今天上課前,老師先讓大家看一件東西,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有什麼作用呢?

(紙張,可以用來寫字,印書)?

2.教師提問:,現在我們有了紙,在紙上寫字,用紙印刷書本,可是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裏呢?(讓幼兒議一議,然後逐出龜殼、竹簡、布)

結合PPT進行講述。

⑴介紹龜殼。

我們的祖先爲了記事,就把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者外殼上。但是。這樣方便嗎?爲什麼?

小結:骨頭和龜殼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⑵介紹竹簡。

後來古代的人想辦法,把字寫在竹片上,然後用繩子把竹片一片片連接起來,變成一本書。哪種書好?好在哪裏?

⑶介紹布。

後來古代人又動腦筋,把字寫在布上。布與甲骨、竹簡比較,哪種好?好在哪裏?布跟紙比,哪種更好?爲什麼?

小結:比較龜殼、竹簡、布當書寫品的優缺點,讓幼兒知道中國古代人勤勞聰明,想出的辦法一個比一個好。

二、介紹蔡倫及造紙術,引導幼兒萌發動手做紙的興趣。

1.出示蔡倫畫像,提問:你們認識他嗎?知道他是誰嗎?

師:蔡倫是古代的一位科學家,他就是紙的發明者。

2.結合視頻,講述製作紙的過程。

看,這位小朋友正在做造紙實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吧。

小結:將廢舊紙張撕碎,越小越好,然後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加入膠水並用木棒攪拌均勻;把做好的紙漿放在沙網上脫水,然後均勻的`平攤在塑料板上壓平,最後曬乾即可。

三、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紙,體驗動手做紙的樂趣。

1.師:看了視頻裏的小朋友做造紙小實驗,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啊?

2.請小朋友們到後面的桌子上進行操作,操作之前,聽好規則。規則1:6個人一桌,相互合作進行。

規則2:紙漿不要弄到外面。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組織幼兒交流展示。

四、講述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製作紙的原材料是什麼嗎?幼兒回答。

小結:因爲製作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木,一顆大約5—6歲的大樹,可以製作大概750張左右的紙,所以,大家要節約用紙,減少對樹木的砍伐。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森林哦!

總結延伸:

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交流,動手試一試還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紙。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夠藉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製造出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瓶子區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紙區材料:白紙、皺紋紙、餐巾紙等。杯子區材料:金屬杯、塑料杯、紙杯、玻璃杯等。

2.不同種類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發現聲音的製造。

(1)教師出示一隻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豆子放到空瓶子裏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2)將豆子放進瓶子裏,蓋上瓶蓋搖一搖,請幼兒聽聽發出的“沙沙沙”聲音。

(3)分別請個別幼兒挑選幾種不同的材料試一試、說一說製造聲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紙等。

2.請幼兒主動探索利用不同材料製造聲音,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1)教師介紹三個不同區域的材料,鼓勵幼兒一次去每個區域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

(2)幼兒自由分組探索,教師分別進入不同區域進行指導。如:“瓶子區”重點引導幼兒發現用不同的瓶子裝不同種類的豆子,聽聽聲音有什麼不同;紙區”引導幼兒揮動、揉搓、敲擊不同的紙,探索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杯子區”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杯子,聽聽聲音有什麼不同。

活動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於是讓家長從家裏帶的廢舊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質有些差異。還有的蓋子蓋不緊,導致活動過程中,豆子會掉出來。在第三個環節:品嚐軟硬糖,猜猜大小聲。應該讓每個小朋友去品嚐軟硬糖,用牙齒來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後再猜測、驗證。瓶子要換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納罐子。用兩個,一個裝硬糖,一個裝QQ糖,來進行對比。因爲還是用裝黃豆的小瓶子,又是隻有一個,還要來回換,對比不明顯。

