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錦集8篇

本文已影響 2.14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錦集8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學習新的詞語悶悶不樂、安慰等。

2、學會幫助別人、關心別人。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彩虹圖片

2、《七彩蝦》ppt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喜愛,願意傾聽故事。

1、猜謎語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一猜?

謎語一:一座七彩橋,白雲上面飄,平時不見面,雨後才見到。彩虹是什麼樣子的?

師:小朋友們真棒,對啦,就是彩虹,你們看看彩虹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呀、形狀呀等很多方面。)師:剛纔小朋友說了很多彩虹的特點,像拱橋、有七種顏色等……小朋友們想一想,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像彩虹?(拱橋、香蕉、蝦等)還有一個謎語,小耳朵聽好哦!

謎語二:駝背老公公,鬍子亂蓬蓬。生前穿青衣,死後披紅襖。;本文(噢,是蝦子)今天呀,老師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七彩蝦》,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裏彩虹和蝦公公發生了什麼事,故事中還有誰?

二、聽故事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幼兒傾聽,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第一次)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的七彩蝦是什麼?

2、第二次傾聽故事(重點引導幼兒從情感方面理解故事)七彩蝦什麼時候會出現?誰把自己變成了一條七彩魚?他爲什麼要變?

3、第三次聽故事

(1)引導幼兒討論:體會幫助、關心別人的情感。

①小青魚是什麼時候背蝦公公到河面上去的?當時小青魚是怎麼對蝦公公說的?哪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②蝦公公看見了什麼?(出示畫面)蝦公公把彩虹當什麼了?

③彩虹不見了,蝦公公是怎麼說的?他的心情怎麼樣?哪個小朋友學蝦公公的語氣說一說?

④師:小青魚看到蝦公公傷心的樣子,心裏怎麼樣?它又是怎麼做的呢?

三、討論

1、組織討論:你喜歡小青魚嗎?爲什麼?

師小結:因爲小青魚幫助別人、關心別人、富有同情心、尊敬老人

2、你在生活中是怎樣對待老人的?

師:小朋友說得很好,老人年齡大了,行動不方便,許多事情不能自己來做,小朋友你們可以幫助它們,把你見的新鮮的事情告訴他們,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帶老人出來玩,尊敬他們。

四、結束活動延伸:根據故事情節繪畫。

1、畫出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徵(小青魚、蝦公公)。表現故事情節:蝦公公遊不動了——小青魚來了——蝦公公看到了彩虹——蝦公公想去和七彩蝦聊天——小青魚變成七彩魚陪伴蝦公公。

2、提問:蝦公公、小青魚後來怎樣了?鼓勵幼兒大膽地創編不同的故事結尾。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瞭解它們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初步瞭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做事的經驗感受。

2.物質準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遊戲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瞭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你認爲誰的本領大?

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角色對話,初步瞭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裏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纔的故事你認爲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師續講故事第二段,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1.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2.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爲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

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表演故事。

2.重點啓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

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問:在幼兒園裏做遊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

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析《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遇到困難想辦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爲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綱要》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學習角色對話對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爲此,本活動對故事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活動中,運用課件呈現賞析故事、猜測討論解決困難、角色體驗理解內容、情感對比明晰道理、關注生活提升經驗的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僅僅獲得語言經驗的積累,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多媒體具有聲畫並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創設幼兒喜歡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動畫演示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根據中班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們依據故事內容,通過課件的演示,生動地表現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過程,讓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不僅有助於幼兒模仿,還有利於幼兒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再現生活掠影,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利用ppt展示幼兒生活中團結友愛、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間,幫助幼兒回憶、發現生活當中處處體現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有效提問,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提問是支持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提問的教學手段,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爲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開放性提問。活動中,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故事情節發展的轉折處停一停,拋給孩子們開放性的問題,活躍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如:"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這樣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使幼兒有話樂說、勇於思考,更能有效地促進師幼間的互動,也能帶領幼兒走進作品,與作品產生共鳴。

