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本文已影響 1.81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一、 在遊戲中聽辨高低音。

二、用肢體感應高低音,體驗遊戲的快樂。

音樂分析:

1、整首曲子含有高低音域,主要是要聽辨高低音域。

2、曲子裏含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還有空拍的節奏。

3、已有經驗:在中班《奇妙的舞步》中已經有初步聽辨高低音旋律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不同的遊戲感應高低音。

難點:能夠認真的參與遊戲,自主地辨別高低音,並體驗遊戲的快樂。

解決重難點的方法:

1、是通過進場遊戲,樂器感應,肢體感應等不同的遊戲來聽辨高低音的。

2、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表情、情境、好玩的遊戲激發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並且體驗活動的快樂,從而解決本節課的難點。

隊形及樂器的擺放:

1、隊形順序:

隊形一:一豎行,教師帶領幼兒走圓圈。(進場)附(圖1)

隊形二:半圓形 附(圖2)

2、樂器的擺放:

擺在半圓形的凳子後方,成一直線。附(圖3)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軟墊 VCD機 CD碟高音譜號低音譜號鈴鼓木魚棒槌

活動過程:

1.故事表演,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今天我們要到森林裏做客,現在準備出發囉!

(1)聽到樂曲中高音部分時,跟着老師做不同的動作。

(2)聽到樂曲中低音部分時,要全部蹲下。

2.感知體驗,在遊戲中聽辨高低音。

(1)肢體遊戲,感應高低音。

指導語:歡迎小朋友們來到美麗的森林!你瞧,小樂器們也來了。我們一起來玩遊戲吧!

要求:敲木魚:跟着節奏輕輕走。

搖鈴鼓:幼兒馬上坐回原來的位置。

(2)聽辨聲音,敲木魚和搖鈴鼓,讓幼兒感受樂器發出的聲音。

提問:聽一聽小鈴鼓和木魚是怎樣唱歌的?它們的歌聲一樣嗎?你聽了它們的歌聲感覺怎麼樣呢?

小結:鈴鼓——較細的(高音); 木魚——較粗的(低音)

(3)認識高音譜號及低音譜號。

高音譜號:一飛衝上天,相交第四線,屁股坐在第一線,脖子碰在第三線,尾巴留在第二線。

低音譜號:從第四線出發,脖子碰在第五線,尾巴留在第二線。

(4)感受音樂。

指導語:今天獅子大王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音樂裏藏着很多高音和低音,它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當我們聽到高音的時候我們做高高的動作,聽到低音的時候做低低的動作。

(5)模仿與體驗。

指導重點:初步讓幼兒在音樂裏試着找出高、低音,並做一些高、低的動作。

提問:什麼動物是在天上飛的?什麼動物是在地下走的?

音樂表現:高音時讓幼兒學飛行的動物飛高高,低音時學爬行動物低低的走。

3.音樂遊戲:小雨傘之舞。

提問:我們要去參加森林舞會了,可是外面下起了大雨,怎麼辦呢?

(1) 談談躲雨的方法。

(2) 選擇軟墊做小花傘,創編躲雨的動作。

(3) 隨樂進行音樂遊戲,在遊戲中能分辨高低音做出不同的動作及造型。

要求:聽到高音時幼兒自由跳舞,到低音時躲在傘下(軟墊),並且做一個躲雨的造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按音樂的節奏模仿和創編猴子跳舞的動作。

2.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歡快情緒,體驗玩音樂遊戲“猴子學樣”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恰恰》音樂。

2.“猴子學樣”舞譜。

3.帽子數頂。

活動過程

一、模仿猴子的動作

1.簡單回憶故事《猴子學樣》的內容。

2.幼兒自由講述猴子活潑調皮的樣子,並表現相應的動作,給相關動作命名,如猴子摘

香蕉、猴子回頭看、猴子撓癢癢等。

二、學編猴子的舞蹈

1.欣賞“猴王”跳舞的表演。(教師選取幼兒的動作,加工提煉成舞蹈動作並示範表演)

