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合集14篇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合集14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圍繞我園探索性主題“我是幼兒園小主人”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在園內觀察散步時發現在幼兒園的草地上、小樹林裏、大型玩具下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糖紙、橘子皮、吃剩下的包裝袋、香菸頭等。孩子們對此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裏垃圾怎麼會這麼多?”“這些垃圾都是哪裏來的?”

《指南》中提出教師應善於將幼兒在一日活動中自發生成的具有發展價值、共同興趣的熱點及時捕捉住,與預設活動的內容有機結合,並在實施過程中關注幼兒即時生成的內容,給以適度的迴應。

我感到幼兒提出的這一問題很有價值,它能引發孩子有關的很多想法,因而適時調整計劃,與孩子們一起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促進孩子實現經驗的互動,知道作爲幼兒園的一份子,我們都有責任關心幼兒園的整潔,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並延伸至提醒大家一起來保護幼兒園的環境,讓我們幼兒園幼兒園更加美麗、更加整潔。讓孩子在這種經驗互動中,思維得到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2.初步激發“我是幼兒園小主人”的意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電腦、有關資料、圖片

活動指導:

1. 觀看圖片:整潔的操場、教室等

問:這是什麼地方?

你喜歡嗎? 爲什麼? (心情舒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老師小結。

2. 觀看圖片:有垃圾的操場、教室等

問:這裏都是什麼?

怎麼會有這麼多垃圾的?

你看了,覺得怎麼樣? (看見了難受、玩得不開心…...)

老師小結。

3. 問: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 (把垃圾

撿起來,扔到垃圾筒裏。 做不亂扔垃圾的標記,掛在各處。 看見亂扔垃圾的行爲及時提醒、勸止……)

師:我們這些小主人真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使我們的幼兒園更加整潔,更加美麗。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把表達與表現有機的進行整合,爲孩子們創設了條件,使孩子們成爲學習的主人,樹立了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們自己發現的問題交由孩子們自己解決,大家各抒己見,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表達表現自己的認識,讓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孩子與環境發生互動,互相學習,互相感染,真正發揮了幼兒學習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金秋十月,我們帶孩子們去參觀了秋天的田野,一路上孩子們看到了小樹葉紛紛從樹枝上飄落的情景,引起了他們的興趣,“老師,小樹葉爲什麼會掉下來?”“老師,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媽媽多可憐呀!”這正是教育幼兒要關心媽媽、愛媽媽的大好時機,因此,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大樹媽媽》。

活動目標:

1、學習散文詩中的對話,感知詩中優美的句式,並能進行簡單的創編。

2、體驗散文詩中小主人對媽媽的關心,瞭解媽媽與娃娃的依偎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大樹媽媽”的課件、3棵大樹。

2、背景音樂《小烏鴉愛媽媽》、進場音樂《小樹葉》。

⒊小鳥、松鼠、小星星的胸飾人手一份,小動物指偶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聽《小樹葉》音樂入場。

1、導語:哎呀,秋天來了,許多樹葉娃娃離開了大樹媽媽,她感到非常地孤單、寂寞,那你們想想誰會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來陪她呢?

2、幼兒自由講述。

二、學習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1、觀看畫面一

⑴提問:看看到底是誰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呢?(小鳥)小鳥會對大樹媽媽說什麼話呢?

⑵幼兒自由講述。

⑶放課件。

師:聽聽小鳥到底是怎麼說的?

⑷幼兒學說小鳥的話。

2、觀看畫面二

提問:還有誰也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呢?(小松鼠)那誰來學學小松鼠的話?

3、觀看畫面三

提問:咦,又是誰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了,小星星又會說什麼呢?

4、完整欣賞散文詩。

⑴教師朗誦。

師:老師還把它們說的話編成了散文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⑵欣賞散文錄音後提問:你覺得這篇散文詩美嗎?那你們想不想來表演一下呢?

三、幼兒表演,鞏固散文詩內容。

1、幼兒自由選擇角色。

師:請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輕輕地請到自己的身上,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自己拿的是什麼。

2、分角色練習對話。

⒊幼兒表演,並將小動物送到大樹上。

四、感受散文詩中表現的內在情感,產生愛樹媽媽的情感。

1、幼兒討論:爲什麼小鳥、松鼠小星星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願意陪她呢?