分析性提問。針對故事的發展脈絡及角色的情感變化,提出分析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如:"爲什麼小猴和梅花鹿一開始沒有摘到果子,後來摘到果子了?"通過這樣的問題互動,能夠引發幼兒根據情節分析問題。

遞進性提問。活動開始提出"誰的本領大"這個問題,意在引發幼兒說出自己的認識;在分段講述中,再次出現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體會理解有些事情僅憑個人的本領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過程中,第三次提到"誰的本領大",意在引導幼兒理解合作本領大的道理。三個相同的問題,體現了問題的遞進性,也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3.體驗式學習,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美國行爲主義教育學家庫伯提出的體驗式主動學習理論指出:"幼兒是在體驗中獲得感知,提高認識經驗的。"過程性的體驗和感受,不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角色的心理變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我們運用模仿、表演遊戲等形式,啓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過程中,理解它們着急的心情;通過模仿角色對話,從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幼兒回憶,提升幼兒合作的經驗中班幼兒是合作意識萌芽的階段,也是培養合作性的關鍵期。喚起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爲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裏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在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一、活動名稱:

快樂的蛋寶寶。

二、活動目標:

1、嘗試在圓形的基礎上建構橢圓形,能區別出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

2、能用一種顏色建構橢圓形。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了橢圓形和圓形、已學過插空心圓。

2、物質準備:各色雪花片、範例。

四、活動過程:

1、觀察圓形與橢圓形,區別其不同之處。(出示空心圓形和空心橢圓形的範例)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他們有什麼不同?

2、討論建構方法。(願意用語言表示。)

提問:怎樣把圓形變成橢圓形?

請個別幼兒上來進行嘗試,將空心圓形變成空心橢圓形。

3、幼兒建構,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用一種顏色建構,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建構出蛋寶寶的手腳。

4、評價。

自由評價:向別人介紹自己將空心圓形變成空心橢圓形的方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知道要關心老人。

2、通過觀看情景表演的方式,感知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3、能與同伴合作輪流抓癢癢,體驗抓癢癢的感受和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和一位小朋友排練兒歌情景表演。

2、扮演奶奶的道具,例如:頭巾、眼鏡等。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故事表演,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誰?對了,我是老奶奶,哎喲!我的背後癢癢了,讓我自己來抓一抓吧,哎,夠不着,抓不到怎麼辦?

幼兒:奶奶彆着急,我來幫你抓癢癢。

幼兒邊念兒歌邊根據兒歌內容表演相應的抓癢動作。老師配合表現奶奶笑哈哈的樣子。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你看見了誰?他們在幹什麼?

(2)教師:小寶寶爲什麼要幫奶奶抓背?他是怎樣幫奶奶抓背的?奶奶高興嗎?

3、再次欣賞兒歌表演。

4、看錶演兒歌,鼓勵幼兒跟着小朋友一起朗誦兒歌。

5、學習表演兒歌《抓癢》。

啓發並鼓勵幼兒根據每一句兒歌的內容,嘗試探索用身體動作表演兒歌。教師:奶奶年紀大,背癢沒辦法,做什麼動作表演呢?……

帶領幼兒完整地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重點引導幼兒感知練習:輕輕地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地抓癢癢。

6、感知體驗抓癢癢的身體反應,體驗癢癢的樂趣。

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抓到胳肢窩,奶奶就笑哈哈呢?

教師:你知道抓哪裏會有癢癢的感覺?你知道怎樣抓會有癢癢的感覺呢?幼兒與同伴相互抓一抓癢癢,探索感知抓癢癢的奇妙感受,提醒幼兒注意動作不要太重,以免傷寒對方。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抓癢的感受,交流抓癢癢的經驗。

7、教育幼兒關心老人。

教師:小寶寶真可愛,奶奶背癢能主動關心她,小朋友,你在家裏也關心老人嗎?你是怎樣關心他們的?

