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1

健康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對於幼兒來說那就更是了,幼兒的每一個器官都太弱小,容易受到傷害,我們應該要給幼兒建立保護自己的意識,不要因爲一些小事讓自己受到傷害。

設計思路

牙齒是孩子身體的一個部分,班級中部分孩子由於不注重保護牙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齲齒的孩子比較多。基於牙齒咬跟隨孩子很長的一段時間,牙齒跟孩子自身的健康息息相關,同時9月20日又是愛牙日,因此開展活動保護牙齒。

活動中,首先讓孩子瞭解什麼叫齲齒,齲齒的危害,然後通過一些方法:正確刷牙、經常漱口等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牙齒。最後在延伸中讓孩子記錄自己的刷牙情況,鼓勵孩子堅持的意志品質的養成。

活動目標

1、瞭解齲齒的危害,知道刷牙可以保護牙齒,感知正確的刷牙方法。

2、喜歡刷牙,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3、知道對牙齒有害處的東西是哪些,避免掉對牙齒有害的東西。

活動準備

1、課件“牙齒的祕密”、牙齒模型

2、課前調查一下有齲齒的孩子有多少

3、多媒體教室準備。

活動過程

一、我的牙齒——認識齲齒的危害和預防

1、(出示畫面)“它是誰?在牙齒上幹什麼?”

2、(觀看課件)“東東的牙齒怎麼了?”(變黑、有小洞)

3、還看見了什麼?(小結:原來東東的牙齒蛀掉了,我們把這顆牙齒叫做齲齒)。

4、檢查同伴的牙齒,看看有沒有蛀牙(在交流中教師進行簡單的統計)

5、蛀牙好不好?會帶來什麼壞處?(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6、小結:一旦有了齲齒,吃東西的時候就會遇到許多麻煩,很難受。

二、我會刷牙——瞭解刷牙的作用和方法

1、你是怎麼保護牙齒,不蛀牙的呢?(請牙齒好的幼兒來介紹經驗)

2、刷牙的確是保護牙齒的好辦法,那你們是怎樣刷牙的?(幼兒個別經驗再現)

3、正確的刷牙應該是怎樣的呢?(出示牙具模型,介紹牙齒的構造和名稱:上牙、下牙、咬合面)

4、利用牙具模型示範講解刷牙的過程: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來回刷、牙齒的裏面也要刷。(教師每介紹一個動作都請幼兒模仿做做看。)

5、我們一起來做做看。(請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做刷牙操)

6、看看刷牙了之後會怎樣?(觀看課件第四部分)

三、天天刷牙——活動延伸,願意每天刷牙並記錄

1、(出示刷牙記錄表),記錄表上的文字、圖符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鼓勵幼兒每天早晚刷牙後進行記錄。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一塊寫好故事《紅眼咪咪》的小黑板

掛圖2幅,圖一正常的眼睛,圖二紅眼睛

活動過程:

1.老師提問,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是紅眼病嗎?

讓幼兒和邊上的小朋友討論,點幾個說得好的小朋友回答。

2.老師講解故事《紅眼咪咪》

(1)問小朋友,小花貓咪咪爲什麼會得紅眼病?

(2)爲什麼後來貓媽媽也得了紅眼病?

3.出示幼兒操作材料。圖一,圖二。

(1)讓幼兒觀察掛圖,問問,怎樣纔不會使圖一變成圖二?應注意哪些衛生?

(2)讓幼兒想一想,眼睛有什麼用處,沒了眼睛會怎樣?