2、提問:你們喜歡大樹媽媽嗎?你願意爲大樹媽媽做什麼?

五、創編。

1、小組討論。

師:秋天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它們也想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請小朋友也去拿一個小動物,到大樹媽媽的身邊去說吧!

2、幼兒創編展示。

六、萌發師生間的情感。

師:現在大樹媽媽有了很多的娃娃,她很開心,老師媽媽也想有娃娃,你們誰願意來當我的娃娃,那讓老師媽媽帶你們一起去玩吧!

活動延伸:

讓幼兒繼續進行創編活動,並把幼兒編的話編到散文詩中去。

活動反思: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個專業的老師!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相互認識,從小培養幼兒對小朋友、家人、老師有禮貌的好習慣。

2、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名字,培養幼兒的自我識及口頭表達能力。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小熊布絨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集中活動

寶寶們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和老師一起來拍拍手。

二、活動流程介紹: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做五個親子游戲,社會活動《自我介紹》,語言幾款《兩隻小象》,音樂活動《好孩子》,美術活動《月亮姐姐的女朋友》體能活動《小兔拔蘿蔔》。

1、導入活動。

拿出玩具小熊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小熊豆豆,今年2歲半,願和大家做朋友,小朋友你人想交朋友嗎?也來和大家打個招呼認識一下吧”。

2、展開活動。

請這位小朋友過來介紹自己(介紹過程),ⅩⅩ很棒,媽媽們鼓勵下,ⅩⅩ歡迎你。(依次介紹到最後)

小朋友都相互知道了名字,下面請媽媽帶自己的孩子相互認識一下,握個手交個朋友。(認識過程,老師巡迴指導)

3、結束活動。

現在請媽媽和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我們的這個社會活動主要是教小朋友要有禮貌,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

三、活動延伸。

媽媽在以後帶小朋友出入公共場所時,要多鼓勵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四、活動評析。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小百科:介紹:介,古代傳遞賓主之言的人。紹,紹繼、接續。介紹指相繼傳話;爲人引進或帶入新的事物。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保護視力的重要性。

2.瞭解學習-些保護視力的有關常識,逐步養成好習慣。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使幼兒知道“近視”會給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不方便。

2.難點:學會保護視力的方法並養成相應的好習慣。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提供一本可供教師講故事用的大圖書《倒黴的大近視眼》

(《生活》教材第79頁)。

2.提供做遊戲用的眼罩。

3.“幼兒看電視時間”記錄卡。

4.與幼兒共同製作保護視力安全圖或“公約”圖。

提供有關材料:現成的可剪剪貼貼的畫片、作底版用的舊掛曆(反面)膠水、剪刀、彩色筆。水粉顏料等等。

四、設計思路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戴眼鏡者。但是他們並不瞭解“近視患者”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不便與困難,也不懂得“近視眼”必須從小預防,更是缺乏保護視力的應有常識。而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大班孩子參加各類用眼要求較高的活動的比率有所增加,時間也相應延長。此時,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保護視力的教育十分必要。

設計該活動時應注意兩點:

第一,要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引起幼兒對“近視眼”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作關注。比如,可以選幾則詼諧有趣的小故事、幽默、誇張小品或啞劇表演;可以啓發幼兒觀察調查身邊的“近視眼”,從而瞭解他們的困難,然後開展討論“近視眼是否有苦惱”“他們不能幹哪些工作,不能參加哪些運動”等問題,使得幼兒懂得“保護視力”的重要性,更好地激發其保護視力的自覺性。

第二,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常識所涉及的內容較多,既有空間距離方面的要求,也有時間方面的要求。因此,要切忌用“幾要幾不要”的枯燥說教,而應根據幼兒空間知覺、時間知覺發展的水平與特點,結合日常活動,運用一些幼兒能感知的事物作爲“參照物”。如視物距離30 釐米左右,可讓幼兒用自己的手臂測量,看電視的距離可用小腳掌來測量。控制時間長短,可教幼兒學用計時工具----定時器、鍾等等,以便幼兒操作實踐。