2、活動組織環節:第一個環節中,小寶寶起牀後要幹什麼呢?不用提問,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直接聽聲音,來猜測。第二環節學習大鼓小鼓聲音,可以先玩遊戲,再聽音樂玩。如老師說大鼓,幼兒力氣大地搖瓶子;小鼓,幼兒力氣小地搖瓶子,收:則瓶子不發出聲音。這樣先玩幾次,讓幼兒對大小聲有一人直接對比的效果。第二個環節結束後,可以把瓶子收回來,這樣孩子的注意力纔會集中回來,而不是自顧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個環節的'小結,應該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由於對課堂常規的把控不夠,導致小結不夠。

3、個人素質方面:是嗎?好不好?這樣的口頭禪太多,無效的語言太多,應精簡自己的語言。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裏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爲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裏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裏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爲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jy46.com)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於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爲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着強烈的`興趣。於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爲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瞭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隻小螃蟹,兩隻大螃蟹。

2、二十隻小塑料箱,四隻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裏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爲什麼?

幼兒l:因爲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着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麼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隻腳。

幼兒4,不對,有四隻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隻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範,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裏,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麼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後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後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爲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並沒有什麼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慾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鑑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衆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慾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爲小班設計,現設計爲大班活動,你認爲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由於溫度的高低,會發生變化的物理現象。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成冰。

2、通過實驗驗證水的三態變化,發展探究能力。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在家裏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實驗。

2、準備一隻煤爐、鍋、燒杯。

3、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朗誦散文詩《會變的水》,引導幼兒思考水是否真的會變,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回憶生活經驗和在家做的“水變冰”的小實驗,講述“水是怎樣變成冰的”。

三、幼兒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觀察:

1、你們發現水燒熱後有什麼變化?

2、你們看到杯口冒出了什麼?

3、水氣是從哪裏來的?

4、水變成水蒸汽後到哪裏去了?

5、杯子裏的水有沒有少?

6、水在什麼時候變成水蒸氣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1、提問: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汽變成水?

2、幼兒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實驗材料進行操作驗證。

五、幫助幼兒梳理有關水的三態變化規律的經驗:當水的溫度在“0”度以下時,水就變成冰。冰融化了變成水。水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了。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

六、跟讀散文詩《會變的水》,啓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反思:

反思一:創設環境有利於孩子發展。

這次活動是以通過實驗讓幼兒瞭解水的三態變化,所以我選擇在室外進行活動,讓一部分幼兒坐在兩排臺階上,一部分幼兒圍坐成圓圈,以便能讓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實驗的全過程,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情緒愉快輕鬆,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隨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出示孩子們自己帶來的'冰塊問“水是怎麼變成冰”時,由於從冰箱中拿出來有段時間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開始爭論:“冰怎樣變成水了?”“這個冰塊怎麼這麼小了?那塊還很大呢?”……這是我在教學中沒有設計到的,顯然大家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們討論,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小手捂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導幼兒發現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當提問不利於幼兒活動時,及時引導,加以調整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這個問題:“水可以變成水蒸氣,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氣變成水?”幼兒一時難以回答上來。我就請幼兒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提示在歌曲《雲》中這樣唱:“白雲白,藍天藍,……不裝魚,不裝蝦,裝的卻是小雨點”。對幼兒講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後,會變成白雲,遇冷後會變成雨水落下來。提問:小朋友在洗熱水澡的時候,有水蒸氣嗎?牆上爲什麼會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兒思考,我們現在有什麼辦法讓水蒸氣變成水。這樣一下子就啓發幼兒想出了好多方法。“找來冰箱裏冷的空氣。”“玻璃是冷的,把玻璃蓋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讓它變成水”……

反思四:重視幼兒的探索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在把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當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水蒸氣也會變成水時,小朋友都圍過來試一試。這時我很猶豫,是阻止還是支持呢?結果我沒有阻止他們,而是在一旁提醒他們注意安全,等他們都一一親自實驗過,然後與他們一起討論這是爲什麼。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將引導幼兒回到主題。

存在問題:

1、我在課前還應爲幼兒提供豐富的便於操作觀察的材料,如每組準備一隻酒精爐、燒杯,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孩子們的探索慾望。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

3、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爲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

4、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後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爲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後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探究活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操作感知空氣的存在。

3.在活動中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塑料瓶、吸管、裝有水的臉盆、小水杯;

2.記錄表格、記號筆、報紙、抹布、視頻課件、表演綢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欣賞噴泉

1.師:我們已經用磁鐵做了一些小實驗,有打電話、釣魚等。今天有兩位叔叔他們也來做小實驗,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麼實驗?