(3)怎樣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的眼睛的重要性,注意眼睛的衛生。

2.使幼兒明白一些病菌會傳染的,應及時看醫生。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游泳圈的多種玩法,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創造意識。

2、發展幼兒的走、跑、跳、平衡、投擲等基本技能,訓練協調性和靈敏性。

3、讓幼兒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青蛙頭飾若干

2、游泳圈若干

3、相關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 、小朋友(青蛙寶寶)在老師(青蛙媽媽)的帶領下進入場地

青蛙媽媽: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跟媽媽到池塘裏去游泳,好嗎?(音樂聲中,青蛙寶寶和媽媽揹着游泳圈做各種游泳動作。)

(評析: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參與活動,使得教師改變了以往的角色,而成爲幼兒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這爲幼兒自主性的發揮打下了基礎。)

二、小青蛙玩游泳圈

1、激發幼兒對游泳圈的興趣。

青蛙媽媽:剛纔游泳時,游泳圈幫了許多忙,我們真要謝謝它呢!(如:抱抱、拍拍、靠靠、摸摸、把游泳圈高高的舉起,抱着游泳圈輕輕的轉一圈等。)啓發幼兒進行相應的親近動作表示感謝。

(評析:這一環節,在教師的啓發下,幼兒進一步對玩泳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幼兒自由玩游泳圈(個別玩、小組玩、大組玩、集體玩)

(1)青蛙媽媽作假聽狀,神祕地說:聽一聽,游泳圈在說話呢!哦,游泳圈說了,它想和我們一起玩,好嗎?

(2)青蛙媽媽鼓勵引導青蛙寶寶想玩游泳圈的方法。 拋接游泳圈 滾動游泳圈 游泳圈套在身上 游泳圈自轉 游泳圈壘高 游泳圈拼圖(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或帶全體孩子集中學3—4個動作)(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能積極想象、大膽創新,教師給與了充分的肯定,從而使幼兒主動性發揮到了極至。)

3、玩“游泳圈接龍”遊戲

(1)青蛙媽媽:如果把這些游泳圈一個一個都連起來,那一定很好玩的,我們來試試吧!(鼓勵小青蛙和媽媽一起合作把游泳圈一個一個接起來)

(2)青蛙媽媽:看看,這麼多游泳圈連接在一起,象什麼呀?(幼兒自由回答:象小路、象火車、象帶子、象長龍等)

(3)青蛙媽媽:對,象一條小路,我們在小路上走走看!(引導幼兒在“小路”上變速往返走,提示幼兒行走的技巧、腳尖落地、掌握平衡等,讓幼兒自由感受開火車、玩帶子、舞長龍等玩法。)

(評析:在幼兒的想象力發揮到一定的時候,教師適時提出新的問題讓幼兒去面對、去挑戰,使幼兒的興趣點得以延續,多數幼兒對於新的挑戰已躍躍欲試,充分感受到了體育活動的樂趣。)

三、放鬆活動

1、青蛙媽媽:寶寶們,我們剛纔在小路上行走過了,也開過火車,又舞過長龍,和游泳圈一起玩得真開心,也很累。來,讓我們坐在游泳圈上休息一下吧!(幼兒隨着輕音樂坐在游泳圈上做各種放鬆動作)

2、青蛙媽媽:作觀天氣狀,哎呀,天要下雨啦!我們趕快揹着游泳圈回家吧!(隨着“下雨”音樂,小青蛙一起揹着游泳圈做游泳動作回家。) (評析:自然界的現象“下雨”在這裏加以運用,既符合故事情節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聽到“雨聲”都幫着 “青蛙媽媽”擡泳圈,忙得不亦樂乎。遊戲化的教學過程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評析與反思:

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都十分投入,因爲這是一個來源於他們自身興趣的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參與活動,沒有過多地對他們的活動進行干預,而是充分調動幼兒與游泳圈親密接觸的熱情,幼兒通過自己的.大膽嘗試,初步感受到游泳圈的不同玩法,激發了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了動作協調性。在自由玩圈時,教師對能積極想象和大膽創新的幼兒給與充分的肯定,從而使幼兒主動性發揮到了極至。最後,教師採用“下雨了”結束教學活動,既符合故事情節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整個活動改變了以往一板一眼,照搬教材的狀況,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大膽探索,積極投入,每個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穫。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小腳的特點和功能,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小腳。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小腳丫樂園(有沙子、地磚、鵝卵石、海綿);

2、小組操作材料:毛巾、肥皂、釘子、火、笑娃、哭娃等等五套

3、律動磁帶:《大鞋和小鞋》

 活動過程:

一、腳步律動導入,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用小腳來跳個舞,好嗎?

