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大班社會《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教案

本文已影響 3.71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社會《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社會《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教案

大班社會《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教案1

活動名稱:

大班社會活動《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活動目標:

1.欣賞、瞭解藏族、蒙古族、壯族地區著名的自然風光及風土人情。

2.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瞭解的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風光及民俗文化。(難點)

3.感受祖國風光的美麗,欣賞、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有關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風景的視頻和圖片。

2.音樂:《天路》、《賽馬》、《山歌好比春江水》

經驗準備:

幼兒的旅遊經驗、對少數民族地區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有關資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動過程:

1.創設“藏族遊”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風土人情。

(1)幼兒隨教師乘坐“青藏鐵路”去拉薩,ppt播放圖片,引導幼兒欣賞“窗外”的風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風光。

(2)由配課教師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達,邀請幼兒一起跳鍋莊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熱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討論青藏高原的瞭解。

提問:青藏高原的風景有什麼特點?哪裏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結:青藏高原的天藍雲白,雪山連綿,布達拉宮壯觀雄偉、珠穆朗瑪峯爲世界第一高峯。

2.播放視頻“青藏鐵路是怎樣煉成的”,引導幼兒加深對青藏高原的瞭解,知道青藏鐵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對藏族人民的重大意義。

提問:通過這個視頻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鐵路的修建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想對工人叔叔說些什麼?

小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氣稀薄,人們隨時會因爲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們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將青藏鐵路修建完成,他們是祖國的驕傲!

3.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瞭解蒙古族地區的遼闊景色及風土人情。(1)在歡呼聲的音樂中,引發幼兒猜想,引出那達慕大會。引導幼兒“聽,人們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

隨即出示圖片“摔跤”引導幼兒觀察,引發幼兒對蒙古族人民的活動的探究。

(2)播放視頻“那達慕大會”,幼兒分組交流,教師梳理提升。提問: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愛哪些運動?

小結:蒙古大草原一望無際,牛羊成羣,萬馬奔騰。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的傳統節日,有騎馬、摔跤、射箭三項競技項目。

(3)出示弓箭、馬杆、五彩項圈等道具,播放《賽馬》,幼兒參加“那達慕”大會,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動的有趣。

4.出示“對山歌邀請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體驗壯族地區風景及文化。

(1)通過ppt出示邀請函,引發幼兒對壯族風情的探究興趣。

提問:“誰發來的邀請函,邀請我們去對山歌?“你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幼兒進行自由表達。

(2)播放桂林山水的視頻,引導幼兒觀看、講述和分享。

幼兒自由講述分享,老師進行提升小結:“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態各異,灕江的水又清又靜,江上倒影,靜美如畫。

(3)欣賞“對山歌”,感受壯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劉三姐和二郎哥對山歌的經典片段,引導幼兒瞭解對山歌是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唱歌,開頭要託長腔“喊山”,以引起別人注意。

(4)幼兒學唱對山歌,體驗對山歌的有趣。

請男孩和女孩站在兩個“山頭”,隔着灕江水進行對山歌活動。

鼓勵幼兒進行歌詞創編,讓幼兒在欣賞和創造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壯族風情的理解。

(5)幼兒隨教師邊唱山歌、邊划船參加“對山歌”活動,離開教室。

活動延伸

在班級創設“民族大舞臺”、“民族風情村寨”等區域,引導幼兒加深對少數民族民族風情的瞭解,提供幼兒展示平臺。

課後反思

1.關於幼兒經驗缺乏的難點解決。

由於活動前對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做了充分的瞭解,因此通過活動前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相關民族的資料、區角材料的提供,使孩子們在活動前獲得了部分相關民族的信息,爲活動的展開做了良好的經驗準備,這是活動得以順利展開和孩子們充分參與、表達的前提。但是孩子們收集到的是相對零散的經驗,形式上大多是通過圖片、視頻的認知了解,缺乏參與性,因此在活動中,我以“民俗之旅”爲線索,以“歌”爲媒,以鐵路、馬、船等當地特色的出行工具爲“過渡”,引導幼兒在唱唱、跳跳、看看、說說、比一比、演一演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感受了解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這些遊戲情境的設置並加上多媒體視頻和音頻結合的效果,使孩子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幼兒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感受祖國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豪。

2.關於教師主導仍然較多的思考。

爲了讓孩子們獲得更加直觀的瞭解、更好的遊戲體驗,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以“旅遊”爲線,以“導遊”的身份引導和參與孩子的活動,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很好地帶動幼兒參與活動,獲得較好的認知、體驗,但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以教師爲主導的場面,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走流程,相對缺乏自主探索的機會。爲此我反思,應該在什麼環節加以放手?怎樣創設更加自由自主的氛圍讓孩子更好地表現自己?如何通過更豐富的材料的提供爲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在下一步的構想中,我將將這些理念融合到我的教育活動中,充分的尊重幼兒,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更好地體現“兒童本位”的教育觀。

大班社會《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教案2

活動目標

1、願意和農家的小朋友、家人交往,懂得做客的禮貌。

2、觀察、討論、感受農家與城市家庭的區別。

3、體驗做客的快樂,願意接受新鮮事物。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聯繫好要去做客的農家,瞭解路途情況,最好3—4家,幼兒分組去做客。

2、準備去農家做客的小禮物,如小文具、圖書等。

活動過程

一、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欣賞農村的風景。

1、幼兒和老師一起走在去農家的鄉間小路上,欣賞農村的風景,有說有笑。

2、自由暢談: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和城市有什麼不同?