欣賞教師表演歌曲《好娃娃》。鼓勵幼兒也做個關心、尊敬老人的好娃娃。 活動開始時教師與幼兒表演兒歌內容,引起幼兒的興趣。活動中讓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上的畫面,讓幼兒看圖瞭解兒歌內容,傾聽教師朗誦兒歌。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繪本《先有蛋》描述了蛋變成雞、小蝌蚪變成青蛙、種子變成花朵、毛毛蟲變成蝴蝶……《先有蛋》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還蘊涵了對“生命起源和變化”的審美感知。通過繪本學習,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習聯繫前後頁講述動植物或事物的變化過程,同時引導幼兒用“先有……然後纔有……”的句式將些簡單的科學現象說清楚。

其次,繪本中隱藏着有趣的洞洞,幼兒會發現圖像構成和變化的“祕密”、事物之間的奇妙聯繫。如同一個洞洞既是“雞蛋”又可以是“小雞”的身體;既是“毛毛蟲”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這些“部分”與“整體”的變化中,幼兒感知了生命的成長和變化,理解了“洞洞”中的豐富意義,由此也可以培養幼兒有意識地觀察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閱讀,能夠聯繫畫面的前後頁運用“先有……然後纔有……”的句式講述事物的變化過程。

2.閱讀繪本讓幼兒感受生命起源和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繪本《先有蛋》入手一冊(後半部分從字的變化開始用夾子夾住)。

2.繪本封面蛋形鏤空處,製作能轉動的環形紙條(紙條上有問號、蛋、小蝌蚪等圖樣)。

3.與繪本相同的圖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後纔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解讀故事名字

1.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

2.問號代表什麼?

3.教師小結:問號代表其中有許多問題和變化,要我們自己去尋找、發現。

【設計意圖: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封面上的環形紙條轉動到問號處,引導幼兒解讀“先有”,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感知到繪本當中的內容是會變化的,從而引發幼兒閱讀的願望及好奇

心。】

二、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第一部分

關注點:

引導幼兒發現繪本畫面前後頁的聯繫,鼓勵幼兒運用“先有……,然後纔有……”的句式講述動植物變化的過程。

幼兒能否發現圖像構成和變化的“祕密”。

1.閱讀前提問:請你們仔細閱讀,等會兒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2.幼兒自主閱讀。

3.交流講述:

(1)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兒發現動植物的變化。

幼兒講到哪幅圖,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圖片。

(多數幼兒會講述自己看到的內容,但有的幼兒只講述其中的一幅圖片,針對這個現象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追問:“你看看小雞這頁的前一頁和後一頁上面分別有什麼?”這樣幼兒就會將前後頁內容聯繫起來。教師要注意同時將動物的變化過程呈現在幼兒的面前。)

原來,前後幾頁的畫面內容是有聯繫的,它們能告訴我們一個有趣的變化過程。

呈現先有蛋,然後纔有母雞;先有小蝌蚪,然後纔有青蛙;先有種子,然後纔有花朵;先有毛毛蟲,然後纔有蝴蝶的變化過程。

(幼兒尋找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梳理,引導幼兒發現動植物的變化過程,鼓勵幼兒運用“先有……,然後纔有 ……”的句式講述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積累相關的科學經驗。)

(2)發現書上的“洞洞”。

提問:一起來看看這個“洞洞”, 它們一會兒變成了什麼?一會兒又變成了什麼?

教師小結:同一個“洞洞”既是雞蛋又可以是小雞的身體;同一個“洞洞”既是毛毛蟲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尋找講述這些“部分”與“整體”的變化過程中,讓幼兒感知洞洞變化的有趣,進一步培養幼兒有意識地觀察的能力。)

【設計意圖: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發現加以引導,如幼兒先發現洞洞的變化。教師就可先引導幼兒一起觀察洞洞的有趣,然後講述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等。】

三、閱讀第二部分,引導幼兒講述不同事物的變化

剛纔我們發現了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猜猜接着還會出現其他什麼有趣的變化?

