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編7篇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增強孩子們廢物利用的意識,知道許多東西都有再利用的價值,要善於觀察、研究。

2.教幼兒用空瓶子製作陀螺,鍛鍊使用剪刀、粘貼等方面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孩子們對美工活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餐洗淨空瓶(每人一個)、剪刀(每人一把)、即可貼(若干)、音樂磁帶《陀螺轉、轉、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老師製作的各種花式的陀螺,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教師:誰知道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玩具? 怎麼玩?它是用什麼製作的?

教師:請小朋友欣賞飛旋陀螺表演,並請大家都來嘗試。

教師:念兒歌《陀螺轉、轉、轉》,並教育幼兒多觀察、多研究,讓身邊更多的廢物能夠利用起來。

2.教師鼓勵幼兒說出陀螺製作的要領,同時並示範。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把它解開,看看究竟是怎麼做的?

教師:首先,把瓶子的中間部分剪開成均勻的長條。然後,按住瓶蓋和瓶底朝中間擠壓使其成"花瓣"形狀。最後,用即可貼裝飾、固定每個"花瓣"即可。教師邊講解邊示範。

教師:剪出的長條要均勻一致,爲了方便可用鉛筆先在每個瓶子上畫好線;如果瓶子較硬,還可在老師的幫助下操作。

3.請幼兒設計並製作陀螺,教師巡迴指導。

對於不會做的小朋友,教師可以手把手地教,待幼兒掌握了技巧後再鼓勵他們完成餘下的工作。

在製作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不要把剪刀對着小朋友們。同時爲了安全和方便小朋友們操作,教師也可事先把"長條"起點劃開一點小口。

帶領幼兒一起將瓶子擠壓成陀螺形狀,同時用即可貼粘貼、固定上漂亮的花紋。

4.幼兒嘗試玩自制的陀螺,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相互欣賞,進一步調整不合適的地方。

請幼兒一起開始,比比誰的陀螺轉動的時間長 ,看看誰的陀螺飛旋起來漂亮!

如果陀螺不轉或轉動不好,老師要帶領小朋友一起找原因,並幫助他把陀螺修好。

播放音樂,幼兒一起唱《陀螺轉、轉、轉》,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橘子的特徵。

2、用橘子皮製作出美麗的花田。

活動準備 橘子皮,圓珠筆蓋,木工膠

活動過程

[導入]

1. 用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橘子。

- 我是一種橘黃色的水果。 我酸甜可口,果皮有點硬邦邦的。

- 果皮裏面都是半月形的果肉,我是誰呢?

[展開]

1、談談橘子。

- 你吃過橘子嗎?

- 橘子是什麼味的?

- 吃橘子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2、說說橘子的特徵。

- 橘子嚐起來怎麼樣?

(橘子有點兒甜又有點兒酸,有淡淡的香氣。)

- 橘子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橘子一開始是綠色的,當成熟之後就變成橘黃色了。)

- 橘子在什麼地方成長?

(橘子在暖和的地方成長。)

- 橘子有什麼用途?

(橘子除了可以當水果食用以外,由於它有清新的香氣還被用來做香水和化妝品的原料。.)

- 像橘子一樣有香氣的水果還有哪些?

(橙子,檸檬,柚子,枸橘 )

3、用橘子皮裝飾出庭院並研究製作材料。

- 用橘子皮怎樣製作出庭院呢?

4、用活動紙中的橘子皮裝飾出庭院。

① 把橘子扒開,準備好橘子皮。

② 用圓形的圓珠筆蓋印在橘子皮上,做出小圓形狀的橘子皮。

③ 用不同大小的圓珠筆蓋可以做出不同的圓形橘子皮。

④ 用做好的橘子皮裝飾出美麗的花朵。

⑤ 把做好的花朵粘在活動紙上。

[結尾]

1、讓孩子們把裝飾完的庭院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大班美術教案:洞洞變變變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洞洞變變變

【活動目標】

1、能使用正確的方法補洞洞。

2、發揮想象,嘗試根據洞洞的形狀添畫出各種形象。

3、體驗洞洞添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畫棒、膠棒、記號筆

2、各種服裝雜誌、彩紙、彩色報紙等

3、PPT:教師登山照片;各種形象(動物、車、水果、人物等)

4、 音樂:《撕報紙》、《森林狂想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前幾天放假,你們出去玩了嗎?(去公園了、沒出去)你們猜我去哪了?(打開登山照片)對我去爬山了!爬山很開心。哎!只有一件事讓我特別的鬱悶,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幾個洞,你們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呀?(縫一縫、補一補)