2.幼兒欣賞《可樂噴泉實驗》,問:“你看到了什麼?叔叔用什麼材料製作噴泉的?”

3.噴泉真好玩,我們也來做噴泉吧!

二、指導幼兒製作噴泉。

1.教師向幼兒介紹實驗材料。

2.教師示範製作噴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裏扎兩個洞,灌上水,插上兩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氣,水就會從另一根吸管裏噴出來。

3.教師介紹噴泉實驗原理:

我們向一根吸管吹氣,吹入的空氣會變成氣泡,對水施加壓力,水就會從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擠上來,形成噴泉。只要不斷吹氣,水就會不斷噴出來。

4.幼兒製作噴泉,教師隨堂指導。

5.幼兒玩噴泉,提醒幼兒不要弄溼衣服。

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讓噴泉噴得更高?

1.問:怎樣讓噴泉噴得更高?請你試試,並記錄下來。

2.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問題和發現並給以適時的支持與幫助。

3.預想與對策: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現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討論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現和感受,獲得相關經驗。

如:孔打得高,噴泉噴得高;用力吹,噴泉噴得高。

四、遊戲表演:

1.幼兒分組競賽,比比誰的噴泉噴得更遠?

2.表揚遵守遊戲規則的幼兒。

3.欣賞音樂噴泉,幼兒表演:我們一起來當噴泉,跟隨音樂一起表演吧!

五、總結延伸:

1.我們欣賞了神奇的噴泉,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處,藍貓又有神奇的發現了,我們快點跟隨藍貓去海底探險吧!

2.欣賞視頻《藍貓淘氣3000問》之《海底噴泉》

3.總結活動:大自然真神奇,我們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了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祕。

活動反思:

活動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納?是否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否能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瞭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是否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例如,師幼配合情況,教師能否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明確今後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啓發?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爲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啓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爲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爲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爲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爲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於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麼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爲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複合運動。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

“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裏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鞏固十以內認數的經驗。

2、瞭解不同的編制能夠出現不同的排列,感受數學世界的奇妙。

3、培養探索電話號碼的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編制電話號碼。

用不同的數字編制不同的號碼。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活動前寫好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幼兒用書《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過程:

1、交流電話號碼: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你還知道哪些電話號碼?有什麼用處?"

(2)教師有選擇地記錄幼兒提供的電話號碼。

2、研究電話號碼:

(1)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電話號碼,尋找其中的規律:"通常電話號碼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

(2)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所有的電話號碼有0----9)的數字組成。"

3、編制電話號碼:

(1)教師發信號,幼兒記數字編制電話號碼。

例:小兔家的電話號碼的第一個數字是:2添上1的那個數。第二個是3和5中間的那個數。第三個是1至10裏面最小的數。

(2)幼兒在規定的時間裏,用0------9的數字編制5位數電話號碼,要求每個電話號碼必須不同。

4、閱讀幼兒用書:瞭解日常生活中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編制密碼時情緒高漲,反應強烈,能積極發言,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寬鬆、愉悅的環境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豐富孩子的認知。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實驗、觀察中認識光的七種顏色,從而對光的現象產生興趣。

2、培養獨立操作的能力。

3、學習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種事物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一張大的彩虹圖。

2、三棱鏡、平面鏡、大碗(裝上水);剪刀、七色盤、小棍、透明膠;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關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1、你看見過什麼顏色?

2、你知道光是什麼顏色?

3、猜猜用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光的顏色?

