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本文已影響 2.28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展語言、豐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徵能給幼兒增添興奮 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活動目標:

1、用優美的歌聲表達小鳥和樹之間的情感。

2、用歡快和哀傷的情緒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小鳥給大樹唱歌

在《去年的樹》這個故事中,樹最愛聽小鳥唱歌了,你們想聽嗎?

播放音樂,完整欣賞。

小鳥對樹說了什麼?你覺得好聽嗎?從哪裏看出小鳥和大樹是最好的朋友?

二、學小鳥唱歌。

1. 幼兒跟教師按歌詞的節奏念歌詞1~2遍。

2.老師清唱歌曲,幼兒輕輕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賞歌曲。

用抒情優美的聲音唱出小鳥和樹之間真摯的情感。

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用歡快和哀傷兩種不同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嘗試1~2遍。小鳥和大樹在一起的時候,每天站在枝頭給大樹唱歌,那個時候它心裏怎麼樣?(很高興的)我們用和高興的心。情演唱一次這首歌。小鳥不見了大樹這個時候它的心裏又怎麼樣?(很難受)我們用這樣的心情也來演唱一次這首歌曲。小鳥看到樹變成火柴時,是用什麼樣的聲音給樹朋友唱歌的?(用哀傷的情緒演唱。)

幼兒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兒扮演樹,一半幼兒扮演小鳥。

互相角色對換。

附《唱給樹的歌》歌譜: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親愛的樹兒 我的朋友, 聽我來唱首 好聽的歌, 啦啦啦啦

請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讓我們一起 唱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聽我來唱首 好聽的歌. 讓我們一起 唱這首歌。

啦啦啦啦 讓我 們一起 唱這首歌。

活動延伸:

回家後請爸爸媽媽陪同練習。

活動反思:

歌曲《唱給樹的歌》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充滿了童趣。幼兒在聽聽、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優美、活潑的旋律。整個活動幼兒都在輕鬆、自然、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着,體會歌曲中的情感,培養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活動中教師投入的表現,孩子們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各種形式的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2、在活動中體驗打擊遊戲的快樂。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三種顏色的絲帶(紅、金、綠)。

2、若干小型打擊樂器(木質、金屬、皮質類)

3、音樂搖籃曲、粉刷匠。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三類樂器:皮質類樂器、金屬類樂器、木質類樂器。

師:"今天朱老師請來了三種樂器到我們班來做客,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是誰?它們屬於哪一類樂器呢?"

2、幼兒圍成半圓傳遞樂器。

(二)遊戲彩色絲帶

1、出示三種顏色的絲帶與樂器做朋友(紅、金、綠)。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三種顏色的絲帶,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三種顏色的絲帶,它們也想和樂器做朋友,請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一組想和哪種顏色絲帶做朋友。

2、絲帶跳舞了。

(1)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器做朋友,它們非常想跳舞,當它在空中跳舞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當絲帶落地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停止爲它伴奏。

(2)教師將不同的顏色輪流地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朋友就要輪流伴奏。

(3)教師將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絲帶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一起爲它伴奏。

(三)遊戲彩色圈。

師:"絲帶還帶了一個更好玩的遊戲,小朋友你們想玩一玩嗎?

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在地上圍成了三個小圓圈,當朱老師跳到哪個圓圈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朱老師跳幾下,樂器朋友就要爲它演奏幾下。

(四)欣賞音樂搖籃曲。

師:"絲帶和樂器朋友都累了,它們想休息了。

小百科:絲帶就是手工製作的一種精緻帶子,不同顏色的絲帶,代表着不同的意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通過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意境,嘗試用優美協調的動作來表現,情緒與樂曲相吻合。

2、在老師的啓發下,能聽辯出樂曲的曲式結構是ABA結構,並能根據結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出來。

3、體驗樂曲的優美和隨音樂表演的快樂。

4、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5、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活動準備:

瑤族的服飾圖片或實物;有關光碟

活動過程:

一、播放光碟,幼兒觀看

1、 瑤族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都穿什麼衣服?

2、 全體小朋友學一學瑤族舞蹈的典型動作

二、欣賞:瑤族舞曲

1、 整首欣賞後提問

① 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麼感覺?

② 這首樂曲有幾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樣嗎?哪些一樣,哪些不一樣?

