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教案:環保

本文已影響 1.23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環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案:環保

幼兒園教案:環保1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小學的環境,瞭解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內容。

2、減少對小學的陌生感、神祕感,爲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心理準備。

活動準備:

組織幼兒談話,瞭解幼兒對小學的哪些問題感興趣。

活動過程:

一、小小預備會。

我們小朋友從幼兒園畢業後,都要到哪裏學習呢?

小朋友從幼兒園畢業後,都要到小學學習本領,爲了讓我們瞭解小學的情況,今天我們就要參觀小學,小朋友你們想了解哪些事情呢?把你想了解的事情告訴老師,等下我們一起去了解。

我們在參觀的時候要要有禮貌、有秩序、安靜地參觀,小學的哥哥姐姐都在上課。

二、特別的參觀

參觀小學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

小朋友,這個就是八一小學,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小學和我們幼兒園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就是八一小學的操場,他們的操場很寬敞,小學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在這裏升旗和做早操的。

這邊是八一小學的教學樓,哥哥姐姐們都是在這裏上課、學本領的。小學的人比較多,教學樓也很高。

幼兒園每個班都有廁所,但是小學並不是這樣的,男孩子要上男孩子的廁所,女孩子上女孩子的廁所。

旁聽一年級的課,瞭解小學生是怎麼樣上課的,體會進入小學後會學到更多的知識,能變得更聰明。

現在我們去聽一聽小學一年級的`課,我們一起看看一年級的小學生是怎麼樣上課的,他們的教室和我們的一樣嗎?

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課,他們在教室裏認真聽課,學習本領,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三、課間十分鐘。

利用課間十分鐘時間深入瞭解一年級的班級,看看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在幹什麼。

下課的時間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在課間十分鐘做什麼。

課間十分鐘的時候,我們看到小學生會去上廁所、還有的小朋友會去喝水,我們來問問小學的老師,問問他們課間十分鐘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呢?

教師小結:課間十分鐘的時候,他們會上廁所,做眼保健操,還有的會到教室外活動一下。

你們可以和小學生一起聊一聊,提出自己想了解的以及自己所擔心的一些問題,請他們能來回答。

四、組織幼兒回園交流。

剛纔我們參觀了小學,我們知道了哪些情況,小學生是怎麼樣上課的?

幼兒園教案:環保2

主題活動:

廢氣污染

主題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形式知道廢氣是環境污染的廢棄物。

2、知道空氣污染的一些原因以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

3、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有一定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的環保情感。

主題內容:

1、空氣的祕密

2、潔淨的.空氣

3、大樹媽媽

4、認識禁菸標誌

5、吸菸有害健康

6、環保小巴士

7、救救小動物區域

創設閱讀區:

將教師、家長、幼兒收集來的有關環保的資料張貼在閱讀區,供幼兒觀看。

科學區:

提供棉花,試管,香菸等實驗用品。大水盆每組一個、吸管、毛線、透明膠、塑料袋、泥工板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蠟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做好實驗安全工作)

操作區:

禁菸標誌,圖,紙,水彩筆若干表演區:收集一些讚美家鄉的歌曲放在表演區播放,動物頭飾,供幼兒表演用。

牆面創設:

1、環境教育文章、教師設計的環保標誌、工業廢氣污染圖片、幼兒設計的環保標誌。

2、利用櫥窗及張貼標語,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宣傳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無煙日、臭氧日等環保節日的意義和內容。

家長工作:

1、收集廢氣污染錄象帶以及廢氣污染圖片。

2、組織幼兒及家長積極參加由社會各界組織的保護環境的"綠色行動"。

3、開展環保講座。

4、建議年級組印發"告家長書",把開展主題的意義、活動內容、家長需配合的工作以及有關注意事項(活動的具體要求)均一一表明。

幼兒園教案:環保3

一、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草,瞭解小草的多樣性。

2、認識有關愛護草坪的'標誌,知道要愛護小草。

二、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到野外尋找野菜,並拔2-3棵放入塑料袋。

2、蠟筆、紙張等。

三、活動過程

1、感知

1)說說各自帶來的小草是什麼顏色的?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用?他們是哪些小動物的食物?

2)帶幼兒進入可進入的草地,講講自己的感覺。

3)我們拔的野草和草坪上的小草一樣嗎?人們爲什麼要種那麼多的草?

2、學習“愛護草地“的有關標誌。

1)看一看、猜一猜,這些標誌表示什麼意思?

