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

本文已影響 1.7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目標

1.共同回憶幼兒園的生活情景,瞭解幼兒園中部分成員(保健老師、廚師等)的工作及其與自己的關係.萌發互愛的情感。

2.觀察照片、錄像、圖表、實物等,選擇有用的信息大膽交流。

準備

有關幼兒園生活情景的數碼相片,營養食譜,燒飯用的大、小鏟子,白大褂,白鐵盒,畫筆,畫紙。

過程

一、經驗回憶

1.師(出示本班幼兒活動的數碼相片):照片上都記錄了哪些我們在幼兒園度過的快樂時光?

幼1:我們舉行升班儀式,陳老師扮成了小兔子。

師:剛開學的事還記得,看來那次狂歡你們印象挺深刻的。

幼2:那次我們還宣誓、唱歌到舞呢!

幼3:我們和劉老師在做遊戲。

幼4:我看到丫丫和小易在吃飯。

師:瞧她倆大口大口地,吃得多香!

幼5:這種咖喱飯很香,我也很喜歡吃。

師:對呀,幼兒園的飯菜特別香。

幼6:還有陳老師在草地上給我們講故事!.

師:幼兒園裏快樂的事可真不少。唱歌、眺舞、開party,和劉老師做遊戲.聽陳老師講故事。你們喜歡到幼兒園來嗎?喜歡陳老師和劉老師嗎?

幼:喜歡。

2.師:幼兒園就像快樂的大家庭,除了陳老師、劉老師,還有誰呢?

幼1:還有看門的馬師傅。

幼2:我還採訪過燒菜師傅。

師:噢,你們每天吃的可口的飯菜就是他們燒的。

幼3:我採訪過林老師,我很喜歡她。

二、重點解讀

1.解讀保健老師的工作

(1)師:你們一口氣說了這麼多,今天我們要重點來說說幾個人。他們是誰呢?(出示白鐵盒、白大褂)我先提供兩件東西,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來。

幼1:醫生吧?

幼2:是周老師,她每天都穿這件白大褂。給我們吃藥時她就拿着這個白盒子。

師:你觀察得還真仔細,到底是不是呢?(出示大屏照片。)

(2)師:周老師平時在幼兒園都做些什麼事情呢?

幼1:中午給我們吃藥。

幼2:我們如果不舒服可以去找她。

幼3:每天早晨給我們發牌子。

師:對,在幼兒園每天最早迎接你們的不是陳老師或劉老師,而是周老師。周老師爲什麼要給你們發牌子呢?

幼1:我拿的一直是紅牌子,周老師說我很健康。

師:那還有其他顏色的牌子嗎?

幼2:還有綠顏色的,我拿過一次,那次我咳嗽了。

師:原來不同顏色的牌子代表身體的健康狀況不同,這樣可以提醒我們注意誰身體不好,需要多多關一心。

(3)師:周老師還做一些什麼事呢?

幼:我還看到她經常用電腦。

師:你們知道她在打什麼嗎?(幼兒搖頭。)

師(出示營養食譜):這是什麼?上面有什麼?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教育幼兒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請”、“謝謝” “你好”、“對不起”、“再見”。

2.培養幼兒友好相處,能處理好同伴之間的關係。

3.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育幼兒講文明,並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2. 引導幼兒正確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從而提高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自編情景故事一個。

2。掛圖四張。

3.歌表演磁帶一盒。

4。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講故事( 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老師帶小朋友在院子裏玩滑梯。大家都玩的非常高興,只有方方和婷婷不玩。老師發現了,走過去問是怎麼回事?婷婷告訴老師:剛纔上滑梯的時候方方不小心踩了我的腳,婷婷被踩疼了可方方也不理,婷婷感到既委屈又疼,於是,兩人就誰也不理誰了。在老師的勸說下方方走到婷婷面前,用細小的聲音說了一句“對不起……,”沒想到這神奇的三個字一出口,婷婷頓時不哭了,原諒了方方,兩個好朋友又重歸於好了。)

2、提問:小朋友,你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是怎樣做的呢?