2.說一說、學一學“猴王”跳舞的有趣動作。

3.幼兒集體學跳“猴王”的舞蹈。

師:是不是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呢?再看領頭猴跳—遍。(教師語言輔助_朋友你好聳聳肩)

二、看舞譜跳猴子舞

1.教師出示“猴子學樣”的舞譜(根據音樂、動作畫的舞譜),幼兒講述自己對舞譜的理解,並根據舞譜學做單一動作。

2.教師運用舞譜提示幼兒,全體幼兒邊看舞譜邊學跳猴子舞。

3.引導幼兒想象音樂“啊——呀——呀——”處猴子可能會做什麼動作,嘗試創編舞蹈動作。

4.全體幼兒共同聽音樂跳猴子舞,並按自己的想象穿插“啊——呀——呀——”部分的動作(練習2-3遍)。

四、玩玩學學:猴子傳帽

1.探索傳帽子的方法。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猴子學樣”的舞蹈動作,探索哪一個動作適合傳帽子。

2.共同確定某一個動作,嘗試徒手傳帽子。(無音樂伴奏)

3.結合舞譜請幼兒驗證傳帽動作。

(箭頭爲傳帽子,輔助語言爲“朋友”;圓點爲拍腿,輔助語言爲“你好”;M爲聳肩膀,輔助語言爲“聳聳肩”或者“帽子真好看”)

4.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按節奏傳帽子。

5.逐漸增加2-3頂帽子,使幼兒有更多的傳帽機會。

五、音樂遊戲“猴子學祥”

1.共同確定一位幼兒扮演拿帽子的猴子,由該幼兒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做的模仿動作。

2.音樂開始,大家邊做動作邊傳遞帽子,到“啊——呀——呀——”部分時放下帽子,按節奏做各自想象的動作。

3.由下一位接到帽子的幼兒確定一個模仿動作,開始新一輪遊戲。

4.增加帽子數量進行遊戲。

延伸活動

1.遊戲時繼續增加帽子數量。

2.遊戲時將帽子從胸前傳遞變爲從頭上傳遞,增加動作難度。

3.進一步創編“猴王”的動作,豐富舞蹈動作。

附:音樂簡譜教師反思及活動點評

教師反思

“猴子學樣”音樂活動是在新教材《動物大世界》的主題下開展的,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和動物們成爲了朋友。喜歡動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調皮的猴子尤其受幼兒的歡迎。在聽了《猴子學樣》的故事後,幼兒覺得猴子十分可愛。於是,教師本着“源於幼兒,發展幼兒”的教學理念設計了此次的活動。

從三方面反思活動現場:

1.自主表現前

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想象出了各種猴

子的動作與神態,如猴子爬樹、猴子跳舞、猴子吃香蕉等。在幼兒大膽說的基礎上,教師激發幼兒用動作表現猴子的願望。教師也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迴應幼兒,爲幼兒的自主表現奠定基礎。雖然幼兒一開始表現的猴子動作略顯稚嫩且缺乏美感,但是他們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圍繞“源於幼兒,發展幼兒”的教學理念,教師在幼兒“說”和“做”的基礎上加以提升。漸漸地,幼兒的動作幅度大了,猴子的特徵把握住了,空間方位也有了高低、緊密的不同佈局,可見幼兒的“小宇宙”是如此的廣大。

2。自主表現中

在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的表現過程,提供適宜的學習支持。教師適時將幼兒創編

的小猴動作編進“猴王”的舞蹈中,舞蹈的設計有規範動作,也爲幼兒留右自主表現的

空間。在幼兒自主表現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觀察並接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表現,敏銳地判斷介入時機,給予幼兒不同方式的學習支持。