1.幼兒自主閱讀。

2.引導幼兒一起邊看邊講述第二部分。

(引導幼兒一起邊看邊講述字的變化、顏料的變化,感受事物的奇妙變化過程,拓展視野。)

3.感受動植物的輪迴變化。

原來生命是那麼的奇妙,它會發生許多的變化。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1)幼兒互相討論。

(2)教師貼出:蛋→小雞→母雞的輪迴圖。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許多事物是輪迴變化的。)

四、爲小故事取名字

1.每個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小故事,你覺得這個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麼呢?

2.引導幼兒爲小故事起名字,並抽拉紙條到相應的小故事處,如有關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

【設計意圖:此環節與開始部分相呼應,幼兒在瞭解繪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自己看到的變化編不同的故事名字。】

五、拓展延伸

1.結合生活經驗,講述自己發現的周圍生活中的變化。

2.在區角活動中將自己發現的變化做成一本洞洞書。

點評

1.繪本與科學教育的有機融合

借用繪本故事中有趣的畫面,讓幼兒在情境性的閱讀過程中體驗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圖文並茂的繪本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閱讀能幫助幼兒逐漸形成穩定的探究能力。此外,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瞭解了一些動植物、事物的變化過程,無形中也提高了幼兒的科學能力。

2.教學具材料的巧妙運用能激發幼兒探究的願望

活動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教學具,有意識地將封面上的環形紙條轉動到問號處。教師還讓幼兒爲每個動植物的變化起一個小故事的名字,引導幼兒解讀“先有”等,這些都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感知到繪本中的內容是會一直變化的,從而引發他們閱讀的願望及善於提問的好奇心、探究願望。

3.關鍵經驗的把握能有效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兒閱讀能力的核心經驗之一就是要能夠看畫面的前後頁信息,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等。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追問:“你看看小雞的前一頁和後一頁上面分別有什麼?”這樣幼兒就會將前後頁的內容聯繫起來。而後當幼兒再閱讀下一個變化時,他們就會完整地講出自己所看到的整個變化過程。這樣的啓發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主要對話,學習字詞:亮堂堂、悶、熱鬧。

2、嘗試看圖說出故事中小姑娘和小動物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分角色進行簡單對話表演。

3、感受與好朋友共同分享的快樂。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多媒體課件。

2、小姑娘、小羊、小鳥、小狗、小猴卡片、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導入故事

小朋友家裏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呀?(平房、樓房)老師這也有一座小房子,是什麼顏色的呢?(金色的房子,紅的牆,綠的窗)

師: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金色的房子》。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分段欣賞故事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第一段。

(1)故事裏都有誰誇小姑娘的房子?(小羊、小鳥、小狗和小猴)

(2)它們是怎樣誇小姑娘房子的?(小姑娘,您好,您那金色的房子真漂亮,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學習詞語:亮堂堂)。

(3)小姑娘聽了小動物們的誇獎心情怎麼樣?(真高興,並和小動物們在草地上一起唱歌跳舞)

2、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第二段。

(1)小動物想做什麼?它們是怎麼說的?(小姑娘,讓我進去玩玩吧!)

(2)小姑娘爲什麼不願意讓他們進房子裏玩?

(對小鳥說:不行,你撲棱撲棱地亂飛,會把我的房子弄髒的`!)

(對小狗說:不行,你汪汪汪地亂叫,會鬧得我睡不着覺的!)

(對小猴和小羊說:那更不行,你們啪嗒啪嗒地亂跑,會把我家的地板踩壞的!)

(3)小姑娘不讓小動物進金色的房子玩,最後她開心嗎,爲什麼?

小結:原來一個人在家是那麼的沒勁,和朋友在一起纔會快樂。

3、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第三段。

(1)小姑娘一個人在房子裏的感覺怎麼樣?(悶極了)爲什麼願意小動物到她家玩?動物們在草地上玩得正熱鬧呢。學習詞語:熱鬧)

(2)大家一起玩?小姑娘的心情怎麼樣?