小結: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爲各種原因不小心碰到了別人,這個時候我們要主動向別人道歉;而當別人不小心碰到了我們,也要向我們道歉,我們才願意原諒他。這樣大家在一起才能和睦、愉快的相處。

二、觀看掛圖。

1、玩積木時榮榮不小心把實實的積木弄到了。

2、喝水時鵬鵬不小心把水灑到了婧婧的身上。

3、吃飯時龍龍不小心把飯湯弄到笛笛的手上了。

4、睡覺時文文不小心蹬到了策策的身上了。

小結;老師帶領幼兒一起邊看掛圖邊討論:如果掛圖上的小朋友是我,我會怎樣做!

三、欣賞歌曲《對不起,沒關係》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仔細傾聽歌曲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歌曲,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動作。

3、請兩個小朋友到前面來進行情境表演。

小結:爲了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更加和諧、文明,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向歌詞裏唱的那樣,勇敢的向人家道歉,說聲“對不起”。這是多麼具有神奇作用的三個字啊!——“對不起”。無論別人多麼生氣他也一定會轉怒爲喜向你說“沒關係”的!

教學反思

1.帶領小朋友繼續學習包括“對不起”在內的十字文明禮貌用語:“請”、“對不起”、“你好”、“謝謝”、“再見”,並評選出每週的 “文明禮貌用語小明星”,張貼小紅花。

2。 通過聽故事,小朋友們學會了在與人交往時使用禮貌用語,並懂得禮貌用語在日常交往中的意義。

3.。請小朋友邊看圖邊討論瞭如果是自己,會使用什麼禮貌用語,從而培養了孩子與人交往的禮貌行爲。

4。通過歌曲,《對不起,沒關係》,教育小朋友們之間要友好相處,團結友愛。

5。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做音樂遊戲,並知道了“對不起”的神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經可以自理,但經過觀察和調查發現有些孩子在家吃飯穿衣還是要依靠父母。爲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設計了此節課。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3、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1、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活動準備:

故事、衣服、音樂

五、活動進程

1、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爲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談話: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5、教師小結。

六.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通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張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環節穿衣大賽有些單調,準備應再豐富一些。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3.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練習: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有人到你家裏面先要說什麼?

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麼?

在別人家裏我們要怎樣表現?

離開時我們要說什麼?

二、展開

1.經驗講述:做客。

提問:我們到別人家做客,意見活動過程

2.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提問:到朋友家做客,你應該說些什麼呢?

見到大人的時候。

大人給點心的時候。

回家的時候。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

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

做客時不能在別人家裏亂跑,不隨便亂動人家的東西,

離開時要跟主人說:“再見”。

3.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

指導語: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爲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4.開展遊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引導幼兒分組利用環境佈置“家”進行遊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

5.知識拓展: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比如:鉛筆,剪刀

給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接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

三、結束

1.活動講評:根據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2.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禮貌用語。

活動《三隻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爲什麼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說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說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說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說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於生活,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說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裏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麼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脫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藉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隻蝴蝶還有什麼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序 動畫片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孩子們從動畫片中學知識,學做人的道理。我們這些成年人也是在不同種類的動畫片中成長起來的。

把動畫片中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與音樂聯繫起來,這是我們正在大膽嘗試的內容,通過動畫片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和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活動名稱:白雪公主

年齡班:中 班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會議“白雪公主”動畫片中的主要人物,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外形特徵;

2、聽辯小三、大二、減三和絃,並與“白雪公主”中的人物相聯繫,感受各種和絃的特點;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1、“白雪公主”的錄像帶; 2、彩虹紙、剪刀、膠棒、亮紙、黑色塑料袋、棉花等

教育過程:

一、啓發提問

1、與幼兒一起回憶“白雪公主”中都有哪些人物?

幼兒1:老師,我知道有“白雪公主和王子”。

幼兒2:有王后。

幼兒3:有七個小矮人。

2、老師:那王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穿什麼樣的衣服?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這些人物在片中的外形和衣着有什麼特點?請幼兒用詞語來形容一下這些人物

幼兒1:王后有點像女巫。

幼兒2:是個邪惡的人。

老師: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她邪惡了?

幼兒2:女巫給白雪公主毒蘋果的時候,她的眼睛。

幼兒3:王后總穿黑色的衣服。 老師:那皇后爲什麼總穿黑色的衣服呢?

幼兒4:因爲黑色讓人覺得心裏不舒服。

幼兒5:黑色的衣服,在王后黑天做壞事的時候不容易被人發現。

3、老師:白雪公主是什麼樣的人?