在活動中,教師運用語言支持提示幼兒結合與音樂相關的生活經驗,啓發幼兒表現更加

豐富的猴子內容;運用動作支持幫助發展水平較低的幼兒實現自己的表現內容;運用圖譜支

持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願望。

3.自主表現後

對於此次音樂活動,幼兒的興趣很濃厚。活動後教師可以在個別化學習中提供一些其他

動物的活動資料,使幼兒能夠利用這些資料創編“孔雀”、“小鴨”等舞蹈;也可以在社會性遊戲中開展小舞臺的遊戲;在親子活動中還可以增進親情關係,親子間聽着音樂玩“猴子傳帽”的遊戲。

活動點評

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教師進行了認真分析,發現雖然幼兒樂於模仿猴子的調皮動作,也

具備一個接一個傳遞物品的經驗,但真要讓幼兒學會“猴子學樣”的遊戲,玩得起來卻並不簡單。因爲這個遊戲要求猴子的舞蹈動作和傳遞帽子的動作都能符合音樂的節奏和活潑歡快

的旋律特點,尤其是在傳遞帽子時必須環環相扣,只要一個幼兒跟不上節奏,整個傳遞就會失敗,這些對幼兒來說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爲了取得即時效果而採用強化訓練的方

法,那麼幼兒學習的過程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以致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也無法體現藝術教育的價值。爲了讓幼兒更主動地學習這一音樂遊戲,而且能自始至終地樂在其中,教師有必要爲幼兒搭建適度遞進的階梯。爲此,教師將這個活動的難點分解爲五個環節,層層遞進,通過師幼互動逐個化解難點,在充滿情境的氛圍中激發幼兒創造表現的慾望,使幼兒越玩越有興趣,不斷地用肢體動作來提升音樂表現力。

第一環節:啓發幼兒想象猴子的動作

幼兒已經具備模仿猴子動作的經驗,因此在教師問幼兒猴子有什麼本領並要求幼兒用動

作表現時,他們個個躍躍欲試。教師及時引導幼兒介紹和交流各不相同但又能表現猴子典型

特徵的動作,並發動大家來模仿。雖然此環節模仿昀只是一些肢體動作,但是幼兒的情緒得

到了放鬆,這爲後續的動作創編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捕捉來自幼兒的動作並進行加工

教師選擇了部分幼兒的模仿動作,結合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將動作加工提煉爲優美誇張

的舞蹈動作,併爲幼兒做了示範性的表演。幼兒驚喜地發現教師的示範動作均來自同伴的創

造,而且配上音樂以後,原本的動作更優美了,因此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在跟着教師做動作的過程中,幼兒對動作的音樂性也有了初步體驗,自然習得了猴子的基本舞蹈動作。

第三環節:利用舞譜讓幼兒在情境中統一動作

爲了讓幼兒的舞蹈動作更爲整齊,有必要統一動作。但教師並沒有直接規定動作,而是

提供了一個個富有情趣的圖譜,例如猴子撓癢癢、摘桃子、四處張望等。這些動作特徵鮮明的舞譜便於幼兒理解,使幼兒能在舞譜的'提示下統一動作。另外,教師還特別設置了一個按音樂“啊——呀——呀——”插編動作的環節,以便幼兒在統一動作的同時留下各自想象的空間,做到有分有合,活而不亂。

第四環節:帶領幼兒學習“傳帽子”

幼兒學會了猴子的舞蹈動作,爲開展遊戲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該遊戲有一個傳帽子

的主要環節。在傳遞帽子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失誤就會影響整個遊戲的進程。於是,教卿又

分解難點,將傳帽子和猴子傳帽子的練習分爲兩個環節。傳帽子又從元音樂開始,然後加人猴子舞蹈音樂。由於幼兒已經熟悉了猴子舞蹈的音樂節奏,又學習了傳帽子的方法,只要將

兩者合二爲一,就能順利地表現猴子傳遞帽子的情景了。

第五環節:組織幼兒開展音樂遊戲“猴子學樣”