2)你還在哪裏看到過這些標誌?

3、畫標誌幼兒自己製作並張貼。

幼兒園教案:環保4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垃圾分類意識。

2、瞭解垃圾分類法,將其運用生活中。

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班級裏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有初步垃圾分類知識,瞭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3、感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活動重點:

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生活聯繫在一起。

活動難點:

垃圾桶標誌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出示垃圾桶標誌的圖片(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我們爲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2、設計垃圾桶標誌。

(1)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廚餘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誌。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誌。

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3、做好垃圾桶標誌後,玩“垃圾分類”遊戲。

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裏有大量的鉛。

4、延伸活動。

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運用到生活中。

幼兒園教案:環保5

一、活動要求:

1.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增強幼兒的體質。

2、培養幼兒的粗淺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娃娃城》裏有許多垃圾、三根不同高度的`平衡木。

2、相同高度的平衡木、小積木若干。

3、垃圾袋、垃圾箱。

三、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韻律操

1、聽好音樂跟着教師做運動。

2、動作有力,有精神。

3、指導個別幼兒動作到位。

(二)遊戲活動:撿垃圾

1、教師帶幼兒去娃娃城玩,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髒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情感。

2、這麼髒,怎麼辦呢?

3、提出撿垃圾的規則。

(1)老師這裏有許多垃圾袋,請你們把垃圾撿好後放在垃圾袋裏,扔到垃圾箱裏。

(2)記住廢紙放在一起,垃圾罐放在一起。

(3)幼兒活動老師檢查幼兒是否按照規則活動。

(三)感知討論:

1.今天,我們來玩平衡木,誰能告訴我,這平衡木是怎麼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範。

3、討論:

(1)看看他是怎麼走的?

(2)他的手是怎麼放的?爲什麼要伸手?

(3)仔細看看腳是怎麼站的?

(四)操作練習:

1、幼兒分散練習,教師指導。

2、教師根據幼兒的能力調節幼兒選擇不同高度練習。

3、提高幼兒不斷增加練習難度。

4、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地參加活動。

5、提醒幼兒擦汗。

(五)鞏固遊戲:

1、現在我們把這些垃圾都運走。

2、提出遊戲規則:每次只能運1——2袋垃圾;去的時候“獨木橋”上走,回來的時候從“小石頭”上走;運垃圾的時候注意動作,要兩側舉手才走得穩。

3.幼兒開始活動,教師指導。

(六)延伸活動:

(1)你們知道這些垃圾運到垃圾廠後有什麼用?

(2)廢紙,飲料罐它們又會變成什麼呢?

幼兒園教案:環保6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家中的生活垃圾,使幼兒產生“3R”思想。

2、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爲寶,保護環境。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注意觀察家中的生活垃圾,以畫畫的形式統計在一張紙上帶到幼兒園。

2、幼兒畫出自己家的垃圾種類,佈置“垃圾牆”。

3、說一說在家裏爸爸媽媽是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的。

4、請幼兒將自己家的垃圾帶來,分一分,看看哪些有用?哪些沒用,瞭解廢品的再利用方法。

5、帶領幼兒將廢品放到回收站。

6、知道在家中垃圾也要分類放,一些物品可以循環使用。

活動分析:

孩子們紛紛將自己家的生活垃圾帶到幼兒園,通過說一說,想一想,分一分,幼兒瞭解到一些物品可以循環使用,如小瓶子、易拉罐、小紙盒等;一些物品可以回收後再利用,如舊衣服、塑料、橡膠製品等。活動結束後,我們將這些廢品分類存放,並賣到了廢品回收站,使幼兒能夠親身感受到了物品的`再利用。另外,在與幼兒商量用廢品換回的這5元錢如何使用時,孩子們主動說要把這5元錢交給北京奧申委,支持北京申奧……孩子們的想法和行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幼兒對身邊的事關注了,並能將自己的行動與其緊密聯繫起來。小新聞欄目的開設對幼兒主動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空間。

幼兒園教案:環保7

活動目標:

1、知道鄱陽湖是我國和第一大淡水湖和最大的候鳥越冬地。

2、培養環保意識,養成保護自然環境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的風景圖片。

2、白鷺、蒼鷹、白鶴、野鴨等小動物的圖處。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53、練習冊。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動物的`圖處引出課題。

(1)教師拿出小動物的圖處。——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羣小客人,小朋友們,看看它們是誰呀?我們來向小動物們問聲好吧!