二、赤足坐在地毯上,認識雙腳的結構。

1、脫襪子(兒歌)。

2、初步認識腳趾、腳背、腳心。

3、小腳爲什麼會有臭味?怎樣讓我們的小腳變得香香的呢?

三、通過體驗和感受,引導幼兒認識腳的功能。

1、小腳有什麼本領呢?請幼兒去小腳丫樂園走一走、踩一踩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2、幼兒赤腳體驗踩在沙地、海綿、鵝卵石、地磚上的感覺。

3、活動後談話小結:我們的小腳真有用,除了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還能感覺冷、暖、硬、軟、光滑和粗糙等。

四、通過小組操作,引導幼兒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1、(出示笑的小腳和哭的小腳圖片)小腳爲什麼會笑?小腳碰到哪些東西會哭呢?哪些東西是小腳喜歡的?哪些東西是小腳不喜歡的?分別送到它們的身邊。

2、幼兒小組合作操作送卡片。

3、和幼兒一起講述。

4、引導幼兒討論在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五、結束活動。

1、穿襪子(兒歌)

2、摸過腳,腳上的細菌都到手上了,怎麼辦?我們一起去洗手吧!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印腳印。看看自己的小腳印和別人的小腳印有什麼不一樣,可以告訴老師和你的好朋友。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 進一步認識腳的功能。

2.享受跳舞的樂趣。

3.提高自理能力。

活動準備

錄像機、舞蹈表演錄像帶。

紅色、黃色和綠色的水彩、海綿。

大卡紙。

錄音機、音樂錄音帶(有快、慢節奏 )。

活動過程

1.播放表演舞蹈的錄像帶,引導幼兒欣賞表演者的舞姿和服飾。

2.提議幼兒一起跳舞,跳舞前,老師在地上鋪上幾張大卡紙,並把幾塊海綿分別放進紅色、黃色和綠色的水彩裏。

3.請幼兒脫下鞋襪,踏在海綿上,當兩隻腳都沾了顏色後,隨着音樂在大卡紙上自由跳舞。

4.跳完舞后,老師幫助幼兒把腳洗乾淨,引導幼兒自己穿鞋襪。

5.請幼兒說說跳舞的感受,並討論如果腳受傷了,不能做哪些活動,如何保護自己的雙腳。

6.等大卡紙乾透後,老師協助幼兒剪下腳印製作拼貼畫

7.請幼兒試着找找自己的腳印,然後觀察腳印上的紋理。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最喜歡的拼貼畫。

活動評價

1.能說出腳的功能。

2.享受跳舞的樂趣。

3.能自己穿脫鞋襪。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回憶並說出自己高興的事情以及高興時的舉動、表現。

2、學會保持快樂的方法,初步能調節情緒。

3、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並能初步感知與理解別人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兩段音樂;

2、繪本故事《生氣湯》。

活動過程:

1、放一段輕緩的音樂,教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沉浸在音樂裏,回憶自己開心的事情。

2、轉到一段比較活潑輕快的音樂,請小朋友輪流說出自己高興的事情,並描繪自己當時的舉動、手勢或者表現。老師可先舉例示範,例如“老師最開心的事情是與爸爸媽媽去看3D電影,當時我高興得蹦了起來”,教師要加上蹦的動作感染小朋友。

3、小朋友描繪的過程中,教師注意讓其他幼兒傾聽,並且提問幼兒當時的表情、手勢或表現,例如強調“小明開心的表現是嘴裏不住地哼着歌”,“你開心的表現是什麼?”“你當時是怎麼表達你的開心的?”