師:你們真聰明!(出示各種紙)假如這是一塊布,我把它補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補好了。怎麼讓洞洞看起來更漂亮?(在裏面填上圖案,裝飾上花紋)

二、遊戲—撕洞洞。

師:你們說的很好!今天我把你們請來,就是想讓你們幫我把這些洞洞設計一下。

1、提出設計要求:老師準備了各種T恤紙,但現在上面還沒有洞,我們一起玩個遊戲,把上面撕出各種形狀的洞洞,然後再來設計。(記住:洞洞的形狀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

2、播放音樂《撕報紙》開始遊戲。

三、嘗試想象創作。

1、補洞洞。

師:現在T恤上有許多洞洞,你們把洞洞周圍塗滿膠,選一張喜歡的紙把洞洞補好。

2、添加想象。

師:洞洞補好了,我們看看洞洞能變成什麼?(請個別幼兒示範)播放PPT及《森林狂想曲》幼兒開始創作!

四、幼兒對自己的作品設計進行簡單的介紹。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明亮的眼睛"這一主題。

2.通過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使幼兒萌發大膽表現的願望。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範例三張,夜晚背景圖一幅。

2.四重不同的工具材料。

單色版畫:吹塑紙板,黑卡紙,鉛筆,白色、湖藍、枯黃。

鉛筆淺描:鉛筆,黑色卡紙,油畫棒。

印刻畫:油畫棒,鉛筆,有邊框的紙,(8K)抹布。

點彩:小毫,水粉顏料,水,抹布,鉛筆,正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感受詩歌優美意境。教師邊唸詩歌邊出示教具。

1.夜晚來了,眼睛要閉上了。一個一個夢會從你的枕邊甜甜地升起。如果睡不着,你睜開眼睛望出去,呀!有好多好多的眼睛和你一樣睜着!(出示夜晚背景圖)你看見了哪些眼睛?……我看見了星星的眼睛,月亮的眼睛,小朋友躺在牀上睜着眼睛。

2.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念首詩歌,詩歌的名稱叫"明亮的眼睛",等會兒聽完後,請你告訴大家詩歌中有哪些"明亮的眼睛"。

教師:夜裏的風微微地吹着……

漆黑的大海上,航標燈睜着眼睛,輪船就不會撞上暗礁!

遙遠的大森林裏,虎媽媽睜着眼睛,虎寶寶就能安心地、甜甜地進入夢鄉!

夜裏的風微微地吹着……夜風裏還有好多好多的眼睛睜着,但你看不見它們:

衛星的眼睛睜着,在傳送電波;

雷達的眼睛睜着,在保衛和平。

夜裏的風微微地吹着……

你瞧那夜空裏,有好多好多星星眨着眼,它們正悄悄地望着你。

原來,它們也沒睡着,正調皮地睜着眼睛。

提問:你聽見這首詩歌中有哪些明亮的眼睛?

(二)討論作畫方法

請你想一想,在我們生活周圍,在朗朗的`星空中,在遙遠的大森林裏,還有哪些明亮的眼睛也正悄悄地看着你。教導幼兒發散思維。(路燈的眼睛,高樓的眼睛,飛機的眼睛,貓頭鷹的眼睛,高架橋上的眼睛。)

(三)幼兒作畫

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版畫,點彩,線描,印畫,請你想一想等會兒你畫的畫選哪種工具材料最方便。

(四)指導

1.指導幼兒較合理地安排畫面。

2.及時發現幼兒與衆不同的想象,給予鼓勵。

3.指導幼兒用鮮豔的色彩點出明亮的眼睛。

(五)講評

將幼兒作品陳列於黑板上,剛纔小朋友發現了許多"明亮的眼睛",除了老師找到的外,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明亮的眼睛"。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活動。打破了傳統繪畫的形式,首先通過幼兒互相看眼睛,對自己的眼睛產生好奇,然後通過替換“眼睛小精靈”眼球中的景象,引起幼兒的興趣,最後引導幼兒有意識的去注視豐富多彩的周圍世界,通過這一活動引起了幼兒對視覺感知的興趣,從中萌生出強烈的好奇心與關注態度。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高,因爲他們要將自己看到的多彩世界送給那些看不到東西的眼睛,所以他們作畫過程中很注意色彩的選擇和運用,因爲他們想讓那些“眼睛”看到更多的色彩。同時他們在一個小小的圓裏將自己看到的景象畫下來,在佈局上孩子們也有意識地進行了構思。直至活動結束孩子們還告訴我:“老師我象畫更多的美麗世界,送給那些看不見的眼睛。”這種對繪畫的熱愛和豐富情感的表露也正是這節活動的最終目的。在幼兒的掌握情況來說,這兩個目標基本上是達成的。孩子們參與的情況良好,