三、整體欣賞故事,瞭解小姑娘態度轉變的原因

1、開始小姑娘不讓小動物們去房子裏玩,那麼她一個人在房子裏快樂嗎?(不快樂)

2、最後小姑娘後來邀請小動物們到房子裏玩,那麼她們在房子裏快樂嗎?(快樂極了)

小結:小姑娘和小動物們一起在金色的房子裏玩得多開心呀,只有懂得和朋友們分享,纔會獲得更多的快樂,我們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與他人分享,在分享中收穫快樂。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內容,學說主要對話

活動延伸:

角色區表演故事。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瞭解小狐狸不開心的原因,懂得朋友之間應該友好、相互幫助。

2.在活動中體驗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

3.瞭解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的過程,感受其辦法的獨特。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狐狸”,引出故事。

看看這隻小狐狸開心嗎?猜測狐狸不開心的原因。

二、觀察講述,瞭解原因。

1.欣賞畫面一,瞭解小鴨子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問:小狐狸對小鴨做了一件什麼事情?

小狐狸這樣做對嗎?(自由講述)

小結:小狐狸捉弄了小鴨,小鴨子再也不願意和它交朋友,所以離開了它。

2.觀察畫面二,講述小兔子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問:小兔子和狐狸做好朋友了嗎?請你說說原因。

小結:小狐狸不僅捉弄了小鴨,還捉弄了小兔子,所以小兔子也不願意和它交朋友,離開了它。

3.觀察畫面三,知道小刺蝟不和狐狸做朋友的原因。

提問:小刺蝟遇到了什麼困難?

小狐狸怎麼做的?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小狐狸不僅捉弄朋友,還在朋友遇到困難時嘲笑朋友,誰也不願意和它做朋友。

4.瞭解小狐狸不開心的原因。

沒有了朋友,小狐狸會覺得怎樣?(很孤獨,很難過,很寂寞……)

沒有朋友的小狐狸感到特別孤獨、寂寞,連說話的人也沒有,所以它很不開心。

三、在遊戲中體驗有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你們有沒有朋友?平時和朋友是怎麼相處的?和朋友會玩什麼遊戲呢?怎樣玩遊戲?

(幼兒自由講述)

朋友在一起可以玩很多遊戲,玩的人越多越開心。

小狐狸看到你們和朋友玩得這麼開心,你覺得它現在會怎麼想?

四、欣賞畫面,瞭解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的過程,感受其辦法的獨特。

集體討論:如何幫助小狐狸重新找回朋友。

欣賞故事,瞭解小狐狸找回朋友的獨特辦法。

小狐狸到底是怎麼做的?你們覺得它的辦法好嗎?好在哪裏?

小狐狸的辦法真是與衆不同,不僅來和小動物們道歉,還製造了糖果槍和炮帶來了很多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小動物們紛紛跑來接糖果,原諒了小狐狸。從此以後,小狐狸再也不捉弄朋友,而是和朋友一起開心的快樂的在一起做遊戲。

五、分享糖果。

知道故事的名字。

分享糖果。

活動反思:

在繪本小狐狸的槍和炮這個故事中變化,從剛開始一直要愛搞惡作劇,使動物朋友不喜歡小狐狸,到小狐狸的槍裏打出很多的糖果,動物們才感受到小狐狸其實並不想傷害朋友們。在失去朋友、找回朋友的過程中它懂得了一個道理:和朋友們在一起,不僅僅要讓自己快樂,更重要的是給大家帶來快樂。小動物也明白了,對待自己的朋友需要耐心和寬容。從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中,就可以對孩子們經後與好朋友的交往中有很大的啓示,因爲小狐狸的毛病很多孩子都會犯,通過一個故事中的小小哲理,帶給孩子們更多的思考。