五、活動流程

感知討論 操作實踐 強化鞏固

1.引導幼兒感知、討論有關“近視眼”的問題。

建議教師根據班級實際,循序漸進地開展以下-些活動。

活動-:在圖書區內擺放一本自制的大圖書《倒黴的大近視眼》,並提供錄音,供幼兒閱讀。

活動二:啓發幼兒觀察、瞭解周圍一些“近視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哪些不方便,有哪些困難,以及形成“近視眼”的原因。

活動三:帶領幼兒共同訪問幾位“近視患者”,或請他們來到幼兒園,講講自己的“苦惱”。

活動四:擇時開展討論活動:

設問:你周圍有哪些人也是“倒黴的近視眼”?他們在生活、工作、學習時有哪些不方便?碰到過哪些不愉快的事?遇到哪些困難?“近視眼”不能幹哪些工作,爲什麼?他們怎麼會變成“近視眼”的?“近視眼”能不能從小預防?怎樣預防?

2.以集體或分組的形式,開展操作實踐活動。

活動一:《學學、做做》

結合-些用眼要求較高的活動,向幼兒介紹一些看書、寫字、繪畫剪紙等活動中保護視力的常識,幼兒在活動中進行實踐。看書、書寫或繪畫時,要有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眼睛離視物30釐米左右。(可讓幼兒坐在桌前學學、做做棗將胳膊肘撐在桌上,將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點到鼻尖或額頭,即距離30釐米左右)。

不在過強、過弱的光線下看書、繪畫或製作手工作品。(可與幼兒共同看一看、找一找,活動室的哪些部位光線過強。過弱,不宜開展上述活動)。

看書、書寫及繪畫等活動的時間,每次約30~45分鐘,進行這些活動後,最好能向遠處望一會兒。(教幼兒學習用定時器。鬧鐘,或看時鐘來控制時間)。

不躺着、走着,或者在動盪的車廂裏看書。(可演個小小啞劇)。

活動:《看電視和玩遊戲機》。

在組織幼兒看電視、玩兒童電腦遊戲機前介紹保護視力的常識,鼓勵幼兒積極實踐。儘可能坐在電視機的正前方,距離不小於2米。

活動《三隻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爲什麼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說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說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說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說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於生活,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說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裏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麼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脫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藉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隻蝴蝶還有什麼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各種線和繩

2.簡單瞭解各種線和繩的用途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各種線和繩

活動過程:

1.播放故事光盤

教師:今天,請小朋友聽一個故事,聽聽看看故事裏講了什麼。教師播放ppt課件。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故事裏講了什麼?都有什麼是長長的?”教師一邊播放課件一邊引導幼兒觀看並說出各種線(電話線、馬路標線、毛線、陽光線)

請幼兒在聽一遍故事,加深理解。

2.尋找生活中的線和繩

尋找身上的線和繩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裏有線和繩,如:衣服上的線、鞋上的繩、女孩系在頭髮上的鬆緊繩等。

尋找生活中的線和繩。

引導幼兒觀察、尋找活動室裏有哪些線和繩,如:電線、運動時用的跳繩,玩具上的繩等。

引導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說說自己還在哪裏見過什麼樣的線和繩,如鐵絲線、包裝用的繩等。

3.展示、參觀

教師將幼兒收集的各種線和繩進行展示,並帶領幼兒參觀

讓幼兒拉一拉,拽一拽,看看哪種最容易斷,哪種最強韌。

4.拓展思維

啓發幼兒拓展思維,想想還有哪些線,如:看得見的線有網線,樂器上的弦,彩虹等,看不見的線有X射線,紅外線等。

 活動反思:在本活動中,我將故事製作成課件的形式,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初步瞭解了長長的線,並通過交流、探討、觀察,參觀等一系列的環節加深了幼兒對各種繩的認識和了解。在參觀環節中,我引導的不到位,使整個環節有些亂,孩子也不聽指揮,影響了整節課的效果,導致課長超時,這點需要改進。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禮物的意義

2.學習包裝和裝飾禮物。

3.體驗贈送和接受禮物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欣賞掛圖

1.結合幼兒用書中的內容,與幼兒一同欣賞掛圖。

2.請幼兒想想自己對喜歡的人會做什麼?