幼兒1:讓人覺得很美

幼兒2:善良

幼兒3:我覺得白雪公主像雪花一樣。

4:老師:七個小矮人長的什麼樣呀?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幼兒1:帶着小帽子。

幼兒2:每種帽子的顏色還不一樣。

幼兒3:六個小矮人有鬍子,一個年輕的沒有鬍子。

幼兒4:我覺得他們有點愛開玩笑。

二、聽音辯人物

1、老師:今天,老師把“白雪公主”中的人物請到了班裏,在他們出來之前,都會有一段音樂,咱們小朋友猜一猜這是哪個人物來了。

2、請配班老師彈奏大三和絃。(注:三種和絃在同一音區,出現的方式、節奏相同)

幼兒1:七個小矮人。

幼兒2:不是,像王子和公主。

幼兒3:好像就是白雪公主。(幼兒出現爭議,相互在下面議論)

老師:“彆着急,再聽一聽下面這段音樂,你們認爲是誰?”

3、演奏小三和絃

幼兒1:這是七個小矮人。 老師:爲什麼?

幼兒1:因爲這段音樂比剛纔的聽起來細、尖。

老師:爲什麼聽起來細、尖的就是七個小矮人呢?

幼兒2:因爲小矮人小,細、尖的音樂讓人覺得年輕。

幼兒3:小矮人很淘氣,這段音樂聽起來讓人覺得高興。

4、老師:請幼兒比較大三和絃和小三和絃。

幼兒1:第一段音樂像白雪公主,因爲聽起來很美。

幼兒2:讓人覺得心裏舒服。

老師:請出白雪公主,(在大三和絃的伴奏下)“白雪公主”肯定幼兒的說法。請出“七個小矮人”(在小三和絃的伴奏下),肯定幼兒的說法。

5、彈奏減三和絃 (幼兒有的捂耳朵,有的打了個哆嗦,有的哎呀呀的叫)

老師:這是誰來了?

幼兒:是女巫。

幼兒1:好可怕呀!

幼兒2:可真難聽。

老師:出示女巫(在減三和絃下)

6、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三種和絃的音質特點,請幼兒多聽。

三、動手操作:

1、引發幼兒要表演“白雪公主”的通話劇的興趣 (老師:三位主要人物都到氣了,你們想不想也演一次白雪公主的故事呀?)

2、幼兒分成小組進行主要人物的道具製作。

活動評價:

教師能從幼兒的特點和興趣出發,把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中的人物與音樂、美工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在回憶故事情節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彙的運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豐富。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積極的思考,努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活動表現出的興趣很大。通過對人物性格的理解,使幼兒分別明白了大三、小三、減三和絃音質特點,以及不同的音樂能刻畫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來這樣比較抽象的概念。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好朋友不開心時可以用講故事、唱歌、說笑話等方法讓他高興起來。

2.當好朋友不高興時,能安慰和簡單的幫助好朋友。

3.體驗讓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愉悅心情。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小雞和小鴨的手偶,草地的背景圖,兩幅幼兒不高興的生活情景圖片(如情境一:離園時,爸、媽還沒有來接,幼兒心情很難過。情境二:幼兒在幼兒園戶外活動的草地上不小心摔倒,哭起來。),還可以準備幼兒在班裏與同伴相處、學習生活中常會發生的不愉快事件的圖片或視頻。

2.“我的心情”展示板,上面有空白的心形卡片,彩色筆。

3.歌曲《幸福拍手歌》。

4.幼兒學習資源①第30頁。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手偶“哭泣的小雞”,鼓勵幼兒想辦法讓小雞高興起來,引出活動內容。

2.教師邊操作手偶或請幼兒看幼兒學習資源①第30頁,講故事《想讓你開心》,使幼兒知道讓小雞高興的幾種方法。

提問:爲了讓小雞高興起來,小鴨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小雞高興了,小鴨心裏感覺怎樣?