2、 分段欣賞

第一段(A段):旋律優美柔和,速度較慢,表現了瑤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歡快跳躍,富有動感,是瑤族的小朋友在狂歡。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開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賞完後,幼兒瞭解了旋律後,隨音樂用動作表現。

② 幼兒進一步瞭解ABA段落結構的形式。

三、幼兒隨音樂表演

1、 不要求動作到位,只要能隨音樂節奏表現,情緒與樂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瑤族舞曲的民族風格,進一步感受ABA結構特點。

活動反思: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感受與鑑賞式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應激發幼兒聽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並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幼兒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與感受。

通過對瑤族舞曲的學習,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讓幼兒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用音樂教育來培養幼兒熱愛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正確的道德觀念與高尚的生活情操。

小百科: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分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民歌“花兒”,感受“花兒”曲調熱忱、奔放的特點。

2、學習用“填詞”的方式改編和演唱“花兒”。

3、嘗試用自制樂器——葫蘆爲“花兒”伴奏,進一步體會“花兒”旋律的特點。

4、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的愛好,激起對故鄉和少數民族的酷愛。

【活動預備】

1、活動前,讓幼兒觀看“花兒演唱會”、故鄉風景及特產等圖片,瞭解圖片內容並相互交換。通過在自制葫蘆樂器上繪畫,爲學唱“花兒”奠定基礎。

2、自制小葫蘆樂器7個、回族小白帽若干個、民族服裝1套。多媒體教學裝備DVD碟機一臺、投影裝備一套。鋼琴伴奏教師一位。

【活動過程】

活動一:欣賞民歌“花兒”《左面是黃河右側是山》

1、教師穿民族服裝進進活動室,引進課題。

師:我今天穿這麼漂亮的衣服是爲了給小朋友演唱一首民歌“花兒”,這首民歌的名字叫《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2、教師演唱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第一遍,同時播放黃河及羊皮筏子的DV畫面。

發問: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甚麼?想到了甚麼?(幼兒講感受,教師可引出歌詞。)

3、幼兒與教師一起學唱襯腔詞:普嚕嚕嚕嚕、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嗆啷啷啷啷啷。

4、幼兒聽伴奏再次學唱襯腔詞,並與教師合作演唱(教師唱前面三句歌詞,到襯腔“普嚕嚕……”請幼兒幫唱)。

5、請助理教師演唱《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幼兒與教師一起唱幫腔“噢喲”。

6、小結:我們今天聽的這類歌曲演唱叫“花兒”。“花兒”是少年的意思。“花兒”是一種山歌,也叫“山曲”、“野曲”,是西北獨特的一種民歌,有對唱、領唱、齊唱等情勢。“花兒”主要流行在西北的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少數民族地區。

7、播放MTv,完全欣賞歌曲。

活動二:引導幼兒爲“花兒”填詞並演唱

1、播放MTV讓幼兒再次欣賞“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

師:我們上一次唱了故鄉的黃河和山,故鄉還有很多的特產、小吃,讓我們都來誇一誇。

2、出示牛肉麪的圖片,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並結合圖片從色彩、味道、品種、外形幾方面講一講牛肉麪。

3、重點引導幼兒從色彩進手創編,如辣椒紅,蒜苗、香菜綠,蘿蔔、牛肉麪白等。

4、教師做填詞範唱:紅紅的辣椒(嘛)噢喲。

5、與l導幼兒嘗試填詞並演唱。

如:綠綠的香菜(嘛)噢喲;白白呀蘿蔔(者)香呀;牛肉麪(者)好吃(嘛)噢喲。

6、教師整理歌詞與幼兒一起演唱。(請一名老師伴奏)

7、小結:小朋友們剛纔編的詞很有特點,用歌聲唱出了我們故鄉蘭州的美麗。

活動三:表演“花兒”並嘗試用自制樂器伴奏

1、出示故鄉的特產葫蘆,教師簡單示範演奏方法。

讓小朋友用葫蘆當樂器爲“花兒”伴奏。

2、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4組進行表演。3個小組幼兒演唱花兒(其中一組唱詞、一組幫腔、一組襯腔),1個小組幼兒伴奏。給部份男孩戴上小白帽。