不足之處:

在觀察的環節中,有些孩子不太遵守遊戲規則,到了戶外有些失控,應該在外出前做更多的要求,讓孩子們明確出行的目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那些孩子進行觀察,可以請他們給老師和同學們拍照,可能,這些孩子會更加有興趣些。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啓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着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後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池塘邊,長着許多水草,在草叢裏,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遊呀遊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說:“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纔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說“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說“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說:“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麼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說:“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裏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裏講到的地方,是哪裏?(在池塘裏)那裏有什麼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幹什麼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講評:結束後,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啓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着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祕地告訴學生,剛纔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啓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啓事》: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裏?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願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後,隨即拋出問題。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徵。學生在讀中瞭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着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較句子。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裏遊,就追上去。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d.分角色朗讀並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後,要求他們在尋人啓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徵。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爲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爲:

“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着大眼睛,披着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麼樣呢?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爲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並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並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爲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上海旅遊界的氣氛。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收集旅遊節花車巡遊的資料、圖片。

活動過程:

一、討論:

1、旅遊節的花車巡遊時的花車是怎樣的?

2、與我們平時看見的車輛有什麼不同?

二、我們來做個花車設計師,設計一輛美麗的花車。

三、討論:可以設計怎樣的花車?

四、幼兒設計草圖

1、提示幼兒花車的設計不一定像我們平時見到的車輛。

2、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設計不同的花車。

五、講評

我們是小小設計師:介紹自己設計的“花車”。

美術活動:設計郵票(大班)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郵票,嘗試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2.增進幼兒裝飾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經驗。

活動準備:

1.剪好花邊的鉛畫紙

2.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3.集郵冊3本。

活動重點:

幼兒學會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活動流程: 欣賞郵票--師生討論--幼兒作畫--評價活動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2.前兩天老師去郵局寄一封信,可是郵局的叔叔說這封信少了一樣東西不能寄,請你們幫我看看到底少了什麼?(出示信封)

3.這封信到底少了什麼?(郵票)

4.你們知道郵票有什麼用途嗎?(寄信)

5.有的人喜歡把一些用過的和沒用過的郵票收集起來,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看,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郵票很美可以欣賞)

6.老師今天也帶來一些郵票,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好嗎?

7.師生討論

8.你看到郵票是怎樣的?(有花邊、有幣值、有美麗的圖案……)

9.剛纔有小朋友看見郵票上有美麗的圖案,和表示郵票價錢的幣值,在郵票的旁邊有白色花邊。

10.這是郵票設計師們設計。如果你是郵票設計師,你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

11.郵票的旁邊有一條白邊,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要留下一條白邊,然後在郵票上寫上中國郵政4個字,這樣就像郵票了。

12.誰願意將你心裏想的郵票圖案畫給小朋友看呢?

13.幼兒示範

14.幼兒作畫

15.你們想不想也設計一張郵票?

16.請你們先想想你想設計一張怎樣的郵票,然後再畫到紙上。

17.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要在設計好的圖案旁留下一條白邊。

18.活動評價

19.誰願意將你設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聽聽。

20.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結合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小花傘,結合《綱要》中的主題目標,讓幼兒主動的參與活動,有信心,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意見,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寫簡單的問題。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花傘,感受花傘上圖案的對稱美。學習用點、線、面對稱地裝飾小花傘。

2、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和表現美的能力,體驗畫畫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是學習用點、線、面對稱地裝飾小花傘。

2、 教學難點是製作過程。

活動準備

1、收集的小花傘若干。

2、圓形紙若干,記號筆、彩色水彩筆、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花傘

師出示實物小花傘若干,擺放在活動室四周。

1、幼兒自由欣賞各種小花傘。

2、幼兒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師在旁傾聽。

說說你最喜歡的小花傘,爲什麼喜歡?