教師小結:好朋友不開心時可以用講故事、做鬼臉、說笑話的方法讓他高興。

3.出示幼兒生活情境圖片,瞭解好朋友不開心的原因,擴展安慰好朋友的更多方法。

(1)教師分別出示情境圖片一和圖片二,提問:圖片中的小朋友爲什麼難過?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怎樣做讓他高興一點兒?如講笑話、做鬼臉、唱歌、跳舞、玩玩具等。

(2)請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將自己想的辦法用一用,並談談被幫助的感受,和幫助別人的感受。

4.出示“我的心情”展示板,請幼兒在心形卡片上畫畫現在的心情,並請幼兒看看此時大家的心情怎樣,有沒有需要我們關心的朋友。

5.播放《幸福拍手歌》歌曲,幼兒自由結伴,把快樂帶給同伴和朋友。

活動延伸:

1.幼兒每天來園時,在“我的心情”欄中,畫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間相互關心,能用簡單的方式向同伴表示關心。

2.開展“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活動,活動中想辦法讓弟弟妹妹快快樂樂。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隨着孩子們認知水平的發展、生活經驗逐步擴大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中班(4-5歲)的孩子們與同伴、成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但是,由於他們缺少良好的交往技能和溝通技巧,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衝突,甚至還會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引導中班的孩子們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守秩序、不擁擠、會排隊等待不僅能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更能培養他們遵守公共規則的良好習慣,避免意外事件給他人和自己帶來的傷害。

活動目標:

1、知道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並且不大聲喧譁。

2、有初步的自我約束意識,養成遵守公共規則的行爲習慣。

3、體驗排排隊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愉悅心情。

活動準備:

1、拱形門3個,呈曲線形放在草地上。

2、幼兒排隊活動的相關圖片和輕鬆歡快的背景音樂。

3、水彩筆和繪畫紙人手一份。

4、攝像機一部。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遊戲《鑽山洞》,激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自由玩《鑽山洞》遊戲,體驗無秩序可能帶來的危險。

2、教師介紹遊戲場地並告知遊戲規則:這裏有三個山洞,孩子們可以自由的鑽,看誰能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個山洞,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山洞。

3、幼兒在自由的玩《鑽山洞》遊戲,教師拍攝記錄幼兒在活動的擁擠、無序、碰撞、掉鞋等行爲。

二、教師播放拍攝錄像,引導幼兒分析、討論、總結快速和安全鑽過山洞的辦法。

1、師:"孩子們,看了老師剛纔拍的錄像以後,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怎樣才能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呢?"2、教師小結:鑽山洞時,大家要從同一個山洞出發,拍好隊,一個跟着一個,不推不擠不掉隊,這樣做就能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個山洞了。

三、教師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請幼兒再玩《鑽山洞》遊戲,豐富經驗。

1、幼兒自由遊戲,教師及時鼓勵幼兒排好隊、守秩序的行爲。

2、師:"孩子們,剛纔玩那邊《鑽山洞》有什麼感覺啊?爲什麼呢?"教師幫助孩子梳理過程,豐富經驗。

3、教師小結:當很多人一起做同樣的事情時,只要大家排好隊、守秩序,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地把事情做好。

四、教師逐一播放幼兒排隊活動的相關圖片,遷移、拓展幼兒的經驗。

1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啊?大家是怎麼做的啊?爲什麼要這樣做?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大家排隊、有秩序地做事?

教師小結:孩子們,我們和爸爸媽媽在商場繳費、車站上車、遊樂場玩大型玩具時,都需要大家排好隊、有秩序的進行。

五、請幼兒爲需要排隊的地方設計一個排隊標誌,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的標誌張貼在活動室相應的位置,如把"排隊洗手"的標誌張貼在盥洗區牆面上;把"排隊取水"的標誌張貼在口杯櫥上。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幼兒即將進入大班,小朋友間表現出來的友好——在幼兒園他們一起玩,在家常常通電話——讓老師感動。爲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擴大交友的範圍,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爲了發展中班幼兒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我選擇了“好朋友”的系列活動:從關注身邊的親人做起,以“三·八”節爲切入點,請媽媽們進課堂,讓媽媽成爲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創設了心情預報站,引導幼兒不光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同時,學習關注別人的心情,關注因病沒有來園的幼兒,給他們打電話等。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表達,嘗試爲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合作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瞭解幼兒生活經驗,掌握幼兒在尋找事物關係方面的情況(觀察、談話。)

2、“好朋友”幻燈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電話、車、筆等14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複習兒歌《誰和誰好》

2、提問:兒歌裏誰和誰是好朋友?爲什麼?