(2)幼兒自由觀察小動物圖片,瞭解小動物的名稱。

(3)請幼兒猜一猜小動物的家在哪裏?

2、教師請幼兒看掛圖,瞭解候鳥們的家——鄱陽湖。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裏就是小動物們的家——鄱陽湖。大家覺得這裏美嗎?

——幼兒看掛圖,瞭解鄱陽湖的環境及特點。

——小朋友們看看,大家看到鄱陽湖上都有什麼呢?

——師生共同討論,知道候鳥們的家在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在鄱陽湖自然保護區裏,住着許多小動物呢?你覺得小動物的家怎麼樣?小動物在這裏會怎生活呢?

——幼兒自由觀察、並講述。

教師小結: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這裏有很多的草地、溼地、還有湖泊,資源豐富。很多鳥類,特別是世界珍稀瀕危的物種都喜歡在這裏越冬呢!知道爲什麼嗎?因爲這裏沒有人破壞它們的家園,沒有人污染它們的家園,家園總是很美又很乾淨,鳥兒們都很喜歡這裏,所以很多的鳥兒每年到了冬天就會來這裏這過冬,快樂地生活在這裏!

幼兒園教案:環保8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垃圾對話”的內容,豐富詞彙:“發黴”、“變形”、“你推我擠”、“吵吵鬧鬧”。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給人類帶來危害。

2、鼓勵幼兒對變廢爲寶進行大膽想象,參與創造性的表演。

3發展幼兒的記憶力和表現力。

二、教學準備:

1、教師帶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體驗環境污染狀況。

2、創設環境:垃圾角

3、錄像帶一盒(大班幼兒對應的配戴各種垃圾進行表演)

4、舊報紙、酸奶杯、膠袋、紙盒、布碎等。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做掃垃圾的動作,出示充滿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課題。

教師引導:“小朋友看到我現在幹什麼呢?(掃垃圾)老師看到地面有這麼多垃圾覺得很不乾淨,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潔乾淨,把垃圾掃進垃圾筒裏,你們看垃圾筒裏面有這麼多的雜物廢品。噓,請小朋友們認真地聽一聽,他們說了些什麼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話”,豐富詞彙。

提問:

(1)剛纔有什麼垃圾在說話?

(2)舊報紙爲什麼會說自己還很有用呢?

(3)廢舊物品還能有用嗎?有些什麼用呢?

3、觀看大班幼兒的情境表演,再聽第二遍故事。

提問:

(1)你們看到馬路上的垃圾從哪裏來的?

(2)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垃圾?

(3)垃圾對人們有什麼害處呢?

(4)我們要怎樣減少垃圾,保護環境?

4、幼兒學習表演“垃圾的悄悄話”的故事情境。

先請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看,要求大膽地說出垃圾,說出的.垃圾的話,並啓發幼兒想像各種垃圾的動作,然後再請全體幼兒一起表演,分別配戴各種垃圾。最後請表演得最好的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欣賞,老師作最後小結。

5、活動結束:

教師引導:“小朋友,我們的活動室也有垃圾,這樣的環境乾淨嗎?現在請你們來當環保小衛士,把活動室的環境清潔乾淨。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環再用的舊物丟到垃圾筒裏,要把它收起來,下次老師要教你們廢物變寶的一種新本領。

附故事:

垃圾的悄悄話

人們把不用的、不想留下來的東西扔到垃圾桶裏,桶裏的垃圾越來越多,擠得喘不過氣,垃圾你推我擠,吵吵鬧鬧。

舊報紙說:“我的身體被菜汁弄溼了,發黴了,還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呢,難受極了。其實,我還很有用的。”

酸奶杯說:“實在太擠了,我的身體變形了。”

膠袋、紙盒、布碎也在輕輕地嘆氣:“哎,人們扔的垃圾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地球不知道變什麼樣了,真擔心。”

幼兒園教案:環保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樹木對人體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2.進一步瞭解環境保護與健康的關係。

3.教育幼兒要愛護樹木,從小確立“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點。

4.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美麗河山的情感,充分體驗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喜悅情緒。

活動一:環境佈置

師生共同製作牆飾“美麗的大森林”,幼兒人人動手在許多棵“樹上”貼樹葉。森林裏生活着許多小動物,人們也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快樂地生活着,透過牆飾資料,讓幼兒更直觀地明白森林、樹木對動物及人體的密切關係,是人類的好朋友。

活動二:參觀活動

1.參觀幼兒園內的.樹木,邊參觀邊介紹其名稱,以及他們的作用。

2.參觀街道、馬路邊的樹木,讓幼兒觀察其特徵並介紹他們的用途。“爲什麼路邊的樹木長得高又大?”