二、展示神祕禮物

1.老師以神祕的語氣告訴幼兒,老師今天收到一個神祕禮物。

2.向幼兒展示經過包裝裝飾的神祕禮物,請幼兒自由猜測裏面是什麼。

三、打開神祕禮物

讓幼兒體驗裏面的禮物與猜測的是否吻合,說說驚喜或遺憾的心情。

四、與幼兒一起談論禮物的意義。

1.你們收到過獎品嗎?

2.收到禮物的時候,心情是什麼樣的。

3.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會贈送禮物或收到禮物呢?

五、引導幼兒聯繫自己的經驗,談談自己想給誰送禮物。

六、指導幼兒選用不同材料做“禮物大包裝”。

包裝好禮物後可以幫助他們寫好卡片,然後將禮物分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活動《三隻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爲什麼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說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說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說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說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於生活,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說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裏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麼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脫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藉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隻蝴蝶還有什麼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表達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快樂。

2、鼓勵幼兒學習勞動方法,即使用清潔工具有順序地洗椅子。

3、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重點: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難點:學習使用清潔工具洗椅子,感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椅子每人1張;水盆若干,抹布若干(數量和幼兒人數相同)、音樂、“椅子”錄音。

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一、椅子哭了

●錄音:“嗚嗚……”師:是誰在哭呢?

●椅子:“嗚嗚……”小朋友,我是小椅子,你們身上都很乾淨,你們看,我的身上很髒,我身上爲什麼會這麼髒呢?

●你們能幫我洗個澡嗎?

二、我來給你洗洗澡

1、洗椅子

●師:你們願意幫助小椅子洗澡嗎?那我們用什麼來給小椅子洗澡呢?(老師在肯定幼兒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抹布、水盆)今天我們請它們來幫忙。怎麼樣才能把小椅子擦乾淨?(每個地方都要擦到)

●幼兒嘗試用抹布開始擦洗椅子,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快樂。

2、交流

你是怎麼洗椅子的?鼓勵個別幼兒來示範並用語言表達洗椅子的過程。

3、總結

●胡老師還把擦椅子的步驟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邊念兒歌一邊擦椅子,這樣我們會把小椅子擦得更乾淨。

●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擦椅子。(小抹布,洗一洗、擰一擰;椅子面、擦一擦;椅子背,擦一擦;椅子腳,擦一擦;椅子檔,擦一擦,小椅子,開心啦!)

●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還應該怎麼更好地愛護它?

三、送椅子“回家”

●椅子:小朋友,謝謝你們把我洗得這麼幹淨,以後你們要好好的愛護我噢!

●我們去看看小椅子幹了沒有,我們帶小椅子一起回活動室吧!

創設情景,幫助產生想幫助小椅子的慾望。

開拓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己去發現用什麼材料與方法去進行清潔小椅子。

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勞動的快樂,並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結合兒歌,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擦椅子的步驟。

通過討論培養幼兒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快樂元旦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在活動中,感受與同伴一起辭舊迎新的喜悅。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獲得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舊掛曆、新掛曆、布做的“龍”二"三條。中華風俗CD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將身體縮成圓柱形狀,併發出被點燃的爆炸聲“砰”的聲音,請幼兒猜猜:“老師剛纔表演的是什麼?”

問幼兒:“鞭炮聲讓你想到了什麼?”

2、音樂遊戲:敲鑼打鼓放鞭炮

師:“過年了,除了放鞭炮,還有什麼呀?”(出示圖片)

隨音樂做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

3、換掛曆:欣賞新掛曆上的圖畫,翻開第一張,念一念上面的字,瞭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賀:瞭解今年是什麼生肖年。

問:“今年的生肖是什麼呀?”“明年是什麼呀?”

欣賞當年的生肖圖案。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

師:“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唱新歌”。

6、耍龍燈。

老師在小朋友唱歌時出示“龍燈”引起幼兒興趣。

問:“這是什麼呀?”“它有什麼用呀?”

“我們也來耍龍燈好嗎?”