這個環節遊戲性最強,是高潮部分,它的玩法是:大家共同確定一位幼兒扮演拿帽子

的猴子,由該幼兒去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做的模仿動作。音樂開始,大家邊做動作邊傳遞,到

“啊——呀——呀——”部分時放下帽子,按節奏做各自想象的動作。然後由下一位接到帽

子的幼兒做第一個動作,開始新一輪遊戲。隨着動作的逐步熟練、帽子數量的逐步增加,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以上五個層層遞進的環節無須在一次活動中完成,第一、二、三環節爲學猴子舞蹈的動

作,第四、五環節爲“猴子學樣”的遊戲。教師可按幼兒的學習情況安排數次活動,引導幼兒自然地將舞蹈動作融人音樂遊戲,逐步提高音樂創造和表現的能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愛模仿更是小班幼兒突出的特點。之前的音樂活動《有趣的歌聲》,讓幼兒對小動物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這前提下,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有趣的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活動中獲得快樂,並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能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活動中獲得快樂,並能情緒愉快的參加音樂活動。活動準備:歌曲錄音磁帶,小鹿,小鴨,小貓,小烏龜圖片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有趣的歌聲》

“今天呀,我們這兒來了好多小動物,它們想請寶寶們和它們一起唱歌,你們願意嗎?”

二、學習歌表演《走路》

“寶寶們的本領真大,你們好聽的歌聲把其他小動物也引來啦,你們知道想知道是誰來了嗎?”(想)“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好嗎”

(一)聽歌曲錄音一遍提問

你們聽到是誰來啦?(幼兒回答出一個,即出示相應的圖片)“對呀,小鹿,小鴨子,小烏龜,小花貓它們一個一個地走來了,哎,它們是怎麼走來的呀,我們再來聽聽看好嗎?”

(二)聽錄音歌曲第二遍提問

1、小鹿是怎麼走路的呀?

2、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呀?

3、小烏龜是怎樣走路的呀?

4、小花貓是怎樣走路的呢? “寶寶真聰明!我們一起來唱唱這首歌好嗎?“

(三)教師彈琴,幼兒集體跟唱歌曲“寶寶唱的真好聽,你們想不想學學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呀?”

(四)幼兒跟着錄音邊唱歌曲邊模仿小動物走路三、複習歌表演《小星星》“寶寶們本領真大,小星星說,它也想和你們一起來跳個舞,好不好啊?”幼兒情緒愉快的進行歌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活動開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着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並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麼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麼嗎?”

3、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活動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遊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遊呢?”,幼兒回答後,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着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麼?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2、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爲什麼?”

3、欣賞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兒歌,大家聽聽兒歌裏唱了些什麼?”

4、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要求讀準音。

5、集體朗誦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

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牴觸幼兒園的情緒逐漸消除,會不由自主的融合到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中,會和小朋友溝通,會主動接觸教師,並表現出喜歡的態度,這是得到的收穫。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歌曲選自我國傳統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音樂也再現了這一故事。通過音樂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說說、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增強孩子們對故事的瞭解,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當遇到意外的時候要冷靜、機智、勇敢。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理解歌詞內容。

2.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嘗試根據不同的角色,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感受音樂遊戲的趣味性。

活動重點: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

活動難點: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能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司馬光砸缸》完整的音樂、自制大石頭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欣賞前奏,引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師: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來讀書,司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夥伴一樣也很早就起來讀書,讀書讀累的時候,他們還會做遊戲呢!我們一起聽一聽他們在做什麼遊戲?

二、分段分析和欣賞音樂,嘗試用動作和表情表現音樂情境

情節一:快樂遊戲

1. 圍着水缸嘗試玩遊戲。小椅子來當我們的大水缸。

2.我們一起捉迷藏。看誰又輕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節二:夥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裏了,夥伴們快出來吧。

2.他該怎麼辦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嚇壞了,嚇壞了是什麼樣子?

情節三:砸缸救人

1.司馬光是怎麼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馬光你會怎麼砸缸?