4、教師緊接着簡單地講繪本故事《生氣湯》,引導幼兒討論自己不開心時如何能開心,如何保持開心。

5、最後,教師請幼兒自行分成幾人一組,互相分享自己其他的開心的事情。教師注意觀察並且引導幼兒去傾聽他人分享,還可參與其中請小朋友說一說如何能使自己開心也使其他人開心起來。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欣賞一組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小朋友的表情、手、腳以及其他部位的動作,看看別人開心的樣子是什麼樣子的,有助於幼兒能準確瞭解自己開心時的心情以及感知別人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近來天氣驟冷,部分幼兒感冒的特別多,針對這種下現象,爲了使幼兒知道了生病怎麼辦,及怎樣預防感冒特設計本活動。

活動目標

1. 瞭解感冒的一些症狀。

2. 知道感冒了怎麼辦,不怕吃藥,打針,知道配合醫生看病才能好得快。

3. 瞭解基本的預防感冒的生活小常識。

4. 瞭解主要症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 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感冒的症狀及怎麼預防感冒。

教學難點:讓幼兒自己表述感冒的症狀及怎麼預防感冒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引導。

活動準備

瞭解本班幼兒近段時間班上幼兒患感冒的情況,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前幾天×××沒有入園,小朋友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請那個小朋友介紹自己因爲感冒發燒打點滴所以沒來上學。

二.請近段感冒的幼兒介紹感冒會引起身體哪兒不舒服。

三.播放多媒體課件。進一步認清感冒的一些症狀。

小結: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疼,渾身無力,發燒等都是感冒的症狀,只要我們平時出現這些情況,就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抓緊治療,讓感冒離我們遠遠的。

四.瞭解患病後的做法。

1.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感冒了怎麼辦。(看醫生,抓藥,打針,嚴重時需要輸液。)

2.如果你感冒了,醫生根據病情讓小朋友打針,甚至輸液,你怕不怕?爲什麼?

小結:感冒了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身體會很快恢復健康的。

五.瞭解預防感冒的辦法。

1.讓幼兒討論預防感冒的方法。

2.看多媒體圖片,知道怎樣預防感冒。

六.結束活動。

帶幼兒到室外跑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少生病。

教學反思

針對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生成的活動,一方面幼兒感覺有興趣,一方面對幼兒的認知有很大提高,對幼兒的身體成長有很大幫助。因此本次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聽到老師打噴嚏就會馬上提醒“老師,你感冒了,要吃藥哦。”我要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多抓住生活中有意義的素材,對孩子們進行即時引導教育。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情境中觀察並進一步瞭解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家。

2、感受家的溫馨和家人的關愛,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家”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指導語:我有一個快樂的家,今天我請你們到我的家去看看。

2、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觀察門牌,說說我“家”住在幾零幾。

3、讓我們走到裏面去看看。

二、瞭解“家”的組成。

1、觀察餐廳,從餐桌擺設上猜測我家共有幾個人嗎。

2、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家有幾口人,分別是誰?每天吃飯時要擺幾雙碗筷。

3、討論:你最喜歡吃什麼菜,是誰爲你們燒的?——初步感受家人的愛

4、猜猜小遊戲:用小耳朵聽聽哪扇門後面是我家的廚房並說說廚房裏有什麼。

5、教師總結:家是香香的廚房,那裏永遠有家人爲我們準備得可口的飯菜。

6、觀察衛生間、客廳,說說自己家裏的這兩個房間裏都有些什麼?

6、請幼兒由結婚照局部圖猜測所到的房間——爸爸媽媽的房間

7、討論:爸爸媽媽在幹什麼?——感受爸爸賺錢的辛苦和媽媽照顧寶寶的辛苦

8、觀察小朋友的房間,請幼兒談談自己的小房間,並說說是誰爲我們佈置了這麼棒的家。

9、總結:我們都很喜歡自己的家,這麼漂亮舒適的家都是我們的家人辛苦爲我們創造的,我們要謝謝他們。

三、提升情感,朗誦詩歌《快樂的家》。

1、今天你們看了我的家也說了你們的家,現在就請你們聽一首好聽的詩——《快樂的家》。

2、放背景音樂,朗誦詩歌《快樂的家》。

3、請幼兒說說聽完詩歌的感受,並嘗試跟唸詩歌。

四、延續活動:鼓勵幼兒回家感謝自己的家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