請幼兒來跟着音樂耍龍燈二"三次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做音樂遊戲的同時,感受到元旦活動其其中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

五、活動延伸:

師:“我們小朋友一起跟着龍燈去給其他小朋友拜年去。好不好?”

(帶幼兒隨着歡慶的音樂出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本活動來源於中班建構教材主題《勇敢的我》。“勇氣”是一種抽象的意志品質需要通過具體行爲的呈現,來幫助幼兒理解。

本活動的設計,我將重點放在讓幼兒萌生勇敢面對困難的意願上。活動第一環節,我先請幼兒來說一說自己害怕的事情,引發幼兒的一個討論興趣。第二環節通過對圖片中小朋友行爲的觀察初步理解勇氣的含義,知道哪些行爲是勇氣哪些行爲不是勇氣。第三環節讓孩子們結合自身說一說有勇氣的事情與表現。第四環節則是重點的所在,激勵幼兒萌生勇敢面對困難的意願與行爲。

【活動目標】

1。感知勇敢的行爲,理解勇氣的含義。(難點)

2。萌生勇敢面對困難的意願。(重點)

【活動準備】

自制PPT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發興趣

請幼兒說說自己害怕的事情

二、什麼是勇氣

1、提問:什麼是勇氣?

2、觀看PPT圖片,欣賞散文。

3、圖片上的小朋友做了哪些有勇氣的事情?爲什麼這些事情都是有勇氣的?

4、幼兒根據圖片,逐一描述有勇氣的行爲。

5、教師小結:什麼是勇氣,什麼不是勇氣。

三、每個人都有勇氣

1、我們都做過有勇氣的事情,請小朋友說給大家聽一聽。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勇敢行爲,教師及時肯定。

3、結合個別看似與勇敢無關的表述,進一步理解“勇氣”的含義。

四、我有勇氣,不害怕

1、你現在遇到困難還會害怕嗎?

2、鼓勵幼兒鼓起勇氣,大膽嘗試原來害怕的事情。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覺得自己進行得過於倉促,當談到某一話題,就讓孩子回憶並講述,很多孩子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就延伸到其他方面去,課堂稍顯混亂,雖然我及時的停止,並進行適時的引導,但是孩子們的思維還是有個別偏離。其次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的教態語言也還不夠精煉,如:教學過程中平凡使用“是呀,恩”等詞,需要加強鍛鍊。此外活動最後環節結束地太無趣,社會活動很重要的一點是情感的體驗,並且我們想讓大家看到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學到了什麼。因此原先我設計的時候就打算讓孩子們有一個試一試的實際遊戲體驗,但是想了很久都沒想出合適的遊戲,因此今天活動就草草地結束了。

【活動建議】

在課前的已有經驗上要多加引導,或者拍一段孩子們遊戲活動時的短片,在孩子們瞭解了什麼是勇氣了之後,讓小朋友找一找短片哪些行爲是有勇氣的,增加一個知識的鞏固。當然最好是“結束部分”能拓展延伸一下,即設計一個遊戲環節讓孩子真正的去體驗勇氣。比如在操場把很多的輪胎、平衡木擺放好,並含有一定的難度,讓孩子一個個攀爬過去。然後帶領幼兒回到教室,討論一下自己剛纔的表現怎麼樣?在玩的過程中,你覺得哪點表現你有勇氣?是哪一種勇氣呢?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本地幾條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稱,感知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徵與用途。

2、瞭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臺等設施的用途,體驗現代新型道路給人們出行帶來的方便。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家鄉幾條重要道路的圖片以及寬闊的馬路、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等不同道路的圖片。

2、課件PPT、道具指示牌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談話話題。

師:多多姐姐是一個愛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來看一看多多姐姐給我們拍的幾張照片吧!小朋友們仔細看,圖片上有什麼?

(二)展開部分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是個善於發現的乖寶寶。小朋友們你們都在哪裏見過這些路呢?(上學的路上、去公園的路上)那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照片有什麼不同啊(出示對比明顯的照片比如彎和直,平和窪)

2、師:老師想來考考小朋友們,看看小朋友們認識這些嗎?(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隧道)哇,小朋友們真厲害,都認識它們啦,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啊?(有的是纏繞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圓形的)猜猜看它們有什麼樣的作用啊?