3.剛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點鑽出來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開心!看來和好朋友玩遊戲,可不能做危險的事,你們記住了嗎?

情節四:向司馬光學習

司馬光可真聰明,我們要向司馬光學習。遇事不慌張動腦筋。

三、完整欣賞表演歌曲,並表演遊戲

1.完整欣賞歌曲,集體表演

師:我們來完整地聽一聽歌曲,想一想剛纔我們是怎麼玩遊戲的。

2.集體完整表演遊戲

請把椅子移到教室旁邊,和好朋友找個空地方圍成圈,做一個結實的大水缸。請兩個小朋友當落水的小朋友,老師當司馬光,玩遊戲。

教師:玩了這麼久我們也該休息了,回去後,可以把這個遊戲帶給你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活動反思:本節課以幼兒自己感受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爲主,通過遊戲的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再分段欣賞歌曲,讓幼兒充分理解歌曲內容,表現自己的情緒體驗,最後以遊戲結束。幼兒能在遊戲中表現故事情節,也能增強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能通過自己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整節課幼兒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動時我的一些語言引導不夠明確,還有上升的空間。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茉莉花》是一首旋律優美、觸人心絃、廣爲傳唱的中國民歌。它自然、平緩的旋律彷彿把我們帶人充滿花香的茉莉花王國,讓我們感受到帶有濃郁生命氣息的田園風光。在此活動中,情境的創設和情感經驗的積累是整個活動設計的重點。幼兒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聆聽《茉莉花》,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茉莉花》,他們的整個身心是放鬆和愉悅的。活動中把賦予茉莉花豐富的情感作爲幼兒感受和創作的線索,當孩子們嘗試把自己變成一朵具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茉莉花時,你感受到的是一種和諧、充滿生機的情境。

【活動目標】

1.能夠主動參與賞花活動,體驗與花相伴的愉快情緒。

2.通過觀賞、體驗,瞭解茉莉花的顏色、花瓣層次和錯落造型。

3.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情和造型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活動準備】

1.實物盆栽茉莉花、茉莉花茶、茉莉花串成的花環若干、《茉莉花》音樂等。

2.呼拉圈若干個、麻繩2~3根。

【活動過程】

1.簡單認識茉莉花,重點觀察茉莉花瓣的姿態、花束的層次、花朵之間的錯落造

型,瞭解花朵、花葉和土壤的關係。

(1)師:每一朵花長得一樣嗎?花瓣的姿態是怎樣的?

有的已經開了,有的已經枯萎,有的是含苞欲放,有的花瓣快脫落了……

(2)師:你覺得這朵茉莉花的心情怎麼樣?(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

這朵茉莉花很高興,這朵茉莉花有點害羞……

(3)製作茉莉花茶,簡單瞭解茉莉花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係。(播放揚洲版本的《茉莉花》。)

2.扮演遊戲:我是一朵茉莉花。

幼兒討論:怎樣讓自己變成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幼兒製作茉莉花花環、茉莉花葉、茉莉花裙。(音樂伴隨幼兒的製作過程。)

幼兒自由感受茉莉花香,觀看茉莉花圖片,欣賞自己製作的茉莉花環。

3.師生分享所見所聞,談談自己的感受。

用分享故事的方式讓孩子自然聆聽《茉莉花》樂曲:

(1)小時候,去到揚州,聞到花香,聽到歌聲……一個穿着白裙子的小女孩子邊唱歌邊給茉莉花澆水。”(教師清唱《茉莉花》。)

(2)在宴會上,一羣穿着白紗裙,拿着茉莉花,戴着茉莉花環的女孩,也在唱着這首《茉莉花》……(幼兒欣賞教師三人演唱《茉莉花》。)

4.師生相互模仿身體姿態、情感變化,進一步感受歌曲。(教師可採用無伴奏演唱方法,靈活把握演唱時間。)