繪本故事的精髓是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想說的機會。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我考慮到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多角度設疑,啓發幼兒思考,開闊幼兒思維,使幼兒充分地發揮想象、擴展思維,積極大膽地表達。講述故事第一小節來介紹小狐狸:小狐狸很愛作弄人……聽了介紹後再向幼兒拋出問題,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由於沒了朋友,小狐狸很難過這一故事情節而接着設置了討論:幫小狐狸找朋友,讓幼兒能夠開闊思維,組織語言清楚地表達。

不足之處:

在對目標定位上和難點的把握方面都欠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探討。在遊戲環節,沒有很好的過渡,沒有很好的運用遊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提出的問要放慢速度,讓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爲此,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極力的控制自己的教學用語,大膽放心地把問題拋給幼兒,去相信他們!這些,需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吸取建議和意見,不斷的總結經驗,讓自己更上一臺階。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傾聽故事內容,並表演故事中的情節,理解故事中的個別詞語:安慰、埋怨、手足無措。

2、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

二、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張,動物圖片:小猴、狐狸、小白兔。

2、竹竿一根。

3、字詞:安慰、埋怨、手足無措。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許多小客人,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啊?(師依次出示動物圖片:小兔,小猴,狐狸)

師:今天天氣可好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遊戲,可是玩的正高興的時候,小兔子撲通掉進了河裏,哎呀,小朋友們想想看,如果你是小兔子掉進了河裏,心裏會怎麼想?會說些什麼呢?

(二)引出故事:

師:今天,老師要講一個關於小兔落水以後的故事。故事《小兔落水後》。有一天,小猴子、小狐狸、還有小兔子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遊戲,可是小兔子一不小心踩在了梯臺上,哧溜一聲滑進了河水裏,小兔在水裏掙扎着,一邊喊“救命啊。小猴子看見了,忙安慰小兔說:小兔子,別害怕,要勇敢的與河水作鬥爭,勇敢的向岸邊游去,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小兔子還在水裏掙扎着。這時狐狸看見了,埋怨小兔子說:“小兔子,你看你,平時老師說了要注意安全,可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看你怎麼辦?”這時,小山羊忙趕了過來,小山羊不會游泳,它急的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噯,它看見草地上有根竹竿,伸進了河水裏,小兔子一把抓住了竹竿,小羊把小兔給拉上了岸。

小兔子很感謝小山羊。老師知道了,批評了小猴子和小狐狸,並告訴他們說: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

師:我的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們告訴我: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師:是誰救了小兔子?【小山羊】。小山羊想了一個什麼辦法把小兔子給就上了來的?怎麼做的呢小山羊?

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師:剛我們聽了故事裏,小猴子和小狐狸也想了辦法,可是它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三)第二遍傾聽故事。

師: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告訴我,小兔子落水後,小猴怎麼說的?(出示字詞“安慰”)

師:你會用安慰來說一句話嗎?

師:可是小猴子說了以後,小兔子還是在水裏掙扎着對不對?

師:小狐狸看見小兔子落水後,它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埋怨的動作。(出示字詞“埋怨”)

師:你會用埋怨來說一句話嗎?

師:小狐狸是埋怨小兔子,小猴子給小兔子安慰了,它們都做了,可是小兔子得救了嗎?它喜不喜歡這種方法?不喜歡。爲什麼?

師:那麼小山羊來後,它不會游泳,它看見小兔落到了河裏,它是怎麼樣?(出示詞語“手足無措”)

師:那你會用手足無措來說一句話嗎?

師:那小山羊想到了什麼辦法呢?想到什麼辦法?

師:那小朋友們說說看,這個故事,誰的辦法最好?爲什麼?

師:那我們要學習誰呢?那小猴子和小狐狸它們只是說了沒有動手去做,那如果你看到小兔子掉河裏了,你會用什麼辦法去就小兔?

(四)分組表演。

師:下面我想請我們小朋友們分組表演這個故事。

師:那你們知道故事裏,老師是怎麼對它們說的啊?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老師的話: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當朋友遇到困難了,不要只會說,而不去伸手去做。小朋友們有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