二、實驗:七色光。

實驗1:美麗的光。

1、用三棱鏡的平面對着太陽,可看見光透過三棱鏡後折射在白紙上的各種色彩,從而瞭解光的顏色。

2、大碗裏裝上水,將鏡子斜放在碗裏,讓陽光透過水照在鏡子上並反射到白牆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師引導幼兒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光的顏色。

實驗2:吹泡泡。

1、引導幼兒邊玩邊觀察泡泡在太陽光下呈現出哪幾種顏色?

2、人造彩虹:豔陽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霧狀噴向天空出現彩虹,觀察其顏色。

實驗3:七色轉盤。

1、師:你們看,這個圓盤靜止時有哪幾種顏色?他們的顏色有什麼區別?

如果讓這些圓盤轉動起來,會出現什麼顏色呢?看看不同圖案的轉盤轉起來有沒有不同的色彩。

2、幼兒邊玩轉盤邊思考:當七色轉盤轉動時我們的眼睛看見什麼顏色?爲什麼?

3、教師小結:光有七種顏色,當它們一起飛快轉動時我們會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課件爲幼兒介紹光在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1、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

2、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七色

3、在醫院裏,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小結: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小朋友們從都能熱愛科學,愛探究,多動腦筋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長大後利用光爲人類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動延伸】

1、觀察泡泡畫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製作:七色轉盤。

【活動反思】

近期執教的一節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七彩光》,和《指南》中的很多要求相吻合。如:⒈能夠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⒉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⒊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⒋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⒌能發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節來自主題《七彩世界》中的'科學活動,旨在利用三棱鏡折射陽光的原理髮現光有七種顏色,對光的自然現象產生興趣。另外,還能樂意探索,與同伴一起討論,並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活動的選擇、設計、組織過程都和《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目標相吻合。原以爲孩子在這一過程中玩的開心,也發現了一些祕密,活動組織的還算成功。但經過沙老師的指導後,才發現任然存在很多問題。

問題一:環節不夠緊湊,問題設計不夠精煉。

第一環節通過提問導入,預設的問題“知道光是什麼顏色嗎?”和第二環節交流記錄猜測的顏色類似,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所以在導入環節僅需讓幾名幼兒說說後,老師請大家一起去記錄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記錄好後,給一點時間,讓孩子們相互交流,滿足孩子們想說、樂說的需要。

問題二:沒有指導幼兒正確使用三棱鏡的方法。

活動前由於沒有和孩子討論三棱鏡的使用方法,出現了有孩子用眼睛對準三棱鏡直視太陽的情況,而且有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使用讓三棱鏡進行反射,沒能在牆上反射出七色光。在幼兒操作實驗前,就需要講清楚拿三棱鏡的方法以及使用三棱鏡觀察的方法,提醒幼兒保護眼睛,提高孩子們使用成功的概率。或者進行兩次實驗,在第一次實驗後讓孩子交流自己實驗成功的方法,讓更多孩子可以體驗到探索帶來的成功感,也發現物體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

問題三:操作記錄表的提供不夠恰當,活動中提供了兩人一份的操作記錄表,不能很好的表現出幼兒自己的想法。可以提供人手一份操作記錄表,供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以及實驗結果。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自己直觀的發現其中的變化,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積累記錄的經驗。

問題四:教師的語言不夠嚴謹,科學素養不夠。怎樣解釋三棱鏡反射後的色彩、三棱鏡的形態如何表述清楚,這些都需要教師能用簡潔、科學嚴謹、易於幼兒聽懂的語言表述。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不僅是粗淺的備活動,而是深入思考,瞭解活動中的價值點並進行準備。另外,也需要在平時加強對科學知識、科學素養的學習。

問題五:活動不夠深入,缺少引導。

在孩子們都觀察到三棱鏡顏色時,觀察到三棱鏡有哪些顏色適合,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反射後的顏色是否有規律,如果有,有怎樣的規律,從而幫助幼兒發現光的規律。