(1)師生分享對歌曲的理解。

(2)結合幼兒的想像,採用音樂散文式故事的形式把幼兒帶入一個美麗而情感豐富的茉莉花王國(見資料鏈接)。

(3)引導幼兒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你是一朵怎樣的茉莉花?”“哦,這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這是一朵高興的茉莉花。”“這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

5.扮演遊戲:幼兒扮演茉莉花,教師扮演摘花人,並鼓勵幼兒組合身體造型表現茉莉花叢。

(1)幼兒獨自扮演茉莉花,教師引導幼兒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歌曲唱到“將你摘下”,教師可抱起一幼兒,送到另一教師手中,以增強遊戲的趣味性。)

(2)幼兒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做茉莉花束。教師引導幼兒做出花束層次、高低的變化。教師扮演小蜜蜂給每朵花采蜜。

(3)四人(人數可以逐漸增加)一組做茉莉花叢(加上葉子、泥土等角色,強調彼此依存的關係)。教師隨着旋律把呼啦圈逐個從孩子身上套下,放置在地板上,當作花盆。

(4)造型表現過程中,幼兒隨歌曲的意境表演。

師:太陽剛剛露出笑臉,茉莉花也慢慢睜開眼睛,微風輕輕吹過,花朵隨風飄動……(配伴奏演唱歌曲。)

(5)簡單介紹歌曲《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這首歌曲已有400年的歷史。美國發射向外太空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爲地球人的禮物送給外太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茉莉花》。我們要記住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茉莉花》……

【活動延伸】

(播放《茉莉花》。)-

1.扮演表現:幼兒戴上茉莉花環,裝扮成美麗的茉莉花公主或茉莉花王子。

2.繪畫表現:合作繪畫,描繪自己心目中的茉莉花王國。

【設計評析】

這是一個以音樂爲切入點的綜合性活動,圍繞着中國民歌《茉莉花》,開展了一系列的感知、製作、欣賞、表現、創作、分享等活動。活動最明顯的特點體現爲:從感性人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在活動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注重幼兒的審美感知和審美髮現,孩子們在淡淡清香、自然輕鬆的“茉莉花”氛圍中充分享受音樂的美和快樂。

【資料鏈接】

1.作品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它有許多變體,曲調大同小異,如出一轍。江蘇揚州《茉莉花》,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源於明代的一首民歌《鮮花調》,曲調優美,表現出淳樸柔美的感情。兒童版本的《茉莉花》,旋律輕盈流暢,易唱易學,更是家喻戶曉,廣爲流唱。從鄉村田間地頭,到維也納的音樂大廳,從港澳迴歸的盛典到APEC的歡迎宴會,《茉莉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着聽者的心靈。

2.音樂散文式故事:清清的小河邊,有一叢美麗的茉莉花。每當太陽升起時,茉莉花也就慢慢睜開了眼睛。聞一聞,真香!看,每一朵茉莉花都在展示自己獨特的美,有着自己的姿態和心情:有的是害羞的茉莉花,羞答答地低着頭;有的是高興的茉莉花,張開了笑臉;有的是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正在慢慢開放;有朵茉莉花好像有點不太高興,翹起了小嘴巴;有朵茉莉花好像在哭泣,它想媽媽了;有朵茉莉花正仰着頭喝露水呢……小河的水聞到花香,也悄悄停了下來,它想留住這甜甜的花香……小朋友,你們聞到了茉莉花香了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回憶過去的開心時光,體驗與朋友共同生活的快樂。

2.看圖譜理解歌詞學唱歌曲,並嘗試與同伴合作創編說唱部分。

3.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圖譜和音樂;

3.任務卡(幼兒與同伴共度的美好時刻照片)三張(每張安排兩幅照片)。

活動過程:

一、回憶開心的事

[師]小朋友們!你們就要畢業,將要和好朋友們分開,我們在一起生活快三年了,在過去的時間裏發生了許許多多開心、快樂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開心的事。