:他們避免了下雨天帶來的淤泥,爲人們了交通便利。減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們,我們再來看這幅圖片,這幅圖片上你們都認識哪些東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車站牌,有站臺)如果我們在馬路上迷了路,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找老師、找警察叔叔)老師現在要教你們一個新辦法,小朋友們要學會看路標,那樣就不會迷路啦。 (指示牌是幫助我們辨識道路的,我們這時候可以通過指示牌找到我們所要去的地方。)

(三)結束部分:玩過隧道遊戲

遊戲規則:兩人配合爲一組,剩下的過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點。

遊戲目的:讓幼兒學會觀察,學會找路標,親身感受道路帶給我們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 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小工具,知道小工具的名稱及用途。

2、 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

3、 使幼兒知道人的本領大,能製造出各種小工具,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活動準備:

⑴小工具:板手、卷筆刀、釘書機、剪刀、錘子等各若干。

⑵每組:新彩色鉛筆、畫片紙、各色正方形蠟光紙、汽水、半成品娃娃傢俱若干。

⑶小工具展覽會。

活動過程:

一、 教師由桌上的物品介紹引出,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解決的方法。

1、 這是一隻新的彩色鉛筆,想一個什麼辦法才能讓它畫出畫來呢?

2、 這張小牀是娃娃家中小娃娃睡的,這上面還有幾顆釘子沒有釘下去,我們怎麼辦呢?

3、 這幾張小畫片紙要是能成爲一本小畫書,大家都可以翻着看該有多好呀,怎麼做呢?

二、 操作、討論

1、 幼兒分組進行操作,由徒手引發尋找工具幫忙。

2、 幼兒討論,知道小工具名稱與用途,老師操作示範。

⑴喲,這張紙變成了美麗的窗花,是誰想的好辦法?用什麼幫忙的?這叫什麼?剪刀還有什麼用?

⑵這張小牀釘好了,小娃娃又可以睡覺了,是誰釘的?

⑶這本小畫書用什麼方法釘成了?釘書機還有什麼用?

⑷誰把汽水瓶蓋子打開了,用了什麼?板子還可以做些什麼?

⑸這兩隻筆可以畫畫了,是誰做的?用了什麼?(卷筆刀)平時老師用什麼來削鉛筆?(刀子)小朋友用刀子容易划着手,卷筆刀的刀片藏在盒子裏,所以它很安全。

3、 小結:剛纔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板子、錘子、剪刀、釘書機、卷筆刀,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又方便又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小工具。

4、 幼兒再一次操作,嘗試剛纔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5、 啓發幼兒想一想平時還見過哪些小工具?它們都是誰製造的? 人們還能動手動腦製作出更新的小工具,幫助大家做許多事情,人的本領真大呀!

三、 參觀小工具展覽

延伸: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理解水平能力的發展,對於人的本領大的認識,他們首先是從周圍簡單的事物開始的,隨着幼兒認識的提高,知道人能繼續改造、創造,並在小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製造出了新一代用品,以達到更省時、省力、輕巧、方便、安全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嘗試設計並裝扮名片。

2、激發幼兒自主交往的願望。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幼兒繪畫工具、鉛化紙人手一張,家庭住址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初步嘗試設計並裝扮名片

活動流程:進一步瞭解名片——製作名片——相互交流

活動過程:

1、進一步瞭解名片

導入:觀看幻燈1、2 。 討論大人使用名片的用途:觀看幻燈

3。(名片有各種用處,認識新朋友、與朋友保持聯繫、交到更多的朋友、介紹自己單位的產品等。名片爲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不少方便。) 討論名片上的內容:觀看幻燈

4、5。(名片上有單位名稱、姓名、職位、標誌、地址、電話、手機等)。 想想說說我們的名片上有些什麼:觀看幻燈

6、7。(自己的名稱、標誌、家庭住址、家庭電話、所在班級等)。

2、製作名片

要求:

鼓勵幼兒製作有個性的名片。

名片內容:必須有本人姓名、標誌、家庭住址、家庭電話、等。

可以添畫花紋等,進行裝飾。

3、相互交流 贈送名片和介紹名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瞭解生活中雙數的存在及雙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嘗試用1說出成雙成對的物品,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4件衣服,每件衣服有4粒能系的扣子。

活動過程

瞭解雙數的另一種表達方法。

教師伸出雙手。教師提問:兩隻手還可以怎樣說?瞭解兩隻手還可以說成一雙手。引導幼兒理解每位小朋友都有兩隻手,還可以說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雙手。

尋找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嘗試用1說出成雙成對的物品。

請尋找自己身上有哪些部分是成雙成對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成對使用。

引導幼兒用1來說出自己找到的物品,如一雙襪子、一對觸角、一對眼睛、一副手套,等等。

遊戲“小手真能幹",理解雙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選出兩名幼兒參加係扣子比賽。兩組幼兒穿上衣服後,一組的幼兒用一隻手係扣子,另一組的幼兒用雙手係扣子,比一比哪組幼兒系得快。第一輪比賽結束後,兩組幼兒交換系釦子的方法,繼續遊戲。

引導幼兒思考,在遊戲中,哪種係扣子的方法快。並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雙手一起做。

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成雙成對”。日常生活滲透在幼兒園中尋找身邊成雙成對的物品。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2、能積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激發期盼長大願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活動準備

⒈瞭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⒉能積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⒈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和現在的照片製作成PPT。

⒉準備寶寶3個月時的錄像和2歲寶寶的生活錄像。

⒊準備幼兒小時候穿過的衣服、帽子、襪子、鞋子、奶瓶等。

⒋一張大的紙娃娃和記錄表格、一支記號筆。

⒌製作關於教師自己《我長大了》的故事PPT。

⒍準備一個仿真的小寶寶。

活動過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遷移內化(我的身體在長大)(我的本領在變大)(我還會長大)

一、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這

是誰呀?(小寶寶)你們是從哪裏看得出她是小寶寶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請幼兒把看到的說出來)你們真仔細都能說出小寶寶有什麼特徵。那你們想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嗎?(出示幼兒小時候照片,激發興趣。)

⒈教師播放PPT,裏面有較容易辨別的典型幼兒小時候的照片。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誰?

⒉加深難度,播放幾張比較難認的照片請大家辨認。

教師:接下去還有幾張,我們來看看是誰?“這些認不出來了吧,原來,我

們小時候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會不一樣,因爲我們在慢慢長大。

二、我們的身體在長大

⒈提供實物,幼兒觀察,操作,發現身體在長大。

教師:我們現在的樣子和小時候的樣子不一樣了,是哪裏不一樣了呢?我們來找一找。

桌上有一些我們小時候用過的東西,你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比一比,試一試,看我

們到底哪些地方與小時候不一樣了?

⒉幼兒操作完,談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在大紙娃娃表格上進行記錄。

教師:“你和小時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怎麼不一樣呢?”教師根據幼兒的

回答在紙質娃娃的身上做記號。請個別幼兒上來用小衣小鞋小帽子來示範,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⒊教師小結:我們都發現了,我們的身體、手、腳、頭都和小時候不一樣,原來

是我們的身體在長大、長高了。

三、我的本領在變大。

⒈播放嬰兒錄像。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來看看。提問:“這是一個才3個月大的小寶寶,她在幹什麼?爲什麼用奶瓶?爲什麼要媽媽抱?”(請小朋友回答)

小結:原來寶寶還小,他什麼都不會,沒有牙齒吃奶瓶、只會笑不會講話。。

⒉播放2歲寶寶錄像。

教師:我們來看看小寶寶在幹什麼?(播放視頻:小寶寶自己走路,有牙齒自己吃東西、還會講話,還會把想要的東西告訴大人)

小結:小寶寶會說話了,會自己走路了,還會自己吃東西呢!她本領可是比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大多了。

⒊說說“我的本領變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的本領比小時候大嗎?你有哪些本領比小時候大了呢?

(出示PPT)我一起看看你們現在的照片跟小時候的樣子比比看。

⒋小結:瞧,我們和小時候相比,我們除了身體在長大,本領也在變大了。四、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教師: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麼樣?