問題六:缺少拓展

“這麼有趣的“七彩色”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看到過呢?”“還有哪些物品也會產生七彩色呢?”“彩虹是怎麼形成的呢?”多幾個這樣的問題,就可以將原本源自幼兒生活中的活動又迴歸於幼兒的生活中,引發幼兒對生活中這一現象的關注,引發幼兒今後對一些科學現象的探索。此外,還可以在科學區投放一些材料,引導孩子繼續用其他材料去探索製造“七彩色”的方法,讓活動仍有延續。

雖是一節在我們成人看似簡單、習以爲常的科學活動,但組織下來後仍然會存在許多問題。內容的選擇、要求雖與《指南》相符,但落實到自己組織的活動中,則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可見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加強教育教學的能力,讓孩子在這些有價值的活動中能習得更多有效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瞭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的關係。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蒐集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2、小動物過冬課件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談話導入課題。

“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天,天氣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

(穿棉衣、安裝取暖設備、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鍊等)

2、引發課題“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談話導入:人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過冬,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裏是怎樣過冬的呢?

⑴幼兒根據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

師:剛纔小朋友說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麼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老師有一些小動物過冬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⑵幼兒看圖片:

提問討論:

A:圖片上有哪些小動物;

B:這些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重點講解,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幾種:冬眠過冬、換上厚厚的毛過冬、貯食過冬。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刺蝟;換上了厚厚的毛過冬的有兔子、松鼠;貯食過冬的有螞蟻

C:“你還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狗熊是冬眠過冬,大雁和候鳥是南飛過冬的等

3、鞏固、豐富幼兒對動物過冬的認識

觀看動物過冬課件,提問:冬眠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換上厚厚毛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貯食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4、瞭解動物與季節的關係,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動物們爲什麼會有各自不同的過冬方法?”(保護自己生存,適應季節的變化)

“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凍死、餓死)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爲動物創造良好的生

活動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啓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以音樂活動引題: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暖和暖和身體吧!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做運動等方式抵禦寒冷,那麼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接着我出示課件,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慾。提問:裏面介紹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後點出課件。提問: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回答並對其相應的過冬方式進行歸類。如螞蟻和蜜蜂一樣是通過儲存糧食躲藏在洞裏過冬的。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瞭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幼兒再次通過課件加深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理解後,出示操作卡讓幼兒說出其對應過冬方式的動物。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通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瞭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通過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夥伴後,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遊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4

背景設計:

中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這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不僅全國人民都關注、興奮,就連我班的孩子一提起這件事都非常的高興。許多幼兒在談到自己的理想時,紛紛表示要向楊利偉叔叔他們學習,做一名宇航員遨遊太空,也有小朋友表示長大後想登上月球看看上面到底有什麼……雖然這事情已成爲往事,但我班幼兒的交談內容還是不離開這一話題進行,他們還帶來了各種圖書、碟片、報紙,互相閱讀和交流。我想:幼兒的興趣不能簡單地讓它停留在口頭上,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去感受、去想象、去創造,使幼兒的經驗得以提升。

大班幼兒求知慾望強,他們好問好學,對數學知識也較感興趣,積極嘗試做一些計算練習,爲跨入小學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我們知道數學活動有時顯得較爲枯燥乏味,如果只滿足於讓幼兒學會加減練習、編一些應用題,內容顯得過於狹窄單一,很難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我在剖析《黑夜密語》這一大主題的精神要領下,預設了這個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滿足他們探索太空的若干需求。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

2、能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寫有6—10數字的星星五顆,制定成貼絨磁性教具。

2、模擬的大張登月軌道圖,在軌道的九個點上寫數字10。幼兒每人一張相同的小圖、筆。

3、幼兒每人1—10的數卡一套,彩色"通行證"一、手指遊戲導入。

師: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個手指變數字遊戲。

兒歌:食指中指並並,做把剪刀剪剪,我是手指魔術師。變、變、變個……。

二、給星星打電話。

1、出示圖片。提問:這幾位叔叔,你們認識嗎?(楊利偉,翟志剛等)