3、幼兒分小組練習,教師指導後,幼兒按角色整體表演唱2遍。

4、幼兒分男女情勢進行對唱,部份幼兒繼續伴奏。

【活動延伸】

在音樂天地投放演唱“花兒”的服裝及道具,如:頭巾、扇子等,讓幼兒自己學習合作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體驗樂曲優美、恬靜的意境。

2、學習根據圖譜的提示和樂曲的旋律爲樂曲配器,並能用輕柔的動作演奏樂曲。

3、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

4、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1、碰鈴、鈴鼓、響板。

2、圖譜。

3、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

1、講故事《池塘裏的小星星》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池塘裏的小星星》。在一個晴朗的夜空,天上的小星星發現地上有一個美麗的池塘。池塘裏的水又清又亮。小星星真想到池塘裏去游泳,於是它們從天空中滑了下來,剛好落到一片荷葉上,軟軟的荷葉真像蹦蹦牀。小星星在上面跳呀跳……"撲通"一聲掉進水裏,清涼的池水真舒服。小星星在水裏遊了起來,遊着遊着,小星星累了,慢慢地睡着了。"師:"故事好聽嗎?"(好聽)師:"故事裏還藏着一首好聽的曲子,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2、欣賞曲子,初步感受音樂。

師:"音樂有幾段?聽完後你的感覺怎樣?"

3、再次欣賞樂曲,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師:"第一段和第二段一樣嗎?(一樣)第三段呢?(第三段和第一、二段不一樣")這是一首AAB結構的曲子,曲子優美舒緩,很好聽。"

4、出示圖譜,幫助幼兒掌握樂曲節奏。

師:"老師爲這首曲子畫了一幅漂亮的圖。我們也和小星星玩一玩吧!"老師帶幼兒隨音樂做伸手、拍腿、搖手的動作。

二、討論樂曲的配器方案。

1、出示樂器碰鈴、鈴鼓、響板。

師:"今天我還帶來了一些樂器,這首曲子配上樂器會更好聽。"

2、逐一討論配器方案。把討論的結果畫在圖譜上。

師:"鈴鼓配在哪裏好聽?小鈴……?還有響板……?"

三、演奏樂曲。

1、看圖譜,跟音樂演奏一遍。

師:樂器都配好了,讓我們看着圖跟着音樂演奏一遍。"

2、看指揮,演奏,並能用輕柔的動作演奏樂曲。

師:"小朋友演奏得真好,老師指揮,小朋友再一起演奏一遍,在結束時我們的樂器應請一些"。

3、交換樂器演奏。

師:"想不想換一下樂器演奏。"(想)

四、整理樂器,小結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表現得都很棒,小樂器也累了,讓我們送它回家吧!

活動反思:

上完《小池塘》公開課後,細細體會這節課的得失,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小池塘》一課,是一篇寫景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裏水波、蘆葦、白雲、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得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設定的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盡情的發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孩子們善於發現,他們喜歡把他們知道的,別人還沒發現的說出來,頭腦很活躍。

但是這節課,因爲課前準備和學科專業知識的欠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沒有注意到,導致這節課有一些遺憾。第一:對課標把握不準去,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默讀,語文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默讀要求是: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但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不會默讀,一般從二年級纔可以訓練,學生需要在訓練中逐步做到,這點我需要注意。第二:關於比喻句,在教學中,我有一個解釋比喻句的環節,讓學生理解比喻句,這是很不妥當的,讓孩子們自己造比喻句的時候前面的鋪墊不夠,導致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除此之外,PPT的頁數過多,應該刪除一些重複的內容,上課朗讀指導的方法太單一,效果不好。這堂課中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繼續去反思,作爲老師,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借鑑好的教學經驗,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孩子們更樂於學~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蘋果樹找醫生》的情節,分辨樂曲的ABC結構。知道A段樂曲節奏平穩、B段樂曲節奏跳躍、C段樂曲優美,同時學習找準弱拍起樂句的`一個強拍。

2、子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示自己的感受。

3、欣賞音樂,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啄木鳥》投影圖譜一幅(見幼兒用書:《啄木鳥》)。

2、音樂磁帶《啄木鳥》,錄音機。

3、啄木鳥指揮棒一支。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蘋果樹找醫生》,引導幼兒瞭解音樂內容。

教師出示啄木鳥指揮棒,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隻勤快的鳥,它是誰呀?