3.參觀小花園內的樹木,讓幼兒明白樹木的品種繁多及其功能和過冬方法。

活動三:常識活動

透過談話、觀看VCD等形式,介紹樹木對人體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遮擋陽光,給人們一片溫馨的綠蔭);

②藥用(可製作藥材);

③食用(有的果樹生長水果給人們吃);

5對環境的影響(淨化空氣,釋放氧氣,綠化環境等)。並幫忙幼兒記住3月12日是植樹節,以及周圍常見樹木的名稱。

活動四:語言活動

1.透過講環保小故事《愛護小樹苗》,讓幼兒明白保護樹木的方法。

2.透過誦讀兒歌《綠》(附後)等,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熱愛祖國美麗河山的感情。

活動五:音樂活動

組織幼兒學唱《大樹媽媽》這首歌,並採用歌舞表演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以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六:遊戲“答小記者問”

幼兒當小記者,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有關樹木方面的小知識,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印象。

1.你明白嗎?樹木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2.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3.我們怎樣愛護樹木?

4.你明白樹有哪些用途嗎?

5.你認識哪些常綠樹、哪些落葉樹?

6.樹是怎樣過冬的?

活動七:社會實踐活動“給樹葉找媽媽”

帶領幼兒到小花園內拾落葉,然後對照落葉看看是哪棵樹上掉下來的,就算幫樹葉找到了媽媽,鞏固幼兒對樹木特徵的認識。

活動八:延伸活動“比一比,誰能幹”

採用競賽形式,讓幼兒圍繞大樹念自己喜歡的兒歌,比一比誰唸的最好聽,評出優秀獎,可頒發小禮物。

幼兒園教案:環保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地球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性。

2、增強環保意識,知道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保護地球。活動重點:比較全面的瞭解認識到環境污染的知識。活動難點:把想法付諸到行動。

活動準備:

環境污染圖片,地球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地球圖片,導入活動主題。

1、出示污染環境的圖片。

師:這是什麼?地球上有什麼?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開心嗎?可是你看地球怎麼了?它的表情怎樣?

教師:我們的地球生病了,他很痛苦,因爲他很多地方都受傷害了。

二、出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讓幼兒瞭解垃圾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

1、出示垃圾的圖片。

師:有垃圾的地方會給人們什麼感覺呢?垃圾對環境有什麼影響呢?對人類、動物、植物有什麼危害呢?

2、幼兒討論回答。老師根據圖片簡單。

三、激發幼兒討論關愛地球的方法。

1、組織幼兒討論關愛地球的方法。

師:地球生病了,有了這麼多不好的想象,我們住在上面會怎樣呢?怎麼辦?如何幫助地球治病呢?

2、引導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地球危機的方法。

教師:儘量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不用一次性的紙巾,不用一次性的筷子等;可以再次使用的東西要再次使用,不要隨意扔掉;將垃圾扔在指定的.地方,不任意亂扔。

四、集體交流,。

1、剛剛我們想了許多方法。但地球之所以會生病,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是分不開的。我們如果要治好地球的病,就要從自己做起,然後還要告訴爸爸媽媽、鄰居、好朋友等許多人,讓大家一起注意自己的行爲。治好了地球的病,我們也就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了。

幼兒園教案:環保11

教學目標:

1.萌發幼兒想辦法控制噪音的興趣

2.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通過探索,引導幼兒想辦法減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教學過程:

一、幼兒傾聽噪音,導入教學

1.請助教老師隱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製造噪音,讓小朋友注意聽

2.提問:你聽到了一些什麼

二、引導幼兒進行兩種物品相碰撞操作

1.哪些東西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很吵很大?哪些東西相碰撞是發出的`聲音很小?

2.小組討論、講述自己的操作教學

三、引導幼兒分小組討論減少噪音

1.我們一起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可以減少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噪音?