2、大家都想上月球,我們閉上眼睛,祈禱星星幫忙。

3、出現星星圖片,揭示上月球的要求。

要求: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電話。(出示五顆星星)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個數字,數字是幾就代表是幾號星星。我們從卡片中找出兩個數字,如果兩個數字合起來和其中一顆星星上的數字一樣大,就算撥通這顆星星的電話。

4、幼兒解密碼,第一次操作。

幼兒拿出卡片擺一擺。

師:你拿出是x和x,撥通的是x號星星的電話。幼:我拿出的是4和5,撥通了9號星星的電話。幼:3和2,可以撥通5號星星的電話。

……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練習6—10的分合。

5、破譯了星星的號碼,接通星星的電話。

提出要求:上月球要進入軌道,進入軌道必須先解開密碼,密碼是由兩個數字組成的,這兩個數字合起來都必須等於10,密碼解開了,到老師那兒領取通行證,就能登上月球。

三、解密碼上月球

1、帶領幼兒觀察軌道圖。

2、幼兒玩拍手遊戲(複習10的分成)、

3、幼兒解密碼,第二次操作。

幼兒在小圖上的方框內寫出10的各種組合數字。

4、檢查密碼,領取通行證。

5、幼兒登上軌道,虛擬上月球。

活動延伸:

聽音樂,幼兒做各種動作,模擬宇航員在月球的探索的情景。

自我評析執教了科學活動《上月球》這個活動中,在活動中我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現狀作爲科學探究的`對象,讓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使得數學活動更遊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的歡迎。活動中,我以登上月球爲線索,把充滿奧祕的太空知識用圖片的形式簡單的展示在幼兒的面前,促進了幼兒的感官探索;把簡單劃一的數字分合式穿插在虛擬遊戲中,既鞏固了幼兒數學經驗,又滿足了幼兒上月球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對促進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也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活動中,幼兒認真地追隨環節要求的變化,一次次大膽地闡述自己對分合知識的理解,探究的慾望無處不在。"通行證"的發放使得幼兒的操作結果被得到認可,雖然有些小朋友做錯或者重複了,但老師給予的訂正機會讓他們從失落中走了出來重新煥發求知慾望,使他們有成功和被重視的感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且幼兒之間的互相檢查既提高了幼兒的數學經驗,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意識,又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鎖,知道一把鑰匙能開一把鎖,有興趣嘗試開鎖方法。

2、幼兒能較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各類鎖、小房子、小動物、掛鎖內部結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鎖激起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你們有沒有見過鎖?在哪兒見過鎖?(見過)

幼兒:見過。在家裏的櫥門上有鎖。抽屜上有鎖。家裏的門上有鎖。車上有鎖。媽媽的'單位有鎖。

教師:媽媽的單位裏什麼地方有鎖?

幼兒:單位裏的保險箱上有鎖。

教師:爲什麼要用鎖?

幼兒:如果沒有鎖,小偷就會來偷東西了;如果沒有鎖,我家的錢都要給別人偷走了。

二、嘗試開鎖。

1、教師:你們開過鎖嗎?想不想試一試?

幼兒嘗試開鎖。

(許多幼兒雖然見過鎖,卻未試過開鎖,一開始幼兒拿了鑰匙和鎖以後,反覆觀察尋找鑰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鎖眼後,又嘗試着把鑰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試了好幾次後開始旋轉鑰匙,試圖打開鎖。有的幼兒在多次的嘗試後仍未打開鎖,即求助老師或是同伴。教師引導已打開鎖的幼兒再鎖上鎖,反覆多開幾次。鼓勵已成功開鎖的幼兒去教有困難的同伴,大約3分鐘後,所有的幼兒都打開了手中的鎖。)

2、師生交流。

教師:你們都打開了嗎?你們是怎麼開鎖的?

幼兒:打開了,我拿鑰匙放到洞洞裏去。

教師:洞洞應該叫什麼?(豐富詞彙:鎖眼)鑰匙是放進鎖眼的嗎?有沒有更合適的詞?(糾正用詞:插入)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