二、引導幼兒感知小花傘上圖案的對稱美。

教師出示一隻圖案對稱的風箏。請幼兒欣賞後說說自己的發現。(傘上的圖案是對稱的,上面的和下面的花紋、顏色、形狀都是一樣的,,左面的和右面的花紋、顏色、形狀也是一樣的。這就是對稱。)

三、幼兒討論如何裝飾小花傘。

教師引導語:這些小花傘真漂亮,我們也來做一把漂亮的小花傘好嗎?

設疑:你想做一把什麼樣的小花傘?

四、幼兒繪製小花傘。

教師引導語: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色彩做一把漂亮的與衆不同的小花傘。注意圖案要對稱,看誰裝飾的最漂亮。

五、小花傘展。

展示幼兒製作的小花傘,比一比誰的小花傘最美。

活動反思: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布森指出:知覺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兒童和成人都能在環境中主動地發現、探索、參與和抽取信息。因此,在活動中,我能尊重孩子的需要,注重孩子個性的發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大膽想象,裝飾小花傘。通過活動,孩子們的知識經驗得到了提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溼畫法中用鹽進行作畫,感受其所產生的奇妙效果。

2、讓幼兒用油畫棒想象作畫,體驗玩色的樂趣。

3、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活動的樂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熟悉海洋中生活的動物,豐富幼兒對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的外觀上的認識。

2、油畫棒、排筆、水粉顏料、鹽、紙、盛水桶、抹布、範例一副、吹風機兩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小朋友,今天上午老師和你們一起欣賞了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的漂亮的圖片,你們喜歡它們嗎?那你最喜歡哪一種動物呢?能不能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們它的樣子?(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外形特徵)

2、你們想不想和你喜歡的海洋中的動物一起來玩個遊戲呢?

但在玩遊戲之前,請小朋友先把你喜歡的動物畫下來,而且老師呀要給你提一個要求,要先用油畫棒畫出它的輪廓,好嗎?

3、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畫完後,幼兒到老師跟前來。

二、講解師範、幼兒作畫:

1、待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輪廓時出示範畫。(簡單的油畫棒形象)

瞧!老師呀,最喜歡海豚,所以就畫了一隻海豚,看,我的海豚在海里玩得多開心呀!你們看,我的海豚還沒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呀,要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可是,穿衣服之前,必須先給它洗一個澡。(強調,必須要先洗澡,用排筆蘸清水打溼畫紙,教幼兒怎樣拿排筆)

2、洗完澡可得趕緊幫海豚穿上衣服,我最喜歡綠色,就給它穿一件綠顏色的衣服吧!

3、穿衣服時動作要快,不然海豚會着涼感冒的!(上色)

4、剛洗完澡、穿好衣服,調皮的海豚又跳到水面上去玩了。這時候天空下起了雪,海豚高興得跳起來喊:“下雪啦,下雪啦,白白的雪多漂亮呀!”

完成後

5、提問:

孩子們,我來看看誰小眼睛最亮,你們看見剛纔老師下的雪是什麼呀?

對了,是鹽,(如果,有的幼兒說糖,可讓他品嚐一下)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炒菜的鹽也可以拿來作畫,這種用鹽作畫的方法,就是撒鹽法。

6、向幼兒介紹撒鹽法:要求用三個手指抓起少量的鹽,均勻地撒在畫面上。

那撒鹽法的效果怎麼樣呢?會發生什麼事兒呢?你們很快就知道了。

7、出示一副完成的撒鹽畫:

孩子們看,這就是一幅漂亮的撒鹽畫,引導幼兒觀察“鹽撒過的地方有什麼變化?像什麼?爲什麼會這樣?而且,畫面亮晶晶的。(鹽會吸水,被鹽吸過的地方就留下了雪花、蒲公英狀的痕跡)。

孩子們,你們呀,已經畫了自己喜歡的動物,你們也用撒鹽法給它們穿上亮晶晶的衣服好嗎?(向幼兒強調穿衣服之前,必須先洗一個澡,然後給它穿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衣服)

8、幼兒作畫,師巡迴指導:

正確使用排筆,控制好水分。

上色動作要快,注重色彩的銜接。

撒鹽要均勻且少量。

三、欣賞交流作品:

1、把做得快的幼兒的畫,用吹風機吹乾,

2、把幼兒作品平鋪在一塊大kt板上展示。

3、請幼兒自己來評價作品: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動物?爲什麼?

4、咱們今天畫的畫真漂亮,咱們把它送到大五班,也教教大五班的小朋友怎樣用鹽畫畫吧。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