幼兒回憶並講述。

二、學唱開心的歌

1.第一次欣賞

[師]你們說了這麼多,讓我也來說說吧。請你們聽仔細,我說了哪些開心的事。

播放音樂,教師隨音樂用動作表現歌詞內容,幼兒欣賞第一遍。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幼兒講述)

[師]是不是象你們說的那樣呢,讓我們再欣賞一遍。

2.第二次欣賞

(出示歌曲圖譜)教師邊指着圖譜,邊演唱歌曲。

幼兒邊看圖譜邊欣賞歌曲第二遍。

提問:這回你聽到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圖譜,理解歌詞內容。

歌曲的兩段一樣嗎?哪裏不一樣?(開頭兩句、結尾兩句是一樣的;說唱的內容不一樣。)

3.跟唱歌曲

[師]你們說得真好聽,讓我們看着圖譜用好聽的聲音把開心的事情唱出來吧。

幼兒跟着老師邊唱邊用動作表現歌曲。(學唱第一遍)

4.分形式學唱歌曲

A與老師合作唱歌曲。

[師]和老師一起合作唱這首歌曲,怎麼樣?你們想唱歌曲唱的部分還是說的部分?(由幼兒決定合作形式)(幼兒學唱歌曲第二遍)

B與同伴一起唱歌曲。

[師]快和小組的夥伴拉起小圓圈,我們一起唱起來。

幼兒分組圍成圈邊唱邊用動作表現歌曲。(幼兒學唱歌曲第三遍)

三、創編開心的話

(1)明確創編要求。

[師]其實開心的事情有許多,我的歌曲裏只說了一小部分。讓我們把其他開心和快樂的事情也遍到歌曲裏,好嗎?

該怎麼編呢?歌曲裏說到開心的事都是幾個字的?(五個字)那麼你們等會兒每個小組編的時候也都要用五個字。

(出示任務卡)我這裏有三張任務卡,等會兒各組派一名代表來抽一張任務卡,請你們根據任務卡上開心的事來編。

(2)分組改編說唱部分。

幼兒分成三組,根據任務卡上的照片回憶並創編說唱部分。

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幼兒用積累的好詞句進行創編。

如:飯菜香噴噴;新年秧歌隊;朋友生日會等等。

(3)各組輪流介紹並表演改編的歌曲。

教師針對幼兒實際情況給予評價和肯定。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創編內容是否通順、壓韻;表演時是否有隊型;表演結束後有沒有謝幕是否注意禮儀;有沒有創新之處等)

四、延伸活動

將歌曲圖譜和任務卡投放在主題區角中,供幼兒自主結伴排練、表演。

小百科:開心,指心情舒暢,快樂。見漢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名稱:音樂活動——約翰弟弟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鋼琴樂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這是小兵》

2、《春天》

3、《我們大家做得好》

4、《小鳥醒來了》

5、《蜜蜂做工》

二、導入活動

1、有一個外國小朋友叫約翰,他比我們更小,所以我們可以叫他約翰

弟弟,約翰弟弟每天早上起牀,媽媽都會唱一首好聽的歌。

2、歌曲的名字叫《約翰弟弟》,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約翰弟弟的媽媽是怎樣叫醒他的?

三、欣賞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示範,

2、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3、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請小朋友再聽一遍歌曲。(教師在琴聲伴奏下再次範唱歌曲。)

4、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

晨鐘是什麼?晨鐘是什麼聲音?

5、教師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分句學念歌詞:老師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老師唸完小朋友再念。

2、完整教唱歌曲: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唱唱這首有趣的歌曲,老師大聲唱,小朋友輕輕地學。

3、小朋友大聲地唱,劉老師輕輕地唱,我要聽一聽那個小朋友唱得最好聽。

4、請小朋友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唱這首歌。

五、教育幼兒早睡早起

1、約翰弟弟每天能按時起牀,你們呢?

2、我們每天晚上要早點睡覺,早上要按時起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身體纔會更健康。

六、複習歌曲《火車快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