2.啓發幼兒自選材料,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教學延伸:

讓孩子們找找我們的教室裏有什麼噪音,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請孩子們自己動手,將自己的想法用行動表示出來的方法,並相互交流。

幼兒園教案:環保12

活動目標:

萌發愛護水資源的情感,明白水被污染了,生物就不能生存

練習:鑽過70釐米高的障礙物。

重點:萌發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難點:能正確協調地鑽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掌握初淺的環保知識

(2)物質準備:鴨子胸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等同)、兩條長鬆緊帶、各色廢舊彩色印刷紙小魚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2―3倍)、小盆4只、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老師當鴨媽媽,小朋友當小鴨,鴨媽媽帶領小鴨聽音樂鍛鍊身體。複習遊戲“長高了,變矮了”(“長高了”起立兩臂上舉;“變矮了”立刻蹲下;“誰長得最高”叉腰原地雙腳向上跳數次)。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新動作

①幼兒自由地在鬆緊帶下玩耍後,說說在玩時遇到的問題。

②啓發幼兒進行討論:怎樣才能從鬆緊帶下順利經過

③得出動作要領:“雙膝彎彎,腰彎彎,低着頭兒鑽鑽鑽”進行兩次;

④幼兒邊念兒歌邊自由來回練習鑽;

⑤請個別幼兒示範,並講解重點:鑽時低頭彎腰,儘量不碰到鬆緊帶;

⑥幼兒繼續練習後,請幼兒成四列縱隊站在起跑線後;

2.遊戲“快快逃出污染區”

①講解遊戲玩法:遊戲開始,每隊的第一位幼兒出發,依次鑽過兩條鬆緊帶後,跑到河邊抓一條魚,然後鑽回來將小魚放入各組的臉盆內,等到把小魚抓完後,小鴨自由自在地跳下水去游泳,等到教師敲小鈴發出警報聲:“不好了,遇上污染區了,快快逃離!”小鴨立刻從原線路鑽過障礙物逃回到起點。

②幼兒遊戲,教師強調遊戲規則:小鴨務必從原線路回到,要求不能碰到鬆緊帶;逃離時不推不擠,不和同伴碰撞。

三、結束部分

1.師:“能幹的小鴨們逃離了污染區,要是不及時逃離,會發生哪些後果呢爲什麼會有污染區”

2.幼兒自由討論。

3.教師小結:“小鴨們逃出了污染區,真是很幸運,所以我們大家就應攜起手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讓我們的小鴨在清清的水裏快樂地長大。一齊跳個舞慶祝一下,好嗎”

4.放錄音,教師帶領幼兒跳歡慶舞。

【延伸活動】

1.提醒家長帶領幼兒在各自居住的小區周圍尋找污染區,探詢被污染的原因。

2.帶幼兒到園內的游泳池邊,展開討論:怎樣才能持續池水的潔淨而不受污染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基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很難以說理的方式來說服他們愛護水源,孩子也不瞭解水被污染的後果。透過本次活動,自然地將環境教育融入健康活動,在幼兒練習鑽的過程中能夠簡單而自然地滲透環境教育。本次活動設計側重於幼兒愛護水資源情感的萌發,以小鴨爲線索來貫穿始終,透過小鴨鍛鍊、捉魚、逃離污染區等情節來吸引幼兒,讓幼兒在快樂的體育遊戲活動中構成愛護水源、保護生物的'環境意識。

二、活動效果該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用心性和主動性,自始至終孩子們都持續高漲的活動興趣,尤其是遊戲“快快逃出污染區”的順利進行,既讓幼兒快樂地練習鑽的動作,又讓幼兒明確了水被污染後生物就不能生存的道理,讓年齡最小的小班幼兒在遊戲過程中自然地理解環境教育。延伸活動的設計很合理,貼合幼兒實際生活的需求。

幼兒園教案:環保1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分類,讓幼兒進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並理解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

2、發展幼兒的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遊戲磁帶;

2、各種動物卡片、掛飾若干;

3、動物的家背景圖4張。

三、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根據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並理解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

四、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以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獅王辛巴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評:以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引題,易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引題話語簡短,目的性強,爲幼兒進入後面的活動做了鋪墊)

2、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特徵嘗試分類。

①師: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會怎樣給動物分類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嘗試分類。

②幼兒分組操作圖片,嘗試給動物分類。

③各組幼兒相互交流分類的理由,教師引導幼兒比較家禽、飛禽、家畜、野獸的異同。

(評:需求和興趣是使認知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分類,則給幼兒一個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讓幼兒分組操作讓幼兒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3、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總結概括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並形成概念。

(評:在幼兒自由探索的基礎上,再次讓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有個清晰的認識,進行概念上的提升。)

4、幼兒操作動物圖片,進行分類調整。

(評:幼兒的認知特點是:聽過就忘記了,看過就記住了,做過就理解了,在幼兒形成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的基礎上,讓幼兒再次進行分類,加深了幼兒對概念的`理解。)

5、引導幼兒根據已往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與家禽、家畜、飛禽和野獸有關的知識,並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①師:除了這些動物,小朋友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屬於哪一類?