教師講述故事。

2、教師引導幼兒在投影圖譜的幫助下欣賞音樂。

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看圖欣賞音樂。

師:有一段好聽的音樂講的就是勤快的啄木鳥醫生幫蘋果樹治病的故事。音樂說了三件事,有三段(檢查、捉蟲、長出新葉)。

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用手指跟隨啄木鳥指揮棒在圖譜上移動,初步感受樂曲的結構。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指,我們跟啄木鳥一起到樹林裏看一看,好嗎?(A段:共四句,每樂句由上而下均勻地撫摸一棵樹幹,表示啄木鳥爲蘋果樹作檢查。B段:第1、2、3句中每句3個跳音,第4句1個跳音,每個跳音一個洞,表示啄木鳥捉蟲。C段:第4小節劃半個樹冠,表示果樹恢復健康,茁壯成長。)教師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弱起部分,並找準弱拍起的樂句中第一個強拍,用拍手或其他動作表示。

師:這次我來唱樂曲,你們用拍手的方法,找到要開始做動作的地方。

3、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演的方式感受音樂。

教師引導幼兒爲三段音樂創編不同的有規律的表演動作。

師:在啄木鳥給樹檢查身體的地方,可以做什麼動作?在啄木鳥給蘋果樹捉蟲的地方,可以做什麼動作?最後,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現果樹又重新長出了樹枝?

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隨音樂進行表演。

教師引導幼兒分角色合作表演。

師:誰願意當蘋果樹?誰來當啄木鳥?每隻啄木鳥找一棵大樹和他面對面站好。

幼兒交換角色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集體舞,感受和表現樂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2.藉助簡單的節奏型,嘗試在樂句開始部分做出即興動作。

3.在樂句結束部分準確交換舞伴,享受交換舞伴和與舞伴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田納西搖擺舞》音樂CD(盒帶),活動前熟悉音樂,瞭解音樂的結構。

2.活動前豐富幼兒遊戲經驗:老狼遊戲,照鏡子游戲、找朋友遊戲。

3.手腕花人手一個:全班分成兩色。

4.椅子圓形擺放,椅子之間有一定距離,便於幼兒進出。

活動過程

1.聽音樂玩"老狼遊戲",感受音樂簡單的節奏型。

(1)老師扮演"老狼"的角色在前,幼兒在後,(老師和幼兒在活動室外,相互牽手,呈鏈狀隊形。)先樂句前兩拍跑兩步,第二拍結束時教師突然回頭,幼兒迅速停止不動,靜止兩拍、下一樂句重複,音樂結束時,幼兒找椅子坐下。

2.單圈玩“照鏡子”遊戲,瞭解固定的動作模式。

(1)玩“照鏡子”遊戲,教師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動作模式讓幼兒模仿。樂句前兩拍拍兩下手,後兩拍扭一扭屁股。

(2)引導幼兒用新動作替換拍手動作,如拍肩、拍膝、跳、捻指、聳肩、拍球、跳繩等,也可以創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或模仿動物的動作。幼兒隨音樂練習。

(3)全體幼兒隨音樂玩“照鏡子”遊戲,邀請幾名幼兒輪流做帶頭人。

最帶頭人的幼兒要在樂曲開始前想好動作,帶領其他幼兒做,第四樂句結束後換領頭人。教師在第四樂句即將結束時,提醒幼兒:注意!要換動作啦!

3.雙圈舞玩“照鏡子”遊戲嘗試兩人配合遊戲。

(1)面對面玩“照鏡子”遊戲。請一隊幼兒示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示範者的動作,發現其動作特點:做一模一樣的動作,朝着一個方向做。

(2)全體幼兒按不同腕花圍成裏外兩圈並面對面站好,隨音樂玩“照鏡子”遊戲,教師注意檢查糾正幼兒動作。

4.學習交換舞伴。

(1)聽語言指令換舞伴。外圈幼兒不動,裏圈幼兒聽指令按順時針方向跑動一個人的位置,和新朋友面對面站好後握手。

(2)聽音樂換舞伴。幼兒隨音樂找新朋友並握手。(每個樂句的前半句跑動,後半句和新朋友握手。)