(一)談談我長大後的夢想。

教師:老師有一個關於我長大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教師出示PPT講述)

小朋友們聽完老師的故事,那你們是不是也有你自己長大的故事呢?回憶小時候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想想將來長大的自己。談一談長大後你的夢想是什麼?(請幼兒說一說自己長大後想成爲什麼?)

小結:原來,你們都有自己的夢想,老師希望你們不斷的努力,將來長大去

實現你的夢想。

五、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後跟爸爸媽媽或者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在長大的故事,還可以說一說你長大後的夢想,你是想成爲一名醫生?還是老師?還是音樂家等等……

本次活動分成三個環節:情景感知(我的身體在長大)———體驗理解(我的本領在變大)———遷移內化(我還會長大)。導入環節,利用多種感官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在對比中感受長大後自己身體上的變化。首先觀察小寶寶的特徵,再觀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引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通過視覺對比發現身體上的變化。其次,通過試穿小時候的衣服,使幼兒通過觸覺對比進一步感受自己及他人在外形、身體上的變化。活動過程符合社會領域的活動特點

活動反思

量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看、猜、說、做,在活動的後半段藉助多媒體手段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多種方式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活動設計體現了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行爲到情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強調在遊戲中運用對比的手段及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充分感受自己長大了各方面的變化。最後環節教師能夠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說長大後的願望,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建立最初的夢想。整節課幼兒非常的投入和愉快,教師表情生動有趣。投入的材料都是真實的、可操作的、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教學的基本目標已達成,教學效果比較顯著。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4

年齡:

4歲~6歲幼兒15人

時間長度:

約30分鐘左右(視情況取捨)

活動環境:

室內

活動準備:

1.白色布若干塊,規格約120cm×80cm和2cm×3cm的木條(也可用竹竿)各16根。取長短兩種木條各兩根紮成一個近似於“十”字的架子(如圖所示),再將布的四角繫於木條的四端。尋一安全空間將此架子從中間懸吊起來,使之可以任意搖晃。

2.大小玻璃珠子若干分別置於幾個小水桶中,在桶中加入水粉顏料(或丙烯顏料),並加適當的水攪拌均勻待用。

3.小漏勺(每個桶中各放一把),小塑料盤若干(每個桶邊各放置一些)。

4.在活動空間旁邊另置一個裝了小半桶水的水桶,以供收集被大家用過的珠子。

5.懸掛或晾曬“作品”的地方及方法事先要選擇好,才方便及時給每個架子更換畫布。

靈感來源:童年的記憶——自家做豆腐。

教育可行性分析:幫助幼兒擴大經驗範圍是藝術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擴大經驗範圍意味着我們以兒童個人的程度爲基準,對兒童思想、情感和感受力通過活動予以啓發。尋找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也是啓發創造力的開端。

活動過程:

1.組對。

由幼兒自由組對,或者老師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快慢不同而調配成對。

2.規則宣講。

(1)兩人一組,每一次用漏勺在桶裏取一勺珠子倒入塑料盤裏拿回來,再將盤裏的珠子倒入架子上的布里。

(2)兩人各執架子的一端搖晃架子。待珠子上的顏色搖盡後再用盤子將珠子舀出來倒入旁邊的大水桶裏。

(3)之後,纔可再去取別的顏料桶裏的珠子。

(4)直到畫布上被滾滿了彩色的線纔可以更換畫布。

3.活動開始。

4.交流與欣賞。

在本過程中可帶領幼兒參觀他們的被展示出來的“傑作”,回顧搖晃成畫的過程,交流心得與體會。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溫馨提示:

1.在此活動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嚴防某些孩子將珠子誤吞入口中。

2.桶中的顏料應調得稠一些,太乾或太稀都不方便珠子上掛滿顏料。

3.水粉顏料容易清洗,但留在布上的色彩幹後不飽和。丙烯顏料弄到衣服上不易清洗,但色彩飽和。無論選擇何種顏料,都要告訴孩子們不可弄到臉上。

4.須在活動開始前給每個孩子穿好罩衣。並告誡幼兒不可大力胡亂搖晃架子,以防撞傷同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