②師: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

(評:人和事物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在這一環節,通過幼兒間的相互交流和教師的適時點撥,讓幼兒明白,在這世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我們再不愛護它,就會失去它們。激發了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6、遊戲:動物找家

玩法:設置遊戲場景。第一遍遊戲:一名幼兒扮演獵人,其他幼兒掛胸飾扮演各種動物,音樂響起,

幼兒隨着音樂做相應動物的模仿動作,獵人來時,“動物”趕緊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遊戲:幼兒互換胸飾,增設駱駝、鱷魚、蝙蝠等幼兒難以歸類的動物,增加遊戲難度。

(評:教師以遊戲身份介入遊戲中,既便於觀察幼兒,又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遊戲中幼兒又進一步鞏固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認識。另外,在第二遍遊戲中,教師又增加了駱駝、鱷魚、蝙蝠等難以歸類的動物,再一次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

7、知識擴展

觀看《動物世界》多媒體課件,豐富幼兒有關動物的知識,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動物奧祕的慾望。

8、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動物奧祕的興趣。

(評: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瞭解到這個世界無奇不有,動物世界如此奇妙,多媒體課件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激發了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讓人感覺活動雖然結束了,可意猶存。)

幼兒園教案:環保14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愛心和環保意識。

2、幫助幼兒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使幼兒明白,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3、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細微處入手開展環保活動,學習評價故事中的角色行爲。

教學方法

1、教師通過觀看圖片來講解環保的重要性,並帶領幼兒互動。

2、通過多媒體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瞭解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準備多張污染水資源和原始生態環境的圖片。

2、準備一杯清水,一杯污染的水。

3、利用多媒體播放故事課件。

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和故事內容,培養幼兒環境保護的意識;

難點是如何讓幼兒知道水污染對人、動物和環境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設計疑問。

教師帶領幼兒利用多媒體課件觀看小魚在長江裏面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接着畫面上小魚由於喝了受工廠排除來的污水,劇烈的掙扎,最後泛白肚子。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向學生提出疑問:長江裏面的小魚是怎麼了?爲什麼會死去?並帶領幼兒找出殺害小魚的主要因素。

(二)聽故事

教師在帶領幼兒看完多媒體課件後,給幼兒講述黑貓警長查辦笨笨熊工廠污染環境的故事。

教師在講完故事之後,向幼兒提問笨笨熊的做法對不對?並說出答案。

(教師小結:原來是笨笨熊的工廠生產排出有毒的廢水不經過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害的小魚失去了生命。)

(三)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幼兒播放附近的沒受污染的和受污染河流的錄像。然後出示圖片,講解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森林嚴重砍伐。2、農藥和化肥。3、工廠的廢水。

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染的水給幼兒做比較,並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區別和危害。

(四)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該怎樣保護水資源?

總結幼兒力所能及的做法,讓其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如:

(1)節約用水

(2)愛護花草樹木,在植樹節的時候多植樹。

(3)建議父母使用環保物品,並教導他們要有環保意識。(例如垃圾分類處理)

(五)活動延伸:開展“環保寶寶”競賽活動。

說課稿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我們人類只有一個可以升息的地球,然而這個地球正被人類製造出來的污染物所威脅着。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地球。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水,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水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水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對“水”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爲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保護水資源》。

二、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爲幼兒的'終生髮展作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水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珍惜水資源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增強幼兒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3、通過看看、說說、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爲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爲活動作了以下準備。1、2杯水和多媒體課件

2、多張污染水資源和原始生態環境的圖片

3、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四,說教學法:

主要應用以下教學法:一、情景體驗法: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性。二、引導教法:教師在帶領幼兒看完多媒體課件後,給幼兒講述黑貓警長查辦笨笨熊工廠污染環境的故事。增強幼兒對保護環境的意識。三、對比法:教師可以拿出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染的水給幼兒做比較,並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區別和危害。

幼兒園教案:環保1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釣魚杆,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體育器材。

3、電話機(玩具)、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

(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

(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河和×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

?誰能替小貓想辦法

(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

(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課程結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