3、啓發、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三個好朋友,按照兒歌的內容,幫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遊戲活動

1、爲大樹找朋友

看幻燈片

(1)出示教師預設的五個朋友,請小朋友幫助找到它們是好朋友的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爲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它是大樹的好朋友嗎?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麼?

引導幼兒爲大樹尋找不同類型的朋友,並能夠說出成爲好朋友的理由。同時以花爲獎勵,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營造遊戲的氛圍。

(2)請幼兒爲大樹找出五個好朋友,並說出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爲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還有誰是大樹的好朋友?理由是什麼?

啓發幼兒思考,說出好朋友的理由,進一步爲幼兒提供思維空間,擴大好朋友的範圍。

第一個遊戲結束時,幼兒爲大樹找到了十個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樹要獎勵幼兒十朵美麗的花,最後大樹真的開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請幼兒爲自己鼓勁,提升幼兒的自信,同時鼓勵愛動腦筋的小朋友。

2、找朋友

(1)交待遊戲名稱――“找朋友”;成遊戲隊形;爲自己隊起名字。

引發幼兒遊戲的慾望,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提出遊戲規則

A、幼兒迅速找到兩張好朋友卡片;

B、說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對方同意,即可爲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

3、遊戲進行

A、幼兒按照規則輪流遊戲。幼兒分成兩隊比賽,參加比賽的隊員要找出成爲好朋友的兩張卡片,並說出它們成爲好朋友的理由;對方的隊員同意你的說法,就可以爲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最後得卡片數多的隊贏。

B、遊戲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理由。

幼兒即將進入大班,小朋友間表現出來的友好——在幼兒園他們一起玩,在家常常通電話——讓老師感動。爲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擴大交友的範圍,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的家鄉土特產,嘗試給土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物產很豐富,產生作爲山東人的自豪感。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農貿市場或超市,幫助幼兒填寫調查表一份,協助收集實物特產。

2.各地土特產圖片,如:樂陵小棗、煙臺蘋果、肥城桃子、萊陽梨、章丘大蔥、濰坊風箏、菏澤牡丹等(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1.瞭解家鄉的土特產,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的土特產實物,瞭解各地土特產的名稱及外形特徵。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是土特產嗎?你認識哪些土特產?你知道我們的家鄉都有哪些土特產?你最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小結:土特產指一個地區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如農產品(水果、蔬菜)、紡織品(衣服、布料)、工藝品(風箏、泥塑等)。

2.知道山東的土特產很豐富,感受土特產的不同,嘗試對土特產進行分類並記錄。

(1)觀察分享幼兒的土特產調查表,說說土特產都有哪幾類。

(2)出示各種土特產圖片,鼓勵幼兒有序地將特產按照顏色、名稱、作用、食用方法等標準分類擺放,並嘗試記錄。

(3)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穫,說說自己是怎樣分類擺放的,理由是什麼,如:分類標準是水果、蔬菜、糧食,或吃的、用的、玩的等。

3.欣賞兒歌誇家鄉,進一步瞭解各地土特產。

活動延伸:

特產自主品嚐會,請幼兒品嚐、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的特產、讚美家鄉的特產、推銷家鄉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與富饒。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小水桶拎半桶水並送到目的地,不灑水。

2.遵守遊戲規則,努力完成任務。

重點難點:

練習用小水桶拎半桶水並送到目的地,不灑水。

活動準備:

盛有半桶水的小水桶4只。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室外場地,請幼兒圍坐一圈。教師示範拎水進行的動作,請幼兒掌握動作要領:握住桶把,手臂與身體自然隔開,身體稍稍傾斜,穩步前進。

二、幼兒繼續圍坐一圈,教師創設遊戲情境,一起玩小蜜蜂送蜂蜜的遊戲:幼兒扮演小蜜蜂,水桶裏的水作爲蜂蜜。先由一名幼兒從自己的位置出發,拎着“蜂蜜”去找一個朋友,把“蜂蜜”送給他,然後兩人交換位置,由被送到“蜂蜜”的小朋友出發去找自己的朋友,以次類推。請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觀察、練習拎水的動作,努力做到不灑水。

三、幼兒學會了拎水的動作後,課題再將他們分成4組,排成4個縱隊,進行比賽。看一看哪一組能最快完成送“花蜜”的任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