5.完整聽音樂跳雙圈集體舞。

把“老狼遊戲”“照鏡子”“找朋友”三個遊戲連起來隨音樂舞蹈。

(1)教師邀請舞伴示範.聽音樂先玩“老狼遊戲”,然後和朋友面對面玩“照鏡子游戲”,最後玩“換朋友”遊戲。

(2)全體幼兒隨音樂完整舞蹈。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體驗穿大鞋的快樂。

2、能夠聽間奏演唱歌曲,感受間奏給歌曲帶來的效果。

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體驗穿大鞋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大鞋2雙(男式、女式各1雙)。

2、音樂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穿大鞋。

1、出示兩雙大鞋,請幼兒說一說這是誰的鞋,並想象一下穿大鞋走路會怎樣。

2、請幼兒來穿一穿大鞋,並說一說穿大鞋的感受。

3、請幼兒穿大鞋學小雞走、小鴨走。

二、學歌曲。

1、教師邊學穿大鞋的樣子邊演唱第一段。

2、教師假裝給每位幼兒發一雙大鞋,並請幼兒"穿"上它,然後跟在老師的身後,

一起邊唱歌曲,邊模仿穿大鞋的樣子走路。請幼兒比一比,看誰學的像。

3、請幼兒說一說:穿上大鞋後怎樣學小雞、學小鴨走路?

4、教師與幼兒面對面站立,邊唱邊表演第二段。

5、教師邊彈琴邊演唱,請幼兒聽一聽,歌曲加入前奏和間奏後,聽起來跟原來有什麼不同?

6、教師彈琴,幼兒一起聽前奏和間奏唱歌。

三、遊戲"穿大鞋"。

1、玩法: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邊唱邊表演,當聽到結束句的時候,幼兒想像着脫掉大鞋,穿着自己輕便的小鞋子,快速走到座位上坐好。

2、遊戲反覆進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傾聽教師的示範演唱,分辨各聲部、感受多聲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過分辨、模仿學習,在合唱中堅持自己的聲部,並初步體會與其他聲部和諧合作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熟唱歌曲《三隻猴子》的第一聲部。

2、歌曲音樂。

3、鋼琴。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三隻猴子》。

二、學習二聲部襯詞。

1、聽音樂拍節奏。

師:"你們會不會把這首歌的節奏拍出來呢?"

2、帶領幼兒跟着樂曲拍手感知節奏型︱X X︱XX X︱。

3、嘗試在︱X X︱XX X︱的節奏型中加入襯詞:"別、跳、別跳、跳",並跟着音樂節奏說唱襯詞。

三、學習二聲部演唱。

1、欣賞教師合作表演的二聲部合唱《三隻猴子》,發現二聲部演唱的特點。

師:"今天,我和另外兩個老師要爲你們演唱《三隻猴子》,請你們仔細聽,在欣賞完後回答問題:我們三個人唱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裏不一樣?"

2、學習二聲部合唱。

(1)教師唱歌詞,幼兒嘗試配唱襯詞。

師:"下面我和你們一起來唱這首歌,你們想演唱哪一聲部?"要求:堅持自己的聲部,不要把襯詞唱丟。

(2)教師播放樂曲,幼兒加入二聲部襯詞。

要求:能跟上音樂的節奏,把襯詞唱穩。

(3)幼兒分兩個聲部嘗試合作演唱歌曲。(小組長帶領,交換聲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襯詞唱低,要學會控制音量,唱出兩聲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四、學習三聲部合唱。

1、欣賞老師表演的三聲部合唱。

師:"下面我們三位老師還要爲你們表演合唱,請你們仔細聽我們唱的是不是一樣,哪裏不一樣?"

2、教師、幼兒、客人老師一起表演三聲部合唱。

五、簡單小結,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並在最後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遊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遊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並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並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隻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遊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隻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爲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隻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麼做?

3、初步感受音樂,併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着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範。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遊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麼做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他的手是怎麼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遊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遊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麼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裏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麼換?

師: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麼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

7、戲劇遊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遊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麼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隻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隻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遊戲。

三、友情提示

1、在遊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遊戲(動作方位、遊戲、交換舞伴等等),採用逐步累加遊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着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並遊戲,最後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遊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遊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來源: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