二、在農家做客,大方交往、禮貌待人。

1、到達農家,熱情與農家小朋友、家人打招呼,相互自我介紹。

2、幼兒贈送自己精心準備的小禮物,文具、圖書等。

3、品嚐農家準備的招待小朋友的水和食品,大家自由交流,相互問問彼此感興趣的問題。

三、參觀農家,感受農村生活與城市的不同。

1、在得到農家的允許下,自由參觀農家的設施、房屋內外、飼養田地等。(通常農家的屋內設施比較簡單、有自家的院子,院子裏有自家養的雞、狗、豬等,種植的青菜、韭菜、豆子等)

2、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觀察、去操作,如觀察用柴火燒飯的大鍋竈、觀察水井、豬圈、餵雞、摘豆子等。

3、自發討論:農村的生活與城市有什麼不同,哪些是農村有的,哪些是城市看不到的.等。

四、在農家遊戲,愉快告別。

1、幼兒與農家小朋友在院子裏一起玩耍、遊戲,相互學學各自會玩的遊戲。

2、與農家小朋友、家人告別,告訴對方做客很開心,表達感謝。

活動延伸

1、將去農家做客的所見所聞,在區域遊戲中表現出來,如生活區練習《剝豆子》,建築區搭建《農村的房子》等。

2、完成《去農村我看到的……》調查表,內容有動物、植物、房屋、道路等。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大班社會《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初步瞭解常見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

2、能在遊戲過程中產生對學習文字的興趣。

3、激發幼兒繼續對少數民族探索的慾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民族娃娃圖片、少數民族的文字等。

活動過程:

1、自主探索:

(1)民族娃娃圖片創設於環境中,引導孩子自由觀察不同民族娃娃特點。

(2)個別交流:你知道哪個民族娃娃?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2、娃娃找家:

(1)出示文字圖片。幼兒看看認認。

(2)幫助民族娃娃找到自己的家。

幼兒找自己的喜歡的娃娃,講出是哪個民族的,再送回家。

(3)幼兒互相檢查覈對。

3、經驗提升:

(1)瞭解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

(2)少數民族的娃娃服裝和我們不一樣,還有哪些不一樣呢?

活動反思:

本節課從幼兒的生活入手,讓幼兒有話可說,初步感知家,自然引入。接下來抓住幼兒喜歡幫助別人這一特點,讓他們幫助小動物,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想說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課堂氛圍熱烈活躍;參與活動讓幼兒從說到行動,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突出重點;拓展延伸訓練了幼兒的發散思維及想象能力。結束環節即緊扣課題又和諧自然。

大班社會《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教案4

活動目標:

1、懂得有禮貌地、專心地與他人交談。

2、學習用"家中有……""因爲……所以……"等句式,表達自己對同伴、鄰居家中的一些發現。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到同伴、鄰居家做客的經驗,懂得大方、主動地與鄰居交談,不亂動他人的東西,言行要文明,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等。

(2)事先請家長參考親子手冊《到鄰居家做客》,協助拍攝幼兒到同伴或鄰居家做客的錄像或照片,主要突出鄰居家的環境、幼兒與鄰居之間的交談過程;或幼兒自己以繪圖方式記錄同伴和鄰居家的基本情況。

2、物質準備:家長拍攝的幼兒做客的錄像。

3、材料配套:親子手冊《領域活動·到鄰居家做客》。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提問:你喜歡到同伴或鄰居家做客嗎?到同伴或鄰居家中,你會怎麼做?

(2)小結:到鄰居家中應有禮貌,主動與人交談,不亂動鄰居家中的東西。

2、觀看錄像,瞭解所聽到的內容。

(1)提問:錄像裏講了誰去了什麼地方做客?他是怎樣和鄰居交談的?

(2)幼兒觀看錄像,引導幼兒認真傾聽錄像中的交談,懂得要有禮貌地、專心地與人對話。(如果無法拍攝到談話的現場,也可拍攝環境,讓幼兒在現場介紹自己到鄰居家做客的過程;提醒其他幼兒認真聽。)

(3)小結:到同伴或鄰居家中做客是一件快樂的事,可以和同伴一起玩玩具、聊天。

3、圍繞話題,分享做客趣事。

(1)提問:你到過誰的家裏做客?同伴或鄰居家中有些什麼人?家中有幾個房間?在鄰居家中看到什麼有趣的事?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與大家分享你做客的趣事。

讓幼兒學習用"家中有……"的句式向同伴介紹。

(2)進一步引導幼兒圍繞談話主題,有順序地清楚介紹自己做客的過程,如:到同伴或鄰居家中,你有什麼發現?家中的什麼佈置很吸引你……

4、分享交流,進一步明確做客談話的方法。

(1)請個別幼兒講述,可結合自己記錄的圖示或拍攝的老少爺進行介紹。

(2)教師提醒幼兒要有序、清楚地講出自己做客的過程,以及與主人交談的話題或自己在主人家的發現;引導幼兒使用"因爲……所以……"等句式談話,如:因爲鄰居家佈置得很漂亮,還有許多小玩具,所以我特別喜歡到鄰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

(3)小結:做客應有禮貌,心地一人對話,與主人談話的內容要具體清楚;向同伴介紹自己做客過程中的發現要清楚、有序。

活動延伸:

1、教師可事先指導家長制定活動的計劃,必要時可與較熟悉的鄰居事先溝通,取得鄰居的配合。

2、區域活動:在語言區中提供幼兒做客的照片或記錄圖等,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做客的過程和在鄰居家的發現。

3、家園共育:可多帶幼兒到同伴家中做客,或參加家庭假日小組活動,鼓勵幼兒嘗試與不同的對象進行交談。

4、領域整合:

(1)可結合繪畫等形式,引導幼兒記錄下自己做客的過程和發現。

(2)在角色遊戲中,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到娃娃家做客,學會禮貌交談。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